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環保手抄報文字篇一
冬季天氣干燥,化學纖維質地的內衣、地毯、坐墊和墻紙等受到摩擦都會產生靜電,家用電器亦會外殼帶上靜電。靜電會令人感到身體不適,出現頭痛、失眠和煩躁不安等癥狀,甚至引發皮疹和心律失常。如何消除靜電呢?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1、在家里灑些水,或放置一兩盆清水。
2、看電視時打開窗戶,與電視機保持2米至3米距離。看完電視洗臉洗手。
3、老人、小孩和靜電敏感者,查不出病因的心臟病人,神經衰弱者,最好穿棉質的內衣、內褲。
4、勤洗澡、勤換衣服。
5、當頭發無法梳理服帖時,將梳子浸在水中片刻,等靜電消除后再梳理。
環保手抄報文字篇二
含合成洗滌劑的廢水排入水體后,消耗溶解氧,并對水生生物有輕微毒性,能造成魚類畸型,其中所含磷酸鹽溶劑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
2、二氧化硫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二氧化硫(so2)是無色氣體、具有刺激性氣味。大氣中so2濃度較高時,刺激呼吸道并增大氣流阻力,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兒童比成年人更敏感。高濃度so2能使敏感的針葉樹脫葉甚至枯死,還會造成酸雨。
3、鉛污染的危害是什么?
鉛污染是重金屬污染中毒性較大的一種。鉛對人體全身各器官系統均有作用,但以神經系統、血液和心血管系統為主。最常見的是貧血、鉛絞痛和鉛中毒性肝炎。在神經系統的癥狀為植物神經衰弱和多發性神經炎。
4、什么是危害環境的犯罪?
答:危害環境犯罪是指行為人違反環境法規、污染和破壞環境造成人身健康或生命財產的嚴重危害,應受到刑罰的行為。
5、一些交通事故與駕駛員服用某些藥物有關,請列舉6種以上駕車不能服用的藥物。
答:安定類、催眠藥、抗組織胺藥、抗感冒藥、抗焦慮藥、降血壓藥、抗生素、抗心絞痛藥、解痙止痛藥、驅腸蟲藥、抗心律失常藥。
6、什么是水體的病原微生物污染?
答:生活污水、醫院污水以及屠宰肉類加工等污水,含有各類病毒、細菌、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流入水體會傳播各種疾病。
環保手抄報文字篇三
和朋友到宜蘭松羅步道散步,下山時發現路邊有個面紙包裝袋,垃圾雖小,卻足以破壞大自然的美感。于是將垃圾握在手中,準備帶下山丟棄。
認真留意起來,才發現路上、草叢中都有垃圾。身邊沒有垃圾袋可裝,沒想到朋友們紛紛伸出援手,沒多久,連他們的手中也滿是垃圾。
靈機一動:將背包里的雨傘打開,倒過來的雨傘,不就是個大容器嗎?
兩位羅東的姊妹花,知道我們這群來自臺北的游客如此關心她們家鄉的環境,也加入行列。到了入口,收獲可觀,垃圾堆滿倒立的雨傘,成為特殊的裝置藝術,路人看到這個隨興創造的作品,皆會心一笑。
大家一同當起"環保新鮮人",說此行是他們最愉快的出游。過去看到垃圾,就算想撿,也會因不好意思而作罷。
其實,我以前也是如此。
住在新莊的我,常常到淡水散步,看見許多垃圾散落在潔凈的金黃色沙灘上,一開始,我也視而不見。幾次下來,終于忍不住,帶著大垃圾袋去撿,怎么撿都撿不完,但少一件算一件。
撿了幾次,某天一位女生跑來跟我說:"你怎么那么久沒來?垃圾又變多了。"她把我錯認成公所的人,我只能苦笑以對。
后來,我還號召朋友們一起凈灘,也學著把這習慣"隨身攜帶",無論是到住家附近散步、爬山,看到垃圾,就隨手撿一些,量力而為。
因為這習慣,我擁有了和別人不一樣的視野。除了垃圾之外,也常常在路上撿到手機、羽翼未豐的雛鳥......還有皮夾和人人都愛的鈔票。
撿到動物,我會給它們找個安居之所;至于有價的物品,就交給警察。
沒想到,單純的走路,收獲會如此豐富。
在社會上行走,偶爾,也會遇到有人不小心在你心里留下垃圾。這種垃圾,一樣不宜久留,我在清理路上的垃圾時,總覺得心里的垃圾也隨著現實中的垃圾一并清空。
再次歸零,明天,又充滿了活力。
環保手抄報文字篇四
1、拯救地球,一起動手。
2、不要旁觀,請加入行動者的行列。
3、保護水環境,節約水資源。
4、追求綠色時尚,擁抱綠色生活。
5、垃圾回收,保護地球,舉手之勞,參與環保。
6、今天節約一滴水,留給后人一滴血。
7、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8、讓經濟發展的浪潮進入綠色的河道。
9、建設美麗的邊疆,愛護我們的家園。
10、破壞環境,禍及千古,保護環境,功蓋千秋。
環保手抄報文字篇五
(1)節水為榮,隨時關上水龍頭,防止滴漏。
(2)慎用清潔劑,盡量用肥皂,減少洗滌劑中的化學物質對水的污染。
2、綠色消費 環保選擇
(1)用無鉛汽油、無鎘鉛電池、無磷洗滌劑,減少水與空氣的`污染。
(2)購買低砩家用制冷器具、無砩發用摩絲,減少對臭氧層的污染。
3、重復使用 多次利用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減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備購物口袋或提籃。
4、分類回收 循環再用 不亂丟棄廢電池、廢塑料等垃圾、廢物;將垃圾分類投放,變廢為寶,使資源循環再生,造福人類。
5、保護自然 萬物共存不獵殺、使用珍稀動物和受保護的動物,關愛與保護野生動植物;植樹造林,愛護我們身邊的每一寸綠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樹木。
6、講究衛生 保護環境 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在公共場所吸煙,不制造噪音。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倡導同學門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也建議叔叔阿姨們加入我們的隊伍中來,為保護環境、造福后代貢獻自己的力量。因為:保護環境,刻不容緩!
環保手抄報文字篇六
我們天天都就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生活在這美好的一切當中。地球媽媽慷慨的為我們提供各種無限而又有限的資源,讓我們“豐衣足食”,而人類不但不知足,反而還破壞地球母親。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把一棵棵大樹砍下做成木船、一次性筷子等一切對人類有利的東西,而這些在人類的眼里總就是一閃而過,對于大自然就是多么大的破壞。
雖然,現在人們處處在宣傳環保,呼吁綠色,但這樣仍然沒有阻止破壞者的腳步,一棵棵大樹仍在倒下,沙漠的面積仍在擴大。
現在,由于人類大量地砍伐樹木,所以現在荒漠正吞噬著大自然,吞噬著整個地球,人們啊!難道你們就心甘情愿地看著大片的綠的被破壞?這種塑料很難腐爛,被稱之為“白色污染”,用過的廢棄物十分難以處理。如果埋掉,會破壞土壤結構;燒掉它,能生產出氟化物,氫化物等有毒或劇毒氣體,危害人畜。真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塑料袋竟然有這么大的危害。
現如今高速發展中的中國,無論就是在經濟,文化,政治,還就是在信息產業上,都有突飛猛進的增長,在高速發展的軌道上急速行使時,中國的人們似乎忘記了一個最古老,也就是最基本的問題——道德素質。
中國自古就就是禮儀之邦。古代昌盛的儒家思想,也都就是把“仁”和“禮”放在首位的。古代的道德方面的故事也就是數不勝數,孔融吃梨時把大的讓給長輩。晉國重耳與楚國大戰時,遵守諾言,主動退避三舍。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孔明出山時,不恥以誠相待。這許許多多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映襯了一個重視道德素質的古代極為發達的中國,可現如今。
中國的青山綠水,正遭受到極度的摧殘。工業廢水的大量排放污染了我們民族的血液。森林大面積地砍伐、毀壞,使得洪水肆意猖獗,所到之處,民不聊生,眼睜睜看著家園被洪水吞噬,無不心痛。更有甚者,祖國的大動脈——黃河,已經不再就是昔日養育中華民族起源的魚肥水美之處了,卻成了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年帶走的泥土,不可估量。大片土地的沙漠化,也正襲擊著我們居住的城市。人們為了貪圖自己的利益,在食品里放添加劑來牟取巨大的利潤。由于食物中毒而導致死亡的事也時有發生。在學校園里,同學們為了方便而忽略了環保的意識,口香糖隨口一吐,致使校園的地面上留下了一道道黑色的“傷疤”。這數也數不清的道德問題正困擾著這條“東方的巨龍”甚至影響了它未來的發展。
相比之下,我們的鄰國,日本與韓國,在2002年日韓世界杯上,球迷觀看完足球比賽后,離開后的座位竟然沒有留下一個廢物,我依舊記得報紙那天報道的標題就是“可怕,可敬的日韓民眾”。而國民在每一次公眾場所聚集后,都需要工作人員反復地檢查,確定不再有垃圾。更有甚者,每當表演與比賽不就是那么盡如人意時,總就是能見到在比賽場地上看臺上有著塑料瓶和廢紙團等垃圾。在美國,父母帶著小孩子在商場等公共場所就是,若有垃圾,不論垃圾箱有多遠,父母都會鼓勵自己的孩子,自覺地把垃圾扔進垃圾袋。而中國的父母在孩子手中有垃圾時,則就是告訴他將垃圾偷偷地扔在一個角落,根本就沒有想到這樣會有什么后果。更夸張的就是街頭大小便與城市小廣告比比皆就是。先不談中國與其他發達國家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上述的話語也該能讓各位心知肚明了吧。
說到我自己,我在以前也確實有過沒有注意道德規范的時候,現在,我已經不再就是小孩,當口中有痰就是,我會稍加思考,拿出紙巾,包好,再扔入垃圾桶。當手中攥著糖紙時,我也會稍加思考,直到手中冒汗,我也會扔進垃圾桶。當眼前面對著紅燈時,我依舊會多加思索,靜靜地等待著綠燈的再次閃爍。你要問我為什么,我會告訴你:我就是新一代的中國人。
我呼吁:不要再破壞我們自己的家園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環保手抄報文字篇七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有感于國家林業不振,“重山復嶺,濯濯不毛”,上書北洋政府農商部長周自齊,倡導以每年清明節為“中國植樹節”。
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并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準后,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以后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1928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國民黨政府通令全國: “嗣舊歷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民國1929年2月9日農礦部又以部令公布《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各省植樹暫行條例》16條。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農礦部長易培基遵照孫中山先生遺訓,積極提倡造林,于1930年2月呈準行政院及國民政府,自3月9~15日一周間為“造林運動宣傳周”,于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舉行植樹式。北方地區以3月初旬,寒氣未消,還不適于栽樹之故,特規定植樹式仍于3月12日舉行外,造林宣傳運動周延之清明節行之。并由該部公布《各省各特別市各縣造林運動宣傳周辦大綱》7條,以便全國照辦。
1956年,毛澤東發出了“綠化祖國”、“實現大地園林化”的號召。中國開始了“12年綠化運動”,目標是“在12年內,基本上消滅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規格種起樹來,實行綠化。”
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1979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國務院的提議,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的決議。
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是我國新民主主義創始人、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家鄉。在孫中山先生的故居中,今天還生長著一棵百年以上樹齡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時年僅17歲的孫中山從美國檀香山帶回,并親手栽種在這里的。
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這是建國以來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對綠化祖國作出的第一個重大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作為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
1982年的植樹節,鄧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
1984年 9月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七次會議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總則中規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從而把植樹造林納入了法律范疇。
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
環保手抄報文字篇八
低碳生活,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從點滴做起。
首先,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細節上注重節能減耗。 記得有一次吃飯,爸爸將客廳里的電視、電燈都開著,我看了連忙將電視、電燈都關了。爸爸疑惑的問:“你這是干什么?”于是,我告訴爸爸:“現在全世界都越來越關注地球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物種滅絕等,電燈、電腦、空調、電視……任何電器一旦不用了,就隨手關掉。我們一定要做到環保,因為這樣即可以節約電,還能環保。”聽了我的話后,爸爸突然間徹底醒悟了點了點頭說:“是啊,是啊,看來我還是女兒懂啊!”頓時,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如果整個社會是大海,每個人就是一滴水,大海的污染,影響著每一滴水,也需要每一滴水努力幫助凈化污染。美國總統肯尼迪說過:“不要問國家能為我們做些什么,先要問自己能為國家做些什么。”低碳生活需要人人參與!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積極創造低碳生活!其實做到節能,創造低碳生活很簡單。
其實,低碳并不遙遠,只要多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就可以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倡議開展低碳生活,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升油、一張紙開始,實現全民行動,人人出力。
低碳生活不僅是一種時尚,也是利于我們子孫后代的的大事,與我們的健康信息相關。對于人類來講,降低碳排放、減少肉食、減少畜牧業,是非常直接又簡單的方法。低碳生活,即利身體,又利環保,何樂而不為呢?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積極加入低碳生活,號召更多的人們行動起來。每一個人的一小步,將是社會向前邁進的一大步。
為了那一片藍天永遠保持蔚藍,為了使大自然的森林永遠郁郁蔥蔥,為了碧波蕩漾的河水永遠明凈,為了下一代擁有的地球永遠美麗,行動吧! 同學們,我們離不開賴以生存的地球,共同的命運把我們聯系在一起,大自然叔叔多么盼望它能回到家園,地球母親把重任托付在人類的身上,因為只有我們才能挽回地球和人類的幸福:讓綠色不再嘆息,大自然不再哭泣,讓地球母親的'傷痕消失,讓明天的地球更加美麗、堅強、可愛!
重視一顆樹的命運 重視一棵樹的命運,不知有多少人能夠認同這個觀點。 我們不妨先作個假設:如果設一個“森林法庭”,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被告。通過陳述實錄,就可以作出明確的判斷——比如,在成片的大面積林區發生山火,至少要達到“畝”的數量才能稱為災。
即使像1987年大興安嶺森林大火那樣的災害,人們雖然給它定性為“特大”,但燒死了多少樹,誰也數不清。在這里,樹作為生命被“草菅”了。多數人以為原始森林,是祖先留下的,燒掉太可惜了,而發出的也只是感嘆。
自然保護區或西部干旱地區,砍伐或毀燒了樹木,是要以棵為單位來計算的,因為這些地方的樹木太珍貴了。有山沒樹是很荒涼的,人們渴望有樹。
在內蒙古赤峰地區,樹是政府和老百姓的“眼睛”。最典型的事例是,砍掉一棵樹也要驚動當地政府官員,山上一冒煙,不管燒沒燒著樹,市長都會出動。道理很簡單,生活在沙窩子里,幾十年幾代人種樹,在樹的身上他們投入了太多的血汗,也收到了顯而易見的成效。人們看重樹,也依賴著樹。“案情”已經相當明了:“家大業大”,手就會松一點,“小門小戶” 就要精打細算,要是“貧困戶”更不敢輕易動血本了。
環保手抄報文字篇九
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是很強。要知道,每年有600萬公頃土地因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而失去生產能力。
盡管這樣,人類仍不覺醒,還永無休止地亂砍亂伐,每年有1700萬公頃森林因此而消失。人類還每年大量排放廢氣要將50多億噸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氟烴等有害物質排放到大氣中。現在大氣再也不是以前的純凈了。
大量的化工企業的引進的廢氣偷偷排放,隨地吐痰,垃圾亂扔亂丟,浪費水資源等等的行為,直接破壞著人類的生存環境,很難想象,這樣下去,我們的地球會變成什么樣子!我們經常在商場購物,人們手中提著大包小包的塑料袋。
塑料袋焚燒會造成毒氣,填埋不容易分解,還會導致土壤被破壞。中國人這么多,可想而知會有多少塑料袋難以處理?在飯店吃飯時,人們經常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它會消耗大量的樹木,據說,中國人一年大約要“吃掉”2500萬棵大樹。
種種情況,使人觸目驚心啊!這些環境問題是由于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所造成的。不堪入目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污染、水質污染、噪聲污染、食品污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
而我們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
人們的亂砍亂伐使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沙丘吞噬了萬畝良田,洪水拆散了千個家庭。梅水溪曾經說過:“沒有自然,就沒有人類,這是世界一大樸素的真理。一昧的掠奪自然,征服自然,只會破壞生態系統,咎由自取,是人類瀕于困境。”這句話說的一點也不錯,人不給自然留面子,自然當然也不給人類留后路。
2000年的沙塵暴,5·12汶川大地震,這就是大自然向人類發出的警告。
因此,我們要節約能源,比如:電冰箱、洗衣機、電飯煲等家用電器要根據家庭人口情況和實際需要,選合適的冷藏立升、洗滌公斤的設備,不要過份求大;家里各房間的'照明燈、電扇、電視機、空調等在無人的情況下要及時關掉;空調溫度的設定要合理;水要盡量節約;不用一次性筷;用環保紙袋,而不要用塑料袋等。
要記住: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而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地球是可愛的,但是她也太容易破碎。,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保護她,從這一刻起,別讓她再受到任何傷害了。
節能、環保,刻不容緩! 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個人的環保行動就像一盞燈,當它亮起時,周圍的黑暗就會少一些。如果大家都點亮自己那盞燈,整個世界將會一片光明。為了地球的明天,為了人類的未來,讓我們行動起來吧,亮起屬于自己的那盞燈,保護好我們的地球母親吧!
……
環保手抄報文字篇十
是根據生態學原理,應用生態、社會、系統等工程技術建設的社會、經濟、自然可持續發展和物質、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人類聚居地。目前,我省昆比、常熟、張家港、江陰已經建成首批國家生態市。
指1996年《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明令取締關停的十五種重污染小企業,包括小造紙、小制革、小染料、土煉焦、土煉硫、土煉砷、土煉汞、土煉鉛鋅、土煉油、土選金、小農藥、小電鍍、土法生產石棉制品、土法生產放射性制品、小漂染企業等。
排污收費制度是對向環境排放污染者,按所排放污染物的種類、數量、濃度,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收取一定的費用。其特點是運用價值規律給排污者造成一定的經濟壓力,促使其減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1979年我國首次規定排污收費制度,1982年,國務院頒布《征收排污費暫行辦法》后,開始正式實施。
指在開發建設活動前,對建設項目的選址、設計和建成投產使用后可能對周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進行調查、預測和評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報批的法律制度。我國實施建設項目環評已經有20多年,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環評技術和管理體系。目前對重大規劃的環評工作也已經展開。
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為推進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于1997年決定在全國開展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活動。通過創建一批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潔凈優美的環境保護模范城市,推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使全國各城市早日建設成為社會文明昌盛、經濟快速發展、環境質量良好、資源合理利用、生態良性循環、城市優美潔凈、基礎設施健全、生活舒適便捷的現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