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可以借鑒教育教學研究成果和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大班教案分享,希望對您撰寫教案時有所啟示。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一
1、在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節(jié)奏特點的基礎上用連貫、優(yōu)美和活潑輕快的歌聲演唱。
2、組織引導幼兒表演歌曲,用肢體動作表現柳樹形式。
1、帶領幼兒觀察春天景色,觀察柳樹風吹動態(tài),引導幼兒展開想象。
2、柳樹掛圖。
一、導入課題:
1.小朋友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春天)春天有好多的小秘密,你發(fā)現了什么呢?(花兒開了,蝴蝶蜜蜂飛來了)最后老師小結。
2.聽,是誰的腳步聲?輕輕的、柔柔的,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出示柳樹的圖片)。
3.我們一起來贊美一下它吧(用語言贊美柳樹姑娘)。
二、學唱歌曲。
1..柳樹姑娘還把小朋友贊美它的話編了一首歌曲送給你們,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欣賞歌曲。
3.請幼兒再次欣賞音樂,感知歌曲的旋律和歌曲的內容,讓幼兒自己打節(jié)奏。
4.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4/3的特點是什么?(強、弱、弱)。
老師有一種打法(出示本歌曲的節(jié)奏,小朋友們有沒有覺得很眼熟,原來就是我們的密碼,我們把它加到歌詞里好不好?請幼兒按三拍子的特點,邊拍手邊說歌詞,可以第一拍拍頭,第二、三拍拍肩等,表現三拍子的特點。
三、演唱歌曲,
1.老師帶領幼兒有表情的演唱,提醒幼兒是怎么唱的,討論前面和后面唱的一樣嗎?
2.開頭兩句柳樹姑娘,辮兒長長怎樣唱?(優(yōu)美的)。師范唱。
3.洗洗干凈,多么漂亮怎樣唱?(活潑輕快)。師范唱。
四、學習簡單的二聲部演唱。
1.有一個辦法可以把這首歌唱的更好聽,一部分小朋友唱歌詞,另一部分小朋友跟著歌曲哼唱,最后一句“洗洗干凈”一起唱。
2.和幼兒一起想象,柳樹姑娘會發(fā)出什么聲音(沙沙沙)柳樹姑娘唱歌什么聲音(啦啦啦)。
3.練習,老師指導幼兒演唱。
五、幼兒表演唱。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二
1.認識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了解各種消化器官的功能。
2.合作完成消化系統(tǒng)模型,并用清晰地語言進行講述。
3.知道保護自己的消化系統(tǒng),有良好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重點:
認識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
活動難點:
了解各種消化器官的功能。
1.西紅柿每人一份。
2.《西紅柿旅行記》課件。
3.不同消化器官拼圖、人體消化系統(tǒng)模型每組一套。
1.出示食物
師:孩子們,今天我請你們吃美味的西紅柿,我們排好隊去拿西紅柿吧。
2.師幼交流
師:想一想,你吃的西紅柿哪里去了?(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小結
師:剛才有人說西紅柿到了胃里,有的說到了肚子里,還有的說到了腸子里……
1.傾聽故事
師:那么,西紅柿到底去了哪里呢?我們聽聽故事里是怎么說的。
2.教師提問
師:誰來說一說西紅柿去旅行經過了哪些地方?
3.個幼回答
4.教師小結
師:西紅柿的旅程真奇妙!首先從嘴開始,經過一條像水管的通道,來到一個像大口袋的地方,接著去了細細彎彎的小腸,來到一條比小腸粗的地方,最后沒被吸收的被排除到體外。
1.觀看圖片
師:誰知道這些消化器官都叫什么?
2.個幼回答
3.教師提問
師:那你知道每種消化器官各自的功能都是什么嗎?現在請你和身邊的伙伴說一說吧。
4.幼兒討論
5.個幼回答
6.教師小結
師:剛才我們說的這些消化器官共同組成了一個系統(tǒng),叫做消化系統(tǒng)。口腔中的牙齒負責咬碎及初步嚼磨食物;食道是輸送食物的通道;胃會不停地蠕動、分泌胃液,把食物消化成為食糜;小腸可以把食糜分解為養(yǎng)分,吸收食物的營養(yǎng);大腸可以吸去食物殘渣內剩余水分,使食物殘渣成為糞便。
1.提出要求
師:今天我們玩一個和消化系統(tǒng)有關的拼圖游戲,我為每組準備一套消化器官的拼圖和一個消化系統(tǒng)模型,完成拼圖后將消化器官粘貼到消化系統(tǒng)模型上,最后每組選出一位代表用清晰的語言給大家說一說每種消化器官的名稱和功能,接下來開始行動吧!
2.幼兒操作
3.小組介紹
師:現在請小組的代表到前面來說一說吧!
4.教師小結
師:通過大家的合作,我們從口腔、食道、胃、小腸到大腸,共同完成了一個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模型。
1.提出問題
師:消化器官非常重要,誰來說一說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呢?
2.個幼回答
3.教師小結
師:消化系統(tǒng)非常重要,平時我們吃完東西一定漱口,堅持早晚刷牙;飯前便后要洗手;飲食要有規(guī)律、定時定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吃零食,多吃飯菜;飯后不要進行劇烈運動,這樣我們的身體才會越來越棒。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三
這節(jié)課是兒童詩朗誦《輕輕》的第二課時,是一節(jié)活動延伸課。
針對幼兒年齡小的特點,本節(jié)有意識的多設計了一些吸引幼兒的游戲和一些肢體語言,集中幼兒的學習注意力。輕輕的動作經常來做,但是對于應用什么特定的生活環(huán)境,他們還不是很清楚,沒有那種意識。因此設計了生活環(huán)境的多媒體課件,結合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并且加上一些有趣的情景表演有利于孩子更好的學習,達到思想教育的效果。
1、在幼兒學會背誦兒歌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輕輕”的含義。
2、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會如何尊重別人。
3、試著用“輕輕”說一句話。
1、多媒體課件。
2、小紅花。
3、小游戲。
“小貓走路靜悄悄。”小朋友學著小貓的樣子輕輕的走進教室,輕輕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
(一)著重理解“輕輕的含義”
1、教師不出聲,只做口型,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
2、師生共同表演復習兒歌,要求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仔細聽每一句都有什么?
(二)著重理解“輕輕”的含義。
1、游戲一:
小朋友輕輕地對老師說:“老師你好!”
2、游戲二:
大聲喊叫-----------對著小伙伴輕輕地說句話。
3、游戲三:
師生共做:輕輕地拍手,跺跺腳、拍拍肩、拍拍臉、輕輕地摸摸頭,輕輕的親親小臉......
(三)出示多媒體課件:
(噓!老師好像聽見輕輕地呼嚕聲,是誰在睡覺呢?)出示范課件一:
1、睡覺----------xx睡覺了,我輕輕地走路。
(咚咚咚,是誰把門敲得這么響?)出示課件二:
敲門----------xx去做客,輕輕地敲門。
老師好像看見一位老爺爺在過馬路,誰幫忙了呢?出示示范課件三:
過馬路----------我輕輕地扶爺爺過馬路。
即興表演:老師現在就是那位老爺爺,小朋友你們看見了會怎么辦呢?(請小朋友上來表演)。
2、拓展延伸:放學輕輕地放小椅子:看書時候輕輕地翻書:吃飯的時候輕輕地幫媽媽發(fā)碗筷:輕輕地上樓梯;家里來客人了,輕輕地在一旁看書,不要吵.......
(四)今天小朋友表現的真不錯,老師有一首特別好聽的歌曲送給小朋友,好不好?(師生共同表演)小朋友讓我們學著小貓的樣子輕輕地走到外面做游戲,千萬不要吵醒阿姨,讓她好好地休息。
放音樂“小貓小貓你別吵”,小朋友學著小貓的樣子輕輕地走出教室。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四
故事《月亮船》是一個精彩奇妙的故事,活動中我主要是通過蒲公英找家的這條主線,把蒲公英坐在月亮船上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通過與仙女的對話,讓幼兒了解中國的四個世界之最,將知識的傳授轉變?yōu)樗囆g感受,讓幼兒體會到祖國的偉大,產生自豪感。然后由蒲公英的家鄉(xiāng)在中國聯(lián)系到孩子們的家鄉(xiāng)在崇明,從而引發(fā)孩子對家鄉(xiāng)崇明的熱愛之情,并通過欣賞《崇明簡介》視頻使孩子們的已有經驗得到了提升和拓展。最后,在歌唱《大中國》的歌聲中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激發(fā)幼兒的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熱情。
讓幼兒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情感的激發(fā)。
1、在哭的蒲公英圖片一張、四個世界之最圖片各一張(附有漢字說明)、崇明島圖片一張、仙女棒一個。
2、多媒體課件:《月亮船》。
3、崇明簡介的視頻。
2、歌曲《大中國》(幼兒已欣賞過歌曲《大中國》)。
一、分段欣賞故事、逐漸理解故事。
1、教師出示蒲公英在流淚的圖片。
提問:這是誰?(這是蒲公英——解釋:它是一種花)。
它怎么了?(引導幼兒從臉上表情觀察出流淚,哭了。)。
蒲公英為什么會哭呢?(引導幼兒自主猜測。)。
2、引導幼兒欣賞故事《月亮船》: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故事《月亮船》,就知道蒲公英為什么哭了。
3、教師放映課件《月亮船》,課件放映到“不聽,不聽,我要回家。”
提問:
(1)誰來告訴我:蒲公英為什么哭了?(因為蒲公英迷路了。)。
(2)蒲公英迷路了要回家,我們怎樣幫助它呢?(幼兒自由回答)。
4、教師繼續(xù)放映課件至結束:我們繼續(xù)聽下去,就知道誰幫助了蒲公英,是怎樣幫助的?
提問:是誰幫助了蒲公英?仙女最后幫助蒲公英找到家了嗎?蒲公英的家在哪里呢?
5、提問環(huán)節(jié)。
(1)提問:月亮船在云海里飄呀飄呀,蒲公英看見了什么?仙女告訴它那叫什么?(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馬拉雅山)。
(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世界上最長的城墻——萬里長城)。
(2)提問:仙女讓蒲公英記住什么?(孩子,記住你的家叫中國)。
二、整體欣賞故事、學說世界之最。
1、我們一起來完整欣賞一下故事《月亮船》吧!
提問:你覺得故事中什么地方很好聽的!(引導幼兒學說故事中好聽的話)。
2、施老師覺得這些話是很好聽的:
(1)(月亮船在云海里飄呀飄呀!蒲公英看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仙女就告訴他,那叫太平洋。蒲公英又看見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仙女告訴他,那叫喜馬拉雅山。蒲公英還看見了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仙女告訴他,那叫天安門廣場。蒲公英最后看見了世界上最長的城墻,仙女告訴他,那叫萬里長城。)。
(2)教師引導幼兒找好朋友,一個做蒲公英,一個做仙女,進行學說!(前半句蒲公英說,后半句仙女說)。
(3)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表演:可兩兩結伴、可個別集體、可師幼互動等形式。(使用仙女棒一個)。
三、自主分享討論,我愛家鄉(xiāng)崇明。
1、教師自然過渡提問:蒲公英的家鄉(xiāng)在中國,我們的家鄉(xiāng)在哪里呢?你們喜歡她嗎?請小朋友互相說說我們的家鄉(xiāng)崇明都有什么?(當幼兒談論自己喜歡的家園時,教師可引導幼兒不僅可以從名勝古跡來說,還可以從其發(fā)展變化來談。)(幼兒討論后提問)。
2、幼兒欣賞簡介:我愛家鄉(xiāng)崇明。
3、教師小結:小朋友,我們是中國的小主人,不僅要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自豪,還要從小學好本領,長大了把我們的家鄉(xiāng)建設得更加美麗、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富強!
4、教師與幼兒再次欣賞歌曲《大中國》。
讓我想起了一首好聽的歌曲《大中國》,讓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五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并引發(fā)對鞭炮的聯(lián)想。
2、用身體伸展和收獲的動作來表現放鞭炮的`情景。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則,不做“禁止”的事。
5、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兒歌:《小鞭炮》。
2、紅紙(裁成a4紙大小)、剪刀、膠帶;對開書寫紙、彩色筆;長條皺紋紙(約6x90公分)。
活動過程:
1、師將身體縮小成圓柱壯,并發(fā)出鞭炮被點燃的聲音,讓幼兒猜老師表演的是什么?
2、在對開紙中間畫圖標,提問:鞭炮聲讓你想到了什么?
3、變鞭炮爆了的魔術給幼兒看。學習兒歌《小鞭炮》。
4、游戲《放鞭炮》:
(1)、幼兒每人一條皺紋紙,卷起來制作鞭炮。
(2)、師“點燃”“鞭炮”,幼兒立即將鞭炮往天空一拋,如漫天煙花。
師:想象當聽到了鞭炮聲的時候,你想到了什么?
幼1:想到了過新年,吃團圓飯,給壓歲錢。
幼2:想到了和爸爸媽媽一起過元宵節(jié)的時候,很快樂很開心。
幼3:鞭炮聲讓我感到很害怕,想到地雷爆炸的聲音。
幼4:鞭炮聲很喜慶,好象看到有人在結婚。
幼5:想到火。
……。
附兒歌《小鞭炮》。
歌詞:
小鞭炮,不說話,說起話來聲音大,嘭啪啪,嘭啪啪,嚇壞了小鳥和蛤蟆。
我是一個小鞭炮,穿紅衣戴紅帽.一點著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又叫又跳!
過大年,放鞭炮。
三十晚上好熱鬧,
大人孩子笑啊笑!
爸爸放個二踢腳,
媽媽放個坐地炮。
哥哥放串小花炮,
我把摔炮舉的高,
妹妹見了哈哈笑!
活動反思:
通過學習,讓孩子們有所認知。“煙花爆竹里有火藥,火藥與火就會爆炸。因此,我們在購買和燃放煙花爆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購買煙花爆竹一定要去正規(guī)的專營店,最好只選購藥量相對少的煙花爆竹。要在指點的地點燃放煙花爆竹。在燃放煙花爆竹時要同爸爸媽媽一起,千萬不要自己一個人燃放。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六
1、感知西紅柿、黃瓜的特征。
2、知道多吃瓜果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準備。
1、西紅柿與小黃瓜若干,提籃人手一個。
2、各組貼有西紅柿與小黃瓜標志的籃子各一個;餐盤若干,濕紙巾人手一條。
3、切好的西紅柿、小黃瓜若干;小碟子、湯匙人手一套;白糖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
引導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等,了解西紅柿與小黃瓜的外形特征。
二、運用多種感官,進一步感知西紅柿和小黃瓜的主要特征。
1、幼兒人手一個西紅柿,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說一說西紅柿的外形特征:
西紅柿是圓圓的。紅紅的身體,滑滑的。它的身體軟軟的,摸起來涼涼的`。
2、鼓勵幼兒看看并摸摸小黃瓜,然后說出其特征:又綠又長。
3、引導幼兒通過與小黃瓜的比較,了解西紅柿的特征。
4、比較西紅柿和小黃瓜的顏色、形狀、大小。
三、觀察切開的西紅柿與小黃瓜,在比較中了解西紅柿的內部特征。
1、西紅柿有紅紅的肉,有籽,還有許多汁流出來。
2、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發(fā)現:你看到了什么?摸了覺得怎樣?用鼻子闖到什么氣味?
3、小結:西紅柿外表是又圓又紅的,頂上有綠色的葉子;
切開后里面果肉的顏色是淺紅的,有汁和籽,摸起來光滑皮薄。未切開前沒有味道,切開后有點酸的氣味。
四、品嘗西紅柿、黃瓜,感知味道,知道多吃瓜果對身體有好處。
1、教師:西紅柿有什么作用?你吃過西紅柿嗎?是怎么吃的?
2、引導幼兒了解西紅柿的吃法———西紅柿汁、西紅柿蛋湯、西紅柿炒蛋等;
知道吃西紅柿有益于身體健康。
3、將切好的西紅柿、黃瓜分發(fā)給每組。
引導幼兒用小碟子、湯匙取出自己想要的份額。
4、提出品嘗要求:
將手擦(洗)干凈后品嘗;品嘗時注意衛(wèi)生;吃完后將碟子、湯匙放在指定的地方、用紙巾擦嘴等。
五、幼兒邊品嘗邊自由交流。
西紅柿有酸酸甜甜的味道;黃瓜脆脆的,很清淡。
在品嘗中自由結束活動。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七
1.了解新年掃塵的意義并能夠做好周圍環(huán)境的收拾整理及清潔工作。
2.萌發(fā)自我服務意識,養(yǎng)成保持環(huán)境整潔的習慣。
3.學習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體驗成功的快樂。
不講衛(wèi)生的圖片,手套,小水桶,抹布。
1.談話引入。
(1)教師:快過年了,你們知道春節(jié)有什么習俗嗎?
(2)討論:新年習俗-掃塵的意義。
小結:掃塵又稱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是中國傳統(tǒng)年俗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國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這種儀式后來演變成了年底的大掃除,寄托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中國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這一天,房前屋后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干干凈凈地迎新春。
2.討論。
(1)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保持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嗎?
(2)觀察“不講衛(wèi)生”的行為圖片討論:這樣的行為會發(fā)生怎樣的結果?
小結:不講衛(wèi)生的行為給可惡的細菌很多機會,小朋友易生病。
3.分組合作,清潔活動室。
(1)請各位小朋友一起把我們的教室整理、打掃的更清潔吧。
(2)小朋友自由分組,整理教室內外環(huán)境。
(3)教師指導幼兒分組進行清潔衛(wèi)生活動。
小結:在日常生活中講衛(wèi)生有很多好處,能讓我們有更健康的生活。
家園聯(lián)系,共同督導幼兒做好家里,班級清潔,并養(yǎng)成獨立整理自己用品好習慣。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八
活動目標:
1、關注西紅柿的生長,了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
3、樂意參加勞動,對勞動感興趣。
活動準備:
1、收拾整理好種植園地。
2、西紅柿秧苗、鏟子、水桶。
3、《西紅柿生長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圍繞西紅柿談話,激發(fā)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
二、栽西紅柿將幼兒帶到種植園地。
1、教師示范講解移栽西紅柿的方法。
2、幼兒勞動,教師參與指導。
3、為西紅柿澆水。
三、組織幼兒回活動室進行記錄。
1、教師出示記錄表,講清要求。
2、幼兒進行記錄。
四、鋤草(西紅柿成活后進行)。
1、引導幼兒認識雜草,學會從根、莖、葉的不同來區(qū)分雜草與西紅柿。
2、組織幼兒為西紅柿鋤草。(提醒幼兒不要弄斷西紅柿的枝和葉、不要弄臟衣服和鞋子)。
1、引導幼兒觀察西紅柿的果實。
師:“西紅柿的果實是什么形狀的?什么顏色的?它們的顏色為什么不同?”
提醒幼兒要摘熟的西紅柿,別把生的西紅柿摘下來。
將采摘下來的西紅柿帶到教室里清洗干凈。
師:“西紅柿有那幾種吃法?”(幼兒自由討論并交流)將西紅柿切成片狀讓幼兒品嘗,
師:“今天吃的西紅柿是誰種出來的?西紅柿吃在嘴里是什么滋味?好吃嗎?”
從移栽到收獲西紅柿的整個過程中,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將西紅柿在不同時期的生長情況記錄在《西紅柿生長記錄表》中。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九
活動目標:
1.在觀察示范畫的基礎上刻畫西紅柿,并結合生活經驗變換各個角度添畫想象。
2.能大膽地從一種形轉化為另一種形,并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3.發(fā)現觀察、想象、表現、創(chuàng)造的能力,體驗創(chuàng)造的快樂。
活動準備:
ppt、紙、筆。
活動過程:
圖片觀察。
(1)整體觀察。
師:這是什么?(出示ppt西紅柿)長的怎么樣?
(2)局部觀察。
師:西紅柿的果肉、果皮、葉子是怎么樣的?
(3)細節(jié)觀察。
師:西紅柿的花紋是怎么樣的呢?你還發(fā)現別人沒有發(fā)現的地方嗎?
(2)幼兒刻畫:現在請你們把這個西紅柿畫下來,看誰畫的'最有意思。
三、啟發(fā)想象。
(2)教師把幼兒想象的形象畫成具象的圖畫,起到點撥幼兒的作用。
四、創(chuàng)造作畫。
師:原來西紅柿換一個方向就可以變出不一樣的東西來。現在請你把西紅柿變出一個很奇特的東西來,你們可以變整個西紅柿,也可以變西紅柿的一個部位,還可以轉換各個方向來變。看誰變的西紅柿最獨特。
幼兒作畫,師提出作畫要求:
1.安靜作畫,將自己檸檬變得獨特不和別人一樣。
2.畫完將筆蓋蓋好放回筆筒。
教師個別指導,給予遇到困難的幼兒一定的幫助、啟發(fā)、引導。
五、評析作品。
1.同伴互動欣賞評價。
2.教師肯定評價,特別是肯定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
反思:首先,我的這節(jié)課是大班美術借形想象畫西紅柿,就是先將西紅柿寫意畫在白紙上,通過自己的觀察、想象添畫成自己的作品。
其次,我在課堂的評價環(huán)節(jié)上還需要再不斷的努力。孩子的自評,他評,師評,我評在評價孩子方面,我的評價應該更具體一些,不應該是簡單的“好,不錯”、“你真棒”等等。應該把孩子好的地方說得更具體,不好的地方也要指出來,并告訴他什么是對的,這樣孩子才更明白自己哪好哪不好。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十
1、了解有關中秋的故事、古詩、歌曲等,知道中秋節(jié)是一個團圓的節(jié)日,加深對我國民族節(jié)日的親切感。
2、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感受古詩中蘊含的熱愛生活、思念親人的情感。
相應的漢字(古詩原文)
一、談話,引出主題:
1、誰知道再過幾天是什么節(jié)日?
2、中秋節(jié)這一天天上的月亮會有什么變化呢?
3、中秋節(jié)大家要做些什么呢?(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小結:中秋節(jié)的月亮又大又亮又圓,一家人都會團聚在一起吃飯、賞月、品嘗月餅,中秋節(jié)是一個大家團圓的節(jié)日。
4、你們知道中秋節(jié)為什么要吃月餅呢?
講述故事:《中秋節(jié)為什么要吃月餅》(綜p35)
二、學習古詩:
1、中秋節(jié)是一個團圓的節(jié)日,可是有些工作在外地的人,沒有辦法趕回家過中秋節(jié),他們真想家呀,思念親人。古代有一位名字叫李白,他就懷著這種心情寫了一首古詩――《靜夜思》,我們來聽一聽(第一遍):
提問:(1)古詩的名字叫什么?有幾句話?
(2)古詩里說了些什么?
2、再次欣賞,幫助幼兒逐句理解古詩的內容:
舉――抬;
詩的大意:床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好似一層秋霜鋪在地上。抬起頭,仰望掛在遙遠天空的明月;低下頭,思念我那可愛的故鄉(xiāng)。
3、幼兒吟誦古詩
4、思考:作者為什么看到月亮會想起家鄉(xiāng)?
三、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
1、介紹歌曲背景,了解歌曲的來由
2、教師演唱歌曲,幼兒聽賞。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十一
1、通過猜猜、談談、畫畫“畫謎”感知畫謎活動的有趣,并能用完整的語句,連貫地講述畫謎的內容。
2、發(fā)展幼兒觀察力和想象力。
1、畫謎三幅,分解示意圖,投影儀,簽字筆,畫紙。
2、幼兒已了解一些動物知識。
1、欣賞,導入,激發(fā)興趣出示第一幅畫謎:你們看看圖上有什么?這幅圖和我們看過的畫有什么不同?導入畫謎的概念。
2、運用分解示意圖幫助幼兒了解畫謎的構成。
3、欣賞第二幅圖,引導幼兒辨別圖上有哪些物品,并任選圖上三樣物品說一句完整的話。例:太陽,女孩,跳繩——今天的天氣真好,太陽暖洋洋的,小女孩在外面跳繩真開心。
4、欣賞第三幅圖,看看重疊在一起的有哪些動物,怎樣更準確辨認是什么(將畫翻轉),說說其中的動物分別屬于哪一類(鳥類、哺乳、兩棲等),并找出哺乳動物哪里畫錯了。
5、幼兒創(chuàng)作畫謎。教師講解畫畫謎的要素,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6、幼兒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師小結。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十二
設計思路:
新課程要求教師能善于發(fā)現活動中可以生成的內容,能反映孩子的興趣需要,從中捕捉有價值的信息,抓住契機,進行預設。《公益廣告》這一活動是來自于主題探索活動《路邊新事》的分支活動,也是教師與幼兒隨著“路邊新事”主題深入開展而共同生成的活動。
在“路邊新事”的主題活動進行中,我們與幼兒一起知道了什么是廣告,了解了廣告的`用處、廣告的種類及探索了在哪里能找到廣告。我班孩子還特別喜歡電視廣告,常常在自由活動時間聽見孩子在模仿廣告里的語言或動作,有的孩子還唱起了電視廣告歌,哼起了廣告小調,如:“今年過節(jié)不送禮,送禮只送腦白金!”在孩子模仿廣告語的時候,我靜靜的思考,廣告除了能給孩子歡樂外,還給孩子什么?我想起了電視里常常做的“公益廣告”,每個公益廣告就教育我們,能起到教育提升的作用,于是一次活動“公益廣告”產生了。
其實在生活中,廣告有很多很多,但公益廣告卻很少,我想通過此活動一方面讓幼兒知道什么是公益廣告,從而讓幼兒知道從小要做個文明的市民;另一方面是想讓孩子體驗與同伴合作完成一件事所帶來的快樂與成就感,并嘗試用圖像、文字、符號等形式表達自己的意思。
活動目標:
1、在看看、畫畫、講講的過程中,了解公益廣告,從而知道從小要做個文明的市民。
2、能大膽地表達與表現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幼兒收集的廣告紙布置在版面上。
2、公益廣告的錄象3段。
3、紙、水筆等。
活動過程:
一、分享交流幼兒收集到的廣告。
1、呈現前期孩子們收集的廣告,讓幼兒互相分享交流。
2、小結:剛才我們小朋友說的廣告都是介紹產品,為某種新產品作宣傳,然后吸引大家都去購買,這屬于“商業(yè)廣告”。
二、發(fā)現、了解公益廣告。
1、師:我也收集了一些廣告,你們想看嗎?
(老師播放錄象)。
師小結:這些都是“公益廣告”,公益廣告既不介紹產品,也不收費,而且有教育意義。
3、你在生活中還發(fā)現過什么公益廣告?
二、設計公益廣告。
1、師:為了迎接20xx年世博會的召開,最近,浦東正在積極開展“垃圾不落地,浦東更美麗”的活動,我們小朋友也來為世博會出一份力,設計一個公益廣告,向大家作宣傳做一個文明的人。
2、幼兒分組設計公益廣告。(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合作完成)。
四、分享交流廣告。
把幼兒的作品布置在墻面上,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公益廣告。(引導幼兒介紹的時候用一句廣告語來概括。)。
師:我們把設計的公益廣告貼在幼兒園的每個角落,讓每個小朋友看了以后都能知道怎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而整潔的環(huán)境。
活動反思:
本次語文活動意在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感受公益廣告的巧妙構思,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
課前我組織學生收集電視、路邊公益廣告牌上的優(yōu)秀公益廣告,并記錄下來,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分類,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條向大家推薦,然后圍繞學校內愛護花草、節(jié)約水電、互幫互助燈創(chuàng)設一定情境,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公益廣告。沒想到,學生的潛力如此之大,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公益廣告詞。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十三
1、幼兒初步了解茶葉的制作過程,知道茶葉是從哪里來的。
2、幼兒觀察茶葉泡水后有何變化,了解渴茶的好處。
3、培養(yǎng)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1、各種甜飲料、干茶葉。
2、錄相帶、磁帶各一。
1、品嘗飲料。
請幼兒談談各種飲料的顏色、味道,以及是用什么做成的。
2、幼兒討論:喝茶有什么好處。
3、幼兒觀察比較各種茶葉的顏色形狀有什么不同。
4、幼兒討論茶葉是從哪里來的。
5、錄像。
討論:你從錄像里看到什么、·知道什么。
6、茶葉泡水后會有哪些變化呢?
7、律動:采茶舞。
關于茶葉的由來,還有許多有趣的故事,請幼兒回家后讓爸爸、媽媽幫助查找資料,下次活動時請小朋友們互相講講關于茶葉的故事。
幼兒在活動中學習到了有益的經驗,了解了茶的不同種類,了解了中國的茶文化。同時增強了民族自豪感,體會到了品茶泡茶的樂趣。在讓幼兒認識各種茶葉時,時間應多一點,把實物與幻燈片很好的結合在一起,這樣孩子會更直觀印象也會更深刻。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十四
1、樂于參加數數活動在游戲中體驗群數的樂趣。
2、理解10個群數的意義,懂得在生活中利用10的群數解決實際問題。
3、能大膽與他人交流自己操作過程。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1、經驗準備:
(1)幼兒會數100以內的數。
(2)掌握數量10的點數。
2、材料準備:幼兒人手一份塑料棒(50根),人手一份小西紅柿(30),若干根竹簽。
學習運用整十的方法點數數量較多的物品。
1.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買來了很多西紅柿,我想請小朋友幫忙數一數,看看我送給你多少個西紅柿。
2.第一次體驗數西紅柿。
(1)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點數西紅柿。
師:比一比,看看誰能又快又準確地數出西紅柿的數量。
小結:為了能又快又準確地點數西紅柿,我們可以將10個西紅柿串成一串,看看有多少串就知道有多少個西紅柿。
3.第二次體驗數西紅柿。
(1)幼兒運用整十數的方法再次數西紅柿。(教師引導幼兒將西紅柿10個一串地串在繩子上。)。
(2)幼兒分享交流。
師:你們認為哪種數西紅柿的方法好?為什么?
小結:當物品的數量比較多時,我們可以用10個串一串的辦法來準確點數物品的數量。
4.游戲:“數塑料棒”。
(1)幼兒自由操作。引導幼兒用同樣的方法數塑料棒,理解10個群數的意義。
(2)師幼共同檢查幼兒的操作結果。
本次數學活動的重點是學習運用整十的方法點數數量較多的物品,經過大班上個學期的學習,孩子們懂得按兩個兩個的數數,孩子們也初步的了解了按群數來數數的含義,有了上學期的數數基礎,本次活動能將物體運用整十的方法點數數量較多的物品,起到了鞏固和奠基的作用,本次活動我以談話和出示西紅柿樹來直接切入主題,幼兒都能積極回答問題,并說出自己的想法,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利用兩個兩個的數西紅柿樹上的果實。
通過本節(jié)活動,存在著許多的不足:第一環(huán)節(jié)第一次體驗數西紅柿,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利用有洞口的物品來代替西紅柿,并給幼兒提供繩子,通過比一比,看看誰能又快又準確地數出西紅柿的數量,操作完后,我發(fā)現孩子們都是兩個兩個的數,沒有達到本節(jié)課的目標,我馬上轉變策略,通過引導孩子們利用繩子串10個物品為一串,串完了以后,我們再來數一數多少串就知道總數。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應該自己先提出問題,然后讓幼兒自由自發(fā)的想一想我們要利用什么方法才能又快又準的數出總數,然后我利用孩子提出的方法來操作和驗證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們共同尋找整十的點數方法,這樣孩子對點數數量較多的物品有了思考和方法以后,對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操作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在最后的的游戲環(huán)節(jié),我應該設一個比賽的場景或者一個生活場景,讓幼兒用我們今天學的新本領又快又準的整十的數數方法來點數塑料棒,這樣既激發(fā)了孩子的參與性,又達到了孩子運用所學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十五
西紅柿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佳品,它不但能補充大量人體需要的元素,同時也可以制作沙拉供人們品嘗。今天由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小編為大家提供幼兒園大班教案:種植《西紅柿》,僅供大家學習。更多教案請關注我們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
播種的季節(jié)到了,農民伯伯在菜地里忙著移栽各種瓜秧。我們大班年級組的幼兒也沒閑著,他們也在自己的種植園地里忙著移栽秧苗。這不,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帶來了一株株西紅柿秧苗準備親手栽下去呢!
1、關注西紅柿的生長,了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愿意連續(xù)觀察自己種植的西紅柿。
2、樂意參加勞動,對勞動感興趣。
1、收拾整理好種植園地
2、西紅柿秧苗、鏟子、盆。
3、《西紅柿生長記錄表》。
一、引導幼兒圍繞西紅柿談話,激發(fā)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
師:“你吃過西紅柿嗎?你知道西紅柿長在哪里?”
二、栽西紅柿
將幼兒帶到種植園地
1、教師示范講解移栽西紅柿的方法。
2、幼兒勞動,教師參與指導。
3、為西紅柿澆水。
三、組織幼兒回活動室進行記錄
1、師出示記錄表,講清要求。
2、幼兒進行記錄。
把移栽西紅柿的整個過程中,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記錄在《西紅柿生長記錄表》中。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十六
1、知道每年的1月1日就是元旦,是新一年開始的第一天。
2、知道過了新年,又長大了一歲。
3、了解和認識慶祝元旦的各種方式。
日歷卡、幼兒相片、慶祝元旦的各種卡片或背景圖。
理解元旦的意義,了解慶祝元旦的方式。
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交流自己知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激發(fā)學習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知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如: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一年中,有哪些節(jié)日嗎?(出示各種節(jié)日的日歷卡片,引導幼兒說出節(jié)日名稱:國慶節(jié)、春節(jié)、元宵節(jié)、五一勞動節(jié)、婦女節(jié)、元旦……)今天呀,我們主要來學習“元旦”。
2、教師提問:有誰知道元旦是幾月幾日?代表什么?(新一年的到來,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
3、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元旦是怎么來的嗎?
提示:元旦是在1月1日,“元”是開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早晨、一天的意思。“元旦”就是一年的開始、一年的第一天。以農歷正月為元,初一為旦。
二、向幼兒介紹迎接新年的各種方式,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慶祝元旦。
1、引導幼兒交流以往是怎樣過新年的?(放煙花、吃餃子等)。
2、了解全國各地人們是過新年的不同方式,出示各種卡片或背景圖(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制作成課件),引導幼兒認識人們?yōu)榱擞釉┧龅母鞣N準備工作。
提示:唱歌跳舞、剪窗花、蒸各式饃饃、包餃子、放煙花、送元旦卡片等。
3、引導幼兒交流以往過新年的方法,然后,引導幼兒說出今年想怎樣迎接元旦的到來?
提示:教師向幼兒表達自己迎接元旦的想法,再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如,元旦很快就到了,我最想剪一些窗花貼在小朋友們家的窗戶上,送一張我自己制作的賀卡給我的爸爸媽媽。
4、播放慶祝元旦的錄音或錄象帶,提出問題,讓幼兒發(fā)現我們慶祝元旦要跟別人說祝福語,然后引導幼兒討論,慶祝元旦要說哪些祝福語,體驗集體慶祝元旦的喜悅。
三、引導幼兒談談新一年的想法和愿望。
1、教師出示幼兒的相片,討論相片中的人物在做什么,讓幼兒感覺到自己比以前長大了,比以前更能干了,知道過了這個新年,又長大了一歲。
2、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在新的一年想做哪些事?
四、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收集全國上下慶祝元旦或有關元旦的資料,制作成“元旦”專題,讓幼兒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元旦。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安排教師不是導演,而是體驗幼兒需要的支持者,活動中既做到適時介入引導幼兒進行游戲,又滿足了幼兒活動的需要,又使幼兒在創(chuàng)造中享受了成功的喜悅。樂意參與活動以及周圍的人進行情感交流,大膽地用自己地方式展示自己及表達內心的喜悅。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十七
這節(jié)活動選自《多元智能創(chuàng)意課程》大班第四主題《食物的旅程》中的一個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們認識了人體消化系統(tǒng),了解各種消化器官的功能,知道要保護自己的消化系統(tǒng)。
食物進入我們的身體后,究竟去了哪里?對于這個話題,孩子們很感興趣。而孩子們對消化系統(tǒng)及功能的認識是有限的,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通過觀看課件、動手操作等形式讓孩子們更加直觀的了解人體消化系統(tǒng)和功能。
本節(jié)課設計了:談談所吃食物去向——說說食物消化過程——講講消化系統(tǒng)功能———擺擺消化系統(tǒng)模型——聊聊飲食衛(wèi)生習慣五步,通過這五步讓孩子們認識人體消化系統(tǒng),了解消化器官的功能。
認識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
了解各種消化器官的功能。
1.認識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了解各種消化器官的功能。
2.合作完成消化系統(tǒng)模型,并用清晰地語言進行講述。
3.知道保護自己的消化系統(tǒng),有良好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
1.西紅柿每人一份。
3.不同消化器官拼圖、人體消化系統(tǒng)模型每組一套。
一、品嘗食物,談談所吃西紅柿的去向。
1.出示食物。
師:孩子們,今天我請你們吃美味的西紅柿,我們排好隊去拿西紅柿吧。
2.師幼交流。
師:想一想,你吃的西紅柿哪里去了?(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小結。
師:剛才有人說西紅柿到了胃里,有的說到了肚子里,還有的說到了腸子里……。
二、傾聽故事,說說西紅柿的消化過程。
1.傾聽故事。
師:那么,西紅柿到底去了哪里呢?我們聽聽故事里是怎么說的。
2.教師提問。
師:誰來說一說西紅柿去旅行經過了哪些地方?
3.個幼回答。
4.教師小結。
師:西紅柿的旅程真奇妙!首先從嘴開始,經過一條像水管的通道,來到一個像大口袋的地方,接著去了細細彎彎的小腸,來到一條比小腸粗的地方,最后沒被吸收的被排除到體外。
三、觀看圖片,講講各種消化系統(tǒng)功能。
1.觀看圖片。
師:誰知道這些消化器官都叫什么?
2.個幼回答。
3.教師提問。
師:那你知道每種消化器官各自的功能都是什么嗎?現在請你和身邊的伙伴說一說吧。
4.幼兒討論。
5.個幼回答。
6.教師小結。
師:剛才我們說的這些消化器官共同組成了一個系統(tǒng),叫做消化系統(tǒng)。口腔中的牙齒負責咬碎及初步嚼磨食物;食道是輸送食物的通道;胃會不停地蠕動、分泌胃液,把食物消化成為食糜;小腸可以把食糜分解為養(yǎng)分,吸收食物的營養(yǎng);大腸可以吸去食物殘渣內剩余水分,使食物殘渣成為糞便。
四、拼圖活動,擺擺人體消化系統(tǒng)模型。
1.提出要求。
師:今天我們玩一個和消化系統(tǒng)有關的拼圖游戲,我為每組準備一套消化器官的拼圖和一個消化系統(tǒng)模型,完成拼圖后將消化器官粘貼到消化系統(tǒng)模型上,最后每組選出一位代表用清晰的語言給大家說一說每種消化器官的名稱和功能,接下來開始行動吧!
2.幼兒操作。
3.小組介紹。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十八
播種的季節(jié)到了,農民伯伯在菜地里忙著移栽各種瓜秧。我們大班年級組的幼兒也沒閑著,他們也在自己的種植園地里忙著移栽秧苗。這不,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帶來了一株株西紅柿秧苗準備親手栽下去呢!
1、關注西紅柿的生長,了解西紅柿的生長過程。愿意連續(xù)觀察自己種植的西紅柿。
2、樂意參加勞動,對勞動感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探索與實驗,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1、收拾整理好種植園地。
2、西紅柿秧苗、鏟子、盆。
3、《西紅柿生長記錄表》。
一、引導幼兒圍繞西紅柿談話,激發(fā)幼兒參與勞動的興趣。
師:“你吃過西紅柿嗎?你知道西紅柿長在哪里?”
將幼兒帶到種植園地。
1、教師示范講解移栽西紅柿的方法。
2、幼兒勞動,教師參與指導。
3、為西紅柿澆水。
三、組織幼兒回活動室進行記錄。
1、師出示記錄表,講清要求。
2、幼兒進行記錄。
把移栽西紅柿的整個過程中,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記錄在《西紅柿生長記錄表》中。
對于此節(jié)課,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下面簡單的講述下自己對于此節(jié)課的反思:以謎語導入的方式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但是,提問幼兒謎底是什么的時候,幼兒未能正確的猜出謎底。自己未能加以在重新引導幼兒正確的猜出謎底。課堂氛圍師幼互動活躍,幼兒能大膽的舉手回答,講述自己在對西紅柿觀察中的發(fā)現。能讓幼兒知道西紅柿的內外部特征及西紅柿對人體的作用。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大班活動西紅柿教案(優(yōu)質19篇)篇十九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抽取的是大班科學活動課《西紅柿旅行記》。食物進入我們的身體后,究竟去了哪里?對于這個話題,孩子一定會很感興趣。本活動一開始,便通過簡單的故事介紹人體消化系統(tǒng)和各個消化器官的功能,借此了解更多關于人體的知識。而孩子對消化系統(tǒng)及功能的認識是有限的,因此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認識人體的消化系統(tǒng)。難點是:了解各種消化器官的功能。為了突出重點,我提供了故事錄音及故事圖片等材料,為了突破難點,我準備了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圖片及立體模型,讓孩子們更加直觀的了解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過程和功能。
我的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五步:
第一步:品嘗食物,談談所吃西紅柿的去向。
在此步驟中我運用了談話法,我先讓孩子們品嘗西紅柿,然后提出問題西紅柿去了哪里,讓孩子們說一說西紅柿的去向,目的在于擴展孩子的思維,激發(fā)孩子們對食物消化過程的探究欲望。
第二步:傾聽故事,說說西紅柿的消化過程。
在此步驟中使用了故事課件,通過傾聽故事觀看故事圖片,讓孩子更加直觀的`了解食物消化過程。
第三步:觀看圖片,講講各種消化系統(tǒng)功能。
我運用了觀察法和討論法,讓孩子們通過已有的經驗交流,并通過直觀的觀察去了解各消化系統(tǒng)的名稱及功能。
第四步:拼圖活動,擺擺人體消化系統(tǒng)模型。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在前一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進行鞏固復習,孩子們自由選擇一種消化器官進行拼圖,并簡單介紹所拼器官的名稱及功能。
第五步:生活踐行,聊聊飲食和衛(wèi)生好習慣。
通過談話,孩子們知道各個消化器官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消化器官。
我覺得這節(jié)課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從聽故事到談話讓孩子們了解消化器官的名稱及功能、食物消化的過程,孩子們通過動手拼圖,更直觀的了解食物消化過程,更讓孩子充分發(fā)揮了他們最大的自主性,孩子們在動手的過程中也動了腦,進一步了解了消化系統(tǒng)。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