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心得體會是我們對于所經(jīng)歷的事件、經(jīng)驗和教訓的總結(jié)和反思。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讀老子心得體會報告篇一
人們常說,“世上本無事,庸人常自擾。”雖然知道這是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但當我翻開《道德經(jīng)》一讀,才發(fā)現(xiàn)它在特定的背景下尤為有意義。作為中國古代哲學的瑰寶,《道德經(jīng)》中的《老子》一直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簡潔的語言感染著人們。讀了《老子》后,我不禁對人生與世界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體會。
首先,《老子》讓我明白了天理與人理的關(guān)系。在這本書中,老子強調(diào)了“道”的重要性,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根本。他認為,人與宇宙是密不可分的整體,而道則是連接人與宇宙的橋梁。只有遵從道的規(guī)律,人才能夠與宇宙和諧相處。而當人違背了道的規(guī)律,就會陷入困境,自尋煩惱。這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人只有順應天理,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與意義。
其次,《老子》讓我看到了“無為而治”的哲理。在《道德經(jīng)》中,老子提出了“無為”的理念,即宇宙萬物自有其天然的發(fā)展規(guī)律,人不必刻意干涉,順其自然即可。雖然這種理念與現(xiàn)代社會的追求成功、強調(diào)積極行動有些不符,但它卻給我?guī)砹肆硪环伎肌H藗兂3R驗檫^度奔波、功利心過重而疲于奔命,在社會壓力下追求物質(zhì)財富的積累,卻忽略了心靈的安寧和內(nèi)在修養(yǎng)。《老子》提醒我們,順其自然,不要過度追求功利和物質(zhì),只有放下執(zhí)著,返璞歸真,才能真正得到心靈的寧靜和內(nèi)在的滿足。
第三,讀《老子》讓我重新審視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老子》中強調(diào)了“以德為本”的思想。老子認為,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物質(zhì)的積累和外在的名利,而在于內(nèi)在的德行和道德的提升。他提倡“溫柔而弱”的處世態(tài)度,相信善良和仁愛的力量能夠改變世界。這使我認識到,一個人的成就不僅僅是建立在金錢和地位上,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和關(guān)懷。只有通過關(guān)注他人、幫助他人、感恩他人的方式來拓寬心境,擴大視野,我們才能跳出自我,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最后,《老子》給我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要保持心靈的寧靜和平和。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經(jīng)常處于噪雜的環(huán)境中,身心受到各種各樣的干擾和壓力。而《老子》告訴我們,唯有心無旁騖,靜心養(yǎng)性,才能真正感受到內(nèi)在的寧靜和快樂。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我常常在忙碌中迷失自己,難以找到心靈的凈土。然而,在《道德經(jīng)》的啟發(fā)下,我開始學會關(guān)注內(nèi)心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尋找那份寧靜和平和。
總之,讀《老子》給我?guī)砹艘环N全新的思考方式和人生態(tài)度。它讓我認識到了天理與人理的關(guān)系、無為而治的哲理、以德為本的人生意義和價值以及保持心靈平靜的重要性。雖然時代在變,價值觀在轉(zhuǎn)變,但《老子》中的智慧卻仍然閃耀著光芒,給予我們對生活和世界的深思和啟示。讀《老子》,有如讀懂了一種生活的真諦,帶領(lǐng)我們步入內(nèi)心深處,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路徑。因此,讀《老子》是一種深刻而有益的體驗,也是一份珍貴的財富。
讀老子心得體會報告篇二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此章歷代的釋意無數(shù),而我以為皆難著邊際,無以更深刻的對老子思想與道德經(jīng)進行闡釋。我從道家修身根本出發(fā),得出新論如下:
此章重點為“致虛極,守靜篤”,全文以此而展開,不理解“致虛極,守靜篤”,后面的文字解釋也只是牽強。老子是從道家修煉“返觀內(nèi)照”而得之境界來引申對世間常道的解釋。首先“虛”與“靜”是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是一種狀態(tài),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虛”為空靈,體會為散發(fā)狀;“靜”為沉靜,呈收斂狀。“致”往之意,可從“虛其心”來體會,道家修習養(yǎng)身的過程,以虛其心開始,虛至四肢百骸,而四肢百骸皆空靈,無時空地域限制,無往而不至,真空無象,能夠滿屋、滿天地、滿宇宙,而今日而遠古。過程或潛移或發(fā)散,以至無我無身無世界。此“極”為無極,或為八極,或為宇宙洪荒。
而“靜”的過程從守開始,“守”者,抱元守一,讓思想沉靜,從時空與外界空間收斂至自身至一點,而到達某種衡定、穩(wěn)定、篤定的境界。此“篤”為篤定,為極細小,或如針尖,無縫隙如無物般恒定。
于是,老子方有“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的感慨。“復”與“歸其根”才是此篇的點題。“虛”與“靜”是道家修身中必習的兩手,如“陰陽、有無”既對立又統(tǒng)一。虛至極為無,靜到篤是有。虛為展開,至極為空靈為“作”;靜是回歸,回到此刻,是“復”,靜到篤定屬回歸本原為“歸根”。從養(yǎng)性功夫來說,“虛靜”的過程如佛家心的起滅過程,虛為心起,靜為心滅,有無相生,互有你我之佛道原旨。
此章之后節(jié)皆為老子從修身之虛靜感悟展開對天道、人道常理的延伸分析,萬變不離其蹤,這才是“道”的至理呵!
由此,我獨推崇清之宋常星說:“造其極曰致,真空無象曰虛,虛而至虛曰極。”:“專一不二曰守,寂然不動曰靜,虛一渾厚,靜而至靜曰篤。”但,所有釋意皆不夠細致,皆獨不能從修身的體驗與角度來理解與感悟,想老子思想無欲無求,其經(jīng)意當從本原出發(fā)理解,而不就應根據(jù)時代思維做論證也。
讀老子心得體會報告篇三
作為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流派之一,道家哲學的核心著作《道德經(jīng)》對于中國文化乃至世界哲學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老子。作為道家的創(chuàng)立者,老子對于人類生活、自然界和宇宙的本質(zhì)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和思考。閱讀老子的作品給予了我許多啟發(fā)和思考,以下是我對其讀后的心得體會。
首先,老子通過“道”的概念提出了一種宇宙觀和人生觀。在老子看來,“道”是宇宙的本源、萬物的根本,是一種無形無相、無味無觸的存在。在這個宇宙觀中,老子認為太過追求物質(zhì)和外在的華麗只會導致內(nèi)心的貧乏。相反,通過保持內(nèi)心的和諧與平衡,與道相合,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與滿足。這種觀點對我產(chǎn)生了深刻的共鳴,因為現(xiàn)代社會往往過于強調(diào)外在的物質(zhì)消費和地位追求,忽視了內(nèi)在的精神世界。老子的思想告誡人們要回歸內(nèi)心,重視人的本質(zhì)需求,探索內(nèi)心的自由與滿足。
其次,老子對于治理國家和社會也提出了獨特的觀點。傳統(tǒng)的統(tǒng)治者往往通過強權(quán)和武力來控制人民,導致國家的動蕩和社會的不穩(wěn)。而老子則主張以“無為而治”,通過放手自由、減少干預來達到社會的和諧。他認為領(lǐng)導者應當像信天游那樣,以平和的心態(tài)來統(tǒng)治人民,即使是侵略或戰(zhàn)爭,也要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干預與破壞。這種治理觀在當今社會同樣有著重要的價值。在現(xiàn)代社會,政府對于社會的干預過于強大,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而老子的治理觀則是對現(xiàn)代社會的一種啟示,以放手自由的態(tài)度來更好地治理國家和社會。
再次,老子提出了“無為而無不治”、“柔弱勝剛強”的思想。他認為真正的智慧和力量來自于內(nèi)在的柔弱,而不是外在的剛強。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看到那些表面強大卻內(nèi)心空虛的人。而那些內(nèi)心強大的人往往能夠戰(zhàn)勝一切困難與挑戰(zhàn)。老子的思想給予了我勇氣和力量,告訴我要堅持信念,保持內(nèi)在的堅韌和平和,對于人生中的困難與挫折持有積極的態(tài)度。
最后,老子對于人際關(guān)系和道德倫理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他主張“勝人者不力攻,制人者不爭”,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理解。他認為只有通過信任和寬容,才能夠建立真正的互助關(guān)系和社會。這種觀點對當今社會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常常為了利益而互相攀比、爭斗,導致社會關(guān)系的破裂和道德倫理的崩潰。老子的思想提醒我們要關(guān)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寬容,以構(gòu)建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和社會。
總而言之,老子的思想是中國古代哲學的瑰寶之一,讀自己也對我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通過閱讀老子的作品,我學會了如何回歸內(nèi)心,探索自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以平和的態(tài)度面對困難和挫折。同時,他的思想也提醒我們要關(guān)注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以及對于國家和社會的和諧。這些觀點對于當今社會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幫助我們思考人類生活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讀老子心得體會報告篇四
今年暑假里,我有幸地接觸到《老子》,那時小姨來我們家,看到我整日地看電視或玩電腦,無所事事,人沒有一點精神,就把我叫到跟前給我講述了《老子》的歷史,還有它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學習《老子》對自身和社會的益處,以及如何學習的方法。
聽了小姨的講述,使我體會到現(xiàn)在的我們,吃穿不愁,但以自我為中心,缺少責任感,以至于到了身心枯竭的地步,都未曾意識到。當時,我就下決心好好地學習《老子》,通過自身的學習健康身心、凈化心靈。我最初的學習方法,是每天早上8:00開始,背誦7遍《老子》的“雙一章”(《德經(jīng)》、《道經(jīng)》第一章),背時全身放松,心無雜念,勻速背完7遍,結(jié)束時雙手合十,感謝老子。
剛開始背,還感覺不到什么。兩個星期以后,感覺早上誦讀后,一整天都精力充沛,每次大聲誦讀后,還能感覺到胸腔里有震顫的感覺,不但身體有了好轉(zhuǎn),而且心情開朗、精神飽滿,“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不出門戶,能知天下大事;不窺視窗外,能知天理人心)這句話已經(jīng)成了我學習的座右銘,并時刻督促自己向這個方向努力。
《老子》真是包含著無窮的力量和智慧,一個月后,在小姨的指導下,我開始背誦整本《老子》,因為小姨告訴我要想領(lǐng)會《老子》更多的能量和智慧,最好全部背誦下來。于是我就制定了背誦計劃,每天除了背誦7遍雙一章外,還要背誦下來《老子》中的其他章篇。背下來后再背寫一遍,第二天背下一章時復習上一章。在背誦過程中我還真學到了不少。特別是老子無私無欲的精神,如第二十六章《無難》——“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第五十一章《無私》——“不亦其無私與?故能成其私”。以前我喜歡和別人相比較,總羨慕別人吃麥當勞、穿名牌,而自己卻遠不如別人,整天搞得自己心情很差。但通過以上兩句話的啟迪之后,自己內(nèi)心觀念上轉(zhuǎn)變過來了,不再老想著去追求那些東西,而是靜心地讀書學習。不去要求別人對自己付出多少,而是要求自己為別人付出,結(jié)果反而得到的更多。
通過一個暑假,我已經(jīng)把整本《老子》背下來了,現(xiàn)在我的記憶力增強了許多,心也不再浮躁,慢慢地靜了下來。在每晚堅持背誦《老子》的雙一章,睡覺很香,白天奔忙于多個特長班卻不會感覺到疲勞,心情舒暢。
現(xiàn)在,我正在學習《老子》每章后面的注解,希望領(lǐng)悟到更多的真諦,并從中受益,學習老子無私無欲的精神,為人處事的大智慧,依照自然發(fā)展的道路,去完善自己的品格,影響身邊的同學、朋友。
讀老子心得體會報告篇五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老子”。他的主要著作《道德經(jīng)》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對中國古代哲學和文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研讀《道德經(jīng)》,在老子的思想中,我領(lǐng)悟到了許多對我個人成長和生活有著重要意義的東西。下面我將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從五個方面展開論述。
首先,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多次強調(diào)了“無為而治”的思想。他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自然而然地發(fā)展的,人類無需強迫干涉,只需順其自然地接受和適應。我深有體會的一次是,在學校中我曾經(jīng)擔任班級副班長。起初,我總是過分追求完美主義,明確規(guī)劃每個學生應該做的事情,并強迫他們按照我的計劃行事。結(jié)果,班級的氛圍變得緊張,同學們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后來,我靈機一動,嘗試采用老子的理念,放手讓同學們自己決定課余活動和學習方式。意外的是,班級氛圍立刻變得輕松愉快,同學們互相激勵,學習成績也有了顯著提高。這使我深刻體會到,通過“無為而治”,能夠釋放自然的力量,帶來更好的結(jié)果。
其次,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也強調(diào)了“柔弱勝剛強”的思想。他認為,柔弱的力量可以打敗剛強的力量。我認為,這不僅僅是一種身體上的力量,更是一種心靈上的力量。在我過去的生活經(jīng)歷中,我曾經(jīng)遇到過許多苦難和困難。起初,我總是試圖用武力解決問題,但結(jié)果往往事與愿違。后來,我開始秉持老子的思想,退讓一步,從柔弱的態(tài)度來面對困境。逐漸地,我發(fā)現(xiàn)通過寬容、理解和善良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能夠取得比以往更好的結(jié)果。老子的這種思想教導我要學會放下、寬容和善良,為他人著想。
再次,老子通過《道德經(jīng)》告誡人們要追求平衡和和諧。他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對立面,只有能夠達到平衡,才能夠?qū)崿F(xiàn)和諧。在我的生活中,我也遇到過許多矛盾和不和諧的問題。而通過學習老子的思想,我明白了要平衡、調(diào)和對立面。例如,在學習和娛樂之間,我曾經(jīng)陷入兩難的選擇。后來,我學會了平衡,并將學習和娛樂結(jié)合起來,比如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看有益的書籍。這樣既能滿足我的學習需求,又能滿足我的娛樂需求,實現(xiàn)了平衡和諧的生活。
第四,老子告訴人們要保持謙遜和謹慎的心態(tài)。他認為人類是一個微小而渺小的存在,不應該過分自負和傲慢。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有一次,我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因此開始自以為是,并在學校中展現(xiàn)出自己的優(yōu)越感。然而,這種傲慢的態(tài)度并沒有給我?guī)砗玫慕Y(jié)果,反而讓我失去了同學的信任和友誼。通過研讀老子的思想,我認識到了謙遜的重要性,從而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我學會了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在和他人的相處中更加謹慎,并不時反省自己的言行。這樣,我保持了一個真實而和諧的自我,也得到了他人的認可和尊重。
最后,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傳達了要以道為依據(jù)的思想。他認為,人們應該追求道的實踐和體驗,才能夠真正理解世界的真諦。在我的個人成長過程中,我開始意識到要以道為依據(jù),始終踐行道德的行為準則。例如,在與他人相處時,我特別注重坦誠、善意和公正。我相信只有通過這些方式,才能夠建立人與人之間真誠的信任和友誼,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的社會。
綜上所述,通過研讀老子的《道德經(jīng)》,我領(lǐng)悟到了許多對我個人成長和生活有著重要意義的東西。老子的無為而治、柔弱勝剛強、追求平衡和和諧、保持謙遜和謹慎的心態(tài)以及以道為依據(jù)的思想,都在我個人的成長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我會將這些思想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以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讀老子心得體會報告篇六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治人事天,莫若嗇。
3.治大國,若烹小鮮。
4.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5.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6.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7.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10.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讀老子心得體會報告篇七
老子課是一門著名的哲學課程,它以道教經(jīng)典《道德經(jīng)》的作者老子為核心,通過閱讀和討論來探索和理解其思想。這門課程主要研究老子的道教思想,包括其關(guān)于道、德、無為等重要概念的闡釋和應用。老子的思想深邃而獨特,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二段:個人體驗的介紹
在參加老子課之前,我對老子的理解只停留在皮毛層面。通過這門課,我得以深入探索老子的思想,對其理論和思維方式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通過閱讀《道德經(jīng)》的原著,我們學習到了老子的觀點:道是宇宙的本源,人應當追求與道的合一,通過無為而治理。這使我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意識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對于真正的幸福至關(guān)重要。
第三段:對方案和輔導的評價
老子課程的授課方案非常合理,從淺入深地引導我們逐漸解讀和理解老子的思想。輔導老師以親切耐心的態(tài)度引導我們,與我們進行討論和交流,幫助我們深入思考。同時,輔導老師的解讀和解答也讓我對老子的思想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無論是討論課還是小組分享,都非常有益于對老子思想的理解和吸收。
第四段:課程帶來的啟示和體會
通過老子課,我學到了許多寶貴的啟示和體會。首先,我意識到人類與自然的密切聯(lián)系,我們應該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其次,我明白了“無為而治”的含義,即在追求事物自然演化的同時,盡量不去干涉。這種對待事物的方式,不僅能有效解決問題,還能減少自身的煩惱和困擾。最后,老子的思想也教會了我要保持心境平和,不與他人過多爭斗,以達到心靈的寧靜和內(nèi)心的穩(wěn)定。
第五段:老子思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運用
老子的思想可以運用到我們?nèi)粘5纳钪小T谂c他人相處時,我們可以盡量避免爭斗和對抗,保持寧靜的心境和平和的態(tài)度。在工作或?qū)W習中,可以盡量遵循自然的規(guī)律,努力做到無為而治,提高效率的同時降低壓力。總的來說,老子的思想激發(fā)了我對于生活的熱愛和積極的態(tài)度,讓我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
結(jié)論:
老子課程的學習使我對老子的思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理解。通過明確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無為而治和寧靜的心境等概念,老子課程帶給我了寶貴的啟示和體驗。老子的思想不僅僅是古代的智慧,更是對我們現(xiàn)代人生活的指引和啟示。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將繼續(xù)運用老子的思想,以更加平和、寧靜的心境面對各種挑戰(zhàn)和困境。
讀老子心得體會報告篇八
摘記:孔子向老子請教古禮或前圣古訓,老子有些不耐煩,不客氣地對他說:“你應該去掉你身上的驕氣、貪心、自我表現(xiàn)和一切妄想,這對你沒有什么好處。”孔子感嘆地說:“鳥,我知道它能在天上飛;魚,我知道它能在水中游;獸,我知道它能在地上跑。但是龍,我不知道它如何乘風駕云上青天。老子就像龍一樣啊!”孟子也曾說,“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
喜歡在炎炎夏日的清晨,爬上抱犢寨,斜倚在山石間,仰望萬木林立郁郁蔥蔥,聆聽腳下流水潺潺,樹上鳥兒啁啾,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沁鼻的花香。就會想起老子所言:“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頓悟莊子所義“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博大胸襟。天地生化成物,養(yǎng)育萬類,相形之下,我們?nèi)祟惒贿^是天地一芻狗,倚仗受惠于自然,怎敢癡言戰(zhàn)勝,妄談征服。惟有敬畏、感恩、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生存繁衍,生生不息。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做人有所求亦有所節(jié)制,為官少欲不貪,“可以長久”。
另有幾歲孩童,初時興起,連蹦帶跳,一馬當先。不一會,就敗下陣來,或耍賴不走,或攤開雙臂大嚷“抱抱”。也有少數(shù)孩童,雖累得口干舌燥,仍一言不發(fā),咬著嘴唇前行。孰能登頂,一目了然。故老子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登山如此,做事亦如此。
結(jié)果必是天下傾覆,“強梁者不得其死”。皆因“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矣。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登山,有上就有下。這也體現(xiàn)了老子思想里最寶貴的樸素的辯證法。他認為事物都是對立矛盾的兩個方面“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這些相對的概念,只有相比較時才能產(chǎn)生。且可以互相轉(zhuǎn)化,而老子更看重它反面的價值。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從而告誡我們,對于一切相對的事物,即便是榮辱生死得失,都要淡然處之,不要庸人自擾。
《道德經(jīng)》中的每一句都充滿著智慧哲理。老子思想之幽深,境界之高遠,只可意會,無法言傳。讀之也只能用其原文來表達感悟,多一字都是畫蛇添足。讀《道德經(jīng)》吧,放慢節(jié)奏,細細咀嚼,慢慢品味。所謂仁者見之而為仁,智者見之而為智。讀吧,諸如“上善若水”、“寵辱若驚”、“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等等。用心去感悟,總有一處讓你受益匪淺。
讀老子心得體會報告篇九
作為一門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課程,老子課自開設(shè)以來受到廣大學生的熱烈歡迎。在這門課程中,我們有幸深入學習了老子的思想,并從中受益匪淺。通過參與老子課的學習,我對老子思想和道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意識到了在現(xiàn)代社會中如何運用和發(fā)揚老子的理念。
首先,老子課讓我對老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曾聽說過很多關(guān)于老子的故事和傳說,但在老子課上我才真正理解了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他認為,人們太過于追求權(quán)力和物質(zhì),反而導致社會的混亂和矛盾。他主張“處大成若缺,久則不足以為用”,意思是說只有保持謙遜和低調(diào),才能真正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這種思想是對當今社會功利主義的一種反思和啟示。
其次,老子課讓我對道家文化的特點和價值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老子課教授的不僅僅是老子思想,還包括對道家文化的介紹和解析。我了解到,道家注重個體的修養(yǎng)和心靈的棲居,主張“無為而治”。道家文化強調(diào)倡導自然、包容、平和的生活態(tài)度,這與現(xiàn)代社會追求物質(zhì)和成功的價值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開始思考,在當今社會是否可以運用道家的思想來解決一些社會問題,是否可以通過倡導“無為而治”來改善現(xiàn)代社會的壓力和緊張。
再次,老子課教會我了解歷史文化的重要性。老子和他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中國歷史,他的思想影響了幾代人的思考和行為方式。通過學習老子課,我不僅僅是學習了老子思想,還理解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度和廣度。我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對于自己的文化傳承也更加自豪。我意識到,我們作為中國人應該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這種文化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揮更大的影響力。
最后,老子課啟迪了我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生活方式。在科技快速發(fā)展和社會競爭加劇的今天,老子的思想提供了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選擇。他主張“無為而治”,這并不意味著被動和懶散,而是培養(yǎng)一種謙遜、自律、深思熟慮的生活態(tài)度。通過“無為而治”,我們可以減少對物質(zhì)的追求,更加注重個人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和平和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與現(xiàn)代社會過于功利和競爭的價值觀形成鮮明對比,但卻能夠帶來更加健康、和諧和平靜的心態(tài)。
總之,老子課是一門深入理解和學習老子思想的重要課程,也是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扇窗口。通過老子課,我對老子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對道家文化的特點和價值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也開始思考如何在現(xiàn)代社會中運用老子的思想,通過倡導“無為而治”來改善生活質(zhì)量。同時,老子課也啟發(fā)我對歷史文化的重要性和自己文化傳承的責任感。最重要的是,老子課為我提供了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選擇,在現(xiàn)代社會中培養(yǎng)一種謙遜、自律、平和的生活態(tài)度。通過老子課的學習,我相信我將能夠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運用和發(fā)揚老子的思想和道家文化。
讀老子心得體會報告篇十
1.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2.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3.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4.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6.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7.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8.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9.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0.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更多老子名言敬請關(guān)注習古堂國學網(wǎng)的
讀老子心得體會報告篇十一
在學習生活中,我們除了專業(yè)課程以外,還有許多選修課可以選擇。而“老子課”則是一門別致而有趣的選修課程,通過研究老子思想,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guān)系。在我參加這門課程后,我深受啟發(fā),對人生、自然和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下是我對“老子課”的心得體會。
首先,老子課通過學習老子的思想,讓我對人生有了全新的思考。老子認為“道可道,非常道”,他強調(diào)道是超越言語的,是一種深遠而無形的力量。課堂上,教授通過語言、圖表和例子生動地闡述了這一觀點。這一理念讓我意識到,人生的真正意義不在于追求名利,追求權(quán)力或物質(zhì)財富,而是在于與道相合、與自然相融。通過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我們可以達到內(nèi)在的平靜與自由,實現(xiàn)真正的人生價值。
其次,老子課讓我對自然有了新的認識。老子認為自然是無為而治的,他教導我們要順應自然的運行方式,與自然相和諧共生。在課堂上,我學到了許多關(guān)于自然的道理,例如,自然的發(fā)展是自主而無拘束的,它不追求結(jié)果而是注重過程。這種觀念挑戰(zhàn)了我以往對于成功的定義,讓我認識到過程比結(jié)果更加重要。因此,我在日常生活中也開始注重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通過接觸自然來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和力量。
第三,老子課培養(yǎng)了我對智慧的探索欲望。老子認為智慧不在于知識的積累,而是在于尋找本真的自己。通過修煉內(nèi)心的寧靜和無為,我們可以獲得真正的智慧。這一觀念讓我明白到,智慧不僅僅是指頭腦的銳利和學識的豐富,更重要的是指心靈的平和與寬容。課程中,我學到了許多老子關(guān)于智慧的思想,也激發(fā)了我對于智慧的深入探索。我開始思考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需求,尋找屬于自己的智慧之道。
第四,老子課讓我意識到“以不為道”,即無為而治,也可以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管理和領(lǐng)導。傳統(tǒng)的管理理念強調(diào)行動和控制,而老子的思想?yún)s提醒我們,應該以無為的態(tài)度來領(lǐng)導他人。在課上,我學到了老子思想對于現(xiàn)代管理理論的啟示,例如領(lǐng)導者應該以和諧、自由和謙遜的態(tài)度來引導團隊,而不是過度干預和控制。這種觀念讓我認識到,在領(lǐng)導他人時,應該尊重他人的自主性和發(fā)展?jié)摿Γo予他們自由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空間。
最后,老子課教會了我如何更好地面對現(xiàn)實生活的挑戰(zhàn)。老子認為,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充滿了起伏和變化。課上,我學到了許多老子思想中的“以柔克剛”、“以靜制動”的原則,它們告訴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應該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和控制力量。通過學習和修煉老子的智慧,我逐漸學會了如何以柔和靈活的方式應對生活的變化,保持內(nèi)在的平靜和力量。這對于我面對困難和挫折時非常有幫助,使我能夠更加堅定和積極地面對人生的挑戰(zhàn)。
總結(jié)起來,老子課讓我對人生、自然、智慧和管理有了全新的認識。通過學習老子的思想,我學到了很多關(guān)于內(nèi)心的平靜和力量的智慧,也意識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這門課程不僅開闊了我的智慧眼界,也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guān)系。我相信,這些啟示和體會將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指引我前進,使我成為一個更加真實、寬容和有智慧的人。
讀老子心得體會報告篇十二
老子《道德經(jīng)》,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從這部人類文明史上的智慧寶典中汲取治國安民、修身養(yǎng)__、立人處世的精髓。
當今社會科學發(fā)達,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人們的物質(zhì)財富越來越殷實,而精神財富卻越來越貧乏,道德淪喪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實實工作”的呼聲日益強烈。物欲橫流的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去面對金錢、地位、美__的誘惑呢?我們同樣可以在《道德經(jīng)》這部圣典中找出__,那就是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靜處世,清靜自省,盡心本職!
既然我們個體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暫,我們何不端正心態(tài)呢?靜心、凈心、盡心就是人們的三個不同心態(tài)層面。靜心:靜安人生坐標;凈心:凈處人生方向;盡心:盡展人生作為。
靜心,靜安人生坐標。
老子以“清靜為天下正”,“清靜無為”為修道之本。《道德經(jīng)》十六章云:“致虛極,守靜篤。”強調(diào)了致虛守靜的修養(yǎng)。“致虛”就是要消除心靈的蔽障和理清混亂的心智活動,而后才能“守靜”,通過“靜”的工夫,深蓄厚養(yǎng)洞察力,才會“知常”,逢兇化吉。
老子之后,莊子強調(diào)少私寡欲,以靜養(yǎng)神,這是道教靜中養(yǎng)生的思想理念。
“靜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靜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擾,不因進退去留而影響;靜心,才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總之,靜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們的心境達到虛靜的狀態(tài),才會時刻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才會在社會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
凈心,凈處人生方向。
“凈者,不污也”,天地萬物之間,潔凈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義很廣泛,老子《道德經(jīng)》十二章云:“五__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意思是說五__繽紛的世界使人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聲音使人震耳欲聾,美味佳肴使人饞涎欲滴,縱橫馳騁的心靈使人心態(tài)若狂,擁有貴重難得的貨物使人心驚膽寒。就從視、聽、味、嗅、觸、物六方面形象勾劃了人們因貪婪而染__、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導致的嚴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凈、一塵不染。意在教人約束,收斂人們的貪欲之心。
讀老子心得體會報告篇十三
《老子》是一部古老哲學經(jīng)典,被譽為中國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文獻。自誕生以來,這部書籍就深深地影響著世人的思想和行動,被視為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我也是受到這部經(jīng)典的啟發(fā)而深入閱讀,從中獲得了很多新的思考和啟示。
二段:老子的哲學思想的特點
老子的哲學思想是以“道”為中心的,它極大地強調(diào)人類應該順其自然的生活。老子認為,人應該在社會和個人方面都應該盡量減少其活動行為。他認為我們一定不能過度追求物質(zhì)財富、成就或者權(quán)力, 只有通過擺脫欲望的羈絆,歸于自然,才能真正得到幸福和滿足。
三段:對家庭的理解
老子對家庭的理解非常獨特。他認為“子不可以不先為父母憂,人不可以不弘毅”。這暗示了我們應該孝順自己的父母,并且考慮到他們的需要,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我看來,這個觀念非常重要。我們應該嘗試理解我們家人的需求,幫助他們,讓他們感覺到我們的愛和關(guān)懷。家庭是一個共同體,共同分享快樂和煩惱。
四段:對處事原則的理解
老子強調(diào)要“知止而后有限,不祥而后有極”。做任何事情都必須適可而止。在我看來,這是一種非常明智的處事原則。我們應該寬容和忍讓,不要過度尋求權(quán)力或財富。老子的這種看法非常適合我們這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我們需要學習如何掌握對自己的控制,并學會如何平衡世界的要求和自己的需求。
五段:總結(jié)
筆者認為,老子的哲學思想是非常有啟示性的,是對當代人類追求幸福的一種思考方式。我們應該擺脫欲望的羈絆,在自然中尋找真正的意義和滿足。我們應該珍惜家庭,正確對待社會和個人的關(guān)系,讓自己適應物質(zhì)和精神世界的平衡。 我們應該保持一種謙遜和寬容的心態(tài),學習掌握自己對自己的控制。專注于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并為他人做一個真正的倡導者。
讀老子心得體會報告篇十四
《老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令我終身受用,當我們感嘆別人是多么的成功、多么的有錢……但是我們只是停留在羨慕的階段,從來沒有坐下來靜靜地思考,別人為什么這么優(yōu)秀、這么成功……難道他們一生下來就這么成功嗎?當然不是,他們之所以走在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前面,是因為他們是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堅持不懈的從一無所有做起,他們所付出的是我們的很多倍,自然就會比常人收獲的更多。
工作是這樣,學習又何嘗不是呢,我們?yōu)榱巳〉靡粋€好成績,在平時的學習中不斷的去吸取知識,不斷的像土一樣,一點一點的累,成就九層之臺,像毫末一樣,一點一點的生長,長成合抱之木。
人生亦或如是,人生路漫漫何其修遠。我們每面對一個困難,就在人生的路上跨出了一步。這一步看似微不足道,其實對我們每一個人都至關(guān)重要。那一步,令我記憶猶新。
考試,看似痛苦,卻如同人生一樣,每解一道題都如同跨過了一道困難,我記得考試時,開始我做的行云流水,沒有絲毫的問題,可越做到后面,就如同陷入泥潭里一般,寸步難行。我費盡腦力,終于一路過關(guān)斬將,殺到最后一題,可最后一題如磐石堅硬,油鹽不進,我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卻拿它沒有辦法。我看向窗外,看著那蔚藍的天空,純潔的白云,突然產(chǎn)生一絲明悟,考試如人生,要學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只是一味的追求答案,卻忽略了過程,忽略路上的一切。于是我開始從基礎(chǔ)入手,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最后費勁千辛萬苦,最終把這塊磐石打磨成一件藝術(shù)品。這次,讓我在人生的漫漫長途上,踩下了最困難的一步,但讓我對這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了更深的了解,對老子那博大精深思想,所折服。
老子的思想、智慧,都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老子在四五百年前便懂得了現(xiàn)在我們?nèi)祟惗茧y以理解的哲學。他的思想、智慧無時無刻侵潤我們的人生,他的語言傳承了我們中國璀璨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