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偨Y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二政治必修三必考知識點總結篇一
2、分子是原子構成的
3、分子、原子的體積和質量都很小
4、分子、原子都不斷運中是否可以再分
5、分子、原子間有一定間隔,可以壓縮
6、同種物質的分子化學性質相同
7、在物理變化中,分子本身不變、只是間隔改變
8、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組成和種類都改變
9、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是在化學變
10、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11、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12、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有“三不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質量不變
14、核電荷數或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屬于同種元素
15、同種元素的核電荷數或質子數相同
16、不同種元素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或核電荷數不同
17、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其原子結構的最外層電子數有密切關系
19、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20、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零;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
21、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2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不能再分。
23、有單質參加或有單質生成的變化,化合價一定會改變。
24、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質子數
高二政治必修三必考知識點總結篇二
1、質點
2、參考系
3、坐標系
4、時刻和時間間隔
5、路程: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6、位移:表示物體位置的變動??捎脧钠瘘c到末點的有向線段來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程度。
分類平均速度: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瞬時速度:
與速率的區別和聯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標量
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率=路程/時間
瞬時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時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程度
定義:(即等于速度的變化率)
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與速度的方向不確定。(或與合力的方向相同)
高二政治必修三必考知識點總結篇三
§1.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1.大量元素(9種),微量元素,主要元素(6種),基本元素
2.哪種元素占細胞組成的比例
3.b元素,fe元素的作用
4.什么是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1.2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1.構成細胞的化合物有哪6種?無機化合物2種,有機化合物4種
2.哪種化合物占細胞鮮重的比例?哪種化合物占細胞干重的比例?
5.糖類的作用?組成元素有哪些?糖類可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分類的依據是什么?
6.13頁的表格熟記,區分哪些糖是植物所有的,哪些糖是動物具有的
7.脂類的組成元素?分類,以及作用
10.蛋白質的多樣性指什么?蛋白質的功能有哪些?
11.有關蛋白質的計算參見練習冊
與rna的中文全稱以及在細胞內的存在部位?
實驗一:鑒定還原糖、脂肪、蛋白質分別用什么試劑?出現的現象是什么?
高二政治必修三必考知識點總結篇四
書憤賞析(一)
《書憤》作于宋孝淳熙十三年春,這時陸游退居山陰家中。以六十二歲。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以六年,掛著空銜在故鄉居住。他一生“寄意恢復”,但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終未能實現,因而悲憤異常,這一首是他一生感情經歷的藝術概括。
首聯上句“早歲那知世事艱”是作者現在的概嘆。小小年紀,便有滿腔的愛國熱情。但哪里又會懂得世事的艱辛呢?是啊,正如“少年不知愁滋味”“世事艱”暗指投降派把持朝廷。這是為下文“空自許”作鋪墊的。“中原北望氣如山”遙望著北方被金人占領的中原地帶,心中的憤郁積如山。一個“氣”字足以看出詩人的悲憤。小小年紀便有抗金報負,可是朝廷正豺狼當道??粗约旱膰帘唤鸨`踏,老百姓被金兵所害。怎么不會“氣如山”呢?可這如山的憤怒又向何處發泄,詩人只能“書憤”。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想當年,宋軍擊退金兵,收復失地的那兩次勝仗。詩人仍記憶猶新。詩人用“樓船夜雪”“鐵馬秋風”形象地概括這氣壯山河的兩次勝利斗爭。可以看出作這是多么地渴望投身到這樣的戰斗中去。同時也表明宋國人民有力量保衛自己的國土。
前兩聯作者回憶過去,抒寫他的抗金報負。早歲的豪情形成全詩氣韻雄厚的基調。
頸聯詩人感情沉郁悲涼,但感情基調依然斗志昂揚。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詩人以諸葛亮自況。諸葛亮在《后出師表》曾說過“鞠躬盡力,死而后已”的話,詩人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要像諸葛亮一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報效朝廷。詩人當時已61歲,李白曾曰:“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僧敃r年老的陸游對此卻漠然無視,可見,他的愛國之心是多么強烈。他是多么想要實現親自帶兵抗金的愿望,可朝廷卻沒有給他機會。陸游在《示兒》中曾曰:“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薄巴鯉煛弊罱K沒有“北定中原日”,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卻也只能含恨而去。
高二政治必修三必考知識點總結篇五
奠基:17世紀初,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定律,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并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為經典力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建立:1687年,英國科學家牛頓發表了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在這本書中提出了物體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等,形成了一個以實驗為基礎和以數學為表達形式(實驗和數學為該體系的兩大特點)的牛頓力學體系,即經典力學體系,標志著近代自然科學的形成。相對論:德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20世紀初,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兩者統稱為相對論。相對論的提出否定了經典力學的絕對時空論,是物理學領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量子論: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說,宣告了量子論的誕生。愛因斯坦則進一步推動了量子論的發展。它們的提出,不僅推動了物理學自身的進步,而且開闊了人們的視野,改變了人們認識世界的角度、方式。
進化論: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出版,標志著生物進化論誕生。他認為,一切生物都經歷了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生物界現存的物種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種的變異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這就是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生物進化學說。
工業革命時期,英國人瓦特對蒸汽機作了進一步改進,促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為發電機的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這一時期的發明有電燈、電話、電車、電影和電視。
1946年,美國研制成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奠定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出于“冷戰”的需要,加緊對信息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促進了互聯網的產生。信息技術的發展,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和交往方式,人類進入到“信息時代”。
高二政治必修三必考知識點總結篇六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數叫做數列,數列中的每一個數都叫做數列的項.
(1)從數列定義可以看出,數列的數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組成數列的數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們就不是同一數列,例如數列1,2,3,4,5與數列5,4,3,2,1是不同的數列.
(2)在數列的定義中并沒有規定數列中的數必須不同,因此,在同一數列中可以出現多個相同的數字,如:-1的1次冪,2次冪,3次冪,4次冪,…構成數列:-1,1,-1,1,….
(4)數列的項與它的項數是不同的,數列的項是指這個數列中的某一個確定的數,是一個函數值,也就是相當于f(n),而項數是指這個數在數列中的位置序號,它是自變量的值,相當于f(n)中的n.
(5)次序對于數列來講是十分重要的,有幾個相同的數,由于它們的排列次序不同,構成的數列就不是一個相同的數列,顯然數列與數集有本質的區別.如:2,3,4,5,6這5個數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時,就會得到不同的數列,而{2,3,4,5,6}中元素不論按怎樣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個集合.
2.數列的分類
(1)根據數列的項數多少可以對數列進行分類,分為有窮數列和無窮數列.在寫數列時,對于有窮數列,要把末項寫出,例如數列1,3,5,7,9,…,2n-1表示有窮數列,如果把數列寫成1,3,5,7,9,…或1,3,5,7,9,…,2n-1,…,它就表示無窮數列.
(2)按照項與項之間的大小關系或數列的增減性可以分為以下幾類:遞增數列、遞減數列、擺動數列、常數列.
3.數列的通項公式
由公式寫出的后續項就不一樣了,因此,通項公式的歸納不僅要看它的前幾項,更要依據數列的構成規律,多觀察分析,真正找到數列的內在規律,由數列前幾項寫出其通項公式,沒有通用的方法可循.
再強調對于數列通項公式的理解注意以下幾點:
(1)數列的通項公式實際上是一個以正整數集n_或它的有限子集{1,2,…,n}為定義域的函數的表達式.
(2)如果知道了數列的通項公式,那么依次用1,2,3,…去替代公式中的n就可以求出這個數列的各項;同時,用數列的通項公式也可判斷某數是否是某數列中的一項,如果是的話,是第幾項.
(3)如所有的函數關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樣,并不是所有的數列都有通項公式.
如2的不足近似值,精確到1,0.1,0.01,0.001,0.0001,…所構成的數列1,1.4,1.41,1.414,1.4142,…就沒有通項公式.
(4)有的數列的通項公式,形式上不一定是的,正如舉例中的:
(5)有些數列,只給出它的前幾項,并沒有給出它的構成規律,那么僅由前面幾項歸納出的數列通項公式并不.
高二政治必修三必考知識點總結篇七
1、生長素的發現:
(1)達爾文實驗過程:a單側光照、胚芽鞘向光彎曲;b單側光照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長也不彎曲;c單側光照尖端罩有錫箔小帽的胚芽鞘,胚芽鞘直立生長;單側光照胚芽鞘尖端仍然向光生長?!_爾文對實驗結果的認識:胚芽鞘尖端可能產生了某種物質,能在單側光照條件下影響胚芽鞘的生長。
(2)溫特實驗:a把放過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向對側彎曲生長;b把未放過尖端的瓊脂小塊,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側,胚芽鞘不生長不彎曲。
——溫特實驗結論:胚芽鞘尖端產生了某種物質,并運到尖端下部促使某些部分生長。
(3)郭葛結論:分離出此物質,經鑒定是吲哚乙酸,因能促進生長,故取名為“生長素”。
2、生長素的產生、分布和運輸:
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長素是在尖端(分生組織)產生的,合成不需要光照,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生長素只能從形態學上端運往下端(如胚芽鞘的尖端向下運輸,頂芽向側芽運輸),而不能反向進行。在進行極性運輸的同時,生長素還可作一定程度的橫向運輸。
3、生長素的作用:
a、兩重性:對于植物同一器官而言,低濃度的生長素促進生長,高濃度的生長素抑制生長。濃度的高低是以生長素的最適濃度劃分的,低于最適濃度為“低濃度”,高于最適濃度為“高濃度”。在低濃度范圍內,濃度越高,促進生長的效果越明顯;在高濃度范圍內,濃度越高,對生長的抑制作用越大。
4、生長素類似物的應用:
a、在低濃度范圍內: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浸泡不易生根的枝條,可促進枝條生根成活;促進果實發育;防止落花落果。
b、在高濃度范圍內,可以作為鋤草劑。
5、果實由子房發育而成,發育中需要生長素促進,而生長素來自正在發育著的種子。
6、赤霉素、細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進細胞分裂和組織分化)、脫落酸和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組織中,促進果實成熟)。
生物重要知識點歸納總結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征),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
高二政治必修三必考知識點總結篇八
易錯點
1、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對西方的了解并不深入,只是開研究、學習西方之先河。
2、堅持“中體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階級洋務派,還有早期的資產階級維新派。
3、康有為借用孔子的權威來宣傳變法,新文化運動則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質都是在宣傳資產階級思想文化。
易混點
1、近代史上幾次不同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資產階級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對當時在社會上仍占統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三次思想解放運動。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思想解放”,則是用馬克思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社會問題,并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思想解放”就是堅持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努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地主階級抵抗派與洋務派的比較
抵抗派以林則徐為代表,洋務派以奕訢、曾國藩、李鴻章等為代表,兩派雖都屬地主階級的派別,但兩者目的的側重點不同。抵抗派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即抵抗外來侵略;而洋務派則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即維護清朝統治,鎮壓人民反抗斗爭,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圖。
3、維新派與洋務派雖然都主張向西方學習,但主張明顯不同。洋務派維護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實行君主立憲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勵發展民族工商業。他們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學什么”。兩派主張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
4、維新派(改良派)、革命派都屬于資產階級的政治派別,但具體的主張并不同,維新派(改良派)都要求保留清王朝,實行君主立憲制,而革命派則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制度;維新派(改良派)反對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堅持用武裝起義的手段。
5、對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學習,就抓住三大特征、四個階段
深化的歷程;三是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被動接受(如新思想的萌發、洋務運動)到主動選擇(例如辛亥革命)的過程,最終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四個階段: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地主階級學“器物”;從戊戌變法到20世紀初,資產階級學“制度”;1915年至1919年,資產階級學“思想文化”;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從“走俄國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高二政治必修三必考知識點總結篇九
數列:
1.數列的有關概念:
(1)數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數。數列是有序的。數列是定義在自然數n_它的有限子集{1,2,3,…,n}上的函數。
(2)通項公式:數列的第n項an與n之間的函數關系用一個公式來表示,這個公式即是該數列的通項公式。如:。
(3)遞推公式:已知數列{an}的第1項(或前幾項),且任一項an與他的前一項an-1(或前幾項)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示,這個公式即是該數列的遞推公式。
如:。
2.數列的表示方法:
(1)列舉法:如1,3,5,7,9,…(2)圖象法:用(n,an)孤立點表示。
(3)解析法:用通項公式表示。(4)遞推法:用遞推公式表示。
3.數列的分類:
4.數列{an}及前n項和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