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敬佩的小紅字實用篇一
我的身邊有許多優(yōu)秀的同學,每一位都有各自的特長,其中,我最敬佩的是我舞蹈班的同學——張可欣。
她的衣服不是那么華美,粉紅色的舞蹈鞋從剛轉來時就穿著,她胳膊上有好些青,這都是被舞蹈“折磨”留下的痕跡吧。
說是“折磨”,其實對于她來說,這是一種享受。那個星期三,我到舞蹈機構比平時早了二十幾分鐘,我不禁暗暗自喜:哈哈,這回沒人比我到的更早了吧!我坐到教室附近的椅子上換起衣服來。
忽然,舞蹈教室中傳來沙沙聲響,我迅速穿上舞蹈鞋,輕輕推開門,向里面望了一眼。啊,那是我的舞蹈同學——張可欣。
我疑惑地想道:咦?她怎么來的這么早,平時我都沒發(fā)現啊。我下意識地悄悄喊了一聲:“嘿,可欣兒!”她邊踢著腿邊往門這里看了看,露出微笑對我說:“啊,你來啦。”說完便回過頭,繼續(xù)認真地練習起來。
我站起身,走進教室,靠著墻再一次坐下了。可欣一次次將腿踢向空中,主力腿卻一次次明顯的彎曲。她的腿繃上了勁,用力讓主力腿蹬直,可它就像不受控制似的彎曲,密密的汗珠爬滿了她整個額頭。
“哎,你這么較真是何苦呢?”我疑惑不解。”“我的主力腿總是彎曲,我必須要‘教訓教訓’它才行!”可欣堅定地回答,依舊忍著疲憊,不停地蕩著動力腿,時不時還低頭看看主力腿有沒有伸直。
我走到她身旁,不解地說:“還有15分鐘才上課,而且離考級還剩一個月呢!不用這樣著急啊!”話音落下,她離開把桿,走到矮凳前,把腿搭上凳子,用力向下壓著:“不,我一定要刻苦練習,一個月后的考級才能順利通過,我也并不想因為自己成績差而拉低全班同學的成績!”此時,她眼中已含著淚水。
我嘆了口氣,靠著墻坐了下來,望著可欣。陽光透過玻璃照在她的臉上,汗珠從臉的兩旁流下,淚水在眼眶里打轉,可她強忍著,不讓一滴淚流下!那一刻,我深深的被打動了。
一個月后,她以全班最高成績通過了考試,這樣的成績讓老師和同學們驚訝不已,但是只有我知道這背后的故事。
這個堅毅又刻苦的小姑娘,是不是值得敬佩呢?
敬佩的小紅字實用篇二
如果你問我最敬佩的人是誰,是明星,老師,同學,還是其他。但我的回答是,我最敬佩的人叫蘇軾,世稱東坡先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不論歲月之多艱,在歷史的長河中東坡先生一直向外散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他是以為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哲學家,詩人,老師,父親,丈夫,但僅憑這些卻遠遠不能表達出東坡先生。他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對親人的思念,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中游子的瀟灑,也是“孰迎我們,孰饋我田。已矣奈何,淚盡目干”中對亡妻的思念。
東坡先生是極為豁達的,縱使在烏臺詩案中遭遇挫折,被貶遷徙,不變的是他胸中那顆赤子之心,你看,東坡先生來到黃州,會對豬肉發(fā)出“貴者不解吃,貧者不解煮”的感慨,東坡肉流傳至今,到了嶺南,因為一個美麗的誤會,會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心境,他從不因困境而失去信心。
東坡先生重視民生,他做到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徐州治水,在杭州修堤,他做過的事百姓會即在心中,所以蘇軾在調任時濛濛細雨,百姓撐傘相送,“料峭春風吹酒醒,濛濛細雨,山頭斜照卻相迎。”我想,東坡先生當時一定不是孤獨的,他的后面有無數的人將他從失敗中扶起,有無數人會記得他的功績。
蘇洵在給蘇軾取名時,寫了一篇文章叫《名三子說》,里面寫道,車子有輪,輪是有用的,輪上有車幅,車幅是有用的,車上有車蓋,車蓋也是有用的,但有一個小部件好像無用,叫做軾,就是車子前方有一個橫木,有時候車子顛簸比較厲害,就以橫木支撐,大多情況下橫木沒什么用,可是如果少了那根橫木,車子的結構便不完整了。蘇洵希望蘇軾為人老老實實,不過于鋒芒畢露,安守本分,將才華憋到肚子中,一點點滲出。而弟弟蘇轍呢,轍是車輪的印,舉行汽車比賽跟轍無關,車跑太快掉到溝里也與轍無關,蘇轍性格沉穩(wěn),所以蘇洵希望蘇轍能夠像車印一樣處理好禍與福的關系。
知子莫若父,蘇洵預判了兩個兒子的人生道路,蘇軾因才華太高,說的太多而遭人嫉恨,但這才是蘇軾的魅力所在,至今我們才有一位豪放派大家,蘇軾的身上,自有一股不拘禮教,開闊進取的卓然之氣。這恰好是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所缺乏的。
無論如何,是非功過留于后人評說,現世的喧囂傳遞不到那個風華絕代青年的耳邊,只有在詩集上加以懷念,將其作為自己的人生引領者。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我也堅信這一點,因為,蘇軾可是我最敬佩的人啊。
敬佩的小紅字實用篇三
每個人都有自己敬佩的人,這個人也許就是自己身邊的父母、老師、同學,也可能是堅守在工作崗位的叔叔、阿姨。而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爺爺。
爺爺快70了,中等身材很瘦,眼睛也深深的陷了下去。爺爺很和藹、很精干,爺爺很熱心也很孝順。
爺爺家姊妹三個,他排行老大,因為弟弟妹妹很早都去世,所以爺爺一人承擔起了贍養(yǎng)老人、教育兒女的重任。爺爺的妹妹在生小姑的時候就去世了,爺爺就把小姑抱回家當做自己的孩子甚至比對待自己的孩子還親,一直撫養(yǎng)成人。現在,小姑也已經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
奶奶還在世的時候,爺爺每天起早貪黑忙碌著。因為奶奶有好多年的糖尿病,后來并發(fā)尿毒癥,要靠透析來排出體內的水分和廢物。奶奶吃飯是爺爺管,就連喝水的分量也是爺爺掌握。在奶奶病的很重下不了床的時候,爺爺就每天把奶奶抱著放到輪椅上推著奶奶曬太陽、到處去轉轉。夏天,奶奶想回平房住,爺爺就收拾東西搬回平房;奶奶想吃蠶蛹了,爺爺就騎著電動車到南市場去買,爺爺一去就是好幾個小時,因為他要挑選最大、最好、最新鮮的,回來后洗干凈用油炸了撒上鹽給奶奶吃。可是在2020年7月,奶奶還是永遠離開了我們,爺爺沒有流一滴淚,因為他還要撐起一個大家。
奶奶病重的時候,老奶奶也因為腦溢血和腦梗引起的偏癱很多年了,到2020年,老奶奶徹底全癱動不了了。盡管這樣,爺爺也不放棄老奶奶的一線生機。爺爺不怕苦、不怕累,老奶奶的吃喝拉撒都是爺爺管——每天給老奶奶洗臉、擦身子、換衣服,老奶奶的每一碗飯都是爺爺吹涼然后一勺一勺喂著吃的;老奶奶大小便不能自理,爺爺依然不離不棄地照顧著,直到2020年12月,老奶奶永遠離開了我們。
這就是我的爺爺,我最敬佩的人,也是我一生學習的榜樣,是爺爺讓我明白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的真正含義。
敬佩的小紅字實用篇四
我最敬佩的人就是我的語文老師。
語文老師姓張,我們都親切地叫她張老師。張老師是一位年輕的老師,二十歲左右,一頭烏黑的長發(fā),遠看像一道黑色的瀑布,水汪汪的大眼睛像鑲嵌在臉上的黑寶石,柳葉眉,一張櫻桃小口,講起課來生動有趣。
張老師特別會觀察學生的變化。有一段時間,我的學習成績不錯,考了幾次高分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同學們也向我投來了羨慕的目光。這時我覺得自己已經做得不錯了,于是得意洋洋,有些飄飄然,上課不如以前專心了,作業(yè)不如以前認真了。這一驕傲不要緊,學習成績直線下滑,這些怎能逃得過張老師的眼睛?課下,張老師叫我去她的辦公室。我想,去辦公室還有什么好果子吃?路上我做好了種種應付老師的準備,可是一走進辦公室,我緊張得喘氣都有些急促,我低著頭站在張老師面前,不敢看她的眼睛。出乎意料的是她不但沒有責罵我,還和藹可親地給我講起了《龜兔賽跑》的故事。最后她問我:“兔子為什么輸了比賽?”我小聲說:“因為它太驕傲了。”張老師說:“對,你就像這只小兔子,太驕傲了,驕傲使人落后,謙虛使人進步。從現在開始能不能做到謙虛好學?”我連連點頭。自從張老師語重心長地和我談心之后,我不再驕傲,踏下心來好好學習,成績很快就提了上來。
這就是我們的張老師,她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和風細雨般地和同學交流,當然她上起課來更是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一次,張老師講《海底世界》這一課,聽著她娓娓動聽的范讀,我仿佛潛入海底,認識了海底許多小動物,有靠肌肉伸縮爬行的海參,有梭子魚、烏賊、章魚等,還看到了形態(tài)各異的海底植物,直到下課我才“浮出水面”。瞧,張老師講課就是有這種迷人的魅力。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張老師,我們永遠愛您!
敬佩的小紅字實用篇五
小紅帽從狼肚子里逃出來后,讓外婆搬去她的家去住,因為森林里太危險了!
一天晚上,全家人都睡了,只有小紅帽還沒睡。“咚咚”腳步聲引起了小紅帽的注意,她關上房間里的燈,趁月光還在時透過門縫向外一望。“哇!小偷!”她小聲說道。小偷來了,怎么辦呢?小紅帽靈機一動,趁小偷不注意時在房間門放了一顆圖釘,就假裝睡著了。
小偷一進小紅帽的房間,就大叫了一聲“啊!疼死我了?”說完,便倒在了地上。!小偷進房間時,把鞋子脫了。“嘻嘻!疼吧!”小紅帽笑著說。她用繩子把小偷綁了起來。
這時,爸爸媽媽從睡夢中驚醒了!他們趕緊跑過來一看“哇!小偷!這是你抓的?乖女兒?”“沒錯,是我抓的。”“你可真厲害!”媽媽夸到。
最后,小紅帽得到了爸爸媽媽的獎勵——一盒她愛吃的巧克力。
敬佩的小紅字實用篇六
那已是三年前的事了,當時我才八歲。一放暑假,我們一家人就踏上去越南的旅途。由于沒有直達車,我們在云南的河口下了車。聽說還要轉大巴,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到達越南境內。經爸爸打聽,發(fā)現只要越過一條河,就可以到越南,但必須坐那擺渡船,每人至少可以節(jié)省一百多元的費用。我們決定乘渡船走水路。
來到那條河邊,只見河水渾濁,波濤洶涌,一望無際,連對岸也看不見。我環(huán)視了岸邊一圈,卻只有一個小小的擺渡船,上面坐著一個老人,正在閉目養(yǎng)神。
我們走到那個老人的旁邊。“老人家,擺渡嗎?”爸爸問。那老人抬起頭,淡漠的看了我們一眼,點了點頭,說:“三十元一個人。”我當時很不滿意老人的表現,這是什么服務態(tài)度嘛!
我們付了錢,他的態(tài)度似乎才稍稍好轉,不過依舊是那樣不冷不熱。“上船來吧!”他大聲說道。我這才看清他的容貌,精瘦精瘦的,很蒼老,怕有七八十歲了吧。黝黑的臉上刻滿了道道皺紋,顯露出一絲不健康的蒼白。嘴巴似乎已經風干很久了,開裂出道道小口。但他的眼睛里,沒有一絲一毫的頹廢,不時閃射出一道冷光。就他這樣子渡我們過河,他能行嗎?我心里不由得閃過一絲疑慮。
船上人滿了,他干枯的雙手解開了船錨,用竹竿在岸邊一點,船就聽話的'緩緩的向前行走著。
天陰沉了下來,河風咆哮,時不時地發(fā)出一陣陣的低吼。浪,來了,一波波地向船沖擊著,船在河里左右搖擺,躥高伏低。我緊緊地抓住座椅,心懸了起來。老人卻沒有絲毫慌亂,依然氣定神閑地把著漿,平靜得出奇。
不管我們怎么驚慌失措,小船依舊在浪濤中掙扎,搏斗,總是能化險為夷。小船不是發(fā)出吱吱的聲響,像是要開裂一樣。再看那老人,他卻面無表情,似乎見怪不怪。只見他不慌不忙的抽出一根長竹竿,向四周環(huán)視一圈,然后閃電般插向右邊,再猛地一劃,船一下子恢復了平衡。他收起竹竿,用雙手迅速地搖槳。雙臂上肌腱凸起,充滿著力量。他時而控制著船左轉,時而控制著右旋,避開了一個又一個張牙舞抓撲過來的巨浪。
我死死地抓住座椅,緊緊的盯著他的身影,不敢有絲毫的分神,生怕他無力掌控小船,所有人被浪頭吞噬,變成了這江上的孤魂野鬼。
忽然,風停了,浪小了。我們的船也趨于平穩(wěn)了。我渾身濕透了,不知是河水還是汗水。
半個小時的航行仿佛過了半個世紀,終于一個城市的輪廓出現在我們眼前。老人緩緩的把船停靠在岸邊,拴上船錨,招呼我們下船。踏上大地,懸著的一顆心終于落了下去,可我雙腿就像抽取了骨頭一樣,軟得沒處借力。
老人又沒事一樣,恢復了先前的冷漠,等待著人們上船,然后,擺著渡船向風浪里駛去。
在我的視線中,小船越來越遠。可那小船,船上擺渡的老人,那搏擊風浪驚心動魄的場面,卻在我的眼里越來越清晰。擺渡老人精瘦的身影,在我眼里忽然變得高大起來,有如巨人一般,永遠地定格在我的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