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媽媽的味道字媽媽的味道字篇一
要說臺州人的美食,炒麻糍必須是金榜題名!
炒麻糍一般要有幾種配料。綠豆芽冒出嫩芽,瘦肉肥而不膩,包菜披著翠綠的外衣,茭白雪白胖盈,蘑菇撐著小褐傘,豆腐干穿著它棕色的衛衣,一個個都很有范。
麻糍是糯米做的,所以吃起來糯口細膩。媽媽是炒麻糍的高手,嫩綠的豆芽洗過之后,還有小水珠停留在豆芽的葉片上。方方正正的豆腐干經刀起刀落就成了丁。茭白、包菜、蘑菇等配料,經媽媽的手一過就切成丁粒。她三兩下就將雞蛋打散,把麻糍切塊,裹上雞蛋液,是一個一個裹得哦!為什么要一個一個裹而不是直接將雞蛋液倒入鍋中的呢?因為啊,如果先煎麻糍,再將雞蛋液倒入鍋中,麻糍不容易分開,反而成了面餅。麻糍均勻地裹上雞蛋液,再躺在鍋中,享受中火先生的按摩,時不時翻個身。雞蛋與麻糍融為一體,香噴噴,軟糯糯。將麻糍出鍋,再起鍋燒油。先放入美味的瘦肉,油滋滋地響,給瘦肉伴樂。等肉七分熟時,再放入苞菜,蘑菇,綠豆芽,豆腐干等配料。然后加入鹽與生抽調味,老抽調色,加入耗油提鮮再放入麻糍。麻糍在餡料中翻滾,一起經受旺火的錘煉,一起在鍋中作樂!
媽媽看著我的饞樣,盛一碗給我。我一口一口吃著炒麻糍,綠豆芽的鮮甜,苞菜的干脆,都讓我欲罷不能!麻糍的味道,是媽媽的味道,是家鄉的味道!
媽媽的味道字媽媽的味道字篇二
媽媽的愛就像一塊糖,包在嘮叨里,藏在責罵里,我東找西找,直到我長大才找到。
小時候,我經常生病,所以就常住院。媽媽上班的地方離醫院很遠。可媽媽還堅持每天中午家去給我送飯。她想讓我吃到更養胃,有營養的飯菜。而且一下班有空就去看我。從來不喊一聲辛苦,每天忙著忙那都沒有時間休息,這些事至今讓我難忘,因為媽媽愛的溫度時時暖我心。
生活中,媽媽處處呵護我,體貼我,無微不至的照顧我;上學了,媽媽叮囑我注意安全;天冷了,媽媽叮嚀我穿暖和,別凍著;取得好成績,媽媽激勵我不能驕傲,繼續努力;曾經我總以為媽媽太嘮叨,可越長大,才越能體會媽媽的用心。
去年寒假,我參加的舞蹈培訓班要去北京參加春晚表演,媽媽希望我也能有這樣的經歷,起初,我擔心會花很多錢,不想去,但是媽媽還是答應了,她:“說錢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豐富你的閱歷,拓展你的視野,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最后,媽媽還請了假,拿出幾個月的工資,陪我一同去北京。我打心底里感謝我的媽媽,我知道,媽媽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我。
還記得有一次,我放學了,可下起了傾盆大雨,媽媽一下班就拿著雨傘和一件大衣,騎著車來接我,我把大衣給我穿上,讓我頂著雨傘,我感動極了,用我濕濕的小手把雨傘向媽媽一去。媽媽發現了,把雨傘又推了回去,說:“你撐吧。媽媽不怕雨淋。”回到家了,我看到媽媽全身都濕了,那件濕淋淋的外衣,散發出雨水的腥味,看著那外衣我眼淚奪眶而出,這就是媽媽的味道。
媽媽就是這樣:她的愛時時陪伴著我,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也時時細品著那深深地母愛。她像一顆糖果甜蜜,像一杯熱可可溫暖,這就是媽媽的味道。
媽媽的味道字媽媽的味道字篇三
“呼——呼——”北風呼呼的吹,剛放學的我,迫不及待的跑回家,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我,就是為了要趕快吃到媽媽的拿手菜——“海鮮什錦火鍋”!
一進家門,香氣四溢,我二話不說的沖向廚房。哇!好棒好豐富呀!鍋子里紅通通的“蝦兵蟹將”舒服的泡著湯,包著浴巾的魚餃、燕餃一起來作伴,貢丸、魚丸也噗通噗通的跳下水,雪白的凍豆腐正努力“增胖”,吸飽濃郁的湯汁,金針菇悠哉浮在水面彷佛在做“水母漂”,圓滾滾的白菜,更是熱得脫下一件件外衣,讓我看得目不轉睛、口水直流,摩拳擦掌,準備大快朵頤!
當媽媽說:“開動啰!”我三步并作兩步的沖下樓,七手八腳拿碗筷湯匙。濃郁的湯頭散發出陣陣香氣吸引著我,讓我忍不住胃口大開。紅咚咚美味可口的蝦丸是我的最愛,媽媽說:“好吃的蝦丸,一定要用新鮮的蝦仁,純手工的又摔又拌又按摩,才會q彈可口喔!”當咬下去的那一瞬間,鮮甜的海味在口中擴散開來,那美妙的滋味彷佛就像是在人間天堂般的享受;香香酥酥的炸芋頭,經過高湯的洗禮,真是綿密又香甜;還有頂級的霜降牛肉片,迅速在鍋中涮一涮,充滿油花的肉汁入口即化,真是人間美味呀!吃飽了喝足了,媽媽為我們端上她精心制作的小甜點,香酥的派皮配上五彩繽紛鮮甜的水果,真是健康又好吃。大家爭先恐后的搶食,沒吃到可是會氣得直跺腳喔!
媽媽的味道字媽媽的味道字篇四
常常覺得“味覺”這個詞很妙,有味道、有感覺,然后融合在一起。
有了味道、有了感覺,所以就如同行過道路上所遺留下的足跡,只要一個碰巧,我們就會想起過往的曾經。
也可以說,味覺是腦子里記憶的一部分,是一種情意的提醒。
一如我們記得媽媽的咖喱飯、外婆的吻仔魚莧菜湯,或者是,曾經有三年必須天天經過的中學校門拐角的那家豆花店,還有公園旁邊最有名的四果冰。
屬于家里的味覺是什么呢?
從廚房飄散到書房、客廳的香氣和媽媽的背影,是一種無可替代的溫暖。
以前每天住在家里,總懷疑所謂的家常菜到底是什么吸引人。現在離家在外,才真的會經常想起那種屬于南方的、年幼的幸福。
即使是簡簡單單的水餃,再用清湯打個蛋,倒進半罐甜玉米。媽媽的味道永遠是模仿不來的,即使是三十五樓的那家著名餐廳里,大廚精心捏制的蒸餃。
下了課,早黑的冬天里,一回到家就能夠鉆進熱氣蒸騰的廚房里取暖,然后端起會把眼鏡熏得白白的,裝著剛起鍋的韭菜水餃的小碗,就這么吃將起來。
媽媽總是哼啊哈的,還不忘照看平底鍋里正煎著的噼啪作響的魚,隔壁的爐子上還滾著一鍋濃湯。
一碗餃子還沒吃完,媽媽就招呼我上餐桌,坐下來好好吃那條剛買的虱目魚,還不忘把最美味的肚子那一塊朝我擺著。
每次吃飽了,我都會告訴媽媽,現在胃里的魚正在濃湯里游泳,好像剛剛還有一個餃子從魚身邊滑過。
高中的時候,聽見教官宣布“下禮拜規定換穿裙子”的時候,我就知道夏天來了。
夏天來了,我就有涼拌豆腐和涼面可以吃了。
媽媽總是習慣自己做涼面,也自己調醬。一早起來就常常發現媽媽在廚房里忙,希望趁著還沒真的熱起來的時候先把面煮好。
一回到家,直奔冰箱,挖出冰透了的極富彈性的面條,再到柜子里翻出芝麻醬、醋、香油,加上一點點的水、一點點的辣油,在碗里略略拌勻,就是一碗消暑美味的涼面。
然后看著媽媽切蔥花、刨黃瓜絲,然后拿出豆腐裝盤,有時還會加上自己腌的泡菜,淋上一點醬油、剝一個皮蛋,就是一道冰涼的小菜。
媽媽的味道字媽媽的味道字篇五
用李清照的這句來形容此時的天氣再合適不過。陰沉夜幕中狠狠刮起的無名風,以大地為刀板,視眾生為魚肉,雖是夏秋交替間,夜風卻格外冰寒刺骨。
記得有一次,我不幸病倒在床,窗外下著鵝毛大雪,媽媽急忙去藥店給我買藥。過了幾分鐘后,媽媽回來了,氣喘吁吁的,頭上滿是汗水。我看見了,很是心疼,勸她休息會兒再去熬藥,可是她卻沒有歇息片刻,就直接進了里屋給我熬藥。在熬藥的同時,媽媽依舊跑來跑去,一會看看我怎么樣,一會兒又看看藥熬的怎么樣。過了一會兒,藥總算熬好了。
媽媽把藥倒出來后,端著藥小心翼翼地走到我面前,把我扶起來,讓我喝藥。我顫抖的伸出雙手,我仔細的撫摸媽媽的手,她的手冰冷,嘴唇已經凍得發青,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剛要接過碗來,媽媽卻說:“算了,還是我喂你吧。”就在媽媽喂我藥的時候,我第一次聞到了媽媽的汗水味,是那么的清醇,那么的甜蜜。這汗水里凝結著媽媽的辛勞和對我深深的愛意。
以后,我都習慣了媽媽的這種味道。如果有一天聞不到媽媽的這種味道,就感到難受、不舒服。
媽媽的味道字媽媽的味道字篇六
生活,亦是如此,甜酸苦辣。唯獨細細品嘗后才會知曉究竟。
郁熱的夏天---臺風的季節。很不湊巧的是家里只剩我一個人,父親在出差,母親在醫院里照看奶奶,空蕩蕩的。
夜,出奇的黑。暈黃的燈光一點兒也不柔和,一點兒也不溫馨。雨,猛烈的敲打著窗戶,帶著風的怒吼,一陣陣的刮。咆哮著的風聲聽在我的耳里,愈發覺得是魔鬼的吶喊。
夾雜著樹葉的簌簌聲---停電了。找不到蠟燭。肚子也很餓,黑暗中找不到路。觸及到的只有冰冷的家具。對了,有手機!靈光一現,我便撥通了媽媽的電話。然而巧的是“對不起,你撥打的用戶已關機”。這個嚴重的現實把我剛萌芽的希望給打倒了,如同窗外的雨一般毫不留情!
睡覺吧。或許能度過這個恐怖之夜。可惜肚子很餓,睡不著。真想念媽媽做的飯菜。不知不覺中,我聽見門被打開的聲音,我欣喜若狂,以為是媽媽回來了,卻沒想到那是風在搗亂,作怪。把我小小的喜悅再一次打到低谷!或許吧,臺風夜里我注定是要一個人待著。想著想著,淚水不禁涌上了眼眶,一種傷心的情緒在無形的蔓延。
然而,母親卻真的回來了,一臉的風塵仆仆,衣服上還帶著幾片樹葉。可是手上卻緊緊握著我的晚餐,我鼻子一酸,淚水便溢了出來,我飛跑著到母親的懷里,緊緊擁著。聞著母親身上我所熟悉的味道,我的傷心,我的難過,我的低谷,全都不翼而飛了,取而代之的是滿心的喜悅和感動,連那看著冰冷的燈光都顯得溫馨多了。
母親與我之間就好比一個圓,我永遠繞著母親旋轉,而母親也永遠看著我轉,待我長大,母親也將變老,但我倆之間卻依舊有一個圓,那就是我們之間的默契。
我的拙筆寫不出母親的偉大,只是哽咽于春暉的無私,縱然她只是眾多東方無親中的一員。
我的生活從不缺少感動和愛,只因有我的親人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