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感悟,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感悟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對于思政育人典型案例及感悟一
(一)現代學徒制
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市場發展十分迅速,我國各個領域對于高質量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多。在此背景下,在2014年,我國教育部頒發了教育文件《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相關意見》,其中明確指出,要在我國全國范圍進行試點,建設、完善并推廣由政府引導、行業支持、社會參與、企業和高職院校聯合教育的中國特色化現代學徒制。在2015年后,我國全國各地高職院校紛紛開始現代學徒制體系建設,此后,現代學徒制成為我國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向。實際上,對于高職院校而言,現代學徒制就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創新,其更重視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由企業師傅和高校院校教師共同培養學生專業技能以及傳授學生相應知識,由高職院校和當地企業共同聯手培養知行合一實用型、技能型高質量人才。
(二)現代學徒制下高職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內涵
課程思政最早是在上海提出的一種思政教育體系,其具體含義指的是:把思政教育理念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部課程,通過將思政教育和課程教學的融合,保證思政和人才培養的其他課程同向同行,在最大程度上發揮思政的協同育人作用[1]。一般情況下,高職課程門類設置會包含以下三種:思政理論課程、專業教育課程以及綜合素養課程。雖然以上三種門類的性質與目標定位各不相同,但是在思政育人層面,其都是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構建的具體內容、階段以及載體,其都有著貫徹思政教育理念、傳揚社會主流價值形態的作用。
(一)更新思政教學觀念,構建校企合作教學體系
在現代學徒制下進行高職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構建,首先必須更新課程思政教學理念,深度體現校企合作育人的教育理念。課程思政教學理念的更新具體在以下幾點:①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課程思政的教育者除了高職院校教師,還包括來源于當地企業的師資,因此,在教育施教者上要做到企業師傅和高職院校教師聯手;②在教學內容方面,現代學徒制更加注重技能培養,因此傳統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必須得到更新,不僅應重視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還應突出思政課以及專業課的實踐;③在教學管理方面,高職院校要整合課程思政體系教學內容,完善課程思政體系的教學教材,從科學化、標準化、具體化、詳細化等方面更新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另外,在構建校企合作教學體系時,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校企合作育人制度為其提供強而有力的后援支持。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①構建相應的領導班子,確保課程思政真正發揮育人功能,領導班子的構建應包含高職院校的思政部、學生處、教務處、社會實踐就業處、校企合作辦公室以及當地企業相關人員等;②構建有效的思政教育交流機制,明確校企雙方職責,建立相應的校企交流機制、校企合作管理機制、校企合作鼓勵機制以及校企合作審查督導機制等。
(二)整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質量
在現代學徒制教育背景下,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必須整合教學內容,把思政理念貫穿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所有課程中。第一,在構建綜合全面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方面,思政施教者應結合學生實際接受能力以及企業的文化價值觀,科學設計教學內容,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又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社會實踐中深度理解并掌握思政課知識。第二,在通識類課程里,完善人文素養以及文化課課程內容,例如把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素養融合到國家形式與政策教育、心理教育、道德素養教育、信仰教育、感恩教育等素質教育中,培養高職學生正確的情感觀、價值觀以及職業觀。第三,重視凸顯專業課程中的實踐性,以學校專業為課程思政教育改革平臺,濃縮專業課中的價值范式以及文化基因精髓,在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營造“潤物細無聲”的課程思政學習氛圍[2]。
(三)重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更新教學模式
為了構建現代學徒制教育體系,我國教育部在頒發的一系列文件中明確指出,我國高職院校應加強與社會、社區以及公益性企業的合作,積極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思政教育必須以學生的職業選擇方向、企業的實際需求方向以及社會的前景規劃需求方向為根本,現代學徒制下的高職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應該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凸顯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以及實踐性[3]。施教者可以根據學生擇業方向以及企業實際需求把思政理論知識轉換成實踐性項目,這樣學生在實踐中對于思政知識的理解程度會更高更深。例如《概論》課,施教者可以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教學理論轉換成“企業改革的進程和意義”的調研任務。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避免社會實踐項目對思政課堂帶來巨大影響,可以借助互聯網(微信、qq、app、論壇等方式)進行調研活動。
(四)建立完善的考核機制,重視人才學以致用能力培養?在現代學徒制下,高職院校實施校企合作育人時必須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考核機制,采用“課堂+實踐”“校內+校外”“線上+線下”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思政教育考評,確保學生切實把思想教育做到學以致用。在建立考核機制時,除了綜合學生在學校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還應結合學生在企業中的實踐表現,有效考核學生的職業素養和道德素質。當然,高校思政教師應及時與當地企業相關人員進行相關溝通,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確保考核項目的科學性、合理性。同時,了解企業師傅對于學生的出勤、職業道德、社會能力等多方面的評價,這樣可以保證考核更加全面。
(五)建設專業的師資團隊,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現代學徒之下高職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構建離不開高質量的師資團隊。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中,高校應鼓勵校內思政教師努力成長為“雙師型”教師,督促教師不斷學習心理咨詢、就業指導等方面知識,并考取相關職業證書,只有思政教師的技能和社會實踐經驗豐富以后,高職院校的思政教學體系構建才能得到有效實施。另外,建立專門的輔導員隊伍,定期組織輔導員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掌握一流的學生管理和教育理念,探索最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實現思政教育的轉型與創新。最后,加強企業師資隊伍建設,企業師傅是現代學徒制下人才培養模式中重要的施教者,企業可以聘請優秀的企業工程師、管理者以及優秀職工,對學生的思政教育進行指導教育,這樣有利于提高現代學徒制下高職課程思政教學成果。
綜上所述,在我國教育部頒發的一系列文件中,其明確指出現代學徒制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我國高職院校應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把思政教育貫穿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所有課程中,通過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開創我國高職教育發展新局面。現代學徒制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構建,符合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我國高職教育發展提出的精神和實質,其必定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對于思政育人典型案例及感悟二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又一次與時俱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載入憲法,把黨的指導思想轉化為國家指導思想,充分反映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體現了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統一,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國憲法完善發展的內在要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堅持學以致知、學以致思、學以致用,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努力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崗位貢獻力量。
一、堅持學以致知,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豐富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鮮明主題,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具體體現在它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分豐富,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領域和方面,構成了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相互貫通的思想理論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用“八個明確”概括了這一重大思想的主要創新觀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行動綱領層面,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14條基本方略,亦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堅持學以致思,深刻感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魅力和實踐品質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飛躍,是產生于偉大實踐又指導偉大實踐的科學理論。具體體現在:一是它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繼承發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繼承和吸收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及積極借鑒別國治國理政經驗,處處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輝,又展現出寬廣視野和博大胸懷。二是它能洞察時代風云,把握時代大勢,站在人類發展前沿引領時代潮流,積極探索關系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為應對當今世界面臨的全球性挑戰、解決人類面臨的共性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三是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四是它積極探索規律,按規律辦事,使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三、堅持學以致用,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作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在本職工作中,扎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做好如下五個方面的工作,著力培養更多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一流人才。第一,牢牢把握大學生意識形態工作,增強大學生對“四個自信”的價值認同。第二,創新教育載體,運用新媒體技術,搶占網絡主陣地,搭建“智慧思政”教育模式。第三,豐富教育素材,利用新思想和十八大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等作為教育青年學生的新資源,推動思政育人“鮮活”起來。第四,培育實踐平臺,打通實踐育人“最后一公里”,讓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堅定理想信念,增長知識才干。第五,實施泛在教育,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長效機制。
今后,我們要堅持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當做首要政治任務,切實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奮力書寫新時代人民滿意的教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