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文的要點和結構,讓我們的文章更富有邏輯和條理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寫作技巧和思路。
武漢長江大橋游記(精選18篇)篇一
武漢長江大橋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萬里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下面一起去閱讀小編整理的關于武漢長江大橋詩句吧!
龍騰天塹變通途,浪涌煙波一道弧。
汽笛聲中留鶴影,長虹托起夜明珠。
萬里長江第一橋兩岸融云天際消。
龜蛇對望長虹色茫茫人海任逍遙。
孤身徒步如仙夢萬馬奔騰似戰巢。
長江滾滾東流去鐵龍高駕傲今朝。
巨輪不畏高水浪火車何懼空折腰。
漢口江灘無限美驚濤拍岸競比高。
深思秦漢商賈客乘舟危渡骨晃搖。
橋頭橫臥武昌鎮橋尾棲身漢陽濱。
人到橋心疑是岸人臨橋岸以為心。
夜色照人譏亦飽武昌漢口漢陽情。
覽盡長江看漢江一波一浪盡水兵。
黃鶴飛過長江頂誰道大橋非雄鷹。
千年無鷹立江上一九五七誕生情。
中華兒女多壯志熱血渾渾滿江城。
晚齋時刻早過時不堪回首心何悲。
高嘆高呼高喝嘯流下多少風塵淚。
真欲夜宿橋桿側只是無閑需暫歇。
此生曾做逍遙子不立雄心誓不回。
濫竽充數幾詞句化作颶風壯我威。
黃鵠磯,禹功磯,
長江水分離。
遠古江水,
緊縮的水坎,奔忙的大禹。
鳥語魚躍沉船急,
蘆葦浩蕩,
黃鵠集散地。
一琴一鶴,
戰國的伯牙,
三國的道士,
跨越時空,
看鶴鼓琴多歡娛。
黃鶴一去,
晴川歷歷,
今日又食武昌魚,
大橋江水隨人意。
天關,地軸,
蛇山龜山歸一體,
中華的玄武,世界的.玄武。
道法自然有明理,
武當興起漢水移,
中華巍然世界立。
蛇山,龜山,
中華四千年歷史。
大橋載著文明,
大橋載著希望,
叱咤風云,威震東西,
東海、南海全無敵。
龜山電視塔可以作證。
踩在了腳下。
恰好一列火車從橋下通過。
大橋在顫抖,我慶幸。
一定是為我的到來而瘋狂。
自然是大汗淋漓。
要不是馬達的喧囂。
一定會聽到橋面被汗珠。
扎得噼里啪啦脆響。
除了龜山電視塔。
周邊的一切。
全然在我的視線之下。
眼前的黃鶴樓。
掩映在霓虹的閃爍中。
恰似一彎飛跨的長虹。
南來北往的航船。
需俯視才見。
頓然間,一陣江風吹來。
倚欄佇立。
感覺飄飄欲仙。
人,成了橋上的風景。
武漢長江大橋游記(精選18篇)篇二
一篇完整的。
導游詞。
你去過武漢嗎?你知道武漢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嗎?你知道武漢有多少著名的景點嗎?哈哈,被我的問題問到了吧!你不知道吧!武漢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有木蘭天池、晴川閣、武漢大學、黃鶴樓、長江大橋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雄偉的長江大橋,它是武漢標志性的景點之一。
武漢長江大橋,位于湖北省武漢市,大橋橫跨于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中國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它的造型新穎,氣魄宏偉,像一條巨龍橫臥在長江上。
武漢長江大橋的上層是公路,兩頭有很長的引橋。走上環形引橋,右側是人行道,左側是車行道。在引橋盡頭的一塊石碑上刻著閃閃發光的四個大字“長江大橋”。由南到北,大橋兩側的欄桿都是用閃亮的方剛大理石建造而成。人行道由方形水泥磚鋪成。路邊一排整齊的路燈,高大筆直,托著三個正方形的玻璃燈。晚上燈火齊明,美麗的大橋像一條七色的彩帶飄在長江上面。在大橋兩端是高約35米的橋頭堡,從底層大廳至頂亭,共七層,橋頭堡的堡亭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紅珠圓頂,橋頭堡內有電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大廳之中有建橋英雄群像大型泥塑展列其中,供游人觀看、欣賞,追憶逝去的歲月,感觸英雄的博大氣概。
武漢長江大橋的下層為復線鐵路。全橋總長1670米。平均每隔六分鐘就有一輛列車通過,如此高頻率的使用,當轟鳴的火車駛過時,也只是輕微地帶動橋身的顫動,可見大橋是多么的堅固。
50年前,一條飽含著喜悅的電波歡快地跳躍著飛向大江南北:“武漢長江大橋通車了!”數千年來長江天塹有舟無橋的歷史,隨著“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而結束了。大橋的建成不僅給當地居民的出行帶來了方便,它更是成為了連接中國南北交通的要津和命脈,真不愧是“萬里長江第一橋”啊!
各位游客;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大橋南路上,不遠處,我們就可以看到巍峨壯觀的南京長江大橋了。南京長江大橋是從1958年開始勘測,在1960年到1968年的這段特殊歷史時期,新中國建橋大軍發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設計、施工,建造而成的。這是繼白沙陀和武漢長江大橋之后,在長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橋。
游客們:眾所周知,長江是中國最大的河流,然而,千百年來,卻一直阻隔著長江天塹,歷來又是兵家必爭之地。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22019年,楚霸王項羽被劉邦所困,突圍向南,可到了江北的卸甲甸,無法過江,折往江西,在安徽烏江鎮走投無路,只好拔劍自荊至今在大橋北面的大廠鎮還保留著卸甲甸、霸王山的地名呢!以老蔣為首的國某黨也曾幻想著憑借長江天險,繼續負隅頑抗,但是英勇的解放大軍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取得了勝利,然而,滔滔江水依然阻隔了南北交通,影響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在南京這個交通要塞城北的長江上架橋成了廣大人民的迫切愿望。但是,長江水流急、江面寬,要架橋談何容易!早在解放前,國某黨政府曾邀請美國橋梁專家來此考察,終因水文復雜、地質條件差,而得出無法建橋的結論。1960年我國建橋大軍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發揚大無畏精神,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在蘇聯單方面撤走橋梁專家和研究人員的艱難情形下,奮斗8年,耗資1.8億人民幣,耗用50萬噸水泥,100萬噸鋼材,終于建成了這座舉世聞名的長江大橋。從此“天塹變通途”,使大江南北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不僅對中國的經濟建設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同時也向世人證明了外國人認為辦不到的事中國人辦到了,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中國人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各位游客:前方是勝利廣場,廣場一側矗立著一尊新落成的青銅塑像,像的原形是南京第一任x委書記、南京市市長劉伯承?;乡澘讨}寫的“劉伯承元帥”5個大字。像高5米,寓意著1999年是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基座高4.23米,象征南京解放的日期。
現在,我們的車已駛上了大橋的引橋了。這座大橋,由引橋和正橋兩部分組成,上層為公路橋,正橋長1577米,引橋長3012米,寬19.5米,可供4輛大卡車同時并行;下層為鐵路橋,全長6772米,寬14米,鋪設雙軌,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兩端接地部分建有22個富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橋孔。
向前看,這就是橋頭堡,橋的南北各有一對,高為70米,橋頭堡上各有三面紅旗,象征著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躍進和總路線。請大家往左邊看,這座塑像上5個人物,是當時中國社會的5大組成部分,即工、農、兵、學、商。他們共舉五星紅旗昂首向前,象征著團結一致革命的苦干精神。大橋兩側整齊地排列著的是150對白玉蘭花燈,每當夜幕降臨,華燈齊放,萬盞燈火,把大橋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著實是一幅“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畫面?!疤靿q飛虹”作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謂名副其實。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來到了大橋公園。在這里我們可清楚地看到江中共有10個橋墩,其中9個橋孔,中孔高為35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江中央有一露出水面的橋樁。這一橋樁就是大橋初建時,由蘇聯專家主持打下的第一個橋樁。正在此時,中蘇關系惡化,蘇聯單方面撤走所有專家和建設圖紙。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中國的橋梁建設者們勵精圖治,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自行研究、設計,建成了大橋。
有人可能要問,在橋梁建設之前,是如何解決南北交通的呢?以前,南岸的下關到北岸的浦口,一直是溝通南北的重要渡口。1929年6月1日,孫中山先生的靈樞就是由浦口碼頭過江,在下。關碼頭登岸的。1938年,帝國主義為了掠奪中國的財富,在下關和浦口修建了兩座棧橋,用兩條900馬力的輪渡,運送火車車皮過江。解放后,人民的政府為了緩解這條航線的壓力,又增加了3條輪渡。但是由于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和過江速度的緩慢,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的需要。大橋通車后,鐵路橋每天南來北往對開的列車多達100多列,每列火車通過“天塹”只需幾分鐘的時間,貨運列車的中轉時間比過去縮短了3個多小時。今天,隨著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大橋的運輸壓力也達到超負荷的地步,橋孔對大型貨輪的通過能力也顯得不足。為適應交通發展的需要,不久的將來,在這座大橋的東面,又將是長虹飛跨——建造南京長江第二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游記(精選18篇)篇三
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萬里長江第一橋,兩岸融云天際消。
龜蛇對望長虹色,茫茫人海任逍遙。
孤身徒步如仙夢,萬馬奔騰似戰巢。
長江滾滾東流去,鐵龍高駕傲今朝。
巨輪不畏高水浪,火車何懼空折腰。
漢口江灘無限美,驚濤拍岸競比高。
深思秦漢商賈客,乘舟危渡骨晃搖。
橋頭橫臥武昌鎮,橋尾棲身漢陽濱。
人到橋心疑是岸,人臨橋岸以為心。
夜色照人譏亦飽,武昌漢口漢陽情。
覽盡長江看漢江,一波一浪盡水兵。
黃鶴飛過長江頂,誰道大橋非雄鷹。
千年無鷹立江上,一九五七誕生情。
中華兒女多壯志,熱血渾渾滿江城。
晚齋時刻早過時,不堪回首心何悲。
高嘆高呼高喝嘯,流下多少風塵淚。
真欲夜宿橋桿側,只是無閑需暫歇。
此生曾做逍遙子,不立雄心誓不回。
濫竽充數幾詞句,化作颶風壯我威。
武漢長江大橋游記(精選18篇)篇四
武漢位居中國腹地、長江中游,漢水由此匯入長江,擁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優勢,曾被孫中山譽為“內聯九省、外通海洋”的大商埠。至清末時期,武昌為湖北省會,漢口為商埠,漢陽也發展了一定的.工業基礎。19,京漢鐵路全線通車,而粵漢鐵路也在修建當中,建橋跨越長江、漢水連接京漢、粵漢兩路的構思即為各方所注。
據歷史檔案顯示,在武漢建第一座長江大橋的設想最早由湖廣總督張之洞提出,用以溝通南北鐵路。195月,中國鐵路工程師詹天佑被北洋政府聘為粵漢鐵路會辦。詹天佑在進行粵漢鐵路復勘定線的過程中,考慮到將來粵漢鐵路與京漢鐵路會跨江接軌,為此在規劃武昌火車站(通湘門車站)時也預留與京漢鐵路接軌出岔的位置。
武漢長江大橋是蘇聯援華156項工程之一,于1955年9月動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全長約1670米,上層為公路橋(107國道),下層為雙線鐵路橋(京廣鐵路),橋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為128米,橋下可通萬噸巨輪,8個橋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鉆孔法”,這是由中國首創的新型施工方法。
武漢長江大橋將武漢三鎮連為一體,極大地促進了武漢的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大橋將被長江分隔的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連為一體,從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廣鐵路,對促進中國南北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6年6月毛澤東在《水調歌頭·游泳》中題寫的“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正是對武漢長江大橋溝通中國南北交通這一重要作用的真實寫照。作為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成就,大橋圖案入選1962年4月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成為新中國國家建設的重要標志。
武漢長江大橋是中國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5月3日,武漢長江大橋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名錄。
武漢長江大橋游記(精選18篇)篇五
作為中國最長的公路和鐵路雙層橋梁,武漢長江大橋以其宏偉壯觀的氣勢吸引了無數游客的目光。最近,我有幸游覽了這座著名的大橋,并對此有了一些深入的體會和感悟。在這次游覽中,不僅令我大開眼界,更讓我對祖國的發展和壯麗的江山產生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第二段:細節描寫。
武漢長江大橋位于武漢市,橫跨長江河,總長1670米,是連接武漢市江漢和江岸兩個城區的重要交通樞紐。當我站在橋上,遠眺左右兩岸,仰望高聳的橋塔,我感受到橋梁與城市相融合的壯麗景象。在大橋下面,長江水勢湍急,掀起層層波浪,仿佛在與大橋爭奪著無窮無盡的力量,這令我不禁對人類的智慧和勇氣產生了更深的敬佩。
第三段:感悟人生。
登上武漢長江大橋,遠眺長江兩岸的美景,我深深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大橋是人類戰勝自然的壯舉,而長江則是歷史的見證,兩者的結合使我對人類無盡的智慧和勇氣感到無限敬佩。站在這座橋上,我想起了自己的成長和奮斗之路,不禁產生了對生命的猶豫和不安。然而,當我看到橋上行駛的車輛和人流不息時,我深刻明白,生命是短暫的,我們應該珍惜和努力把握。正是因為有了那些勇敢和智慧的人們,我們才有機會站在這座橋上,遠眺自己的夢想和未來。
第四段:思考國家發展。
站在武漢長江大橋上,我又一次仰望了自己的祖國。眼前的江山壯麗,各個城市的高樓大廈,繁忙的交通,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的發展速度和力量。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正以驚人的速度崛起,這也離不開每一個勇于創新和拼搏的人。和平年代,我們作為一名普通的年輕人,更應該發自內心地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并為祖國的繁榮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回顧與展望。
通過這次游覽,我不僅欣賞到了祖國壯麗的江山,也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處境和責任。無論是在橋上遠眺江山,還是在橋下在長江的懷抱中感受人生的不確定,這次的游覽使我對生命和事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我也更加期待未來的發展,更加堅定了自己為祖國努力奮斗的決心。只有不斷的奮斗和拼搏,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祖國的繁榮。
總結:通過游覽武漢長江大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中國的發展和生命的無常,產生了對人類智慧和勇氣的敬佩。站在這座橋上,我看到了祖國的壯麗,也思考了人生無盡的可能性。這次迷人的旅程使我更加堅定了奮斗的決心和對未來的憧憬。無論是對祖國還是對自己,我都期待著未來的發展和巨大的潛力。
武漢長江大橋游記(精選18篇)篇六
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
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武氣絕半日復息,
漢軍游騎貂錦衣。
長生木瓢示真率,
江上樓高二十梯。
大藩從事本優賢,
橋下幽亭近水寒。
武漢長江大橋游記(精選18篇)篇七
將邀請大學生、詩歌愛好者到武漢江灘萬里長江橫渡博物館,觀賞長江、江灘美景,創作詩詞,以及征集讀者暢游武漢9座跨江大橋。
游江。
夜登游輪覓知音、江楓漁火不夜城。
將邀請部分參與者登上長江游輪,感受兩江四岸的夜晚美景,戲長江水、吹長江風、聽長江沿岸鳥聲蟲鳴。
吟江。
晴川閣中會詩友鸚鵡洲上吟詩篇。
將在晴川閣舉辦詩會,以詩會友。
寫江。
揮毫寫盡長江情潑墨印染千里卷。
將邀請書法、繪畫、詩歌愛好者,到漢口江灘舉辦筆會,請他們現場揮毫,創作跟長江有關的詩詞。
展江。
詩情畫意登雅居長江詩廊美名傳。
“展江”活動將大賽優秀作品在萬里長江橫渡博物館里展覽。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優秀作品還可以在明年建成的武漢江灘“長江詩廊”里予以展示。
武漢長江大橋游記(精選18篇)篇八
武漢長江大橋是中國第一座全鋼鐵筋混凝土斜拉橋,也是我國現代橋梁建筑的驕傲。最近,我有幸到武漢旅行,并游覽了長江大橋。這次游覽讓我深深體會到了這座橋梁的偉大和令人敬畏之處。
第二段:景觀壯觀。
走上長江大橋,我仿佛置身在一個壯麗的畫卷之中。大橋全長1670米,擁有兩座巍然屹立的橋塔,斜拉索懸掛在橋塔間,構成了獨特的橋面景觀。站在橋上,我可以遠眺長江的奔流,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偉和神奇。橋上的車流不斷,人們忙碌地來來往往,這一切構成了一幅繁忙而美麗的城市畫卷。
第三段:歷史文化。
長江大橋不僅是橋梁工程的壯麗之作,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橋上建有紀念碑,記錄著大橋的建設歷程和建設者的名字。在這里,我了解到長江大橋建成于1957年,是我國近代工程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這座橋在建設過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難,不僅展現了我國橋梁工程的技術實力,更說明了中國人民頑強拼搏的精神。
第四段:夜晚的魅力。
夜晚是長江大橋最迷人的時刻。夜晚,橋塔上五彩斑斕的燈光照亮了整個橋面,顯得格外奪目。長江寬闊的面孔在燈光的映襯下閃爍著光芒,仿佛和橋面融為一體。夜晚,橋上的人流車流未曾停息,游客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橋上欣賞夜景。橋上的風景宛如流動的鏡面,我仿佛也被這美麗的畫面吸引住,心情格外愉悅。
第五段:心靈的震撼。
長江大橋游覽給我的不僅僅是美麗的風景和歷史文化的體驗,更是內心深處的震撼。站在橋上,我深刻感悟到人類的智慧和勇氣。這座橋如同一座無言的巨人,用它龐大的身軀連接著兩個城市,使得人們的交流更加便利,也促進了地區經濟的發展。長江大橋以其宏偉的氣勢展示了人類的智慧,以及我們人類不斷突破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同時,我也感受到橋梁的含義不僅限于連接兩岸,它也象征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友誼,鼓勵我們在困難面前保持勇氣和堅持。
總結。
武漢長江大橋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壯麗橋梁,它以其宏偉的氣勢、迷人的夜景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吸引著游客們的目光。游覽長江大橋讓我深刻領悟到人類的智慧和勇氣,它不僅是一座連接兩岸的橋梁,更是真實展現了人類不斷突破困難和追求美好的精神。長江大橋游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對中國橋梁工程的發展充滿了信心與驕傲。
武漢長江大橋游記(精選18篇)篇九
要不是馬達的喧囂。
一定會聽到橋面被汗珠。
扎得噼里啪啦脆響。
除了龜山電視塔。
周邊的一切。
全然在我的視線之下。
眼前的黃鶴樓。
掩映在霓虹的閃爍中。
恰似一彎飛跨的長虹。
南來北往的航船。
需俯視才見。
頓然間,一陣江風吹來。
倚欄佇立。
感覺飄飄欲仙。
人,成了橋上的風景。
武漢長江大橋游記(精選18篇)篇十
武漢長江大橋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的江面上,是新中國成立后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復線鐵路、公路兩用橋,也是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下面是本站帶來的優秀武漢長江大橋。
導游詞。
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各位游客;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大橋南路上,不遠處,我們就可以看到巍峨壯觀的南京長江大橋了。南京長江大橋是從1958年開始勘測,在1960年到1968年的這段特殊歷史時期,新中國建橋大軍發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設計、施工,建造而成的。這是繼白沙陀和武漢長江大橋之后,在長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橋。各位游客:前方是勝利廣場,廣場一側矗立著一尊新落成的青銅塑像,像的原形是南京第一任市委書記、南京市市長劉伯承?;乡澘讨}寫的“劉伯承元帥”5個大字。像高5米,寓意著1999年是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基座高4.23米,象征南京解放的日期。
請大家向前看,這就是橋頭堡,橋的南北各有一對,高為70米,橋頭堡上各有三面紅旗,象征著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躍進和總路線。請大家往左邊看,這座塑像上5個人物,是當時中國社會的5大組成部分,即工、農、兵、學、商。他們共舉五星紅旗昂首向前,象征著團結一致革命的苦干精神。大橋兩側整齊地排列著的是150對白玉蘭花燈,每當夜幕降臨,華燈齊放,萬盞燈火,把大橋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著實是一幅“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畫面。“天塹飛虹”作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謂名副其實。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來到了大橋公園。在這里我們可清楚地看到江中共有10個橋墩,其中9個橋孔,中孔高為35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江中央有一露出水面的橋樁。這一橋樁就是大橋初建時,由蘇聯專家主持打下的第一個橋樁。正在此時,中蘇關系惡化,蘇聯單方面撤走所有專家和建設圖紙。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中國的橋梁建設者們勵精圖治,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自行研究、設計,建成了大橋。
各位游客;我們的車正行駛在大橋南路上,不遠處,我們就可以看到巍峨壯觀的南京長江大橋了。南京長江大橋是從1958年開始勘測,在1960年到1968年的這段特殊歷史時期,新中國建橋大軍發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自行設計、施工,建造而成的。這是繼白沙陀和武漢長江大橋之后,在長江上建成的第三座大橋。
游客們:眾所周知,長江是中國最大的河流,然而,千百年來,卻一直阻隔著長江天塹,歷來又是兵家必爭之地。史料記載,早在公元前220xx年,楚霸王項羽被劉邦所困,突圍向南,可到了江北的卸甲甸,無法過江,折往江西,在安徽烏江鎮走投無路,只好拔劍自荊至今在大橋北面的大廠鎮還保留著卸甲甸、霸王山的地名呢!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也曾幻想著憑借長江天險,繼續負隅頑抗,但是英勇的解放大軍在1949年4月23日,人民取得了勝利,然而,滔滔江水依然阻隔了南北交通,影響著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在南京這個交通要塞城北的長江上架橋成了廣大人民的迫切愿望。但是,長江水流急、江面寬,要架橋談何容易!早在解放前,國民黨政府曾邀請美國橋梁專家來此考察,終因水文復雜、地質條件差,而得出無法建橋的結論。1960年我國建橋大軍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發揚大無畏精神,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在蘇聯單方面撤走橋梁專家和研究人員的艱難情形下,奮斗8年,耗資1.8億人民幣,耗用50萬噸水泥,100萬噸鋼材,終于建成了這座舉世聞名的長江大橋。從此“天塹變通途”,使大江南北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不僅對中國的經濟建設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同時也向世人證明了外國人認為辦不到的事中國人辦到了,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中國人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各位游客:前方是勝利廣場,廣場一側矗立著一尊新落成的青銅塑像,像的原形是南京第一任市委書記、南京市市長劉伯承。基座上鐫刻著江-澤-民題寫的“劉伯承元帥”5個大字。像高5米,寓意著1999年是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50周年,基座高4.23米,象征南京解放的日期。
現在,我們的車已駛上了大橋的引橋了。這座大橋,由引橋和正橋兩部分組成,上層為公路橋,正橋長1577米,引橋長3012米,寬19.5米,可供4輛大卡車同時并行;下層為鐵路橋,全長6772米,寬14米,鋪設雙軌,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兩端接地部分建有22個富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橋孔。
向前看,這就是橋頭堡,橋的南北各有一對,高為70米,橋頭堡上各有三面紅旗,象征著50年代的人民公社、大躍進和總路線。請大家往左邊看,這座塑像上5個人物,是當時中國社會的5大組成部分,即工、農、兵、學、商。他們共舉五星紅旗昂首向前,象征著團結一致革命的苦干精神。大橋兩側整齊地排列著的是150對白玉蘭花燈,每當夜幕降臨,華燈齊放,萬盞燈火,把大橋雄姿勾勒得更加清晰、迷人,著實是一幅“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畫面。“天塹飛虹”作為金陵四十景之一,可謂名副其實。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來到了大橋公園。在這里我們可清楚地看到江中共有10個橋墩,其中9個橋孔,中孔高為35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江中央有一露出水面的橋樁。這一橋樁就是大橋初建時,由蘇聯專家主持打下的第一個橋樁。正在此時,中蘇關系惡化,蘇聯單方面撤走所有專家和建設圖紙。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中國的橋梁建設者們勵精圖治,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自行研究、設計,建成了大橋。
有人可能要問,在橋梁建設之前,是如何解決南北交通的呢?以前,南岸的下關到北岸的浦口,一直是溝通南北的重要渡口。1920xx年6月1日,孫中山先生的靈樞就是由浦口碼頭過江,在下。關碼頭登岸的。1938年,帝國主義為了掠奪中國的財富,在下關和浦口修建了兩座棧橋,用兩條900馬力的輪渡,運送火車車皮過江。解放后,人民政府為了緩解這條航線的壓力,又增加了3條輪渡。但是由于受自然條件的影響和過江速度的緩慢,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的需要。大橋通車后,鐵路橋每天南來北往對開的列車多達100多列,每列火車通過“天塹”只需幾分鐘的時間,貨運列車的中轉時間比過去縮短了3個多小時。今天,隨著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大橋的運輸壓力也達到超負荷的地步,橋孔對大型貨輪的通過能力也顯得不足。為適應交通發展的需要,不久的將來,在這座大橋的東面,又將是長虹飛跨——建造南京長江第二大橋。
你去過武漢嗎?你知道武漢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嗎?你知道武漢有多少著名的景點嗎?哈哈,被我的問題問到了吧!你不知道吧!武漢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有木蘭天池、晴川閣、武漢大學、黃鶴樓、長江大橋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雄偉的長江大橋,它是武漢標志性的景點之一。
武漢長江大橋,位于湖北省武漢市,大橋橫跨于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中國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它的造型新穎,氣魄宏偉,像一條巨龍橫臥在長江上。
武漢長江大橋的上層是公路,兩頭有很長的引橋。走上環形引橋,右側是人行道,左側是車行道。在引橋盡頭的一塊石碑上刻著閃閃發光的四個大字“長江大橋”。由南到北,大橋兩側的欄桿都是用閃亮的方剛大理石建造而成。人行道由方形水泥磚鋪成。路邊一排整齊的路燈,高大筆直,托著三個正方形的玻璃燈。晚上燈火齊明,美麗的大橋像一條七色的彩帶飄在長江上面。在大橋兩端是高約35米的橋頭堡,從底層大廳至頂亭,共七層,橋頭堡的堡亭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紅珠圓頂,橋頭堡內有電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大廳之中有建橋英雄群像大型泥塑展列其中,供游人觀看、欣賞,追憶逝去的歲月,感觸英雄的博大氣概。
武漢長江大橋的下層為復線鐵路。全橋總長1670米。平均每隔六分鐘就有一輛列車通過,如此高頻率的使用,當轟鳴的火車駛過時,也只是輕微地帶動橋身的顫動,可見大橋是多么的堅固。
50年前,一條飽含著喜悅的電波歡快地跳躍著飛向大江南北:“武漢長江大橋通車了!”數千年來長江天塹有舟無橋的歷史,隨著“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而結束了。大橋的建成不僅給當地居民的出行帶來了方便,它更是成為了連接中國南北交通的要津和命脈,真不愧是“萬里長江第一橋”啊!
武漢長江大橋游記(精選18篇)篇十一
在武漢市,橫跨于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我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1955年9月1日興建,1957年10月13日全部建成通車。
全橋總長1670米,其中正橋1156米,北岸引橋303米,南岸引橋211米。從基底至公路面高80米,下層為鐵路橋,寬14.5米,兩列火車可同時對開。上層為公路橋,寬20.25米,可并列行駛四輛汽車。橋身為三聯連續橋梁,每聯三孔,共八墩九孔。每孔跨度128米,終年巨輪航行無阻。
具有民族建筑風格的兩端橋頭堡,各高35米,從底層大廳至頂亭,共7層,有電動升降梯供行人上下。附屬建筑和各種裝飾,均極協調精美,整個大橋異常雄偉瑰麗。若從底層坐電動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橋公路橋面參觀,眺望四周,整個武漢三鎮連成一體,使人浮想聯翩。“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不僅將武漢三鎮連成一體,并有力地促進工、農業的發展。
武漢長江大橋游記(精選18篇)篇十二
長江大橋是一座現代化的橋,它的造型新穎,氣魄宏偉,像一條巨龍橫臥在長江上。
長江大橋的兩頭有很長的引橋。走上環形引橋,右側是人行道,左側是車行道。在引橋的盡頭我看見閃閃發光的四個大字“長江大橋”。由正南到北,兩側的欄桿都是用閃亮的方剛大理石建造而成。人行道由方形水泥磚鋪成。路邊是一排路燈,燈柱高大筆直,托著三個正方形的玻璃燈。晚上燈火齊明,美麗的大橋像一條七色的彩帶飄在長江上面。
橋的那頭還有許多神話傳說了,比如大禹治水,九頭鳥等。以前爸爸跟我說過,但沒有這上面說得清楚。
多么美麗而又雄偉的長江大橋??!這是我們武漢人的驕傲。歡迎你們到武漢來做客!
武漢長江大橋游記(精選18篇)篇十三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武漢,有一座聞名全國的長江大橋,這兒車多,人多,風景美。武漢長江大橋有60年的歷史了,它橫跨于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中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全橋總長1670米,其中正橋1156米,引橋303米。
路邊有一排高大筆直的路燈,當晚上燈火齊明的時候,美麗的長江大橋像一條七色彩帶飄在長江上面,這景色格外的迷人。人行道的兩邊都有武警叔叔在那站崗,守護著大橋。往前方望去,雄偉壯觀的龜山電視塔,像一個正要發射的航空母艦高聳矗立著。
橋下是滔滔江水,一波波的江水拍打著水面,發出清脆的響聲,真好聽!輪船在水面上跟著指航船方向忙碌著,像一個個正在比賽的選手。
這就是聞名全國的武漢長江大橋。毛爺爺的詩詞:“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真是名不虛傳呀!
武漢長江大橋游記(精選18篇)篇十四
我要介紹的是武漢長江大橋。它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這座大橋橫跨于隔江相望的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龜蛇鎖大江”。武漢長江大橋是中國在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全橋總長度1670米,其中正橋1156米,北岸引橋303米,南岸引橋211米。從基底至公路橋面高度達80米,下層是寬14.5米的雙線鐵路橋,兩列火車可以同時對開。上層為寬22.5米的公路橋,公路橋上的車行道寬18米,設有4個車道;車行道兩邊的人行道各有2.25米。橋身為三聯連續橋梁,每聯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為128米,這樣就為保證了巨型輪船能在橋下航行無阻。
武漢長江大橋于1955年9月1日開工建設,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車,大橋的建設在當時得到了前蘇聯政府的幫助,蘇聯專家為大橋的設計與建造提供了寶貴的指導。
武漢長江大橋游記(精選18篇)篇十五
國慶節那天,我、周佶、劉絲微、金雨和媽媽、叔叔、阿姨去游鄂黃大橋。
我坐在車子上放眼望去,鄂黃大橋猶如一條巨龍橫臥在長江上,在太陽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美麗極了!一條條牽引索像一根根細線,讓我心想:這么細的線,是怎么拉這么大的橋呢?我一定要把這個問題弄明白。
來到鄂黃大橋的收費站,站在馬路中間,遠處的鄂黃大橋好像沒有盡頭似的,聽別人說:鄂黃大橋的公路可寬了!可以容下8輛卡車并排行始呢!鄂黃大橋全長3245米,有120個牽引索,是居亞洲第二、世界第三。公路兩旁是人行道,游人可以在那上面行走。
來到橋面上,我們繼續往前走,不一會兒就來到主橋上了。這回我可要仔細看看牽引索有多粗了,我心想。來到牽引索旁邊,我可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我本來以為這牽引索還是像剛才那么細,沒想到它竟然有盤子那么粗。整個看起來好像一架巨大豎琴,在演奏黃岡經濟騰飛的樂章。我們接著往前走,抬頭一看幾個李鵬寫的橋名赫然展現在我們面前:“鄂黃長江大橋”。來到大橋中間,俯看江水,江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波光嶙嶙一般了。長江上,幾只船只在江面上游動,可真像一幅絕妙的工筆畫。
雖然我走得滿身大汗,但是那天我玩得很高興,因為我看到了黃岡的發展,看到了黃岡的騰飛。我想:黃岡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武漢長江大橋游記(精選18篇)篇十六
長江上有很多橋,而歷史最悠久的要屬武漢長江大橋。
武漢長江大橋是湖北省武漢市內連接漢陽區和武昌區的通道,全場一千一百五十六米。它是銀灰色的,有兩層,上面是公路,可以過汽車和行人,下面是鐵路,可以走火車。它主橋是鋼架形式,引橋橋身是拱的形式,橋面用了中國傳統的重檐四坡攢尖頂。整座橋看起來非常莊嚴古樸。
據說,在建國前中國人就想著要在長江上修一座橋了。當時,長江是一道天塹,全國都沒有一座橫跨長江兩岸的大橋,過江只能乘船,而船要過江則需要五個小時。天氣不好的時候,船也過不了江。歷史上人民曾先后四次規劃建橋,但最終都不了了之。當時還有一首民謠:“黃河水,長江橋;治不了,修不了。”人們非常無奈,只能望江興嘆。
1953年,國家決定建橋。蘇聯派出了二十多位橋梁專家支援長江大橋建設。結果沒過多久,中蘇關系破裂,專家走了。但中國沒有放棄計劃。雖然中國沒有建過大橋,也沒有蘇聯的技術,但大家依然堅持下來。建橋是工人最多時有一萬三千多人,三百多個技術人員。中國還用了連蘇聯專家都不敢用的技術,最終證明了它的成功。
1956年五月,毛主席乘飛機飛往武漢,飛臨武漢上空時,已經能看到很多橋墩露出水面了。終于,在1957年10月,大橋通車了。毛主席興奮地提筆寫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現在武漢長江大橋已經60多歲了,長江上也有了很多很多別的'橋。但這座“萬里長江第一橋”依然還在工作。它不僅是武漢人的驕傲,更是中國人的驕傲。
武漢長江大橋游記(精選18篇)篇十七
1968年12月,中國在長江上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雙層鐵路鐵路兩用橋南京長江橋全面建成并通車。它曾經作為“最長的公路鐵路橋梁”百科全書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南京長江大橋位于長江下游。公路橋長4588米,行車道寬15米。它可以同時容納4輛大型汽車,兩邊的人行道寬均超過2米。下鐵路橋長6,772米,寬14米。它鋪有雙軌。火車可以同時朝相反的方向行駛。主橋長1577米,是我國最長的橋。公路橋兩側的欄桿上嵌有200個鑄鐵浮雕。北端和南端有兩個70米高的橋頭堡。堡壘內有電梯,堡壘前的高度超過10米,上面刻有工人,農民和士兵的雕塑。南京長江大橋江中正大橋有9個墩和10個洞。每個碼頭高80米,底部面積超過400平方米,大于籃球場。在橋下可以建造一萬噸的巨型船。主橋10孔增強梁的9孔跨度為160米,非常壯觀。整座橋就像河上的彩虹,兩岸公路的引橋由22孔雙曲拱橋組成,就像一列美麗的五彩火車,使壯麗的南京長江橋更美麗多彩。清晨,洶涌的紅色陽光映在橋上巨大的橋體上,就像長空中的鋼鐵長虹一樣。到了晚上,橋上的木蘭燈都亮了,就像一條銀河落在一條寬闊的河上,“懷疑銀河落了九天。”
武漢長江大橋游記(精選18篇)篇十八
武漢長江大橋是國家"九五"重點交通項目,其橋型為公、鐵兩用鋼桁梁斜拉橋,鐵路為i級,雙線;公路為4車道,車行道寬18米,兩側人行道各寬1.5米。公路在上層,鐵路在下層。鐵路橋長10616米,公路橋長6078米,其中跨江橋長2193.7米。它于20xx年3月22日正式開工,20xx年9月建成通車。大橋主跨312米,像如此大跨度的公鐵兩用斜拉橋,在我國是第一座,在亞洲是第一座,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數,名列前茅的。
大橋公路接線長23.23公里,其南岸7.35公里,北岸15.88公里。大橋全部工程總投資46億元,武漢大橋稱‘世紀大橋’;一是指它與公元20xx年9月建成通車,恰逢是20世紀末21世紀之初;二是指它是我國本世紀工程量最大的大橋;混凝土用量57萬立方米,結構用鋼量11萬噸,其工程量超過南京長江大橋,主橋公路鐵路累計全長21華里。三是指武漢長江大橋科技含量更高,集我國本世紀橋梁科技的大成,其技術領先地位將保持10年以上,同時又是21世紀我國橋梁建設的新起點。武漢長江大橋以其大規模,新技術和一流的質量,成為中國橋梁史上繼武漢,武漢,長江大橋之后的第四座里程碑,它無愧于世紀橋梁標志性工程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