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體會嗎?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鄉村振興實踐心得體會篇一
她是河北省廣平縣一個漢族女村醫,她是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一個瑤族女村醫,一個在冀南平原,一個在桂西北山區,她們只有一面之緣,相距2000多公里。但當瑤族女村醫身患重病無錢醫治時,第一時間漢族女村醫拿出5000元,并通過朋友微信圈和社會組織募集資金112419元。河北省鄉村醫生劉貴芳夫婦救助廣西瑤族村醫蒙超英的事跡在兩地產生了熱烈反響。
河北女村醫劉貴芳來自一個普通的鄉村家庭,四世同堂,代代行醫,公公、丈夫和她都是全國優秀鄉村醫生。她30年如一日,行走在村醫路上,把72個孤寡老人當做爹媽一樣照顧,籌資295萬元創辦“愛心敬老院”,采取醫養結合的新模式解決三個鄉鎮老人養老難題。2013年,她在中央電視臺“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大型公益活動中被評為“特別關注鄉村醫生”。2013年1月5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接見了她。2015年1月,她和同為醫生的丈夫孫志宇一起當選由新華網和河北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舉辦的“中國網事·感動河北”年度人物。
瑤族女村醫蒙超英是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弄叢村衛生所醫生,她是被衛生部授予“人民健康好衛士”稱號的村醫藍云的妻子。2011年5月6日,丈夫因鼻咽癌醫治無效去世后,遵守他的囑托繼續駐守偏僻的瑤山中行醫。2013年,她也在中央電視臺“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大型公益活動中被評為“特別關注鄉村醫生”。2013年1月,在北京她與劉貴芳夫婦在頒獎晚會上有了一面之緣,并且互相留下了聯系方式。
今年1月15日,蒙超英被廣西人民醫院確診為慢性腎炎增生、硬化1ga腎病伴有新月體形成、2右腎囊腫伴囊壁鈣化、雙腎彌漫性病變、雙腎縮小,屬于重度腎病。不僅供血功能不足,免疫力低下,而且伴隨顏面浮腫及腰腹脹痛。一個月只有1000多元的蒙超英在第一次住院治療期間就花光了她所有的積蓄。3月初,需要第二次住院時,她借貸無門,欲哭無淚。通過電話聯系得知瑤族姐妹的情況后,3月5日,劉貴芳和丈夫孫志宇商議后,決定先捐獻5000元,解決蒙超英的二次住院治療費用。鑒于重度腎病花費很大的狀況,劉貴芳和孫志宇還在朋友微信圈和網上組織了為最美瑤族女村醫治病募捐活動。活動得到了熱烈響應,河北省涿州市刁窩鄉刁四村鄉村醫生周松勃捐款5500元、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黃泥鄉東澤村醫生曾憲國捐款5000元,熟悉或者不熟悉蒙超英的熱心人紛紛伸出了自己援助之手,一個月里便募集112419元,解決了她的燃眉之急。
4月4日,歷時兩天,行程2000多公里的河北村醫孫志宇來到了廣西河池市人民醫院,殷切勸導蒙超英配合治療,并且又捐獻出了5000元錢。
蒙超英激動地對孫志宇說:丈夫去世,兒子才10歲,收入又低,沒有遠在河北的大哥、大姐熱心幫助,我真不知道如何度過這難關。現在,河北漢族最美村醫夫婦救助廣西瑤族女村醫的事跡在兩地已經廣泛流傳。
鄉村振興實踐心得體會篇二
隨著中國城鎮化的加速發展,鄉村經濟逐漸萎縮,農村人口流失加劇,鄉村社會面臨巨大的困境。中國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著眼于發掘鄉村資源、壯大鄉村經濟、提升鄉村居民生活質量,讓農村變得更加美好。本文結合個人經驗,總結了三個方面的經驗和心得體會,以供參考。
一、發掘鄉村資源,打造特色產業
鄉村振興的關鍵是要發掘鄉村資源,構建特色產業。在我參與的實踐活動中,我們走過了很多村莊,看到許多有鄉村特色的文化、歷史和資源。例如,我們去了某一個村莊,在當地居民的帶領下,參觀了當地的鄉土博物館、庭院和古老的客家建筑。在了解這些文化的基礎上,我們對當地小吃和柿子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實踐,打造了當地的柿子產業。在實踐活動中,我們深刻認識到了發掘鄉村資源的重要性,這是鄉村振興的基礎。
二、壯大鄉村經濟,增強農村活力
鄉村振興的另一個關鍵是要壯大鄉村經濟,增強鄉村活力。我們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在城市里能夠獲得的成功,在鄉村里也同樣能夠獲得。我們在團隊中組織了一個柿子銷售隊,幫助當地柿子產業與更廣闊的市場聯系起來。我們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宣傳柿子,建立了一個平臺,幫助當地柿子產業開拓了更大的市場,實現了經濟的壯大。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認識到,增強農村活力的關鍵是打造多元化、可持續的產業,維護當地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三、提升鄉村居民生活質量,創造美好生活
鄉村振興的最終目的是提升鄉村居民生活質量,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品質和美好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實踐活動中,我們發現,城市和鄉村的差距在于公共服務水平不足。我們通過組織喜愛運動的當地居民,協助了當地村民委員會,在鄉鎮中心運動場添置了健身器材。村民們的身體素質和自信心得以提高,鄉村生活的品質也得到了提升。在提升鄉村生活質量的過程中,城鄉融合發展和公共服務的持續改進是關鍵。
在鄉村振興的實踐中,我們體驗到了新時代鄉村發展的魅力和難度。我們深深認識到,鄉村振興工作需要多學科知識和涉獵,需要從多個角度綜合考慮。政策的引導、資源的整合和社會的參與等因素都需要協調。我們要加強對鄉村社會歷史文化的認知和挖掘,激發發展潛力和增強發展動力。同時也要加大對新技術、新設備、新生產模式的研究力度,加快新的打破舊有思想的創新探索。
在總結中,我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各界、鄉村居民的共同努力,才能讓鄉村真正“振興”起來。我們可以發揮自己的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發掘鄉村資源、壯大鄉村經濟、提升鄉村居民生活質量,讓我們的祖國鄉村變得更加美好,實現鄉村振興的繁榮和發展。
鄉村振興實踐心得體會篇三
全面推進文化振興,留下鄉村振興的“濃濃鄉愁”。主席強調,要“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同樣,在廣大農村,鄉村文化是其靈魂和精神家園所在。若文化不興,“魂”系何處?主席強調“記住鄉愁”,這里的“鄉愁”,就是“魂”之所系、“魄”之所歸、心之所向之地。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
組織黨員群眾深入學--,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廣泛開展農民喜聞樂見、樂于參與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引導群眾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紅色教育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強化農民的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集體意識和“主人翁”意識。
文明鄉風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鑄魂”。尊重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重塑農民對于本土文化的信心與價值追求,通過傳承鄉村文化,留住鄉愁記憶。大力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努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鄉村,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注重鄉村底色的保持,保護好鄉村這一傳統文化的“棲息地”。
持續推動農村群眾移風易俗,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用身邊事感染帶動身邊人,使文明有禮、崇德向善成為農民群眾的行動自覺。引導群眾破除封建迷信,推進禁賭禁毒,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加強新時代鄉村文化建設,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載體,全面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實現鄉村社會良性有序發展。
全面推進生態振興,打造鄉村振興的“金山銀山”。主席強調,要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堅持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水光山色與人親”,良好生態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貫徹落實-精神,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就要以黨建引領生態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實現生態宜居、鄉村美麗。
生態宜居,規劃先行。探索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推動鄉村綠色發展新格局,充分發揮統籌作用,按照自然環境、產業基礎、區位優勢、人脈文化資源等特點,牽頭制定村莊布局規劃,確保合理有序開發建設,避免抓發展與抓環境治理“兩張皮”現象,進一步完善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
鄉村振興實踐心得體會篇四
鄉村振興是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也是政府路線圖上重要的一環。然而,如何讓具體的政策落地,如何讓鄉村得到實質性的改善,如何讓廣大農村居民有更好的生活,是一個不斷摸索的過程。我認為,鄉村振興需要不斷地實踐、探索和總結經驗,才能夠真正的成為一項長期而有效的戰略。
第二段:探索實踐
在我所在的鄉村,市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對村莊進行了改善,興建了新的公共設施和交通路線,并鼓勵民間資本投入農村發展。作為在鄉村長大的一份子,我深深的感覺到了這些改變帶來的巨大影響。以前村莊道路崎嶇不平、泥濘不堪、晴天無法行車,如今村莊道路修得平整、寬敞,不僅方便了交通出行,還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到村莊游玩,增強了村莊的知名度和整體形象。
第三段:實踐中的問題
當然,實踐中也遇到了不少問題。比如有些農民堅持使用傳統的農業方法,受市場價格波動的制約,致使收益不高。同時,有的地方在引進企業時,由于給予了過多優惠,企業跑路了,投資人承擔了巨大的損失。我深知,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更加精細化的政策制訂和執行,并積極引導居民調整生產和消費方式。
第四段:思考和總結
鄉村振興需要廣泛的參與,不僅來自政府部門的力量,還包括了廣大產業界、農民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目前,許多制度建設和改革不足、人才缺乏、農村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仍需進一步解決。在我們的實踐中,每個人應該盡最大的努力,為鄉村振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五段:結論
作為一名普通的農村青年,我一直關注著鄉村振興,同時也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投入到了鄉村發展的進程中。我們相信,只要堅持實踐、探索,不斷地總結和改進,鄉村振興一定會取得更加顯著和可持續的成果。
鄉村振興實踐心得體會篇五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為了更好地了解鄉村的需求和問題,并為鄉村發展獻計獻策,我積極參與了一次鄉村實踐活動。通過這次實踐,我深切感受到了鄉村的魅力和發展的機遇,也從中汲取了寶貴的心得體會。
首先,在這次鄉村實踐中,我深刻認識到農村發展與城市發展互為依存、相輔相成。過去的城鄉二元結構已經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城市與鄉村需要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相互促進,實現共同繁榮。鄉村實踐讓我親身感受到了鄉村的活力和潛力,也看到了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差距與不平衡。我意識到,只有通過更加平衡的資源配置和政策支持,才能實現城鄉共同發展,讓鄉村煥發出勃勃生機。
其次,在與農村百姓的交流中,我深入了解到鄉村發展的痛點和瓶頸。鄉村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問題仍然存在,這給鄉村居民的生活和發展帶來了很多困擾。同時,我也看到了一些鄉村發展的亮點和希望。一些地方通過發展鄉村旅游、鄉村電商等新興產業,為鄉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帶動了村民的增收。通過與農村百姓的面對面溝通交流,我更加堅定了要為鄉村發展做出貢獻的信心和決心。
第三,鄉村實踐使我重新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鄉村是傳承與發揚文化的重要場所,鄉村文化的繁榮與鄉村的發展息息相關。在這次實踐中,我有幸在鄉村的文化活動中親身參與,領略到了鄉村的多元文化魅力。鄉村的傳統節日、民俗文化等都展現出鄉村的獨特魅力,也是留住鄉土情懷和傳承鄉村精神的重要途徑。因此,為了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該注重鄉村文化的保護與利用,推動文化與鄉村產業的融合發展。
第四,在這次鄉村實踐中,我重新審視并樹立了節約環保的理念。鄉村生態環境的改善與保護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前提條件,而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為環境保護盡自己的一份力量。通過實踐,我親眼目睹了一些鄉村地區仍然存在的環境問題,如亂倒垃圾、亂排污水等。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了農民的生活質量,也給整個鄉村社會造成了可持續發展的障礙。因此,我們要積極倡導綠色環保理念,引導農民通過改變生產方式、改善生活習慣,以及加強環境保護意識,共同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最后,在這次鄉村實踐中,我深刻體悟到了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人才培養與引進。鄉村的發展需要專業的人才支持,只有擁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才能在鄉村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現代農業等方面取得突破。鄉村實踐中,我看到了一些鄉村因為缺乏專業技術人才而陷入困境,他們急需人才的支持與引進。因此,我堅信要想實現農村振興,我們應該積極探索人才培養與引進的新途徑,為農村提供專業的技能培訓,同時吸引城市青年下鄉創業,共同推動農村的發展。
總之,通過這次鄉村實踐,我對鄉村發展的關鍵問題和發展機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汲取了寶貴的心得體會。我將把鄉村實踐的所見所聞所感轉化為行動,積極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堅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實現鄉村振興這一偉大目標。
鄉村振興實踐心得體會篇六
從小我就希望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如今我幸運站在神圣的講臺上,終于開始了我的教師夢。
第一次走進中心小學,看見一群群可愛的孩子,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時代。純真善良的`孩子,曾經我也是其中的一員,現在卻要成為他們的老師,在孩子的歡聲笑語中繼續成長!我們的老師也是可愛的,跟那么天真無邪的孩子在一起,心靈永遠是清澈透明的,永遠那么年輕!
感謝中心小學給了我們這么一個美麗的平臺,去體味做一名教師的百般滋味,我們在這里成長,我們在這里成熟。我們支教團,帶著希望,帶著微笑,帶著關愛,帶著熱忱,帶著信念,帶著活力,帶著祝福,帶著奉獻,走進小學,走進學生,走進社會。我們在這里學習,交友,豐富生活,積累經驗。支教是一項美麗的事業,無私奉獻更為動人,我們便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感動別人,感動自己的光榮的支教教師!
支教工作才開始三天,我的感受頗多。
面對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和寫滿了認真的臉龐,我竭盡全力地滿足他們的需求。在課堂上我們注重學生與學生互動,盡可能多地給予學生鼓勵和贊揚,盡量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另外,我們將德育融于自己的教學之中,因為我們覺得他們是那么地需要激勵。一節課下來,很多老師已是筋疲力盡,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作為老師的辛苦。課后,我們便給和在課堂上表現欠佳的學生談心,讓學生知道,我們是師生,更是朋友。文化課上,我們一起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體育課上,我們嬉戲在并不寬敞的操場。我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中午11:00,上午的課程便結束。下午14:00又開始上課,16:20放學。一天的授課內容結束,但我們的工作還遠遠沒有結束。我們還需要開總結會議,并確認第二天的工作流程和各自的工作,備課和批改作業等等。
總之,來到鄉村,雖然很辛苦,但是我感受到了農村的淳樸和美,心靈受到凈化,沒有城市的喧囂和物欲橫流,只是簡單的生活,這種感覺真好!
鄉村振興實踐心得體會篇七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發展逐漸出現一些問題:撂荒現象普遍、麻將賭博泛濫、基礎教育水平偏低、文化生活比較貧乏,留守兒童婦女數量龐大、“空心化”現象多有存在。這就違背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初衷。
我們要讓故鄉回得去,讓鄉村的未來看得見。
即使未來城鎮化達到70%以上,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鄉村建設要與時代以同頻率的步伐向前邁進,讓故園依舊,讓“小橋流水人家”的場面與我們同行,讓在外遠行的游子有自己的歸屬,讓更多的老人、兒童得到溫暖的陪伴,再無空巢之人,再無留守之痛,才能建設真正的美麗鄉村,展望更美好的未來。
建設美麗鄉村,有人走在了前列。
這就是進步,這就是發展,這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們的希望。總有人說,理想與現實往往背道而馳。但是當踏上了中國夢的征途后,一切仿佛那么和諧。在這條路上,鄉村建設如同煙火,偶爾冷漠受挫,但終歸發展火熱;恰似人間,終有光明時刻。
鄉村建設如星星之火,照亮未來。
干部下鄉,精準扶貧,帶給老無所依的農民情感與物質上的關懷;教育從娃娃抓起,多少個希望工程為鄉村的孩子們帶去福音,送去知識,傳遞希望。下一代的農民,不能只當建筑工人、環衛工人、保安大叔、保潔阿姨、食堂大師傅。執政黨的不忘初心與創新引領,讓我們看見了“一個村莊里的中國”。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村莊最能體現國家的發展變遷與開拓進取,小家的幸福才是大國的未來。
要求“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美麗鄉村建設正如火如荼。生產發展齊頭并進,生活寬裕無煩惱,鄉村文明小事起,村容整潔不懈怠,管理民主人人責,這就是美麗鄉村。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卻又不忘初衷,傳統依舊,鄉村才是真正的“進行時”,農民的春天才會姹紫嫣紅、百花齊放。
建設美麗鄉村,讓故鄉回得去,讓鄉村的未來看得見。
鄉村振興實踐心得體會篇八
時間的長河在不知覺中悄然流逝,轉眼間已經度過了xx支教生活的第一周。短短的七天內,可以談得上感受頗豐。無論從哪一方面談起,總說不完道不盡。
首先,感受最深的莫過于身份的轉變。由校園里的xx學子轉變成學生們口中稱謂的老師,這不單是一種頭銜變化,而且是心靈意境的升華。作為xx的學子當然銘記我們的校訓“博學篤行,為人師表”。深入xx基層支教的第一天,從站在講臺上的那一刻起,才算真正體會到這句話的內涵。學生口中稱謂的老師,是知識的權威象征,是禮儀形象的標準,是行為規范的準則。所以,作為一名義務教育階段的老師,必須以高度的標準要求自己。
其次,離開了家和母校之后,身邊也就少了一份警示。在我們的行為活動中,沒有了時刻提醒我們什么可為,什么莫為的人。一切的一切,都要自己來權衡和制約。突然間發現,其實這個時候才真正的長大。
值得稱道的是,我懂得了怎樣自立。以前總說一個完善的人要學會:自尊,自強,自立,自省,卻并未并未真正意義上去實踐,如今實踐起來還真沒那么容易。從交際中的待人接物到生活中的一日三餐,都要做出細致的安排,容不得半分大意。一旦不慎,則將自食其果。
作為xx專業的學生,當然要比其他專業的學子多一份任務,那就是口語的實踐練習。在學校的時候,只是學在課堂,用在課堂。而到了xx才發現,口語要時刻練習,詞典要隨身攜帶,詞匯更是隨處可記。因為這里是維吾爾族聚居的地區,在這維吾爾語是日常交際的主流用語。再也不能拖延學習,再也不能保持沉默,因為那樣只能令我們“寸步難行”。
這一周是那么的難忘,那么的富有意義。不為別的,單說人生中的第一次體驗;第一次被學生稱作老師;第一次離家那么遙遠;第一次在工作和生活中獨擋一面;第一次面對困難,接受社會的考驗。恰逢xx的沙塵天氣,感受天空中的流沙漫飛,在這能見度極低的情況下,迎來風塵仆仆的指導老師的慰問,心中倍感溫馨。
雖然生活比較艱苦,要時刻面臨各種考驗,但是我們一定要不畏艱難,努力履行這次xx之行的職責,做出一名xx學子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