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書寫計劃書,我們可以將復雜的計劃和目標拆解成具體的任務,更容易實現我們的目標。這個計劃書范文的結構和內容都很完整,可以作為我們撰寫計劃書時的參考之一。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大全(16篇)篇一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復習上節課內容。
3、復習柯爾文手勢。
二、基本部分:
1、導言:
2、表演《跳繩》。
(1)完整地聆聽音樂錄音。
(2)提示各種唱出了哪些內容?復聽歌曲。
(3)隨著錄音輕輕敲擊雙響筒。
3、編創與活動——雙響筒的認識。
4、表演《跳繩》。
(1)提示學生注意聽覺與視覺相結合。
(2)跟著歌曲錄音,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提示學生,沒有歌詞的旋律時間奏部分,有鑼鼓镲伴奏。
5、編創與活動——認識三角鐵。
6、編創與活動——鑼鼓镲的創編。
三、結束部分:
小結。結束全課。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大全(16篇)篇二
教學內容:
1、音樂活動:《新年鑼鼓》。
2、學唱歌曲《過年》。
3、學唱歌曲《包粽粑》。
4、學唱歌曲《賽燈籠》。
教學目標: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了解民間過年的習俗,感受和體驗人們熱熱鬧鬧、紅紅火火過新年的歡樂氣氛。
2、能根據歌曲的不同風格和特點進行創造性的表演。
3、全班參與新年聯歡會活動,能獨自或者與同學們共同上臺表演節目。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了解各個地方不同民族過年的習俗,感受人們過新年的歡樂氣氛。
2、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歌曲的不同地域風格表演節目。
教學課時: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音樂活動《新年鑼鼓》。
2、學唱歌曲《過年》。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新課導入。
1、播放錄象:人們激情洋溢,敲鑼打鼓喜氣洋洋過新年的歡騰景象。讓學生感受北方小朋友過新年的熱鬧氣氛,并說說自己過新年時的歡樂情景。
2、放錄音:《新年鑼鼓》,聽聽:你能聽出里面有什么打擊樂器的聲音——鑼鼓聲。
3、揭題:《新年鑼鼓》。
三、師范讀。
小結1、你能聽出哪些是鼓聲,哪些是鑼聲嗎?
四、認識樂器鼓、鑼、鈸。
1、學生模仿樂器的聲音。
2、你能在你的身邊找出能模仿出鼓、鑼的物品嗎?
3、學生演奏鑼鼓聲。
五、讀歌詞。
1、師帶讀。
2、生自讀。
3、加上鑼鼓聲。
六、表演唱。
1、分角色唱。
2、演奏唱。
七、小結。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大全(16篇)篇三
教學內容:
1、歌曲:小袋鼠。
2、歌表演。
3、綜合訓練:u木魚。
4、欣賞:夢幻曲(大提琴獨奏曲)。
雪花飛舞—選自《兒童園地》(電子合成器演奏)。
教學目標:
1、學習“u”的正確發聲方法。練習用柔和而有彈性的聲音準確的演唱《小袋鼠》。
2、學習用身體的動作表現歌曲詼諧的情趣及小袋鼠的可愛形象。
3、認識木魚,學習木魚的演奏方法。通過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比較練習,感受并掌握八分音符的時值。
4、通過《夢幻曲》、《雪花飛舞》兩首樂曲的欣賞,培養學生聽音樂的習慣,感受音樂所表現的不同內容以及不同情緒。
教學重點:學唱并表演歌曲。
教學難點:通過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比較練習,感受并掌握八分音符的時值。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第12頁,注意方法同前節。
1、教師介紹木魚:木魚是用木頭制成的仿魚狀的打擊樂器,發音堅實、短促。演奏時,左手握著“魚尾”處,右手拿著小木錘,輕輕的敲擊。
2、請同學們試著敲一敲。
1、復習上節課所作的節奏練習。請同學們拍手練一練。
2、請同學們看書,按走和跑讀節奏。
3、按節奏邊讀邊走。
4、拍手讀歌謠,最后敲木魚讀歌謠。
1、導入: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一只小袋鼠用它的袋子做了什么?
2、聽教師范唱。請同學說一說聽了以后有什么感覺?這首歌有什么特點?
3、有節奏朗讀歌詞、教唱法學歌。
注意休止符處唱法,反復練習,直至準確。
4、處理:
1~6小節力度較弱;第7小節“大”字力度較強;
“挺著一個”用漸強的聲音演唱。
練唱。
請同學們展開想象,討論自己認為應怎樣演唱。練唱。
請同學們敲擊木魚為歌曲伴奏。
1、請同學們自己看書上的動作,分別做一做,并說一說每個動作是什么意思。
2、教師帶領學生將動作串聯起來練習。
3、聽音樂,所有同學演唱。一半同學舞蹈,一半同學用樂器伴奏。
1、介紹:
《夢幻曲》是德國作曲家舒曼28歲時在維也納創作的鋼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段樂曲,后改為大提琴獨奏曲。
《雪花飛舞》是法國作曲家德彪西1908年所作的鋼琴曲《兒童園地》中的一段,我們欣賞的是用電子合成器演奏的錄音。
2、要求學生閉上眼睛,靜靜聽音樂。
初聽樂曲《夢幻曲》和《雪花飛舞》,兩首樂曲逐一播放。
聽后請同學談談印象: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這兩首樂曲各表現了什么情緒?
3、復聽樂曲。
請同學自編動作隨著音樂做一做,以表現歌曲意境。
請同學們把今天學的回家表演給爸爸媽媽看,看誰表演得好,能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
板書設計:小袋鼠。
活潑、可愛、歡快。
挺著一個漸強。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大全(16篇)篇四
教學內容:
1、歌曲:小袋鼠。
2、歌表演。
3、綜合訓練:u木魚。
4、欣賞:夢幻曲(大提琴獨奏曲)。
雪花飛舞—選自《兒童園地》(電子合成器演奏)。
教學目標:
1、學習“u”的正確發聲方法。練習用柔和而有彈性的聲音準確的演唱《小袋鼠》。
2、學習用身體的動作表現歌曲詼諧的情趣及小袋鼠的可愛形象。
3、認識木魚,學習木魚的演奏方法。通過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比較練習,感受并掌握八分音符的時值。
4、通過《夢幻曲》、《雪花飛舞》兩首樂曲的欣賞,培養學生聽音樂的習慣,感受音樂所表現的不同內容以及不同情緒。
教學重點:學唱并表演歌曲。
教學難點:通過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比較練習,感受并掌握八分音符的時值。
教學手段: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發聲練習。
第12頁,注意方法同前節。
二、認一認。
1、教師介紹木魚:木魚是用木頭制成的仿魚狀的打擊樂器,發音堅實、短促。演奏時,左手握著“魚尾”處,右手拿著小木錘,輕輕的敲擊。
2、請同學們試著敲一敲。
三、節奏練習。
1、復習上節課所作的節奏練習。請同學們拍手練一練。
2、請同學們看書,按走和跑讀節奏。
3、按節奏邊讀邊走。
4、拍手讀歌謠,最后敲木魚讀歌謠。
四、學唱“小袋鼠”
1、導入: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一只小袋鼠用它的袋子做了什么?
2、聽教師范唱。請同學說一說聽了以后有什么感覺?這首歌有什么特點?
3、有節奏朗讀歌詞、教唱法學歌。
注意休止符處唱法,反復練習,直至準確。
4、處理:
1~6小節力度較弱;第7小節“大”字力度較強;。
“挺著一個”用漸強的聲音演唱。
練唱。
請同學們展開想象,討論自己認為應怎樣演唱。練唱。
請同學們敲擊木魚為歌曲伴奏。
五、歌表演。
1、請同學們自己看書上的動作,分別做一做,并說一說每個動作是什么意思。
2、教師帶領學生將動作串聯起來練習。
3、聽音樂,所有同學演唱。一半同學舞蹈,一半同學用樂器伴奏。
六、欣賞:
1、介紹:
《夢幻曲》是德國作曲家舒曼28歲時在維也納創作的鋼琴套曲《童年情景》中的第七段樂曲,后改為大提琴獨奏曲。
《雪花飛舞》是法國作曲家德彪西1908年所作的鋼琴曲《兒童園地》中的一段,我們欣賞的是用電子合成器演奏的錄音。
2、要求學生閉上眼睛,靜靜聽音樂。
初聽樂曲《夢幻曲》和《雪花飛舞》,兩首樂曲逐一播放。
聽后請同學談談印象: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這兩首樂曲各表現了什么情緒?
3、復聽樂曲。
請同學自編動作隨著音樂做一做,以表現歌曲意境。
七、小節。
請同學們把今天學的回家表演給爸爸媽媽看,看誰表演得好,能得到爸爸媽媽的表揚。
板書設計:小袋鼠。
活潑、可愛、歡快。
挺著一個漸強。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大全(16篇)篇五
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美術一年級上冊第十二課我做的文具。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在仔細觀察常用文具的基礎上,啟發同學設計繪制造型新穎、色彩鮮艷的各種常用文具。
2、能力目標:發揮自身的想象,在生活和藝術的聯系和互動中,獲得用藝術的方式美化和表示生活的能力。
3、審美目標:使同學了解藝術形式美感和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同學對生活物品和自身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
4、品德目標:促進同學形成愉快的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培養同學現代意識和創新精神。
5、情感目標:培養有計劃、有目的學習行為習慣并加以顧惜文具愛生活的情感滲透。
教學重點。
打開同學積極、豐富的發明性思維,啟發同學合理利用多種資料和工具進行對文具的制作,提高同學的動手能力。
教學難點。
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感受其中的微妙,培養同學的創新意識和發明能力。
學具準備。
1、紙盒、廢棄的小瓶、橡皮泥、剪刀、雙面膠、文具的資料、自制“外星人”展示版;。
2、師生一起收集各種新穎新穎的文具。
教學媒體。
錄音機、實物投影儀。
設計思路。
1、課書要求同學最終能達到正確的用捏、搓、按、畫等方法表達自身的設計意圖。
2、同學樂于接受教學形式新穎的內容,為了結合課改要求,我設計了“外星人”的學具,達到激發同學學習興趣的目的。
3、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對同學立體造型能力的培養。
4、情境的引申使課堂教學連貫有序,課后拓展使同學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導入階段。
1、出示教具“外星人”
展示板。導入,文具星球來的外星人想和同學們交朋友。創設教學情境。
進入教學的特定情境,說出自身的感受。
貼近同學的年齡,激發學習興趣。
2、想和他交朋友的同學,要和他說一說你最喜歡的一種文具是什么?這種文具有什么作用和特點?它美在哪里?提出課程的基本要求。
說說自身心愛文具并請同學相互欣賞。
利用實物投影儀直觀展示,鼓勵同學展示自我,鍛煉其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認識文具特點體會造型美、色彩美。
發展階段。
1、情景引申。
它有很多小禮物想送給大家,但是他要我們自身做一件獨一無二的文具和他交換才行。我們怎么做哪?設疑集思。
相互討論,如何利用自身所帶的廢棄紙盒或其它的物品制作新穎、新穎的文具。
充沛調動同學的主動性,培養其積極考慮勇于探索的精神。
2、組織同學相互解決問題。
作簡要小結,褒揚鼓勵有創意的設計想法。
提出問題相互討論解決,進行簡單制作過程的說明。
完成教學重點的突破,化解難點。
3、出示成品引導同學分析制作資料、方法、優缺點。
論述自身的`觀點和看法。
使同學明確自身的設計目標。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大全(16篇)篇六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共四個班,每班有70多人。由于班級人數多、學校又處于城鄉結合部,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弟較多,所以學生的音樂素質肯定會存在個別差異。
一年級的新生剛入學,什么都是新的,在教學上這也是一個有利點,常規各方面都可以新建立。
一年級學生識字量少,因此在本學期唱歌教學上要進行歌詞的學習。一年級學生中,接觸過音樂學習的并不多,大部分學生沒有學習音樂的機會,會唱的歌也不多。
一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時間非常短,約十五分鐘,且學生喜歡動動玩玩,坐不住,好奇心也很強。
一年級的學生還不能很有效地進行聆聽,但學生是非常喜歡唱唱跳跳的,因此對音樂課的興趣仍舊是相當大的。
二、教學目標:
第一課《好朋友》。
1、學習用音樂的方式相互交流,表達師生間、同學間的友愛之情。
2、初步懂得用正確的歌唱姿勢演唱歌曲,能愉快而整齊地演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和《拉勾勾》。背唱歌曲《拉勾勾》。
3、能和著歌曲和樂曲的基本節拍,有規律地說、拍“x、xx”的節奏型,能在簡單的音樂實踐活動中表現出自信和興趣,能用簡單的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
4、認識書本中呈現“演唱”、“演奏”、“聆聽”、“知識與技能”、“編創與活動”和“提示”等音樂學習的圖標。
教學重點:
學習用音樂的方式相互交流,表達師生間、同學間的友愛之情。
教學難點:
能在簡單的音樂實踐活動中表現出自信和興趣,能用簡單的肢體語言來表現音樂。
第二課《快樂的一天》。
1、能隨著音樂情緒的變化,樂于用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小組曲《快樂的一天》的感受。
2、能用自然的歌聲,整齊地演唱《其多列》和《跳繩》,表達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3、按《其多列》歌詞的內容,編創自己喜歡的動作。為歌曲《跳繩》學編一句歌詞。
4、能基本準確、均勻地用語言和身體動作,表現“走”(x)“跑跑”(xx)的節奏。
教學重點:
能隨著音樂情緒的變化,樂于用動作表達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教學難點:
能基本準確、均勻地用語言和身體動作。
第三課《祖國您好》。
1、懂得國旗、國歌是祖國的象征,能用崇敬的心情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能用自然優美的歌聲演唱《國旗國旗真美麗》和《同唱一首歌》,表達愛國旗、愛祖國的感情。背唱《同唱一首歌》。
3、初步感受和體驗音樂中的強與弱,樂于和同學一起做編創節奏和音樂律動等游戲活動。
4、能用自然、放松的歌唱狀態,隨老師用“lu”模唱旋律,并用拍手、拍腿的動作,邊唱邊拍擊。
教學重點:
懂得國旗、國歌是祖國的象征,能用崇敬的心情聆聽國歌。
教學難點:
初步感受和體驗音樂中的強與弱,樂于和同學一起做編創節奏和音樂律動等游戲活動。
第四課《可愛的動物》。
1、從音樂中感受動物可愛的'形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喜愛小動物的感情。
2、能夠用親切、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動物說話》和《詠鵝》。
3、能為《動物說話》編創歌詞,并邊唱邊表演。
4、隨樂曲和歌曲的進行,能模仿和表現動物的神態,并隨樂曲的強弱變化做律動。
5、認識木魚、碰鐘,學會并探索演奏方法,記住其音色特點。能按歌曲提示的樂器圖譜為歌曲伴奏。
教學重點:
從音樂中感受動物可愛的形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喜愛小動物的感情。
教學難點:
隨樂曲和歌曲的進行,能模仿和表現動物的神態,并隨樂曲的強弱變化做律動。
第五課《愛勞動》。
1、能用動作表現聆聽作品中“愛勞動”的音樂形象,感受勞動的歡快情緒。
2、能用恰當的情緒和力度,演唱歌曲《洗手絹》和《大家來勞動》,注意與發聲練習的要求相結合。
3、能邊唱歌曲邊做一強一弱的敲擊。
4、能基本準確、均勻地用語言和身體動作,表現“x—”(走嘔)、“x”(走)、xx(跑跑)三種節奏時值。
教學重點:
能用動作表現聆聽作品中“愛勞動”的音樂形象,感受勞動的歡快情緒。
教學難點:
能邊唱歌曲邊做一強一弱的敲擊。
第六課《小精靈》。
1、聆聽二胡曲《小青蛙》,能準確說出音樂中的相同部分。
2、能用動作表現《野蜂飛舞》的旋律特點,并對三種唱、奏形式不同的《野蜂飛舞》做出比較。
3、能用自然活潑的歌聲,整齊地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4、能用自然柔美的歌聲和動作,表演歌曲《小蜻蜓》。
5、認識響板,學會并探索其演奏方法,記住其音色特點,能按歌曲中編配的樂器圖譜為歌曲伴奏。
教學重點:
能準確說出音樂中的相同部分。
教學難點:
能用自然活潑的歌聲,整齊地演唱歌曲。
第七課《小小音樂家》。
1、聆聽三首兒童器樂作品,能分辨鋼琴、小提琴獨奏和樂器合奏的音色,能分別用動作模仿音樂中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2、用甜美的聲音,福氣地演唱歌曲《快樂的小笛子》和《法國號》。
3、為歌曲《快樂的小笛子》和《法國號》選擇正確的強弱規律進行拍擊,并能邊唱邊準確拍擊。
4、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和所學的知識,能探索和表現音的長短。
教學重點:
能分辨鋼琴、小提琴獨奏和樂器合奏的音色,能分別用動作模仿音樂中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教學難點:
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和所學的知識,能探索和表現音的長短。
第八課《過新年》。
1、結合生活中的經驗,能用動作和鑼、鼓、镲等表現手段,參與本課樂曲和歌曲的聆聽與表演。
2、比較吉他彈奏的《平安夜》和合唱《平安夜》,能用語言描述對音樂的感受。
3、能用活潑歡快和抒情優美的歌聲,分別演唱《龍咚鏘》和《新年好》,表達過新的愉快心情。
4、正確掌握鑼、鼓、镲的演奏方法,有探索不同演奏方法的興趣,樂于用小組合作方式參與實踐與編創活動。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中的經驗,能用動作和鑼、鼓、镲等表現手段,參與本課樂曲和歌曲的聆聽與表演。
教學難點:
有探索不同演奏方法的興趣,樂于用小組合作方式參與實踐與編創活動。
總教學目標: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體驗音樂的美感。
2、能用正確的姿勢、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并樂于參加各種音樂實踐活動。
3、能模唱歌曲;掌握x、x—、xx的節奏;學習音的強弱、長短;感受二、三拍子韻律;認識并掌握木魚、碰鐘、舞板、鑼、鼓、镲的演奏方法并能為歌曲進行伴奏。
三、教材特點:
聆聽:本冊教材聆聽曲目17首,其中樂曲14首,聲樂曲3首。聆聽曲目都不是很長且音樂形象較為鮮明,學生還是比較容易能感受到音樂所描繪的形象的。這是學生的欣賞能力的一個重要的基礎階段,因此每節課扎實地讓學生學生聆聽至關重要。聆聽曲中有部分是來自動畫片、童話故事等離學生生活較近的音樂,這對學生的興趣產生了極大的激發作用,能較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演唱:本冊演唱曲目16首,大部較為短小、精煉。二拍子11首,三拍子5首,歌曲節奏基本比較簡單,難度不是很大,但在音準方面仍不容忽視,同一首歌曲里面相似句很多,很容易使學生混淆而唱成一樣的。三拍子相對來說要難一點,學生三拍子的韻律感不強,不能較好地掌握其韻律,在演唱時會較費力且顯得較為生疏,容易與二拍子的感覺混淆,因此要在之前的歌曲教學中作好鋪墊,讓學生在演唱三拍子時不那么難。
編創與活動:本冊教材中出現了模唱、聽音樂表演動作、節奏傳遞、念兒歌、打擊樂器伴奏、編兒歌、學習打擊樂器等的編創與活動,較之前教材的編創與活動相比,難度有所降低,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
知識與技能:本冊教材的一個最大改革就是將老版教材的知識暗線轉為明線,明確規定了每課、每學期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這使教師的教學更有方向性與目的性。本學期的學習力求使學生能掌握正確的歌唱姿勢;能跟隨老師模唱歌曲;認識x、xx、x—的節奏;了解音的強弱、長短;學習二、三拍子的韻律感;認識并學習木魚、碰鐘、舞板、鑼、鼓、镲的演奏方法并能對歌曲進行伴奏。這些知識與技能都是循序漸進的,難度也不大,相信一年級的學生可以勝任。其中,模唱為以后的樂譜識讀墊定基礎,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版新課程標準,吸收新的教學理念,并以此為指導,鉆研教材、備好每一節課,做到有預設進課堂。備課時備好學生,設計一些切合學生心理特點及實際的教學環節,使學生樂于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落實一年級學生的常規并逐步培養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課堂中聆聽、演唱、發言等等各方面的習慣,以利于其音樂學習發展。
3、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如律動法、表演法、游戲法等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以此來提高興趣,激發學生潛能。
4、積極采用合理的評價制度,根據一年級學生愛表揚的心理特點以鼓勵為主進行實時評價,同時將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相結合,以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5、多舉行班級音樂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來展現自己,以此提高學習興趣及學習自信心,使學生的音樂學習有更好的進步。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課次課題教學內容課時。
第1、2周第1課《好朋友》聆聽《玩具兵進行曲》3。
《口哨與小狗》。
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拉勾勾》。
第2、3周第2課《快樂的一天》3。
聆聽《快樂的一天》。
表演《其多列》《跳繩》。
第4周第1課機動2。
第5周第3課《祖國您好》2。
聆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頌祖國》。
表演《國旗國旗真美麗》《同唱一首歌》。
第6、7周第4課《可愛的動物》聆聽《袋鼠》《快樂的小熊貓》4。
表演《動物說話》《詠鵝》。
第8周第5課《愛勞動》3。
聆聽《勞動最光榮》《三個小和尚》。
《洗手絹》《大家來勞動》。
第10、11周第6課《小精靈》聆聽《小青蛙》《野蜂飛舞》4。
表演《小蜻蜓》《小青蛙找家》。
第12周機動2。
第13、14周第7課《小小音樂家》4。
聽《號手與鼓手》《會跳舞的洋娃娃》《星光圓舞曲》。
《法國號》《快樂的小笛子》。
第15周機動2。
第16、17周第8課《過新年》4。
聆聽《小拜年》《平安夜》。
表演《龍咚鏘》《新年好》。
第18周機動2。
第19周。
創編與活動。
創編與活動2。
第20周。
音樂宮。
音樂宮2。
第21周。
復習。
復習2。
第22周。
考試。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大全(16篇)篇七
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教學過程:
一、師聲問好。
二、音樂活動。
1、填詞活動:雄雞喔喔。
早上起床,雄雞唱歌了。
跟隨老師朗讀歌詞。
試一試,用你學會的歌曲《我今天上學嘍》填唱新歌詞。請填得好的孩子當小老師。
2、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雄雞催我們早起,別遲到。我們背著書包唱著歌兒上學吧!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4、律動:跳踢踏。
來到了學校,音樂老師請大家跳踢踏舞。沒有音樂怎么辦?跟隨老師朗讀歌詞《跳踢踏》。
填新歌詞。
邊唱邊跳。(即興隨意跳踢踏)。
鼓勵孩子上臺展示。
評議、鼓勵。
三、結束。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大全(16篇)篇八
教學內容:
1、聆聽和演出《春曉》。
2、學會三角鐵的演奏方法,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歌曲。
教學目標。
1、聆聽歌曲《春曉》(合唱版),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探究學習三角鐵的演奏方法,并能根據《春曉》的意境配伴奏。
3、對比感受兩首《春曉》的不同(合唱版、齊唱版),學會演唱,在演唱中表達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在學習中表達對春天的贊美之情;三角鐵探究學習。
教學難點:能根據歌曲意境編配伴奏,并能為歌曲進行伴奏。
教學方法:演唱法、編創法、聆聽法。
教學用具:電子琴、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知道大家會背誦很多古詩,其中有一首關于春天的古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說說看,是哪什么題目?——《春曉》。
2、學生填詞:讓我們跟著詩人孟浩然來到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的早晨。春天天氣非常暖和,他睡得可香了,連天亮了都不知道呢!于是他寫道:(春眠不覺曉)朦朦朧朧中,他聽見到處都是歡樂的鳥鳴,他欣喜地吟誦道:(處處聞啼鳥)當看到滿地的花瓣,他不由地感嘆道:(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學生有節奏的朗誦《春曉》。
4、小朋友非常喜歡這首古詩,很多音樂家、作曲家也喜歡這首古詩,他們給這首古詩編創了很優美動聽的旋律,使古詩變成了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聽以歌曲形式出現的《春曉》,給這個冬天帶來一點春天的氣息。
二、聆聽《春曉》(合唱版)。
1、初聽歌曲。
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樣的?情緒是怎么樣的?(歌聲充滿熱情、活潑流暢)。
2、復聽歌曲。
歌曲中除了古詩的演唱還有“啦”,讓我們跟著歌曲來進行表演。古詩演唱的地方請你輕輕地跟著音樂哼唱,“啦”的'地方請你跟著音樂來拍一拍手。
三、學唱《春曉》(齊唱版)。
1、導入:
2、初聽歌曲。
《春曉》快速度唱起來和慢速度唱起來有什么不一樣?(速度平穩,抒情優美)。
(1)學唱第一、二樂句。
我們一起來唱唱歌曲,你來唱第一、二句,我來唱第三、四句。
(2)學唱第三、四樂句。
我們換一換,我來唱第一、二句,你來唱第三、四句。注意“來”,它特別長。
3、復聽歌曲。
讓我們再來聽聽歌曲,你覺得要怎么演唱歌曲更好聽呢?
4、演唱歌曲。
(1)模唱歌曲。
(2)跟伴奏演唱歌曲。
(3)注意控制自己的聲音,不要大聲喊唱,用輕柔、優美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四、用三角鐵為歌曲伴奏。
1、認識三角鐵的聲音特點。
2、探究學習三角鐵的演奏方法。
3、用三角鐵為《春曉》伴奏(在歌曲的長音處伴奏效果好、有美感)。
五、完整演唱歌曲(用三角鐵為歌曲伴奏)。
音樂是一首詩,音樂是一幅畫,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音樂中又有著詩情畫意。現在讓我們閉上雙眼,此刻沒有詩也沒有畫,但是我希望你們用歌聲唱出你們心中的畫卷,唱出你們心中的詩篇,我就是你們的知音,讓大家都能感受到你們歌聲中的詩情畫意!
六、課堂小結:
每一句詩就是一幅畫,每一串音符又是一首詩,詩人用優美的文字,畫家用神奇的畫筆,音樂家用一串串音符帶我們走入了美妙的世界。感謝同學們,你們的歌聲又一次讓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最后,讓我們在美妙的歌聲中結束這節音樂課吧!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大全(16篇)篇九
本學期教學目標、任務:
培養練聲的興趣;歌唱姿勢要正確;發聲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輕聲歌唱;按教師的手勢,整齊地歌唱;用正確的口形,唱好u、o韻母。
1、讀譜知識: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長短;知道音有強弱。
da、dadadada、da(aa)、da空da等節奏。)。
3、練耳部分:聽辯音的高低(比較不同樂器、人聲及同一樂器的不同音區音的高低;比較同一音組內構成大、小三度、純四、純五度旋律音程的兩個音的高低。聽辯音的長短,比較各種時值音的長短。聽辯并說明音的強弱差別。
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和良好的欣賞習慣。在欣賞中感受音樂的優美、悅耳,產生愉快的感覺。逐步體會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區、音色等表現手段在音樂中的作用。能辨別音樂作品中輕快、熱烈、活潑、優美、雄壯、莊嚴、詼諧等情緒。能感受進行曲、舞曲、搖籃曲等常見體裁的特征。
在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學生第一次正式的接觸音樂的學習。所以,在本學期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的實施:
愉悅性:在教學過程中,不論是歌曲的學唱、樂理知識的'學習,都要使學生學的快樂。使他們能興致勃勃,主動積極地投入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以及創造音樂的活動中去。
藝術性:我們在教學中要通過藝術形象來喚起學生對美的共鳴與追求,從而進行審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本學期在上課同時我要注意加強鞏固音高概念、鞏固學生對音的高低、強弱、長短的感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累積樂理知識。教材中的律動和舞蹈較多,應注意引導學生自編動作、節奏甚至歌詞,發展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和自編能力。為今后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本學期學生開始正式系統化的學習音樂,應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使學生愛學、愿學。
學生的整體情況預計不均衡,情況參差不齊。所以,對不同學生應用不同教法,要培養學生專長,即“普遍培養,重點發展”。使學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學生年齡小,生性活潑,我會在這一點下功夫。重點發展舞蹈、律動的學習。增強學生身體的協調能力,讓學生可以漸漸增強身體的協調性、節奏感。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并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本學期實際上課20周,共20節,其中機動2節。
周次時間單元及主要內容課時多媒體。
第1周9.1~9.5第一課上學歌1。
第2周9.8~9.12第二課閃爍的小星2。
第3周9.15~9.19第二課閃爍的小星。
第4周9.22~9.26第三課小袋鼠1。
第5周9.26~10.3第四課小青蛙找家2。
第6周10.6~10.10第四課小青蛙找家。
第7周10.13~10.17第五課國旗真美麗1。
第8周10.20~10.24第六課小蜻蜓1。
第9周10.27~10.31第七課牧童2。
第10周11.3~11.7第七課牧童。
第11周11.10~11.14第八課洗手絹2。
第12周11.17~11.21第八課洗手絹。
第13周11.24~11.28第九課火車開啦2。
第14周12.1~12.5第九課火車開啦。
第15周12.8~12.12第十課嗩吶配喇叭1。
第16周12.15~12.19第十一課新年好2。
第17周12.22~12.26第十一課新年好。
第18周12.29~1.2復習1。
第19周1.5~1.9期末檢測1。
第20周1.12~1.16期末檢測1。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大全(16篇)篇十
1、聽音樂問好!
2、復習上節課內容。
3、復習柯爾文手勢。
1、導言:
2、表演《跳繩》。
(1)完整地聆聽音樂錄音。
(2)提示各種唱出了哪些內容?復聽歌曲。
(3)隨著錄音輕輕敲擊雙響筒。
3、編創與活動——雙響筒的認識。
4、表演《跳繩》。
(1)提示學生注意聽覺與視覺相結合。
(2)跟著歌曲錄音,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提示學生,沒有歌詞的旋律時間奏部分,有鑼鼓镲伴奏。
5、編創與活動——認識三角鐵。
6、編創與活動——鑼鼓镲的創編。
小結。結束全課。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大全(16篇)篇十一
1、通過聽、唱一組民組民間童謠,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初步感受各民族童謠不同的音樂風格。
2、通過音樂活動和表演,激發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舞蹈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學會在音樂活動(表演)中大方自然地展現自我,并樂于與他人合作。
3、通過節奏游戲活動,認識四種節奏拍擊符號的標志,初步感知和分辨幾種簡單的節奏型。
1、在學會唱歌曲的基礎上,用自然、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并能跟老師做基本律動。
2、能跟小朋友一起參與歌曲的表演、,用動作表現自己熱情歡快的情緒。
對于理解歌詞中“跳呀跳呀,不來跳舞腳會疼。”和“跳呀跳呀,不來跳舞頭會疼”所表達的意思。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音樂活動。
(一)模仿節奏。
1、聽聽老師用樂器演奏的節奏,說說樂器的名稱。
2、模仿樂器演奏的聲音。
3、板書。
(二)、介紹瑤族的“盤王節”
(三)、學兒歌。
1、師示范。
2、師帶讀。
3、生自瀆。
4、用樂器伴奏。
(四)、表演“跳盤王”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大全(16篇)篇十二
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教學過程:
一、師聲問好。
二、音樂活動。
1、填詞活動:雄雞喔喔。
早上起床,雄雞唱歌了。
跟隨老師朗讀歌詞。
試一試,用你學會的歌曲《我今天上學嘍》填唱新歌詞。請填得好的孩子當小老師。
2、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雄雞催我們早起,別遲到。我們背著書包唱著歌兒上學吧!復習歌曲《我今天上學嘍》。
4、律動:跳踢踏。
來到了學校,音樂老師請大家跳踢踏舞。沒有音樂怎么辦?跟隨老師朗讀歌詞《跳踢踏》。
填新歌詞。
邊唱邊跳。(即興隨意跳踢踏)。
鼓勵孩子上臺展示。
評議、鼓勵。
三、結束。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大全(16篇)篇十三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粉刷匠》。
2.做歌曲《粉刷匠》的歌表演。
教學目標:
1.學會用輕松愉快的聲音演唱歌曲《粉刷匠》。
2.通過做《粉刷匠》的歌表演動作,表達對勞動的喜愛心情。培養孩子的音樂表演才能。
教學進程:
1.組織教學,師生之間相互問好。
2.講故事導入歌曲《粉刷匠》的學習。
3.聆聽歌曲,并說說歌曲的演唱情緒是怎樣的。
4.有表情,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5.學唱歌譜。
6.代詞入曲。
7.跟琴伴奏,用愉快歡樂的歌聲演唱歌曲《粉刷匠》。
8.設計歌表演動作。
a: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
雙手放在胸前,然后放下,右手做一次左右刷的動作后,雙手向上打開。
b: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很漂亮。
雙手做拱形的向下動作后,右手做一次左右刷的動作后,雙手再次向上打開。
c:刷了房頂有刷墻,刷子飛舞忙。
右手做后刷和前刷動作后,雙手做抱球的左轉與右轉動作。
d:哎呀我的小鼻子,變呀變了樣。
右手食指指向自己的鼻子,雙手做向前旋轉動作后,兩手大拇指伸開,另外四指握緊,
做兩手貼在一起的動作。
9.分組進行歌表演,師生就歌表演展開評述。
10.老師小結。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大全(16篇)篇十四
本學期共需學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全書共七個單元,四十節課,教材難度較大,任務較重,希望通過努力,能夠達到較好,能夠達到較好的教學成果。
1、培養學生對聲音的感受力,并能用不同的材料進行模仿。
2、在音樂學習中養成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激發學生對創造的興趣,并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3、逐步培養兒童聽音樂的習慣和興趣,通過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的實踐活動,逐步培養兒童的音樂創造力和協作能力。
1、要求學生在演唱中用自然的聲音、正確的姿勢歌唱。
2、組織好上課形式,使之生動、活潑、有趣,并能使每一位學生都能主動、大方的表演。
1、引發學生對各種事物的興趣和關愛,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動物與自然之間等各密切關系。
2、如何吸引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集中注意力聽音樂,幫助學生從愿意聽、喜歡聽逐漸過渡到想聽音樂。
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要多引導,培養他們對音樂的系統認識,要把課堂組織形式靈活化和多樣化,注重學生的發音及演唱姿勢、表情,課上多加入互動內容,培養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合作意識。
錄音機,dvd,電視,碰鈴、響板、數碼視頻展示臺等
第一單元:4課時
第二單元:4課時
第三單元:4課時
第四單元:4課時
第五單元:6課時
第六單元:4課時
第七單元:6課時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大全(16篇)篇十五
2、學唱歌曲《過年》。
3、學唱歌曲《包粽粑》。
4、學唱歌曲《賽燈籠》。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了解民間過年的習俗,感受和體驗人們熱熱鬧鬧、紅紅火火過新年的歡樂氣氛。
2、能根據歌曲的不同風格和特點進行創造性的表演。
3、全班參與新年聯歡會活動,能獨自或者與同學們共同上臺表演節目。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各個地方不同民族過年的習俗,感受人們過新年的歡樂氣氛。
2、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歌曲的不同地域風格表演節目。
四課時。
第一課時:
1、音樂活動《新年鑼鼓》。
2、學唱歌曲《過年》。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新課導入。
1、播放錄象:人們激情洋溢,敲鑼打鼓喜氣洋洋過新年的歡騰景象。讓學生感受北方小朋友過新年的熱鬧氣氛,并說說自己過新年時的歡樂情景。
2、放錄音:《新年鑼鼓》,聽聽:你能聽出里面有什么打擊樂器的聲音——鑼鼓聲。
3、揭題:《新年鑼鼓》。
三、師范讀。
小結1、你能聽出哪些是鼓聲,哪些是鑼聲嗎?
四、認識樂器鼓、鑼、鈸。
1、學生模仿樂器的聲音。
2、你能在你的身邊找出能模仿出鼓、鑼的物品嗎?
3、學生演奏鑼鼓聲。
五、讀歌詞。
1、師帶讀。
2、生自讀。
3、加上鑼鼓聲。
六、表演唱。
1、分角色唱。
2、演奏唱。
七、小結。
小學一年級音樂教學方案大全(16篇)篇十六
我不斷加以取長補短,縮短教學成熟期。最后還聽了校內同學科和不同學科教師的課,吸納課堂教學的精髓,豐富自己教學風格,提高自己課堂教學水平。
所以教好書是教師專業成長的第一步。如何教好書,作為新教師我首先上好每一節平常課,能根據本校學生實際來制定教學目標,預設解決重難點的方法手段和途徑,基本完成每課的教學任務,也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努力上好上崗課,不管是校級還是縣級上崗課,我都十分重視,每次都求陳端陽老師指導,陳老師從目標制定、教法選擇、教學流程甚至課的導入和課的結束,都一一作了研究和指導,使我受益匪淺,進步頗大。第三積極參加學區青年教師賽課活動,與骨干教師同臺獻藝,從中鍛煉了自己膽量,也取得了較好成績。第四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積極參加論文撰寫,每次開公開課后,都寫好說課稿,每次聽了示范課后,都寫好評課稿,試圖通過反復的練習,來加快專業發展。另外,我還開了博客,利用博客這個手段,把自己的點滴感悟在網上進行交流來提升自己。
音樂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是一個積累過程,而教學反思是教師積累教育教學經驗、提高教學素質的有效方法。我注重每節課后反思編寫外,更注重公開課的教后反思、教學后記,并能從自我評價、他人評價、評價學生中進行自我反思,不斷總結、積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思、所感,使自己不斷的成長。成長是一個過程,永無止境,反思是一個過程,永無終點。我愿反思教學過程終身。
勤能補拙,勤奮是為師者的法寶。尤其是新教師更要勤奮學習,自覺修養,腳踏實地,奮發圖強,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實現奮斗目標。一年來,我著重學習了五本專著或有關學習材料,參加縣新教師培訓五到六次,讀書文摘卡達70張;并寫了學習心得體會一篇;校內外聽課達55節,并作記錄;校內外公開課3節,說課稿兩篇,評課稿兩篇,教后反思兩篇,教學總結一篇,論文兩篇。擔任三、四年級兩個年段音樂課時達16節,義務輔導學生表演節目;做到課時教案齊全,無漏備缺備現象,按時到校,從無遲到、早退、曠課現象,努力做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一年來,我嘗試著參加各種各類比賽活動,先后有兩篇論文在縣、學區論文評比活動中為二等獎和一等獎。青年教師賽課活動,在校級、學區評選中分別為一等獎和二等獎。初戰告捷,使我信心百倍,增加我參賽的勇氣和膽量,也使我提高了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我將不懈努力,創造更好的成績。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