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道德字篇一
從前,有一個和尚叫佛印。和朋友出去玩,路過海邊時,與朋友說話不投機,被朋友甩了一巴掌,佛印氣憤地在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人打”。當他們走過森林時,佛印不幸遇險,被朋友救,于是他在巖石上刻上“某年某月某日被某人救”。他的朋友很奇怪地問:“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寫下字?”佛印說:“巴掌之痛如海水沖沙灘的字,很快消漸。相助之恩卻似刻在石頭的字,天長地久,永遠銘記。
在學校,道德就是讓我們做個好學生。遇到老師,尊敬的道一聲“老師好”;遭到擁擠,默默地退出人群,靜靜等待;看到廢紙,彎下腰把它撿起來扔到垃圾箱里;同學沒有筆,慷慨的借出一只給他/她;灰塵滿滿的桌子沒人擦,拿出抹布擦干凈;同學學習困難了,為他/她解答疑難問題。買上好東西,不與同學盲目攀比。
在家庭,道德就是讓我們做個好兒女。父母累了,為他們捶捶背;父母渴了;為他們遞上一杯熱茶;父母餓了,操起家伙為他們做飯;父母病了,為他們請醫生看病;家里亂了,父母累了,拿起工具幫他們整理;父母生日到了,為他們精心準備一份貼心的禮物。
在社會,道德就是讓我們做一個好公民。他人的東西掉了,立刻歸還;老、幼、病、殘、孕的人在公交車上沒有位置坐了,起身讓座;人們大排長龍買東西,安安靜靜的等待;小樹苗被風吹歪了,把它扶正;看到捐款活動,毅然決然地拿出身上的錢捐款;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人行橫道前,一個老奶奶向前走幾步,又往后退幾步,看到后去幫助她過馬路。
道德字篇二
道德——我每時每刻都在提醒自己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我們倆因此也成了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人認為,首先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三國時期的劉備也曾經以此教導過他的兒子。我們如果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于律己,那么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提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做一個有道意、行的統一,不能只講動機不計效果,也不能只根據效果去判斷德的人,要注重培養自己的道德觀念,必須注意到知、情、其善惡。要注重道德認知,處理好知與行的關系,注意實際行為的鍛煉,在實踐中增強道德情感、意志力。
在我們的生活中完全可以去做,往往還是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中蘊含著道德的真諦。
蕓蕓眾生,人人都應時時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別吝嗇你的感激;獲得了別人的尊重,也要學著去尊重別人。因為,尊重別人也是一種有道德的體現。
在歷史的旅程中發生了一件讓中國炎黃子孫銘記在心的事——四川大地震。就是在20xx年5月12日這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瞬間帶走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看著一片片廢墟,一個個孤兒,做為一名中學生,我的心怎能不潸然淚下呢?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獻出我們的一點愛心,溫暖災區人民的心。這時,我放棄了身邊一些美好的事物,拿出了自己一個月的零花錢,捐給了災區人民。是啊,災區需要幫助,災區人民,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在地震中還有些人幸運的活了下來更需要幫助啊!
其實,“道德”就是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他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一面。看著一片片廢墟,有人在呼喚著自己的母親,這個時候他的母親或許已不在人世,但他還要對他的母親心懷感恩。在地震的面前,我們中國人并沒有氣餒,面對一片片廢墟,我們仍然努力去尋找生命的光芒。一天,兩天,直到第七天,生命在不斷的出現奇跡。溫總理說的好:“只要有1%的希望,我們就要盡100%的努力。是社會給予了他們,關懷了他們。”看完這些后,我的眼睛濕潤了,我有時在反省自己,是不是該在父母有生之年,多為他們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給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媽媽捧上一杯茶,為學習困難的同學解答一個疑難問題,在公交車上主動為年邁的老人、婦女讓座,把被風吹歪了的小樹苗扶正,見到紙屑彎腰撿起等,只要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我們就會成為有道德的好少年。
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捍衛者,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字篇三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孟德斯鳩
君子趨于義,小人趨于利。’‘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先秦時期,我國哲學思想家便極為重視道德問題。漢朝實行的察舉制也注重道德的高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國家日益富強。但自08年以來,三鹿問題奶粉、地溝油的一系列道德性問題接踵而來。有些黑心廠家,違背道德原則,賺黑心錢。道德問題似乎成為壓在人們心中的一塊石頭。
而一位為感動中國人物的出現似乎為我們帶來了一絲絲希望。
感動中國人物李麗。殘疾打不垮、貧困磨不壞、災難撞不倒,堅強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長。身體被命運拋棄,心靈卻唱出強者的歌。五年時間,溫暖八萬個冰冷的心靈,接受、回報、延伸,她用輪椅為愛心畫出最美的軌跡。她用自己的愛心,將道德之火帶到了這個冬天。溫暖著成千上萬人的心。
苗鄉赤腳醫生李春燕,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腳醫生,提著籃子在田壟里行醫,一間四壁透風的竹樓,成了天下最溫暖的醫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擔負起十里八鄉的健康,她是遷徙的候鳥,她是照亮苗鄉的月亮。她用一個個腳印,踏碎了苗鄉人民心中的冰。
愛心學生何玥,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閃光,把人間照亮。不,你并沒有離開,你一直在我們的心中。 陳斌強:孝更絕倫足可矜。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你用著愛的布帶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孝道,給無數中國人作出了榜樣。 用生命托起戰機,最終倒在工作崗位上的航空英模羅陽;一生奉獻給核事業,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學家林俊德;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為氣象觀測做出巨大貢獻的海軍氣象工程師李文波;為救出學生失去雙腿,被網民贊為最美女教師的張麗莉;為保障農民工利益,多次到企業臥底打工的“民工”局長陳家順。
無數人為中國道德事業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個道德似乎已經隱于山野的時代,一個個感動中國人物將希望領上了時代的舞臺。 作為中學生,我們應從我做起,關愛社會,關愛老弱,將道德之火在當代點燃。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下來。讓中國社會的每個角落都高掛道德的旗幟。 建設民主富強的中國,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道德字篇四
哲人說:修養,是智力最高的證明。的確,良好的道德修養是做人的根本。一個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正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一般,具有崇高的道德修養,那么這個人才會讓別人看得起,讓人不禁油然而生一種敬意與崇拜。可見,修養是人生的試金石。
修養,是一種胸懷,是一種大度,是一種氣魄,是一種風格,是那么清新自然,那么無塵無染。
正因為具有修養的力量,才有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灑脫,“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可見,修養的力量無法比擬,修養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這種強大的力量,修養才成為了人生的試金石。
康熙年間,尚書張英家人與鄰居為整修府第,地界不清而發生爭執。張英得知,只做一詩:“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讀后立即讓出三尺之地,而鄰居也讓出三尺之地,成了一條六尺寬的街道。張英是有修養的,正是因為他崇高的修養感染了周圍的人,自己也彰顯了自身的魅力所在。他秉承著“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態度,化解了兩家的恩怨,他是偉大的,他的人生是光芒萬丈的。可見,具有修養的人,他的人格魅力才會顯現在世人面前。
蕓蕓眾生,每天都在奔走,熙熙攘攘,不絕于途。在這條跑道上,你必須展示你獨有的道德素質,否則你就不會登上成功的寶塔。
近來社會,人們的無道德修養現象愈加頻繁,在公共設施上搞破壞,在雕塑上亂刻亂畫……這些都記錄了這個人在當時一切沒有修養的行為。這應該是可恥的,這些人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將會給眾人留下什么印象,即使他們在別處做得再好,也無濟于事,因為他們的荒唐行為已載入史冊,不容涂抹。
修養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修養是火,燃燒生命之源。讓我們秉承修養之火把,走向未來,來創造人生的奇跡,擦亮這一顆試金石!
道德字篇五
經過數據統計,如果有老人摔倒在地,55.6%的人選擇直接走開;23.4%的人會選擇找到證人之后再扶;12。6%的人則選擇撥打110;僅有5。4%的人選擇毫不猶豫的主動扶起老人。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在我個人看來,對于“老人摔倒扶不扶”這個問題,其中心點在于人們對于這種“碰瓷”事件的處理方法,當然,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和道德有關。
一、老人摔倒,我們不應該馬上去扶,應該迅速上前詢問傷勢,觀察老人的狀態。因為很多患有疾病的病人跌倒是不可以隨便攙扶的,會導致病人的二次受傷,如果老人當時發生了骨折等情況,你的好心攙扶就有可能導致病情的惡化,在這樣的情況下,絕不能輕易移動。
二、我們應該迅速觀察老人的傷勢之后再決定下一步應該如何進行。如果老人傷勢并無大礙,他不需要攙扶也能夠站起來;如果老人傷勢較重,那么,你就應該聯系老人的家屬并及時聯系警察和救護車,讓他得到更專業的救護。
在這一過程中,你可以不攙扶老人,但是你完全可以選擇守護在老人身旁,替他遮陽擋雨,遞上水,保護老人的安全,做你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簡單的攙扶,這才是正確的選擇。
要知道,對于摔倒的老人,要“敢扶”也要“會扶,”對于此類事件我們要按情況處理,不應拘泥于老的處事方法,要有一定的應變能力,這樣才可以造就美好社會。
以上是我的論點,謝謝!
道德字篇六
那道德究竟是什么?只在那個寒風凜冽的冬天,我才深刻領悟了它的含義。
道德有時是渺小的,多做一個動作,多說一句話,你就已經獲得了道德。
有一次,我到超市買東西,結賬時,計算機出現了問題,食品的價格沒有出現在小票上,只需我付牙膏的2.8元錢,我毫不猶豫地對服務員提了出來,收取了我的食品的費用。走出超市,我異常興奮,道德竟是這么一般美好的感覺。
道德,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財富,更是一種智慧。
什么是道德?我帶著困惑去尋求它的正確答案。爸爸說:道德就是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嚴于律已。媽媽說:道德就是最美麗的花兒,要求人做事必須要問心無愧,心胸坦蕩。
那么什么才是道德呢?我思索了很久,把他們說的都總結了一下,我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原來道德是多獻一份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