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字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翻了周弘的教篇一
我以前總以為“缺點不說不得了,優點多說逐漸少”。“缺點不說不得了”的原因是因為要讓學生知道自己錯在什么地方,所以要天天講,時時講,而“優點多說逐漸少”,是擔心表揚多了,學生會翹尾巴,產生驕傲情緒,優點便變成了缺點。
因此,我以前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常常把學生的正確行為看成理所當然的,視而不見,而學生一出現錯誤行為,就立即予以批評。
“賞識你的孩子”一語驚醒夢中人,反省一下自己,是啊,怎么孩子在我眼里,全是缺點一點優點都沒有?自己也是文化人,光說要挖掘孩子的閃光點,怎么就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呢?心理學上有一種說法:一種觀點一旦經過多次強化,就會在孩子心中生根。
因此,當我一再指責孩子內向、孤僻,什么都不如人家時,孩子就有一種心理暗示,真的認為自己內向、孤僻,沒有一點自信。
賞識是欣賞、擁抱與贊美;
賞識是關注孩子心靈深處的需求,為孩子營造一個愉快、舒展的成長環境;
賞識是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勵,少泄氣;多贊揚,少叱責;
賞識是優點的放大,缺點的縮小;
賞識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
賞識是愛,是尊重、理解、寬容前提下的愛,是包含信任和等待的愛,是和諧而平等的愛,是鼓勵孩子追求成功的愛,更是陪伴孩子品嘗失敗的愛。
愛是一把雙刃劍。摧殘的愛帶給成人和孩子的都是無盡的痛苦,賞識的愛卻會讓成人和孩子在歡樂中共同成長進步。賞識你的學生吧,只有這種理性的愛才會讓學生在美麗的人生世界翩翩起舞,自由翱翔!
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字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翻了周弘的教篇二
讀《賞識你的孩子》一書,我禁不住感慨萬分。
當我把整本書認真讀完后,自覺慚愧,心中波瀾起伏,不能自已,從中學到的知識很多很多——作者的女兒天生耳聾,不能像正常兒童一樣學習和生活,可作為父親的周弘,卻不言放棄,想盡各種辦法去教她,賞識她,鼓勵她,哪怕她有一絲長進,也予以莫大的贊賞。這位偉大的父親,以自己無限的父愛,幫助女兒走出了殘疾的陰影;這個雙耳全聾的女孩,不僅像正常孩子一樣學習,而且連跳兩級,成績好得驚人,曾被評為為全國十佳少年,后成為第一位少年聾人大學生,留美碩士,成為中國婦女十大時代人物等;這位鍥而不舍的父親,在探索女兒教育方法的過程中,找到了“賞識教育法”這一個教育的瑰寶,并將這一教充理念加以推廣,成了一名特殊學校的校長,成長為一名教育專家。而自己的孩子不聾不啞有時自認為還挺聰明為什么態度上不能像周老師學習?教育方法上不能跟周老師學習?為什么孩子一點點的錯誤我們就不能容忍?對孩子的短處、弱點總是不自覺的小題大做、無限夸張?為什么不能用賞識的目光凝視孩子?一連串的為什么在自己的腦海中不停閃爍。
讀完本書后答案找到了——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無限潛能,問題是你有沒有喚醒這種潛能。當我們用賞識的目光去凝視孩子時,就會多了許多愛心和耐心,自然也就少了很多埋怨甚至暴怒。
反思之后希望自己能賞識孩子、善待孩子,發現、挖掘孩子身上的優點閃光點。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字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翻了周弘的教篇三
這一段時間我拜讀了周弘的《賞識你的孩子》感受頗深。讓我對賞識又有了新的認識,賞識教育的本質就是“愛”,就是被關注,被承認,學會賞識就是學會愛。我們常說:我很愛孩子,那你學會賞識了嗎?讓賞識重新回到孩子的身邊吧!
讀了這部作品,再回過頭來看我們這些孩子們,發現孩子們身上的優點多了起來,顯得更加可愛了。同時,我也深深的體味到,這一個個閃光點能在孩子們身上得到聚集,不正是在其成長過程中一次次賞識、鼓勵的結果嗎!
孩子的成長需要鼓勵和賞識。孩子的進步離不開鼓勵和賞識。我們班班里調皮,愛玩的孩子較多,因此孩子們每天會發生這樣那樣的矛盾。在處理矛盾時,我發現用賞識的眼光看孩子,孩子就充滿自信,用贊許的語言鼓勵孩子,孩子就充滿朝氣,用欣賞的態度和孩子交流,孩子就充滿激情。但我覺得愛也要有個度,毫無原則的溺愛,其實是害孩子,科學的教育才是對孩子的真愛,因此對個別調皮孩子我也是嚴格要求,決不含糊。
同時,更要教育孩子學會鼓勵和賞識。鼓勵應該是雙向的,不能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賞識的索取者,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目光中充滿賞識的賦予者。老師賞識孩子,同時,也要引導孩子要學會欣賞老師,孩子和老師要實現“陽光互動”。我今天學習周弘老師的教育方法,是在學習如何真正的愛孩子,學習正確地播撒愛的雨露和陽光的竅門,是我教育能力的一次提升和加強。
這次學習很有意義,寫這篇讀后感,是對自我提高的一次教育。同時我也會將這份深切的體會帶到我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賞識的愛會讓成人和孩子在歡樂中共同成長進步。賞識你的孩子吧,只有這種理性的愛才會讓孩子在美麗的人生世界翩翩起舞,自由翱翔!
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字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翻了周弘的教篇四
;讀了周弘老師的《賞識你的孩子》使我印象最深的有這樣一段使我感觸頗深:記得女兒七歲剛接觸應用題時,有一次,十道題只做對了一道,周弘老師滿懷深情的對女兒說:“簡直不可思議,這么小的年齡做這么難的題,第一次居然就作對了一道。”女兒這時露出了喜悅的表情,她還想進一步證明自己。就說:“爸爸,你小時侯會不會做?”爸爸說:“我肯定不會做象你這個年齡,這么難得應用題,爸爸連碰都不敢碰。”女兒頓時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飛翔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數學知識的天空里,僅用三年時間學完了小學六年的課程。
相關熱詞搜索:;
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字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翻了周弘的教篇五
9歲那年時,我去圖書館看書,看到了《賞識你的孩子》這本書,就看了起來。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父親對教育孩子感悟和賞識的教育方法。
有些家庭經常出現這樣的一個鏡頭:
在父母忙的時候,孩子總在前面問個不停,父母會不耐煩的說:“去去去,煩死了,大人忙小孩打什么岔呀!”這些家長總是討厭在他們忙的時候小孩來“打擾”他們。可是家長們知道嗎?在你們拒絕孩子的一剎那,已經把孩子的求知欲望傷害了!如果經常這樣的話,孩子就會對學習毫無興趣了。如果換種方法說:“乖孩子,我正忙著呢,我相信你一定會想出答案來的。”這樣的話,孩子不僅會高興,而且還充滿自信,相信自己能行。
有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人的某個方面一樣出色優秀,所以就拿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相比較,“人家樓下的小紅吹葫蘆絲吹的多好呀,你再看看你,整天除了玩,還是玩,長大會有什么出息。”其實哪一個孩子不想做一個好學生好孩子呢?可是,玩是孩子的天性啊!家長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強加在孩子身上啊!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的啟示是:賞識是孩子快樂成長的奧秘。其實,孩子都是一個個不起眼的石頭,由于家長的珍惜而提升了價值,最后變成了稀世珍寶。
同學們,我希望我們都能在賞識中快樂的成長。
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字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翻了周弘的教篇六
爸爸說:“我肯定不會做象你這個年齡,這么難得應用題,爸爸連碰都不敢碰。”女兒頓時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飛翔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數學知識的天空里,僅用三年時間學完了小學六年的課程。讀到這里不由得使我想到,換了其他家長‘十道題只做對一道時’可能兩記耳光早就過去了。
錯一道應用題還情有可原,錯九道那就不可饒恕。而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孩子哭大人叫,亂作一團。什么也干不下去。更無從談孩子會喜歡數學,成績優異。
對數學部不反感就已經不錯了。周弘老師的成功也提醒我們反思我們在教學中的做法,賞識孩子是使我們教育成功的有力武器。我們何不拿起他運用于我們的教學之中呢?在教學中,十道題只做對了一道的現象時有發生,我經常忍不住說:你的課怎么上得?這么簡單還不會嗎?說說為什么?說得孩子少了幾分信心,多了幾分厭學。
如果我們改用賞識的方法和語氣,效果會大大不同。比如我們班的于欣同學,計算做的較差,當她的錯題較多時我不是批評而是以鼓勵為主,使她增強了自信心;錯題在逐漸減少。自己為了提高計算的準確率,經常在完成了作業后主動做計算練習找我看。計算的準確率有很大的提高。
在賞識教育的環境中,孩子自己相信我能行。而且成為一種定勢,就會成為克服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阻力的強大動力。當然,賞識孩子是賞識孩子的優點、長處和進步,而不是忽視孩子的缺點和弱點。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
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字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翻了周弘的教篇七
再次讀著周弘老師所著的《賞識你的孩子》這本書,我被周老師那種賞識孩子的精神深深地感動,這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得到,而在真正的生活中,面對自己孩子的缺點或者不足,聽到不僅有抱怨的聲音,看到的不僅是失望的情緒,甚至還有的是拳腳相加。不能說我們不愛孩子,也不能說我沒有賞識的想法,只是我們在平時的做法中,多一些沖動,少了一些理智,在面對孩子不盡人意的地方缺少方法和情感。
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母親為了孩子的功課而煩惱,原因是孩子的成績考了第40名,而他們班只有40個學生,無奈之下,這位母親只好向林清玄先生請教。林清玄對她說:“如果我是你,一定會很高興,因為你想想看,從今天起,你的孩子就再也不會退步了,他絕對不會落到第41名。這就像爬山一樣,以山谷為起點,惟一的出路就是向上爬。只要你鼓勵他,和他一起走,他就一定能走出來。”在平時的教育中我們缺少就是和孩子一起走的感受,沒有真切的去想想孩子的感受。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如果都像周老師和林清玄先生一樣,給孩子一個最低的起點,當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困難、挫折、不易和失敗的時候,哪怕是最差的結果。我們大人應該有一個什么的心理準備?應該怎樣去面?是抱怨、苦惱、傷心、還是不停地去責怪孩子也許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因為我愛孩子,只是我們的愛中加一些變質的味道,我們真的愛,卻把愛變成了傷害。周老師的成功就在于他改變了自己的心態,用寬容的眼光,賞識的態度,給了孩子用不完的力量和勇氣。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經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說句實話,每一個都需要別人的那種鼓勵和肯定,不但是孩子,我們大人也是如此。所以不論為人師還是為人母,當孩子在人生低谷的時候,那我們就以最低處為起點,不要讓他們在“山谷”中一蹶不振,迷失方向。而是相信他們,相信他們心中都有那種積極向上的愿望,給予扶持和鼓勵,一起去面對困難和挫折,一起想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策。正如文中一句話所說:“哪怕天底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但你卻應該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贊美他。”正是這樣的態度,才使他的女兒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
賞識教育也許并不是周老師發明的,而他卻把它做到了極致。我們也許沒有他們做得好,至少我們也應該努力。
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字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翻了周弘的教篇八
最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賞識你的孩子》,這本書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孩子成長的潛力有多大,怎樣發現這些潛力,怎樣把這些潛力釋放出來?作者以他的實踐從一個角度做了回答:從賞識入手。
看了這本書,作為一名教師同時也是一位母親,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教育的成功在于不能輕言放棄,而是要細心地、耐心地觀察、發現、賞識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堅持不懈地鼓勵孩子前進,克服一切困難地前進,不斷為孩子的每一個細小進步加油。
如果你是當父母的或是作為一名教師,生活在這個常讓我們引以為自豪的五千年文明古國里,望子成龍毫無疑問地會成為你的期待,你的重任。雖然,結果從一開始就顯得那么遙遙不可期。可是,什么樣的教育方法才能創造奇跡,才能讓你的企盼成真?周弘,這位南京市普通的工廠技術員,將他雙耳全聾的女兒周婷婷培養成材的故事,無疑是給我們開啟了成功的素質教育的大門。那大門上的箴言便是:賞識你的孩子。
“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仿佛都是為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的。賞識教育的奧秘在于讓孩子覺醒,每一個生命覺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勢不可擋的。”這是因女兒聾啞而痛苦地羨慕天下父親的周弘的感悟和信念。憑著這信念和對女兒的愛,周弘將雙耳全聾、智商平常的女兒周婷婷驚人地培養成材:6歲認識了兩千多個漢字,進普通小學,并跳了兩級;8歲背誦了圓周率小數點后一千位,打破了當時的吉尼斯世界紀錄;10歲發表了6萬字的幻想小說;11歲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16歲成了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細讀《賞識你的孩子》,沒有人不為周弘那偉大的父愛所震撼,這愛不僅讓“千年鐵樹開了花,聾啞女兒說了話”,讓周婷婷成為一個自信自立、能感受美好生活的大學生,這愛也讓周弘這個普通的工廠技術員變成聾啞學校的校長,成為改變千千萬萬個家庭命運、孩子命運的教育專家。
孩子成材的路千條萬條,什么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最適合孩子的。在周弘眼里,最好的教育方式便是在信任、尊重、理解、激勵、寬容、提醒原則下的賞識教育,它的最高境界是教育孩子與自己的生命和諧,與周圍人的生命和諧,與大自然萬物和諧。生命成長的終極目標是幸福,成長過程的最佳狀態是快樂。賞識教育,來源于周弘親自教育女兒成材做人的過程,更來源于周弘自己的生命成長。
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字賞識你的孩子讀后感翻了周弘的教篇九
周弘對聾啞女兒周婷婷的成功教育是我們每個家長、老師學習的典范。
面對聾啞的女兒,周弘不是急于求成、粗暴相待,而是從動情賞識入手,遵循規律,翻閱大量資料,硬是用親情的感化,使女兒在5歲時恢復了聽力和說話能力,經不懈努力,目前,周婷婷已經大四畢業,準備考托福,周弘也寫下了艱難的體會《賞識你的孩子》一書。
書中在介紹女兒認數時,女兒把一只手的手指數為“三個指頭”,周弘開懷大笑說:“你太聰明了,才少數了兩個。”一聲笑,一句話,給孩子干涸的心靈注入了甘露。周婷婷的潛能一發而不可收拾。
由周婷婷的事例我不禁想到我們所從事的教學工作,教室里坐得都是正常的孩子,如果我們也像這樣進行“賞識”,那豈不是事半功倍?而往往當我們面對學習慢的、寫字慢的、作業拖拉的學生時,缺少的正是這樣一種耐心和賞識。學生作業做得慢,我們一句話“就你慢,寫不完留下來不準回家”;不會背書則是“你真笨,背不會不能吃飯”;作業拖拉的我們則是一教育、二批評、三叫家長,這幾招用完之后就再也沒辦法了,開始給學生扣上“孺子不可教也”、“不開竅”、“腦子笨”、“基礎差”“朽木不可雕也”……一系列帽子之后,就再也對這些學生不管不問了,或者是任其發展,提起這些學生不是搖頭就是嘆息。想想這些學生和周婷婷比起來,條件不知要優越多少倍,可我們的過早下結論則扼殺了孩子發展的潛能。
在問題孩子面前我們的煩躁阻擋了我們對這些孩子的清晰認識,工作的繁瑣使我們無暇顧及這些孩子。在難得的空閑時間,我們也曾像周弘對待周婷婷那樣要挖掘孩子的潛能,可往往半途而廢,教學工作的繁瑣,學校各種活動的沖突……我們不得不使這樣的做法斷斷續續。回想教學的這些時間,我們有沒有真正挖掘出那個學生的潛能?或者對哪些學生不離不棄賞識到底?至此,我不得不佩服周弘的堅持,更佩服他那樣細心與善于思考。當面對問題孩子的時候,我們是要靜下心來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