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質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運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用乘法和加法解決問題的教案篇一
1、????????????知識與技能:a、學會用乘法和加法(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b、知道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2、過程與方法:a、通過觀察、分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b、小組討論,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細心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知識遷移和抽象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點:學會用乘法和加法(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難點:知道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教法:分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思考,自主解決。
教具:電腦課件,口算卡片。
課型:新授課
學?????????案
教師活動
(含學法指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學前準備:
老師出示卡片,學生計算。
二.探究新知
1、例三(教材第8頁圖,電腦顯示)
(1)看圖說圖意。(有3組小朋友在玩蹺蹺板,每一組有4人。又來了7人,一共有幾人?)
(2)分組討論,列式計算。
a、4×3=12(人)??12+7=19
b、4×3+7=19(人)
c、還可以這樣計算:6×2+7=19(人)?4×4+3=19(人)
小結:用乘法和加發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寫成乘加算式
2、做一做。(教材第9頁),電腦顯示圖?。
老師: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會解答嗎?
學生甲:樹上原來有10只小鳥,飛走了4只,又飛來了3只,現在樹上有多少只小鳥?
列式:10-4+3=9(只)?10+3-4=9(只)
學生乙:中間有2棵花,左邊有5棵花,右邊有4棵花,一共有多少棵花?
列式:2+5+4=11(棵)
學生丙:前面有4只蜜蜂,右邊有4只蜜蜂,左邊有3只蜜蜂,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列式:4+4+3=11(只)或4×2+3=11(只)
三.課堂作業設計
1、小白兔種了7行胡蘿卜,每行8個。準備送給小黑兔10個,小白兔還剩幾個胡蘿卜?
2、小明看一本故事書,看了4天,每天看6頁,還剩13頁沒有看。這本故事書一共有多少頁?
3、媽媽買來2盒月餅,每盒有9塊。送給奶奶6塊,還剩多少塊月餅?
4、小力買了5本練習本,每本2元錢,他又買了一把尺子花了3元錢。小力一共花了多少錢?
一.1、引導學生觀察:你從主題圖中發現了什么?
2、引導學生談話。
3、演示課件,讓學生發現問題。
4、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運算方法來進行運算,然后導入新的計算方法。
5、教師要說你明學習的知識。
二.1、深入學生中及時了解預習反饋,掌握學情。
2、根據學情,重點指導或強調。
3、對學生有積極的表現,有創意有深度的問題給予表揚和鼓勵。
1.??????同位互相說一說,再指名學生舉例說明。
2.??????學生交流。
3.??????匯報自己的發現引入新課的知識。
4.??????搶算,進行搶答。
5.??????梳理知識,爭強能力。先思考,再討論,分析、概括。
從學生喜歡的口算開始引入,迅速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一上課就馬上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把學生的作品作為教學素材,更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并給足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小組合作,自主探索新的解決方法。
通過自己舉例,學生更能容易的消化新學的知識。
活動設計突出了層次行、多樣性和趣味性。
課后練習精編
解決問題
1、一個筆記本8元,一支鋼筆13元。小莉買了9個筆記本和一支鋼筆,一共花了多少錢?
2、一個籃球7元,一個羽毛球4元。小明買了一個籃球和7個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錢?
3、足球9元一個,小軍拿了100元買了7個足球,應找回多少錢?
4、小熊:爸爸,媽媽和我都掰了9個玉米
熊弟弟:我掰了6個
熊媽媽:我們一共掰了多少個玉米?
5、兔姐姐:我們種了5行蘿卜,每行9個。
兔哥哥:我們準備送給鄰居兔奶奶15個蘿卜。
兔弟弟:還剩多少個蘿卜?
6、動物園的門票兒童票每張5元,成人票每張8元,小明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玩,用20元錢買票夠嗎?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學的輕松、扎實、愉快,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教材是知識的載體,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依據。本節課我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教材上離我們較遠的素材變為學生非常熟悉的圖片出現,學生果然興致極高,立即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使本課的教學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探究新知的環節中,我創造性地把學生的作品作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生親生經歷了知識的全過程,即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創設有意義的數學學習方式,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痹诒竟澱n中,我充分的為學生創設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空間。如:讓小組合作,比一比、分一分,并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使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乃至將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精心設計,為學生引航。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預設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毫無價值的。只有課前精心設計,才能在課堂上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只有課前的成足在胸,才能在課上游刃有余,因此預設是為了更好的生成。
總之,新教材給我們的老師和學生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和挑戰。作為一線教師,我們一概創造性的利用和挖掘教材資源,精心設計,讓新教材在課堂教學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運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用乘法和加法解決問題的教案篇二
一、 教學內容: 運用乘法和加法(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p8—9)
二、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分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學會用乘法和加減法兩步計算來解決問題。
3、通過小組討論,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問題。
4、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三、教學重難點:1、會用乘法和加減法兩步計算來解決問題。
2、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用不同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
四、教具準備:課件,口算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老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計算。
(二)、探究新知
1、例三(教材第8頁圖,電腦顯示)
(1)看圖說圖意。(有3組小朋友在玩蹺蹺板,每一組有4人。又來了7人,一共有多少人?)
(2)分組討論,列式計算。
a. 4*3=12(人) 12+7=19(人)
b. 4*3+7=19(人)
c.還可以這樣計算:6*2+7=19(人) 4*4+3=19(人)
小結:用乘加和加法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寫成乘加的算式
2、做一做。(教材第9頁),電腦出示圖。
老師: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會解答嗎?
(樹上原來有10只小鳥,飛走了4只,又飛來了3只,樹上現在有多少只小鳥?)
10-4+3=9(只) 10+3-4=9(只)
…………
(三)、課堂作業設計
1、小白兔種了7 行胡蘿卜,每行8個。準備送給小黑兔10個,小白兔還剩幾個胡蘿卜?
2、小明看一本故事書,看了4天,每天看6頁,還剩13頁沒有看。這本故事數一共有多少頁?
3、媽媽買來2盒月餅,每盒有9塊。送給奶奶6塊,還剩多少塊月餅?
4、小力買了5 個練習本,每本2元,他又買了一把尺子花了3元錢,小力一共花了多少錢?
教后記:
運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用乘法和加法解決問題的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過程與方法:在合作交流與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愉悅,合作的快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教學難點: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例題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你們愛玩蹺蹺板嗎?今天我們去蹺蹺板樂園玩一玩好嗎?
2.出示蹺蹺板情境圖。
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
3.學生觀察圖片,并根據看到的信息提出問題。
(1)玩蹺蹺板的有多少人?(口答)
(2)蹺蹺板樂園一共多少人?
(3)玩蹺蹺板的比沒玩蹺蹺板的多幾人?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
重點研究第 2? 個問題。
師板書:有 3? 組同學在玩蹺蹺板,每組 4? 人。還有 7? 人沒有玩,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2.觀察圖片,讓學生完整地敘述一下要解決的問題。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請學生把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5.學生板書列式。
4×3=12(人)????????????? 12+7=19(人)
綜合算式: 4×3+7=19(人)
6.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我們剛才是如何發現問題的?又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8.處理第 3? 個問題。
(1)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
4×3=12(人)? 12-7=5(人) 或 4×3-7=5(人)
(2)說說你的想法。
9.小結。
比較剛才解決的兩個問題,它們有什么異同?
生:兩道題的第一步都是用乘法計算的,不同的是第二步,前者用加法,后者用減法。
師:我們今天學習的就是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的方法來解問題的。我們在解決問題時一定要認真看懂圖的意思,或者讀懂題的意思,在認真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相關問題的關系后,再選擇正確的解決方法,最后列式解答。
[設計意圖:通過一幅圖中的不同問題,讓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通過比較兩個例題的異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 (1)引導學生自己觀察圖片,口頭編題。
例如:
① 樹上有 10? 只小鳥,飛走了 4? 只,又飛來 3? 只?,F在樹上有多少只小鳥?
列式:10-4+3??? 或 10-(4-3)
② 花叢中有 2? 群小蜜蜂,每群 4? 只,還有一群蜜蜂是 3? 只。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
列式:4×2+3
(2)學生匯報問題,并解決問題。
讓學生說出所列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設計意圖:此題呈現的是一個開放性的畫面。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與思考,如觀察小鳥、花朵、蜜蜂等,由此可以從多種角度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予以解答。]
2.練習二的第 1? 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
3.練習二的第 2? 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教育。
4.拓展練習。
小明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動物園玩。用 20? 元錢買票夠嗎?
(1)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并匯報。
(2)如果你們小組一起去動物園,用 30? 元錢夠嗎?夠,應找回多少元?不夠,還差多少元?
四、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新知識?
運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用乘法和加法解決問題的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分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2.讓學生學會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部計算解決問題。
重點難點:1.學會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
一.教學過程:
學前準備:
2×9=?????? 28-8=???? 7×8=????? 6×4=????? 9×2=
2×5=?????? 56-10=??? 24+13=???? 18-6=????? 12×2=
深究新知。
1.例3. (教材第8頁)
(1)請同學們看圖說圖意。
有三組小朋友正在玩兒蹺蹺板,每組有4人。又來了7人。
(2)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列式計算。(分組討論)
學生:有三組小朋友正在玩蹺蹺板,每組4人, 4×3=12(人)。
學生:又來了7人,12+7=19(人)
學生:列成綜合算式是:4×3+7=19(人)
(3)還可以怎樣計算?
(4)學生:蹺蹺板左邊有六人,右邊也有六人,再加上后面來的7人,一共有19人。列式為:6×2+7=19(人)
2.做一做。(教材第9頁圖)
教師: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你會解答嗎?
學生:樹上原來有10只小鳥,飛走了4只,又飛來了3只,樹上現在有多少只小鳥?
列式:10-4+3=9(只)或10+3-4=9
學生:中間有2棵花,左邊有5棵花,右邊有4棵花,一共有多少棵花?
列式:2+5+4=11(棵)
學生:遠處有4只蜜蜂,右邊有4只蜜蜂,左邊有3只蜜蜂,一共有多少只蜜蜂?
列式:4+4+3=11(只)或4×2+3=11(只)
思維訓練:??????????????????????????????????????
一雙襪子? 6元
一頂帽子?? 9元
(1)如果買3頂帽子和1雙襪子,應付多少錢?
(2)如果買雙襪子和1頂帽子,應付多少錢?
(3)小紅有30元錢,她能買什么,能買多少,應找回多少錢?
課后反思:在例題中有學生提出:“觀看的比玩蹺蹺板的少幾人?”學生很容易先列成7-4×3.在糾正過來。學生對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還不是很熟練,對誰與誰比,誰為標準還不夠清晰,應教育學生仔細審題,認真思考后落筆。
作業:同步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