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十五從軍征改寫小學生篇一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今年我已經八十歲了。能在有生之年回家和家人多相處些日子,自然是我此生最后的夢想。
此時是一個深秋的早晨,路旁白楊樹的枝葉都凋零了,伴著一陣秋風,飄落下來。
我在道路上走著,孤寂的秋風在我的泉思里飛揚,不知過了多久,我終于到了村口,這才發現天色已經很暗了。
就在這時,我碰到了同鄉的鄰居。我問他:“我家里的親人都有哪些?”他領著我往前走了幾步,用手指著前方說:“看,那就是你家。松柏旁是一個接一個的墓地,你這么多年沒回來,家里變化很大啊。”
我被同鄉的話驚住了,帶著憂沉的心情回到了家中。心里感到陣陣寒意。院子已經荒廢,門窗已經破敗不堪。曾經家中的幾棵果樹也枯萎了。還有幾只野兔子在原來的狗窩洞中躥進躥出,有些野雞甚至在屋脊上頂梁處飛來飛去。庭院里長滿了野生的谷子,井臺上也長滿了葵菜。這已不再是我十五歲離開家鄉時的景象,曾經生機盎然的院子已不復存在。
行走了一天,我饑餓難耐,我艱難地走向那野谷叢,采了些舂米來做飯,又摘了幾顆葵菜來煮湯。湯和飯一會兒就做好了,這時我才想起,該與誰分享呢?我獨自勉強咽下飯菜,眼里卻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
這就是我被擺布的一生嗎!
十五從軍征改寫小學生篇二
清人范大士在《歷代詩發》中說:“后代離亂詩,但能祖述而已,未有能過此者。”
軍中。中軍帳外。80歲的老兵喜笑顏開——他終于可以回家了。
白發蒼蒼的老兵突然間容光煥發,好象不是80歲,他的眼中又浮現出自己當年15歲小新兵的模樣,想起了臨行前夜,母親依依不舍,油燈下一針一線仔細為他縫制新衣;出門時,父親默默無語,倚門而立的身影又一次從他眼前閃過,弟妹稚嫩的叮嚀又一次在耳邊響起。
歸途中。腳步匆匆,看不到敗落的村莊,看不到流離失所的百姓。飄零的風雨再也阻擋不了他前行的腳步。腳步匆匆。
“你們誰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呀?”“告訴我,我的家在何方?”無數次詢問,無數次茫然,竟沒有人認識他了么?終于找到了一位年過古稀的老者,“你是——”他欣喜若狂,一把抓住老者的手臂,“是我!是我!我家里還有誰?”唏噓良久,老者伸手一指,目光到處滿是松柏掩映下的高高的墳塋。他驀然呆了。松柏?荒冢?這和他有什么關系?難道——跌跌撞撞,踉踉蹌蹌,許久許久,才來到了舊日的家門前。家,是他的家嗎?他推開了仿佛記憶中模樣的歪斜的大門,吱——塵土飛揚,驚走了正在院中玩耍的野兔,坍塌的院墻下自有兔子出入的門戶;小心的撥開茂盛如林的旅谷,步履艱難的他終于來到屋門前,倚門而立的父親如今已不見了蹤影,他要到哪里去尋覓親顏?身在家中的他猶如置身孤寂的荒漠,幼小弟妹的聲聲呼喚猶在耳畔回響,親人的面孔卻再難相見。一只雉雞倉皇間從梁上飛出,擾亂了他的思緒。這是我的家呀?這是我的家嗎?仰望蒼天,蒼天無語;俯問大地,大地無聲。一路的欣喜,一路的渴望,都已化為了泡影,眼前景物依舊,舊日的親人卻不知所終。
環顧四周,景物無言。疲憊的他拖著同樣疲憊的身子攆飛了霸占屋梁的雉雞,轟走了占據庭院的野兔,找到了記憶中的水井,一點點舂凈了旅谷的外殼,點燃了灶內的煙火,縷縷炊煙裊裊升騰,縷縷飯香撲入口鼻。一只只洗凈了的旅葵葉子從他的手里滑入鍋中,片刻后,清新的旅葵香氣在屋內升騰。
望望煮熟的飯菜,望望空空的庭院,呆呆的他不知道和誰來分享。信步來到門前,遙望松柏掩映下的墳塋,淚水無聲的滑落,打濕了滿是塵土卻再無人補縫的衣裳。
十五從軍征改寫小學生篇三
常常回想起十五歲時的天。
回想起十五歲自己意氣奮發的臉,在浩蕩的人群中若隱若現。回想起爹娘送到村口仍不肯止的目光,回想起他們長一句短一句地喚著我時的悲傷。那時連句道別都不能的匆匆,已渡去了太多的時緒,如此地站在陌生的路口徘徊的,卻是一個將腐朽的老人了。
我瞇起眼睛,努力地辨識這個熟悉而陌生的村莊。天仍然是一大片單薄的藍,沾著微微的暮色,將這偶爾來往的人的影子拉長,充滿著悲憐地映在揚塵的土路上。稀落的房屋已有太多的變故,高大地矮小下去,矮小地只愈發地矮小,我只能依稀地尋著剝落的顏色,找到它還年少時的模樣。
這時,忽然遇見了一位舊時的玩伴。盡管面容間已夾著太多艱辛,然而我還是認得他的。我拖著僵硬的腿,幾乎流出淚地拉住他:“認得我么,認得我么,我家里還有誰?”他渾濁的充滿著痛苦的眼睛望見我,露出了些少得可憐的驚喜,隨即便低聲嘆了口氣,用爬滿了老繭的手朝前指了指:“就是那了,墳墓一個連著一個。”聽到最后一個字,我的腦袋嗡地響起來,心像是炸開了似的,什么疼痛什么流淚都忘卻了,只是喃喃地念著:“墳墓……一個……連著一個。”我夢著的,念著的,當做唯一的活著的希求的家,卻只是這一個連著一個的墳墓——只是墳墓!
我應該流淚的,然而意識卻像是虛空了般,只恍惚地,恍惚地向前挪著步,眼睛癡癡地盯著那一個個孤獨的,甚至連墓碑都來不及刻下的墳墓。睡在這里的,都是曾給我歡笑同我歡笑的人,可是為什么,在他們都離去時,我仍是可惡地活著,活在這可惡的世上?我想要去怨恨,想要去尋一個答案,卻發現自己只能對著無盡的戰火燒留的灰燼嘆息。曾載著我幾度夢回的房屋就在這里,可是為什么,我沒有力氣,沒有勇氣給它一個我在夢里千萬次念想過的微笑呢?殘破的拱出洞來的磚墻下,一連地鉆著幾只灰色的兔子。而那舊時梁上的飛燕,卻換做了幾只驚慌地抖著翅膀的野雞。我的呼吸急促起來,仿佛身體里的傷口都一齊發作,多年來依靠記憶構建的微弱的幸福感被輕易地摧毀——無法快樂也無力再悲傷。
我拿著庭院里大片迭生的野菜隨便地煮起飯來,飯的香氣隨著風吹起來的時候,我的心幾乎要被難過吞沒。那時總是和爹娘坐在一起吃,由著爹娘將他們碗里的半點的油星挑給我,雖然是一般的貧窮和落魄,三個人的飯菜卻總能吃出最快樂和滿足的味道。如今的飯已是熟了,卻又能同著誰一起吃呢?原來一個人的快樂從來不是快樂,僅是不愿說的孤獨罷了。
我緩緩地走出門,將身子艱難地抵在斑駁的門旁——好久一陣,我才發覺自己已流出淚來。
本文來自中華語文網學生博客,作者夢柔影飄
十五從軍征改寫小學生篇四
頭頂灰蒙蒙一片,烏云密布,正憋著一場大雨。緩緩抬頭看,這不好的天氣并不影響我此時的興奮。我把拐杖一頭橫向那條既熟悉又陌生的小路,蹣跚而去。
這條路啊,時隔六十五年,一切都還那么熟悉。十五歲那年的一幕幕在我腦海久久不散,一件件往事讓我加快回家的步伐:那么多年了,弟妹都怎樣了?阿爸阿媽呢?都還在嗎?拄著拐杖,此時我早已忘記我已耄耋,在這條飽經歲月的羊腸小道疾步走向家鄉。
鄉村濃郁的野花草香的味道撲鼻而來,我的堤壩再也禁不住洪水的沖刷,讓那水珠爭先恐后地落下臉頰。遠處幾戶人家屋頂飄著的裊裊炊煙升上天空與天空中的烏云融為一體,聽見了孩童在門前歡聲笑語。笑聲和香氣刺激著我,天色早已黃昏,我也該回家與家人團聚了。
我踏上熟悉的土地,貪婪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手中拐杖微微顫抖,走向記憶中的家。
緩步走上黃葉遍地的小山坡,推開了我家的柴門。那柴門被我推開,咔咔響了幾下,竟塌掉了。狐疑的我走進庭院,推開屋門。眼前的景象讓我的心情墜入萬丈深淵:件件看不清模樣的物體散落在地上,幾只野雞見到生人,驚恐地飛上梁頂,梁上灑下的灰塵落進我的白發;野兔在那茅屋土墻上的狗洞鉆進鉆出,塵土四起。定在屋前,我望著這一切,心中的激動變成深深的恐懼:“我的家人呢?”
嘶啞的聲音自聲帶發出,我癱坐在地上,心中的恐懼久久不散。我仰頭,屋頂被歲月抹掉了一個大洞,與天相連,看得見灰暗的天空還有烏云。
掙扎地站起來,我不服氣地走到后門,用我那老腳狠狠地踹開。我走進昔日我家的院子,松柏樹葉子在遠處隨風飄著,樹后隱隱閃著銀光。我拄著拐杖走進樹林,昔日親人的名字被一個個刻在那幾塊石頭上,雜亂地插在寸草不生的土地,那些名字漸漸被黑下來的天涂抹直至模糊不清。
十五從軍征改寫小學生篇五
凄涼的秋風卷起四周凋零的黃葉,風中,白發蒼蒼的我手持一碗煮好的飯食,淚水沾濕了我的衣裳。看著那滿院墳冢,我獨自在那秋風中獨自嘆息,是一聲聲低沉而微弱的嘆息,我想抓住那流失的歲月,但力不從心啊!
往事隨風,思緒漸漸回到從前。十五歲,一個多么令人振奮的年齡!當年我氣宇昂揚,欲攀天摘月、下海撈蛟。少年大志,盡顯心頭。當征兵之令傳來時,沒有半絲猶豫,在家人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背負行囊,策馬揚鞭,消失在那天際之中。
來到邊疆,拿起武器,一股傲然于天地之情從心中升起:從此,我定要保家衛國,殺敵立功。
幾十年,都在腥風血雨中度過;多少次,看著戰友們含恨而別。少年的不屈之心,已在一次次傷痛中消逝;少年的壯志豪情,已被時光磨平。幾十年了,雖然在一場場戰爭中僥幸逃生,可仍未成為將領,是懷武不遇,還是老天的玩笑?銅鏡中,發現滿頭青絲變白發;看見烏黑的胡須已披霜;臉上也起道道皺紋;已是老大徒傷悲。畢竟我不是趙子龍啊!是到了離去的時候了。一次次申請,一次次等待,連頭上白絲也隨著秋日邊疆的枯葉一起凋零。終于,將軍同意了我的請求。一絲凄然苦笑浮現臉上,回鄉時,才發覺自己已一無所有,少年心志已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掏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了。
遠處,是誰在嘆息?天際,是誰在哭泣?風中,有誰人遠去?心里,有幾許淚滴?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人生悲劇,莫過于此!
十五從軍征改寫小學生篇六
在很久以前的一個早上,我還只有15歲,我的家庭雖然不算富有,但非常的幸福,但今天的事打破了這個家幸福。
今天早上,來了很多官兵,他們拿著皇帝發布的詔書。他們說匈奴快要南下入侵了,讓每一家都挑出來一個男子送到戰場,我的父親的年齡已經不適合從軍,我沒有哥哥,弟弟的年齡又太小,但是這條命令我有不敢不接。這些官兵讓我明天到軍營報道。
第二天上午,我帶著父母的擔心上路了,我希望戰爭早點結束,同時也想借助這個機會建功立業,我和鄰居的幾個人一起從軍,我們到了軍營僅僅訓練了一周的時間就立刻上了戰場,我十分害怕我會見不到家人。
過了三年,匈奴被擊退了,隨同我一起參軍的人只剩下了兩個人。本以為發財匈奴后就可以回家了。但是皇帝又讓我們北上追擊匈奴,后來又讓我們駐守邊疆。幾十年過去了。我終于可以回家了。但回去的人只有我一個,那些和我一個村莊上的人全部戰死了。
終于我帶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回到了我的村莊,蹭到了一個村子上的人,發現他是我兒時的同伴。我問他我家里還有沒有人。他指了指我的家,我發現我的家中已經破舊不堪,野草叢生。我的家旁邊都是破舊不堪的墳墓,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采了一些野谷,野菜,用來做飯,但卻不知道喊誰來吃,我在想只有我一個人該怎么生活,出門向東望去,眼淚粘濕了衣服。
十五從軍征改寫小學生篇七
村莊之北,一位步履蹣跚的老翁向著村莊,一步步捱過來。雖然已經年過八十,但手指的微微顫抖還是暴露出心底的.激動。遠遠看去,太陽已然西斜,接近黃昏,在地上拉出一個長長的人影。是啊,回到離別了六十余年的家鄉,每個人都會激動吧。
遠遠已經看到村落的高高矮矮的平房,似乎分外熱鬧,也許是心理作用吧。走在村莊的小路上,一切還是一樣,似乎歲月并沒有給這個小村帶來什么痕跡。
迎面走來一個青年,老翁便問:“我家人還好吧?”
“你是哪家的?”青年看了看老翁,“我沒見過你。”
“我外出當兵剛回家,”老翁說,“村東大院是我家。”
“當兵啊!”青年對老翁肅然起敬,“不過我沒見過有人去過村東,估計已經破敗的不成樣子了。”
老翁一愣,隨即頭也不回帶走了。路上,老翁感到心中的一絲不安。壓下心里的不安,用更快的步伐邁向大門。
“啪!”門開了,銹鎖也斷開了;“嘭!”落地了,老翁也不動了。因為他明白家人也許都已西去。
十五從軍征改寫小學生篇八
“你,你們是什么人,抓我兒子干什么?”“我們是征兵的,但凡年滿十五的男子皆要參軍。”說完,幾個兵丁威脅著亦小六跟他們走。亦小六看著阿爹阿娘說:“爹,娘,你們別擔心,我會回來的,我還要吃你們做的飯呢。”
黃沙漫天,戰馬嘶鳴,亦小六手握長戈,看著敵人朝他奔來,亦小六心中想“我得活著,我還要回去。”
軍營門口的樹黃了又綠。又是一年春天,戰爭終于結束,亦小六在戰場中僥幸存活。可此時的他已年過古稀,但是他對遠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和魂牽夢縈的故鄉的思念與日俱增,于是他毫不顧及自己年邁的身體,幾經周折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亦小六看著這似曾相識的小路,他不禁落下了淚:“爹娘,兒子回來了啊!”
“爺爺,你是從哪里來的呀?我怎么從沒見過你呀?”亦小六還在那兒沉思,突然一個小孩兒問亦小六。亦小六面帶微笑地說:“娃娃,你知道亦家在哪兒嗎?”那小孩兒一聽,說:“哦,老爺爺你是找亦家啊,喏,你看,那長滿了松樹和柏樹的地方就是亦家。”亦小六聽后,高興地從兜中掏出僅有的兩個銅錢說:“娃娃,謝謝你,這錢你拿著買些糖吃。”
說完,亦小六邁開步伐向那長滿松樹柏樹的地方走去。
“這,這就是我家?”亦小六半信半疑地看著殘破不堪的茅草房推開了門,“嘭”,一扇門被亦小六這么一推竟然倒在了地上,一只野雞撲閃著翅膀突然飛到房梁上去了,顯然是受到了驚嚇。
亦小六看到自己家中是這番景象,大喊一聲:“阿爹阿娘,我是小六啊,我回來了。”但是亦小六沒有聽到阿爹阿娘的回應,回應他的,只有無聲的寂寞。
亦小六尋遍全院,最終只在后院看見兩個墳墓,從墓碑上面刻著的字,亦小六知道了那是父母的墳,他只覺腦海中“轟”一聲,眼淚順著臉頰流下。
65年了,亦小六真想好好孝敬一下父母,他曾想著親手給父母做一碗飯,可是……他慢慢地收拾了一下院落,用庭院中的野谷、野菜做了一些食物,然后他滿臉是淚地喊了一聲:“爹、娘,飯好了。”可是,他聽不見任何回應。他雙手顫抖著將食物端到爹娘的墓前說:“爹、娘,兒子不孝,沒能看到你們最后一面,如今我回來了,就孝敬您二老一碗羹飯,你們要是餓了,就吃點兒吧。”
亦小六在墓前陪了一會兒父母,然后在父母墓前磕了三個頭后走出了家門。
但是出了大門,亦小六茫然地看著已經西下的太陽,看著它還竭盡全力地釋放余暉,可是亦小六全然感覺不到它的溫暖。他的腦海中浮現的依然是戰場廝殺的場面和父母老去的樣子,他的雙眼噙滿了淚水,那淚中充滿了苦痛,一滴滴落下,浸濕了亦小六的長袍。
而此時,太陽也徹底落了下去。月亮,放出了冷酷、無情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