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孔乙已讀后感篇一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孔乙已》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孔乙己》是魯迅寫的一篇小說,在整篇小說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下酒的小菜“茴香豆”。
在小酒館里,一般是些短衣幫在柜上站著喝一碗酒,也有些人出到十幾文,可以買一樣葷菜,坐在店里慢慢喝。孔乙己會多買一碟茴香豆。他穿著一件舊長衫,因為不懂營生,經常偷書被大家嘲笑。買“茴香豆”寫出了孔乙己尷尬地位:讀了幾十年書,但沒有進學,沒有人承認他的讀書人身份;而他自己卻要處處顯出和短衣幫的不同。孔乙己是一個可憐的夾層人!
有一次,孔乙己把店里的小伙計叫來,想教他寫茴香豆幾個字,告訴他將來當掌柜的時候要用。雖然小伙計不以為然,但孔乙己很誠懇。教“茴香豆”寫出了孔乙己的善良,他希望給別人帶來幫助,顯出自己不是一個沒有用的人。
有幾次,孩子們圍著一個花白頭發的老爺爺,老爺爺彎下高大的身軀,一顆顆的給小朋友發茴香豆,嘴里還念叨著:“你一顆,你一顆,你一顆……”吃完了,孩子們仍不散,眼睛看著碟子,說:“再給一顆!”老爺爺用手罩住碟子說:“不多了,不多了。”又看一眼碟子,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如果你看到孔乙己給孩子們發“茴香豆”的場景,會感到多么溫馨溫暖啊。
又過了一段時間,孔乙己來到小酒館,叫溫一碗酒,這次他沒有要茴香豆。他拿出四文錢,手上都是泥,原來他是靠雙手走來的。因為又偷書,孔乙己的雙腿被舉人老爺打折了。就是這樣,掌柜還取笑他。孔乙己沒有像原來一樣辯解而是只說了一句:“不要取笑!”孔乙已生活的是一個多么殘酷、冰冷的社會啊。
小說讀到這里,從買茴香豆,教小伙計寫茴香豆,給孩子們分茴香豆,最后到沒有茴香豆下酒,揭示了孔乙己悲涼的命運:他就是一顆悲哀的“茴香豆”啊,而酒館掌柜是從不把茴香豆上帳的。
孔乙已讀后感篇二
我們小學的小店,和別的地方是不一樣的,一個人站在小店外,專管收錢,這個店是專門賣悠悠球和零食的。這些東西,不超過3塊錢,如果能拿出20元或30元,就可以買一個像飛機一樣的模型,可惜我們這些人,大部分都沒有那么闊綽。但是我經常去那個小店,也經常可以看到一個人。
這個人姓孔,因為我們都看過魯迅先生的《孔乙己》,這個人太像孔乙己了,書包里像豬窩一樣臟亂,學習還倒數第一,衣服像是十幾年沒有洗過,我和他經常在放學時去(當然不是一路)。我們都叫他:“孔乙己”。里面選購東西的人看見他,都看見他都叫到:“孔乙己”!他也不回答,拿上一個悠悠球就朝外走,他們見了,故意大聲的叫到:“你一定有沒有寫作業!”他說:“你怎么可以憑空污人清白?”隨后立即換上一副兇惡的面孔,對他們說:“再說,我把你扔出去!”我們都大笑,店內外充滿了快樂的空氣。
孔乙已付過了錢,玩了兩分鐘悠悠球,他們又說:“你是不是又沒有寫作業啊孔乙已?”孔乙已憤怒的說:“你在胡說什么?”他們不屑的說:“什么胡說,我昨天親眼看見你被拉到操場上訓,孔乙已說:“你們懂什么,五年級的小屁孩。”他們又說:“沒有寫作業又怎么樣,想當年,我沒有一天寫過作業。”一個人說:”這我知道,他是沒寫作業,我是他同班同學。”孔乙已漏出驕傲的神色。但是,他的同學又說:“然后被老師攆回家反思了好幾個星期。”孔乙已露出驚恐的神色。說道:“我投降,別再說了。”店內外充滿了快樂的空氣。
后來,孔乙已讀了一點書,逢人便考,又一次,他問一個人:“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寫?”那人不管他,他又說:“不知道吧?這么簡單。哈哈”那人說:“草字頭下面一個回來的回,這誰不知道?”說完去結賬,留下了目瞪口呆的孔乙已。
果然再也看不到孔乙已了,大概是轉學了吧
孔乙已讀后感篇三
從孔乙己這一面看,小說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從民眾這一面看,小說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社會對于不幸者的冷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
通過對外形的整體描寫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的人。”這一外形的整體描寫,集中而簡練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
肖像描寫揭示孔乙己的不幸遭遇。“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胡子”。活畫出一個窮困不得志,又經常挨打的老書生的形象。斷腿前后肖像的對照,更顯出他遭遇的悲慘。
通過服飾的細節描寫揭示了孔乙己懶惰而又死愛面子的特征。“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又臟又破,長期不洗不補,既說明孔乙己很窮;只此一件長衫,又說明他很懶,連洗衣服都不肯動手。不肯脫下這么一件長衫,是唯恐失去他讀書人的身份。作者通過一件破長衫的描寫,把孔乙己的社會地位、思想性格和所受的教育揭示的十分深刻,讓我想到當時社會的惡劣。
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的性格。多次寫他滿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書”“五經”中的所謂“圣言”為自己辯解,連偷書也說成“竊書不能算偷”。這些性格化的語言極能表現人物鮮明的個性。
通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描寫,顯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孔乙己教小孩子們識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一人一顆,表現了他善良的心地。
放眼21世紀這個社會,不正之風無時無處地不在如傳染病似地肆意傳播。而這一類的“病人”也有著很多。
因此,全社會更應該聯合起來,掃除一切不正之風,排除一切隱患,凈化空氣,凈化人類的心靈。
既來之,則安之。來到世界上就要奮斗,奮斗就要精彩,精彩了才會感到幸福。人生道路何其漫長,而又何其短暫,時有“飛來橫禍”阻擋大道,而成功了,也就是奮斗向前了,爭氣了,心中的夢想也就觸手可及了。
總的來說,孔乙己在我心中是一個光明正大,心直口快的人,他不會被當時社會而弄巧成拙,反而更討厭封建文化,是魯迅筆下的一個優秀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