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游覽歷史文明建筑的句子篇一
中國各地分布著各種各樣的民居建筑,如蒙古包、開平碉樓、福建土樓等等,這些古老的房屋,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幾種獨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適于他們的游牧生活。其圓形尖頂開有天窗,上面蓋著四方塊的羊毛氈,可通風、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動。
廣東開平碉樓是中國鄉土建筑的一個特殊類型,是集防衛、居住和中西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臘、古羅馬及_等多種風格。
福建土樓,外觀如現代體育館氣勢恢弘。它們整體是以我國神奇的八卦樓所布局,是樓中有樓的二環樓。運用夯土墻和梁柱共同承重的多層巨型民居,適合大家族聚居和具有突出的.防衛功能。
這些不同的民居建筑表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華,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游覽歷史文明建筑的句子篇二
今天,我們一家三口懷著激動的心情游覽了北京的特色建筑群之一,也是北京的名勝古跡之一——故宮。
故宮也稱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面積72萬平方米,外圍是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環繞;接著是周長3公里的城墻,墻高近10米,底寬米。城墻上開有4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城墻四角,還聳立著4座角樓,角樓有3層屋檐,72個屋脊,玲瓏剔透,造型別致,為中國古建筑中的杰作。它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現辟為故宮博物院。院內陳列我國各個朝代的藝術珍品,是中國最豐富的文化和藝術的寶庫。故宮的整個建筑金碧輝煌,莊嚴絢麗,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并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故宮的宮殿建筑,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排列,左右對稱,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整個紫禁城。規劃嚴整,氣魄宏偉,極為壯觀。無論在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屬無與倫比的杰作。它標志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
走進故宮的大門,迎面就是太和門廣場,寬闊的廣場,兩邊對稱著兩頭銅獅,金碧輝煌的大門讓我們的眼睛頓時一亮,繼續往里走,就是太和殿了,那造型獨特,五彩繽紛的大殿讓我們大開了眼界,太和殿是皇宮內建筑等級最高的宮殿,它高大約35米,是整個紫禁城中最高的宮殿,在宮殿的四周,分布著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個神獸的雕像,在宮殿中,是皇帝坐的龍椅,這個宮殿,是皇帝舉行節日的時候使用的宮殿。
繼續往里走,我們又到達了坤寧宮,這個地方是皇帝娶王妃時用的地方,再娶王妃時,這個宮殿當做皇帝的洞房,然后皇帝和王妃共住三天,再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間,整個坤寧宮顯得小巧、別致,雖然沒有太和殿那種大氣的氣氛,但是到處都不失自己的特色,真不愧為中華宮殿的瑰寶。
再往里走,我們又到了御花園,御花園有奇花異草、亭臺樓閣、嶙峋山石、石子畫為路,這御花園中,有彎彎曲曲盤成一圈奇特的樹木,也有供人休息的小巧涼亭,有奇形怪狀的各種塑像,也有形狀奇異的山石假山。
很快,我們就沿著中路走到了故宮的最北邊,其中游覽了到達了故宮的北門——神武門氣魄雄偉的神武門作為皇宮的后門,是宮內日常出入的重要門禁,神武門面對是景山,一座座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假山在郁郁蔥蔥的樹木掩映下,格外讓人目不暇接。
故宮一游使我流連忘返。故宮的建筑實在是無以倫比的杰作,它真是一個奇跡。我們贊嘆我們祖先精心設計,巧奪天工,贊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輝煌,贊嘆我們中華兒女的聰慧,我們更應該為古人建造這么宏偉壯麗的宮殿感到驕傲和自豪。
游覽歷史文明建筑的句子篇三
原來,這和真武場現存的幾幢古建筑有關。這兒保存有重慶市最集中的客家移民會館群,那就是福建客家會館天上宮、廣東客家會館南華宮、江西客家會館萬壽宮和望鄉臺。聽老輩人說,客家移民會館就是外省人到這兒來修的房子。百年前,真武場是綦河邊上的水碼頭,貨船云集,人口興隆,是塊風水寶地。很多外省人遷來這兒生活,他們為了方便同省的家鄉人居住,就修建了這些客家會館。它們都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純樸、莊重。我看到這些會館大門兩邊石門框上蒼勁古樸的對聯,粗大的柱子,殘缺破損但原貌尚存的墻壁,雕花的窗格,弧形高大的圍墻,仿佛讓我們看到了當年的熱鬧、繁華。
在真武場東面的小山上,客家人修了一幢建筑,名叫“望鄉臺”。多么富有詩意的名字啊!讓人想起唐朝大詩人王維的名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家鄉,是我們生根發芽的地方,是我們感情寄托的地方,是我們永遠不能忘懷的地方。客家人的思鄉之情,激起了我對家鄉更加的熱愛。
本來另外還有好幾處客家會館建筑,但在三十年前因為建設新房子被拆掉了,真可惜!比如我們真武小學以前就是“三元廟”的舊址,這兒曾經是真武場最大的古廟宇,許多四十歲以上的人都還記得當年建筑的樣子。據說是三個外來的和尚籌錢修建的。“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家喻戶曉,但我們這兒的三個和尚團結友愛,不但修好了雄偉的建筑,還在后面挖了一口深井。井水清涼可口,至今還造福著我們真武小學的幾百師生。在_時期這兒曾經是一所中學,當年的一位外地學生后來成為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在幾年前他回到真武場回憶青年時期的足跡,這個節目還在中央12臺播出。
啊!家鄉的古建筑,你讓我了解了家鄉的歷史,你為家鄉嬴得了榮譽。我為你們自豪!
游覽歷史文明建筑的句子篇四
2018年間國慶節期間河南洛陽不同地區對景點的營銷方式不一樣:欒川縣的老君山推出“一元午餐”,被贊為“良心景區”,收入不降反升;而伊川縣的“二程”文化園門票僅收一元,卻游客稀少。我認為文化宣傳是景點宣傳的最重要的一部分。
老君山地質公園不僅自然環境優美,而且也擁有一定的道家文化內涵,還貼出“一元午餐”,貼心為游客服務,故前去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同樣作為理學與儒學文化園林及4a級景區的“二程”文化園,門票雖低至一元,卻仍然游客稀少,究其原因是因為它們缺少了文化宣傳,沒有具備自己獨特的文化氛圍。
每個景區都應具備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我們可以細心發現,那些游客眾多的,著名的景點,都會有著非常濃烈的文化氛圍,都會有著傳奇的故事。只因它們的文化歷史所凝結的文化氛圍,才鑄就了它們今天的輝煌。
文化宣傳應注重本身的歷史文化及其所形成的特色文化氛圍,應注重保存保護該景點特有的具有歷史文化氣息的古建筑。只因文化園空有“文化”二字,沒有去真正的保護獨具特色的古建筑,文化景觀多是一些旅游休閑、拓展訓練的場地建筑,很難令游客感受到“二程”文化,游客便會越來越少。
八達嶺長城、秦始皇陵兵馬俑、敦煌莫高窟,為何有眾多游客不辭辛苦,從四面八方趕來只為一睹風采?是它們的文化深入人心、它們具有的獨一無二的特色、強烈的歷史氛圍,這些名勝古跡深深的吸引著人們的心。
每個文化景區都應保留自己的特色,在宣傳的同時不可忽略它本身的核心內容——歷史文化。只有散發魅力,才能達到理想甚至更好的宣傳效果。景區要服務與游客,讓游客隨心隨意的暢游在文化歷史海洋里。
文化宣傳才是最正確的營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