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報告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姓氏調查報告篇一
我們班的同學每人都做了一次對自己姓氏的調查。
1、查閱有關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
2、通過多種途徑,搜集尹姓的名人故事。
1、我們的尹氏現主要活動在河北、貴州、廣西、廣東、浙江、安徽、四川、湖南、甘肅、江西等省。
2、在歷史長河中尹姓人才輩出。有清代學者尹會一,杰出的政治家尹繼善,著名的文學家尹洙,戰國時的哲學家尹文,著名的經濟家尹敏,南太守、大司農尹勛,云南巡安尹淳……我為尹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3、尹姓是當今中國排名第91位的姓氏,約占全國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九。
姓氏調查報告篇二
書上有一篇關于李姓的研究報告,讓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種文化,想起了我的姓——王,便想出了調查王姓歷史的題目。
查閱有關書籍、報紙,上網瀏覽,問家長,了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數量。
歷史、現代的名人:戰國時“鬼谷先生”王詡、書法家王羲之及王獻之,文學家王維、王勃、王昌齡,政治家王安石等。
王姓人口數量:據統計,王姓人口數量為9288.1萬人,有人統計,王姓不僅人口居全國第一,而且歷史名人也居全國第一位。
王姓的歷史由來:
1、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后裔;
2、源于太子晉的王氏;
3、為周平王太孫赤之后;
4、出自媯姓;
5、出自子姓;
6、他族改姓或賜姓;
7、少數民族改姓王氏。
1、王姓歷史久遠,加之支系眾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層出不窮。
如戰國時期授蘇秦、張儀縱橫術的“鬼谷先生”王詡。
西漢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瑯琊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千古留名。
唐代,有著《滕王閣序》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詩人王維、王昌齡。
的文學家王安石。
元曲的代表作家王實甫,所著《西廂記》堪稱經典。
明、清之際的大思想家,著《日知論》的王夫之。
清末有大文學家王國維。
現代的名人有:科學家王選、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王亞南、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稼祥、被授予共和國上將軍銜王震……我們為王姓祖先創造的輝煌感到自豪。
2、王氏的眾多分支中數來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孫的那一支名氣。
這一支王姓源自原來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肅、陜西西安一帶,其后來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東省境。
根據考證,福州王氏發源于山東瑯琊王氏,以王審之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3、據20xx年最新統計,王姓是當代中國人口最多的姓氏,王姓人口數量達9288.1萬人。
姓氏調查報告篇三
因為我姓王于是我決定對王姓的歷史和現狀做一次調查。
1.查閱有關中華姓氏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瀏覽,了解王姓來源。
2.走訪有關部門,了解王姓的分布情況 和人口數量。
3.通過多種渠道,搜集王姓的歷史名人。
1.王姓是當今中國第二大姓,分布非常廣,約占漢族人口的7.41%,人口眾多。
2.王姓是一個源頭眾多、族派紛繁的姓氏。具體地說,有出自周朝姬姓之王,有出自虞舜媯姓之王,有出自商朝子姓之王,還有少數民族中的王姓及賜姓、冒姓王氏。它們的共同點在于多數是以爵為氏的。 周文王姬昌第15子畢公高的后裔,本來就是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為姓,主要居住在京兆(今陜西西安)、河間(今屬河北)等地。
姓氏調查報告篇四
我們班有三個同學姓文,一下課我們就聚在一起開玩笑:“咱們五百年前是一家吧!”可是,在閑聊中,我們都對文姓的歷史來源、文姓的歷史人物,還有許多文姓資料并不了解,為此,我們進行了一次有關文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調查。
1.查閱有關百家姓的書籍,閱讀報刊,上網查詢,了解文姓的來源和文姓的歷史名人。
2.詢問家長,了解文姓人口的分布情況。
3.通過各種途徑,搜集文姓的名人故事。
經過對調查情況的整理,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我國的文姓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周朝的周文王姬昌,傳說他的支庶子孫以他的謚號“文”為姓氏,始稱文姓。戰國時,文氏族人遷于江淮一帶。西漢至三國時期,居住在河南的文氏,主要分布在開封、南陽、永城、固始等地。固始縣東南有文氏古城遺址,出土有漢代文物,傳為文氏族人世居之地。唐代以后,文氏在全國分布較為廣泛,并盛于山西和江南。
2.在歷史長河中,文姓人才濟濟,有輔助朝廷的賢臣,有抗敵的民族英雄,還有書畫家、小說家、政治家等等。瀏覽著文姓的人才榜,我不禁為文姓祖先創造的成就和輝煌而感到自豪。
[點 評] 小作者對自己的姓氏做了一個調查,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也是一件很有文化含量的事。中國的姓氏大多有久遠的歷史,它們的形成牽涉到古代的`社會形態的演變和制度、典章等的形成,具有很高的歷史與文化含量。小學生做這樣的調查并不輕松,對史料史實的理解也會很吃力,但這卻是值得去做的嘗試。因為你由此不僅了解了自己的祖先、家庭和歷史,更由此進入了中國的歷史。你的眼界會由此而擴大,你的視點也會由此更高。
姓氏調查報告篇五
書上有一篇關于李姓的研究報告,讓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種文化,這時我想起了我國最多的三大姓之一--王,便想出要調查王姓的歷史。
查閱有關書籍、報紙,上網瀏覽,問家長,了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數量。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上網
歷史、現代的名人
戰國時“鬼谷先生”王詡、書法家王羲之及王獻之,文學家王維、王勃、王昌齡,政治家王安石等。
上網
王姓人口數量
據統計,王姓人口數量為9288.1萬人。
上網、問家長
王姓的歷史由來
1.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后裔
2.源于太子晉的王氏
3.為周平王太孫赤之后
4.出自媯姓
5.出自子姓
6.他族改姓或賜姓
7.少數民族改姓王氏
如戰國時期授蘇秦、張儀縱橫術的“鬼谷先生”王詡。瑯琊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閣序》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詩人王維、王昌齡。著名的文學家、王安石。
這一支王姓源自原來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肅、陜西西安一帶,其后來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東省境。根據考證,福州王氏發源于山東瑯琊王氏,以王審之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姓氏調查報告篇六
前言: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它們世代相傳,而我們是否了解它們的起源呢?假期里,我調查了我的姓氏——柴姓的起源,以次了解自己的姓氏。
調查主題:柴姓的起源。
調查目的:了解自己的姓氏起源和自己的姓氏文化。
柴(chái)姓源流純正,出自姜姓,以祖名為氏。春秋時期,齊文公的兒子公子高之孫以高為氏,其17世孫高柴為孔門弟子。高柴的孫子以祖父的名字為姓,叫柴舉。柴舉的后代就以柴為姓,世代相傳。
調查結果:柴姓,出自姜姓,以祖名為氏。得姓始祖為高柴,一世祖為姜太公的十八世孫柴舉。柴姓因此得來,世代相傳。
發祥地:今河南省濮陽市(古衛國都城)。望族居安陽郡(今河南省息西縣)。
1.了解柴姓的起源。
2.柴氏族系不僅歷史悠久,且系名門世家,英杰輩出,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3.我么要將自己姓氏的榮譽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