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故鄉字篇一
大洋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小鎮,同時,也是我的故鄉。每年,我都會回老家避暑乘涼。所說,有一位名叫羅永旭的仙人每年暑期都到我們大洋來避暑,所以大洋就有了“避暑山莊”這個稱號。而這個稱號,也是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游玩避暑的原因。
但從20xx年底以來,通過全鎮上下齊心協力,大洋整體改觀了不少,街上的小攤沒了,車也停在了車位上,露天的糞缸和簡易廁所升級成了十二座漂亮整潔的公共廁所。
最大的改變是廢棄的物件全部變成了新的。
在拆除工作中清理出的大量條石、溪石,在咱們能工巧匠手中堆砌出富有鄉土氣息的節點公園,游步道,綠化花壇。老舊豬槽、廢棄農具、亂丟棄的瓦罐,搖身一變,都成了一道道閃亮的鄉野風景。
當然,大洋的自然景觀更是讓人拍手叫絕。
大洋山巍峨聳立,在山頂,云霧繚繞,配一輪紅日,宛如仙境一般,山上還有一景點,小黃山,也是美不勝收。
還有,千萬別忘了山間的泉水與溪水啊。
泉水匯集在一泉眼里,輕輕捧起一捧清泉,嘗一口,清涼甘甜,甚是解渴。溪水則是特別清澈,一眼便能望見水里的小魚、小蝦,還有各種石頭。
這就是我的家鄉——大洋!歡迎你來大洋避暑。
故鄉字篇二
20xx年,我已經是一個聞明中外的建筑工程師了。在他鄉漂泊了20年,我的心早已魂飛夢縈了。回國的心思不斷地纏繞著我的心。今天,我決定坐火車回家轉一轉,看一看生我養我的故鄉------大金店。
我早上六點鐘準備好東西,準時乘坐上了火車。我走進車門前,剛想敲門,門就自動開了。來到車廂里,我很驚訝。這那里是火車呀,不就是一間一間的房子嗎?我看了看手中買的火車票,找到了對應的房間走了進去。我看到里面有三位乘客,卻怎么也看不到椅子。我看到的是一雙腳印,我踩在了腳印上。突然,我身后出現了一雙手,那雙手軟綿綿的,把我扶到了椅子上。我的心怦怦直跳,向身后看了看,沒有人啊!哪里來的手?莫非……我正想著,一陣清脆悅耳的聲音在車廂里回蕩起來:“你好,是我把你扶在我身上的。”椅子里發出了聲音。我問了問旁邊的游客。原來,這是一種高科技全自動火車,車上沒有司機,只有乘客;沒有各種家具,只有能當各種家具的機器人,就連我坐著的椅子也是機器人組成的。
我向窗外望去,路上到處都是軟綿綿的道路,趙州橋、還有無窮無盡的動物園、公園、學校、幼兒園、酒樓、圖書館、餐館、還有兒童們喜愛的水上大型充關樂活動。真是無窮無盡,應有盡有啊!
再往前走,我看道了各種洋房、別墅、樓房,昔日的平房也已經是洋房、別墅了,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宛如熊心壯志的士兵。路邊清澈見底的河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波光明滅,絢麗多彩。
啊!祖國的繁榮昌盛使我感到欣慰,我決定留在故鄉,為祖國做出偉大的貢獻!
故鄉字篇三
我的家鄉在一個美麗的地方,一年四季都非常美麗。每個季節都有屬于它的美麗,但是我最愛的還是家鄉的春天。
山上開滿了各種各樣的花兒,桃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盡情地綻放著自己的美麗和濃香。紅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漫山遍野到處都是花香兒,閉上眼睛,伸出舌頭仿佛就能舔著那滿樹花兒的甜味。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大小小,花花綠綠的蝴蝶兒飛來飛去,顯得分外的忙碌與熱鬧。野花遍地都是,有名字的,沒名字的,雜樣的,散在山間,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春天到了,地上的風箏多了。孩子們脫去了冬日里的“重裝”,換上了美麗的春裝。趕趟兒似的出來了。園子里,田野里,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干著自己喜歡的事兒。有的在抓蚱蜢,有的在捉蜻蜓,有的坐在草地上讀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有的干脆雙臂抱頭,打幾個滾,翻幾個跟斗,顯顯自己的“中國功夫”。呵呵,夠精神,夠神威的。“一年之計在于春”,是啊,春天是個美好的季節,也是一個播種希望的是季節。
我愛家鄉的春天,愛它的可愛,愛它的溫馨,愛它的美麗,愛它的生機勃勃。
故鄉字篇四
《故鄉》篇幅很長,包涵的內容很豐富,人物性格鮮明。本教學設計將通過考察故鄉景物及人物之“變”,探究造成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理解小說的主題。
理解對比手法表現人物突出中心的作用
:小說表現的主題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八十六歲的賀知章返回離開五十多年的故鄉時,寫下了這首《回鄉偶書》。20世紀20年代,“我”回到闊別二十余年的故鄉,又會有何感觸呢?今天我們學習魯迅根據自己的回鄉經歷寫的一篇短篇小說《故鄉》。
蕭索:衰敗;冷落
家景:家境,家中經濟狀況
無端:沒來由;沒道理
如許:①多么,這么;②如此多,那樣多
鄙夷:輕視;鄙薄
恣睢:放縱,兇暴
明確:
時間
景物特點
摘抄詞句
過去(印象中)
月下捉猹圖,寂靜而富有動感
高遠的藍天、無垠的大海、廣闊的沙地
現在
將來(理想的)
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
2.本文著重塑造人物有幾個?分組討論填寫下表,將閏土和楊二嫂的過去與現在作比較。
明確:
●閏土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外貌
動作
語言
對“我”的態度
對生活的態度
●楊二嫂: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外貌
“豆腐西施”
凸顴骨,薄嘴唇,像個細腳伶仃的圓規
動作
自己很以為功,,便拿了那狗氣殺,飛也似的跑了,虧伊裝著這么高底的小腳,竟跑得這樣快。
對“我”的態度
貴人眼高? ????迅哥兒,你闊了
放了道臺?
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
對生活的態度
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個碗碟來,議論之后,便定說是閏土埋著的,他可以在運灰的時候,一齊搬回家里去……)
明確:
長桌、椅子、燭臺、抬秤,手套、狗氣殺、破爛木器、碗碟……
老屋里的所有破舊大小粗細東西,已經一掃而空了
人們的生活困苦,缺少基本的生活用品。
3.閏土變成了木偶人一般,楊二嫂成了一庸俗貪婪的潑婦,造成人物性格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閱讀課文,找出能說明這種變化原因的句子。
明確:
明確:反映“我”一方面有追求新生活的堅定信念,另一方面也感到希望的茫遠。本文寫于1921年1月,共產黨還沒成立,魯迅并沒找到解決中國問題的具體的“路”,愿望因而“茫遠”了。
明確:空有希望不去實踐,這種希望是無所謂有的;有了希望,注重實踐,這種希望是無所謂無的。路是由人走出來的,希望是要經過努力才能實現,這個比喻,表達了“我”追求新生活的堅定信念。
明確:此處的景物描寫象征著“我”所向往的理想的美好生活。
1.仿照下列句式說話:我認為,??????????????????????? 是造成故鄉景物衰敗、人物性格變化的原因。
2.本文在人物刻畫上最突出的特點是:
故鄉字篇五
我的故鄉很美麗。她,四季如春,景色怡人。
放眼望去,連綿起伏的山嶺,在春天的召喚下,鋪上了一張毛絨絨,綠油油的地毯,一直鋪到天邊。一朵朵如花朵兒般可愛的云朵點綴著墨綠的青山,那青山瞬間嫵媚起來。山腳下是一層又一排形狀各異的梯田:有的像月牙兒,有的像小船,有的像鐮刀……形狀各異的梯田里有水,藍天、白云、青山倒映在水中,水中也有了青山、白云、藍天。
夏天,烈日如火。小狗趴在家門前,吐著舌頭,在家門前看著小朋友在草坪上嬉戲打鬧,偶爾旺兩聲。小伙伴們,玩累了就到樹底下去乘涼,老爺爺,老奶奶在樹底下搖著蒲扇,為自家的孫子扇扇風,擦擦汗。看著孩子們玩得如此開心,爺爺奶奶的臉上也現出了笑容。
秋天,家門前是一片片金黃色的稻谷,微風吹過,稻谷“沙沙沙”地唱起了一首豐收的曲子。這時辛勤的'農民正在收割稻谷,稻谷的歌聲和農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譜出了最動人的樂章。
冬天,留安山上的樹就變得多彩起來。五彩斑斕的樹葉把留安山打扮異常美麗,讓人忍不住想起毛澤東的詞“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永春的冬天,沒有冬日的蕭瑟,也沒有刺骨的寒冷,卻這么美麗。
這就是我美麗的故鄉——永春。
故鄉字篇六
秋天到了,樹葉紛紛揚揚地落了下來,扇走了炎熱。腦海里那牢牢抓著地面的空心老樹的畫面頻繁浮現,那就是故鄉給我最深的印跡。
老家在甘肅,人卻在杭州。每當白露時節,我就會自然而然的想起家鄉的核桃樹(爸爸常常對我說白露時節核桃成熟)。
必竟是鄉下人家,房前屋后總是種滿了各種各樣的樹,不用說,這里就有核桃樹。
那是一顆拔地而起的大樹,高高地聳立在屋后。分叉的枝丫上布滿了繁密的大葉子,墨綠墨綠的,葉子下面還躲著許多“不明的綠色圓球”。沒錯,那就是核桃。
在老家,家人都會把鮮核桃留給最親近的人,我回家當然也享受到了這樣的待遇。老爸和三爸各拿一根長棍子爬上樹,準備開始打山核桃。而我和老媽,只有在樹下撿果子的份兒。
“呯——咚!”幾桿子下去,核桃落下來,砸在地上發出脆脆的響聲。隨著這清脆的動聽的聲音,包裹著核桃的“綠衣”也隨之裂開了。像花炮一樣炸得四分五裂。核桃堅硬的殼上濕濕的,非常干凈,有的還像沾著露珠一樣,令人賞心悅目。
隨著“呯、呯——咚、咚”的響聲,不一會我們就撿了幾十個核桃。我迫不及待地想品嘗了。爸爸拿來一個夾子,把核桃夾開,我搶過去,丟進嘴里開始嚼起來……這味道怎么這么苦澀啊?我立刻吐出來。爸爸還說我是傻丫頭。說罷,他給我剝出一個白白嫩嫩的核桃,讓我嘗,果然好吃,呀,剛才是我忘了剝皮了。
每每想起故鄉,那些好吃的、好玩的趣事便不斷浮現于腦海——因為這那我的故鄉,我忘不了那里的人和事。
故鄉字篇七
故鄉的天空是藍色的。一出門,冬陽柔和的光就籠罩在我們身上,從頭頂的發旋兒到腳板心,直至每一根頭發尖兒,都充滿了暖洋洋的意味。溫暖地人頭昏沉沉的,這時,只要你抬頭看看那沁藍的天空,滾著幾朵白生生的云彩,便清明了。明澈的天空,能洗滌人心似的。
空濛黛色的山野,張燈結彩的人家。紅底兒金字兒的對聯貼在門前。
故鄉的人有著天空的澄澈和寬廣,陽光的溫暖,白云的可愛。喜氣洋洋的對聯,寄托著他們對新年的所有期望。
“砰!”一聲巨響撕裂了寧靜的空氣。幾個身著紅夾襖,藍褲頭的年畫娃娃拿著小鞭炮,擦的一下便急忙甩到一旁。沙啦啦——幾從樹枝搖動,棲息的群鳥嘩啦嘩啦的揮舞著雪白的翅膀,帶起一陣兒旋風,眼神驚慌地在空中忽上忽下。不一會兒,也便安寧了,從容地棲息在遠處的枝頭。
空氣中彌漫著甜絲絲的味道,誰家白梅初綻,映襯著薄雪初陽,浮動暗香,潤濕的空氣輕撫著臉,幾片雪花消融在鼻尖。耳邊幾句脆生生的笑鬧,讓人在寧靜祥和中,唇邊不禁噙上一抹會心的笑意。
雪花也一片片悄然無聲的飄下。偏生又沒有風,那太陽也明晃晃的掛在那里,便讓你看得清晰。那渺小的雪花,一粒粒地落在地上,不一會兒就消融了,給肅穆的黑色土地蒙上一層氤氳的水汽。雪們前仆后繼,專注地向著大地落下。不一會兒,地上便蒙了一層燦爛明艷的絨布,忍不住探出手指輕輕觸碰,一點刺骨的涼意倏然從指間蔓延開來。
便是這么一層薄薄的雪,不等艷陽高照,那地上除了枯黃的雜草就是細碎的沙礫,竟連一點雪的影子也不見了。
穿過幾戶流水人家,倏忽一樹雪白的梨花映入我的眼簾,映入我的心底。這樣的時節,怎能看到這一樹玉梨花?隆冬時候,她偏生開得熱烈,開得燦爛。像這故鄉的土地上,燃燒著的一團歡快的,熱情的火!
這是什么,是久違的故鄉送給我的嗎?這深深扎根在故土的樹啊,你也是大地母親的孩子,母親用她的身體哺育了你,你能告訴我答案嗎?曾在夢中,看到過故鄉的身影;曾用最真切的向往,在心中一遍遍的刻下你的模樣。
輕輕坐在樹下,倚靠著樹干,半瞇上眼睛,任憑雪花濡濕我的衣衫。
故鄉的土地,是冰冷雪花覆蓋下,蘊藏著巨大熱力的,有生命的脈搏。她積蓄著,積蓄著,把自己的快樂,激情和熱烈都流淌進了滾燙的故鄉之人的血液。安寧的故鄉,底下是奔涌的暗流。只要有一點點缺口,就會開成一樹芳華,驚艷絕倫。
我愛著故鄉,我愿意用我的所有吶喊——我愛你,我的家鄉!
故鄉字篇八
一陣微風緩緩地吹過田野,吹過山嶺,風兒用手輕輕地撫摸著我的臉,軟綿綿的,它輕輕地帶走了故鄉人民的汗滴,把那波光粼粼的河面蕩起波紋來……形成了一幅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這里,是我在故鄉里陪我度過快樂的地方,在這片田野上,到處是盛開的小雛菊,一朵朵花兒散發出陣陣芳香,沁人心脾,總會引來一群群蜜蜂在上面翩翩起舞;故鄉里的小溪,流水淙淙,像一位無憂無慮的樂師在撥動著誘人的琴弦。
我喜歡故鄉那些勤勞、樸素、善良的勞動人民,他們靠著一雙普通兒又不普通的手,建造了工廠高大的廠房矗立在山村,轟轟的機械聲打破了往日的平靜,他們用著無數的汗水,修建了一條條寬闊的馬路,使大車小車能來來往往的穿梭在馬路中;路的兩邊是優美的田園風光,路旁站著兩排年輕的白楊樹,他們還用了不知多少有力的肩膀,建造成了一座座高樓大廈,才能讓夜晚燈光閃爍、五彩繽紛,音樂聲、歌聲、笑聲,交織成一支動人的樂曲。
雖然現在自己的家鄉已成了一座繁華的大城市,可故鄉那片“小雛菊”并沒有隨著我漂流在外,而他們永遠都在我心中盛開!
故鄉字篇九
我的故鄉是一個小小的村莊,而且有些偏僻,是一個古村,但沒有什么名氣。但在我眼時里,故鄉有一種古典的美。
那些年代久遠的青磚瓦被毫發無損地保留了下來。還有那朱紅色的大門,綠繡斑點的銅環。門上的那紅漆因為不停地被風吹日曬,顯得有些斑駁了,不過銅環保存得還比較完整。那銅環的形狀大部分都是用獅子頭的樣子,雙目很大,非常神氣。
在故鄉的有些院子里,經常會有一小塊園地,上面種滿了大白菜或是茄子。抬頭一看,屋梁上還掛著一串串咸魚干和被風吹干的柿瓶,那些唧唧喳喳的燕子還在屋,梁下搭了窩。院子還曬著紅薯。窗戶全部都是木質的,被漆成了烏黑的顏色。還老一些的木窗上還可以看到上面的層層糊紙,看作那種泛黃的顏色,好像想起了古代。
最舒適的時候是在盛夏的晚上。搬一張超大的椅子和一個小木桌出來放在葡萄架下,在旁邊的小木桌上擺些甜點,放九個水果。躺在椅子上搖著蒲扇,悠閑地啃著香甜的水果,看著空中的星星及一輪彎月。讓人產生無限聯想,看著空中的星星及一輪彎月。讓人產生無限聯想。
我還隱隱約約記得春天,在巷子的瓦墻以及石頭圍成的墻上,常常會有一枝紅杏伸出墻來。在墻腳邊是三四片濕漉漉的綠苔,在門檻外,有一只正打著盹兒的大黃狗。
有時推開那些“吱吱”作響的舊門時,總會發現幾位老人面容慈祥地坐在各自的竹木椅上,享受著那暖暖的日光浴。她們身上穿著用藍色布料做的衣服,上面還繡了點點紅花。她們那稀疏的白發盤成一小團,并用釵子別住。
我還記得黃昏時從屋中升出的炊煙。我每次站在半山腳愛才如腰上,遠遠地看著從自家煙囪升起了煙。煙如果一會兒淡一會兒濃,就說明母親在邊燒飯邊在菜院里忙碌著揀菜。如果炊煙均勻地往上升,說明一定是父親從田里回來了幫母親在灶前燒火。
一離開故鄉就是一,二年,故鄉變之許多,再也不是原來那個古典的故鄉了。那青磚的瓦房,深遠的小巷,統統變成了美好的回憶。現在也只能回顧過去了,懷念故鄉了。
故鄉字篇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是一句樸素的真理。一方人自有自己獨有的民俗,孩子們也有自己的趣事與游戲。成年甚至老年人遠離家鄉千里萬里仍是鄉夢連連,僅僅因為故鄉是家的承載嗎?更重要的是,這方土地上永存著他童年的天真、樂趣與童年的夢。
我的家鄉地處魯西南平原,一道雄壯的金堤向東西方向蜿延而去,堤南是河南地界,堤北是山東地界;堤北被稱作上堤,堤南被稱作下堤。兩邊的人們可不管山東地河南地,堤南有山東人的地,堤北有河南人的親戚;走親訪友自是不在話下,趕集上店,你買我賣,更是互通有無。我的故鄉貧窮而又溫馨。
堿土墻,老土屋,隨處可見。人們身上,大補丁摞小補丁,與本身的衣服色一樣的補丁就是高級的了。富裕的家庭也就是有兩輛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更是奢侈品,是某個家庭高人家一等的象征。棒子窩窩是主食,白面饃饃,殷實的人家也不舍得吃。母親說,我家西屋的門框被父親撬后,賣了,糴了山芋片,吃了半年。我們這里,沒有手工業,也遠離大中小城市,沒有工廠,小買小賣,只能養家戶口,遇到天災事故,則入不敷出。人們一年四季圍著地轉,冬天蹲墻根,曬太陽,打撲克。大人無事可做,孩子們自然可以不計時間,自一由地玩個痛快。房前屋后,胡胡同同,角角落落均留下了我的身影,村子上空的兒歌聲中母親總會聽到我的聲音,村外的田野里,總能看到我瘋跑的身影。一旦跑煩了,玩膩了,就渴慕起夏天的翠綠的大甜西瓜,想念起堤外廣闊的黃沙地來。
上堤是於土地,適合種植小麥、玉米,初夏,金浪連天,人們揮汗如雨,田間銀鐮飛舞,場內麥垛如山;秋天觸目皆是黃澄澄的玉米棒子。下堤是黃河沖擊的泥沙地,適合種植西瓜、甜瓜、花生、山芋,西瓜、山芋,那里是如何的一地碧綠,我無法見到。夏天,我見到的盡是一車車成熟的西瓜、甜瓜,秋天,人們則興致勃勃的下堤去,到別人收獲后的地里,尋找落下的花生、山芋。
夏天,下堤種瓜的人趕著滿載西瓜、甜瓜的牛車慢悠悠的翻過堤,到上堤來換麥子。甜瓜的香味著實誘人,西瓜也惹人喜愛,大的一個足有十七八斤。中午烈日如火,散了工的鄉親們走出家門來換瓜,敲敲這個,摸一摸那個,談定兌換的價錢,正式挑選瓜,挑完,換瓜人稱好,就提回了家,不久,必啃著一條西瓜來還瓜賬。秋天,上堤人帶著鐵鍬到下堤來翻地,別誤會,他們的目的是為了翻出地里落下的花生、山芋,上堤人收獲了山芋、花生,把土地被翻了,下堤人也樂享其成,彼此心照不宣。
小小的村莊怎盛得下一顆好奇的童心,對我來說,所好奇的,莫過于西瓜、花生的產地下堤了。我還小,是不能到那里去的,這使我做過許多夢,這夢也就成了我童年故鄉的一部分,所以一并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