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希望大家能夠積極推廣和應用這些小班教案范文,共同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一
1、鞏固對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培養對色彩的興趣。
2、引導幼兒學會用蔬菜印畫的技法。
3、鍛煉幼兒手的協調能力,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1、藕頭、蘿卜頭、黃瓜頭、芹菜頭和土豆塊若干;
2、水粉顏料、調色盤、抹布若干;
3、紅黃綠顏色寶寶各一個,會發聲音的光身娃娃一個。
1、引起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了三個顏色寶寶,你們認識它嗎?我們跟它們打個招呼吧。
2、導入主題。
傳來娃娃的叫聲。咦?這是誰的聲音啊?(幼兒回答)
3、介紹、講解用藕頭、蘿卜頭等拓印的技法。
我們一起作些漂亮的衣服送給娃娃好嗎?(出示藕頭等印章)你們知道這些是用來做什么的嗎?它是給我們用來裝飾衣服用的現在看清楚是怎樣用的哦。
要點:要把印章那平在調色盤里醮一下----用力按在衣服上---再輕輕拿起來
4、交待要求及注意事項。
注意:告訴幼兒一種印章只能醮一種顏色。
5、引導幼兒膽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6、展示幼兒作品,肯定評價作品。
(把所有作品展示出來教師把著娃娃)娃娃很高興謝謝小朋友!現在讓娃娃自己來選他喜歡那一件好嗎?(肯定幼兒的作品)
1、引導幼兒和娃娃積顏色寶寶一起跳舞。
娃娃說小朋友真能干做出這么漂亮的衣服讓它穿著漂亮衣服和你們一起跳舞吧!
4、小班美術礁手指印畫
活動目標:
1. 會用吹泡泡的方法,吹畫出小花,并能膽添畫多種形狀的花瓣。
2. 初步嘗試合作作畫,體會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人手一份吹泡泡的工具、實物投形儀、俘、作業紙(下端均畫有小動物)
課前帶領幼兒玩吹泡泡游戲
活動過程:
1. 回憶如何吹泡泡
師:“剛才我們和泡泡交了朋友,那你的泡泡朋友是怎樣吹出來的?”
引導幼兒講出如何吹:蘸泡泡水,放在嘴邊輕輕吹
2. 引導幼兒講出為小動物吹泡泡花
出示圖片(用實物投形儀打出)
師:“嗚嗚嗚,是誰在哭?原來是小動物們在哭,因為它們草地上的小花還沒長出來,真傷心,我們趕快來它們想個好辦法,讓小花快快盛開吧!”
啟發幼兒講出用吹泡泡的方法它們種上小花。
師:“剛才我們和泡泡交了朋友,那就請這些美麗的泡泡來它們變出小花吧!”
3. 討論、學畫泡泡花的方法
(1)“泡泡花怎樣畫呢?”啟發幼兒講出先吹泡泡在紙上,幼兒來示范,提醒對著紙偷。
(2)“怎樣讓泡泡花開得更美麗?”啟發幼兒講出為泡泡添上美麗的花瓣,幼兒來示范,重點提醒幼兒要一朵一朵把花畫清楚。
出示俘(畫好的泡泡花),觀察有些什么花瓣,自己還會畫什么畫瓣。
4, 幼兒作畫,教師提要求:
(1) 小朋友到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那先吹上美麗的泡泡。
(2) 草地上的泡泡吹滿了,就可以用筆為它添上美麗的花瓣,花瓣的形狀越多小動物越開心。
(3) 如果你喜歡的小動物那兒很擠,你怎么辦?提醒幼兒會謙讓。
幼兒作畫,教師重點指導幼兒畫花瓣,鼓勵幼兒畫和別人不一樣的花瓣。
4. 以小動物的口吻簡單評價幼兒作品。
引導幼兒一起跳個“找朋友”。
設計意圖:
吹泡泡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游戲之一,瑞吉歐的教學理念中特別推崇從孩子喜歡的活動中挖掘教育因素,而吹泡泡活動激發了我靈感的火花,空中飛舞的泡泡固然有趣,而讓泡泡落到紙上對幼兒來說是另一次稀有的嘗試,泡泡變成了繪畫的一部分該是多么另人興奮呀!
對于小班幼兒來講,有了充分的經驗才能更好地表達,因此在活動前,我注重幼兒內在圖式的積累,為他們提供多種生活經驗:玩吸管吹泡泡,用手打出泡泡,用模具吹出雙重泡泡,孩子一邊玩教師一邊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泡泡的形的特點、色的特點、變化的特點,讓他們對各種泡泡形式有鮮明的、深刻的視覺印象,從而對玩泡泡活動有更濃厚的興趣。
活動中他們將通過手的技能運作活動,創造性地表現不同花瓣的泡泡花,雖然他們最后的作品可能在看來既可笑又非常可愛、比例不合理的造型、隨意安排空間的構圖,但這些推出的作品映了孩子們特的創造力。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也是一種滿足兒童感受美的需要的情感教育活動,最終目標是培養幼兒健全完美的人格。因此,我提出了初步的合作目標,讓孩子從小產生與人交往的意識,在自由地、盡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樂于助小動物的情感的同時感受到用美術與別人交流的喜悅,從而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滿足。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二
1、了解冰糖葫蘆的基本形態是由糖葫蘆和細簽子組成。
2、能嘗試用圓與直線畫出冰糖葫蘆。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吃過冰糖葫蘆,并對圓與直線有一定了解。
課件準備:“冰糖葫蘆”圖片;“畫畫冰糖葫蘆”組圖。
材料準備:彩筆、畫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冰糖葫蘆圖片,鼓勵幼兒進行討論。
1、請幼兒回憶生活經驗,簡單描述冰糖葫蘆。
2、出示圖片“冰糖葫蘆”,引導幼兒觀察并豐富繪畫經驗。
你們知道它的里面是什么嗎?它的中間為什么有一根小棍子呢?
二、出示組圖,幫助幼兒了解冰糖葫蘆的組成部分。
三、發放彩筆、畫紙,指導幼兒畫出冰糖葫蘆。
1、幼兒作畫,教師適時巡回指導。
2、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作品。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三
1.嘗試用工具分泥,知道多個圓穿在一起可以變成糖葫蘆。
2.探索糖葫蘆的制作方法。
3.感受師幼共同制作的快樂。
1.橡皮泥、泥工板、吸管。
2.圖片:太陽公公,糖葫蘆。
1.觀察糖葫蘆,了解糖葫蘆的特征。
感知制作方式,激發學做糖葫蘆的興趣。
2.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做出糖葫蘆。
師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幼兒共同活動。
3.大家一邊做一邊討論,怎樣才能做出糖葫蘆呢?
4.小結:油泥變糖葫蘆的變化程序:搓長-分泥,用泥工塑料刀從長條中間切開(重點強調)-搓成兩個圓-棒子貫穿。
(制作的順口溜:搓,搓,搓,搓面條,拿起小刀切兩半,團成一個球,棒子中間穿一穿。)。
建議幼兒按序進行活動。
你的糖葫蘆真好吃,真好看。(師觀察,傾聽幼兒評價)這根糖葫蘆圓溜溜,好吃又好看。我們去送給太陽陽公公吃吧!請幼兒用好聽的話,向太陽公公介紹自己的糖葫蘆,太陽公公評價幼兒的作品。
我借用孩子們熟悉的'開火車的形式,引導小寶貝們畫出一個個圓,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小火車的頭和尾都銜接的很棒,但是線條畫的不是很圓整,有些糖葫蘆甚至有些方方的,在畫圓的技能方面還是需要小寶貝們好好練習。由于這次的顏料調的有些稀,在繪畫的時候小手上的難免會有滴下來的顏料掉落在紙上,所以畫面不是很整潔。另外在三個圓的排列方面很難控制住兩兩之間的距離,這也是受小班幼兒年齡的限制。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四
活動目標:
1.學會用手指圈畫圓圓的糖葫蘆,并把中間空余部分涂滿顏料。
2.大膽用手指蘸取顏料,并會用抹布擦干凈手。
3.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過程:
一、認識并說說糖葫蘆的形狀。
師:小朋友們,你們吃過糖葫蘆嗎?什么形狀的?
師小結:糖葫蘆上有許多的圓形寶寶它們整整齊齊的排在一起,在它的下面還有一根長長的小棍子把它們緊緊的連在一起不分開。
二、學畫糖葫蘆。
1.設置情境。
2.教師空手示范畫圓形。
伸出吃飯的那個小手,小火車往上爬,再往上,然后拐個彎再慢慢地往下,再拐個彎向上爬呀爬,和剛才的火車頭碰在一起。圓形就畫好啦!
3.教師示范用顏料畫糖葫蘆。
(1)教師示范,幼兒空手練習。
(2)注意要畫很多圓。
4.請個別幼兒嘗試,激發其他幼兒動手的欲望。
三、幼兒操作練習畫糖葫蘆。
活動反思:
我借用孩子們熟悉的開火車的形式,引導小寶貝們畫出一個個圓,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小火車的頭和尾都銜接的很棒,但是線條畫的不是很圓整,有些糖葫蘆甚至有些“方方”的,在畫圓的技能方面還是需要小寶貝們好好練習。由于這次的`顏料調的有些稀,在繪畫的時候小手上的難免會有滴下來的顏料掉落在紙上,所以畫面不是很整潔。另外在三個圓的排列方面很難控制住兩兩之間的距離,這也是受小班幼兒年齡的限制。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五
2.探索糖葫蘆的制作方法。
3.感受師幼共同制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1.橡皮泥、泥工板、吸管。
2.圖片:太陽公公,糖葫蘆。
活動過程:一、出示太陽公公,引起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看,它是誰?(太陽公公)太陽公公的年紀很大了,每天都在天上看著小朋友做游戲,今天他想吃一種天上沒有的好東西。這種好東西的名字叫糖葫蘆,太陽公公沒有見過,小朋友知道它是什么樣子的嗎?1.觀察糖葫蘆,了解糖葫蘆的特征。
感知制作方式,激發學做糖葫蘆的興趣。
小朋友看,老師這里就有一根糖葫蘆,你們知道嗎,這根糖葫蘆不是老師買的,是老師自己做的。小朋友,你們想做糖葫蘆嗎?2.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做出糖葫蘆。
師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幼兒共同活動。
3.大家一邊做一邊討論,怎樣才能做出糖葫蘆呢?4.小結:油泥變糖葫蘆的變化程序:搓長-分泥,用泥工塑料刀從長條中間切開(重點強調)-搓成兩個圓-棒子貫穿。
(制作的順口溜:搓,搓,搓,搓面條,拿起小刀切兩半,團成一個球,棒子中間穿一穿。)。
三、
師幼集體操作。
建議幼兒按序進行活動。
四、評價活動。
你的糖葫蘆真好吃,真好看。(師觀察,傾聽幼兒評價)這根糖葫蘆圓溜溜,好吃又好看。我們去送給太陽陽公公吃吧!請幼兒用好聽的話,向太陽公公介紹自己的糖葫蘆,太陽公公評價幼兒的作品。
我借用孩子們熟悉的開火車的形式,引導小寶貝們畫出一個個圓,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小火車的頭和尾都銜接的很棒,但是線條畫的不是很圓整,有些糖葫蘆甚至有些方方的,在畫圓的技能方面還是需要小寶貝們好好練習。由于這次的顏料調的有些稀,在繪畫的時候小手上的難免會有滴下來的顏料掉落在紙上,所以畫面不是很整潔。另外在三個圓的排列方面很難控制住兩兩之間的距離,這也是受小班幼兒年齡的限制。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六
1.學習在手指印上進行添畫的繪畫技能。
2.通過欣賞、觀察范畫作品,了解在手指印上進行添畫變出各種形象的方法,并膽嘗試,創造添畫作品。
3.在繪畫過程中,膽想象,注意畫面的整潔。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2.勾線筆、各種顏料、抹布。
3.筆在白紙上畫一個的橢圓形的手指羅紋,黑色記號筆。
1.引導幼兒欣賞幼兒用書,觀察手印畫。
2.教師出示手指羅紋,(告訴幼兒為了讓小朋友看清楚,這是一個放的手指印。)教師示范手印畫,讓幼兒初步了解手印畫的'基本畫法。
(1)先用手指蘸上你喜歡的顏料,然后,在紙上印幾個手指印,還可以換一個手指和一種顏色再印幾個手指印。提醒幼兒手指印不要印得太密,以免影響添畫,使畫面過于擁擠。
(2)去洗手間洗手,并將手擦干凈。
(3)用勾線筆在手指印上進行添畫,創造出一個新的形象。
(4)教師在俘上添畫,變出一只漂亮的孔雀。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幼兒注意畫面的整潔。
4.展示幼兒作品,幼兒互相欣賞、討論。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七
1、嘗試用工具分泥,知道多個圓穿在一起可以變成糖葫蘆。
2、探索糖葫蘆的制作方法。
3、感受師幼共同制作的快樂。
1、橡皮泥、泥工板、吸管。
2、圖片:太陽公公,糖葫蘆。
1、觀察糖葫蘆,了解糖葫蘆的特征。
感知制作方式,激發學做糖葫蘆的興趣。
2、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做出糖葫蘆。
師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幼兒共同活動。
3、大家一邊做一邊討論,怎樣才能做出糖葫蘆呢?
4、小結:油泥變糖葫蘆的.變化程序:搓長—分泥,用泥工塑料刀從長條中間切開(重點強調)—搓成兩個圓—棒子貫穿。
(制作的順口溜:搓,搓,搓,搓面條,拿起小刀切兩半,團成一個球,棒子中間穿一穿。)。
建議幼兒按序進行活動。
你的糖葫蘆真好吃,真好看。(師觀察,傾聽幼兒評價)這根糖葫蘆圓溜溜,好吃又好看。我們去送給太陽陽公公吃吧!
請幼兒用好聽的話,向太陽公公介紹自己的糖葫蘆,太陽公公評價幼兒的作品。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八
一、活動目標:
1、鞏固對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培養對色彩的興趣。
2、引導幼兒學會用蔬菜印畫的技法。
3、鍛煉幼兒手的協調能力,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藕頭、蘿卜頭、黃瓜頭、芹菜頭和土豆塊若干;。
2、水粉顏料、調色盤、抹布若干;。
3、紅黃綠顏色寶寶各一個,會發聲音的光身娃娃一個。
三、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
今天老師帶來了三個顏色寶寶,你們認識它嗎?我們跟它們打個招呼吧。
2、導入主題。
傳來娃娃的叫聲。咦?這是誰的聲音啊?(幼兒回答)。
3、介紹、講解用藕頭、蘿卜頭等拓印的技法。
我們一起作些漂亮的衣服送給娃娃好嗎?(出示藕頭等印章)你們知道這些是用來做什么的嗎?它是給我們用來裝飾衣服用的現在看清楚是怎樣用的哦。
要點:要把印章那平在調色盤里醮一下----用力按在衣服上---再輕輕拿起來。
4、交待要求及注意事項。
注意:告訴幼兒一種印章只能醮一種顏色。
5、引導幼兒膽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6、展示幼兒作品,肯定評價作品。
(把所有作品展示出來教師把著娃娃)娃娃很高興謝謝小朋友!現在讓娃娃自己來選他喜歡那一件好嗎?(肯定幼兒的作品)。
四、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和娃娃積顏色寶寶一起跳舞。
娃娃說小朋友真能干做出這么漂亮的衣服讓它穿著漂亮衣服和你們一起跳舞吧!
活動目標:
1.會用吹泡泡的方法,吹畫出小花,并能膽添畫多種形狀的花瓣。
2.初步嘗試合作作畫,體會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人手一份吹泡泡的工具、實物投形儀、俘、作業紙(下端均畫有小動物)。
課前帶領幼兒玩吹泡泡游戲。
活動過程:
1.回憶如何吹泡泡。
師:“剛才我們和泡泡交了朋友,那你的泡泡朋友是怎樣吹出來的?”
引導幼兒講出如何吹:蘸泡泡水,放在嘴邊輕輕吹。
2.引導幼兒講出為小動物吹泡泡花。
出示圖片(用實物投形儀打出)。
師:“嗚嗚嗚,是誰在哭?原來是小動物們在哭,因為它們草地上的小花還沒長出來,真傷心,我們趕快來它們想個好辦法,讓小花快快盛開吧!”
啟發幼兒講出用吹泡泡的方法它們種上小花。
師:“剛才我們和泡泡交了朋友,那就請這些美麗的泡泡來它們變出小花吧!”
3.討論、學畫泡泡花的方法。
(1)“泡泡花怎樣畫呢?”啟發幼兒講出先吹泡泡在紙上,幼兒來示范,提醒對著紙偷。
(2)“怎樣讓泡泡花開得更美麗?”啟發幼兒講出為泡泡添上美麗的花瓣,幼兒來示范,重點提醒幼兒要一朵一朵把花畫清楚。
出示俘(畫好的泡泡花),觀察有些什么花瓣,自己還會畫什么畫瓣。
4,幼兒作畫,教師提要求:
(1)小朋友到自己喜歡的小動物那先吹上美麗的泡泡。
(2)草地上的泡泡吹滿了,就可以用筆為它添上美麗的花瓣,花瓣的形狀越多小動物越開心。
(3)如果你喜歡的小動物那兒很擠,你怎么辦?提醒幼兒會謙讓。
幼兒作畫,教師重點指導幼兒畫花瓣,鼓勵幼兒畫和別人不一樣的花瓣。
4.以小動物的口吻簡單評價幼兒作品。
引導幼兒一起跳個“找朋友”。
設計意圖:
吹泡泡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游戲之一,瑞吉歐的教學理念中特別推崇從孩子喜歡的活動中挖掘教育因素,而吹泡泡活動激發了我靈感的火花,空中飛舞的泡泡固然有趣,而讓泡泡落到紙上對幼兒來說是另一次稀有的嘗試,泡泡變成了繪畫的一部分該是多么另人興奮呀!
對于小班幼兒來講,有了充分的經驗才能更好地表達,因此在活動前,我注重幼兒內在圖式的積累,為他們提供多種生活經驗:玩吸管吹泡泡,用手打出泡泡,用模具吹出雙重泡泡,孩子一邊玩教師一邊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泡泡的形的特點、色的特點、變化的特點,讓他們對各種泡泡形式有鮮明的、深刻的視覺印象,從而對玩泡泡活動有更濃厚的興趣。
活動中他們將通過手的技能運作活動,創造性地表現不同花瓣的泡泡花,雖然他們最后的作品可能在看來既可笑又非常可愛、比例不合理的造型、隨意安排空間的構圖,但這些推出的作品映了孩子們特的創造力。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也是一種滿足兒童感受美的需要的情感教育活動,最終目標是培養幼兒健全完美的人格。因此,我提出了初步的合作目標,讓孩子從小產生與人交往的意識,在自由地、盡情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樂于助小動物的情感的同時感受到用美術與別人交流的喜悅,從而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滿足。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九
2、通過印畫,提高幼兒對顏色的認識和繪畫的.興趣。
木珠,瓶蓋,錄音機,磁帶,紙抹布,油畫棒,顏料若干盤(內防海綿)。
1、播放歌曲《春天來了》,激發幼兒想畫花的愿望。
(1)出示俘,問:這些畫美麗嗎?是用什么印成的?
(2)出示各種木珠和瓶蓋,說:老師就是用這些小小的木珠和瓶蓋蘸上各種顏色印成的,你們會印嗎?家都來試一試吧!
2、講解示范。
將瓶蓋或木珠蘸上顏色在紙上印一下。的瓶蓋或木珠印花,小瓶蓋或木珠印小花。最后,用油畫棒畫上莖和葉子。
3、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用瓶蓋或木珠印花。每個瓶蓋只能蘸一種顏色,家交換使用,盡量多印些花。最后用油畫棒畫上莖和葉子。
4、欣賞評價。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十
1、嘗試在輪廓內用手涂色。
2、在玩賣冰糖葫蘆的游戲中去體驗快樂。
蠟筆若干,畫好冰糖葫蘆輪廓的圖畫紙人手一張,ppt課件,歌曲《冰糖葫蘆》。
指導語:小朋友,你剛剛聽到了什么?
1、調動已有經驗,吸引幼兒的興趣。
指導語:你們吃過冰糖葫蘆嗎?他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呢?
2、播放課件,了解冰糖葫蘆的特征。
指導語:今天邱老師也帶來了好吃的冰糖葫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3、出示圖畫紙,進行示范講解。
指導語:這是什么?(小朋友畫的時候不要涂到輪廓外了,要小心點哦!要涂在輪廓里面。)。
4、請個別幼兒示范。
指導語,誰愿意幫幫忙?
5、播放音樂,幼兒作畫,教指導語指導。
指導語:小朋友們,可以跟你的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這個冰糖葫蘆是什么形狀的,也可以跟老師說一說。
幼兒相互間欣賞作品,并說一說圖上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冰糖葫蘆,你們覺得。
他漂亮嗎?哪里漂亮呢?今天我們學習了冰糖葫蘆,你們的小手真厲害,好多漂亮的冰糖葫蘆,我們一起去賣冰糖葫蘆咯!
1、該活動設計比較合理,整個過程體現了在玩中學,學中樂的教育思想。
2、活動過程中,幼兒基本處于一種認真學習的狀態,基本實現了預定的教育目標。
3、活動后指導幼兒收拾整理好游戲材料,養成幼兒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十一
1.學習用手指點畫梅花,注意花兒的小、疏密。
2.培養幼兒養成保持畫面整潔干凈的良好習慣。
1.創意繪本,繪畫俘圖。
2.梅花的圖片若干。
3.調好的白色、黃色、粉、顏料每組幼兒一份,抹布若干。
1.展示梅花的圖片,提醒幼兒注意觀察梅花的`形狀和顏色。教師對梅花進行簡單的介紹。
2.告訴幼兒,今天我們和小豬一起讓梅花盛開。教師在繪畫圖上示范講解手指點畫梅花的方法。重點示范五個花瓣的畫法,及如何用手指蘸色等。
3.教師提出點畫要求。教師重點提示:蘸色要適當,把梅花點畫在樹枝上。注意先從上端樹梢點,再點下邊的。小心別把顏料弄到衣袖上,手指上的顏料不要往身上抹,保持畫面干凈。
4.作品展覽,互相欣賞講評。
1.學習兒歌《花兒好看我不摘》。
公園里,花兒開,
紅的紅,白的白。
小朋友們都來看,
花兒好看我不摘!
2.可以在美工區里投放點畫材料,讓幼兒點畫出更多更美的花朵。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十二
1.了解月亮的基本組成部分,能夠大膽、自信的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月亮。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能力。
3.體驗用水粉涂鴉的快樂。
教具:月亮圖片 實物月亮
學具:繪畫紙、顏料盤、顏料、擦手巾等
(1)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東西。
出示月亮(ppt)提問:這是什么?
(2)今天月亮姑娘到我們班做客。
整體觀察月亮以及展開想象
引導觀察不同狀態的月亮。
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樣月亮?
咦,這個月亮是什么樣的?看上去像什么?
繼續觀察不同狀態的月亮,展開想象
你覺得這時候的月亮像什么?
師小結:原來月亮的形狀可以是各種各樣的,想怎么變就怎么變,真有趣!
三、教師示范畫
1.教師引導幼兒作畫
師:老師給你們準備了黃色的顏料,然后用棉花簽輕輕的蘸一點紅色的顏料,把月亮畫出來。想怎么畫就怎么畫。你們想不想也來玩一玩,可有趣了!
2、作畫要求
(1)畫畫先想好,然后輕輕的蘸一點顏料,輕輕的畫。
(2)畫畫時,不要讓顏料跑到你的衣服上。
四、幼兒作畫
1、教師一邊巡視,一邊指導。
2、請畫好的幼兒說說自己畫了什么樣的月亮。
五.評價
自評:你畫了一個什么樣的月亮?
互評:你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師評:小朋友的月亮畫的真有趣啊!下次我們一起再玩哦!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十三
1、能膽選擇色彩學習印章印畫,表現小小的圓圈泡泡。
2、初步學習互相欣賞作品,并試著用語言描述泡泡。
1、教師準備畫有小魚的背景圖,每組一張。
2、收集若干小不一的瓶蓋等作印章,顏料若干盤,抹布。
3、《小魚游》音樂,錄音機。
4、《小魚吐泡泡》課件。
1、活動導入:
幼兒隨《小魚游》音樂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2、出示《小魚吐泡泡》課件,激發幼兒印泡泡的興趣。
(2)出示畫好的小魚圖:
師:圖上的這些小魚也會吐泡泡,可是它們的泡泡在哪兒呢?我們來助它們吧!
(3)鼓勵幼兒嘗試選用小小的圓形材料印泡泡。
3、教師示范,明確注意事項。
(1)教師示范用瓶蓋印泡泡的方法。
(2)教師明確印畫的要求,提出注意事項。
4、幼兒印畫。
(1)幼兒隨著《小魚游》音樂自由地選擇瓶蓋與顏料印。
(2)提示幼兒在印的過程中注意瓶蓋每次只能蘸一種顏色,不需要該顏色時用抹布擦去。
5、互相欣賞并展覽幼兒作品同伴間互相欣賞泡泡的小與顏色,分享集體創作的快樂。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十四
1.學會用手指圈畫圓圓的糖葫蘆,并把中間空余部分涂滿顏料。
2.大膽用手指蘸取顏料,并會用抹布擦干凈手。
3.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一、認識并說說糖葫蘆的形狀。
師:小朋友們,你們吃過糖葫蘆嗎?什么形狀的?
師小結:糖葫蘆上有許多的圓形寶寶它們整整齊齊的排在一起,在它的下面還有一根長長的小棍子把它們緊緊的連在一起不分開。
二、學畫糖葫蘆
1.設置情境
2.教師空手示范畫圓形
伸出吃飯的那個小手,小火車往上爬,再往上,然后拐個彎再慢慢地往下,再拐個彎向上爬呀爬,和剛才的火車頭碰在一起。圓形就畫好啦!
3.教師示范用顏料畫糖葫蘆
(1)教師示范,幼兒空手練習。
(2)注意要畫很多圓
4.請個別幼兒嘗試,激發其他幼兒動手的欲望
三、幼兒操作練習畫糖葫蘆。
我借用孩子們熟悉的開火車的形式,引導小寶貝們畫出一個個圓,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小火車的頭和尾都銜接的很棒,但是線條畫的不是很圓整,有些糖葫蘆甚至有些“方方”的,在畫圓的技能方面還是需要小寶貝們好好練習。由于這次的顏料調的有些稀,在繪畫的時候小手上的難免會有滴下來的顏料掉落在紙上,所以畫面不是很整潔。另外在三個圓的排列方面很難控制住兩兩之間的距離,這也是受小班幼兒年齡的限制。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十五
幼兒對顏色有較高的興趣,能大膽而富有個性的涂色。本活動將營造繽紛多彩的語言環境,通過幼兒的想象力,運用多彩的短線和點創造出富有個性的七彩雨,以引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針對我班幼兒現有的繪畫基礎,引導幼兒從熟悉的小雨點突破口,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畫面,同時鼓勵幼兒不斷地變換顏色,大膽地表現。
活動目標:
11、引導幼兒是否能點出多變的小雨點,即線條、點等認識22、激發幼兒對顏色繪畫的興趣,積極參與繪畫活動。
3.培養幼兒對抽象事物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1、材料準備:油畫棒、幼兒人手一份畫有雨傘的畫紙、各種圖片貼圖、雨的聲音。
22、知識準備:幼兒觀察過下雨時雨的情景。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給幼兒講述故事《下雨了》。
2.出示下雨時的圖片,讓幼兒觀察雨點的特征。
3.引發幼兒認識下雨天氣,并讓幼兒思考雨天出門要使用什么工具。幼兒:雨傘。
二.繪畫雨點。
11、啟發談話,引起興趣教師:“今天太陽公公很高興,見到我們小朋友,可是忽然一陣風吹來了,“嘀答、嘀答”下雨了(同時播放下雨的聲音)。雨是從哪兒掉下來的?小朋友,你們見過小雨點嗎?是什么樣的?幼兒自由討論舉手回答,教師給予肯定和鼓勵。
小結:下大雨時,像根直直的、長長的線;下小雨時,一點點的。
22、操作演示,引出內容(11)演示討論,共同參與a、油畫棒演示畫長直線雨嘩!嘩!下了一場大雨。幼兒試畫(強調從天空中滴下來,直直的,長長的。)b、討論: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點怎樣的呢?(一點點的)小雨點落到了哪兒?(幼兒討論)(22)激發興趣,嘗試取名aa、演示用各種顏色的短線畫小雨點。
雨越下越小,太陽公公出來了。咦,小雨點一下子變成了五顏六色,怎么回事?(幼兒講述)五顏六色的小雨點可真漂亮。
bb、這么漂亮的小雨點,我們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幼兒取名:七彩雨、美麗的雨等)3.老師講解幼兒要注意的地方,及繪畫的方法。
三、
幼兒創作,教師觀察指導。
(11)引導創作:下雨啦,我們一起來看漂亮的小雨點。(雨中有赤、橙、黃、綠、青、藍等),能將最喜歡的顏色雨先畫出來嗎?(22)老師給幼兒發畫紙和油畫棒。
(33)幼兒作畫,教師觀察指導11)觀察幼兒調換顏色畫的情況。
22)觀察幼兒能否畫出大小基本相同的雨點。
33)能否添加自己喜歡的東西。
四、以兒歌方法結束活動。
幼兒聽老師念《小雨點》的兒歌。
(小雨點,涼又甜,又蹦又跳下的歡。種子喝了發嫩芽,花兒喝了更鮮艷。)。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十六
1、學習團圓,嘗試用竹簽串起圓球制作糖葫蘆串。
2、初步學習并能均勻地分泥。
3、喜歡玩太空泥,感受泥工的樂趣。
1、能夠掌握團圓的技能。
2、能夠均勻的分泥。
3、能夠較好的把圓球用竹簽串起來。
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和圖片),太空泥,竹簽。
提問:
2、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糖葫蘆的制作。(板書冰糖葫蘆)。
1、糖葫蘆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美食,同學們知道糖葫蘆是用什么做成的?一個一個的紅果果,這些紅果果是什么?(山楂)山楂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糖葫蘆是由一個個圓形的山楂串起來的。
2、出示圖片,觀察各種各樣的糖葫蘆。
(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出了各種色香味俱全的的花式糖葫蘆:有裹滿芝麻、瓜子、葡萄干、朱古力棒的糖葫蘆,也有夾心的(夾著核桃,各種口味的果醬),還有用各種水果做成的糖葫蘆。
(2)今天,我們就以老式的冰糖葫蘆為例,做一串酸甜可口的山楂糖葫蘆。先來看看老師是怎么做的。
3、示范:
(1)教學視頻。
(2)教師講述操作步驟:邊說邊示范。在做之前,我們要準備好紅色的太空泥,竹簽。
(1)教師在巡回檢查中要鼓勵學生在多次練習中感受較均勻地分太空泥。
(2)提醒學生在用竹簽時要注意安全。
今天我們都制作了漂亮的糖葫蘆。看誰做的糖葫蘆最圓最漂亮!
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做一做花式糖葫蘆。
做完之后要洗手,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
泥工作品欣賞。
這節課,孩子們對玩泥非常感興趣,都玩得很開心。孩子們在玩太空泥的過程中,自然地了解到太空泥的特征。通過自己的主動探索,去發現太空泥的新玩法。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提高了孩子們對圓形的冰糖葫蘆的認識,發展了孩子們的的手部動作,讓孩子們輕松快樂地在做冰糖葫蘆的情景中,學習了團圓,分泥,用竹簽穿在一起做成糖葫蘆等技能,使孩子們對泥塑活動產生了興趣,并能很大膽的用自己的言語表述出來,讓孩子們共同來分享自己的作品。在活動最后,我結合本校的養成教育,對孩子們適時地進行了衛生方面的教育。同時,通過欣賞其他小朋友的泥工作品,培養了孩子們的審美情趣,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十七
1.嘗試用工具分泥,知道多個圓穿在一起可以變成糖葫蘆。
2.探索糖葫蘆的制作方法。
3.感受師幼共同制作的快樂。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5.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1、橡皮泥、泥工板、吸管。
2、圖片:太陽公公,糖葫蘆。
一、出示太陽公公,引起幼兒的興趣。
1.觀察糖葫蘆,了解糖葫蘆的特征。
感知制作方式,激發學做糖葫蘆的興趣。
2.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做出糖葫蘆。
師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幼兒共同活動。
3.大家一邊做一邊討論,怎樣才能做出糖葫蘆呢?
4.小結:油泥變糖葫蘆的變化程序:搓長—分泥,用泥工塑料刀從長條中間切開(重點強調)—搓成兩個圓—棒子貫穿。
(制作的順口溜:搓,搓,搓,搓面條,拿起小刀切兩半,團成一個球,棒子中間穿一穿。)。
三、師幼集體操作。
建議幼兒按序進行活動。
四、評價活動。
你的糖葫蘆真好吃,真好看。(師觀察,傾聽幼兒評價)這根糖葫蘆圓溜溜,好吃又好看。我們去送給太陽陽公公吃吧!
請幼兒用好聽的話,向太陽公公介紹自己的糖葫蘆,太陽公公評價幼兒的作品。
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十八
1、請幼兒回憶生活經驗,簡單描述冰糖葫蘆。
2、出示圖片“冰糖葫蘆”,引導幼兒觀察并豐富繪畫經驗。
冰糖葫蘆是什么顏色的?
你們知道它的里面是什么嗎?它的中間為什么有一根小棍子呢?
二:出示組圖,幫助幼兒了解冰糖葫蘆的組成部分。
我們一起看看冰糖葫蘆是怎么畫出來的。
三:發放彩筆、畫紙,指導幼兒畫出冰糖葫蘆。
1、幼兒作畫,教師適時巡回指導。
2、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作品。
小班美術活動糖葫蘆教案范文(19篇)篇十九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水果也特別的多,結合本月“和水果寶寶一起玩”的主題來認識生活的各種水果。小班孩子對一些常見的水果還是認識的,他們可以從顏色,外形上去區分,除此之外他們會從水果的內部進行區分嗎?為了孩子們可以認識切開過的水果,我想利用制作冰糖葫蘆這樣的形式讓孩子們對水果的內部也有基本的認識。
1.認識常見的水果,并知道這些水果切開后是怎么樣的。
2.嘗試用膠棒涂抹粘貼自由選擇水果制作冰糖葫蘆。
3.體驗制作和交往的快樂。
ppt、背景音樂。
蘋果、楊桃、橙子、火龍果、西瓜五種水果完整圖及切開圖片。
人手一根制作冰糖葫蘆的紙棍,制作糖葫蘆的水果圖片,膠棒。
談話:你們都認識了這些水果,并且還打了招呼,這些水果非常的喜歡你們。水果們說還想讓小朋友們認識一下切開之后的樣子。
1.你們吃過這幾種水果嗎?它們是什么味道的呢?
2.有沒有小朋友全部都吃過的呀?
1.今天呀小朋友們可以制作一串水果冰糖葫蘆,這樣每種水果的味道你就可以嘗到了。
2.教師示范操作步驟,拿好糖葫蘆的棍子,再把水果涂上固體膠輕輕的粘在棍子上。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