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是教師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對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進行詳細規劃的文件。以下是一些成功教師的教學工作計劃分享,希望對您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千人糕教案(匯總14篇)篇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
難點:理解課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學具準備:字卡,小黑板。
主要板書計劃:
米粉米稻子農民。
米糕鍋、煤.工人。
布農民、工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使社會更美好!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抄寫字詞、擴詞、填空、照樣子寫詞語。
課外:讀背課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6、千人糕。
2、質疑。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課文。
讀后討論: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陽糕)為什么稱重陽糕為千人糕?
2、自由練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
3、試讀課文。
(1)試讀第一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嗎。
指名認讀,注意:"重"是后鼻音,"嗎"是輕聲。
b出示句子:這不就是普通的糕嗎?
領讀句子,指名讀句子。
c指名試讀課文。
讀后師生共同評議。
(2)試讀第二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認讀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試讀課文。
師生共同評議。
(3)試讀第三自然段。
a抽讀生字卡片:接、需、廠、紡、紗、制、加、鍋。
提醒學生讀準下列字音:廠、紗、制。
b出示句子:
一說起布,就會想到種棉花的,摘棉花的,紡紗的,織布的,還有制造紡織機的……。
這句話讀時要注意停頓。
c指名試讀課文。
(4)試讀第四自然段。
a提醒讀準邊音"勞"。
b指名讀課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間的停頓。
4、再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3)讀后討論。
千人糕教案(匯總14篇)篇二
《千人糕》一文以父子對話的形式,介紹了千人糕的制作過程,告訴我們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社會更美好的道理。
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孩子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根據《綱要》中語言領域的目標和指導要點提示以及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標:
1、認識“糕、特”等13個生字,會寫“能、桌”等9個生字。
2、試著默讀課文,能借助圖畫說出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3、能聯系自己的生活,舉例說說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千人糕背后蘊含的意義。
下面我來說說本課的教法和學法。
教法: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說過,“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學方法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動、有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此,我選擇了導讀法、談話法、討論法來組織教學,指導學生在感悟文章的主旨,理解“千人糕”的制作過程,明白許多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
學法:結合本課蘊含深刻道理的特點,我在這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指導學生用默讀法、復述法、討論法來把握文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鍛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1)激趣導入。
談話導入。課的開始談話,從糕點引入,讓學生自由說吃過的糕點,提問質疑引入課堂。
(2)整體感知。
(3)品讀課文。
借助插圖練說。借助課文的兩幅插圖,觀察圖畫上的事物、人物,通過課件理解米糕的制作過程,從看圖到看文字,找出講述圖畫內容的句子。最后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體現了“學表達”的語言運用要求,需要學生經歷從閱讀理解到內化轉換再到說話表達的學習語言運用的全過程。
(4)拓展延伸。
結合生活經驗,生活實際,仿照課文進行說話,感悟課文的主題,讓學生明白不僅是千人糕還是生活的每一樣東西,都需要經過很多人的勞動,才能供我們食用和使用。
千人糕教案(匯總14篇)篇三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
10千人糕。
米粉米稻子農民。
米糕鍋、煤.工人。
布農民、工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使社會更美好!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抄寫字詞、擴詞、填空、照樣子寫詞語。
課外:讀背課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10千人糕。
2、質疑。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課文。
讀后討論: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陽糕)為什么稱重陽糕為千人糕?
2、自由練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
3、試讀課文。
(1)試讀第一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嗎。
指名認讀,注意:“重”是后鼻音,“嗎”是輕聲。
b出示句子:這不就是普通的糕嗎?
領讀句子,指名讀句子。
c指名試讀課文。
讀后師生共同評議。
(2)試讀第二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認讀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試讀課文。
師生共同評議。
(3)試讀第三自然段。
a抽讀生字卡片:接、需、廠、紡、紗、制、加、鍋。
提醒學生讀準下列字音:廠、紗、制。
b出示句子:
一說起布,就會想到種棉花的,摘棉花的,紡紗的,織布的,還有制造紡織機的……。
這句話讀時要注意停頓。
c指名試讀課文。
(4)試讀第四自然段。
a提醒讀準邊音“勞”。
b指名讀課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間的停頓。
4、再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讀后討論。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給下列生字加上音節。
()()()()。
鍋重嗎廠。
()()()。
制勞碾。
二、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師介紹“重陽節”的來歷和有關知識。
(3)比較句子,指導朗讀。
a出示:這不就是普通的糕嗎?怎么說是千人糕呢?
(兩句話后面都是問好,但第一句話并不表示疑問,它可以改說成:這是普通的糕。第二句話表示的是疑問。)。
c指導讀句子。
第一句要用肯定的語氣讀,第二句要讀出疑問的語氣。
d指名試讀,齊讀。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2、3兩個自然段。
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a媽媽一共說了幾句話?
b指名讀媽媽說的第二句話,媽媽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c指導讀媽媽說的第一句話。
“怎么不是?”什么意思?我們應該怎樣讀?(用肯定的語氣)。
教師范讀,指名讀。
d指名讀媽媽說的第三句話。
指名讀句子,這句話后面用的.是什么標點符號?我們應該怎樣讀?
(這句話后面是感嘆號,要讀出感嘆的語氣)。
e小結第2自然段。
這段話告訴我們,做糕需要米粉,米粉來得不容易。
(3)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a我們蒸糕需要哪些東西?
(板書:鍋、煤、布)。
b鍋、煤、布是怎么來的?
c除了課文中提到的人外,還有哪些人的勞動?
d指導朗讀.
提醒學生要用談心的語氣讀,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話要讀出感嘆的語調,“還”要重讀。
齊讀第三自然段。
e小結第三自然段。
3、精讀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四自然段。
(2)出示句子:
哪怕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米糕,也是成千上萬人勞動的成果呀!
a比較詞語:普通普普通通。
(普普通通比普通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強調了米糕的普通)。
b指名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一塊普通的糕,都要經過成千上萬人的勞動,那么,一個不平凡的東西不更是如此嗎?看來,世界上任何一樣東西都要許多人共同勞動,才能創造出來。)。
c練習說話。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樣東西為例,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說說這東西也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出來的。
d小結: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們需要的東西五花八門,而這一切需要許許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得到。
三、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
2、指名說說學習過這篇課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課堂練習。
1、口頭擴詞。
勞:()()()()()。
普:()()()()()。
接:()()()()()。
制:()()()()()。
2、填空。
(1)“這不就是普通的糕嗎?”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所以說是千人糕。
(3)讀了這篇課文,我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
五、作業。
練習背誦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同桌練習背誦課文。
二、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引導自學生字字形。
要求:找出形近字。
找出難寫難記的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哪些字與我們學過的字有點像?
重童米木嗎媽廣廠加功。
(2)指名說哪些字筆順難把握。
制重普。
3、指導書寫。
制:左寬右窄。
接、嗎:左窄右寬。
重、廠、米:要居中寫。
三、課堂練習。
1、抄寫生字兩遍。
2、讀一讀,再抄寫。
重陽勞動需要笑著說。
中午制造還要接著說。
3、比一比,再組詞。
木()馬()廣()功()。
米()媽()廠()加()。
4、照樣字寫詞語。
普通普普通通。
()()。
()()。
()()。
()()。
千人糕教案(匯總14篇)篇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千人糕教案(匯總14篇)篇五
(一)復習生字,質疑導入。
1.檢查認讀生字詞。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復雜的,到底有多復雜呢?下面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二)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1、精讀課文第1―5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比較句子,指導朗讀。
a出示:難道它的味道很特別嗎?
b討論:這句話是什么句式?誰能把這句話換個說法?
(這句話是反問句。它可以改說成:它的味道并不特別。)。
c指導讀句子。
讀出反問的語氣。
d指名試讀,齊讀。
2、精讀第6―9自然段。
(1)指名讀6―9自然段。
這幾個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千人糕是怎么做成的。)。
自由讀6―9自然段。回答下列提問:
a種大米需要哪些東西?
(板書:種子、農具、肥料、水……)。
b糖是怎么來的?
(從甘蔗、甜菜中熬出來。)。
c熬糖需要什么工具?
(工具、火)。
d米糕做好后,怎么賣出去?
(包裝、送貨、銷售)。
e指導朗讀、
提醒學生要用談心的語氣讀,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話要讀出感嘆的語調,“還”要重讀。
齊讀第6―9自然段。
3、精讀第10、11自然段。
(1)默讀第10自然段。
(2)出示句子:
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
a比較詞語:平常平平常常。
(普普通通比普通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強調了米糕的平常)。
b指名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一塊普通的糕,都要經過成許多的勞動,那么,一個不平凡的東西不更是如此嗎?看來,世界上任何一樣東西都要許多人共同勞動,才能創造出來。)。
c練習說話。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樣東西為例,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說說這東西也是成許多人共同勞動出來的。
(一張普普通通的白紙,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
(三)小結全文。
1、齊讀課文。
2、指名說說學習過這篇課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板書設計。
6千人糕。
米粉米稻子農民。
糖甘蔗甜菜農民。
熬糖鍋煤工人。
米糕包裝送貨銷售商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使社會更美好!
千人糕教案(匯總14篇)篇六
好奇:對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覺得新奇而感興趣。特別:格外、十分。難道:表示揣測的語氣。味道:舌頭嘗東西所得到的.感覺。甘蔗: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溫帶和熱帶農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甜菜:二年生草本植物,甜菜屬二年生草本植物,根圓錐至紡錘狀,多汁。是甘蔗以外的一個主要糖來源。包裝:是指為在流通過程中保護產品,方便儲運,促進銷售,按一定的技術方法所用的容器、材料和輔助物等的總體名稱。銷售:指以出售、租賃或其他任何方式向第三方提供產品或服務的行為。的確:真實,確實,實在,果然,果真。
千人糕教案(匯總14篇)篇七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二、教學重、難點:。
1、熟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想象千人糕的制作過程,明白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法:
引導法、情景教學法。
四、學法:
合作探究法自讀自悟法。
五、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生字新詞,開火車讀。
2、用你喜歡的詞語說話。
3、說說千人糕一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探究課文,了解千人糕名字的來歷。
1、小組合作,任務:
(1)找出千人糕名字來歷的句子,用橫線勾畫出來,并分角色讀一讀。
(2)用自己的畫說一說千人糕的制作過程。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為什么米糕又叫千人糕?
(4)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由許多人做出來的?你們能舉例說一說嗎?
2、分小組討論。
3、請小組成員匯報:
生1:爸爸說:“是啊,大米是農民種的稻子加工出來的。農民種稻子需要種子、家具、肥料、水……”
生2:爸爸接著說:“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來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種。熬糖的時候,要有工具,還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還得要人包裝、送貨、銷售,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勞動。”
生3: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說:“你想,一塊平平常常的糕,經過很多很多人的勞動,才能擺在我們面前。”
4、孩子們說得真好!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生:稻子、甘蔗汁、甜菜汁。
師:那稻子、甘蔗汁、甜菜汁又需要怎樣做呢?
生:種稻子需要種、肥料、家具、水……;甘蔗汁需要種出新鮮的甘蔗,再壓榨成汁;甜菜汁也需要種子、陽光、水、肥料……種出甜菜,再壓榨成汁。師:是啊!做一個米糕,需要這么多材料,需要這么多工序,需要這么多人合作。所以我們由衷的發出感嘆:
生:爸爸,這糕的確應該叫“千人糕”啊師:孩子們再讀。
三、深層探究,認識千人糕的真正含義。
1、探究不同千人糕的含義。
(1)師:請孩子們看看這句贊美中的“千人糕”與前面的“千人糕”有什么不一樣嗎?
生:這個千人糕加了引號。
師:同學們真聰明,真是觀察入微。那你知道為什么這里的千人糕加了引號嗎?
(1)請孩子們找出前面的千人糕。用波浪線畫出來。
(2)讀一讀,說說在孩子們的心里,千人糕是什么樣子的?
(3)學生匯報:
a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說。
b孩子想:這糕要好多好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別大,也許比桌子還大吧?
(5)生匯報。
生1:從“一定”看出孩子的想法很堅定。
生2:其實千人糕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一點也不大。
師:這里的千人糕是什么意思?生:這里的千人糕指的就是這普通的米糕。
3、回文尾領悟。
(1)師:那文末加引號的千人糕又指的是什么呢?師引導學生說一說。
(2)生1:是千人糕的制作過程。
生2:是說千人糕是很多很多人制作的。
(3)師小結。文前沒加引號的千人糕是指一般的米糕,而文尾加了引號的千人糕是指經過很多很多人制作出來的千人糕。是成千上萬勞動人民的成果。
四、拓展升華。
1、你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是由很多很多人制作的?舉例說一說。
2、學生與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五、思想教育。
1、千人糕是由這么多人做出來的,你想對這些勞動人民說些什么?
2、你應該怎么做?
3、引導學生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勤儉節約,做到不浪費一點糧食。
七、教學板書:
大米農民種的稻子加工。
糖甘蔗汁、甜菜汁熬。
甘蔗、甜菜人種出來的。
米糕完成包裝、送貨、銷售。
千人糕教案(匯總14篇)篇八
1.默讀課文,找出并說說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2.精讀課文,感悟每一件東西都來之不易,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懂得勤儉節約不浪費,珍惜他人勞動成果。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說說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教學難點。
精讀課文,感悟每一件東西都來之不易,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
方法指導: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討論后,讓學生大膽地走上講臺,說一說,寫一寫。
教學過程:
1.欣賞千人糕的圖片,說感受。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了千人糕的制作是很復雜的,到底有多復雜呢?下面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1.理解課文,掌握內容。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并思考下面的問題:。
(1)千人糕里包含哪些東西?
(2)這些東西是怎么來的?
(3)除了包含的東西外,制成千人糕還需要哪些人的勞動?
生邊讀課文,邊思考。如果有困難,可以互相討論。
2、參與討論,師生共同完善板書。
就算糕做好了,還得要人包裝、送貨、銷售,需要很多人的勞動。
師:如果缺少了這中間的哪個人,千人糕能到我們嘴里嗎?
生:不能。
生:大家的團結合作。
生: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勞動。
師:不錯。只有共同勞動,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也才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3、請同學們再讀課文。
讓學生借助插圖,試著說說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
4.拓展創新,深入理解。
師:大家知道了千人糕名字的來歷,也知道了它是經過許許多多的人勞動才做成的。下面請同學們說說大家用的鉛筆是怎么來的。
生:鉛筆的筆桿是木制的,需要有人種樹。樹砍倒后,要用車子運到工廠去加工。
生:種樹需要不少工具,比如鋤頭、水桶等,這些東西都要工人來做,有不少人參加了這項活動。
生:鉛筆的筆芯是石墨。石墨要工人開采,采回來后還要加工,才能做成筆芯。工廠里有機器,機器要人操作。機器也要人制造,要不少的工人來完成這件事。
生:鉛筆制作好后,還要有運輸的人將它運到我們附近的`商店,商店里還要有人賣鉛筆,這樣,我們才能用得上鉛筆。
師:同學們說得很具體,也非常豐富,真是了不起。看似小小的鉛筆,有多少人為它付出了勞動啊。所以,我們要愛惜鉛筆,愛惜我們用的文具,因為這也是珍惜所有參與這鉛筆生產、運輸、銷售的人的勞動成果。
1、千人糕是由這么多人做出來的,你想對這些勞動人民說些什么?
2、你應該怎么做?
3、引導學生珍惜勞動人民的勞動成果,勤儉節約,做到不浪費一點糧食。
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們需要的東西五花八門,而這一切需要許許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做到。
六.板書。
米粉米稻子農民。
糖甘蔗甜菜農民。
熬糖鍋煤工人。
米糕包裝送貨銷售商人。
勤儉節約不浪費,珍惜他人勞動成果。
千人糕教案(匯總14篇)篇九
本節課我認為最好的設計就是在于對學生情感的熏陶,讓學生通過對傳統節日的認識,豐富自身的情感,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這種拓展,不僅僅體現為知識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實現情感的接受,我發現當我打開這些傳統節日時,學生眼中充滿著新奇,這不是我們教學收到的最佳效果,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用心的老師才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只有情感上得到滿足的學生,才能真正證明一堂課的成功。
最后通過對本節課的教學,我也認識到學生的表現也不是一層不變的,中間有思維敏捷的,有后進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就感受我的設計還應更大地面對全體學生,怎樣才能把這一環設計好,是我本節課留下的問題,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是學生學好課文的前提,但我們還應面對全體學生,把每一個細節都要落實好,把具體的操作過程要把握好,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今后更要注重體現達到目標教學中過渡目標的設置,一環扣一環,一脈相承。
千人糕教案(匯總14篇)篇十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
難點:理解課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學具準備:字卡,小黑板
10千人糕
米粉米稻子農民
布農民、工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使社會更美好!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抄寫字詞、擴詞、填空、照樣子寫詞語。
課外:讀背課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10千人糕
2、質疑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課文
讀后討論: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陽糕)為什么稱重陽糕為千人糕?
2、自由練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
3、試讀課文
(1)試讀第一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嗎
指名認讀,注意:"重"是后鼻音,"嗎"是輕聲。
b出示句子:這不就是普通的糕嗎?
領讀句子,指名讀句子。
c指名試讀課文。
讀后師生共同評議。
(2)試讀第二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認讀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試讀課文。
師生共同評議。
(3)試讀第三自然段。
a抽讀生字卡片:接、需、廠、紡、紗、制、加、鍋。
提醒學生讀準下列字音:廠、紗、制。
b出示句子:
一說起布,就會想到種棉花的,摘棉花的,紡紗的,織布的,還有制造紡織機的……
這句話讀時要注意停頓。
c指名試讀課文。
(4)試讀第四自然段。
a提醒讀準邊音"勞"。
b指名讀課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間的停頓。
4、再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讀后討論。
千人糕教案(匯總14篇)篇十一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反復朗讀,能夠理解文章大意。
培養學生對勞動人民勞動成果的'珍惜。
生字學習,理解課文內容。
朗讀法
一、提問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課文,講解重點生字詞
齊讀課文概括文章大意
三、品讀課文,探究深意
齊讀課文,情節分析
小組討論,理解情感
教師總結
四、布置作業并結課
逐字稿
同學們好,現在開始上課!
上課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你們最喜歡吃的糕點是什么呀?小紅同學,哦,你最喜歡吃豆沙包,還有嗎?哦,有喜歡吃年糕的,還有喜歡吃月餅的,還有喜歡吃蛋黃酥的,那同學們你們吃過千人糕嗎?老師看到大家都搖了搖頭,今天呀我們就要一起學習一篇關于千人糕的課文,課文題目就是《千人糕》。
跟老師一起讀課文題目《千人糕》,好,讀了這個題目大家有什么問題嗎?張三同學,千人糕是什么糕點呢?他好吃嗎?為什么叫千人糕呢?同學們的問題真多,老師給大家范讀一遍課文,同學們帶著問題聽,邊聽邊想,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劃出來,先自己解決。
老師讀完了,有不認識的字詞嗎?老師幫大家列在ppt上了,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學習。嗯,老師看到大家都抬起頭來了,通過剛才的小組學習哪個小組給大家領讀一遍生字?嗯,一小組,好,二小組給一小組讀的生字組個詞!嗯,三小組同學不甘落后一直在舉手,三小組同學給大家分享一下自己記憶字形的竅門吧!哦,三小組同學說蔬菜的菜,上面一個草字頭,下面一個采花采,下面是他的讀音,因為蔬菜是植物所以是草字頭,所以兩者一結合就是蔬菜的菜啦!哇!根據三小組同學的描述我們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字的形。我們給愛動腦筋的三小組同學鼓鼓掌!
我們學會了生字,那老師就要考考大家,看生字放在課文里大家是不是還認識了,請大家齊讀課文,老師聽一聽哪一組讀得最流利!開始!
一小組同學聲音很洪亮繼續加油!二小組同學要注意字音,三小組同學很有感情!
同學們都讀完課文了,還記得剛剛的問題嗎?接下來,我們慢慢去探索。首先,老師問問大家,故事里的主人公分別是誰呀?對,是爸爸和孩子。那我們就分角色朗讀課文,一起探索剛剛的問題!男生讀爸爸,女生讀孩子!老師讀旁白。
我們先讀第1-3自然段。同學們,看來課文里的孩子和大家問了一樣的問題,什么是千人糕,那什么是千人糕呢?夏明同學,哦,就是很多人一起做才能做成的糕點。同學們,大家平時吃的糕點是誰做的呢?哦,是媽媽做的,媽媽一個人做出來的嗎?是呀,平時我們在家吃的糕點媽媽自己就做好了,那這個千人糕要一千人做才能做好,是什么樣子呢?大家發揮想象力想一想!哦,張三同學說一定很大!還有同學說一定工藝很復雜!那一定是一塊很特別的糕點!
那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繼續朗讀第四第五自然段!千人糕是一塊很特別的糕點嗎?哦,不是,那是什么呢?哦,就是平常吃的米糕!孩子發現爸爸說的千人糕其實就是一塊米糕,大家想想孩子這時候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呢?李四同學,哦,疑惑,還有嗎?哦,憤怒,以為爸爸騙了自己。
那真的是這樣的嗎?我們繼續朗讀第6-10自然段,看看爸爸是怎么解釋的。爸爸是騙孩子的嗎?哦,不是。那爸爸是從哪方面解釋千人糕的呢?哦,從他的做法。哪位同學給我們說說千人糕里是怎么做的呢?哦,就是把大米磨成粉然后放糖。那這些材料有什么特別的呢?誰來給我們說說,王五,哦,大米是要經過無數的農民伯伯一點的一點勞動得來的,糖也需要很多人一步一步的制作才能完成,這里需要很多人的勞動!
小紅,你說說,哦,你喜歡吃的蛋黃酥就更麻煩了,農民伯伯還要養雞、種紅豆、再把紅豆磨成紅豆沙,還有面粉!黃油!呀你這個不止是千人糕是好幾千人糕了!
同學們,通過這篇課文大家學習到了什么呢?請大家分小組討論,然后派個代表說說!
一小組同學舉手了,我們先請一小組同學說!哦,自己平時吃的糧食都來之不易,需要很多人付出辛勤勞動!還有嗎?二小組,哦,我們應該珍惜糧食。還有嗎?三小組,哦,我們不能只看實物的表面,還需要深入思考,剛剛大家以為自己吃的糕點都是媽媽一個人做的,其實不是呀!
大家總結的都非常好!通過這篇課文,我們一定要珍惜手中的食物,這里面是千千萬萬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
那除了糧食,還有哪些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物品是經過很多人的勞動得來的呢?請同學們想一想,寫成200字的小短文,下節課我們一起分享!
下課!
千人糕教案(匯總14篇)篇十二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
理解課文所揭示的道理。
字卡,小黑板
10千人糕
米粉米稻子農民
米糕鍋、煤。工人
布農民、工人
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使社會更美好!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抄寫字詞、擴詞、填空、照樣子寫詞語。
課外:讀背課文。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10千人糕
2、質疑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課文
讀后討論: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陽糕)為什么稱重陽糕為千人糕?
2、自由練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
3、試讀課文
(1)試讀第一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嗎
指名認讀,注意:“重”是后鼻音,“嗎”是輕聲。
b出示句子:這不就是普通的糕嗎?
領讀句子,指名讀句子。
c指名試讀課文。
讀后師生共同評議。
(2)試讀第二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認讀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試讀課文。
師生共同評議。
(3)試讀第三自然段。
a抽讀生字卡片:接、需、廠、紡、紗、制、加、鍋。
提醒學生讀準下列字音:廠、紗、制。
b出示句子:
一說起布,就會想到種棉花的,摘棉花的,紡紗的,織布的,還有制造紡織機的……
這句話讀時要注意停頓。
c指名試讀課文。
(4)試讀第四自然段。
a提醒讀準邊音“勞”。
b指名讀課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間的停頓。
4、再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讀后討論。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給下列生字加上音節。
鍋重嗎
制勞碾
二、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師介紹“重陽節”的來歷和有關知識。
(3)比較句子,指導朗讀。
a出示:這不就是普通的糕嗎?怎么說是千人糕呢?
b討論:這兩句話是什么句式?兩句話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誰能把第一句話換個說法?
(兩句話后面都是問好,但第一句話并不表示疑問,它可以改說成:這是普通的糕。第二句話表示的是疑問。)
c指導讀句子。
第一句要用肯定的語氣讀,第二句要讀出疑問的語氣。
d指名試讀,齊讀。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2、3兩個自然段。
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a媽媽一共說了幾句話?
b指名讀媽媽說的第二句話,媽媽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c指導讀媽媽說的第一句話。
“怎么不是?”什么意思?我們應該怎樣讀?(用肯定的語氣)
教師范讀,指名讀。
d指名讀媽媽說的第三句話。
指名讀句子,這句話后面用的是什么標點符號?我們應該怎樣讀?
(這句話后面是感嘆號,要讀出感嘆的語氣)
e 小結第2自然段。
這段話告訴我們,做糕需要米粉,米粉來得不容易。
(3)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a我們蒸糕需要哪些東西?
(板書:鍋、煤、布)
b鍋、煤、布是怎么來的?
c除了課文中提到的人外,還有哪些人的勞動?
d指導朗讀。
提醒學生要用談心的語氣讀,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話要讀出感嘆的語調,“還”要重讀。
齊讀第三自然段。
e 小結第三自然段。
3、精讀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四自然段。
(2)出示句子:
哪怕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米糕,也是成千上萬人勞動的成果呀!
a比較詞語:普通普普通通
(普普通通比普通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強調了米糕的普通)
b指名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一塊普通的糕,都要經過成千上萬人的勞動,那么,一個不平凡的東西不更是如此嗎?看來,世界上任何一樣東西都要許多人共同勞動,才能創造出來。)
c練習說話。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樣東西為例,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說說這東西也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出來的。
d 小結: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們需要的東西五花八門,而這一切需要許許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得到。
三、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
2、指名說說學習過這篇課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課堂練習
1、口頭擴詞
勞:()()()()()
普:()()()()()
接:()()()()()
制:()()()()()
2、填空。
(1)“這不就是普通的糕嗎?”這句話的意思是
。因為,所以說是千人糕。
(3)讀了這篇課文,我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
五、作業
練習背誦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同桌練習背誦課文。
二、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引導自學生字字形。
要求:找出形近字。
找出難寫難記的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哪些字與我們學過的字有點像?
重童米木嗎媽廣廠加功
(2)指名說哪些字筆順難把握。
制重普
3、指導書寫。
制:左寬右窄。
接、嗎:左窄右寬。
重、廠、米:要居中寫。
三、課堂練習
1、抄寫生字兩遍。
2、讀一讀,再抄寫。
重陽勞動需要笑著說
中午制造還要接著說
3、比一比,再組詞。
木()馬()廣()功()
米()媽()廠()加()
4、照樣字寫詞語。
千人糕教案(匯總14篇)篇十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朗讀。
難點:理解課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學具準備:字卡,小黑板。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10千人糕。
2、質疑。
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課文。
讀后討論:千人糕就是什么糕?(重陽糕)為什么稱重陽糕為千人糕?
2、自由練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
3、試讀課文。
(1)試讀第一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重、米、普、嗎。
指名認讀,注意:“重”是后鼻音,“嗎”是輕聲。
b出示句子:這不就是普通的糕嗎?
領讀句子,指名讀句子。
c指名試讀課文。
讀后師生共同評議。
(2)試讀第二自然段。
a出示生字卡片:碾、磨。
指名認讀生字,注意:“碾”是鼻音。
b指名試讀課文。
師生共同評議。
(3)試讀第三自然段。
a抽讀生字卡片:接、需、廠、紡、紗、制、加、鍋。
提醒學生讀準下列字音:廠、紗、制。
b出示句子:
一說起布,就會想到種棉花的,摘棉花的,紡紗的,織布的,還有制造紡織機的……。
這句話讀時要注意停頓。
c指名試讀課文。
(4)試讀第四自然段。
a提醒讀準邊音“勞”。
b指名讀課文。
要求注意句子中間的停頓。
4、再讀課文,了解大致內容。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讀后討論。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卡片。
2、給下列生字加上音節。
二、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師介紹“重陽節”的來歷和有關知識。
(3)比較句子,指導朗讀。
a出示:這不就是普通的糕嗎?怎么說是千人糕呢?
b討論:這兩句話是什么句式?兩句話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誰能把第一句話換個說法?
(兩句話后面都是問好,但第一句話并不表示疑問,它可以改說成:這是普通的糕。第二句話表示的是疑問。)。
c指導讀句子。
第一句要用肯定的語氣讀,第二句要讀出疑問的語氣。
d指名試讀,齊讀。
2、精讀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2、3兩個自然段。
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告訴我們什么?
(2)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a媽媽一共說了幾句話?
b指名讀媽媽說的第二句話,媽媽這句話告訴我們什么?
c指導讀媽媽說的第一句話。
“怎么不是?”什么意思?我們應該怎樣讀?(用肯定的語氣)。
教師范讀,指名讀。
d指名讀媽媽說的第三句話。
指名讀句子,這句話后面用的是什么標點符號?我們應該怎樣讀?
(這句話后面是感嘆號,要讀出感嘆的語氣)。
e小結第2自然段。
這段話告訴我們,做糕需要米粉,米粉來得不容易。
(3)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a我們蒸糕需要哪些東西?
(板書:鍋、煤、布)。
b鍋、煤、布是怎么來的?
c除了課文中提到的人外,還有哪些人的勞動?
d指導朗讀、
提醒學生要用談心的語氣讀,速度要不快不慢,最后一句話要讀出感嘆的語調,“還”要重讀。
齊讀第三自然段。
e小結第三自然段。
3、精讀第四自然段。
(1)默讀第四自然段。
(2)出示句子:
哪怕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米糕,也是成千上萬人勞動的成果呀!
a比較詞語:普通普普通通。
(普普通通比普通程度上要深些,在上面的句子中強調了米糕的普通)。
b指名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一塊普通的糕,都要經過成千上萬人的勞動,那么,一個不平凡的東西不更是如此嗎?看來,世界上任何一樣東西都要許多人共同勞動,才能創造出來。)。
c練習說話。
以你生活中的任何一樣東西為例,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說說這東西也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出來的。
d小結: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們需要的東西五花八門,而這一切需要許許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協作,才能得到。
三、總結課文。
1、齊讀課文。
2、指名說說學習過這篇課文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課堂練習。
1、口頭擴詞。
2、填空。
(1)“這不就是普通的糕嗎?”這句話的意思是。
(2)讀了這篇課文,我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
五、作業。
練習背誦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同桌練習背誦課文。
二、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引導自學生字字形。
要求:找出形近字。
找出難寫難記的字。
2、檢查自學情況。
(1)哪些字與我們學過的字有點像?
重童米木嗎媽廣廠加功。
(2)指名說哪些字筆順難把握。
制重普。
3、指導書寫。
制:左寬右窄。
接、嗎:左窄右寬。
重、廠、米:要居中寫。
千人糕教案(匯總14篇)篇十四
教案目標:
1、根據畫面大膽想象內容。
2、理解內容,東東任何物品都是集體勞動的結晶,激發幼兒的合作意識。
教案準備:
幼兒用書、磁帶或cd。
教案過程:
1、生活經驗回顧,激發閱讀興趣。
過生日的時候,小朋友都會做什么?吃什么?
小朋友聽說過千人糕嗎?吃過嗎?你們猜猜千人糕是什么樣子的?
2、幼兒閱讀。
有一個小朋友在生日那天得到了一個千人糕,你們知道是怎么回事嗎?
小朋友們,你們看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講一講。
3、分片斷閱讀,理解內容。
里有誰?媽媽說了什么?小朋友們是怎么想的?你們是怎么想的?
小朋友為什么會覺得奇怪?你知道蛋糕是用什么做的嗎?
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蛋糕又叫千人糕了嗎?
4、幼兒傾聽并學習講述。
教師講述,圖中小朋友想象的千人糕是什么樣子的?我們在講述的時候也要把小朋友想象的內容講進去。
幼兒邊閱讀邊講述。
的名字叫什么?為什么把一個小小的蛋糕叫千人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