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幼兒園科學小麥活動的教案中班篇一
1、讓幼兒知道自己在沒有出生前是住在媽媽子宮里的,加強對媽媽的情感。
2、讓幼兒了解一些小動物出生的常識,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愛護幼小生命的情感。
vcd光盤木偶(小寶)企鵝圖片
1、由律動活動導出本次活動主題。
(1)幼兒律動
(2)教師與木偶對話,引出本次活動話題
小寶問題:我的肚子上為什么有一個肚臍
2、看錄像讓幼兒了解寶寶在媽媽子宮里成長的過程
教師提問:
(1)寶寶沒出生前生活在媽媽肚子里的什么地方?
(2)寶寶肚臍上的帶子有什么用途?
(3)寶寶肚臍上的`帶子到哪去了?
教師小結:寶寶沒出生前是生活在媽媽的子宮里的,靠長在寶寶肚臍上的帶子同媽媽連接在一起,吸收媽媽子宮里的營養,一天天的長大。等到寶寶出生后,醫生就把寶寶肚臍上的帶子絞斷,留下的小節帶子慢慢就會干枯脫落,最后就剩下我們肚子上的肚臍了。
1.請孕婦講一講自己懷孕后的感受,激發幼兒熱愛媽媽情感。
(1)請孕婦講一講自己懷孕后的感受。
(2)讓幼兒摸一摸孕婦的肚子,對沒出生的寶寶說一句祝福的話。
(3)幼兒一起演唱歌曲《我的好媽媽》。激發幼兒熱愛媽媽情感。
2.讓幼兒了解一些小動物出生的過程
(1)、幼兒觀看觀看vcd欣賞了解小貓、小狗、小雞、小鴨的出生過程
(3)、教師小結:貓寶寶、狗寶寶和我們人類一樣,在沒出生前都是生活在它們媽媽的子宮里的,而雞寶寶鴨寶寶先是住在雞媽媽、鴨媽媽生的蛋里,然后自己咬破蛋殼跑出來。
3.讓幼兒了解小企鵝孵化的過程,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
4.連線:用連線,加深對一些動物出生過程的了解。
幼兒園科學小麥活動的教案中班篇二
1、學會區別里外,能正確運用方位詞里、外。
2、能運用方位詞“里”“外”正確表述物體的方位。
3、喜歡和同伴一起探究方位,樂意表達自己的經驗和發現。
1、布置情境:用床、被子、梳妝臺、書包、手套、臉盆、整理箱、小桌子、小盒子、果盤、花籃等布置小熊家的場景。
2、場地帖好圓形的圖形;小汽車一輛裝在小盒子;糖果若干、小熊頭飾一個、小籃子一個(小熊用)。
3、大圖片
一、以給小熊送禮物導入活動,初步感知對空間方位“里”的認識,并學習運用方位詞“里”。
2、幼兒藏禮物:引導幼兒用“里”表示禮物藏的地方。
3、小熊找禮物:幫助幼兒鞏固“里”
4、接禮物:以小熊準備禮物請幼兒從**里拿出來形式鞏固“里”。二、通過課件發現物體的里外關系,鞏固對里、外的認識。
三、游戲“跳圖形”。
師:“小熊你們家有這么多玩具,我們可以玩玩嗎?跳圈的形式鞏固認識“里”“外”四、游戲“變成蒙古包”,進一步鞏固對里、外的認識。
1、第一次游戲,鞏固“里”。
師:小熊你家里還有好玩的玩具嗎?我們一起來玩一個彩虹傘變蒙古包的游戲吧?我們一起來變,一舉手走一走,二放下蹲一蹲,三舉起鉆進來,變成一個蒙古包。小朋友,我們現在在哪里?在蒙古包里你有什么感覺?好,現在我們鉆到蒙古包的'外面去吧。小朋友我們現在在哪里?(在蒙古包的外面)
2、第二次游戲,鞏固“外”。
師:“好不好玩?我們再來玩一遍好不好?”念兒歌:一舉手走一走,二放下蹲一蹲,三舉起鉆進來,變成一個蒙古包。問個別的孩子:“我們現在又在哪里了?這是我們自己用彩虹傘變成的蒙古包,很有趣是不是,現在我們一起鉆到蒙古包的外面去吧。
3、結束。師:“小朋友今天你們在小熊家玩的高不高興?謝謝小熊和我們玩這么有趣的游戲,時間不早了,我們也該回家了,和小熊再見吧!”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正確的運用方位詞“里”“外”表述物品的位置。
幼兒園科學小麥活動的教案中班篇三
1、了解各類運動項目。
2、能通過身體動作、繪畫創作等方式表現運動的姿態。
3、感受運動員的姿態美。
1、幼兒觀看各種運動項目(如:跑步、乒乓球……)
2、環境布置各種運動員比賽項目的圖片。
1、導入
說說運動項目
“在奧運會中有很多的比賽項目,你們知道有哪些嗎?”
幼兒說說自己所了解的比賽項目
2、感受運動姿態
(1)“這里啊有好多運動員正在參加比賽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們參加的'是什么項目。”
讓幼兒模仿運動員的動作,并且分析其動作的特征。
讓個別幼兒上臺表演:如快跑。讓幼兒講講他快跑的姿勢。
提問:他的手和腳分別是什么樣子的?
(2)范畫
幼兒學一個運動姿勢保持不動,老師進行范畫,講解繪畫的注意事項
3、幼兒創作
幼兒將自己喜歡的運動姿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引導幼兒抓住動態
4、評價
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學一學自己畫的運動姿態。
幼兒園科學小麥活動的教案中班篇四
在活動中了解有關眼睛的常識,知道眼睛的主要功能。
1、教室中幼兒常見的物品3—5件,如:玩具、彩筆、積木、剪刀等。
2、大塊的布一塊,桌子。
3、鏡子、手帕、玩具水果、果籃若干等。
1、教師出示幼兒熟悉的物品,讓幼兒說說這些物品的名稱。
2、游戲:變魔術。
(1)請幼兒先看清楚桌上的物品,然后教師用布將桌上的物品蓋住。
(2)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將布覆蓋住的物品之一抽出藏起,再請
幼兒睜開眼睛,并將布緩緩打開。
(3)請幼兒說說桌上少了什么物品。
(4)待幼兒熟悉游戲規則后,可以增加或減少布內物品的數量再請幼兒猜;也可以請有興趣的幼兒輪流上臺擔任“魔術師”。
(5)請幼兒說說是怎么知道桌上少了或增加的物品。
3、讓幼兒拿鏡子照照自己的眼睛和看看同伴的眼睛,說說眼睛是什么樣子的`。
4、游戲:運水果。
(1)請兩位幼兒,其中一位幼兒用手帕(或眼罩)蒙住眼睛,使眼睛看不見,然后再請這兩位幼兒到“果園”將兩籃水果運回來。
注意:教師必須密切注意蒙眼幼兒的安全。
5、討論:說說怎樣保護我們的眼睛
通過有趣的游戲,幼兒知道眼睛對我們的重要性,并能在游戲中運用眼睛來完成任務。
幼兒園科學小麥活動的教案中班篇五
1、認識10以內的序數,了解序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2、感知上下、左右不同的方位,理解序數的`方向性。
3、發展觀察、理解的能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皮影戲圖片、動物若干、ppt課件
一活動導入
1、情景故事,引出問題,拋出問題。
師今天森林里的小動物們要去看皮影戲啦,它們準備出發啦。瞧、劇場里座位這么多。
2、給小動物找座位,引出序數。
師:小兔子,小狗和小熊想看皮影戲,但是它們找不到位置。請小朋友來幫一下吧。
師:小兔、小狗、小熊分別坐在第幾行,第幾位上看皮影戲?依次提問
知識小結:像這種排列順序的數,稱為序數。
二、再設情景,感知序數
師:剛才小朋友都是下往上數第幾行從右向左數第幾位的,現在小箭頭的方向變了,我們一起看箭頭的方向從左向右數,看看小動物們左的方向說說小動物分別坐第幾位。并重新排序。知識小結:序數是有方向性的,方向發生改變,序數也會改變。
三、鞏固知識
師:小貓的座位在第2行第8位。小狐貍在第3行第4位。大象的座位在第1行第7位。小獅子在第2行第5位。斑馬在第1行第9位。小松鼠在第3行第6位。請小朋友幫忙找一找。
四、指令游戲“找座位”,運用序數小動物們已經到了它的座位,它們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去參觀皮影戲,你們愿意嗎?(愿意)
用椅子搭成三排座位,分別編上1-10的序號,幼兒每人一張有編號的座位卡。幼兒依次按照座位卡號碼找座位坐好,教師當檢票員檢票。
活動結束。
幼兒園科學小麥活動的教案中班篇六
1.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感知摩擦起電后,能產生靜電的現象。
2.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泡沫板、碎紙屑、塑料尺、氣球、絲綢、手帕、手套、衣服、頭發等。
1.“變魔術”活動導入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用“神奇”的泡沫板吸起碎紙屑。
2..幼兒自由操作,引導幼兒想一想、試一試怎么做才能讓泡沫板把紙屑吸起來。
3.教師示范泡沫板吸起紙屑。教師用泡沫板在衣服上擦呀擦呀,邊做邊說,紙屑起來吧!
總結:
兩個物體在一起摩擦會產生靜電,叫做“摩擦起電”。泡沫板在衣服上來回摩擦產生了一種電,叫靜電,所以能把小紙屑吸上來。
4.幼兒再次操作,體驗操作成功的快樂。
分別請操作成功和不成功的幼兒操作示范。
總結:摩擦時時間要長一點,速度要快,就容易產生靜電,吸起碎紙屑。
5.幼兒分組操作,嘗試泡沫板、塑料尺和氣球可以和哪些別的東西摩擦產生靜電。
發現:泡沫板、塑料尺和氣球跟絲綢、手帕、手套、衣服、頭發摩擦都可以產生靜電,將紙屑吸起來。
6.發現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脫衣服時聽到了滋啦滋啦的聲音。梳頭發時,頭發被梳子吸起來。
7.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里提供毛皮、絲絨、鐵梳、木梳等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供幼兒繼續探索。
這是一節非常有意義的課哦!孩子們的興趣也很高漲,課堂氣氛活躍,積極性高,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讓便我能夠改進!讓自己下次會做的更好!
1、開始部分,我的語句組織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沒聽清我的問題,所以一時孩子沒摸到頭腦,后來我是又經過引導后,孩子漸漸的明白,并能自覺操作了,方法也越來越新穎、有趣,很讓人欣慰!在語句方面以后要加油!
2我可以將“小章魚”這一環節可以放到開始部分,這樣更能調動起孩子的激情;
講清規則,讓孩子有意識些,這樣也不會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講的話,我一定會準備的更充分些,讓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體驗摩擦起電的樂趣!加油!
1、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能積極的配合老師的活動,整堂課還是比較輕松、活躍的;
2、每做一個活動都會有小結,孩子掌握的比較好的,課下后幼兒還能繼續探索摩擦起電的樂趣,讓我很開心!同時家長的反應也比較好!所以,我們以后還會多上這樣的實驗課,讓孩子在玩中學,在玩中學到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