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新疆四史心得體會(精)一
- 春的散文 推薦度:
- 月亮的散文 推薦度:
- 春天的散文 推薦度:
- 清明散文 推薦度:
- 贊美教師的散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一九五六年,我們的學業結束了。這所學校,最初是黑龍江省的財經干部學校,后來劃歸中央財政部,不久又劃歸石油工業部。這樣一來,它的畢業生就要在全國范圍內分配工作了。當年的石油企業,除東北遼寧省的幾家煉油廠之外,還有玉門、新疆、青海等省的油田。于是,就有一些同學要離開家鄉直奔大西北去了。作為一個中專學校的畢業生,十七、八歲的孩子,從家鄉黑龍江一下子分配到大西北,在有些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墒俏覀儾]有想那么多。不管是新疆的克拉瑪依,青海的柴達木,還是甘肅的玉門油田,同學們都服從分配,不講條件,快樂前往。然而,畢竟是要分別了,三年同窗,耳鬢廝磨,情同兄弟姐妹。快畢業的時候,互相送一個小筆記本,寫上幾句祝福的話,貼一張半寸的小照片。關系密切一點的,兩人或三人一起到照相館照個一寸的合影,算是臨別的紀念。當一批同學出發,火車起動的時候,站臺上哭聲一片。來送別的不是自己的家人和親屬。我們都是住校生,親人都不在身邊,行前也沒有時間回家告別。難舍的是同學的感情。
去新疆的路是漫長的。從黑龍江乘火車出發,要在北京和蘭州換兩次車。蘭州乘火車只能到河西走廊的清水鎮,前面再沒有火車了,要改乘汽車。汽車都是帶帆布棚的卡車。乘客們一排排坐在自己的行李上。從清水鎮出發,曉行夜宿,顛簸十五天以后到達新疆首府烏魯木齊。
我報到的單位是新疆石油管理局,在財務處作實習生。我報到時,新疆石油管理局的局長是張文彬。他是我參加工作以后接觸到的第一個管理局領導。
那一天,張文彬局長召集管理局機關各處室負責人開會。我所在的財務處領導因為有事脫不開身,讓我去參加會,跟我說,你帶兩個耳朵去就行了,有關財務上的事記下來,回來告訴我們。
我不記得那次會上都說了些什么事。但有一個細節至今記憶猶新。那天,運銷處長晚來了幾分鐘。張文彬問他,你干什么去了?開會不知道嗎?運銷處長用開玩笑的口吻說,我知道開會,可是來了幾個人,我得處理一下,看是該槍斃還是勞改,把他們打發走了我這才離開。張文彬沒說什么,就開始開會了。
那一年的年底,財務處召開了一次專業會議,會后草擬了一個文件請張文彬局長簽發。局長看完后打電話叫財務處去取,處領導讓我去了。我來到局長辦公室說明來意后,局長指了一下辦公桌上的幾頁稿紙。我拿了稿紙轉身要走,局長叫住了我:“小鬼,你是財務處的?”我回答:“是。”他又問:“新來的?”我說:“是,我是實習生?!彼f:“噢,去吧。”
離開局長辦公室,我邊走邊看文件,沒有什么改動,只把“認真學習了上級文件”那句話前面的“認真”兩個字劃掉了,另外還在別處劃掉了“極大的”、“有力的'”、“高度重視”中的“高度”等幾個詞匯。我對這些并未在意,只對我第一次被叫作“小鬼”感到新鮮。后來知道,在新疆對男孩子都叫“小鬼”。
一九五七年春節,我是在新疆石油管理局度過的,那是我離開家在外面度過的第一個春節。除夕之夜,管理局職工在石油俱樂部聯歡。那是個很小的俱樂部,一排排的木頭椅子。我在俱樂部里看見了張文彬局長。他身穿軍大衣,頭戴鴨舌帽,一個人在各處走走看看。大家似乎也沒在意他的到來。
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機會與張文彬局長接觸,只有上下班時,在大門前或樓梯口偶爾看見他的身影。這是很自然的,因為我只是個實習生而已。不過,我既在新疆石油局機關工作,也就能感受到這個單位的脈搏。
全局的大事我不知道,但一些小事給我留下的印象至今不忘。
春節一過,管理局機關就成立工作組,到石油管理局所屬克拉瑪依和獨山子兩個油田去落實一九五七年的原油生產計劃。我也被抽去參加工作組。這是給我的一個了解企業的機會。第一次實際地接觸讓我感覺到,每個企業都把完成生產計劃以及執行政策和遵守紀律,看得和生命一樣重要。因為這一切都關系到國家利益。企業上下,無論局長、廠長還是普通員工,都認同這一點,并且身體力行。
有一次賽福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來石油管理局視察工作,到了吃飯時間竟沒有留下他吃飯,因為財務制度不允許有這種開支(這里說的是原本意義上的吃飯,不同于現在為接待貴賓和領導所作的各種“按排”)。對此財務處領導很過意不去,可是又不得不這樣做。
國家規定,單身職工每四年回家探親一次。探親是不能乘坐臥鋪的。蘭新鐵路通車以后,從烏魯木齊到北京坐火車要四天三夜七十七個小時,下車的時候兩腳都會腫起來。盡管如此,也沒有人編造理由以出差的名義報銷探親的臥鋪票。
新疆地域廣闊,出門動輒上百公里,唯一的交通工具是汽車,外出搭車是常事。要搭車時,你往路邊一站,車來了招招手。只要車上能坐人,司機會停下來問你要到哪里去,只要順路,他就會叫你上車把你帶去,也不跟你要錢。我在新疆工作期間就常在路邊搭車。有一次,一個素不相識的司機在半路讓我搭他的車走了幾百公里。
在夜間行車要會車時,盡管戈壁灘上道路很寬,哪怕附近幾公里幾十公里都沒有第三輛車,兩個交會的車也自動減速,關閉遠光燈,小心翼翼地過去之后再開燈加速開走。
時至今日,我們的建設事業極大的發展了。我們的生活水平極大的提高了。當年的少年實習生,如今已過了古稀之年。我們也親眼看到了大發展大提高所帶來的一切。然而,面對這一切我們似乎并沒有什么感覺。而每當回憶起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那些經歷,想起那企業、那職工,他們所具有的認真、勤勞、為國家奉獻、不謀私利等等高尚精神,總會感到一些溫暖和溫馨。但愿這份溫暖溫馨永遠存留在我們的心里。
s("content_relate");【初到新疆的散文】相關文章:
初到兵團散文10-02
蘇軾《初到黃州》的賞析及翻譯09-06
新疆印象的雜文隨筆07-17
林清玄散文集的經典散文10-25
林清玄散文集里的散文01-05
美好的散文08-23
青春的散文08-20
星空的散文08-20
老屋的散文08-19
錯愛的散文11-14
有關新疆四史心得體會(精)二
1、大新疆的棉花光照充足,一般都比較大又虛軟潔白,而普通地方的棉花很難有這種表現。
2、它的質量非常好一般都是用于做國防、醫藥和高檔成衣類使用。一是品種,新疆的是棉花是優質長絨棉。
3、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也會影響新疆棉花的價格,棉花運出疆外就需要加上運輸成本,特別是采摘耗費大量人工成本,新疆棉花種植還沒有達到美國,中亞國家大規模機械化種植新疆棉花。
4、新疆遠離內地,棉花運出疆外就需要加上運輸成本。
有關新疆四史心得體會(精)三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阿克蘇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有一片1.8萬平方米的神奇而肥沃的土地,這就是阿克蘇市?!鞍⒖颂K”,在維吾爾語,意為“白色的水”。阿克蘇河從境內流過,所以得名。
阿克蘇地域,是古代姑墨、溫宿國所在地,漢朝歸西域都護府,唐代又轄于安西都護府、龜茲都督府。清代新疆建省后,設阿克蘇道。之后設阿克蘇縣。1949年以后,設阿克蘇專區,轄原阿克蘇縣。1983年,撤縣建市,是阿克蘇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
阿克蘇屬暖溫帶干旱型氣候,年均氣溫7℃--10℃,雨水較少,但河流水量豐富,山區多雨雪,冬春嚴寒。
阿克蘇市地勢廣闊平坦,土層深厚,光熱豐富,無霜期長,適宜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是歷史悠久的農業區。陽春碧波萬頃,夏秋遍地金黃。樹有楊、柳、桑、榆、槐、法桐,果有杏、桃、蘋果、核桃、紅棗、無花果、葡萄等。瓜果飄香,四時應市。艾西曼湖、多浪水庫和勝利水庫,常有大天鵝、小海鷗、野鴨、水雉、大雁等飛禽棲息。盛產鰱、鯉、鯽、草、鯰魚、武昌魚、大頭魚和牛蛙等水族。河湖、渠系、林網、條田,景色醉人,是名符其實的“塞外江南”、“魚米之鄉”、“瓜果之城”。西部陰干山一帶,礦產種類多,儲量大,具備發展工業的良好條件。
阿克蘇在西漢神爵二年(前60年),歸屬漢朝版圖。自1883年建新城以來,一直是所在地區軍政首腦機關駐地。現駐阿克蘇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第一師的前身,是抗日戰爭時期功勛卓著的一二零師三五九旅。本世紀50年代初期,這支英雄部隊奉命屯墾戍邊。他們挺進戈壁,興水利、治鹽堿,鎖住亙古黃龍;修道路、辟良田,奉獻糧山棉海。軍墾戰士艱苦創業,建成16個大型國營機械化農場和建材、紡織、化工、電力等實力雄厚的支柱企業,修建了西北地區最長的公路橋---塔里木河大橋。農一師經濟已成為阿克蘇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阿克蘇市是維吾爾、漢等多民族聚居區,人口達43.45萬。各族人民親如一家,用智慧和汗水共建樂園,使阿克蘇市這顆鑲嵌在祖國西陲的明珠熠熠生輝。
阿克蘇市的綠洲、河湖、沙漠、山地等多種地貌,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晴川煙樹、云懸玉峰、煙籠多浪、沙海胡楊、古寺晨唱、渾河古渡、三熟奇桑、艾湖歸舟、古崖幻影、長虹旭日等10景更是聞名遐邇。歷史悠久的多浪文化獨樹一幟?!岸嗬税蛠喨f”高亢激越;熱瓦甫琴、卡倫琴聲優美動人;多浪“麥西來甫”熱烈詼諧。阿克蘇市各族人民熱情豪爽,葡萄美酒待客,輕歌曼舞迎賓。
阿克蘇有南疆公路貫通,東達烏魯木齊,西至喀什,地區內各縣鎮、農場,都有班車。阿克蘇還有民航班機達烏魯木齊及和田。
有關新疆四史心得體會(精)四
新疆,古稱西域,意思是中國西部的疆域,這一名稱自漢代出現于我國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統一新疆,之后改稱新疆。
近代新疆各地考古發掘資料表明,還在大約距今二三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天山南北各地,諸如哈密的三道嶺、七角井、吐魯番盆的阿斯塔那、烏魯木齊縣的柴窩堡,以及木壘、奇臺、伊犁、庫車、巴楚、且末、于闐、皮山等地都已出現人類祖先活動的遺跡,其石器型制、打刻技術以及共存的陶器色彩、花紋與我國甘肅、內蒙、寧夏等地相近。
新疆位居東西交通孔道,歷史上十分頻繁的民族遷徒和交往,導致了新疆古代居民錯綜復雜的種系族屬和民族關系。
西域同中原地區的交往聯系源遠流長。很早以前,我國的絲及絲織品便中經西域遠銷南亞和歐洲,古希臘人稱中國為“絲國”。沿此以往,這條橫貫東西的貿易通道被后人統謂作“絲綢之路”。
我國古史中對于西域地理歷史的真實具體記載當始自漢代,同樣也在漢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開始設置地方政府機構,所以,自漢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我國古史中對于西域地理歷史的真實具體記載當始自漢代,同樣也在漢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開始設置地方政府機構,所以,自漢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至西漢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會經濟已有很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