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大理蒼山景色大理蒼山美景篇一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五朵金花”的故鄉——大理。
現在我們的游船正行駛在洱海的泄水河道——西洱河之上。游船的航行方向是由西向東的,再往前行,大家便可以看到煙波浩淼的洱海了。
洱海,是云南著名的高原湖泊,位于大理市區的西北,為中國第七大淡水湖。形成于冰河時代的末期,其主要成因是沉降侵蝕,屬構造斷陷湖。洱海,北起洱源,長約42.58公里,東西最大寬度9公里。湖面面積256.5平方公里,雖沒有滇池大,但蓄水量比滇池要大很多。這是由于洱海的平均深度有10米,最深處可達到20米。古稱“葉榆水”、“昆彌川”。但是小徐呢,更喜歡它現在的名字——洱海。因為這個名字更加的貼切可愛。從空中往下看,她宛如一輪新月,靜靜地依臥在蒼山和大理壩子之間,像極了一只可愛的大耳朵。這也就是大理“風花雪月”中的‘洱海月’了。
現在我們的游船已經行駛在碧波蕩漾的洱海了。
大家看,湖水清澈見底,就像無瑕的美玉,秀麗無比,它正以廣闊的胸懷歡迎各位來自遠方的賓朋。如果在農歷十五月明之夜到這兒,月亮會特別的圓、特別的圓,那景色,我也是醉:水中,月圓如輪,浮光搖金;天空,玉鏡高懸,清輝燦燦,仿佛才從湖里沐浴過。水天輝映,都分不清是天月掉海,還是海月升天。洱海月為什么如此明亮呢? 科學的結論是:一、洱海水質特別純凈,透明度相當高,反光極強;二、洱海海面塵埃較少,空氣清新,使得水天相映,月光更加明亮。此外,洱海月之著名,還在于潔白無瑕的蒼山雪倒映在洱海中,與洱海月交相輝映,構成“銀蒼玉洱”這一大奇觀。
在我們的前方,大家所能看到的這個玲瓏剔透的小島,就是洱海中最小、但又最負盛名的島嶼——小普陀了,在介紹大理的畫冊中少不了它。小普陀周長只有200多米,全由石灰巖構成,總面積約有70平方公尺。這里為什么叫小普陀呢?普陀,是梵文普陀珞伽山的縮寫,意思是小白花山或小花樹山,傳說是觀音在印度修行的地方。因此啊,凡是傳說中觀音顯圣地大都稱為普陀山。比如,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由于小普陀的外形比較像傳說中觀音的道場,但又因為它的規模和地形都比較小,所以得名“小普陀”。 大家可以看到,小普陀這么遠遠的望去,就像一個天然的盆景置于洱海當中。在白族人的心目當中,小普陀可是最富靈氣的一個小島,附近村莊的白族人民,每到逢年過節,或者是遇到任何喜事,都要到小普陀進行祭祀,以示慶賀或者是以求平安,每當新郎新娘結婚的這一天,新郎還要用小船載著新娘繞島三圈,希望小普陀能為他們帶來:幸福、吉祥。
今天,各位嘉賓不遠萬里來到大理,感受這里的歷史、文化、風俗、民情、那我們也希望這小普陀能給各位帶來幸福和平安。下面呢,各位做好登島準備,讓我們一起領略這座小島的風采。
大理蒼山景色大理蒼山美景篇二
洱海是一個風光明媚的高原湖泊,呈狹長形,南北長40公里,面積約240平方公里。在風平浪靜的日子里泛舟洱海,那干凈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藍天,給人以寧靜而悠遠的感受。
在洱海最南端的團山,有一座洱海公園,是觀賞蒼山洱海景色的好處所。
蒼山洱海,山水相依,洱海是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北起洱源縣江尾鄉,南止大理下關,海拔1972米,南北長41.5公里,面積約251平方公里,因為湖的形狀酷似人耳,故名洱海。在洱海最南端的團山有一座洱海公園,是觀賞蒼山洱海景色的好處所。
從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輪新月,靜靜地依臥在蒼山和大理壩子之間。洱海共有3島、4洲、5湖、9曲。洱海屬斷層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見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來一直被稱作“群山間的無瑕美玉”。傳說在海底生長著一棵碩大無比的玉白菜,這碧波瑩瑩的湖水,就是一滴滴從玉白菜的心底沁涌出來的玉液。
洱海到蒼山之間是一片扇形的沖擊平壩,這里田地肥沃、村落相連,崇圣寺三塔筆立挺拔,素有“風景畫廊”之稱,風光、名勝、民俗融為一體。
從小碼頭入園沿石階登山,登至山頂,便可看到飛檐翹角的望海樓,漫步在望海樓長廊,極目眺望,蒼山洱海風光盡收眼底。
大理蒼山景色大理蒼山美景篇三
蒼山孕育了大理石,大理石就是蒼山的魂。這種瑰麗的奇石,世界許多地方都有,獨大理的最奇美,且開民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稱為“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揚天下。
各位朋友,我們的游船正在前行,現在應該向大家介紹這碧波萬頃的洱海本身了。
洱海,古稱昆明池、洱河、葉榆澤等;因其狀似人耳,故名洱海。它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3-9公里,湖岸線長117公里,面積25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5米,最深21.5米,蓄水量28.8億立方米,面積與蓄水量均列云南湖泊第二,在全國淡水湖中居第七位。
洱海南有彌苴河等注入,西納蒼山十八溪水,東匯波羅江、挖色河、南面的西洱河是惟一出海口,經漾濞紅繞入瀾滄江。洱海屬構造湖,湖岸東西多崖壁,北西南三面為沙洲。
大理蒼山景色大理蒼山美景篇四
;一項投資3億元的生態治理工程,最近卻因為“破壞生態”遭到激烈質疑。
4月20日,環保組織“野性中國”的志愿者,在云南大理蒼山白鶴溪附近進行例行的定點溪流觀測時,看到工人門正在對溪流河道進行施工,大量混凝土被平抹在河底,兩側的河堤用小石塊加高并用水泥抹縫。
河底“抹水泥”的操作,在環保人士眼中,其結果是一種“三面光”的硬化河道,改變了“會呼吸”的自然河道狀態,是一種弊大于利的治理方式。
質疑的情緒如野火般在環保志愿者群體里彌漫,當地政府迅速叫停了工程,并主動聯系環保組織和志愿者,聽取公眾意見,進行方案修改。
近年來,大理對洱海流域的環境治理投入巨大,但圍繞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環保組織與政府博弈激烈。因蒼山溪流治理引發的爭議,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蒼山由北向南共十九峰,兩峰之間有溪水自山間流下,共十八溪。五條溪流之外的其他13條溪流,在2017年陸續經過了預防泥石流的河道硬化治理。
19座山峰,間有18條溪流,是蒼山的奇景。
蒼山十八溪,北起喜州,南到下關,延綿45公里,與洱海呈平行狀。十八溪以蒼山為源,自西向東匯入洱海。溪水連通蒼山和洱海,約占洱海水補給水量的30%,是一條條活著的、連接蒼山洱海的生態廊道。
此次引發爭議的工程,位于白鶴溪。根據官方信息,白鶴溪治理屬于“大理市洱海流域蒼山十八溪入湖河道治理工程”(五溪治理工程)項目。該項目于2019年12月29日啟動,總投資約3億元。除白鶴溪外,項目還涉及莫殘溪、清碧溪、中和溪和桃溪,這五條溪流流經大理洱海海西人口和旅游業發展最為集中的區域。
大理州環保部門已經對五溪治理工程進行了環評。根據《中國新聞周刊》獲得的“五溪治理工程”平面布置總圖中等高線所示,整個工程均在蒼山海拔2200米紅線之下,2200米之上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工程不在保護區范圍內。
不過,針對這項工程,環保組織質疑的焦點在于:溪流是否有必要進行河道硬化?河道硬化就是將自然河道的土質河床,用混凝土板或者石塊鋪砌,成為人工硬河床。環保志愿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溪流硬化施工河段主要集中在214國道以西區域。
針對“三面光”的硬化施工,設計方的解釋是:上游河段縱坡大、水力沖刷嚴重,對河道破損、河堤底部被掏空的河段,采用混凝土結構強化加固,非上述情況的河段需做防滲時,則采用粘土防滲。
但多位環保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硬化河道意味著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河道失去自凈能力,水土涵養功能被人為阻斷,水流加速反而加大了道路涵洞的泄洪壓力,這事實上跟工程的目標背道而馳。
工程立項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成為爭議雙方繞不過去的問題。
管委會提供給《中國新聞周刊》的一份情況說明中稱,“因為五溪入湖水質較差,行洪任務艱巨,治理迫在眉睫”。工程目標具體為:到2020年底入湖水質基本達到iii類以上,恢復溪水循環,基本實現正常年景,河道常年不斷流,河段底泥和砂石得到清理,水生植物自然恢復能力增強,河道自凈能力和行洪能力提升。
簡而言之,五溪治理工程有三大核心目標:一是清水入洱海;二是提升溪流的自凈問題和行洪能力;三是解決斷流的問題,保證常年有水。
事實上,蒼山十八溪水質總體上是好的。根據2019年11月發布的《洱海及主要入湖河流水質情況的通報》顯示,蒼山十八溪除斷流的部分溪流無數據外,其余溪流水質均達到三類水以上標準。
做成混凝土硬化水渠是否真的有利于水質變好?4月21日,在政府與民間團體就五溪治理工程的對話會上,有環保志愿者提出這個疑問。
俞孔堅認為,河道做了防滲硬化后,水流加速的同時,水的破壞力也會增加,河道硬化既不能解決防洪的問題,也不能解決凈化的問題。長安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教授王震洪則認為,“三面光”不能解決河道自凈問題,自凈能力要依靠溝道中的植物。
早在2012年,大理市就開始系統地對蒼山十八溪進行整治,并提出爭取3年實現億方清水入湖的目標。
按照大理市相關治理規劃,十八溪河道綜合治理分為三段:即214國道為上段,214國道至大麗公路之間為中段,大麗公路至洱源界樁之間為下段。治理規劃中,上段以截石、攔砂為主,中段為攔污、截污、清淤為主,下段主要以截污、治污為主。大理市的目標是,通過對河堤加高、加固、河床拓寬、河道疏浚的治理,保證河道的行洪安全,增強防洪功能。
此后,蒼山十八溪多輪整治大體延續了上述思路。然而圍繞蒼山十八溪的整治,環保志愿者與政府間博弈激烈。
2018年,大理州國土資源局啟動對蒼山13條溪流進行泥石流及河道整治工程,內容主要為:建谷坊壩、攔沙壩、副壩、固床壩、肋坎和防護堤,工程范圍為上述溪流海拔2000~2300米河段,改造的溪流均在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和生態交錯帶中。
工程啟動后,在蒼山十三溪,大量的人工堤壩被修建起來。例如,在茫涌溪,每隔一段距離就修建了一道橫跨溪兩岸的河壩,短短距離竟有五道之多。野性中國創始人奚志農在緊鄰蒼山保護界線2200米海拔的雙鴛溪河段,拍攝到在不到300米的河段,建成了九道不同類型的攔沙壩。水流的落差被人為提高,在夏季巨大的水流沖刷下,有些固床肋坎(一般在流水沖刷嚴重地方布置,防治溝床被沖刷)已經被淘空。
環保志愿者對這些密集的堤壩憂心忡忡,他們認為:當地幾十年都未發生過泥石流,啟動泥石流預防及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必要性存疑,并有重復建設的嫌疑。
《中國新聞周刊》查閱一份資料顯示,自1950年至1993年,蒼山十八溪共發生較大規模的泥石流50多次。對蒼山十八溪建壩的科學性,有學者提出另一種觀點。長安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教授王震洪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大理蒼山泥石流主要是水石流,滑坡誘導的泥石流比較少。而且蒼山各溪流比較陡峭,因此,建谷坊壩、攔沙壩、副壩、固床壩、肋坎和防護堤是比較有用的,可以防止溝道下切,導致地質災害。
不過,也并非只有建壩一個選項。王震洪認為,蒼山地質構造比較穩定,主要是小型地質災害。對于不穩定的溝道,可通過工程固坡的方法解決;在溝道下游,為了減少生命財產損失,可以留足水石流堆積區面積,不要搞建設,并做適當防護。
環保志愿者還提出另一個質疑:大理州國土資源局以預防蒼山東坡發生泥石流為理由,申請防治國家地質災害專項資金,客觀上繞開國家生態環境部的環境影響評估。
環保志愿者們決定行動起來。2018年7月23日,重慶公眾河流環保文化中心向云南省環保廳(現云南省生態環境廳)提起“行政履職申請”,要求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對建設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國土資源局“未評先建”的行為立即予以制止,并做出相應的行政處罰,要求其采取生態恢復措施,修復自然保護區溪流生態。
不過,重慶公眾河流環保中心負責人余劍鋒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關于蒼山13溪流泥石流及河道整治工程,是否需要環評,大理環保局和云南省環保廳,都認為不需要做環評。
云南省環保廳認為,泥石流治理工程未列入環評名錄,依據生態環境部《“十三五”環境影響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對未列入分類管理名錄且環境影響或環境風險較大的新興產業,由省級環保部門確定其環評分類,報環境保護部備案;對未列入分類管理名錄的其他項目,無需履行環評手續。且云南省國土廳將清碧溪等十三條溪流“泥石流地質災害勘察及治理工程”,列入省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項目儲備,不屬于環境影響或環境風險較大的新興產業。
針對這一說法,環保組織“昆明善見天環保信息咨詢中心”就該工程是否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向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發起咨詢。2019年2月,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回函,指出該工程“應納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
得到這一反饋后,重慶公眾河流環保文化中心于2019年2月,再次向云南省生態環境廳提起行政履職申請,要求該廳對建設方“未評先建”“未批先建”的行為做出相應的行政處罰并嚴肅追究相關責任。
這次的“五溪治理”爭議,當地政府反應迅速,并表現出主動溝通姿態。
度假區管委會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地政府已組織省、州知名專家召開五溪治理工程專家咨詢會,對方案作進一步的咨詢論證。中南設計院根據專家提出的意見,并結合概念設計中標方北京土人公司的景觀設計理念,正在對方案進行優化完善。
大理旅游度假區黨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李志東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方案完善后,他們將請專家進行進一步內審以后,再向社會公布。
野性中國志愿者于博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原本5月6日新修改的方案會送到位于武漢的中南院總院進行內審,但新方案具體情況官方并未反饋,環保組織并不了解,方案至今仍未公布。
目前,陷入“停擺”的工程,仍讓環保志愿者憂慮。一位志愿者對《中國新聞周刊》感嘆,類似項目一旦立項很難撤銷,可能停工十五天又會開工。目前志愿者們正在尋求包括更高級別的環境督察、當地檢察機關和媒體等多方力量的介入。
在俞孔堅看來,這場環保爭議風波的背后,其實是個選擇題,是用工業文明的思維,還是用生態文明的思維來對待自然,“兩者間的交鋒不啻于一場革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