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精神篇一
近日讀了一本季羨林先生的演講和文章的集子,第一次讀這樣的書,但是可以整體體現出季老的想法,我認為還是很有感觸的,應該寫一寫,多年之后再讀,然后進行比較,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畢竟閱歷很能影響一個人對于事物的看法。
季老是20xx年去世的,他經歷了時代的變遷,跨入21世紀之前,他有著很多憧憬和向往,當然也有很多對20世紀的批評和他看到的可能順延到21世紀的不好的風氣。在我看來季老就是一個預言家,或者不如說是季老對社會有很透徹的分析更準確,因為他老人家說的問題在現在看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先談一談大的方面吧,季老認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前都是西方的文明引領者社會進步,如今該輪到東方文明了,這同中國的崛起,東亞地區逐漸繁榮的現實是溫和的。季老還講西方的文化主張分析,任何事物都要不斷地分解,一部分一部分地分析,直到不能再分為止。不說這樣的方式好還不是不好,它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使地球變得越來越糟糕。而反觀東方的文化是綜合的,講究全局統籌的,應該是醫治社會問題的良藥。不論東方文化是不是要重放異彩,我們首要的問題是傳統文化已經被丟失的差不多了。
季老在上個世紀就已經看到社會的浮躁,年輕人所謂新潮的思想帶來的是多么無趣的行為。現在看來季老的分析是極為透辟的,全社會的人都聚焦在“權”、“錢”上,唯利是圖,過去樸素的民風淡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遠了,過去我們日子雖然過得窮,但是人是健康的,每個人都勤勤懇懇的工作,積極向上,如今那樣的日子好像不存在了。
很難想象中國作為東方文化的重要代表,她的未來是什么樣的,當然會變好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希望未來中國的強大是有精神力支持的,中國人信仰了五千年的傳統不能丟失,這不是封建,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民族性,失掉了民族性,中國就要病了。
季老已離去多年,這世上早就沒有了大師,只剩下了一代代地追隨者,你是我是大家都是,我們有責任把大師的精神傳承下去,讓這中華民族再現盛世雄風!
中國精神篇二
每次,只要聽到那雄壯的國歌的時候,我的心情無比激動,所有的語言都匯成了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
四川、汶川大地震更襯托我們中國人們團結一心的場面。在電視上,電腦上,新聞里都可以看到四川與汶川地震剝奪人命的時候,但是中國那些志愿者,搶救人民對那無情地震說:“我不怕,再大我也怕。”這一面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對中國人民的希望,對那些被在廢墟,瓦礫下的,危在旦夕的人們的希望。
我忘不了在地震中一位母親懷下的一個嬰兒和那位母親給她孩子的真正留言。
我忘不了在地震中一位老師手持天棚保護三位同學的場面,不管多重,手還在持著天棚。
我忘不了在地震中一位搶救人員拼命地挖著瓦礫,石塊,那手已鮮血淋淋了。
走過六十個春秋,追憶烽火歲月。我們有過苦難,我們經歷過磨礪,我們有過苦澀的追求,我都挺過了,我們都走過了;我們有過夢想,我們有過豪情壯志,我們也有過無數的快樂和喜悅。災害災難,可以移山填海,堵塞河流,可以摧毀我們美好的家 園,可以讓我們骨肉分離。但是,它動搖不了兒女們意志,壓不垮我們祖國的脊梁。
神七飛天,是個震動人心,無比輝煌的場面。看著神七飛天,漫漫遠去,才松下心來,那遠去的背影,那嘹亮的喊聲,那激動人心的時刻是我永遠也忘不了的。翟叔叔 揮著的五星紅旗不僅僅是那單純的國旗,它代表著中國人的腳步已經邁向了宇宙。
2008年奧運會的.到來更是代表著中國改革開放后的成功。當奧運會倒計時鐘聲敲響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四大發明,看到了中國文化的展示,中華五千年的文化都在這里展示了出來,當姚明叔叔舉著五星紅旗出來的時候,所有的中國人都激動無比。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是人類一次最偉大的聚會,也是中國人百年夢想讓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國。半世紀前還被罵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而今已經邁步跨入體育大國的行列,證明了我們中國人不是別人說的“東亞病夫”我們是真正的強國,中國是歷史最強的國家。讓我們手牽手,心連心邁向這片古老而又神奇,偉大的國家。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是一種團結一心的精神;愛我中華是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愛我中華更是一種開拓創新的民族精神。讓我們在這種精神的鼓舞下手牽手、肩并肩,心連心邁向我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國精神篇三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偉大的中國精神——讀《中國精神》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里氏8.0級特大地震,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使我們大家措手不及,但是,當我們一起伸出雙手時,就擁有了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我讀了《中國精神》這本書后,我明白了在這場災難中體現出的不是一個受傷的中國,而是一個強大的中國。
這是一位母親的故事。當救援人員發現她的時候,她已經停止了呼吸。清理完廢墟,人們發現他的身軀下躺著一個嬰兒。嬰兒被被子包裹著,看上去有三四個月大,小寶貝毫發未傷,安靜的睡著,當救援人員揭開被子準備給嬰兒做進一步檢查時,發現了一部手機。手機上面有一天編好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還活著,你一定要記住,我愛你。”讀到這里,我不禁淚流滿面,在朦朧淚光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位偉大母親對孩子的愛——超越生死——不惜用自己的身軀為孩子撐起一切。
這是一位老師的故事。在汶川縣映秀小學,一位四年級的語文老師嚴蓉在地震時為了盡快疏散學生,被留在了最后。等第13個學生跑出來,教學樓就倒了。學生們得救了,而嚴老師卻匆匆走完了她光輝燦爛的人生……當看到這里時,我的心被深深地觸動了:在生與死的瞬間,嚴蓉老師用自己嬌小而偉大的身軀為學生開辟了生命通道,把生的希望留給自己的`學生,樹立起了一座大愛無私的里程碑。
又有這樣一個藏族女孩,她在映秀小學五年級是班長,也是學校少先隊大隊長。地震發生后,教室開始左右搖晃了,她臨危不懼,主動協助老師組織學生撤離,后來,已經跑到2樓樓梯口的她聽到一個同學的求救聲,又毫不猶豫的返回教室。不幸的是,教學樓倒塌了,她也沒能跑出來。她的名字叫鄒雯櫻,她是汶川縣體育運動會第5名的運動員,她是有能力跑出來的,可她用稚嫩的生命換來了其他同學生的機會,她小小的身軀里有怎樣感人至深的愛呀!
還有一個叫鄧清清的女孩。她是什邡市華鎮中學初一年級的學生,當救援人員在廢墟里找到她的時候,她正忍著傷痛、孤寂和恐懼,就著這手電筒微弱的光亮沉浸在書的世界里。當她被救出來后,她說當時又冷又餓又害怕,看著書就什么也不怕了,就能堅定活下去的信心。她的堅強和不屈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我也深深被震憾:鄧清清那種不懼死亡威脅、在地震后的廢墟下還能打著手電筒讀書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學習啊。
還有很多很多讓人感動的故事……
大難無情,人間有愛。當我合上《中國精神》這本書后,我的眼里再次閃爍著淚花。災難中那感人的一幕幕浮現在眼前:石塊下的同學們唱起了國歌;廢墟下,黃月、張揚兩姐妹互相鼓勵的畫面;救援者們緊張忙碌、奮不顧身的身影……不管是遇到災難的人們,還是去救援的人們,都向世人證明了一點:地震震垮的只有建筑、房屋,震不跨的是中國人民不畏艱險、百折不撓、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災難是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但災難過后,幾千萬災區干部群眾擦干眼淚,從廢墟上堅強的站起來,與援建者手牽手、心連心,克服困難,共建新家園,廢墟上開出了自強不息的幸福之花!
這場災難已經過去,但是,卻讓我們永遠銘記那一刻!安息吧,不幸遇難的人們!奮進吧,幸存下來的人們!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擁有偉大的不可磨滅的堅強不屈的中國精神!
中國精神篇四
歷史長河奔流不息,多少風云變幻,豐功偉業,都隨著歲月變遷而消褪了色彩。繁華終歸落幕,熠熠閃光的一直是那傳承下來的中國精神。
自古以來,堅強的精神從未在中國人身上褪去光輝。中華人士在苦難中用堅強打造中華文明。“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經歷了家庭沒落的打擊,失去了優越的家庭條件。但并未因此而頹廢喪志,而是選擇堅強地承受苦難,以文字來揭示封建家庭衰敗的命運。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他在悼紅軒內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寫作當中,用堅強換取了《紅樓夢》這顆璀璨明星的問世。
堅強的中國精神造就了不朽的文明。只因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司馬遷使得漢武帝龍顏大怒,被處以宮刑。在人生如此黑暗的時期,他猶豫過、掙扎過,然而最終他選擇了堅強地生存下來,讓苦難成為過客。從肉體到精神,從個人到歷史,堅強隱忍。
上天給了他黑夜,他卻在黑夜中活出了朝霞般璀璨的光輝。他用堅強屬史家之絕唱,吟無韻之離騷,用堅強鑄就了不朽的《史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面對家亡之苦,國破之恨,越王勾踐忍氣吞聲,在夫差身邊做馬夫,縱使被驅使,被奴役,他也堅強地承受了下來,只為將來能一雪前恥。三年之后,他終于回到故國,時刻不忘過去受過的恥辱和遭受的苦難,于是臥薪嘗膽,創造了奇跡。
即使放下了尊嚴,勾踐仍堅強地地度過了三年。因為堅強,使曾經所謂的陰霾不過成為了短暫的雨季,因為堅強,他創造了一個朝代的輝煌傳奇。
千百年來,堅強的中國精神,經久不衰。堅強使斷翅蝴蝶依然能飛越滄海。
劉偉自幼失去雙臂,放棄了年少時游泳的夢想,面對種種苦痛他只當是上天給他開的玩笑。于是他選擇在音樂道路上堅強地走下去,他以常人無法想象的勞累和苦痛來用雙腳練習彈鋼琴。“沒有人規定鋼琴只能用手彈”,于是他用一雙完美的腳彈出了燦爛的人生,踏進了金色的維也納大廳,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人堅強的精神。
命運如同手中的掌紋,無論多曲折,終掌握在自己手中。擁有一顆堅強的心,便能創造奇跡。古往今來,堅強的中國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鑄就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傳承堅強的中國精神,鑄就輝煌人生,打造傳奇的中國奇跡!
中國精神篇五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進行了舉世聞名的長征。長征歷經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更開啟了中國革命的嶄新篇章。
憶往昔,恍然間,那戰火彌漫,硝煙滾滾的征戰躍然在腦海中顯現,紅軍戰士勇往直前的吶喊震耳欲聾。“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一路長征,氣吞山河,悲壯萬里。長征使紅軍跳出了敵人瘋狂圍追堵截,實現涅槃重生。千難萬險甩在身后,用一次次勝利洗去疲憊,紅軍戰士以大無畏的氣概,拋頭顱灑熱血,用悲壯與豪情為國家和民族尋找著出路。抗日烽火狼煙起,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成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開啟救國、救民革命新征程。
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有多少年輕的紅軍戰士,連名字都未曾留下,就獻出了芳華生命,把一腔熱血揮灑在祖國壯麗山河!他們是人民的隊伍,只有他們才能救民于水火之,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紅軍。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紅軍才能救民于水火,這是紅軍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驗證的唯一真理。長征路上,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英烈,那些感天動地的英雄,讓我們懷揣著無盡的哀思,獻上崇高的敬意。
光陰荏苒,一晃80年過去了。長征故事猶如民族薪火,代代相傳,長征精神在中華大地上,無時無刻不在閃耀著燦爛的光芒。憑著長征精神,我們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趕走了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憑著長征精神,我國研制了原子彈、氫彈,東方紅衛星上了天,宇宙飛船進入了太空……在長征精神的激勵下,中華民族昂首闊步朝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偉大中國夢邁進。
黃河滔滔,長江滾滾,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然崛起的呼聲響徹寰宇。新中國的成立曠古爍今,中國人民終于迎來了自己當家作主的嶄新未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踏上了建設祖國的新征程。如今,中國人民過上了無比幸福的美好生活,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然而,我們時刻不能忘懷,這難得的幸福生活是多少前輩們用寶貴生命換得的碩果。
回望是一種自省,緬懷是一種激勵。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圖偉業中,在實現中國的崛起和中華民族復興的光輝大道上,讓我們繼承和發揚長征精神,沿著英烈的足跡,懷著對英烈們的莊嚴承諾,為國家富強和民族崛起而蹈厲奮發。
此刻,讓我們聆聽金沙江拍岸的浪濤,讓我們遙望烏蒙磅礴的山巒,在一步步一個腳印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讓我們銘記那些英雄的烈士。繼承先烈遺志,發揚英烈為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而獻身的大無畏精神,為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推向更高的新境界而奮斗,接過先輩們的革命薪火,新的征程時不我待。
中國精神篇六
當年女排奪冠,是國家和民族的盛事。改革開放之初,國人發現自己和世界的巨大差距后很震驚、彷徨、迷茫,是女排姑娘們在賽場上酣暢淋漓的拼殺,點燃了人們心中的理想,找到了民族自信,也凝聚了中國人。中國女排極大振奮了國人的精神!國人命名“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成為全國人民學習的榜樣!
談起中國女排就難免會談起女排的主教練郎平,她在1980年代領銜中國女排創下“五連冠”的神奇偉業至今無人超越,人們很期待郎平能再以民族英雄的姿態揚起“女排精神”的大旗。
而此次里約奧運會,我們通過女排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頑強拼搏、永不服輸的精神和形象,宣告了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女排精神薪火相傳,催動我們不斷奮進超越。女排也讓我們有了越來越寬廣的國際視野,讓國人變得從容和成熟,是奧運賽場上最耀眼的一抹亮色,激發了人們的愛國情感,點燃了再次崛起的中國夢。夢想必須要有,就像女排那樣!
淡定、專注、低調,是郎平排球人生的三大關鍵詞,同時也是里約奧運會上很多運動員共同的特點。這與今天很多年輕人的焦慮、貪婪和浮夸相比,真可謂是一股清流。
淡定的心態面對各種精神和身體上的壓力。這屆奧運會很多運動員都是以一種放松的心態去面對比賽。諶龍在半決賽后被記者攔下直播采訪,他只回答了記者一個問題后就突然消失了,有些人說諶龍不接受采訪,沒有禮貌!其實,他非常重視此次里約奧運會!在一開始諶龍就表示不接受任何采訪,為了比賽手機都關機了。他用自己的靜心方式放松自己的心態,而最后與李宗偉的決賽也確實是贏得不容易!而中國女排也一樣以淡定的心態面對每一場比賽,雖然精神和身體上的壓力很大,但他們努力做到去享受每一場比賽。
專注技術,集中精神去付出。此次奧運會四分之一決賽對陣曾經18連敗的對手巴西,在第一局大比分落敗的情況下,女排姑娘們連扳兩局,雖然被衛冕冠軍贏回一局,但決勝局的穩定發揮,讓巴西隊感到絕望,我們看到了殺紅了眼的朱婷,看到了超級穩定的惠若琪,15比13,姑娘們完成了超級逆襲。
“不要因為我們贏了一場就談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們努力的過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女排主教練郎平在四分之一決賽,女排戰勝衛冕冠軍巴西女排后給現場記者的一段話。
決賽面對未曾奪過冠軍的塞爾維亞,在第一局大比分落敗的情況下,正是這種底蘊,這種冠軍氣質打懵了沒有冠軍經驗的對手,縱觀女排歷次輝煌經歷,每每在逆境時刻,總會越戰越勇,越打越強,雅典是逆轉,這次仍是逆轉!
每個成功的背后,都是低調的付出和堅持。郎平的女兒談起母親平時訓練的艱辛,讓人感嘆郎平太不容易了!郎平滿身是傷,先后經歷7次軟骨手術,最后摘除膝蓋髕骨,進行關節置換。腰部的腰傷也很嚴重。這些傷都是不能烈運動了,但是郎平仍然高負荷帶隊訓練隊員。甚至訓練中堅持示范,做出的動作是要忍受嚴重的傷病,所付出承受的真是太多。
當下很多孩子缺乏拼搏的精神,總想著坐享其成,不勞而獲,總喜歡埋怨命運的不公,或者埋怨父母給的太少。可是面對不確定的未來,能否做到不靠父母靠自己是很多孩子面臨的一個難題。
我們想贏,但我們也需要輸,我們想哭想笑想大聲吼叫,我們需要更多的努力、堅持、拼搏。無論是80年代的五連冠,90年代的低潮,2019年的再度崛起,還是近幾年新老更替中的起起伏伏,她們可能會輸,會陷入絕境,但你看到的不是無奈、絕望和抱怨,而是努力、堅持和拼搏。
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
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需要培養孩子這種“不服輸、不畏難”的精神,將它擴散、注入到更多家長和孩子心中。
中國精神篇七
奧運精神是什么?奧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支撐和造就“更快、更高、更強”的是什么?是“自信、自強、自尊”。這既是奧運精神的原動力,更是奧運精神的境界升華。
從第一屆古代奧運會開始至今,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了。在這幾千年的時間,奧運會已經從單純的競技活動變成了增強各國運動員之間的友誼與團結,促進世界和平以及各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的大會。1984年第二十三屆洛杉磯奧運會,中國派出353人組成的大型代表團,其中225名運動員參加了除足球、拳擊、馬術以外的其余16個大項的比賽,共奪得15枚金牌,8枚銀牌,9枚銅牌,名列本屆奧運金牌榜第四位,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從此以后,我國的運動健兒刻苦訓練,努力拼搏,一直在奧運賽場捷報頻傳。1991年,中國北京向國際奧委會提出舉辦2000年夏季奧運會的申請,最后惜以二票之差未獲成功。但是,中國人民并沒有氣餒,仍然積極創造條件,1999年,北京市政府再次提出承辦2008年奧運會的申請,經中國奧委會同意后,由市長親自前往國際奧委會總部遞交了申請書。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取得了金牌榜及獎牌榜均列第三位的好成績,標志著中國體育水平開始步入世界一流行列。2001年北京時間7月13日22:10,北京在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上獲得第29屆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在不久的2008年,奧運會即將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行。這不僅僅是一次重大的體育盛會,更是展示我們偉大的祖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的機會。同時也是讓世界各國的運動健兒和各界人士了解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古都和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2008年離我們并不遙遠,所以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讓奧運時時刻刻生活在我們身邊,積極參與有關奧運的活動。
首先,我們要弘揚奧運的拼搏精神。我們要像奧運健兒一樣,在成長過程中,不怕困難,不怕挫折。積極進取。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地學習,用豐富的知識充實自己。用優異的成績向祖國匯報。
其次,為了辦好“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綠色奧運”,我們應從現在開始重視自己的文明禮儀習慣的培養。每天穿著整潔的校服,佩戴好鮮艷的紅領巾,見到老師和保安叔叔,見到客人彬彬有禮,主動問好,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上課專心聽講,人人能寫一手漂亮的字,人人能練就一副好口才。下課,同學們在校園里不追跑打鬧,不大聲喧嘩,實踐學校的德育目標:在家做好孩子,在學校做好學生,在社會在好公民。
“環保意識和環境質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眾所周知,我們所生活的環境目前并不盡如人意,白色污染嚴重,生活垃圾及工業廢氣物,河水更是被污染的很嚴重。這離“綠色奧運”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作為北大附小的學生,我們要拒絕環境污染,擁抱衛生健康,創造美好校園環境,為綠色人文,綠色環保,綠色奧運做出個人應有的貢獻,就要從自己做起。見到地上有紙屑隨手撿起,見到有人踐踏草坪積極勸阻,見到有人污染環境大膽舉報。因為環境是我們人類及自然界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愛護地球、維護生態、保護環境是每一個同學義不容辭的責任。
同學們,弘揚奧運精神,展示少年風采就從今天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