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都需要設定明確的目標,并制定相應的方案來實現這些目標。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方案范文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親子美術教學活動方案篇一
設計意圖:
美是一切的開始,繪畫,是以感受美和表現美為基礎的,同時又是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和維持心理平衡的有效途徑,是幼兒用來傳達情感的視覺語言。在繪畫中,幼兒表現的是他的思想、感情、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
小班第一學期主要以培養(yǎng)幼兒繪畫的興趣為主,第二學期開始幼兒將學習一些簡單的構圖。本次活動我利用ppt圖片結合兒歌的教學法,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看看、說說、畫畫、吃吃的過程中,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小熊臉部的基本特征,并從中體會繪畫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畫畫的過程中,了解小熊臉部的特征。
2.用圓形,嘗試表現小熊的臉部特征。
3.體驗兒歌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繪畫活動樂趣。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
1.對形狀有一定經驗。
2.知道繪畫作品中背景的意思。
物質準備:
1.教師用ppt(小熊的畫法及小熊實物圖片)
2.人手一支筆,一張畫紙和一些圓形餅干;背景用圓形各色即時貼。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圓形,引出圓形餅干
1.出示圓形,幼兒想象
這是什么,什么東西是圓圓的?(幼兒自由想象)
2.出示餅干,導入主題
圓圓的還像圓圓的餅干。(出示餅干)猜猜誰喜歡吃餅干?
二、邊聽邊看,了解熊的臉部特征
1.觀看ppt,聽兒歌看繪畫過程
兒歌:圓圓圓圓一塊餅,啊嗚用力咬一口,一根小棒往下戳,變成一根棒棒糖,放到彎彎嘴巴里,掉下兩塊餅干屑,拉手跳個圓圈舞,先開一朵半圓花,又開一朵半圓花,哇哦!一只小熊畫好了。
2.再次欣賞,鞏固繪畫小熊的步驟
3.貼上背景,完成完整的美術作品
要求:畫好小熊后,在小熊的背景里貼上一塊一塊餅干,給小熊吃的飽飽的。
三、幼兒作畫,嘗試繪畫小熊
1.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嘗試繪畫
2.教師巡回指導,張貼幼兒作品
3.觀看實物小熊ppt,完整欣賞熊的特征
四、分享餅干,體會吃餅干的快樂
吃餅干,體會快樂,結束活動。
中班親子美術教學活動方案篇二
活動目標:
1、感受掌印畫的有趣與多變,在欣賞中獲得愉快經驗。
2、初步嘗試運用添畫、組合的方法進行手掌印畫活動。
3、能大膽地進行想象、表達,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力。
活動準備:
鉛畫紙、顏料、抹布、桌布
一、繪本導入
幼兒欣賞故事
師:在這個故事里,你看到什么特別的地方了嗎?(故事中的人物、動物都是由我們身體的那個部位變化出來的)
師:所以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我的手掌印——動物園》
二、感受手掌印的變化
師:剛才在故事中五顏六色的手掌印都變成了什么?
師:手掌印真神奇,變出了這么多東西!有趣嗎?那你最喜歡哪個?
師:它是怎么變出來的?(由幾個手掌印、手指的方向、變化等,添上了什么)
師:變出的東西可真多,除了這些,你的手掌印又會變成什么呢?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三、示范、操作
師:哇,我也忍不住想來變一變,那我的一個手掌印可以變成兩只小兔子嗎?
師:伸出小手,親親顏料,親親白紙,用力壓一壓,123拿起來(可以一個或是兩個、多個手掌印組合起來)印好后,拿起抹布擦一擦。
師:我要變了,拿起勾線筆,添上眼睛和嘴巴,這可以變成什么呢?變個胡蘿卜。爸爸媽媽、我和弟弟還看見兩只兔子相親相愛,準備分享胡蘿卜呢!
師:爸爸媽媽我們一家人還會看見什么呢?相信你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印一印、變一變了,老師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材料,小椅子不搬,待會自己找一張白紙,選喜歡的一種顏色變一變,盡量要和別的小朋友不一樣哦。先變好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畫講給后面的客人老師聽。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四、評價
請幼兒把畫放到黑板上。
師:你們的小手真能干,這是誰變的,變成了什么,你是怎么變的?
請1-2名幼兒說一說。
師:手掌印變出了這么多東西,我們一起來講一講吧!
師幼共同講故事。
師:我們拿著自己的畫去講給教師里的小朋友聽吧!
中班親子美術教學活動方案篇三
1、能用繪畫的.方式表現自己對大街的認識。(重點)
2、引發(fā)對大街整體布局的好奇,萌發(fā)建構大街的興趣。
難點:學習初步的構圖意識,合理分配大街及建筑物的布局。
1。《小朋友的書我們去游玩》;
2。《小朋友的書美工》;油畫棒;圖畫紙、剪刀,記號筆。
一、集體討論,大街上是什么樣的。
提問:你逛街時,看到了什么?(出示現場拍攝的大街照片,引發(fā)幼兒發(fā)表和交流參觀大街的認識和感受。)
你喜歡大街的什么地方?
你還看到過什么樣的大街?人們在大街上干什么?
二、使用《小朋友的書我們去游玩》第1~4頁“我看到的大街”,與幼兒一起欣賞和討論圖書上的街景。
三、指導幼兒繪畫。
1、觀察《小朋友的書美工》第20頁,啟發(fā)幼兒聯系實際生活,構思畫面內容。
2、大街上有什么?有哪些商店?人們在干什么?你想畫大街上的什么車?它是什么樣子的?車里坐著哪些人?還裝著哪些東西?(畫車時,引導幼兒觀察車輛的形狀畫出車輛,例如:卡車的車頭是一個正方形,后面連著一個橫躺著的長方形的車身,輪子是圓形的。繪畫前可請幼兒觀察左邊范例)
3、幼兒作畫。
重點關注幼兒對畫面的分割。
教師鼓勵幼兒畫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并努力表現人物和物體的細節(jié)。
四、展示作品,交流介紹。
五、教師指導幼兒將繪畫作品中的內容剪貼下來,粘貼在墻面上,形成一幅大街的全景。
活動反思:
孩子們每天都會經過大街,對大街積累了很豐富的感性認識,但孩子對大街的觀察屬于無目的地觀察,本次活動重在引導孩子仔細地去觀察大街上的一草一木,一店一車,并鼓勵幼兒把自己看到的大街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有些孩子對獨立作畫的自信不足,表現出不敢大膽地作畫。對這類孩子需要引起教師的重點關注,先給他一些教師親手示范,幫助他逐漸樹立信心。
本次活動的又一重點是讓孩子開始注重畫面的構圖,嘗試去合理地分割畫面。中班幼兒作畫的水平有了一定的差距,這個目標對中班普遍孩子來說都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對其進行長期的引導。
中班親子美術教學活動方案篇四
一、活動目標:
1.能沿線剪出較光滑的圓形。
2.能拼貼出大青蟲的不同姿態(tài)并進行簡單的添畫。
二、活動準備:
1.水彩筆、剪刀、漿糊、抹布等每組兩份。
2.在日常活動中,進行過游戲“可愛的大青蟲”,表現出大青蟲的不同姿態(tài)。
三、活動過程;
1.談談大青蟲的運動。
——大青蟲是什么樣子的?(大青蟲的身體是長長的、一節(jié)一節(jié)的)
——引導幼兒邊說邊用身體動作模擬大青蟲是怎樣運動自己的身體的。
2.剪貼大青蟲。
——將圓形沿線一一剪下,并一個接一個粘貼成大青蟲。
——引導幼兒思考怎樣才能粘貼出不同動態(tài)的大青蟲。
——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細心地剪,并拼帖出大青蟲的不同姿態(tài)。
——鼓勵幼兒添畫大青蟲的生活環(huán)境,如:樹葉、大樹、小草、小花等。并涂底色。
——展示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的大青蟲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四、活動建議:
1.可提供一些圓片、瓶蓋、圓形積木等,讓幼兒沿輪廓畫出圓形后,再來剪、貼,以滿足能力較強幼兒的需要。
2.在活動后,可帶領幼兒一起布置一個有樹、花、草的大花園,然后將幼兒的作品布置在其中。
中班親子美術教學活動方案篇五
1、在剪剪、貼貼中體驗手工活動的樂趣。
2、嘗試通過一次性水杯裝飾制作水母。
3、各種材料制作出不同水母腳和身體
一次性水杯、剪刀、乳白膠、排筆、彩色皺紋紙、廢棄彩卡紙、范例一個活動過程:
1、教師訴說故事:"生活在北美洲深海中的水母,格外強壯,它的觸須像人的手臂那樣粗,體型大,肌肉有力,每只水母重達60公斤。水母們從小就學會了急速而迅捷的游動,以躲避種。種兇惡的敵人。這樣一天天的'鍛煉,它們的身體更壯,游速更快,力量更大了。在強敵日夜的追殺下,水母們仍免不了被咬傷,觸須也時常被咬斷。水母們不甘于任人欺負,更不甘于死亡。它們因運動而激發(fā)了新陳代謝的功能,因強壯而積聚了生命蓬勃的力量。于是,被咬得遍體鱗傷的水母,不但不會死,還會很快從這段觸須的根部長出新觸須,傷口也會迅速愈合。所以,人們從來看不到傷殘的、憂愁的水母。它們不停地游動著,永遠展示著完美和快樂。"
2、師:"小朋友在剛才的故事里聽見了吳老師說的水母的樣子和特點是什么嗎?"
1、師:"小朋友們看看吳老師手里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師:"我們應該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師小結:今天就用我們都認識的材料,彩色卡紙、皺紋紙、乳白膠和一次性水杯來做一只水母。用皺紋紙做它的觸角,彩卡紙做水母的花衣裳,讓它們變得可愛漂亮起來。
請一位小朋友用大家討論出來的方式試做一只水母,請其他小朋友觀察。
1、提醒可以先將觸角和裝飾的碎片紙剪好再進行粘貼。
2、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可以將裝飾身體的碎片紙剪成帶圖形的。
3、注意操作時不要剪刀手和傷到其他小朋友,多余的垃圾最后丟到垃圾桶。
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并用自己做的水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水母游啊游"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