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戲迷篇一
;奶奶喜歡唱戲。除了干農活和家務活,其他時間奶奶幾乎都花在了唱京劇上。
吃完飯,奶奶洗碗,我窩在沙發里看電視,一不小心按到了戲曲頻道。“嗒嗒嗒”,奶奶手上帶著洗潔精泡沫跑了過來,說道:“妮兒,別換臺,讓奶奶看一會兒唄。”奶奶一邊搓著手,一邊看著我。看她一臉急切,我只好讓步。誰知這“一會兒”卻變成了“一下午”,最后碗也是我刷的。
奶奶喜歡唱戲,卻從未登臺演唱過。村里有個戲臺子,每隔幾天就會有人來唱戲。一到點兒,奶奶就拉著我去看戲,整個過程中她的眼睛不舍得離開舞臺一分一秒。我有點兒納悶:奶奶這么喜歡戲劇,為什么不自己登臺演唱呢?一次,我禁不住向奶奶提出這個問題,奶奶淡淡地說:“唉,咱又不專業,京劇是國粹,這要是在臺上唱得不好,不招人笑話嗎?”奶奶雖然嘴上這么說,其實心里還是很想唱的。
(指導老師 竇 娜)
簡 評
這篇寫人的文章分外精彩!這里僅說該文的兩個亮點。其一,選材集中,材料典型。文章圍繞“奶奶喜歡唱戲”這一中心選材,寫了奶奶做飯時唱戲、看戲曲頻道入迷忘了洗碗、戲臺下專注看戲、戴上水袖在家表演四個日常生活場景,把奶奶對戲入迷這個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其二,描形摹態惟妙惟肖。文章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通過語言、動作、神態描寫,將戲迷奶奶這一形象塑造得立體豐滿。
(付認老師)
相關熱詞搜索:;戲迷篇二
“看戲去啦,看戲去啦。”奶奶大聲喊道。
我的奶奶啊是個戲迷:只要絲竹弦樂一響起,奶奶就會“依依呀呀”跟著唱起來。今天村里來了個越劇團,奶奶當然不能錯過了。這不,她連飯都顧不上吃了!
“我先走啦,就在村邊,等會要看你自己來吧。”奶奶喊道。
我嘴里塞滿了飯無法回答,只見奶奶的背影急匆匆地向鑼鼓響起的地方奔去。我看了看鐘,嗨,離開演還有十幾分鐘呢,真是個性急的奶奶!
我才不急呢,我依舊細嚼慢咽地吃我的飯。
鑼鼓聲終于響起來,“依依呀呀”聲唱起來了,老遠就聽到奶奶“好!好!”的喝彩聲了。
我放下碗筷去湊熱鬧,往人群里仔細搜尋一番,哈,看到奶奶了。奶奶正搖頭晃腦看得出神呢,我連叫了幾聲她都沒聽見,直到我去搖了搖她的身子,才發覺我已經來了。奶奶那雙眼睛平時小小的,可戲在眼前眼睛瞪得比核桃還大。
我哪有耐性坐下來看這慢騰騰的戲,()于是四處溜達了一下,打聽到明天這個劇團還要到鄰村演出。
戲散場后,奶奶還沉靜在“依依呀呀”之中,哪有心思留意明天的演出。我心想:我告訴奶奶明天有演出,但不告訴她在哪兒演,看看奶奶會有什么反應。
第二天中午,奶奶問我:“阿偉,你知道今天的戲在哪兒演啊?”
我故意裝作不知:“我也不太清楚啊?”
奶奶聽了,急得跑前跑后。
“好!好!你快說!”奶奶急得直跺腳。
奶奶越急,我越是慢慢地說:“在……在那呢。”我往鄰村一指。
奶奶聽了,搬起凳子急沖沖地往戲還沒開演的地方趕去……
戲迷篇三
我的爺爺是個戲迷,不折不扣的戲迷。他呀,對戲真可謂無所不知。
爺爺喜歡戲,愛戲,對戲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愛戲勝過愛自己。
晚上,我在客廳看電視,爺爺在廚房給我做飯。爺爺心不在焉地炒著菜,嘴里哼著戲,一手拿著勺子炒菜,另一只手模仿著戲曲里的動作。這時,我聞到了一股菜糊了的味道,我叫道:"爺爺,炒菜的時候專心點,菜都炒糊了!"爺爺這才發現——菜都已經糊得不能吃了。
說完,我不小心按了一下手里的遙控器,節目一下子跳到了爺爺最迷的戲曲表演。爺爺聽到自己最愛的戲,從廚房里沖出來,一把搶過我手里的遙控器,說道:"小孩看電視對眼睛不好,有時間多看看書或者預習一下明天的功課去,做做題也行。"說完,自己津津有味地看起戲曲表演來。爺爺緊緊盯住電視,似乎連眼皮也不舍得眨一下,還搖頭晃腦地模仿著戲曲表演里的動作,那個樣子可真是讓我哭笑不得。
這就是我的爺爺一一一個不折不扣的戲迷。你的爺爺是什么迷呢?快來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