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端午節日記字中國的端午節日記篇一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于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于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折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盡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接著將余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后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里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盡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是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里,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系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夠在端午節后第一場雨時才能夠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征著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里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終于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日記字中國的端午節日記篇二
端午節來啦,你們可不知道我期待這個端午節有多久了?所以,隨著今天一天的開始,我都感覺我的身上披了彩虹,整個人都無比的興奮。
端午節這天,還是我的外婆生日呢。今年的外婆有八十的高齡了,并且家人們還決定要在今天來給外婆祝壽。所以,今年的今天注定就是熱鬧的一天。
我和爸爸媽媽在端午節的前一天就來了外婆家,隨著今天的來臨,不同地方的親人們都陸陸續續的來了外婆家。才剛半上午,外婆家里就熙熙攘攘的非常熱鬧。我最開心的是很多我的伙伴們也都來了外婆家,許久沒見面的我們一下子就又重新玩在了一塊。
今天中午來外婆家吃飯的人很多,屋子里,屋子外都擺上了餐桌,也都坐滿了人。并且在就餐的時候,大家還一起站起來給外婆祝壽,外婆一直都是笑容滿面的。
今天是外婆的生日,還是端午節,自然餐桌上都少不了粽子。午飯的時候,我是和小伙伴們坐在一桌的,我們每人一個粽子,一下子就將碗里的粽子吃光,吃完之后,我們都還意猶未盡。
午飯之后,很多人都回去了,最后在外婆家留下來的人都是很親的親戚。今天晚上的時候,大家還一起坐在一桌,又開開心心的吃了一頓。并且在今天晚上的時候,我還給外婆送去了一個我親手包的粽子,希望外婆會喜歡。
夜越來越深了,外婆家里的熱鬧也隨著深夜的來臨消散了,大家也都進了各自的房間睡覺。只不過,我還睡不著呢,滿是興奮的我還有點不舍這么快樂的一天就要結束了。今年的端午節可是真令我難忘呢,我期待明年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節日記字中國的端午節日記篇三
端午節的前一天,我的爸爸,媽媽帶著我到一家離大海很近的飯店去吃飯。
吃完飯,我們又到海邊散步,我突然發現一個大石頭,這個大石頭可不是一般的大石頭。這個大石頭上有很多海螺 這些海螺引起了我的貪心,爸爸、媽媽撿了一些海螺,說:我們已經撿了很長時間了,再不走就到午飯時間了。 我說:再讓我撿一下吧,我還沒玩夠呢。爸爸媽媽說:那好吧不過你只能玩五分鐘。
我說:沒問題就算是再讓我萬一分鐘也行,我撿完海螺以后,爸爸、媽媽帶我到海邊坐船。海面上涌起了層層波浪,洶涌的海水沖擊著巖石發出陣陣聲響,噴濺出的雪白的泡沫,好像在演奏著一首氣勢磅礴的歌曲。
端午節的前一天真的是太爽了。
端午節日記字中國的端午節日記篇四
6月16日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云,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后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著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為這里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著非常吃力。我在后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為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說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里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里,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里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于,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后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了。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我一定會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能把粽子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放上幾顆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極了,沒想到包粽子比想象中還順利。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淘氣的小孩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倒出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認為奶奶包的粽子樣子特老土,不好看,就自作主張地用棕繩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也是比較結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
我不甘心,各種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不行,我不能退縮,不能氣餒。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許多像樣的粽子。
當我們坐在一起,嘗著自己親手做的粽子時,覺得今天的粽子特別甜。因為,這是我勞動的收獲!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之一,因為這樣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呵呵,不知為了“吃”哦,因為嘛!嘻嘻,我也說不上來。可是,端午節可以做我想做的事,那就是:與哥哥比賽吃粽子。
一個人哪一個最大的粽子,另一個人哪一個最小的粽子,然后大粽子包開皮,小粽子也是包開皮。大粽子與小粽子黏在一起,吃一口,把一顆棗去掉,然后,大粽子去打小粽子,那樣小粽子的米粒就大大粽子里來了。哈哈!我是大粽子。
我和哥哥一直分不出上下,因此,我很是悶悶不樂,想:“哥哥,這是我提的游戲,還贏不了你?”哥哥突然一擊,我輸掉了。哥哥高高興興的把兩個粽子放進嘴巴里。饞得我直流口水。我向哥哥哀求道:“哥哥,給我一個吧!”哥哥說:“不行,你剛才在說我的時候怎么不想你愛求我啊!”原來,哥哥看透了我的心思,我慚愧無比了。
端午節日記字中國的端午節日記篇五
五月初五,汨羅江邊,你——屈原,內心充滿矛盾,充滿無奈,你是多么希望能夠報效國家,為國捐軀,可是天妒英才,不識人才得大王不給你機會,他昏庸無能,把大好江山毀于一旦,你被眼睜睜地看著國土被一次次侵蝕,直到再無楚國存在。大江彭湃,洶涌著向東流去,你的心隨著這江水那樣起伏不定,江水流逝了多少滄桑,楚國已不復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你輕輕地哀嘆,眼角間流下難以掩飾的淚水,一滴滴那么晶瑩,發出多么柔弱的淚光,蒼白的臉色中,勾住過往,遙望藍天長長地哀嘆一聲,無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詩歌,歌聲響徹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義”。悲哀的聲音中,表達了你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表達了你懷才不遇的無奈心情;表達了你對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哀憐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聲,可“伯樂”卻不知在何處,你的一腔熱血只能演變成滿腹悲憤。你無奈,發出千嘆萬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汨羅江邊,大風狂吹,江水更加洶涌,憤怒地拍打著江岸,一男子輕輕一躍,就此殉身。
你,就是這一躍。從此,大地上就少了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中國傳統節日中就多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端午節。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為你而淚流滿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愛國情懷讓我們贊嘆不已,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一定會繼承和發揚你的愛國精神。從你殉身的那一日,“賽龍舟”便出現了,和“吃粽子”一起成為端午節的特色,和你一起成為中國的傳說。為了什么呢?為了紀念你——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和緬懷你的愛國精神。
一本《離騷》,使中華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個端午節,使中華民族擁有傳奇的一面;一種愛國情懷,更使中國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許在你投江之前,你為自己無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熱之中,而感到遺憾,但是我想你現在知道你為中華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一定會感到很欣慰。
我為你而驕傲,又為你而悲哀。驕傲的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時代的背景讓你的才華無法施展,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這樣的“主”啊。
今天,我們仍然過著這耐人尋味的端午節,為的是紀念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日記字中國的端午節日記篇六
端午,家里又稱五月節,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我的生日的前一天。也是一個蟬聲如織的季節,炎熱的天氣炙烤著大地,令人難耐。話說端午是為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投汩羅江自盡殉國。而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鄉里鄉親制作各式各樣不同風味的粽子,有三角形、長方形、正四角形,咸、甜、辣等,讓人垂涎欲滴。
思及此,倍增了一份思鄉之情,爸爸那令人拍板叫好的廚藝、想念媽媽準備的嘮叨、思念家鄉風土人情的味道,在種種情感的推動下,我跟公司申請了下月五天的連休假日(15、16、17、18、19)。準備回家探望雙親,這是一種莫大的幸福與享受。在這快節湊的現代社會,不是人人都可以有一場說走就走的雙程。想想,我是今年二月初才離家,距今也不過才4個月之久,但不知為何,越長大越發的懂得珍惜親情、把握當下。
人一天有二十四小時,除工作、吃喝拉撒睡外,所剩下的時間寥寥無幾,陪伴父母的時間就更稀少了。哪怕一個電話、一條關心的短信、一句輕聲的問候,都足以讓父母感動歡顏。父母就是這么簡單得容易滿足,他們沒有別的奢求只愿子女安好,便是晴天。
曾不知在哪看到過這么一句話:成功的人都是與家人笑到最后的人。道出了一個怎樣的哲理啊,事業成功的背后是來自于家庭穩定和諧、其樂融融。想說,只有懂得品味生活的人,才能領略鮮花的芬芳。父母的愛,就如晚風中的精靈舞動,搖曳生姿。感恩有你們,這是上天的旨意、上天的恩賜、上帝的眷顧,感恩爸媽,有您們,我很幸福!
再看看今年的新聞報道、小道消息,以及社會流行趨勢,用人單位流動性高,導致用人緊缺現象滋生不止,而人員流動性強又會限制公司的發展,長遠以往損害公司的經濟效益。當然,現在也有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在暢談企業文化的若何如何,我一介俗子就不多說,以免大眾的遭受唾沫橫飛。
端午節日記字中國的端午節日記篇七
過了元宵節,就盼端午節。其間雖然也有清明節、五一節,甚至六一兒童節,但只有端午節才是與吃有關的——小時候,我們最開心的事就是吃和玩,其他的,一概沒有大興趣——所以,我們又把端午節叫棕子節。聽大人講,吃棕子是為了紀念屈原,但總也搞不明白,本來是怕魚吃了屈原,而把棕子投到江里給魚吃的,怎么變成人吃棕子了?至于為什么要紀念屈原,那就更不明白了。
打棕葉是件快樂的事。左鄰右舍的男孩女孩,大家一喲喝,就提著籃子上路了。嘰嘰喳喳一路走過縣城的大街,像郊游,像野營。大家由近及遠,見了葦塘就一擁而上,像蝗蟲吃莊稼一樣會“吃”掉能夠摘到的所有葦葉。別看蘆葦塘很大,能摘到的好葦葉卻不多,因為又大又好的葦葉都在深水處。大家圍著葦塘周邊轉,先摘大葦葉,再摘小葦葉。摘完了,再朝更遠的地方走。常常是,越走葦塘越多,葦葉越摘越大。于是扔掉一開始摘的相對小的,滿載而歸的是又大又肥嫩的葦葉。
棕葉打來,大人夸了幾句后,就忙著將棕葉捆扎成一把一把的,放在洗衣服的大木盆里浸泡,用不了的棕葉送鄰居。
我們把包棕子的糯米叫黏米。黏米平時買不到,只有端午節時,才有定量的供應。現在記不起一家人可以買到幾斤黏米了,但肯定是僧多粥少,因為包棕子時,常要在黏米中加一些普通的大米。母親說是摻和一下,不要太黏了,其實還是純黏米的好吃。每次包棕子,母親總會用純黏米請手巧的鄰居包上十來個小巧的棕子,做上記號,每人分兩只品嘗。哈,那個黏啊,那個香啊,那個軟啊,在紅棗和白糖的作用下,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也不會再吃到的美味。
黏米也要提前浸泡。棕葉和黏米泡透了,就要開始包棕子了。包棕子是巧活,不會包棕子的四處請人,會包棕子的四處出擊。大家團團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拉著家常里短,包著棕子,洋溢著的是濃濃的鄰里情。
煤爐煮棕子火候不行,臨時支起地鍋,吃罷晚飯就將棕子上鍋,烤起旺火來煮。煮開后,再用悶火整夜慢慢煮。煮的時間越長,棕子越黏越香越好吃。但嘴饞的`我們,總是流著口水圍著地鍋團團轉,還不斷地對著母親叫著“熟了吧熟了吧,早該熟了吧”,母親被纏得沒法,只好隔個把小時,撈出一個來,大家分吃,一直吃到睡覺。
天剛亮,母親就揭開地鍋蓋,立時棕子香味直刺腦門子,大家從酣睡中一躍而起,奔向院子中的地鍋。這時地鍋邊已擺上小方桌,棕子剝好放在盤子里,桌子中央,是盛白糖的小碗,還有煮熟的雞蛋和大蒜頭——為什么棕子節要吃雞蛋和大蒜頭,一直是個謎。棕子隨便吃,而雞蛋和大蒜頭,每人最多分三四個。吃飽了棕子,大家拿著雞蛋和大蒜頭,和左鄰右舍的孩子們,邊吃邊玩去了。而母親,則端著棕子挨家去送,當然,鄰居家的大姨大嬸大娘們,也是如此。
用過的棕葉是不會扔的,洗凈了十片一把扎起曬干,掖在鍋屋的梁頭上收藏起來,等明年端午節再用。據說老棕葉味道特別,至少可以用三年呢!
我下放時的村子,兩面環水,棕葉是我從未見過的好,于是摘了一大化肥袋,送回縣城的家里,分給左鄰右舍。大家齊夸鄉下棕葉好,夸我能干。
端午節日記字中國的端午節日記篇八
當天,太陽熱烘烘的。河兩岸的人群個個都滿頭大汗,臉上露出焦急的神態,好像在等待參賽人員的來臨。突然,只見主持人一聲令下:“比賽開始!”頓時,人們立刻歡呼起來,像一只只活躍的小鳥。有的喊:“羅格隊加油!”有的喊:“龍津隊加油!”喊聲驚天動地。
過了一會兒,主持人驚訝的叫了一聲,人群都不約而同地看著遠處,接著,又是一陣歡呼聲。從不遠處隱隱約約看見一只只小艇陸續地劃來,參賽員可真多啊!
有年輕的、有年老的、有光頭……他們拼命地劃著,你追我趕,毫不相讓。那神情,好像在決斗。生怕別人快自己一步,會追過自己。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一轉眼已經到了后半段了。忽然,5號小艇翻船了,艇員一個接一個掉進河里,都不知所措地抱著船艇。后面的小艇都陸續地追過了。頓時,人群的歡叫聲消失了。可是過了一會兒,不知是誰叫了一聲:“不要放棄,堅持就是勝利,加油!”這時,人群的歡呼聲又熱鬧起來。艇員終于鼓起了勇氣,努力地向上爬,敏捷地坐在船艇上,又進行了他們的“戰斗”。
電線上的小鳥唧唧喳喳地叫著,好像在為艇員打氣;草坪上的一棵棵柳樹揮動著,好像在為他們喝彩,為他們招手。
一場激烈的龍舟賽結束了。第一名是龍津隊。這場龍舟賽給了我一個啟發:人生的路途是曲折的,我們要不斷前進,我們要學習賽龍舟的精神,奮勇拼搏、積極向上、齊心協力,只要這樣,我們就一定能成功!
端午節日記字中國的端午節日記篇九
端午節是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一個‘中山鹿豆布朗:’。圓棍粗如臂膀,用鮮竹葉捆綁。里面有食材,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子、紅豆沙、栗子仁、棗泥,咸的就是臘肉、燒雞、蛋黃、扇貝、香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粽子煮好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味,溢出整個廚房。
解開藤條,剝下粽子的葉子。紅粽子藏在甜粽子里,而咸粽子里的白粽子充滿了蒸汽,散發出一種特殊的熱氣騰騰的棕色香味。兩個粽子放在一個盤子里,活塞上放著兩顆閃閃發光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剔透,很有幫助。最讓我愛吃甜食的是波爾多那樣的甜粽子。端午節的時候,一家人包了一大堆粽子,總會送一大包給親朋好友。其他人也給了我們裝在自己包里的粽子作為感謝。所以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家總是會有經期從外婆家帶來的無盡粽子。
西施在端午節住了很長時間,看著酒店大樓前的吹風機。當大家騷動起來的時候,雷玲玲、獸頭凌微微噗嗤一聲。突破出類拔萃的人,跳浪爭鳥飛回來。龍剛不相信,所以他贏得了冠軍。這是唐代趙露寫的《競渡詩》。突出了龍舟比賽的宏觀場景。但是,在我的家鄉廣州,端午節也有劃龍舟的習俗,俗稱“龍舟”。端午節的時候,村里會組織一個小型的“龍舟”比賽。每個強壯的男人都必須參加,而女人則靠在一邊觀看。六艘狹窄細長的船,前面有一個大龍頭。十多人坐在一起,奮力向前劃水,努力成為第一個到達終點線的人。雖然雨下得像針一樣大,但船上的人都濕透了,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也沒關系。在這個關鍵時刻,贏得比賽很重要。劃過龍舟的男人,中午會聚集在村里的大祠堂里,吃一頓豐盛的“龍舟飯”。然而,我們村的婦女沒有參加。所以,不知道什么菜,因為我是女生。
村里的“龍舟”太幼稚了!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過癮。看電視直播的龍舟比賽。在廣闊的江面上,20多條“傳統龍”展開了角逐。長長的龍舟上擠滿了肌肉鼓鼓的大個子。鼓手在中間,前面的人在歡呼,響亮,霸氣。肅然起敬。天下著毛毛雨,河水洶涌澎湃。在這里,男人勇敢堅強,這很棒!在北方,“扒龍舟”的習俗并不常見,因為北方的河流沒有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沒有南方的轟轟烈烈。這就是我家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
家鄉的端午節,你給了我多少歡樂和喜悅!端午節香,龍舟響,是的男人雙!端午節流露出真正的故鄉情懷,是一個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敬仰和贊美。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有一種特別的滋味。
20xx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來了。我懷著一顆向往、期待和激動的心迎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