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一件文明的事字一件文明的事字篇一
從我呱呱落地,就開始漫長的生涯,因此,我經歷過的事情也是數不勝數,這些事情有許多都已隨著歲月的流逝在我的腦海中漸漸的消失了,但是也有許多事情我卻還是記得,深深地印在腦海里,其中有一件事情令我驚訝,令我深思,到現在仍然記憶猶新。
那天,我正在一輛公共汽車上,當時座位已經滿了,剩下我和不到六、七個叔叔阿姨站著。到站了,車上擠上來了許多人:有男的,也有女的。人群中,有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他的頭發已經斑白,穿著淺藍色的上衣,他的身體很單薄,在他的旁邊,還牽著一個小孩子,那小孩看起來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車子顫顫顛顛地行駛著,從許多年輕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沒有絲毫讓座的意思。也許是老人的孫子的腿站酸了,在原地哭了起來,旁邊的一位年輕的叔叔看見了,卻視而不見,眼睛假裝瞄著窗外。
我愛莫能助,只能在心里期望有人能站起來,主動讓座。
正在這時,奇跡出現了,那為叔叔后面的一位50多歲的老奶奶站了起來,她示意讓那位老爺爺坐她的位置,還和藹地摸了摸那孩子的頭。霎時,陽光撒在了老奶奶微笑的臉上。
是啊,有誰能想到在一大群人中,讓座的竟是一位老人!
老人放棄了自己的座位,把座位讓給了比自己更需要的人!讓給了比自己更年邁的老人!我想:老奶奶的這個舉動是一個很好的榜樣,是值得讓那些生活在新時代的“假文盲”學習的!讓他們知道什么是“讓”,什么是“關愛”!
一件文明的事字一件文明的事字篇二
六一兒童節,媽媽帶我到中心廣場游玩 。在中心廣場卻發生了一件不該發生的事。
那天到了中心廣場 ,我看見廣場天橋旁邊圍著一群人,那些人都排成了長隊,有大人,有老人,也有孩子。我好奇地拉著媽媽到那里去湊熱鬧。原來是書店的工作人員在這里贈書,希望孩子們能過一個快樂的兒童節。
贈書的`是一位叔叔和一位阿姨,我和媽媽連忙到后面去排隊。隊伍越來越長,開始出現騷動。等待的人已經有些不耐煩了,而且還有很多人插隊,人們都議論紛紛,都想爭著往前擠。突然,那位發書的阿姨一不小心將手中的一摞書掉在了地上,剎那間,人們“呼啦”一下圍了上去,爭搶起來。發書的阿姨連忙去撿,但是她“寡不敵眾”。終于,她把書都撿了起來,但已經不到原來的五分之一了。發書的阿姨氣得臉色鐵青,對另一個發書的叔叔說:“不發了,我們走!”正說話間,一位老奶奶趁她不注意,一下子又搶了一本書。這下那位阿姨惱羞成怒 ,和叔叔抱著書就走了。人們顯然還不滿足,又跟著一起跑過去搶書。雖然叔叔阿姨連連喊“我們不發了”,但是書還是被搶了個一干二凈。
我在此衷心地勸告那些愛貪小便宜的人:改掉這個壞習慣吧,俗話說得好:“貪小便宜吃大虧。”這種不文明的行為肯定會影響我們德州的市容,德州這個文明城市更需要文明市民來維護。
一件文明的事字一件文明的事字篇三
在這下著鵝毛般大雪的冬天,我突然想吃湯圓,所以媽媽騎車去購買。當媽媽回來時,卻咬著牙一搖一晃地走進來。
上午吃過了美味的早餐,有兩個荷包蛋和一杯豆漿,我就開始寫作業了。過了一會,我看了會兒電視,又看了會兒故事書,就到了午餐時間了。中午,媽媽對我說:“你中午想吃什么?”我想了想,我又想吃這又想吃那,沉思好一會兒才拿定主意。
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吃湯圓。”媽媽看我想了這么長時間,又那么的想吃湯圓,于是爽快地回答說:“好,我這就騎車了,去到市政府南門旁邊好購多超市去買湯圓去了。”我看著媽媽離開的背影,想到一會兒就可以吃到湯圓,心里可高興了。
只聽門“咔嚓”一聲,門就關上去了。過了大約有二三十分鐘,我聽見了開門聲。我知道,一定是媽媽回來了,我便開心的從我房間里沖了出去,一蹦一跳的向媽媽跑去,像從籠子里面剛放出的鳥,開心的接過媽媽手中的湯圓,放到桌子上。高興的差點一蹦三尺高。
突然我看見媽媽右腿走路不直一瘸一拐地向房間走去,我覺得有點不對勁,就問媽媽怎么了。媽媽用最大的聲音對我說:“沒有事,只不過在回來的時候在路上一不小心,沒剎住車,結果滑倒了。”我十分擔心別再骨折了,如果骨折按照媽媽的性格也一定不會去的,所以就讓她多休息休息吧!
我去給媽媽倒了杯熱水,然后再幫她揉一揉腿,讓媽媽舒適一點兒。還幫媽媽放好枕頭,讓媽媽好好坐在床上。過了一會兒,我按照媽媽對我說的做法,先燒開水,然后放入湯圓,一直到浮上來為止才可以放入碗中。
過了一會兒湯圓可以吃了,我十分感動的吃著,比其他時候都要香,因為它里面包含著愛。
媽媽,謝謝,這是我吃過最美味的湯圓。
一件文明的事字一件文明的事字篇四
我12歲生日那一天,爺爺送我一只靈巧的小玩具猴,十分漂亮,一想起那件事,我就感動。一拿到我就愛不釋手。于是,這只小猴陪我唱歌跳舞睡覺,總之是東扯扯,西扯扯。今天一大早起來,我原本還要帶小猴去別人家炫耀的,可是,我突然發現小猴身上掉了一塊絨毛。我傷心極了。
這樣的事情持續了好幾天,我終于等不及想看看精靈長什么樣!我想了一個主意。晚上,我就假裝睡了。別看我十分平靜,而我的心里卻在想:“精靈長什么樣呢?哈!肯定是藍頭發,碧眼睛,長著一對翅膀的。”過了一會,門“啪”地開了,我瞇著眼睛看,咦?怎么是爺爺啊!爺爺看了我一眼,肯定睡了之后,從我身邊拿走小猴走出了門。我十分好奇,于是,也跟著爺爺走出了門。
只見爺爺從客廳走到了臥室里,關上門。我悄悄打開一點門縫,看到爺爺坐在床上,雙手開始忙活著。啊!我看清楚了!原來爺爺在幫小猴縫袖口。突然,不熟悉針線活的爺爺“嚓”一聲扎到了手,但他只是吸一下,又繼續干活。看完這些,我回到房間哭了起來。
這是我最感動的一件事,也是在我記憶中最珍貴的一件事。謝謝爺爺,永恒的精靈。
一件文明的事字一件文明的事字篇五
我們學校門口有一條龔雪路。每天上學的時候,會在文鼎橋和武定橋的南面設立一個“崗”。每個崗位上,兩個學生佩戴“文明禮儀崗”臂章,提醒家長“放手”,讓寶寶自己步行50米進學校。
但只要你注意,就會看到這樣一個場景:大部分家長都不理會,沒人在,或者走路,或者騎自行車,直走;有的家長覺得尷尬,害羞,躲躲閃閃的都過去了;有些面對面值日的家長和學生難免強行通過。只有幾個家長在這里停了下來,轉了回來。
從上面的情節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長都會突破關卡,只有少部分家長會止步于此。難道停止社會文明?答案肯定是否定。停車是最基本的社會文明,但是那些自以為是文明人的人能做到嗎?那些止步于此的父母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一件文明的事字一件文明的事字篇六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
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只有同學們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
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一件文明的事字一件文明的事字篇七
古人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最講究珍惜糧食,來到現代,我們更應該傳承老祖宗留下的優良傳統,講究餐桌上的禮儀與素養。
在我看來,最基本的餐桌素養就是珍惜糧食,可往往越是簡單的東西,越容易被忽視。在學校用餐時,許多同學把自己不愛吃的菜統統倒掉,光是一層樓,廚余垃圾桶就被裝滿溢出了。
剛開始,我也覺得這也沒什么。我甚至心想:只剩一點點不愛吃的菜,沒什么大不了的。可當看到桶中剩飯越積越多,學校提議讓各班學生實行光盤行動,這讓我也漸漸引起重視。
還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吃飯。因為好久沒見了,吃飯時,我們不停地聊天講話,大人們提醒了好多次,但我們還是充耳不聞。直到我講了個笑話,她忍不住噴飯了,我也險些噎著。
事后,大人們教育了我們,才讓人如夢初醒。以后,等有聚餐吃完飯,不再講話,這樣不利于腸胃消化。看來,古人提倡食不言寢不語,不無道理。
在《治家格言》里,明朝的朱柏廬曾說過: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其實,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來之不易,都是長輩們一手辛辛苦苦用心做出來的,應該好好珍惜。
我想起,媽媽跟我講過農民伯伯種水稻的故事。他們如何頂著酷暑經過一道道復雜工序,才有了餐桌上香噴噴的米飯。這也告訴我們,用餐時不要吧唧嘴,也不要敲擊碗筷。
小小的餐桌,大大的道理。餐桌上的素養可能已經淡忘,但從現在起,我們應該重拾餐桌上的規矩,把這一文明素養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