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鄉(xiāng)村小記篇一
;斑 鳩
斑鳩站在門前的電線桿上,咕咕地叫著。
雨的腳步,輕輕的,帶著灰色的影子。
斑鳩總是這樣,聲音暖暖的,像透過薄薄的霧。
莫名喜歡這個名字,說的時候,嘴巴噘起,好像有特別的疼愛。
小時候不大在意斑鳩,它灰撲撲的,即使翅尖和尾巴上有幾個白色的圓點,也不能挽回那份土氣。那時候有好多有趣的事情要做,在草叢里捉蟲,在屋頂上看天,小小的院子就是我的世界,我來不及和一只灰撲撲的鳥兒建立更深的友誼。
幾乎所有的鳥兒都那么驕傲。它們在我的世界之外,連檐下的麻雀都離我那么遠,我一抬手,腳步稍用力,它們就大驚小怪地“撲棱棱”飛遠了,絲毫不感謝是我趕走了不懷好意的大花貓。它們,當然有資格傲視一切不能飛的東西。它們的翅膀能夠貼近藍天,觸摸云朵,風兒從它們的翅下穿過,涼涼的,癢癢的。它們的歌聲里是雨,是露,是剛剛蘇醒沒被破譯的自然密碼。那時候,我羨慕一切有翅膀的生物,貼在天際的鷹,飛過矮墻的蝴蝶,從菠菜地飛向韭菜地的蒲公英,甚至一只不知深淺傻乎乎大叫著從高處撲楞下來的母雞。翅膀多好啊,可以讓它們浮在天空打量自己的影子。
我家院子里只有麻雀,夏天里甚至麻雀也去了更遠的田野里覓食忙碌。記得鄰居家房梁上有燕子的窩,每年春天燕子會回來,大鳥忙進忙出,窩里有雛鳥嫩嫩的顫顫的聲音。鄰居一家極其珍愛這伙伴,從不驚擾之,這大概也是燕子年年回來的原因。那無言的呵護與懂得會讓燕子心暖,燕子也依戀。我常常仰起臉望著那精致異常的小窩,暗暗祈禱它們明年能帶來新的伙伴住在我家,但總是沒有,麻雀的吵鬧卻日益繁盛起來。爸爸媽媽像燕子一樣忙進忙出,我小小的影子和大樹篩下的光斑疊在一起。
不知道什么時候有了斑鳩,起初以為是鴿子,但這鳥兒卻有不同于鴿子的樸素和羞怯,總在雨前,落在院子里最高的電線桿上,咕咕地叫,叫幾聲,遠處的樹影里就有幾聲應和。所以在我的認知里,斑鳩的聲音總有雨云的藍灰色,還有些淺淺的憂傷。
爸爸說,這斑鳩的聲音和他小時候在家鄉(xiāng)聽到的是不一樣的。他喃喃道,莫不是斑鳩也有鄉(xiāng)音的?轉(zhuǎn)眼,爸爸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到新疆,已近60年。鄉(xiāng)音未改,兩鬢已如霜。
杏 樹
斑鳩窩在杏樹上。
真是聰明的鳥兒,選了這么好的屋址。它們開始搭窩的時候,一定是花兒開得最好的時節(jié)。一樹粉白,在剛剛消融的雪里噴薄著姑娘頰上胭脂般的淡香。斑鳩的愛情一定也這樣鮮嫩樸素,浪漫安靜。
杏樹在菜園里,一共兩棵。樹下是特意種下的郁金香。每到春季,各色的花朵捧著一樹粉白的云,襯著遠處的雪山藍天,常使人詫異得說不出話來。
到了八月,樹上的杏子多到泛濫。每一根枝條上都掛滿了累累果實,一直垂到地上。地上更是落了一層又一層的果實,每天要撿數(shù)次,以至于到了不想撿的地步。
從前卻不是這樣,那時候眼巴巴地望著屋后鄰居家或是路邊別人家滿枝黃澄澄的杏子咽口水。爸爸看到我們的饞相,從鄰居家要了杏樹苗栽到院子一角,幾年功夫,杏子滿了枝頭,以致成為負擔,而我們對于杏子的渴望,卻在不知不覺中煙消云散。
記得很小的時候,放學回家,見路邊人家滿枝青杏伸出墻頭,幾個孩子相互支撐,攀爬上墻,冒著被主人捉住和被狗咬的危險,每人扯了滿滿一兜回家。并不能吃,所能記得的就是那使人皺眉的酸澀和那種“竊”的緊張刺激。
大概人的本性就是這樣,不能擁有的時候,總是要想方設法填滿心里的遺憾,那便是欲望。欲望總是以“別人枝頭的杏子”的美麗模樣誘惑著我們,有時會付出正當?shù)牟恍概θQ取,有時則會不擇手段不惜代價去竊取。盡管得到的未必有意義,未必就是自己真的想要的。那個追逐的過程有時成就了一個人的成長,有時鼓勵了人性深處的惡。
我并不認為自己完全是一個沒有欲求的人。有時是一件漂亮的衣裳,有時是幾本好書,一處美景,莫不在召喚、誘惑著我。但現(xiàn)在那種迫切想要得到的想法漸漸變淡了,更多時候愿意問問自己,這一枚“青杏”可是我內(nèi)心里真正想要的?這么說來,欲望也是一種促人進步的力量,我想要把它放在正當季節(jié)的陽光下,讓它慢慢變熟。
南 瓜
南瓜長在最肥沃的土壤里,父母每年都把收集好漚熟的肥料厚厚地堆在南瓜地里。
它們躺在陽光下,不斷地向遠處伸出瓜秧,像是在青草和黑土的波濤里仰泳的運動員。金色的花兒沿著它們不斷延長著的手臂,一朵,又一朵。
南瓜就這樣,一邊悠閑地伸出藤蔓與田邊的野薄荷、蒲公英聊天,一邊暗暗地攥緊了盛夏的陽光。等到深秋,你摘下它,試圖切開時,就會明白,那些清晨的、正午的、傍晚的陽光,甚至夜間的月光和星光,被它藏得有多么緊實。南瓜用滿掌心的熱,默默對抗與消解來自黑土地深處的涼。昭蘇氣候偏涼,即使在盛夏,那夜間的涼也是有根的,會順著腳踝,一直攀到骨頭縫里。這樣的涼,偏偏適合南瓜的生長,南瓜放開了手腳,敞開了胸懷,呼啦啦一大步一大步撩開了冰涼沁骨的月光,可勁兒地游著、長著。
南瓜憨稚嗎?從外形看,似乎有點。粗拉拉的葉子,笨頭笨腦的瓜。其實,仔細看,當它們碩大的葉子平展展連成一片時,整片地頗有幾分荷塘的意味,也是清秀可愛的。所有的植物,并不會刻意因為人類的偏好長得更美一些,它們默默長成自己的樣子,不驕不躁剛剛好。憨也罷,笨也好,它還是會蹚著月光大步大步走向一個又一個深秋。
偏愛一切軟糯的食物,南瓜恰好滿足了我。整個冬天,餐桌上都不會缺少甜美可口的南瓜。父母種出的南瓜品種幾經(jīng)篩選、淘汰,口感偏甜、偏面,蒸熟后有些沙棗的質(zhì)感,常噎得我伸直脖子呆立半天,依然停不下貪吃的嘴巴。曾有很多次,父母切開某個南瓜吃了,特別好,剩下舍不得再吃,總會想辦法給我們送來,哪怕隔著幾十公里的路程。吃到嘴里的南瓜因此有了更多的香甜,那些在夏季里默默積累的陽光,也足夠我用來對抗嚴冬。
秋節(jié)已至,南瓜們很快又要排著隊在屋檐下曬太陽了。我知道,我還將會有一個甜暖的冬季。
沙 棗
菜園里除了各種蔬果和花,還有幾棵小沙棗樹,這是去年才搬進來的新成員。早先,我還真沒在昭蘇見過沙棗樹,但吃過沙棗。小時候街邊有擺攤的維吾爾族老大爺,幾只布袋里,分別盛著瓜子、蠶豆,以及沙棗。一角錢可以買一茶杯,裝在口袋里,慢慢地含著,一點一點抿,任嘴巴里充滿甜甜的“沙子”,回味無窮,可以做好幾天的零食。相比之下瓜子與蠶豆太常見,沙棗就比較“高級”了。吃過的棗核也不舍得丟掉,用針線小心翼翼地穿起來,戴在手腕上,成了別具一格的手鏈。好像并沒有吃過幾次,也因此一直懷念這種特別的味道。
后來的沙棗好像漸漸退出了“零食”的范疇,很少見到。前兩年偶然在干果店中見到,比小時候吃到的更大、更甜,喜不自勝,興高采烈買回家去。爸爸把我們吃過的棗核小心收集起來,種在花盆里,仔細呵護,一個冬天過去,竟奇跡般冒出了數(shù)棵小芽。等到小芽們漸有樹的模樣,便被移到了菜園里,只經(jīng)過兩個冬夏,已經(jīng)比我要高出很多了,枝干日益粗壯,枝間的尖刺也不依不饒驕傲地頂了出來。爸爸常自豪地說:你看看,長得快吧,已經(jīng)比你高了!再過兩年,花一開,這滿院子啊……說時滿臉醉意,好像已經(jīng)聞到了撲鼻的花香。
貼餅子
鄉(xiāng)下的飯食,大概要粗糲一些。媽媽在園子里干活,抬頭看看太陽,說聲:中午了,該做飯了。順手摘下一只西葫蘆,掐幾根豆角,刨幾個土豆,拔根小蔥,材料齊備。
大多數(shù)時候是這樣,總讓我們犯愁的做飯,在媽媽這里就會變得很簡單。菜園子里轉(zhuǎn)一圈,想做的,愛吃的蔬菜踴躍舉手,你只需與眼前鮮靈靈的綠色略微商量,千萬別忘記角落里羞答答的小蔥和細聲細氣不愛說話的茴香。
鼓風機,鐵鍋,香噴噴的菜籽油,乒乒乓乓,哧啦哧啦,熱騰騰忙一陣,幾個人吃得肚兒圓圓,坐在桌邊打起瞌睡來。
最愛吃的是貼餅子。鐵鍋里是滋味濃厚需久煮才能入味的菜,有時是自己家的雞肉,燴了大塊的土豆或干豆角,有時是新鮮的排骨,依然燴了大塊的土豆或干筍、豆角,也有時是新摘下的蠶豆角,濃厚的湯沸騰著,媽媽把事先發(fā)好的面揉勻,用手捏成方形或圓形的餅子,貼在鍋邊,餅子和鍋里的菜熱烈交談,像久別重逢的老友。蓋好鍋蓋,大火持續(xù)。二十分鐘過去,揭開鍋蓋,餅子微微焦黃,吸收了來自肉、油、菜的精髓味道,它們散發(fā)的麥香又使油膩變得清新脫俗。面香、肉香、菜香氤氳不息,纏綿繾綣,讓在城市里變得挑剔而無趣的味覺瞬間蘇醒,渴望認真而恣意地吃下面前尊貴的食物。
這才叫吃飯啊!一頓吃下去,心滿意足,回味悠長。吃飯本來就應該是件值得用心對待的事。居于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也許藉于對食物的敬重,可以喚醒對生命的敬重與敬畏。
媽媽做的鄉(xiāng)下飯菜,才是真的精致,關(guān)乎歲月時節(jié),關(guān)乎陽光雨露。
幸福的精確含義,也許就是,一日三餐,有滋有味。
相關(guān)熱詞搜索:;鄉(xiāng)村小記篇二
那一片土地,似乎小又似乎廣闊,似乎一走就到盡頭,也似乎永遠也走不完。啊!那是一個多美的鄉(xiāng)村呵! 它似乎永遠也繁榮不起來,不管世界怎樣變動,它總像那城頭上的塔樣保持著自己的平靜,豬依然可以蹣跚途上,女人依然可以做在門前聊天,孩子依舊可以在大路上玩土,狗依然可以在街岸上打鼾。
一到了晚上,全村都黑了下來,所有人家?guī)缀跻徊㈥P(guān)門,縱然有一 兩家遲了些,但也很快進入睡眠,這里人睡得早。
夜,很美,很美,這里沒有城市里嘈雜的鳴笛聲,夜里散步有種飄飄然的感覺,泥土散發(fā)的芳香好像剛剛下過雨似的。
“天晚了?”
“晚了。”
在黑暗中兩個相遇的人打招呼,雖然晚歸者總是借著微弱的月光在路上摸,只能聽見自己的.腳步聲,但沒有人感到不便。
立到高處一望,但見那果樹從長滿青草的河邊一直伸展過去,直到接近房屋。在中國的任何城市中,只看見水果一擔擔從鄉(xiāng)間來,這里的卻是它的出戶。假使你恰恰在秋天來到這村里,映了肥厚的綠油油的葉子,耀眼的像無數(shù)小小的粉臉,向陽的一部分看起來比搽了胭脂還鮮艷。
果園像云和湖一樣展開,裝飾著這個古老的村莊。當收獲季節(jié)來了這里,便充滿工作時的美妙聲音,小枝在不慎中的折斷聲,在這一片相聲中又時時可以聽見忙碌的呼喚和笑語,人們將最大最好的,這種酸酸的,甜甜的,像葡萄酒一樣香,像粉臉一樣的美麗果實放在籃里,再裝進筐,于是,一船一船運往幾座大城,送上消化永遠不良的人們的餐桌。
翹首岸上的花一路開著,河邊遍步著依依翠竹,和騰騰煙樹,他們層層的繡影從山坡一直蔓延到水中。一株老樹的嫩枝忽然搖晃起來,那是一只不知名的鳥兒剛從上面彈起。此后,我一直留意著路旁的樹叢,期待著驚飛的鳥兒不停地打破樹林的寂靜。
一位腰間別著竹簍的男子,雙手捉著魚網(wǎng),定定地站在齊膝的水中。有魚兒逆流躍出睡眠,男子的手猛地揚起,一道白色的弧線徑直落入水中。
水牛旁若無人地走在路上,有些趾高氣揚,自行車很好地避讓。一陣急促的牛鈴聲在山那邊的草地上響起,不知是什么驚擾了可牛群的大塊耳臥。一群灰鵝行著方步從我身邊走過,目不斜視,舉止縱容,如飽學的儒士一般,不由想起小時侯追鴨子險些追到河里的趣事。
也許若干年后,這座小村將變成一個和周圍城市一樣的地方,但是,在我心中的那塊綠洲是屬于它的。
鄉(xiāng)村小記篇三
袖子外面的手臂感到了涼意,所以我知道這是初秋了。若不走得太遠,便覺得初秋畢竟是初秋,除天氣略冷一點外,幾乎滿目都還是夏景;若是走遠一點,才發(fā)現(xiàn)的確有些不同了。
秋色
初秋沒有落葉的枯黃與楓葉的火紅,我所看見的還是綠荷與青柳。荷葉是墨綠一色的,許是經(jīng)由帶涼意的秋風染過,成了發(fā)涼的色澤。荷花也還有幾朵,花瓣開得松松的,似乎在蒸發(fā)著顏色,只是那原先艷麗的桃紅已漸漸褪成了透著溫馨氣息的粉紅。柳枝的青色在空中跳躍,這樣的顏色只有跳躍才是它的本性,我喜歡嫻靜,更喜歡跳躍,在靜謐的初秋里,她最讓我感到活潑帶來的欣慰。
秋聲
荷葉還未殘,也沒有雨聲可聽。我耳邊是風聲和蟲鳴,風聲是連續(xù)的,蟲鳴卻時有時無,像主旋律與間奏。在它們的一唱一和中,我聽出了秋雖顯低沉卻毫不蕭瑟的音符,在簡單交錯著的秋聲中,我默默感受著如聞天籟的快慰。
秋風激起了枝頭的碧浪,也蕩起了湖中的綠波。樹葉像體積輕小的風鈴一樣互相碰撞,發(fā)出細碎的響聲。綠波的肩頭雖被風推著,卻還演奏著無聲勝有聲的美。
秋味
秋味,就是秋意。我眼中的秋是冷艷的,略帶哀婉,所以冷,異常美麗,所以艷。偶爾抬頭,望見一排飛得很整齊的鳥,但不敢確信是不是大雁,因為我不知道大雁是否會走得這么早。低頭又看見秋水和停泊的木舟,人言“秋水無痕”,我卻覺得秋水有的是皺?摺的“痕”,帶來塑眉籠煙的神態(tài)。
鄉(xiāng)村小記篇四
一聽說今天要遠足,我興奮得一夜都沒有睡好覺。好不容易等到了天亮,就拿著早已準備好的零食和水上路了。來到學校,老師就帶著我們來到操場準備遠足。一切準備好了,校長一聲令下:“現(xiàn)在正式開始遠足!”我一聽,一蹦三丈高!
在路上,春風輕輕地摸著我們。樹兒向我們鞠躬,草兒向著我們點頭。好像在說:“恭喜你們,今天遠足!”一路上,油菜花的身影到處都是,好像一朵朵黃菊花。也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在和我們捉迷藏呢!真不幸,我看見幾棵油菜花“腰”折斷了,不知是小朋友搗的亂,還是風吹得,多么可惜啊!希望這幾棵油菜花,平安無事。
不知不覺地到了臨公園,我們已經(jīng)氣喘吁吁了,但是,我們還是精神抖擻地玩起了旋轉(zhuǎn)飛機,在上面我們拉開了“戰(zhàn)斗”。結(jié)果,我們“全軍覆沒”,沒有一個勝利者;接著是小火車真好玩,軌道中間有三、四只雞,火車一來,它們嚇得到處跑;摩天輪也很好玩,在摩天輪上,我看見了整個臨公園,看見了青山區(qū)的一半!聽同學說,迪斯尼樂園中,有一個比這個更高大的摩天輪。要是把那個摩天輪搬過來,不就能看見整個青山區(qū)了?那多好呀!還有賽車,坐上去真刺激。不過只坐了兩圈,真不夠爽。最后是貝樂園,里面也很好玩!有的同學進去了都不想出來了呢!開始吃中飯了,我們把帶來的食物拿出來吃。就這樣,到了十二點種,我們就回去了。
鄉(xiāng)村小記篇五
人的生活中不是一帆風順的,食物有甜酸苦辣各種味道,生活中也一樣,有快樂的,也有痛苦的。
在我們的學校里,每次聽到下課鈴聲響,同學們就開開心心地跑出來。他們集中在一起玩游戲,在操場走來走去,多么的快樂啊!在學習方面,當我們?nèi)〉煤贸煽儯玫礁改负屠蠋煹姆Q贊時,心情感到無限快樂的,我們每天都刻苦耐勞地學習,努力用心地學習,不知流了多少汗水,這時就感到很痛苦。上課時,集中精神來聽老師講解,有時候,因偷懶而不把課文的內(nèi)容掌握,測驗時,不會做,我們就感到很痛苦的。
古語常言:“苦盡甘來”。意思是說嘗過痛苦之味道才會感覺到從痛苦中得來的甘甜。故此,上課時,我們打起十二分精神來研究難題,用心讀書,一旦下課了,就是我們的快樂,可以輕松一下心情,此刻是多么快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