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走進非洲非洲歷險篇一
教學內容:
一、組織教學
1、新課教學
(一)導入師:在今天這節課新課開始之前,首先請大家來欣賞一個動畫片段(播放《獅子王》電影片段)(通過極具非洲音樂特點的電影音樂和動畫視頻導入,引起同學的學習興趣)
師:這段畫面來自哪部電影?有沒有同學知道?(生答,師小結)師:剛才同學們欣賞到的電影片段來自于動畫片《獅子王》。《獅子王》講述了一個發生在非洲大草原上的故事,而剛才那段電影配樂,也是極具非洲音樂特點的。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非洲,了解非洲音樂。(ppt出示標題)
(二)認識非洲(ppt)【設計意圖:明確本堂課非洲音樂的概念。】
師:我們平時所講的非洲呢,一般是指整個非洲大陸,在非洲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生答)撒哈拉大沙漠。撒哈拉以北的非洲,我們稱之為“北非”,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稱為“黑非洲”。由于北非與西亞相鄰,無論從歷史、民族、語言、宗教、還是從文化上講,北非與西亞的聯系都要比與黑非洲更為密切,因此,我們今天所講的非洲音樂,其實是指撒哈拉以南地區的黑人音樂。
(三)舞之語
師:在非洲,有著數十個國家,數百種語言和難以計數的族群和部落。由于眾多的部落和各種外來的影響,非洲的音樂文化既千差萬別,豐富多樣,又具有黑非洲民族音樂的共同特性,相互聯系而具有共同的傳統。
比如舞蹈。舞蹈是非洲人民最古老、最普遍、最主要的藝術表現形式,是非洲人民生活的一部分。非洲舞主要發源于原始部落的非洲勞動人民,是大家在勞動和休息時跳的舞蹈,是模仿勞動耕作的動作編排出來的。非洲人生活在廣袤的非洲草原,干旱、酷熱,讓非洲人民的勞動非常的艱苦,而舞蹈和音樂就是非洲人民為了緩解勞動的艱苦而用來調節身心的。在非洲,不論是歡度佳節,或是婚禮,甚至是葬禮,他們都要通宵達旦地跳舞。
接下來,我邀請同學們欣賞一段舞蹈,并且一邊看一邊思考:畫面中舞者的表情、服飾、舞蹈動作以及舞蹈伴奏都有哪些特點。(播放視頻)師:欣賞過剛才的舞蹈片段,現在請同學們回答幾個問題。(ppt)(1)剛才那段舞蹈中,舞者的表情怎么樣?表現了什么場景?屬于哪種功能性的舞蹈?(生答,師提醒)(嚴肅、祭祀、禮儀性)
(3)身上的服飾起了什么作用?(便于隱藏、驅趕野獸)
(4)舞蹈動作有什么特點?(動作夸張、氣勢壯觀、動作整齊劃一)(5)舞蹈伴奏有什么特點?(用鼓打擊出強烈的節奏作為舞蹈伴奏)師:現在,讓我們再次欣賞這段舞蹈,加深印象。(播放視頻)(ppt)
師:再次欣賞完這段非洲舞蹈,同學們能不能總結非洲舞蹈的一些特點?(ppt)首先是舞蹈動作的特點。(師引導,生答,師歸納:動作幅度大,頭、四肢,或是扭動、或是拍打身體,甚至可以說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在抖動。)他們的動作粗獷有力,感情熾烈,善于以夸張的形體動作抒發自己的感情。整個舞蹈其實壯觀、動作整齊。
再舞蹈伴奏上有什么特點?(師引導,生答,師歸納:在這段舞蹈中,有沒有什么樂器?平時我們看到的舞蹈,是用什么作為伴奏?鼓打擊出來的有沒有高低起伏的旋律?鼓敲擊出來的是什么?節奏。起了什么作用?伴奏的作用)強烈的節奏感是非洲黑人舞蹈音樂的突出特征之一。
其他元素:在這段舞蹈中,除了有整齊的動作,強烈的節奏,你們還聽到了什么?(師引導,生答,師歸納)(吶喊聲)在非洲舞蹈中,常常加入呼應聲和吶喊聲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增加氣氛。
(四)鼓之語
師:在剛才的舞蹈片段中,都用到同一種伴奏樂器:鼓。在非洲,鼓是一種普遍流行的樂器,被稱為非洲傳統音樂之魂。可以說,在非洲,鼓中有舞,舞中有鼓,他們是密不可分的。非洲鼓無論是制鼓的材料,形狀和演奏技巧,都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在這里,我只給大家展示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在非洲,鼓的用途也是多種多樣的。(ppt)除了可用于音樂之外,有時還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者用來傳遞這種信息,也就是所謂的“會說話的鼓”。當需要傳遞某個信息時,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擊鼓面的不同部分,發出各種不同的音響,加上急緩有別的節奏,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鼓點,作為一種信號語言,來傳遞各種信息。(自制道具示范)就像拍電報的密碼一樣。因為地理原因,在非洲非洲草原,人聲達不到傳遞訊息的效果,而鼓聲的穿透力很強,在清晨、傍晚比較安靜的時候,鼓聲可以傳到15公里以外。所以,他們都是用鼓來傳遞信息的。當然,鼓聲還可以通知大家集會啊,抵御外敵等等的信息。(可以請同學嘗試)
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段鼓樂《鼓舞》,是布隆迪的圣鼓演奏的。一邊聽一邊請大家思考這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從音樂中你聽到了什么,你覺得表現的是什么場景,是在什么情況下演奏的?第二個問題是,你聽到了哪些節奏型?現在我們就來欣賞。同學們可以閉上眼睛欣賞。(播放音樂)
師:在剛才那段音樂中,同學么聽到了哪些聲音?鼓聲、人的叫喊聲,還有歌唱的聲音 那么這段音樂是在表現一個什么場景呢?(師引導,生答。布隆迪的圣鼓演奏的,圣鼓,“圣”,什么意思,在咱們中國,圣是什么意思?圣上,皇上,皇室。)這段音樂其實是布隆迪皇室加冕時的一段音樂(ppt)那么都聽到了哪些節奏型?有沒有同學可以示范一下?(先由同學自己舉例,最后由老師出示節奏,先集體練習,分聲部練習。)
現在我們分段再聽聽看,鼓樂有什么特點。(ppt)(播放音頻)首先來聽聽看引子部分,一邊聽一邊思考,這段音樂中出現了哪些聲音?速度是快、慢、中速?而節奏上又有什么特點?(ppt)(生答,師引導:人的叫喊聲,我們可以聽到一個聲音在呼喊,接著就有一群人在回應他一樣。這個情景有點像我們在第一段視頻中看到的一樣,并且,沒有固定的節奏,不像我們平時聽到的一些流行音樂中的說唱,一般都是有節奏地說唱)這部分音樂是用人聲在演繹的,是一個高聲長音的呼喚和齊聲的應答。我們聽到的是不是這樣的?而且這個是非洲音樂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特點。(ppt)自由的說話節奏并夾雜著納喊聲。
(ppt)接下來這一部分音樂,請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思考這些問題:這段音樂中又出現了哪些聲音?速度是快、慢、中速?而節奏上又有什么特點?(播放,師引導,這是一段很強烈的鼓聲,后部分夾雜著一點人聲。速度稍快并由變化。節奏感很強,剛才練習得那段節奏再不斷重復,又有一些變化。
接下來是第三部分,同樣一邊聽一邊思考(播放)又是以鼓聲為主,并夾雜著吶喊聲,力度上有什么變化?比前面的部分都強了許多,表現了什么氛圍?所有鼓都加進來一起演奏了?說明加冕儀式進入到了最高潮的時候了,場面壯觀。
分段欣賞完布隆迪圣鼓演奏的《鼓舞》,現在我們在聆聽一次全曲,總結一下非洲音樂有什么特點啊?(ppt)歌唱形式:音高、旋律、節奏。
非洲音樂作為非洲黑人的原創音樂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因此也在歷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影響了其他各地的音樂。
17—18世紀,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迫移民至美洲為奴,他們帶來了他們的音樂及其他的文化元素,并與大量不同的歐洲音樂文化接觸,形成了一種音樂文化,對西方及其他地區各種音樂造成深遠的影響。如爵士樂,hip-pop,藍調音樂,包括街舞,都受到了非洲音樂文化的影響。接下來一起來欣賞。
(六)小結:
問題
2、舞蹈那段,我只保留了一段舞蹈欣賞。想作為引出“鼓”的鋪墊。不知道合適不。
3、沒有找到很好得點,讓學生自己創編節奏。總覺得不好引入創編環節。
4、歸納的這些特點,不知道有沒有原則性的錯誤。
5、介紹的非洲其他樂器,最后介紹對世界音樂的影響部分,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視頻資料。所以沒有確定到底介紹哪些。
走進非洲非洲歷險篇二
【摘 要】非洲鼓---djembe 起源於西非部落,屬於土著民族的傳統樂器。在非洲,非洲手鼓不單單是樂器,它傳承著非洲大地的傳統,思想,歷史,藝術,和所有能傳承的一切。近幾年來,非洲鼓以其狂野的節奏,獨特的音樂魅力,逐漸走進內地音樂愛好者的視線。本篇向大家介紹了學習非洲鼓的好處,和為什么要學習非洲鼓。
【關鍵詞】非洲鼓 起源 音樂素質
非洲鼓---djembe 起源於西非部落,屬於土著民族的傳統樂器。通常是掛在脖子上邊走邊打,而并非放在地上敲打。最特別的是,這樂器一定要用手敲打,一手調整音調的高低,另一手敲出節奏。非洲鼓演主要特色在於其音樂屬性可以廣泛被運用在特殊節慶場合,例如 yagba odienne即是音樂會、婚禮、節日慶典等之必備曲,而 yankadi 乃是一首洋溢熱情的迎賓旋律。聆聽富饒節奏變化之非洲音樂,你會體驗到神秘而特殊的民族風格!
鼓是黑非洲最普遍、最常用的樂器。探索非洲文化,音樂是比較好的途徑之一,鼓則是最重要的窗口,是非洲音樂的靈魂。鼓的功能和用途在非洲是多種多樣的,除了用于音樂之外,有時還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用來傳遞各種信息,有的鼓還被稱為“會說話的鼓”。
非洲音樂之魂——鼓
在非洲,非洲手鼓不單單是樂器,它傳承著非洲大地的傳統,思想,歷史,藝術,和所有能傳承的一切。近幾年來,非洲鼓以其狂野的節奏,獨特的音樂魅力,逐漸走進內地音樂愛好者的視線。近年來,非洲鼓也已進入了專業音樂創作領域。非洲津巴布韋的作曲家多米沙尼·馬拉里在1990年創作的“諾茲波媽媽”就是用非洲鼓與弦樂四重奏一起演奏的新作品,由世界著名的科諾斯四重奏組演出,效果很好。
衡量一個人的音樂素質,首要條件就是節奏感。一位著名的音樂教育家說:兒童學習音樂最好從打擊樂開始學習,因為打擊樂最容易發出聲。
(1)攜帶方便:我在外國看到很多游客帶著他的行李和非洲手鼓走在路上,隨時隨地演奏著他的樂器。
(2)入門簡單:不象學其他樂器入門那樣困難,相比較而言非洲手鼓學起來也是非常容易的,很難產生學習挫折感,而且不受年齡,身體條件和居室環境的限制。可以自學或者稍微去學校找非洲鼓老師指點一二便可。
(3)享受音樂:實現了不懂音樂的人花很少的時間就能享受到玩音樂的樂趣。并且在演出和合作當中更容易結交朋友,在節日或活動當中,表演一下,貢獻自己的力量吧。
(4)節奏增強:節奏是音樂的重要元素,了解節奏是音樂修養的必須課,感受節奏,感受生命的活力。(5)發泄壓力:讓你的壓力和不滿以及憂郁跟你心愛的鼓一起表達,你不再孤單。
(6)合作樂趣:非洲手鼓不但能幾個人或幾十個人同時演奏,而且還能和許多的樂器配合演奏.比如非洲低音鼓、鈴鐺、沙槌、吉他、薩克斯等西洋樂器,以及中國的傳統旋律樂器,打擊樂器等等其他樂器都能合作。
(7)體驗文化:在學習非洲手鼓的過程中,體驗神秘,獨特的非洲文化。感受世界上最原始的聲音。
(8)音色豐富:非洲手鼓表達能力強,不單單只是簡單節奏,而且還能主奏,并且音色豐富,有跳躍的律動感,高中低音強勁明顯,是世界上聲音最大的手鼓。
(9)風格廣泛:非洲手鼓可以用在所有風格的音樂中,從流行到搖滾到爵士都可以用上它。
(10)舉一反三:學會了非洲手鼓后,在沒有手鼓的情況下,你可以打椅子、沙發、盒子或自己的身體,讓你的節奏在其他物體上跳躍,隨時隨地享受打鼓的樂趣。
(11)打好基礎:學會了非洲手鼓之后,更容易學習其他任何樂器,它是其他樂器的節奏基礎。
(12)鍛煉身體:增強四肢的協調性,增加手腦的協調能力.激發思考的創意.在練習和演奏當中,在熱汗灑落的當中,在不知不覺當中,快樂地鍛煉了你的身體。
科學家早已發現,人的左腦從事邏輯和條理性思維,右腦從事形象思維,是創造力的源泉、藝術和經驗學習的中樞,右腦存儲量是左腦的100萬倍。可現實中95%的人僅使用了左腦,大多數人一生只用了大腦的3%--4%,其余97%蘊藏在右腦潛意識中。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及教學過程也只開發了左腦,而忽視了右腦的開發,在生活中孩子們也極少有開發右腦的機會,在開發大腦潛力上,我們是在單腳騎自行車!
教會孩子一門樂器的同時開發他們的右腦增強他們的體質促使他們自己動腦、動手用變換思維方式的方法去解決在學習及成長中碰到的一切困難!變成伴隨他們生的巨大無形富!尤其注重對右腦的刺激,激發被閑置不用的大腦空間,提高孩子對節奏的平衡性、敏感性、準確性及其快!
非洲鼓攜帶方便,入門簡單。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了四肢的協調性,增加手腦的協調能力。另外,非洲鼓不僅可以培養了孩子的團隊意識,還能釋放學習壓力。非洲鼓,給了孩子們一個走進音樂快樂天地,讓我們一起走進非洲鼓。
參考文獻
走進非洲非洲歷險篇三
通過演唱歌曲、欣賞舞蹈以及為歌曲配合唱等創造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和充分認識非洲傳統音樂文化的特征,了解非洲音樂對現代東、西方流行音樂的深刻影響,喚起學生對非洲音樂文化的感情,激發學生了解和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強烈愿望。在設計思路上體現的是“體驗、探究、升華”的教學方法。
體驗:通過對于歌曲的處理,層層深入,讓學生在反復體驗中感受和理解,從而把握和表現南非民歌的風格。
探究:通過為歌曲配合唱探究非洲人聲具有自然的多聲性,能輕易的形成三度、四度、五度類似奧爾加農和簡單卡農的多聲結構形式,并以二聲部為最常見。
升華:以南非民歌《當太陽降落》──模仿非洲黑人舞蹈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層層遞進、步步升華,使教學煥發新時代的色彩。
1.能熟練地演唱歌曲《當太陽降落》,并能準確表現歌曲的音樂風格。
2.通過欣賞舞蹈和學做舞蹈動作,能辨認、識別非洲音樂和舞蹈,并能了解非洲音樂節奏特點與舞蹈的密切關系。
3.模仿非洲黑人舞蹈。
欣賞非洲獨具特色的音樂文化,能模仿和學習一兩種獨特的音樂表現法。
鋼琴、油彩、草裙、貝殼、紙盒、羽毛等。
教師:今天我們要去環球之旅的第三站──非洲。
非洲大陸,以撒哈拉沙漠為界分為兩大部分,撒哈拉沙漠以南,稱為南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稱為北非。北非的音樂,深受阿拉伯文化的影響,幾乎可以說完全阿拉伯化了,人們通常將北非音樂歸于阿拉伯音樂。撒哈拉沙漠以南不少地區還保存著自己的.傳統音樂,我們所說的非洲音樂通常指這些地區的傳統音樂。讓我們聽一首南非民歌《當太陽降落》。
1.欣賞歌曲《當太陽降落》,感受歌曲的情緒、風格特點。
教師小結:人聲演唱是非洲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首典型的非洲民歌,歌曲以樸實的音樂語言敘述了黑人對家鄉纏綿的思念和急于回到故鄉的迫切心情。
2.教師范唱歌曲,鼓勵學生輕聲模唱。
3.演唱歌曲(三至四遍):
(1)完整連唱歌曲,要求用一半的音量。
(2)處理歌曲,重點突出歌曲的特點。對學生提出的個別難點,進行單獨練習。
(3)請學生思考還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教師帶領大家共同思考,列舉《深深的云》《云車,你飛下云端》等歌曲。并告知學生,這些在美國流行的黑人歌曲正是伴隨著黑人被擄掠的歷程來到了美洲大陸。
(4)總結非洲歌曲旋律、節奏的特點。
(5)啟發學生指出黑人歌曲具有多聲部的特點。
(6)教師應用五度關系,為學生演唱的歌曲《當太陽降落》第一段伴唱。
(7)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1.了解非洲黑人舞蹈的特點(節奏強烈,強調人體的每個部位,如頭、頸、肩、胸、腰、胯和四肢的表現力),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黑人舞蹈不僅為宗教信仰和各種儀式以及勞動需要而產生和存在,也是非洲黑人用身體動作和節奏表達思想情感和生命體驗的最重要方式。
3.觀看豐多姆佛羅姆舞蹈錄像,了解這種舞蹈表演場景和社會功能。
(2)介紹黑人舞蹈的形式,初步了解黑人舞蹈服飾、面具、化妝和舞蹈音樂的特點。
4、指導學生總結歸納該舞蹈動作的特點。
1.引導學生學跳黑人舞蹈。
2.用老師準備的用品化妝、做面具,扮演非洲黑人。(將學生分為兩個大組)
3.隨著豐多姆佛羅姆舞蹈音樂表演狩獵的舞蹈場面。
4.分組表演,一部分學生演唱歌曲《當太陽降落》,一部分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
聆聽當代流行歌手演唱的搖滾風格的歌曲,引導學生注意傳統演唱方式與搖滾演唱方式在節奏上的變化和差異。
非洲黑人舞蹈對美國和其他西方世界的音樂舞蹈產生了很大影響。它特有的節奏是現代西方大多數流行音樂舞蹈的來源,爵士樂、搖滾樂、迪斯科音樂舞蹈的動作和節奏中,可明顯看到非洲黑人舞蹈的影響。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感受了非洲黑人歌曲的特色,了解了非洲音樂節奏特點與舞蹈的密切關系,體驗了非洲豐富多樣而獨具特色的音樂文化,讓我們熱愛世界民族音樂文化遺產,樹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念。
走進非洲非洲歷險篇四
一、教學年級:高一年級
二、教學課型:欣賞課
三、教學內容說明: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非洲的音樂非常古老,樂種非常豐富,但由于地理環境、氣候的影響,非洲音樂在顯示了個性以后,共性夜顯而易見。如鼓樂中的節奏多由單純的節奏不斷交替和沖突而產生豐富的變化,旋律則與語言音調緊密結合。本課重點講解非洲的打擊樂和彈唱。
四、教學目標:
1、能認真聆聽非洲的音樂,感受非洲民間音樂的獨特魅力。能在聆聽音樂時,結合圖片,記住那些極有特色的樂器音色;結合圖片,體驗那里的人們歌舞時的心情。
2、能跟隨音樂,哼唱黑人民歌.五、教學過程:
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人口居世界第三位,有七百多個不同的民族。非洲的鼓樂非常盛行。
播放非洲鼓樂視頻《非洲鼓》-------感受鼓樂的獨特魅力
播放圖片,介紹竹筒琴。(長約一米四,有十三條弦,琴弦的頭尾固定在竹筒的兩端,繞竹筒一圈,然后。按因的高低用很小的竹段分隔成長短不一的弦段。最長的弦在中間,最低的音在中間,再向左右排列音階,用雙手抱著演奏。
2、加納國的《我的祖國》播放加納國的視頻
盛產黃金,1901年論為英國殖民地,人民備受奴役,至1957年獨立,1960年成立加納共和國。《我的祖國》表到了加納人民熱愛祖國之情、保衛祖國之心。
3、坦桑尼亞的拍手舞
坦桑尼亞在非洲是比較大的國家,喜歡歌舞。歌舞時拍手擊節也是一大特色,較熱烈、較簡單。
4、布隆迪《圣鼓》
走進非洲非洲歷險篇五
;中國電信運營商經過這么些年的發展和經驗積累,最近幾年在嘗試走出去,雖然目前看來不太成功(中國網通出售網通國際,中國移動競購巴基斯坦電信和millicom失敗)。但是,這并不能阻止中國運營商國際化運營的決心。前不久,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在參加一個論壇時表示,國際擴張的主要目標就是創造更多利潤增長點,一切都要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所以,中國移動在選擇目標市場時候會重現亞洲及拉美兩個大陸。
包括中國移動在內的中國電信運營商把目標市場定在新興市場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全球潛在的新興市場不僅僅只在亞洲和拉美,非洲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潛在新興市場,中國電信運營商可以嘗試走進非洲。
非洲電信市場落后發展速度驚人
非洲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較其他國家和地區落后,電信市場也處于世界平均水平線下。非洲大約有8.7億人,包括54個國家,其中34個國家位列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列。非洲電信業投資嚴重不足,2002年其投資額度僅占全球電信業投資總額的2%左右。
由于非洲的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在固定電話市場還未發展成熟起來的時候就引入了移動通信技術,在一些國家,很多人第一次接觸通信技術是通過手機。并且,手機用戶的增長很快就超過了固定電話用戶,發展速度遠超其他國家。將英國和坦桑尼亞進行對比,2000年,英國和坦桑尼亞的手機用戶均首次超過本國固定電話用戶,而英國在1985年就引入了手機,而坦桑尼亞1995年才誕生第一名手機用戶。
非洲國家獨立前,多屬歐洲國家殖民地,特別是法國、英國、以及荷蘭。而歐洲國家一直推行gsm移動通信技術,所以非洲國家運營商大多采用gsm技術,g網用戶占移動用戶的93%以上。2003年底,非洲g網用戶為5000多萬。然而到2006年上半年,g網用戶(包括wcdma用戶)達1.58億,兩年半的時間增長了2倍。
非洲電信市場整體落后,但是地區發展極不平衡,北部非洲國家和南部非洲國家電信市場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國家,特別是撒哈拉沙漠地區國家的電信發展水平還很落后,地處非洲北部和南部的埃及、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摩洛哥和南非5個國家的電信用戶已經占整個非洲的60%以上。
借助3g走進非洲
非洲的落后,也使其技術的更迭相比其他相對發達國家和地區要快一些,時間更短。在非洲2g還尚未發展成熟,甚至許多國家剛剛接觸移動通信技術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3g時代。可以預料,在非洲,3g趕超2g會像移動電話超過固定電話那樣迅速。因此,中國電信運營商走進非洲應該利用3g的機會。何況,非洲很多國家也正利用發放3g牌照來進行電信業改革,中國電信運營商完全可以嘗試通過競拍3g牌照來進入非洲電信市場的運營。
雖然非洲受歐洲殖民的影響,大多采用gsm技術,可以預料其移動通信演進路線更多會朝wcdma方面演進,但是,非洲國家的獨立以及電信業改革也逐漸引入了cdma技術。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非洲地區第一個cdma one網絡在民主剛果部署,之后在尼日利亞、毛里求斯、贊比亞等國也有部署,以至于現在部署的cdma2000 1xev-do網絡甚至多于wcdma網絡。截止到今年八月份,非洲有六個國家擁有3g商用網絡,八個3g運營商,其中三個wcdma運營商,五個cdma2000 1xev-do運營商。
雖然cdma2000 1xev-do網絡比wcdma網絡多,但是由于其主要運營于尼日利亞、肯尼亞等比較貧窮落后的撒哈拉沙漠地區,所以其用戶不如wcdma用戶多。自2004年底vodacom提供wcdma商用服務開始,到今年八月份,在南非和毛里求斯兩個國家的三個運營商的wcdma用戶達到了45萬,而南非和毛里求斯兩個國家人口總數還不到5000萬,可見其發展之迅速。
關注非洲市場特殊性
中國電信運營商如果走進非洲,還要注意非洲電信市場的特殊性。
非洲除南非、埃及等較發達的國家外,其他國家的基礎設施還很落后,像電力等基礎設施的落后會影響網絡的部署。在一些國家,由于在非城市地區電力很難獲取,所以一般要使用發電機、電池或者太陽能電池,即便是在城市地區電力也不太可靠。
非洲文明的落后,也是電信運營商進入非洲需要注意的問題。在一些國家,土地所有權不太明確,使得運營商在部署基站的時候不知道該跟誰簽訂基站部署的租地合同。
很多時候,在簽署了租地合同以及建設好基站后,土地的真正所有者跳了出來質問基站的部署,并且要求得到租金。不僅如此,非洲很多國家的偷盜現象比較嚴重,基站內的設備經常被盜竊或者破壞,使得運營商不得不安排幾個保安守護基站。固網運營商則更慘,偷盜者為了獲取銅而破壞電信線路。
非洲文化的整體水平較低,并且非洲大陸有各種各樣的語系,也是阻礙電信運營的因素,以非洲手機用戶使用短信和撥打電話的對比為例。
在英國,撥出電話數量與發送短信數量之比為0.6∶1;在南非,預付費用戶撥出電話數量與發送短信數量之比為3∶1;在南非的農村地區,兩種業務數量之比達到了13∶1。非洲文化的落后以及語系的繁雜,同樣會給其他數據業務的開展帶來很大的障礙。
非洲的局部動蕩也是運營商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因此運營商要選擇那些政治局勢比較平穩的國家。
相關熱詞搜索:;走進非洲非洲歷險篇六
非洲的地理位置非洲是一個高原大陸,全洲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整個大陸的地形從東南 向西北稍有傾斜。東部和南部地勢較高,分布有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世界著名的東非大裂谷就在東非高原和埃... 展開
非洲位于東半球的西南部,東接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北以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同歐洲相望,東北隔蘇伊士運河、紅海和曼德海峽與亞洲相鄰。面積3029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洲。
非洲的地理位置非洲是一個高原大陸,全洲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整個大陸的地形從東南 向西北稍有傾斜。東部和南部地勢較高,分布有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世界著名的東非大裂谷就在東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亞高原上。東非大裂谷全長6000多公里,被稱為“地球上最大的傷疤”。
非洲中部和西北部地勢較低,分布有剛果盆地和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積達800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中廣布著沙丘、礫石戈壁,只有少數地方由于地下水流出地表而形成綠洲,是沙漠中人煙比較稠密的地方。
非洲的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占世界總量的20%以上。尼羅河、剛果河、尼日爾河和贊比西河是非洲的四條主要河流。尼羅河全長6600多公里,是世界流程最長的河流。在干燥的沙漠里,由于尼羅河的泛濫而形成了一條帶狀的“綠色走廊”。這里是農業生產條件最好的地區 。
非洲地跨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橫貫中部,氣候帶南北對稱分布。通常氣溫高,降水少,干旱地區廣,有熱帶大陸之稱。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在茂密的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地區,生長著許多珍稀動物,如猩猩、獅子、羚羊、長頸鹿、斑馬和大象等等。咖啡、棗椰、劍麻和丁香是非洲著名的經濟作物。
非洲的地下資源也非常豐富,素有“世界原料寶庫”之稱。黃金和金剛石的產量一直占世界首位;石油、天然氣及銅、錳、鈾、鋁土、鎢、鉻等礦產儲量也很大,常被稱為“富饒的大 陸”。
非洲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在非洲發現的大約200萬年以前的人類化石。是迄今所見的人類最早的化石,非洲現有55個國家和地區,全洲人口5.53億(1985年),人種以黑種人為最多。
非洲經濟呈現持續增長勢頭
近年來,非洲經濟呈現持續增長的勢頭,增長的速度也高于全球經濟平均水平。今年以來,許多國際機構對非洲整體經濟的預測依然樂觀,認為非洲經濟的整體表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出色。非洲經濟正以30年來最快的速度向前發展。自2003年以來,非洲經濟擺脫了長期低迷的狀態,開始進入穩步增長階段。2003年非洲經濟增長率為4.3%。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06年非洲經濟增長率為5.4%,與去年的增速相同,但明年的增長速度可望提高到5.9%。
走進非洲非洲歷險篇七
劉曉燕
教學內容:
1、了解非洲概況及非洲音樂的范疇
2、歌曲教學《當太陽降落》。
3、感受非洲民族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學目標:
1、知道非洲音樂的范疇
2、能熟練地演唱歌曲《當太陽降落》,并能準確表現歌曲的音樂風格。
3、通過欣賞《阿伊亞——非洲的靈感》,總結非洲歌曲的風格特點。
3、喚起學生對非洲音樂文化的感情,激發學生了解和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強烈愿望。
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當太陽降落》,總結非洲歌曲的風格特點。
教學難點:
了解歌曲創作背景,喚起學生對非洲音樂文化的感情,激發學生了解和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強烈愿望。
教
具:
ppt、電子琴、錄音機、教學磁帶。
教學過程:
一、導
入:
1、用詞語導入,提出問題,2、學生討論
3、老師以導游身份講解非洲概況;
4、教師總結非洲音樂的范疇。
二、學唱、欣賞非洲民歌
1、學唱歌曲《當太陽降落》;
(2)學生討論回答;(3)學生跟唱旋律;(4)重難點練習;
(5)教師電子琴伴奏學生合唱1-2遍。(6)部分學生演唱歌曲;
(7)教師指揮,學生完整表現歌曲。
2、欣賞歌曲《阿伊亞——非洲的靈感》
(3)教師通過以上兩首歌曲總結非洲歌曲特點(樂句較小,常作反復。)
三、總
結(升華)
走進非洲非洲歷險篇八
課題:非洲的靈感 課型:欣賞綜合課 課時:一課時 教學年級:七年級
教學目標:
1、通過演唱和欣賞活動,以積極的態度感受非洲音樂、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喜愛非洲的民族、民間音樂。
2、模仿演唱非洲民間歌曲《阿伊亞—非洲的靈感》,感受體驗歌曲的風格特點。
3、聆聽非洲鼓樂及非洲民間樂器,并能辨認這些樂器的音色。
一、導入新課:
非洲是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地方,在那里,有廣袤的撒哈拉沙漠、遼闊的大草原、古老的埃及金字塔、郁郁蔥蔥的森林、成群的野獸,以及皮膚黝黑的原始部落。同時非洲也是一片狂野的土地,它淳樸自然、無拘無束,正是這樣的環境賦予了他們來自自然的靈感,使得他們的音樂顯得格外的與眾不同。那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非洲黑人音樂的奧秘吧。
二、學習新課
(生):沒有歌詞,重唱,沒有伴奏……提示:單聲部還是多聲部?獨唱還是合唱?旋律復雜嗎? 是的,這是一首無伴奏的合唱,全曲沒有語義性的歌詞。只有襯詞,并且沒有半點裝飾。但是他那種自然、和諧的和聲效果卻像天籟之音。正是這種團結、和諧釋放出的聲音往往給人一種震撼或者說是一種感動。雖然沒有優越的物質,但他們更懂得享受和融入自然。
(2)帶著這個問題,讓我們再來欣賞一遍。…….同學們說得很好,這就是非洲黑人歌唱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呼應歌。也就是一人領唱、眾人應和。領唱是…..伴唱是…..使歌曲非常富有生氣。
讓學生說,說后問能不能唱一下。學生不會老師唱。教唱 學會這幾句
分工,看指揮,進行合唱。
總結:同學們唱得很好,通過剛才的練習,我們已經親身感受到了這種無伴奏合唱的和諧自然以及非洲民謠一領眾和的特點。但是要想了解非洲音樂,我們還必須要了解一種被稱為非洲音樂之魂的樂器,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樂器嗎?————鼓。
(1)對,鼓。那哪位同學能把你知道的關于非洲鼓的知識介紹給大家?
沒有同學知道,那我來告訴大家。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樂器,在非洲音樂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節奏,而鼓最能表現充滿節奏活力的非洲音樂。
在非洲除了用于音樂外,它還可以是一個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它有時還會用來傳遞各種信息。比如:不同的鼓點代表不同的意思,他們通過用各種各樣的鼓點作為一種信號語言來傳遞各種信息。如:在非洲中部的一個部族,用手猛擊3次鼓表示有危險,擊5次鼓表示有集合,如果用兩根木棒敲,則是發出警報,叫人們投入戰斗。鼓的種類很多,大體上可分為:樂鼓、信號鼓、戰鼓。形狀也各式各樣,如:有陀螺型的、圓錐型的、臺柱型的等等…..當然最常見的是一種被稱為“達姆達姆”的中等尺寸的鼓,敲擊的時候,放在兩腿中間,演奏的時候,有很強的即興性。(2)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段即興的非洲鼓獨奏。欣賞的同時,你找一找給你印象最深的鼓點,看看能不能把它拍出來。
欣賞完以后,讓學生拍幾個鼓點。(也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即興表演)
2、剛才我們了解了非洲的鼓,接下來,我們一定要來了解一下和鼓密不可分的非洲舞。
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舞蹈是不可缺少的,比如:他們迎賓時要跳舞、結婚時要跳、添丁時要跳、舉喪時要跳。有人說,除了睡覺以外,非洲人有一半的時間在歡歌狂舞中渡過的。當然這有些夸張,但說明非洲人非常酷愛舞蹈。
黑人舞蹈的節奏強烈,動作粗獷有力。它主要的特征是強調人體的每個部位,如頭、肩頸、腰、胸、胯和四肢的表現力,其中最突出的是頭部的甩動、胸部的起伏、腰部的屈伸、胯部的搖擺和旋轉。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段非洲舞。
這節課,我們體驗了非洲歌曲的一領眾和、非洲鼓節奏的復雜多變、非洲舞的奔放、熱烈。這其中融合了非洲獨特的民族特色,我們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對非洲的風土民情、民族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其實非洲是一個古老而神奇的大陸,那里藏匿著異彩紛呈的部落文明,同時它還是許多地方音樂和舞蹈的發源地,比如:像我們今天的搖滾、rap(說唱音樂)、和街舞都起源于非洲。我們要想更好的了解非洲及非洲音樂,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的探索。
這節課就上到這兒,謝謝同學們!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