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踩影子教學反思篇一
1、讓幼兒能正確叫出芹菜和菠菜的名稱,了解其外形特征,并能從它們的根、莖、葉子加以區分比較了解不同點。
2、知道芹菜和菠菜它們都是蔬菜。都有根、莖、葉子,有營養能做菜。教育幼兒養成愛吃菜不挑食的好習慣。
3、培養幼兒觀察力、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1、洗凈帶根的芹菜、菠菜若干棵(數量與幼兒人數相同)。
2、做好的炒芹菜和炒菠菜各一盤,消毒好的盤子每人一個,筷子每人一雙。
3、售貨員服裝四套。
二、活動過程
1、????????????????????????????????????????? 老師:“小朋友,前幾天我們認識過什么蔬菜?你們平時還見過什么蔬菜?吃過什么蔬菜?請你們說出它的名稱來 ”
2、出示芹菜,老師:“誰認識這種蔬菜嗎?它叫什么名稱?”
老師說出芹菜的名稱后,分給幼兒一人一棵芹菜,請幼兒仔細觀察芹菜的外形特征?!扒鄄硕加心切┎糠??是什么形狀、顏色?”引導幼兒認識芹菜的根、莖、葉子。
3、幼兒通過看、摸、聞、了解芹菜的外形特征。
教師小結:“芹菜有根、莖、葉子,莖很粗,葉子長在葉柄上,葉子是綠色的、一片一片的、邊緣不光滑,有一種很濃的味道,芹菜的莖是從根部長出來的。”
1、???????????????????????????????????????????? 讓幼兒了解芹菜的用途:芹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它的營養價值很高,即能做菜又能作配料用。
2、???????????????????????????????????????????? 出示菠菜,用同樣的方法,讓幼兒認識菠菜的外形特征。
5、教幼兒學會比較芹菜和菠菜的不同點。分給幼兒每人一根芹菜和菠菜,讓幼兒自己先比較,再和身邊的小朋友小聲交流意見。先請幾個幼兒說出芹菜和菠菜的不同點。
6、教育幼兒菜農種菜不容易,炊事員做菜也不容易,小朋友要尊重他們的勞動,吃飯是不能挑食的,多吃蔬菜才有營養,身體才能長得好。請幼兒品嘗炒好的菠菜和芹菜。
7、游戲:《買菜》 老師說出游戲規則:請四名幼兒扮演菜檔的售貨員,其他幼兒來買菜,只要說對波菜和芹菜的外形特征和名字,才能把菜賣給他。
8、幼兒都買到菜后,教師和幼兒一起把菜送給廚房的阿姨。
中班踩影子教學反思篇二
活動目標:
1、探索動物睡覺的秘密,并大膽嘗試用動作表現不同動物的睡覺方式。
2、知道人睡覺的衛生常識,懂得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請幼兒和家長收集有關動物睡覺的圖片并和幼兒一起了解各種動物的名稱。
2、《動物睡覺》課件。
3、游戲音樂。
4、幼兒午睡照片。
活動過程:
一、??????? 圖片導入,情境激趣。
可是小動物們都玩累了,想睡覺了。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樣睡覺的嗎?
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睡眠方式?
老師這兒還有許多可愛有趣的動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們是怎樣睡覺的。
二、觀看課件感知不同動物的睡姿,探索交流。
逐一出示動物主畫面。
第一張:這是誰?是怎樣睡覺的?
第二張:它是誰?是怎樣睡覺的?
第三張:這是誰?是怎樣睡覺的?
第四張:依次類推。
歸納總結:
哦,原來啊,動物都有自己的睡覺方式,因為它們要適應生活的環境,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
三、游戲活動鞏固知識。
剛才小朋友了解了動物睡覺,現在咱們也來學一學小動物睡覺吧。
1、看誰學得像。
教師任意說出一種動物名稱,請幼兒做出相應動物的睡姿。
2、游戲《睡覺了》。
游戲規則:聽音樂,音樂一停,幼兒馬上做睡覺的動作模仿動物睡覺的情景,不能動。
小動物為什么要睡覺?不睡覺行不行?
四、觀看睡覺圖片,結合生活經驗。
1、小朋友要不要睡覺?
2、觀看本班幼兒午睡圖片。
3、圖片中小朋友午睡做得對嗎?為什么?
“睡覺時挖鼻孔、含著手指頭、用被子蒙著頭、趴著睡是不講衛生、不安全的。趴著睡覺會不舒服,會打呼嚕。”
4、出示正確睡姿的圖片。
正確的睡姿應該是向右側臥,頭枕枕頭,小手放好,腿微蜷……
5、別人睡覺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午睡時實在睡不著,也應該保持安靜,不影響他人午睡。
你們年齡小,每天需要睡眠的時間很多,只靠晚上的睡眠時間是不夠的,所以中午要再睡一會兒,這樣大腦才能休息好,小朋友就會少生病,身體更健康。
活動延伸:
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模仿動物睡覺的動作,比比看誰學得像。
活動反思:
通過學習動物睡覺的姿勢,小朋友們的表現欲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滿足。我發現給孩子們布置課前準備任務能使課堂活躍起來更加順暢。
中班踩影子教學反思篇三
設計意圖:
樹葉是城鄉孩子最常見的自然物,從南到北,樹的種類有許多,唾手可得的樹葉其形狀、色彩、紋理各異,其中還蘊藏著樹木自然生長、四季更迭交替等秘密,可以說這個以“樹葉”展開的主題是孩子們樂于親近、探究、思索、嘗試的主題。
對孩子而言,枯葉、綠葉是兩種最顯性、最具有比較性的葉子特征。通過自主觀察、說說發現可以呈現幼兒已有的一部分經驗。通過看、摸、捏、撕等多種方式可幫助孩子們運用多種感官進行有目的的探索,為此設計此活動,引導孩子發現枯葉綠葉的細部特征。
活動目標:
1、區別枯葉和綠葉,發現綠葉中有水分。
2、在觀察、比較中對樹葉進行進一步探索。
活動準備:
1、綠葉和枯葉若干。
2、分組操作材料:小石臼、碾子。
重點難點:
重點:觀察綠葉和枯葉。
難點:探索綠葉和枯葉的水分。
活動過程:
一、觀察枯葉和綠葉。
·自主觀察。
——教師:每個小朋友的筐子里有兩片樹葉,請你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請幼兒自主觀察,說說自己的發現。
——教師小結:兩片樹葉中一片是枯葉,一片是綠葉。
·看一看
——教師:你手上的樹葉分別是什么顏色的?兩種樹葉一樣大嗎?(幼兒仔細觀察比較后回答。)
——教師小結:枯葉比較大,綠葉比較小。
·摸一摸
——教師:請你摸一摸這兩種不同顏色的樹葉,說說有什么感覺?(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感覺。)
——教師小結:黃葉子薄薄的、軟軟的、表面粗糙。綠葉子厚厚的、很堅硬、表面光滑。
·捏一捏
——教師:請你捏一捏這兩種樹葉,說說有什么感覺?(引導幼兒嘗試回答。)
——教師小結:枯葉干干的,綠葉有點濕潤。
二、探索枯葉和綠葉的水分
·用手撕一撕枯葉和綠葉,說說有什么不同。
——教師:請你撕一撕這兩片葉子,看看有什么發現?(引導幼兒操作后回答。)
——教師小結:枯葉沒有汁,綠葉有汁。
·在小石臼里用碾子碾一碾枯葉和綠葉,說說發現了什么。
——分組操作,幼兒輪流進行,一人操作時,其他幼兒仔細觀看。
——操作后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發現。(如:綠葉碾出綠色的汁水了。)
·教師小結:枯葉不能碾出汁水來,綠葉里有綠色的汁液。
三、枯葉的作用。
·請幼兒討論:枯葉有用嗎?有什么作用?
·教師小結:落葉歸根,最終能滋養樹森木。樹木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們應該愛護花草樹木。
中班踩影子教學反思篇四
1.觀察食物加工的過程,知道雞蛋是有營養的,吃雞蛋對身體有幫助。
2.樂意與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經驗。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生雞蛋,電暖鍋、棉花糖、巧克力、雞蛋餅干等食品。
1、出示雞蛋
讓幼兒預測雞蛋剝去殼以后是什么樣子的?
打開雞蛋,看看雞蛋里面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2、共同討論
什么時候雞蛋才會變成我們平時吃的樣子?
3、師生一起煮雞蛋,分享煮熟的雞蛋,自己動手剝雞蛋,選擇自己愛吃的調料。
4、出示幾種食品,請幼兒幫助辨別哪種食品中有雞蛋的成分。
5、表現表達,生活中的各種蛋制品。
6、延伸活動
新《綱要》指出: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盡量為幼兒創設條件,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驗發現的樂趣。
中班踩影子教學反思篇五
1、通過幼兒身邊的事物比較快和慢,并且引導幼兒感知快和慢之間的變化。
2、培養幼兒合作的能力以及謙讓的精神。
3、發展幼兒的發散性思維。
1、平衡木兩張、球3—4個、陀螺、風車等。
2、音樂磁帶(快和慢兩段音樂)、錄音機。
(一)、音樂進場,讓孩子直接感受到快和慢。
1、我們一起聽一段好聽的`音樂吧!
2、“聽完了這段音樂,你有什么發現?”
3、“原來音樂有的快有的慢,那我們就聽著有快有慢的音樂中讓身體動起來吧!”
(二)、感知周圍事物快和慢的關系。
2、集合:“剛才你們都玩了什么?你們在玩的時候誰快誰慢一點呢?”
3、你們想過這是為什么呢?這樣吧你們再去玩一次吧!
4、集合:“你們這次誰快誰慢呢?為什么?”
(三)、拓展幼兒的思維,發展發散性思維。
1、快的東西是不是一直都是快的,而慢的東西是不是就一直都是慢的呢?
2、怎樣才能把快的東西變成慢的,而把慢的東西變成快的呢?
3、小結:小朋友說的很好想的辦法也很多,快的東西不一定會永遠都是快的,而慢的東西也不會一直都是慢的,就像有的小朋友吃飯很慢,但是只要你愿意改變,努力一點就可以變得快起來。
中班踩影子教學反思篇六
1、在揀菜的過程中進行分類比較,了解韭菜、大蒜、蔥的不同特征。
2、在種植過程中,發現根能吸收營養,幫助植物生長。
1、韭菜、大蒜、蔥。
2、筐若干個(三只以上)。
3、小花盆若干。
1、揀菜。
—(出示一筐菜)菜場一早送來許多菜,可是粗心的送菜人把好幾種菜混在了一起,給廚房的廚師帶來了許多麻煩。請小朋友幫忙,把這些菜分開放在各自的筐里。
—幼兒一邊揀菜一邊分別放入不同的筐中。
—討論:為什么要這樣分開擺放?
—引導幼兒說出三種蔬菜的`不同特征。說說誰像哥哥,誰像弟弟,誰像妹妹。
—韭菜妹妹的葉子從上到下都是一樣粗的,葉子是扁的、窄的;大蒜哥哥的葉子上小下大,又扁又寬;蔥弟弟的葉子中間是空的,圓柱形的。
2、種植韭菜、大蒜(有根的)、蔥(有根的)。
—取部分韭菜、大蒜、蔥,切下其下半段。
—把它們種植在同一花盆里,比一比誰長得高。
—把它們放在自然角中,鼓勵幼兒學著照顧,并觀察其生長情況。
引導幼兒觀察韭菜、大蒜、蔥的生長情況,啟發幼兒探索、發現根是植物生長的重要部分。
中班踩影子教學反思篇七
1、激發幼兒對數的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的'正確性和靈活性。
3、引導幼兒學習7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點數7個物體,理解7的實際意義,認讀數字7。
1、活動前通過交談讓幼兒知道“買6贈1”的含義。
2、準備有關7的形成的圖片,玩具,如:小河里有6只小魚,又游來了一只小魚等。
一、組織幼兒觀察玩具及圖片,通過討論初步學習6添上1是7。
二、幼兒在一起玩一玩自己選的玩具,并相互數一數,說一說6個上1個7個,了解7的形成。
三、借助其他東西進一步學習7的形成,理解7的實際意義,認讀數字7(7像鐮刀)。
四、引導幼兒利用學具在桌子上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加深理解7的形成和實際意義.
中班踩影子教學反思篇八
1、激發幼兒的探究興趣,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沙的科學方法。
2、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發現:用大小不同的工具來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3、能夠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記錄單、鉛筆等
讓幼兒在探索活動中掌握運沙的科學方法。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今天我們來玩一個運沙游戲,你想用什么工具來運沙?
2、幼兒第一次運沙。
(1)提出要求:兩人一組輪流運沙,并記錄運沙的總次數。
(2)出示統計表格,記錄每組幼兒運沙次數,并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問題。(每組兩人使用一個工具運同一堆沙,為什么次數不一樣)
(3)引導幼兒用科學的方法運沙:每一次要運得一樣多,通過討論、示范明確運沙的具體操作規則(滿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兒第二次運沙,驗證。
(1)統計運沙次數
(2)引導觀察數據,得出結論:同一堆沙用同樣的工具,都裝滿抹平了來運,運的次數是一樣的。
4、幼兒第三次用不同工具運沙。
(1)幼兒預測大工具來運剛才的一堆沙,運的次數會怎么樣?
(2)幼兒操作
(3)統計數據
教師小結:用大小不同的工具運同一堆沙,大工具運的次數少,小工具運的次數多。
請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來運沙,運的結果又會怎么樣?下次我們再來試一下。
沙子由于平時接觸的機會較少,所以孩子們玩沙子時非常興奮。將難點設置為選擇合適大小的工具裝沙子,幫助小班幼兒提高游戲的趣味性。從幼兒的`操作情況來看,參與游戲的幼兒均能有目的的選擇大的沙鏟以達到裝的快的目的,活動目標基本完成。
中班踩影子教學反思篇九
1、培養幼兒探索自身的興趣。
2、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能力。
3、引導幼兒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
1、紅色印泥若干盒:白紙,抹布若干。
2、放大鏡每人一個。
給幼兒講一個關于用指紋破案的故事,引起幼兒觀察指紋的興趣。
(一)印指紋
讓幼兒用手指蘸印泥將指紋印在紙上,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
(二)觀察指紋
1、引導幼兒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指紋和紙上的指紋印,說說自己的指紋是什么樣的,它像什么。
2、引導幼兒互相觀察指紋印,說說每個人的指紋有什么不同。
1、出示老師們的兩種較為典型的指紋印,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差異,找一找自己指紋的特征。
告訴幼兒: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指紋永遠不會變,因此可以用來辨認人。
2、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觸摸玻璃杯、筆、電話等物,請幼兒說說有什么發現。當我們的手指和物體接觸時,將會留下指紋。
這一點對哪方面有幫助?(警察叔叔能夠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紋作為證據抓住罪犯。)
3、還有什么用處?老師出示圖片——有關指紋的科技產品為幼兒講解,開闊幼兒眼界。
4、還有什么東西像指紋一樣有一些紋理?
1、引導幼兒指紋印畫。
2、幼兒互相交流欣賞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