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道德字道德篇一
見到老師時說聲您好;同學之間互相幫助;誠實守信,不說謊話;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樹木.我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這樣的故事: 冬天到了,下了幾場大雪,兔媽媽要出去找食物,它擔心小白兔孤單,就和小白兔堆了一個白白胖胖的雪人,雪人一下子活了,它調皮地眨著眼睛,朝小白兔笑呢。兔媽媽跟小白兔說了些話,然后就走了。小白兔跟雪孩子高高興興地玩了起來,玩了一會會,小白兔覺得有些冷,就回到屋里,點燃柴火,呼呼地睡著了。屋外的雪孩子看見小白兔家躥出的火苗,急匆匆地跑過去,勇敢地沖進屋里,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卻融化了。
多么善良的雪孩子,為了救出小白兔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雪孩子雖然融化了,但我們相信,它一定會永遠留在小白兔的記憶中。它提醒小白兔,也提醒我們每個小朋友,在危難之中應如何對待朋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讓美德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
在以傳統美德而著稱的中國的今天,社會上卻有一種不和諧的聲音。當看到有人見義勇為的時候,發出的是噓聲;看到并不值得尊敬的領導,說出的是一連串的恭維……這讓做好事的人心寒;讓沒做過好事的人退卻,讓真誠的人無處棲身.于是這個漸漸沒了人情味的社會呼喚道德,而道德也在呼喚我們。
乞丐中是有騙子,可也有大部分是急需幫助的人,給了也許只會是損失點錢,而如果不給,那損失就不止是錢了。幫助別人也許會惹來麻煩,如果所有人都這么想,那你困難的那一天,我估計也會無人問津。誠實,謙虛,助人為樂卻都只是道德的底線,而都很難在今天的社會中實現。美國將某些是最基本的道德規定(講)成了法律,這樣雖很悲哀,但起碼可以約束人們遵守。我們不能寄希望于法律的約束,而應該從內心去這樣做。
道德字道德篇二
一邊護著菜盤,一邊擠在打菜的人群中,卻找不到空余的勺子打菜,我失望極了。看著從我面前傳遞來傳遞去的勺子,卻怎么也傳不到我手中,我打算換個地方打菜了。正當我準備擠出人群,余光瞥見角落里竟有個沒人用的勺子,眼疾手快的我,立即又重獲希望,費力低伸出手去夠它。
差一點兒!就差一點了!
眼看著我就要成功,眼前卻突然出現一只大手,憑借著胳膊長的優勢,硬生生從我眼皮底下拿走了勺子。我氣憤,又不甘心地抬起頭,盯著他,原來是一個其他班的高個男生。
他倒也毫不客氣,揮舞著勺子將眼前的一個菜連菜帶湯勺了一大勺,裝進盤中。菜湯順勢沿著菜盆滴落下來。我厭惡地看著他。卻也不得不等他放下勺子。在蜂擁忙碌的人群中,他顯得格外“從容”。看著他終于打完菜,我迫不及待伸手去接他勺子,誰知他竟頭也不回的,將勺子隨手一拋,勺子勾出一道小小的弧線,一頭栽進了菜盆中,濺起不小的菜湯,最終安安靜靜的躺了下來。我看著眼前一幕,震驚得不知所措,對他又多了幾分厭惡。旁邊幾位想打那菜的女生見了也瞪了他一眼,只能沮喪地走了。
他卻毫不在意似的,甩甩頭,仰首就邁開大步。剛走兩步,就被路過的食堂阿姨喊住:“你勺子怎么放的啊?不知道要輕拿輕放嗎?你這樣后面的同學都吃不了了!把它拿出來!“他顯然被突然響起的嗓門一震,扭頭看著菜盆里的歪七扭八的勺子,羞愧地低下了頭,一聲不吭地又折返回來——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勾住勺子的邊,將它輕輕地拎出來,靠在菜盆邊,紅了臉,低頭呢喃著:“對不起……”邁著沉重的步子走了。
看著他羞愧的樣子,我對他的不滿,減了幾分。
道德字道德篇三
一、做遵循社會公德的表率。以“禮儀”為核心,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努力做一個好公民。
二、做遵循職業道德的表率。以“奉獻”為核心,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努力做一名合格的財政工作者。
三、做遵循家庭美德的'表率。以“和睦”為核心,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努力做一個家庭好成員。
四、做遵循個人品德的表率。以“友善”為核心,大力倡導友善互助、正直寬容、明禮守信、自強自立、廉潔自律為主要內容的個人品德,努力做一個品行高尚的人。
承諾人:
日期:
道德字道德篇四
從幾十年前拍攝《饑餓的蘇丹》的凱文?卡特自殺事件,到因“踩踏事件”逝者,復旦與媒體人論戰事件,鼓噪的輿論浪潮不斷把記者這一職業變為眾矢之的。一時間,媒體人的自白與受眾無休止的指責布滿網絡。
這時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指責人群中拿著“麥克風”的不是被害者的家屬,也不是真正被擾亂生活的當事人,而是被“高漲的熱情”煽動起來的熱血群眾。他們義憤填膺地將語言的刀子指向被輿論壓倒的記者,自豪地展示著自身的道德。
某高校因暴雨漲水,一環衛工人背著女學生淌過積水處。在人們贊揚環衛工人的同時,也出現了批評女學生的聲音。單純的好事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角度劃分,這時不論是道德高地或是道德洼地都一樣,都浸在水里。白熱化的爭論顯現著泛道德化的弊病,人們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責記者,用自身對道德的“崇高”理解規范著已被職業操守束縛得緊緊的他們。
隨著微博等社交網站變成擴音器,更多人得到站在舞臺上發聲的權利,而有時理智卻被推倒在臺下。愈是年輕的人愈無法忍受社會的小矛盾,他們有著一腔熱血,把事情簡單化,客觀上便成為了輿論發酵的助推器。
泛道德化評論無助于理清現實,搞清問題實質,更無助于解決實際問題。那些進行泛道德化評論的網絡力量很少關心事件的復雜背景,更不會進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他們只須拿一把道德的大尺,放之四海進行測量,根據只言片語給事物貼上自己的評語和標簽。
那些指責媒體人猶如禿鷲般惡毒時,可曾想過自己也是咬著過錯不放的鳥獸。集體歇斯底里廣泛地傳播開來,始終缺少叫停的聲音和能夠阻止的力量。
道德字道德篇五
什么是道德,就是你知識不全卻可以用它去彌補;但是如果你沒有它卻無法用知識去彌補的一種修養。但是如果你強行讓別人有道德的話,那你同樣遭人唾棄。
那個年輕人實在忍不住了,對老人說:“大爺,現在都是下班高峰期,大家都很累,不讓座也情有可原,要不您先等一等,看看下一站有沒有人下車,若有,您便坐,若沒有,您也不能強求別人給您讓座。畢竟幫您是情分,不幫您是本分。”大爺聽到這話,氣得不行,但其他年輕人似乎很贊成這種說法,一時間,誰也沒有站起來讓座,而那老人也氣氛的往其他車廂走去。
其實,在生活中,經常能見到這類人,他們強求別人要有道德,如:公交車上強行讓座,強行捐款,發獎學金時強行讓別人請客等等。他們要求別人要有道德,可我覺得他們才是最沒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個人的修養,可這也要建立在自愿的基礎上。舉個例子:《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但如果孔融不愿意讓出梨,而是被家人強行讓出的話,那他的內心會怎樣?肯定不好受。
道德,固然是一個人最重要的修養,但如果建立在強行的基礎上,那么這個讓人強行讓人講道德的人最沒有道德。
道德字道德篇六
道德是我們一種行為規范,我們的一言一行就能看出這個人有沒有道德,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呢?就可以從小事做起。
我作為一個學生,在學校要尊敬老師,愛護公物,謙讓同學,與每個同學友好相外,有困難要互相幫助,讓道德的春風充滿我們一一家。我們上課要專心致志,做作業要認真,考試不要作弊,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班的每個同學都變得很優秀。
在生活中,我也經常看到一些不道德的行為,以前,我家離校很遠,媽媽騎電瓶車送我上學,我親眼看見兩個小偷跟在一個騎自行車的人后面追,直到偷到東西為止,這種行為太可恥了,不勞而獲偷竊他人材物,要受到社會的強烈譴責。有一次下雨天,一位公交車司機一直叫著“車輛行人請注意,”車子也慢慢地靠近了站臺,因為水積在了路旁,上車的年輕人一下子跨過積水,可有一位老人跨不過去,一下子踩到水中,我急忙拉他起來,可老人的鞋子已經濕了,老人不斷向我表示感謝,我心里暖暖的,可我還是有點遺憾!要是司機把車再靠近一點,老人上車就更方便了。
在家庭里,我要做一個感恩的孩子,一件小事情就能讓父母很感動,我記得上次下雪了,天氣突然變冷,媽媽給我增加衣服,我對媽媽說:“你也多穿衣服,不要感冒了。”媽媽感動地流淚了,突然,我意識到自己平時對媽媽關心太少。在雪地里我們互相扶著走向學校,半路上,我媽媽去扶起一個摔跤的小男孩,原來,家長就是我們小孩子的榜樣,我們做一個有道德的小學生也是每個家長的希望。
我們每個大人也要時時刻刻擔醒自己,“道德行為是多么重要。”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家庭有車,所以開車時要注意禮讓,停車時要遵守規則,如果你沒有了道德行為,不但會給自己帶來傷害,也會對別人造成更大的傷害。
所以說,道德是多么的重要,能讓社會更和諧,讓我們的家庭更幸福,生活更美好,人生更快樂,讓我們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字道德篇七
道德是什么?道德是衡量一個人的社會準則,更是一個人在社會立足的基本品德。
何曾幾時。我不知厭倦的跟著母親,總是問:“媽媽,為什么那個叔叔要去幫老奶奶過馬路呢?”而媽媽總是會欣慰的一笑,似乎被我的傻逗笑了,接著回答道:“因為那老奶奶老了,需要人們關愛,那叔叔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哦。”我又接著問個不停:“是什么是道德啊?”但迎來的總是母親的笑而不語,我隨即便是又一陣的糾纏。
現在,道德已被宣傳為一種時尚,電視里總會跳出宣傳道德的廣告,這些大家早就習以為常,在物質化社會里,道德從未被忽視,反倒成為一種時尚,一種引領時尚先驅的精神,注定成為日后社會中的基本要求。
現在,道德已被發揚為一種生活,道德早已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道德在這個社會不斷散發著它獨特的光芒,成為人們的助力,如陽光相互溫暖著人們心間。當道德傳遞到他人那時,即是傳遞一份溫暖,意大利詩人但丁:“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于用知識去彌補。”或許道德有時是一份微笑,一次舉手之勞,一次不經意間的提示。
未來,道德必定成為社會競爭的要求準則之一,成為社會的一部分,加速社會的發展。
現在,我已不再纏著母親,因為已懂了道德的含義。
人在做,天在看。
道德字道德篇八
那道德究竟是什么?只在那個寒風凜冽的冬天,我才深刻領悟了它的含義。
道德有時是渺小的,多做一個動作,多說一句話,你就已經獲得了道德。
有一次,我到超市買東西,結賬時,計算機出現了問題,食品的價格沒有出現在小票上,只需我付牙膏的2.8元錢,我毫不猶豫地對服務員提了出來,收取了我的食品的費用。走出超市,我異常興奮,道德竟是這么一般美好的感覺。
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財富,更是一種智慧。
什么是道德?我帶著困惑去尋求它的正確答案。爸爸說:道德就是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嚴于律已。媽媽說:道德就是最美麗的花兒,要求人做事必須要問心無愧,心胸坦蕩。
那么什么才是道德呢?我思索了很久,把他們說的都總結了一下,我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原來道德是多獻一份愛心!
道德字道德篇九
人生的道路上滿是考驗,而許多的考驗是道德的考驗,我同樣經歷過這個考驗,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讓我緊張不已。
在我離開故鄉去荊門學習的那段時間,由于不了解城里的規矩,讓我感受了一次內心掙扎的考驗。
一天,我放學寫完作業,與奶奶拿著一串香蕉大搖大擺地走在廣場上。奶奶幾大口就將一根香蕉吃掉了,但她卻隨手將香蕉皮扔在了地上,我很無奈地對她叫道:“你扔在地上干嘛,又不是沒有垃圾桶。”她卻反應激動地對我說:“不就丟個香蕉皮嗎,你看誰敢說我。”忽然,許多人將目光投在了我們身上。我的臉紅得像個蘋果,心里感覺很沒面子。于是,我沒理睬她了,去與小伙伴們玩了。
當我也把香蕉吃完后,我的心理猶如迷失在沙漠的馬。把香蕉皮不知道扔哪兒,找不到垃圾桶,也不好意思扔在地上。于是,我只好將這個艱難的任務交給奶奶了。
我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她,將香蕉皮放在她的手中,輕聲地對她說:“幫我找一個垃圾桶丟了它吧。”而她卻反應激動地對我說:“不就是丟個香蕉皮嗎,有什么好怕的。”話音剛落,她便隨手將香蕉皮扔在了四周,恰好扔在一個年輕人的腳邊,我頓時覺得奶奶“闖禍”了。那個男孩用不屑的目光看了我和奶奶,我的心猶如被釘子釘了一下,雖然奶奶背對著他沒有看到,但是我目睹了這驚險的一切。我不好意思將這個香蕉皮撿起來,于是遠離了這個“地點”。
在我與同伴玩耍的時候,我的心里異常不安,我害怕有人會踩到那個香蕉皮,從而受傷。我反復地對自己說:“要是有人因它而受傷就不好了,要去把它撿一下。”但是我一直擺脫不了自己的面子,它已經牢牢地鎖住了我。
我抱著這種心態在廣場玩了許久,當那些在跳舞的人和孩子們都走光了后,我又忍不住回到了奶奶丟香蕉皮的地方,我環顧了四周,確定沒有人后,我用手輕輕按了按香蕉皮,它已經被來往的路人踩得像橡皮泥一樣了。我緊咬牙齒,艱難地拿起了那坨香蕉皮,將它放入了垃圾桶里,我的心里頓時流過了一股清泉。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我撿得不僅僅是一個爛香蕉皮,而是一個美好的品質,它一直在我心中閃耀。
道德字道德篇十
我曾經讀過意大利詩人但丁說的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這句話讓我明白了知識與道德的關系,也感覺到道德的重要性。記得我剛進小學一年級開始,老師幾乎明天都在對我們說:“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道德,這一詞也時而出現在我們教科書里,它陪伴了我整整5年,我每時每刻都在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們倆因此也成了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重道德認知,處理好知與行的關系,注意實際行為的鍛煉,在實踐中增強道德情感、意志力。
在我們的生活中完全可以去做,往往還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中蘊含著道德的真諦。
前些天我乘公交車去外婆家。車至中途,車廂內已座無虛席。此時,又上來一位抱小孩的中年婦女。靠近車門的一位年輕小伙子忙熱情地站起來讓座,只見中年婦女二話沒說,徑直坐下,隨后有說有笑地逗起孩子來。我在對小伙子投以贊許目光的同時,心中也生出一種怪怪的感覺。小伙子主動給帶小孩的女同志讓座,固然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我總覺得在“理所”與“當然”之間,似乎還少點什么——中年婦女是否應該向小伙子道謝呢?付出,不一定渴望得到回報,但人人都希望得到認可,大至社會的認可,小到一個人的認可。假如那名中年婦女對小伙子說上一句感謝的話,相信小伙子心里會感到一種付出的快樂!蕓蕓眾生,人人都應時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別吝嗇你的感激;獲得了別人的尊重,也要學著去尊重別人。因為,尊重別人也是一種有道德的體現。
其實,“道德”就是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在地震中還有些人幸運的`活了下來,他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一面。看著一片片廢墟,有人在呼喚著自己的母親,這個時候他的母親或許已不在人世,但他還要對他的母親心懷感恩。在地震的面前,我們中國人并沒有氣餒,面對一片片廢墟,我們仍然努力去尋找生命的光芒。一天,兩天,直到第七天,生命在不斷的出現奇跡。溫總理說的好:“只要有1%的希望,我們就要盡100%的努力。是社會給予了他們,關懷了他們。”看完這個故事我的眼睛濕潤了,我有時在反省自己,是不是該在父母有生之年,多為他們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給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媽媽捧上一杯茶,為學習困難的同學解答一個疑難問題,在公交車上主動為年邁的老人讓座,把被風吹歪了的小樹苗扶正,見到紙屑彎腰撿起等,只要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就會成為有道德的好少年。
古往今來,滄海桑田。雖然時光在流逝,時代在變遷,但是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不僅沒有消減,反而與日俱增。我們黨和政府對公民的道德建設十分重視。人們常說: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 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衛者,做一個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