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內容篇一
家風,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也是一家的道德標準。
俗話說得好:“校有校訓,家有家風。”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家風,內容不一。每一種家風都值得我們來學習。
我家有許許多多的規矩,比如什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要玩就玩,要寫作業就寫作業。”這些都使我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老爸老媽從小教育我做人要有誠信,要有禮貌,對長輩要有敬畏之心等等。他們是這樣對我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我還是一個小寶寶的時候,我做了一件可笑的事:有一天,媽媽帶我去超市,把要買的東西都放在了購物車里面,要去付錢走人的時候,我卻大哭了起來。因為媽媽把東西給了收銀員,我還以為媽媽不要這些東西了呢!媽媽抱起了我,說:“寶貝,媽媽不是不要這些東西,只是要檢驗一下它是不是有不好的東西在里面,而且我們得平等交易,我們不能白拿別人的東西,知道嗎?”我只能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做人,必須要守時,老媽也經常跟我講這個道理。媽媽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示范的。比如媽媽在我起床之前就洗臉刷牙做早飯了;而且上班從來不遲到,還去得早一些呢!媽媽的行為值得我學習。
家就像花圃,孩子就像小樹苗,家風就像一場雨,只有在雨水的灌溉下才能健康地成長。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內容篇二
中國古代家訓,是一個巨大的傳統文化寶庫。從先秦到明清,我國流傳下來的家訓可謂汗牛充棟,有的堪為經典。
“百善之首孝為先,尊老愛幼家教嚴。”記得我還是很小的時候,就常聽爺爺說起過,那時候不懂什么意思,現在明白了,原來這是祖傳家訓,意思就是孝順父母是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重要的,和占據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個家庭都應該首先傳承的家風。
他們雖然不會把這家訓常掛在嘴邊,但他們的一言一行已經為我樹立了榜樣。
現在我們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爸爸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來孝順,外婆的身體一直都很不好,時常會吃藥,爸爸下班了就會打電話問“家里有什么需要買的沒?藥有沒有?我一會兒買回來。”外婆掛完電話總是笑瞇瞇的。
外公是我們家最勤勞,最能吃苦的人,早晨天還沒亮就起床干活了,家里吃的新鮮果蔬都是外公辛苦種起來的,爸爸下班回來的早,就會下地幫外公一起干活,外公時不時的就會在外人面前夸贊爸爸。
媽媽也是個很孝順的孩子,因為外婆身體不好,所以媽媽下班回來還要準備飯菜,燒好了要等外公外婆先上桌然后我們才可以吃,有好吃的她也總是先給外婆他們留著,媽媽常對我說:“等你長大了要孝順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他們啊”,我微笑地點點頭。
現在我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長大了也懂事了,在學校里我會幫助低年級的小朋友,在公交車上我會給老爺爺老奶奶讓座,在家里我也會幫爸爸媽媽干一些家務,我要給自己樹立一個好榜樣。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百善之首孝為先,尊老愛幼家教嚴”,我會把這句話銘記在心,它會使我受益匪淺。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內容篇三
有人說,家是我們理想的港灣。我們像是剛播種下的小豆苗在家人精心灌溉培育下茁壯成長。良好的環境孕育出豐碩的種子。家風家訓也像這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現在我就要求你牢牢記在心中。母親一臉嚴肅。我每天睡覺前不由自主地走到客廳墻前默念好幾遍。時間久了,似乎滿腦子都是這句話,怎么也忘不了。
長大后,母親依然記得讓我在她面前背誦,我一字不落地背給她聽。漸漸地,我又明白了它的意思。我想母親是想告訴我:人生下來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長過程中,后天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好與壞的差別。她也想給我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一直到了我上小學。母親又告誡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并不很理解這是什么意思。還記得小時候自己對這句話有很可笑的理解少年時候,你的強壯是不努力得來的,老了以后悲傷的是自己的徒弟。現在想想,幼年的我怎么這么天真!
差不多一年級上冊沒讀幾天也漸漸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小時候不努力,長大后悲傷的是自己。大概意思就是現在好好努力學習,絕不錯過一分一秒。
到了初中,我真正的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并且我也因這句話拿過好的成績并沒有失敗。就比如初中新生考才八十幾名,就因母親的這一句話讓我在今后的考試中考進了前四十。
說實話,真的有很多付出,就因為這句話。每當我在學習時陷入困境,腦海中總浮現出這句話,因此也可以說是我學習的動力。
還記得有那么一次吧,別人總是看不起我,不愛和我玩,說我家沒她們家有錢。畢竟都是同齡人,我沒什么不敢的,就和他們吵了起來,到了傍晚我才敢回家。
母親總愛為我做些好吃的。那天傍晚回到家她看我臉色很差,就問起了我原因,我便清清楚楚地告訴她所有。后來母親在餐桌上告訴我:那只是別人,我們是沒有他們家有錢,可我們家有這么多的人哪,以后呀,我們就可以一起努力,一起奮斗。
這些事早已忘記,可是母親教會我的那些永遠銘記在心。我的父親總不愛說話,似乎我們之間隔了一座海峽。平常我們之間都只是短短的幾句問候,但是我知道父愛如山。別看他人特別老實,其實愛起孩子來誰都比不上。但教育起孩子來那嚴厲的態度仿佛波濤般的洶涌。
就這樣,我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逐漸成長,從小豆苗長成參天大樹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內容篇四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說家風論家訓,那一定是爸爸常掛嘴邊的:百善孝為先。
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懂禮貌,尊重長輩,孝順父母,可那時我還小,聽得似懂非懂。慢慢地,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長大了,也漸漸明白了父母對我說的這些道理了。
記得五年級那年暑假,爸媽帶我去外婆家玩,外婆聽說我要來,就準備了一大桌子的菜,都是我最愛吃的菜。可那天,我并不是很開心。我剛坐定,外婆就迫不及待地給我夾了一塊紅燒肉,香噴噴、熱乎乎的,感覺自己的口水都要不自覺地從嘴角溢出。可我不愛吃肥肉,哪怕有一丁點也不行。恰好外婆給我夾的那塊肉上有肥肉,為了不掃外婆的興,我勉強咽了下去。覺得有些惡心,所以就不斷吃蔬菜、扒飯。外婆見我不吃肉,又忙不迭的給我夾肉,還說:“多吃點肉,別老吃蔬菜,正長身體的時候,可要多補充一點能量。”看著碗里的一塊塊肥肉,內心崩潰的同時我爆發了:“明知道我不喜歡吃肥肉,還給我夾這么多,惡心死了!我自己有手,我自己會夾。”外婆一愣,時間凝固了幾秒,但很快地她將我我碗里的紅燒肉全部夾走了。我卻是越想越氣,什么也不想吃了,甩下碗就走了。
爸爸媽媽并沒有當場罵我,回到家仍然沒有罵我。媽媽把我拉到了身邊,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詩語,你已經是一個11歲的大孩子了,應該懂得尊敬長輩、孝順父母。你對外婆那樣大呼小叫,大發脾氣,那是尊重長輩的表現嗎?外婆從小把你帶大,小時候的你可是很愛吃肥肉哦,老人家怎么能理解這么大的反差呢?再說了,外婆肯定是為你好,希望你吃得好,健康成長。你應該好好反省自己的行為,好好思考應該怎么尊重長輩。”聽了媽媽的這些話,我非常后悔對外婆說的那些話,也許從那次起,我才真正開始明白什么是尊敬長輩。孝順長輩從“好好說話”開始,這將是我一生的信條。
除此之外,父母教我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要做一個黨黨正正、品德高尚的人,這樣才能無悔一生。
我家的家風家訓,并沒有寫在紙上,也沒有掛在墻上,但它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體現在每一個家庭成員的行為之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誠實守信,行善積德……這些既是對中華美德的傳承,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只有每一個家庭都有充滿正能量的家風家訓,才能撐起我們偉大祖國的輝煌未來!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內容篇五
俗話說得好,“校有校訓,家有家風。”家家戶戶都有專屬自己家的家風家訓,有的家風家訓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的家風家訓是“要學會做一個勤勞的人”;還有的家風家訓是“時間就是生命,要珍惜每一分鐘”。我家的家風家訓是“做事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不懈”,而我直到去年,才知道它竟然蘊藏著巨大的力量。
我和爸爸來到了雄偉壯觀的石牛山,我大叫一聲:“啊?這么高!”只見石牛山高聳入云,直插云霄,我的腳軟了,不禁打了個哆嗦。爸爸一見,哈哈大笑說:“不敢爬就呆在這里等我吧!”我臉一紅,脖子一扭,說:“哼!我偏爬給你看!”雖然嘴上是這么說,但是我的心里還是有點兒害怕。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我一個健步沖上山。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不懈,才能成功。這就是我的家風家訓。它在我想要打退堂鼓的時候提醒我,是我成功路上的良師益友,伴隨著我一步一步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