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餐桌上的變化字篇篇一
遠方,升起一絲極淡的炊煙。
男孩加快了腳步,背著大筐沉重的木頭,疾步下山。幾次險些滑倒,但他的速度依然只增不減。他瘦削的臉上,顴骨突出,眼睛在這張臉中顯得格外突兀。也許是多次被石頭絆使男孩不耐煩了,他蹙了蹙眉頭,把筐一顛,大步一跨,跑起來了。
炊煙消散,男孩到了家。與其說是家,還不如說僅僅是個由木架和石頭,糊上泥巴的棚。
氣喘吁吁地來到廚房,把柴火一放。走到屋外。
一個破破舊舊的長木凳擺著,凳旁圍著男孩的家人,凳上只有幾個微冷的饅頭,一小碟上周的咸菜。家里人全來齊了,所有人拿起饅頭就張開嘴巴啃了起來。他抓起面前的白饅頭,一掰,塞了一點咸菜進去,再把饅頭和上。兩腿邁開,蹲下,狼吞虎咽地吃著。嘴角的饅頭屑掉在地上,男孩迅速撿起吃下去。在飯桌上,就是看速度,要是吃的慢了些,準是連半飽都吃不了的。很快,那本就少得可憐的饅頭一眨眼就沒了,更別提那小碟咸菜。這點菜,哪能滿足得了一個正在生長的少年?男孩只吃了個半飽,他無奈地把木凳搬回屋里,緊接著往炕上一躺,餓著肚子進入了夢鄉(xiāng)。
明天一早還要上山砍柴……
在這樣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下,男孩長成了一個青年。雖然日子還是那么難堪,但至少有了點起色,畢竟青年能做的事情可不少。他在成人那年拜了鄰村的漁人為師,倒也學了點養(yǎng)魚、捕魚、賣魚的本事,起碼能養(yǎng)活一家的。
傍晚了,青年趁師傅及其他人不注意,從今天自己捕來的魚中偷下一條小的,悄悄放在麻布袋子里,背上袋子回家。在田路上,他把手伸進口袋里頭,手一搓,一摸,拿出一張被折的小小的舊糧票,上頭大大地印著“一市斤”三個字。一咬牙,一狠心,走向糧店。把手中僅有這張糧票交給同志。一手交票,一手給糧。青年扛著一市斤米回家去了。
他唱著小曲兒,八顆大牙露出,笑嘻嘻的—今兒是他的生日。
到了家,他往廚房一站,塞上柴火。火噼里啪啦的燒著,水往大鍋里一倒,把原本就很小的魚切成三段,魚頭、魚身、魚尾。取了中間的魚身,洗干凈了,小心翼翼地放在鍋里,蓋上鍋蓋,悶著。過了許久,細細的白煙從鍋蓋四周的縫里露出。鍋蓋一掀,魚湯的香味兒傳了整個村子。
青年把一張略微有點斑駁的八仙桌搬出屋,招呼著家里人和村上的人一塊兒來吃。大家伙兒都搬來自己的凳子,圍坐在桌子旁。一大群人有說有笑的,拿著筷子夾著飯、菜往嘴里塞。青年笑得合不攏嘴,一口一口細嚼著飯,嘗著確實比往日的米香。飯吃的差不多了,他把熬好的魚湯用臉大的碗盛起來,端出來。大伙兒一擁而上。即使魚湯不夠所有人都喝上一碗熱乎的,但至少每個人都嘗到了一兩勺鮮,這也就足夠了。
飯后,把空盤空碟收拾了。青年把家中的電視機搬出來,擺上瓜子兒,與鄉(xiāng)親們嘮起嗑來。黑白電視機上時常會有“雪花”出現(xiàn),但這并不干擾著那股子高興勁兒。
青年看著電視機,聊著天,心里頭想著:明兒又是新的一天呢……
在充滿希望的生活里,雖然仍會有些不如意,但對青年來說已經(jīng)夠好的了。他每天都賣勁捕魚,日子一天天好過起來了。他娶了妻,有了女兒,由一個蓬勃的青年變?yōu)榱艘粋€事業(yè)有成的中年男人。他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現(xiàn)在經(jīng)營著一家不小的養(yǎng)魚場。
從辦公大樓里下班出來,在余暉下,男人開著凱迪拉克在瀝青路面上快速行駛。回到家,開了門,拿出手機,買了山藥、排骨、雞腿、青菜還有些油、鹽。與家人說笑了一會兒,手機鈴聲響起,開門,拿了送到的菜。與妻一同在廚房里忙活起來了。
每天都是男人掌勺,妻幫他洗菜、切菜、端盤。男人打開煤氣灶,倒水,放上排骨焯水。余下的水倒掉,灑上油,再次放上排骨,澆上醬油,中火悶燒。不一會兒,掀開玻璃鍋蓋,空氣中霎時彌漫著濃郁的醬香。妻忙著擺盤,男人繼續(xù)燒下一道菜。
廚房里終于忙完了,一家三口人坐在桌前,享受著一天當中最美好的時光。男人坐在桌子的最左端,儼然是一副男主人的模樣。他拿起筷子,夾了最好的一塊兒排骨放在女兒的碗里,讓她多吃一點兒,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液晶電視機里,放著女兒最愛看的動畫片。時而有搞笑的情節(jié)出現(xiàn),三個人總會笑得連飯都吃不下了。飯菜的氣息在屋里蔓延,飄過窗外,散在城市的空氣中。透過窗子望去,華燈初上,鱗次櫛比。
餐桌上的變化字篇篇二
離別,并沒有長亭古道,也沒有桃花潭水,只是在同樣撒滿陽光的早晨,有的人、有的回憶、有的不舍,留在了昨天的那個早晨。
云卷云舒,吹了又散。那個早晨叫我起床,給我們做飯的外婆,不知不覺已經(jīng)很久沒有叫我起床了。在我的腦海里,她永遠是那個溫柔卻又不失端莊的人。餐桌上少了一個身影,與其說那是我至親的影子,更不如說,那是我一生的一個遺憾。
我腦海中時不時地會閃現(xiàn)出這樣的情景:她牽著幼小的我,走在鋪滿金色落葉的小道上。慢慢地我再次被思念扯進了那段不愿醒來的夢中。
剛上初中時,我成績一直不太穩(wěn)定。有次我發(fā)揮失常,成績十分不理想。我拿著那張慘不忍睹的試卷哭著跑回了家。餐桌上,外婆撫摸著我布滿淚痕的臉,用手輕輕擦去我那“不爭氣”的淚水,溫柔地對我說:“傻孩子,不許哭了,外婆在這呢!別怕,這是怎么了?不哭,外婆看著心疼。”我聽到外婆的聲聲安慰,勉強止住淚水,一五一十地訴說著……外婆聽后,微微一笑,又十分堅定地拉著我的手,用力握了握說道:“孩子,如果你認為這些都是你應該承受的,那么就去堅強面對,將來光亮一定會照耀在你的身上。沒有人天生就是一個成功者,大家都在為自己的夢想努力著,即使道路是曲折的、是布滿荊棘的,他們也會堅持到底!”我聽得似懂非懂。后來,我明白:外婆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她對我的期待與希望。
外婆就是我生命中的一道光,時刻鼓勵著我,讓我有破釜沉舟的膽量。餐桌上的變化:少了一個人,對于我,卻多了一份勇往直前的勇氣。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外婆。關關難過關關過,前路漫漫亦燦燦!
餐桌上的變化字篇篇三
“來啦!香噴噴的瓦埠湖鯽魚,八公山仔雞……”耳邊傳來了爺爺依舊洪亮的聲音。老人家飽經(jīng)滄桑的臉上綻開花兒般的笑顏,額頭上的汗珠也清晰可見。
我眼饞地望看一大桌的美食,止不住地直咽口水,抬頭望了望父母長輩們,只見他們正專心致志地捧著手機,沉浸在虛擬的世界中,忙得不亦樂乎。一旁剛剛歇下的外婆慈愛地望看我,點著頭道,“吃吧!”不知是否是錯覺,我竟從她老人家日漸煥散的眸子中品出一絲無奈與憂愁。
我朝外公外婆望去,兩位老人有些急了。外婆拉了拉媽媽的衣角,媽媽卻頭也不抬地逛淘寶。外公問爸爸工作如何,爸爸心不在焉地答道:“還行吧。”手指還在屏幕上飛快地打字……老人們滿眼的失望與落寞。
這次,我從二老眼眸中真真切切地讀出了被無視的心酸和無助。我轉(zhuǎn)過頭,看向掛在客廳正中央的全家福,照片里的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微笑,那喜氣洋洋的氣氛似乎要從照片中溢出來。表弟抱著外婆講學校里的趣事,媽媽站在外婆身后,輕輕捏著外婆的肩。小姨拿著一件羽絨大衣在外公身上比劃來比劃去,爸爸從廚房探出頭來,問外公晚上喝不喝酒。而我,則看著這其樂融融的場面,情不自禁地拿出手機記錄下這美好的時刻。凝視著全家福上外公外婆的笑顏,我的心底漫上一種莫名的苦澀。它慢慢地爬上心扉,久久難平。
有什么東西在悄悄改變,變得快要抓不住曾經(jīng)的美好……
餐桌上的變化字篇篇四
歲月之羽,掠過時間的河,撫過浩瀚星海。事事變遷,年年忘返,不知不覺中,似乎連餐桌上的人與物都不似初樣。
——題記
我跑著打開家門,餐桌上佳肴的香味縈繞在鼻間,沖去了一整天的煩惱,洗清了一整天的壓力,也勾起了對食物的渴望。爺爺對我招招手,示意我快吃,看著我狼吞虎咽的樣子,他在一旁偷偷笑,一轉(zhuǎn)頭就瞧見他那些“歲月的痕跡”都堆積起來……我撅起嘴,抱怨他的嘲笑,心里其實滿是歡喜。再次推開門,看見的已不是初樣,家中慘淡冷清,孤零零只有我一個,桌上雖是豐盛的大餐,但已經(jīng)涼了,從前陪著我品佳肴的人去哪兒了?獨自一人品著佳肴,勾起了我對爺爺?shù)膽涯睢_@佳肴味道終是變了。
青絲變白發(fā)
我還是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兒時,爺爺?shù)募鐚捄瘛⒂辛α浚煌χ本桶扬L雨全部擋住。在餐桌上,他吃飯時總把頭埋進碗里,短而齊的發(fā)絲像剛割過的麥子那樣平整,他只要坐在那兒,我就覺得他無堅不摧、無所不能。他吃飯時從不講話,但一望見我,臉上總會蕩漾出幾分笑意。等我再長大一些,爺爺就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陌生人,白發(fā)輕飄飄的,長長了許多,他也顧不上修剪,臂彎不再像虬枝那樣,可以為我包攬下所有困難。在餐桌上總是絮絮叨叨,問個不停。這時我才真的相信,原來時間真的會在人的身上變戲法,把瘦小的人拉長,把高大的人壓駝。細細回想以前,這人也終是變了。
懷念替歡喜
從前有幾分歡喜,現(xiàn)在就有幾分愁。曾經(jīng)能與爺爺一起在餐桌上吃一頓飯,就是我最歡喜的時刻了,不管是前去還是離開,雀躍都時刻籠罩著我,雖說也不能談談家常什么的,可望著爺爺吃飯時滑稽的樣子,心里就覺得真好。現(xiàn)如今,飯局上只剩我一人,一到飯點,懷念就涌上心頭,揮之不去。這情啊,也終在餐桌上變了。
風有信,花無言,歲歲年年,山河依在,但昔人已去。走在起風的小路上,突然又回想起先前那些閃著光的日子,讓我又有了一點想跑起來的念頭。雖然餐桌上的一切都變了,但不能爛在生活里,活在潦草詩中。能平凡卻不能平庸,爺爺不是超人,卻為我變成了萬能,我也可以像他那樣,做一個勇敢堅定的人,我可以帶著他的期望,在今后的日子里獨自放光芒。
餐桌上的變化字篇篇五
如果我是一葉小舟,那么家就是我永遠的避風港;如果我是一只在空中飄蕩的風箏,那家就是那一根永不讓我迷失方向的細線;如果我是剛破土而出的一棵小草,那家就是給我?guī)頊嘏c希望的陽光。家中的那張餐桌就是我們一家從因忙碌而分離到后來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最好見證者。
兩年前,我的母親想要創(chuàng)業(yè),可當時父親擔心母親打拼太辛苦而不支持,我們一家失去了往日的溫馨:母親堅持自己的選擇,忙到每天沒時間回來吃晚飯,而父親也去外地工作了。每天放學后,家里的餐桌上,就只有我自己做的兩菜一湯。雖說那時我和妹妹并不會挨餓,可我心中總覺得少了些什么。
后來,為不影響我和妹妹的學習和成長,奶奶搬來家里照顧我們倆。奶奶做的菜很好吃,餐桌上多了奶奶的陪伴,我和妹妹的食欲也增加了不少。可我心中卻一直想著:要是父母親能回來嘗嘗奶奶做的飯,他們也許就不會總想著往外跑了吧。于是,我偷偷地把奶奶做的菜盛出一些,等母親回來后再熱給母親吃。那天,母親吃得很慢,一直說著“好吃,好吃……”吃完后,母親看著我說:女兒長大了!聽著母親的夸獎,我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我分明看到母親的眼眶紅了。可自那以后,母親不管多忙都會趕回來為我們做晚飯,我那時似乎懂了“幸福”這種感覺,似乎又還沒有真正明白。
那一天,我們一家三代人其樂融融,小孩端著果汁、大人們舉著酒杯,隨著我們的碰杯聲響起,大家也都送上了對彼此的祝福。一年來,餐桌第一次被全家人圍得圓圓滿滿,我心中也真正感受到了幸福與安全感。
餐桌,有了一家人的圍坐,方能盡顯它的使命。它雖普通,但它記載著一個家庭的美好、團結和幸福,它見證了一個家庭的歲歲年年和碎碎念念,更象征著人類彌足珍貴的情感——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