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又到中秋時字篇一
又一年中秋,又見一輪圓月播灑著清輝掛在中天。
月亮又圓了。我的心,也隨著飄逸的云朵和微拂而來的風(fēng)升起了許多情思,臉上的淚水悄然滑落——摯愛的奶奶去了天國了!
回想著曾經(jīng)的中秋節(jié),父母在遙遠的外地,總也無法趕回來團聚,而慈祥的
奶奶為了不讓年幼的我感到孤單總帶著我遠離喧鬧的鄰居,漫步在人煙稀少的街道走著笑著,我手里舉著父母從遠方寄來的月餅,時不時地舉起來給奶奶吃一口,不一會便走到了江邊。那時的月亮格外的圓,照在水中,好像水面披上了一層銀色的沙,浪花調(diào)皮地涌上岸灘。我在奶奶的懷抱中聽著手機中爸爸媽媽歉意的祝福,恍惚之間,總有天上人間的感覺。
可是,奶奶幾年前去了天國陪伴爺爺了,今年的中秋節(jié),爸爸媽媽都陪伴在我身邊,可我始終心里酸酸的,我覺得只有奶奶在的中秋才是最完美的團圓日子。小小年齡的我已經(jīng)品嘗到悲傷離別的憂愁了。我的內(nèi)心深處流淌著一脈悠悠的清泉,我知道,這就是思念。
望著明月,仿佛看見月亮變成了奶奶慈祥的笑臉,我鼻子一酸,兩行淚流了下來,我背轉(zhuǎn)身體,可是細心的父母看出了我的心事,輕輕告訴我,奶奶在天國與爺爺團聚了,他們在天國保估著我呢。
是嗎,奶奶?
又到中秋時字篇二
又是一年月圓時。在臺灣,中秋節(jié)是僅次于春節(jié)的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臺灣民眾特別重視中秋節(jié),許多習(xí)俗代代相傳:賞圓月、食月餅、嘗柚子(文旦),自閩粵先民移民來臺傳承至今數(shù)百年。而近二三十年,另一項異軍突起的中秋習(xí)俗“烤肉”風(fēng)靡臺灣。“烤肉”在臺灣人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但這中秋節(jié)在臺灣變成烤肉節(jié),一般說來,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并且漸漸變成了一種習(xí)俗,所謂中秋烤肉變成一句理所當(dāng)然的詞。
美麗的舊習(xí)俗——賞月娘
閩南話中,月亮被稱為“月娘”或“月娘媽”。每逢中秋,臺灣民眾大多要“拜月娘”,在香案上擺上月餅、柚子、柿子,祈求闔家平安。
每逢中秋節(jié),夜幕降臨,臺灣千家萬戶大都在庭院、樓臺、地坪擺起月餅,水果等禮品供月,對空朝拜月娘,乞求家庭和睦、團圓。祭月之后,舉家便在清澈月光下賞月敘談,分享供品,共享團圓之樂。也有的人帶著香茗、月餅,到廣場、海濱去歡度良宵,思念親友。
蘊意吉祥的“佑子”——吃柚子
說到吃柚子,也是閩臺地區(qū)人民的中秋特色習(xí)俗。中秋恰逢柚子產(chǎn)季,吃完烤肉再品嘗解膩的柚子,似乎是再好不過的搭配。而柚子又有“佑子”的諧音,蘊意吉祥,歡慶佳節(jié)之余,也討了個“彩頭”。
在臺灣,中秋節(jié)吃柚子可不能簡單地一剖兩半了事。柚子皮要剝成花瓣一樣的形狀,好給小朋友做帽子。有的手工達人會在柚子皮上作畫,或是把柚子做成小動物的造型,好看又有趣。中秋之夜,頂著柚子帽的小朋友與家中大人一起賞月,著實一幅溫馨可愛的畫面。
又到中秋時字篇三
四季輪回,風(fēng)云變幻,又到一年中秋月圓時。
舉頭望月,這冰清玉潔的銀盤出奇地圓,仍然像往常一般安詳?shù)靥稍陟o謐的夜空,遠遠地、遠遠地望著忙碌的人們。人們也一樣,遠遠地、遠遠地望著這一輪有些凄清的明月,心中有苦、有甜,五味交織。月亮不知道這些,它只靜靜地、靜靜地與人們對望著,殊不知自古以來,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這天的它,會承載著千家萬戶親朋團圓的喜悅和骨肉分離的憂愁。
我不曾經(jīng)歷過骨肉分離的痛苦,也不曾感受過漂泊游子的鄉(xiāng)愁,但我仍盼望中秋,盼望著那種捧著月餅和親人一起在月下談笑風(fēng)生的溫馨。我最喜歡的還是和外婆坐在窗邊,看著月亮,說著有關(guān)中秋的傳說故事,由描寫中秋的古詩詞,想象當(dāng)年詩人月下作詩的場景,感受詩人當(dāng)時內(nèi)心的悲喜。
“阿婆,阿婆,我在書上看到一句詩啊:‘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你能給我講講么?”記得很多年前的一個中秋夜,我這么問外婆。“好,好,把你的小板凳搬來,阿婆來給你講講這首詞的故事……”每次我問外婆,她都會慈祥地輕扶我的頭笑瞇瞇地這么說。那是我第一次接觸描寫中秋的宋詞。
到了長大一些的時候,我開始幻想,想嫦娥在云母屏后會不會思念親人,想?yún)莿倳粫诠饦湎峦?jīng)的家嘆息,想月亮獨自在清冷的夜空中會不會感到孤獨。“阿婆,你說月亮?xí)粫浀迷?jīng)的每一次中秋?或者它早就忘記了?它會記得庭院中獨自踱步的王建嗎?又或者,它會記得我們嗎?”小學(xué)五年級的我,開始學(xué)會回首過去。“它會記得的,它從不曾忘記,人們的悲歡離合都保存在它的心里,包括王建,包括辛棄疾,包括我們。”外婆對于我的每個問題都如此認真地回答。或許吧,月亮沒有忘記,它記得與人們共同度過的每一次中秋,記得千里同望月的我們。
又到中秋月圓時,天涯海角共賞月。我又一次把關(guān)于中秋的記憶托付給了這圓圓的月亮。
又到中秋時字篇四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又到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了,今年的中秋卻一改往日的風(fēng)采,變得特別無味和寂寥。
誰說過節(jié)一定要敲鑼打鼓,平平淡淡才是真,不是嗎?
全家人坐在一起,卻無話可聊,電視機開在眼前,卻看不進去也聽不進去;月餅,瓜子之類擺在跟前卻淡然無味。
就這樣,沒有思想,沒有對話地坐了一個小時。我本是一個愛說話的人,但今天卻怎么也找不到話聊,特別別扭,為了自尋樂子,便搬了把凳子坐在外面吹吹冷風(fēng),插上耳機,享受著“月圓之沐”。
算了,按就按唄,只是說一句“中秋節(jié)快樂”就行了。
“嘟……”電話里傳來久違的聲音,“我以為你不會再給我打電話了。”
“怎么可能?中秋節(jié)快樂!”原來她并沒有忘記我。
“嗯,謝謝,我們之間只有這樣嗎?”她用帶有撒嬌的語氣問我。
于是,我們放下了心中的那道坎,重新回到了以前的那般要好。
月亮升了起來,不再是躲在云中害羞的表情,它敞開了笑容。
這個中秋雖然沒以往的精彩,卻有著期待已久的收獲。
又到中秋時字篇五
時光荏苒,轉(zhuǎn)眼間,秋娓娓到來。蕭瑟的秋風(fēng)送來了家的味道,卷起一種濃烈的思念之情。“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思念,引著我們向家的方向走去。
以前,我們沒有條件讓他們過的更好,可現(xiàn)在,我們有條件了,他們卻享受不起了。媽媽給姥爺買了些上好的魚罐頭,可姥爺說,他咬不動了;姥姥愛吃甜食,可她被糖尿病所折磨,看見想吃的東西卻不能吃,這種感受我深深有所體會;我把書包上的拉桿給他們上集市買菜用,可他們已很少上集市,拉桿上蒙著厚厚的灰塵;每次要給他們錢,他們都百般拒絕,可我們深知現(xiàn)在物價高,他們是如何省吃簡用度過著年年歲歲的,他們不要,我們的心里也不是滋味。
年年歲歲,歲歲年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是,今年的月亮還是去年的月亮嗎?它會有所改變嗎?歲月如流,萬物不停的變化著,但不變的是父母對子女永恒的愛。月光像輕紗那般灑滿大地,媽媽希望她的父母能健康平安,這樣她才能開心、放心;我也希望我的父母能健康平安,我也會像他們愛他們的父母那樣深深的愛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