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在傳達信息、分析問題和提出建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寫報告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報告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工程施工組織報告篇一
(一)工程材料
1、工程材料按其性能可分為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前者通常以力學性能為主,兼有一定的物理、化學、性能。而后者是以特殊物理化學性能為主的功能材料。工程上通常按化學分類法對工程材料進行分類,可分為金屬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
2、組成合金的結構形式有固溶體、金屬化合物、機械混合物三種。剛和鐵的基本組成元素是鐵和碳,統稱為鐵碳合金,其中碳含量大于2.11%為鐵,小于2.11%為鋼。
3、何為碳素鋼、合金鋼和鑄鐵?分別說明其特點?
碳素鋼是指碳含量小于2.11%和含有少量硅、錳、硫、磷等雜質元素所組成的鐵碳合金,簡稱碳鋼;合金鋼是在碳鋼的基礎上加入其它金屬(如硅、錳、鉻、鎳等)元素的鐵碳合金;鑄鐵是含碳量大于2.11%的鐵碳合金。
碳素鋼價格低廉,工藝性好,廣發應用與機械制造中;合金鋼按加入合金元素的不同,具有不同的.性能(高耐磨性、耐蝕性、耐低溫、高磁性等),按用途可分為結構鋼、特殊性能鋼;鑄鐵按其碳的存在形態可分為灰口鑄鐵和百口鑄鐵。
4、常用的非金屬材料有哪幾類?各有何性能特點?
常用的非金屬材料有種:工程塑料、復合材料、工業橡膠、工業陶瓷等。
復合材料具有較高的比強度和比模量、較好的疲勞強度、耐蝕、耐熱、耐磨、減震的特點;
合成橡膠:耐熱、耐磨、耐老化;耐寒;耐臭氧。
(二)材料處理技術
1、熱處理工藝主要是通過控制加熱、保溫、冷卻,從而改變材料的表面或內部組織結構,最終達到改善工件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的目的。常用的熱處理方法有:退火、正火、回火、淬火、調質。
2、說明一下熱處理工藝的主要目的:
退火: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殘余應力,穩定尺寸;減少變形與裂紋傾向細化晶粒,調整組織,消除組織缺陷。
回火:消除工件淬火產生的殘余應力,防止變形與開裂,調節性能獲得工藝所求力學性能和加工性能,穩定組織與尺寸,保證精度。
淬火:提高試件的硬度、強度以及耐磨性。
表面淬火:通過快速加熱對表面處理,獲得硬度高耐磨的表面層,內部組織仍保持原來的塑性和韌性。
3、更具下圖給定的鋼的加熱、保溫、冷卻情況,指出他們各自的熱處理工藝。
1)退火
2)正火
3)淬火
4)回火
4、解釋
1)調質處理:淬火加高溫回火結合的熱處理。
2)化學熱處理:把材料放入一定的介質內加熱,介質中的原子擴散到材料表面。
5、一下工件分別采用森么最終熱處理工藝?
重在齒輪(40cr):淬火、高溫回火、調質;
彈簧(60si2mn):淬火、中溫回火;
銼刀(t12):淬火、低溫回火。
6、什么是轉化膜處理?鋼的氧化處理是如何進行的?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轉化膜處理是將工件浸入某些溶液中,在一定條件下使其產生一層致密的氧化膜,提高工件防腐蝕的能力;鋼的氧化處理是:將鋼件在空氣—水蒸氣或化學藥物中加熱到適當溫度,使其表面形成藍色的氧化膜。這種工藝又叫作發藍處理。主要目的是:提高氧化膜的防腐蝕能力和潤滑性能。
工程施工組織報告篇二
1、計算機新技術
1.1gps定位新技術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gps定位技術也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水利基礎施工技術中也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到gps定位技術。gps定位技術在工程測量領域開辟了更加精良的新技術新方法,大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1.2atuocad輔助設計技術
上世紀80年代初,計算機輔助設計(即cad技術)逐漸興起,并迅速發展為一項新興技術型應用軟件。cad技術以其高效而智能化的操作性能,逐漸被應用到各個領域。尤其是在水利水電工程方面,cad技術在大大提升了工程技術人員的工作效率的同時,還為工程施工提供了更為準確的科學依據。
2、處理地基問題的新技術
2.1對強透水層的防滲處理
透水層是指動水流能夠透過的土層工地層。強透水層,即能透過該地基流動大量的水。比如疏松的砂卵石層,剛性壩基砂都是強透水層,這些地基由于具備較強的透水性,不僅浪費水資源,還會造成管涌,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建筑物的穩定性,所以有必要對此采取一定的防滲漏處理。通常情況下采取的方法是:開挖渠道清除砂石,以混凝土或粘土填充其中,從而形成截水墻和防滲墻。而壩前用混凝土或粘土覆蓋,用于擴大滲透范圍,延長滲徑長度,緩解排水壓力。
2.2處理可液化土層
可液化土層是指在振動或靜力的影響作用下,少粘性土層(或無粘性土層)的孔隙水壓力增加,抗剪強度突然消失的土層,液化后使得地基下沉,從而影響上部的建筑物安全性。因此可液化地基的處理,首要任務是改變其內在條件,增加土體密實度,改善排水條件。一般常用的方法如下:
(1)強夯法:依照土質條件和夯擊能的不同,可以處理4~10m之間的深度范圍,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強夯法處理的土層寬度每邊都應比建筑物基礎的范圍稍大,具體范圍為基底下設計處理深度的1/2~2/3,且不能少于3米。
(2)樁基或深基礎:樁基礎的樁端伸入可液化土層以下的穩定土層中的長度,應經過精確的計算之后確定,且針對碎石土、中砂、礫、粗、堅硬粘性土以及密實粉土不能少于0.5米,對其余的非巖石土不能少于1.5米。
(3)加密法:加密法,包括砂石樁法、振沖法等在內,在處理時都應將處理深度延伸至液化深度的下界,然后采用振沖法與砂石樁法加固,需要注意的是樁間土的標貫擊數應當大于液化判別標貫臨界擊數;且該方法處理的寬度范圍必須比建筑物的基礎范圍大,具體為:每個邊超出基礎外緣的擴大寬度不能小于可液化土層厚度的1/2,且不能小于基礎寬度的1/5,砂石樁法不能小于5米。
(4)換填法:使用非液化土將全部液化土層替換掉。液化地基土層的處理范圍,在基礎外緣之外的處理寬度,必須超出基礎底面以下處理深度的1/2,且不能小于基礎寬度的1/5。
2.3處理淤泥質軟土
由于淤泥質軟土質地比較軟,因此很容易產生側向膨脹、滑移、擠出等變形問題,從而嚴重影響建造物的安全系數和穩定性。而土壩壩基的淤泥質軟土排水極其不方便,若是不經處理,就會嚴重影響工程的長期穩定性。通常我們對此類軟土地基較為常用的處理方法有:砂井排水、開挖清除、拋石擠淤、預留沉陷量、鎮壓層法、砂墊層排水、置換砂層、從底部側面填充礫石、預留沉陷量、采用樁基或擴大建筑物基礎等。
2.4軟土地基處理的新技術
軟土是指具有含水量高、壓縮性大、滲透性低和強度及承載力低的土層,若不經處理就在這類地基上直接建造建筑物,將因沉降過大和承載力差而對建筑物造成嚴重威脅,因此需事先進行軟基處理,提前消除地基的過大沉降,提高地基的強度和承載力,以滿足建造建筑物的需要。目前國內外常用的軟基處理方法有換土法,排水固結法,復合地基法,旋噴法等等。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
(1)換土法。如果淤土層厚度較薄,可以將砂灰土、壤土、粗砂、水泥土等換填進淤土層,或者采用沉井基礎等辦法對地基進行處理。
(2)排水固結法。排水固結法在軟土地基問題處理中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主要是利用天然地基土層原有的透水性或者事先在地基中設置豎向排水體,在地表加載預壓將水從土體中的孔隙里排出,從而使軟土層逐漸固結。
(3)旋噴法。旋噴法是處理軟土基層的常用方法之一。其施工原理是通過利用旋噴機把帶有特殊噴嘴的注漿管置于土層預定位置,利用高壓脈沖裝置,把土層中的水泥漿和原本的土體融合在一起結成具有一定強度的樁體,加固軟土地基。
(4)加固路基法。加固路基法是指利用一些高強度、大韌性的土工聚合物,埋入路基之中,加強路基的自身強度,從而有效提升地基變形沉降的抵抗力。
3、混凝土選料與攪拌方面的新技術
一般在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常采用蓄熱法作為混凝土的攪拌技術。為保證在溫度較低的情況下混凝土還能保持足夠的抗凍能力,需要再水和石子等原材料的攪拌過程中不斷加熱,以確保混凝土在攪拌、運輸、使用時還存有溫度,從而使水泥水化放熱加快。蓄熱法操作較為簡便,施工費用低,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攪拌過程中內部的保溫。再者,由于冬季溫度較低,受氣溫影響,水利基礎建設的施工必須采用抗凍性較高的水泥。根據對我國的水泥防凍能力的相關分析和檢測,分析得知,硅酸鹽水泥的防凍能力較之其他水泥,具有明顯優勢,因此可以選擇硅酸鹽水泥作為冬季水利基礎建設施工。
4、結束語
水利工程項目自然條件惡劣、工期普遍較長、投資較多,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開展工程施工,然后再嚴格控制工程質量,同時還要對施工成本進行規劃。在水利工程里,水利工程基礎施工是至關重要的,施工時,我們同樣的必須控制好施工質量、進度、投質和安全,協調好相互之間的關系等,為了水利工程更加安全、持久的發揮工程效益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2]趙俠.如何強化水利工程施工技術[j].華章,(6).
[3]祁慶和.水工建筑物[m].水利電力出版社,.
[4]李韶武.某水利工程地下基礎施工技術研究[j].科技資訊,(01).
工程施工組織報告篇三
實習目的使學生對電氣元件及電工技術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認識,對電工技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做進一步的理解。同時,通過實習得實際生產知識和安裝技能,掌握照明線路和常用儀表的使用與測量,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獨立工作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共同探討,共同前進的精神。
二、?時間安排
星期一上午領教材,閱實習材料學習觸電急救的知識測試施行人工呼吸和胸
??外心臟擠壓的搶救
?下午使用滅火器
星期二上午常用儀器儀表使用的講解自己練習測試
?下午測試萬用表(測試電阻,直流,交流電,電池)
星期三全天
??照明安裝電路一燈一控制
星期四全天
??電動機控制電路包括:按鈕聯鎖的正轉同反轉控制線路(常弊和常開按鈕)
星期五上午練習雙重聯鎖控制線路圖和復習按鈕聯鎖的正轉同反轉控制線路
??記住如何接線路
?下午測試按鈕聯鎖的正轉同反轉控制線路
部分學生全面打掃實習場所衛生(可加10分呵呵)寫實訓報告(每人一份1000字)卑老師仲要寫實訓報告卑學校,保存......
三、?實習內容
1.老師進行用電安全教育
老師講述了電是現代化生產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若用電不慎,就可能造成電源中斷、設備損壞、人身傷亡,將給生產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進行安全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老師給我們講述了有關觸電的基本知識,觸電急救知識和電氣消防知識等等。
觸電是指人體觸及帶電后,電流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它分為兩種類型,即電擊和電傷。電擊是指電流通過人體內部,破壞人體內部組織,影響呼吸系統、心臟及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甚至危及生命。電擊致傷的部位主要在人體內部,它可以使肌肉抽搐,內部組織損傷,造成發熱發麻,嚴重時將引起昏迷、窒息,甚至心臟停止跳動而死亡。而電傷是指電流的熱效應、化學效應、機械效應及電流本身作用造成的人體傷害。電傷會使人體皮膚表面留下明顯的傷痕,常見的有灼傷、烙傷和皮膚金屬化等現象。
觸電急救的知識是一旦發生觸電事故時,應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急救。急救時必須做到果斷、動作迅速、方法正確。基本原則是動作迅速、方法正確。當通過人體的電流較小時,僅產生麻感,對機體影響不大。當通過人體的電流增大,但小于擺脫電流時,雖可能受到強烈打擊,但尚能自己擺脫電源,傷害可能不嚴重。當通過人體的`電流進一步增大,至接近或達到致命電流時,觸電人會出現神經麻痹、呼吸中斷、心臟跳動停止等征象,外表上呈現昏迷不醒的狀態。這時,不應該認為是死亡,而應該看作是假死,并且迅速而持久地進行搶救。有觸電者經4小時或更長時間的人工呼吸而得救的事例。有資料指出,從觸電后三分鐘開始救治者,90%有良好效果;從觸電后6分鐘開始救治者,10%有良好效果;而從觸電后12分鐘開始救治者,救活的可能性很小。由此可知,動作迅速是非常重要的.必須采用正確的急救方法。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擠壓的搶救工作要堅持不斷,切不可輕率停止,運送觸電者去醫院的途中也不能中止搶救。在搶救過程中,如果發現觸電者皮膚由紫變紅,瞳孔由大變小,則說明搶救收到了效果;如果發現觸電者嘴唇稍有開、合,或眼皮活動,或喉嗓門有咽東西的動作,則應注意其是否有自主心臟跳動和自主呼吸。觸電者能自主呼吸時,即可停止入工呼吸。如果人工呼吸停止后,觸電者仍不能自主呼吸,則應立即再做人工呼吸。急救過程中,如果觸電者身上出現尸斑或身體僵冷,經醫生做出無法救活的診斷后方可停止搶救。
工程施工組織報告篇四
一、模具拆裝實訓的目的和要求
1.模具拆裝實訓目的
模具拆裝實訓,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綜合實訓運用已學知識和技能對模具典型結構設計安裝調試有全面的認識,為理論課的學習和課程設計奠定良好的基礎。
2.模具拆裝實訓的要求
掌握典型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結構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互相間的配合關系以及模具安裝調試過程:能正確地使用模具裝配常用的工具和輔具;能正確地繪制模具結構圖、部件圖和零件圖;能對所拆裝的模具結構提出自己的改進方案;能正確描述出該模具的動作過程。
二、模具拆裝實訓前的準備
1.拆裝的模具類型常見注射模具一套。
2.拆裝工具游標卡尺(大小各一套)、內六角扳手(公制)、橡皮錘、螺絲刀子等常用鉗工工具。
三、實訓地點
實訓樓二樓刀具實驗室。
四、模具拆裝時的注意事項
1.拆裝和裝配模具時,首先應仔細觀察模具,務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裝配關系和緊固方法,并按正確的方法進行操作,以免損壞模具零件。
2.分開模具前要將各零件聯接關系做好記號。
3.不準用錘頭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變形。
4.導柱和導套不要拆掉。
5.畫出模具的`裝配草圖和重要的工作零件圖。
6.模具拆裝完畢要清楚模具的動作過程及每個零部件的功用。
五、裝配步驟及方法
1.確定裝配基準
2.裝配各組件,如導向系統、型芯、澆口套、加熱和冷卻系統、頂出系統等。
3.擬定裝配順序,按順序將動模和定模裝配起來。
六、實訓報告要求
(1)按比例繪出你所拆裝的模具的結構圖和工作零件(上模、下模)圖;(計算機繪圖、手工繪制均可)
(3)簡述你所拆裝的塑料模具的類型、結構和工作原理(動作過程);
(4)簡述你所拆裝的模具的拆裝過程及有關注意事項。
(5)對模具拆裝實訓的體會和收獲進行總結(要求300字)。
拆裝的塑料模具的類型、結構和工作原理
類型:注塑模系列――斜頂模
結構圖
工作原理:
將已熔融狀態(即粘流態)的塑料注射入閉合好的模腔內,經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藝過程。
注射成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壓注射―充模冷卻―啟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閉模,進行下一個循環。
凸模
凹模
模具拆裝實驗注意事項
1、模具拆裝時,注意上下模(或動定模)在合模狀雙手(一手扶上模,另一手托下模)注意輕放、穩放。
2、進行模具拆裝工作前必須檢查工具是否正常,并按手用工具安全操作規程操作,注意正確使用工量具。
3、拆裝模具時,首先應了解模具的工作性能,基本結構及各部分的重要性,按次序拆裝。
4、拆卸零部件應盡可能放在一起,不要亂丟亂放,注意放穩放好,工作地點要經常保持清潔,通道不準放置零部件或者工具。
5、拆卸模具的彈性零件時應防止零件突然彈出傷人。
工程施工組織報告篇五
實訓目的:將所學的知識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做到學與知用。用實際的例子引導學生,使知識得到鞏固并從實際中學到書本中沒有的知識。
我們的實訓分三部分。星期一我們先到花都的流溪河再到從化(新校區)吃飯并且參觀正在建的禮堂等。星期三來到大塘觀看水閘。星期四我們到工地,就是正在建的樓房觀看。
筋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堅固和抗應力的強度,還有就是鋼筋的粗細,直接影響房屋的質量好壞,抗震的強度等。使我影響最深的應該就是來到花都的流溪河,正在建的水閘,規模還是比較大的,河寬280左右。正在建的是第一期工程,在老師和一些技術人員的帶領之下還真的認識了不少東西。據介紹:這個水閘一共分八節制造,每節用鋼筋70噸,混凝土700噸左右,因始這個水閘是不用打樁的,只是利用水閘(鋼筋和混凝土)的自重就能夠承受起水流的沖刷,和洪水時的分流作用。
在花都可以說我學到了好多課外的知識。有老師和專業人士的講解和補充,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真的很有趣,而且很快就可以弄懂(這就是重點)。我喜歡在這種環境下學習,所以我喜歡出去外面實訓,因為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星期三我們來到了大塘的一個公園。因為里面也有水閘,但這些都是建好的而不同于在花都那時候所看見的(建好的和在建的做對比)。這天我覺得也學到不少知識。公園里頭的水閘都是比較小規模的,所以在起吊閘門的時候是要在現場進行操作,而在花都流溪河的那個水閘(規模算比較大,好像花了不少錢,大概多少忘記了)是用電腦控制的,而操縱的地方則在室內。
以說這是我第一次真正的接觸大型樓房的建筑,當時是比較興奮,因為這是比較符合我們所學的專業,而且我也比較喜歡房屋建筑這一塊。我們等了老師足足一個小時(實際超過一個小時)老是才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臉而出現在我們面前,害得我足足吃了一個小時的塵,但我知道這些都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能夠學到東西。在這最后一站里,我還真學到不少東西。在我們經過艱辛而且危險的樓梯路程之后,我們終于爬到了頂層十二層。在這之前我們是在老師的帶領之下熟悉了這棟建筑的布局,結構和一些理論知識。在頂層時,老師給我們介紹了鋼筋的綁扎,鋼筋的規格,編號和一些關于鋼筋造假的新聞。在這最后一次的實地實訓里,我學到鋼筋的編號是定期改變的,還有一些在建筑里的一些通用符號,腳架搭法,房屋的結構設計等等。
經過這次實訓,我真正的深入的去理解一些在書本里頭表達不出的知識,時間加上理論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認為學校應該多讓我們去接觸和觀看有關我們專業的東西,不但能夠學到知識還能夠親身去感受我們以后做這一行所需要的…….,總的來說,受益良多,希望日后能夠有多點機會像這樣的實訓。
10計測2班,趙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