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jié)目的觀看得出總結(jié)后寫出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草船借箭讀后感字篇一
有一次,我看了一篇《草船借箭》的故事。
在三國時期,周瑜妒忌孔明的才能,所以用軍中缺箭為由讓他造出十萬支箭,如不在周瑜定的日期之時交出箭來就殺了孔明,而孔明讓魯肅借他二百只船去曹營借箭,交箭之日,孔明“造”了十萬余箭交給了周瑜,他的詭計泡湯了。
聽了這個故事,我終于明白了這“妒忌”一詞的意義了,泛指那些不喜歡別人比自己更“強(qiáng)”的一種極不好的一種心理。
這種“妒忌”心理會慢慢的慢慢的控制你,你會慢慢的由妒忌到憎恨,憎恨到敵視,然后就會越來越氣越來越氣,到最后像周瑜一樣活生生被氣扭曲。
有句古話“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說人們不是神 ,難免會有一點錯誤,每個人都是會有一點點妒忌別人的心理,但這種是輕微的一點,如果不能發(fā)現(xiàn)妒忌別人是錯的話,人就會一錯再錯,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了,只有發(fā)現(xiàn)別人是自己登上美好地方的階梯,是打開美好未來大門的金鑰匙,是你開車去闖蕩的油門,對自己的對手,應(yīng)把他當(dāng)做自己最好的朋友,不應(yīng)把他當(dāng)作自己的敵人,因為他是我們更上一層樓最好的鼓勵。
從古至今,有許多妒忌別人的人,但是妒忌別人的人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如:廉頗和藺相如,廉頗先是妒忌藺相如,后來他把藺相如視為自己最好的朋友,還有一種人是一直妒忌別人,直到被氣扭曲了。
我也有一次,我看了別人考試成績比我多0.5!0.5!我就有一點妒忌別人,不怎么會和他玩,可過了幾天,我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妒忌別人的人是愚昧無知,到最后是過得最不好的,妒忌后又改過的人最后是會比一直妒忌別人的人“好”很多,之后我不妒忌他了,而和他成為了好朋友。
像魯肅一樣寬厚的人,是不會有兩難的時候,寬厚的人是不會去因嫉妒得罪某一人,而是柔和的解決,慢慢的和事發(fā)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去解決問題,如果你身邊有這種人,你會很輕松很輕松。
人生就是場永無止境的游泳比賽,不是爭先恐后,就是奮力向前沖,人生的路是無止境的,只有心胸寬廣、不嫉妒,才會解決許多難題,這樣的人,才會較順利走到生命的盡頭。
草船借箭讀后感字篇二
成語“草船借箭”就是運用心靈手巧,依靠別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dá)到自己的目的。
這個成語出自《三國演義》,里面孔明用他的大招借箭。
三國時期,曹操率軍攻克東吳,孫權(quán)和劉備聯(lián)手抗擊曹。孫權(quán)手下有個將軍叫周瑜,既賢明又勇敢,但心胸狹窄,又嫉妒諸葛亮的才華。因為水中作戰(zhàn)需要箭,周瑜讓諸葛亮負(fù)責(zé)十天造十萬箭。我知道諸葛亮只需要三天,他愿意寫軍令,完成不了任務(wù)就要受罰。周瑜認(rèn)為三天之內(nèi)造十萬箭是不可能的,就趁此機(jī)會除掉諸葛亮。于是他一方面告訴軍事工匠不要準(zhǔn)備所有造箭的材料,一方面又告訴大臣魯肅打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答應(yīng)了,按照諸葛亮的要求準(zhǔn)備了一切。兩天過去了,一點動靜都沒有。第三天,四班的時候,諸葛亮偷偷叫魯肅一起去船上,說要一起去取箭。魯肅納悶了。
諸葛亮下令把船用繩索接好,開到對岸。那天河里有霧,對面看不見一個人。當(dāng)船駛近曹駿的水寨時,諸葛亮命令船上的人一字一句地散開,并讓士兵們擊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要來攻,又怕霧中埋伏,于是派了六千弓箭手在河中射箭,箭如雨下在草地上。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命令船掉頭,讓對方收箭。
草船借箭讀后感字篇三
寒假里,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
《三國演義》是有非常多回的故事組成的,其中比較有名的是:關(guān)公溫酒斬華雄、赤壁之戰(zhàn)、三顧茅廬、空城計、關(guān)羽過五關(guān)斬六將等等。而我最喜歡的一個小故事是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心胸狹窄的周瑜見到孔明比自己還要能干,想要害死孔明,就讓孔明十天造十萬只箭來,如果孔明辦不到就殺了他,這已經(jīng)是非常難辦的事情了。但是孔明認(rèn)為三天就能做出十萬只箭。因為足智多謀的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早已預(yù)算到三天只后會大霧漫天,而且孔明膽大心細(xì),知己知彼,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余自然環(huán)境及氣候變化來玩成用兵,不費吹灰之力就的到了十萬只箭,因此輕松的擺脫了周瑜的暗算,讓周瑜覺得自己神機(jī)妙算,從而自嘆不如。
從草船借箭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孔明的三個優(yōu)點:巧籌備、識人心、懂天文。
巧籌備:孔明叫魯肅備二十只小船,每條船上要有軍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為幔,千余個草包分布在兩邊。孔明知道這樣的裝備,箭一定會穿不過去,而是插在上面。而且孔明剛好算到二十只小船差不多能裝十萬只箭。
識人心:孔明知道周瑜心胸狹窄,想要暗算自己,但又知道劉備的力量很弱,要借用東吳的力量去打曹操,因此不敢與周瑜明著翻臉,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與周旋,擺脫了周瑜的暗算。他還知道魯肅的性格非常老實、善良,不會有小心眼,就叫魯肅去辦這些事情,最合適不過的。而且,孔明還利用了曹操多疑的性格,讓這個看起來冒險的行動有驚無險。
懂天文:孔明能料到第二天的凌晨一定有大霧,讓對方看不到自己的虛實。所以非常容易地借到箭了。
孔明的心胸寬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jī)妙算。在三國時期,這個人才濟(jì)濟(jì)的年代,孔明也可以算是個佼佼者了。而且他一心一意地為劉備服務(wù),鞠躬盡瘁,死而后己。
我一定要好好學(xué)習(xí),長大了爭取做一個像孔明那么有用的人,報效祖國。
草船借箭讀后感字篇四
我喜歡看書,但我更喜歡四大名著。俗話說:“家貧出孝子,亂世出英雄。”四大名著中最為紛亂的、英雄最多的,要數(shù)《三國演義》了。
這一周,張老師剛給我們講了四大名著中的四篇課文,其中《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這篇文章,讓我感悟很深!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寫的是,周瑜嫉妒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就想借機(jī)殺人。他讓諸葛亮十天內(nèi)造十萬支箭,他想諸葛亮十天之內(nèi)肯定造不好這么多箭,這樣就有理由把他殺了,諸葛亮一死,蜀國沒有了謀臣,就不再是吳國的對手了。諸葛亮知道周瑜的用心,就特意立下軍令狀,說三天之內(nèi)就可以造好十萬之箭。結(jié)果出周瑜所料,諸葛亮只用了三天,就得到了十萬支箭,這更讓周俞自嘆不如。
周瑜心胸狹窄,嫉妒才能,他比不過諸葛亮就想法設(shè)法把諸葛亮處死。但諸葛亮早就識透了他的陰謀,諸葛亮懂天文,知地理,識人心,巧計謀,他胸有成竹,非常有信心,利用天時,巧借曹操的十萬支箭,最終還是贏了周瑜。可見,做人要心胸開闊,不能妒賢嫉能。而且,遇到事情,不能按習(xí)慣的方法去做,要學(xué)會變通,要出其不意,就可以取得成功。
我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經(jīng)歷,媽媽怕我成績提不高。就給我買了課后試卷,我看了一下感覺很簡單,媽媽就讓我做一下。有一道題我怎么想也不會做,按老師教的方法試了好幾次,總會卡殼。媽媽就讓我看答案,看了之后茅塞頓開,一下就做對了。原來,換個位思考一下就會得到正確答案。
有一次,我和朋友商量好第二天去爬山,但我在約定地點等了她好久,她沒有來。我就想這樣沒有信譽(yù)的朋友還等她干什么?就氣沖沖的回了家。回到家后媽媽告訴我,我那位朋友來我家了,她說她媽媽生病了,她要在家里看弟弟妹妹,出不來,下一次一定和我一起去爬山。我聽到這話很愧疚,我也有錯,不該這樣想她,我為什么不換位思考呢!
讀了《草船借箭》這篇文章,我明白了兩個道理:一、做一件事要換位思考,才能得到最好的結(jié)果。二、只有心胸開闊的人才會站得更高,看得更遠(yuǎn)。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的人,到頭來害人害己,得不償失。
草船借箭讀后感字篇五
最近新學(xué)了一篇課文《草船借箭》,讀了它之后,我了解到了周瑜的心胸狹窄,諸葛亮的神機(jī)妙算,魯肅的可信,曹操的多疑。
這篇課文講周瑜妒忌諸葛亮,想用公事來置諸葛亮于死地,而諸葛亮如期交箭,令周瑜心服口服。
我對這篇課文最大的感觸是:應(yīng)該學(xué)習(xí)諸葛亮的神機(jī)妙算和魯肅的忠實可信,不要學(xué)習(xí)周瑜的心胸狹窄。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許多像周瑜一樣心胸狹窄的人。我聽我的朋友說,他們班考試第一名一直都是他們班的班長。有一次考試,班長沒考第一名,老師讓班長布置作業(yè),班長非常恨這次考試第一名的同學(xué),于是他布置了更多的作業(yè)讓第一名寫,想到只要第一名完不成作業(yè),他就開心極了。可第二天的時候,第一名交上了作業(yè),班長由嫉妒轉(zhuǎn)為佩服,還和那個第一名成了朋友。
妒忌,害人害己,我們看到比我們強(qiáng)的人,應(yīng)該學(xué)習(xí)他們的優(yōu)點,彌補(bǔ)自己的不足,而不是給他們設(shè)置“路障”。有時不一定能擋住別人,反而像周瑜一樣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讀完之后,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要克服自己的妒忌心理,讓心胸寬敞,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yuǎn)。
草船借箭讀后感字篇六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杰出人物,足智多謀輔佐劉備斗敵建立蜀國0,被封為丞相,我從中華成語故事草船借箭中更是對寬容大度的忠臣諸葛亮敬佩不已。
故事講訴的是曹蜀兩國即將水上交戰(zhàn)時,都督周瑜和國師諸葛亮商議軍事時,心胸狹窄妒忌諸葛亮的周瑜要求諸葛亮短短3天內(nèi)造出十萬支弓箭并讓其立下軍令狀,心中暗喜的周瑜未想諸葛亮?xí)廊淮饝?yīng)更是等著看好戲。諸葛亮走后,周瑜讓所有工匠遲延造箭的材料以便定諸葛亮的罪,又派魯肅前去探狀況。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diào)度。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么?”諸葛亮說∶“請你一齊去取箭。”魯肅問∶“哪里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好輕易出動。只叫弓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diào)來六千名弓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弓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吩咐軍士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之后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dāng),但是這邊的船順風(fēng)順?biāo)呀?jīng)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看完這個故事,我既敬佩諸葛亮的聰明才華和對周瑜的寬容大度,又反感周瑜對諸葛亮的陰險狡詐,不由聯(lián)想到自己平時考試差了就對考高分的同學(xué)心存不甘,嫉妒心的萌發(fā)令我對她冷嘲熱諷,羞愧萬分,卻也明白一個道理:每一個成功者都寬容大度地勇敢應(yīng)對磨難和人言,妒忌害人害己,杜絕妒忌,做個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