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青銅葵花讀后感受篇一
這本書講的是有一個小女孩叫葵花,她來到了青銅家并住了下來,很快融入了這個家庭,她和青銅就像兄妹一樣,青銅也很疼她,這個家庭也發生了很多事情......
我覺得葵花很懂事。為了給家里省一些錢,她就忍住不把在學校可以照相的事告訴家人;在奶奶生病的時候,她竟然一個人去很遠的地方采銀杏還什么也沒帶,多虧船上的一些好心人的幫助她她才帶著一些錢毫發無損地回到了家;在期末考試時,葵花還故意考砸,因為她想省錢給奶奶治病,最后老師還是讓她重考了一次。
青銅也是個懂事的孩子。他十分疼愛自己的妹妹,雖然他很想上學,但是他還是把機會留給了他妹妹,每天上下學他都去接送葵花;由于他們家很貧窮,他就每天堅持去賣茅草鞋,甚至連自己腳上穿的鞋也賣掉了,赤腳跑回了家。
青銅的奶奶也十分疼愛他們,竟然自己一個人去很遠的親戚家的棉花地里采棉花給青銅葵花做棉襖,結果累垮了。
沒想到那個時代的人們竟然這么貧窮,小孩都上不起學校,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青銅葵花讀后感受篇二
我看過很多書,比如格林童話,昆蟲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些故事都給了我不同的感受,其中我最喜歡青銅葵花這本書。書中講的是城市女孩葵花沒了媽媽后,跟隨著爸爸來到了大麥地村。因為她的父母都是孤兒,爸爸無論走到哪里,都將她帶在身邊。
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她認識了一個叫青銅的男孩。他們兩個形影不離,成了村子里最好的朋友。可是好景不長,葵花的爸爸不小心落水淹死了,爸爸的死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在干校的幫助下,葵花到了青銅家,一夜間融入了那個家庭,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到了上學的時候,家里實在沒有錢同時供兩個娃上學,青銅默默地把上學機會讓給了妹妹葵花。
春去秋來,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了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想到我們要什么有什么,爸媽基本都會滿足,而青銅家連燈都沒有,拍個照片也得籌錢。現在豐衣足食的條件應該若有所思,是何等幸福啊!
記得剛學尤克里里的時候,我老是找不準音,手指放不對,按音也老是按錯。老師和媽媽都在旁邊鼓勵我,一遍遍地指正,一次次地調音,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半年多刻苦訓練,我終于慢慢學會了,悠揚的曲子在耳邊響起,想想沒有什么困難是不能克服的。
讀了這本書后,沉思了好一陣子,讓我明白:面對困難和痛苦要堅強面對,不要放棄,堅持不懈努力下去,只有在痛苦中掙脫出來,才是真正的勝利者,才會感受到真正的苦中之美。推薦你們也去閱讀一下這本書哦!
青銅葵花讀后感受篇三
暑假的時候我讀了許多書,其中,這一本《青銅葵花》給我的感觸最深。
苦難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卻要去笑著面對。葵花一時接受不了爸爸的離去,但迎接她的,卻是青銅一家的歡笑。有些苦難,其實是人成長中不可避開的元素。成長,就得與苦難同行,可以說,沒有苦難的磨練,也就沒有一個人的成功。
想想我們自己,每天只懂得一味去享樂,當面對困難時,表現出來的怯懦,正是一種對生命缺乏深刻體驗與對生命理解的選擇。所以,我們要對此進行深刻反思。這種沒有經歷苦難考驗的快樂,在苦難忽然降臨之際,有多大的抗拒力?我們要做樂觀的主人,它是一種經歷苦難后又深刻認識苦難后的快樂,又要將苦難時刻銘記在心的快樂,那才是真正的快樂。
羅曼。羅蘭寫了一段文字:“我們應當敢于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贊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贊頌!這兩位是姐妹,而且都是圣者。他們鍛煉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魂。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能體味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我想,這本書是向人們告訴這個道理。
青銅葵花讀后感受篇四
姐姐有一本《青銅葵花》,她告訴我這本書很好看,我便拿起來津津有味地看起來。看完后,我便被書中的青銅、葵花所吸引了。
青銅和葵花是在鄉下兩個孩子的名字,青銅十二歲,葵花九歲。自從他們認識后,就像兄妹一樣形影不離。葵花是孤兒,九歲那年,她的父親就死了,所以,她就和青銅的家人一起生活了。他們一家人一起歷經千辛萬苦,走遍千山萬水,為的是讓葵花上學,也為的是讓他們一家人平安幸福……看到這里時,我便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了書上,又感嘆到:他們是多么團結,多么勇敢堅強啊!我們的生活雖然比他們要好得多,但是我們不能面對困難而退縮,比不上他們,所以我們也應該勇敢面對。
我最喜歡書中的青銅和葵花了。他們的團結和友愛讓我想起了我的表妹,有一次,我看見她和她的朋友在一起玩游戲,她和伙伴們一起比賽跑步,他們拼命地跑,就算摔跤了也一起幫忙,最終他們取得了勝利。他們真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好朋友啊。
青銅的奶奶也令我敬佩,他們實在是沒有錢時,他的奶奶竟把她珍貴的金項鏈和金戒指給賣掉了。
他們是多么堅強,多么勇敢,多么崇高!只要有一顆面對困難的心,無論是多艱難的現實,都能戰勝。
青銅葵花讀后感受篇五
伴隨著一種朦朧而又詩意的美,一種明顯而又悲壯的疼,我的目光走到了書的盡頭。漫長幾日宛如一夜夢,雖然我并不在夢中。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感覺,是美?是痛?我說不出,但我實實在在地體會到純潔的美和一股淡淡的悲哀。
通讀全文,我流淚了。當讀到葵花為家里省錢而放棄了一次珍貴的照相機會;當讀到青銅為滿足一位過路人的心愿而脫下自己的蘆花鞋,在冰雪中步行了幾個小時;當讀到兄妹倆人看不到馬戲,青銅蹲下來讓葵花騎到自己的肩膀上時,我的淚水再也忍不會住了,我流淚了。只為那純美的文筆,那詩一般動人的情。
生活中人們總追求快樂而逃避悲傷,但《青銅葵花》中這一段美麗的痛苦卻涌現著貫穿著此書始末的淡淡的悲哀,著實讓我著迷,以至于一口氣把整本書看完也不會覺得有一絲疲乏。青銅和葵花這兩個天真純潔的孩子,已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他們懂事聽話,懂得為家里分憂解難,這無疑是給城里的孩子敲響了警鐘。大麥地經歷了蝗災、水災、火災,但是它仍堅強不屈地存活了下來,這又是一種怎樣的精神?讓我感興趣的是,一般文學作品都是用邪惡來襯托善良、用猜疑來襯托真誠、用霸道來襯托淳樸。而《青銅葵花》這部作品并沒有涉及到一個反面角色,卻將善良、真誠、純潔表現得如此那樣淋漓盡致。一開始我以為嘎魚是一個壞孩子,但我漸漸的發現是錯誤的。當奶奶生病了,嘎魚送來了兩只鴨;當城里派人將葵花接走時,嘎魚幫青銅和葵花躲起來……所有的人物,都無聲地表達著美好和善良。曹老師真是用筆如神吶!
文中青銅是一個啞巴,但卻勇敢頑強,將上學的機會讓給妹妹,將妹妹的過失攬在自己的身上,這個苦命的孩子正是大麥地的寫照。至文末,一聲撕心裂肺的“葵花”則像一顆流星劃破天際,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我相信我還能看懂美,聽懂美,讀懂美。《青銅葵花》正是最好的證明。
青銅葵花讀后感受篇六
這幾天,我看了曹文軒先生的《青銅葵花》,有很多感觸。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女孩葵花陪爸爸到大麥地打工,結果爸爸不小心在大麥地的湖里面淹死了,而葵花則被大麥地的一貧窮人家收養了,貧窮人家里還有個兒子,是個啞巴,名叫青銅,這本書就是講的他們兩個之間的故事。到最后,葵花被城里面的親人給接走了,回到城里去住了。
最讓我感動的,就是城里親人要接葵花走的這一段。當時葵花被城里的市長知道后,就讓村長做工作,讓葵花的養父養母把葵花送到城里去生活。養父養母為了葵花,還是忍痛割愛,要把葵花送到城里去生活,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是葵花就是不想去,她想盡一切辦法不去城里生活,比如藏到別的同學家里,藏到同學家的船上。但是最終還是無能為力,她不情愿地回到了城里。看到這里,我的眼淚就要流出來了。雖然,葵花只是被領養的一個孩子,但是養父養母始終對她像親生女兒一樣,夏天家里就一頂蚊帳,養父養母把蚊帳給葵花,全家點著幾根蒲棒子熏蚊子。特別是她的奶奶,對她像親孫女一樣。奶奶臨死前還把自己手上的玉鐲拿了下來送給葵花。可見他們全家都非常疼愛葵花,把她看做自己的家人。雖然是養父養母,但養育之恩讓葵花不能忘懷。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就像書里說的“砸鍋賣鐵、端瓢要飯也得葵花上學!”真是“人間自有真情在”啊!我相信,葵花到了城里,也一定不會忘記大麥地的養父養母。
看了這個故事以后,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媽媽每天下班回家要照顧妹妹,還要輔導我的學習。有時候很嘮叨,讓我很不耐煩,比如有一次我做數學作業,有一題我認為我是對的,但是媽媽認為是錯的,我和媽媽就發生了很大的沖突,最后把媽媽氣哭了,我也哭了。這本書讓我感到很愧疚,媽媽這樣嚴格的要求是為了我好,為了讓我的學習成績提高。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今后我應該體諒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照顧妹妹,長大以后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