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計劃應包含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等內容,確保教學全面有效。教學工作計劃的內容和形式各異,以下是一些教學工作計劃的具體范例,供您參考。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專業14篇)篇一
1.能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質量單位、時間單位、人民幣單位的意義,掌握這些單位之間的進率。
2.能熟練的進行這些單位之間的換算。
數學思考與問題解決:通過系統地回顧總結與反思,讓學生體驗到收獲知識的快樂。
情感態度:通過系統地回顧總結與反思,讓學生體驗到收獲知識的快樂,在解決問題中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整理學過的質量單位、時間單位、人民幣單位的意義。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
教學難點:熟練的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
教法學法:自主復習法、討論法、練習法、合作復習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
1.出示課本中的信息,讓學生自由閱讀這些信息。
2.說說這些信息中有哪些量?哪些是質量單位?哪些是時間單位?哪些是人民幣單位?(或者讓學生把這些量進行分類)。
3.對于這些單位,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對常見的量進行系統的復習和整理。
(1)說說常見的質量單位有哪些?
(2)舉例說明哪些物體的質量大約是1克,哪些物體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哪些物體的.質量大約是1噸。讓學生進一步感受1克、1千克、1噸的實際大小。
(3)說說克、千克、噸之間的進率。
(1)說說常見的時間單位有哪些?
(2)說說這些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分別是多少?
3.復習常見的人民幣單位。
(1)說說常見的人民幣單位有哪些?
(2)說說常見的人民幣的進率是多少?
4.讓學生根據回答,對這部分知識自己進行系統整理。
5.交流整理的結果。形成下面的知識網絡。
(1)常用質量單位:噸(t)千克(g)克(g)。
(2)單位之間的換算: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常用時間單位:世紀、年、月、日、時、分、秒。
單位之間的換算:1世紀=100年1年=365天(平年)1年=366天(閏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31天)(平年與閏年的判斷方法)(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有28天閏年2月有29天。
1日=24時1時=60分1分=60秒。
常用計時法:12時計時法24時計時法(轉化方法)。
(4)常用單位:元角分。
單位換算:1元=10角1角=10分。
常用的量是學生最容易出錯的一部分知識,有部分學生只是死記了一些進率,并沒有真正理解感受每個單位的大小,在復習中要讓學生用身邊具體的東西來表示每個單位的大小,加強理解。
你覺得這部分內容哪點比較難掌握?我們應該怎樣克服這一點?
1.分層練習,重點突破。
(1)課本48頁第1題。
學生獨立填寫,集體交流說說自己的方法。使學生知道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要乘它們之間的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要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
(2)課本48頁第2題。
讓學生仔細觀察圖,找出圖中每一個鐘面上的時間。
先算出小明上午在校的時間,在算出小明下午在校的時間,最后算出小明一天的在校時間。
(3)課本48頁第3題。
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學生填寫表格,集體交流時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2.整體延伸,拓展深化。
課本48頁實踐活動。
1.常用質量單位:噸(t)千克(g)克(g)。
2.單位之間的換算: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常用時間單位:世紀、年、月、日、時、分、秒。
2.單位之間的換算:1世紀=100年1年=365天(平年)1年=366天(閏年)。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31天。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有28天閏年2月有29天。
1日=24時1時=60分1分=60秒。
3.常用計時法:12時計時法24時計時法。
4.常用單位:元角分。
單位換算:1元=10角1角=10分。
本課有以下特點:一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所學過的量及相應的計量單位,加深對知識的鞏固。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量的意義的理解,列舉生活中的實例,注重讓學生親自體驗這些量及其單位的實際意義,理清各種量所代表的具體含義和它們之間的特殊關系。三在練習中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專業14篇)篇二
1.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積極討論、客觀分析、認真歸納、注重反思的科學探究的習慣
2.引導學生感悟化學科學的魅力,感悟化學源于生活的真諦
3.引導學生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學生已有分組實驗的基礎,本節教學可進一步加強實驗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對酸有一定的認識,但對堿相對陌生,應從生活中常見物質入手導入新課;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有層次差異,應分別對待。
紫色石蕊溶液和無色酚酞溶液這兩種酸堿指示劑鑒別酸和堿及其變色規律
一、師生互致問候
二、課題導入
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將進入初中化學非常重要的單元----第十單元《酸和堿》的學習之旅,希望同學們在接下來的科學探究中獲取更多的化學知識,收獲更多的快樂。好,下面我們一起開啟全新的學習:課題1 常見的酸和堿(、板書課題)
三、概述(第一階段)
“酸”對同學們來講一定不陌生。大家還記得在前面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的學習中也接觸到了叫酸名的兩種物質,是什么呢 (稀鹽酸、稀硫酸)(板書稀鹽酸、稀硫酸)對,它們也是酸。“堿”對大家來說可能沒有酸那么熟悉,其實你也遇到過。在我們以前的化學學習也接觸了堿,例如檢驗二氧化碳氣體使用的澄清的石灰水中的溶質氫氧化鈣(板書氫氧化鈣),還有爐具清潔劑中含有的氫氧化鈉(板書氫氧化鈉),它們也都是堿。同學們又有誰知道“堿”(板書堿)“酸”和“堿”這兩個詞是怎么來的嗎 ()(閱讀一下)
四、重要知識講授-----酸、堿與指示劑的作用(第二階段)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及工農業生產、教學科研方面都會經常接觸并使用各種酸和堿的,那我們怎么區別它們嗎 原來很簡單,只要用一種叫酸堿指示劑的物質就能區別開來。板書:酸、堿與指示劑作用,那么酸堿指示劑又是誰發現的呢 先讓我們重睹一下300多年前那個不經意發生的真實的故事(播放視頻)觀看后,你從波義耳身上學到了什么 指定2名學生回答。做一個生活中有心人,細心人,你就會感受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是那么神奇、那么富有魅力!
接下來,讓我們沿著前輩科學家們的足跡,繼續更有趣的化學科學探究-------再現波義耳當年的科學實驗吧。
指導學生分組實驗。
再講解,然后并指導填表。
五、知識深化歸納(第三階段)
老師演示實驗并作結。
六、練習題鞏固(第四階段)
七、布置課外探究活動----自制酸堿指示劑第五階段)
八、化學歌曲欣賞
九、課后反思(第六階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我們努力學好化學,奠定良好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長大以后報效祖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專業14篇)篇三
2.自制酸堿指示劑。
【教學重點】
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教學難點】
酸堿指示劑的變色情況。
學習指導:酸堿指示劑
【自主練習】
1.酸堿指示劑(簡稱指示劑)能跟酸或堿的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的顏色。常見的有石蕊和酚酞。石蕊試液是紫色,遇酸溶液變紅色,遇堿溶液變藍色;酚酞溶液呈無色,遇酸溶液不變色,遇堿溶液變紅色。
2.下面同學們能通過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來驗證食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的酸堿性,并把觀察到的現象填在下表里。
(1)同學們兩人一組,相互之間說一說自己的實驗方案。老師隨時糾正。
(2)填完下表后,同學們說一下被檢驗的各種物質是酸還是堿。
3.酸溶于水叫酸溶液,所以酸一定呈酸(填“酸”或“堿”)性;堿溶于水叫堿溶液,所以堿一定呈堿(填“酸”或“堿”)性。所以都可以用指示劑來檢驗它們的酸堿性。
【小組討論】
1.試總結如何用酸堿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2.酸性溶液和酸溶液有什么關系?堿性溶液和堿溶液有什么關系?
1.酸溶液的溶質一定是酸;酸性溶液的溶質不一定是酸,還有可能是鹽,如氯化銨、硫酸鋅等。酸性溶液包含酸溶液。堿溶液的溶質一定是堿;堿性溶液的溶質不一定是堿,還有可能是鹽,如碳酸鈉等。堿性溶液包含堿溶液。
2.鹽溶液有可能呈酸性,也有可能呈堿性,還可能呈中性。
【跟蹤練習】
1.把氫氧化鈉、二氧化碳、食鹽分別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別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的顏色變化依次是(c)
a.紫色 藍色 紅色 b.藍色 紅色 無色
c.藍色 紅色 紫色 d.紅色 藍色 紫色
2.對某無色溶液進行下列實驗,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b)
a.滴入紫色石蕊試液,顏色變紅,則該溶液呈酸性
b.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保持無色,則該溶液顯酸性
c.加入mg粉,有氣泡產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d.加入caco3固體,有氣泡產生,則該溶液顯酸性
學習指導二:自制酸堿指示劑
【自主練習】
酸堿指示劑的種類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劑隨處可見,同學們可以通過下面的活動體驗一下并填寫下表:
(2)用紗布將浸泡出的汁液過濾或擠出,得到指示劑;
(3)試驗指示劑1-2種在下述4種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小組討論】
1.在第一步中,為什么要加入酒精?此過程是什么變化?
2.為什么會出現“萬紫千紅”的花?
【當堂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使用學案當堂訓練部分。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專業14篇)篇四
3.能自制酸堿指示劑,并設計和完成有關的實驗。
重點:運用酸堿指示劑檢驗酸溶液和堿溶液。
難點:通過一些實驗探究活動,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課導入】圖片展示,食醋、檸檬、山楂、葡萄。
【提問】圖片中的這些食物都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酸)
【總結】像以上這些有酸味的物質中通常都含有一類特殊的化合物——酸。對于酸這種物質我們并不陌生,在以往的化學實驗中我們遇到了稀鹽酸、稀硫酸等化學藥品。無論是食物中含有的酸還是實驗室中常見的酸,都屬于一類物質——酸。
【問題】圖片展示,洗頭膏、洗衣液、沐浴露、香皂。這些日用品都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總結】這些物質都有一種滑滑的感覺。它們中都含有一種堿性的物質。生活中的這些物質中常含有氫氧化鈣、氫氧化鈉等堿性物質,在實驗室中我們也會用到這些化學藥品。氨水、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等都是常見的堿。
【總結】可以用聞氣味的方法;可以用通入二氧化碳的方法;還可以用手觸摸的方法……
【總結】不能,因為腐蝕性強所以不能再用手觸摸;通入二氧化碳時反應現象不明顯。
【過渡】在實驗室中,人們常用酸堿指示劑來區分酸和堿的溶液。
【舊知回顧】
實驗一: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化學反應,醋酸、碳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變紅。
實驗二:探究分子運動現象的實驗,氨分子擴散進酚酞溶液中,使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
這兩個實驗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和無色酚酞溶液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兩種酸堿指示劑。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一下吧。
【實驗探究1】分別向4支試管中加入少量白醋、蘋果汁、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然后再分別滴入幾滴紫色的石蕊溶液,振蕩,觀察現象。
【實驗記錄】
白醋,蘋果汁,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加入紫色的石蕊溶液,變紅色,變紅色,變藍色,變藍色。
結論:酸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變成紅色,堿溶液使紫色的石蕊溶液變成藍色。
【實驗探究2】另取4支試管,分別加入少量的白醋、蘋果汁、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然后再分別滴入幾滴無色的酚酞溶液,振蕩,觀察現象。
【實驗記錄】
白醋,蘋果汁,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加入無色的酚酞溶液,不變色,不變色,變紅色,變紅色。
結論:酸溶液不能使無色的酚酞溶液變色,堿溶液能使無色的酚酞溶液變成紅色。
因此說紫色石蕊溶液和無色酚酞溶液都可以用來區分、判斷酸和堿這兩類溶液。
【問題】根據這兩個實驗,你能總結出什么結論嗎?
【總結】通過實驗可知:紫色的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會變成紅色,遇到堿溶液會變成藍色;無色的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變色,遇到堿溶液會變成紅色。
【概念講解】像石蕊、酚酞溶液這樣能跟酸或堿溶液起作用而顯示不同顏色的試劑,叫做酸堿指示劑,通常也簡稱指示劑。
【注意事項】
1.酸指酸性溶液,堿指堿性溶液;
2.酸堿指示劑與酸或堿的溶液作用時,變色的是酸堿指示劑,而不是酸或堿的溶液。
【過渡】你知道科學家是怎樣發現酸堿指示劑的嗎?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一下。
【播放視頻】《波義耳與指示劑的發明》
【過渡】通過視頻,我們可以感覺到:生活中處處皆學問,平時只要我們用心觀察、細心觀察,我們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在生活中,還有好多的花瓣或果實(如牽牛花、月季花、紫甘藍等)也具有類似石蕊、酚酞的效果,讓我們來探究一下吧!
【探究實驗】將采集幾種呈鮮艷顏色的花瓣或果實,在研缽中搗爛,加入1∶1的酒精溶液浸泡,過濾,得到濾液,即制得指示劑。然后將制得的指示劑依次分別滴加到盛有白醋、稀鹽酸、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的4支試管中,觀察并記錄現象。(每組自制1~2中試劑即可。)
指示劑(汁液)在不同溶液中的顏色變化。
白醋,石灰水,鹽酸,氫氧化鈉溶液。
【交流與總結】自制的指示劑在酸、堿溶液中能顯示的不同顏色,因此也可以作為一種酸堿指示劑。但不同的指示劑在酸和堿的溶液中所顯示的顏色也是有區別的。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專業14篇)篇五
3、隨幼兒的回答,教師出示紅、綠燈、禁止通行及注意行人安全標記,每出示一個共同討論其作用。
4、結合日常生活,組織幼兒分組討論,擴大對各種標記的認識。
提問:生活中,你還在什么地方見到過什么標記?它們是什么樣子的?你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嗎?用筆畫下來。
請每組幼兒介紹自己小組講述的標記,全班交流小朋友見過的標記。
5、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讀一讀書上的安全標記,請幼兒在幼兒用書的兩個框子中自己設計或見過的兩個安全標記。
6、討論:
生活中,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標記?標記有什么用?
想一想,在我們班上、在我們幼兒園,那些地方也需要有安全標記呢?
7、小組制作標記。
教師:這些標記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我們看到標記就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那我們今天也來設計一些標記。
幼兒討論:你想設計什么標記,這個標記要提醒人們什么事情。
8、展覽作品,幼兒講述、介紹。
每組選擇一個標記主題,自由分配任務,合作完成。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專業14篇)篇六
酸和堿是化學中常用的兩類物質,同時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兩類物質。本課將根據學生在生活中對酸和堿的初步認識,從其己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提出問題:如何確定物質是酸性還是堿性?引導學生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認識酸堿指示劑,探討在生活中檢驗酸堿的方法,學習自制酸堿指示劑,并用其檢驗生活中物質的酸堿性。從而使學生“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專業14篇)篇七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探究實驗一:
展示家庭廚房中的兩種調味品:食鹽(nacl)和堿面(na2co3)。
學生討論,分析,產生探究興趣。
設置懸念,激發學習興趣,引起探究的欲望。
提問:分別在家庭和實驗室兩種環境中,自行設計區分方案,動手操作并簡述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及得出結論。
分組演示實驗探究,多人合作,交流完善實驗結論。
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將理論緊密聯系實際自行創設環境,自行解決問題。
引言:引入本節課的內容。
展示學習目標,引起學生的期待和注意。
【板書】§4━1常見的鹽。
一、氯化鈉(nacl)。
俗名:食鹽。
展示“鹽田”圖片,指導。
閱讀,完成氯化鈉提純圖表,板書物理性質。
學生閱讀,記憶,思考并自行回答有關問題,交流觀點補充和完善填寫板書圖示。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增強閱讀反饋。
創設環境,導出氯化鈉的化學性質。
探究實驗二:
展示兩瓶無色液體,分別是蒸餾水和食鹽水。
觀察、思考。
提問:請你利用已有知識加以鑒別。
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自己動手實驗探究,交流完善實驗結論。
讓學生逐步學會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動手能力。
板書:氯化鈉的化學性質。
展示圖片,
板書:氯化鈉的用途。
簡單介紹工業用鹽(nano2)及其毒性。
學生思考,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料、頭腦中已有的經驗及閱讀資料等回答問題,交流結果,補充完善用途。
培養學生處理信息能力,進一步訓練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
二、碳酸鈉(na2co3)。
俗稱:純堿、蘇打。
展示樣品純堿,水堿(na2co3?10h2o),引導觀察樣品,
提問:兩者在物理性質上有何區別。
學生觀察,思考,交流觀點。
培養學生觀察的敏銳性,使學生掌握總結物理性質的方法。
設計意圖。
展示久置于空氣中的水堿樣品,
提問:該樣品與前兩者相比有何不同。
導出風化概念。
學生思考,進行猜測,提出假設,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探討,觀察,再分析,從而理解新概念。
調動學生探討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從直觀認識問題,從本質解決問題的科學思考方法。
板書:碳酸鈉的物理性質。
設疑:根據你學到的知識,碳酸鈉可以跟那些物質發生反應?體現了碳酸鈉的那些化學性質。
學生思考,進行猜測,個別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探究實驗,其他學生觀察,總結答疑。
進一步發展學生知識利用能力,橫向聯合,縱向拓展。
板書:化學性質。
根據實驗的結果思考與討論:
1、根據所學知識結合學生自己動手實驗結果及現象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根據頭腦中存儲的`知識及經驗確定反應方案,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結果。
逐步發展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進一步訓練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技能,初步理解碳酸鹽特性。
2、這些反應屬于什么反應?
嘗試探討體現碳酸鈉化學性質的有關實驗,并進行交流,反饋。
3、利用這些碳酸鈉的這些性質可以幫助我們作些什么?
板書: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
在學生歸納總結的基礎上,進行交流,探討碳酸鈉的用途。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建構知識體系。培養學生歸納、總結、概括知識的能力。加深理解記憶,提供反饋。
設疑:何謂“洋火”,何謂“洋堿”?
指導閱讀聯合制堿法及我國著名化學家:侯德榜。
簡介其人其事,評價貢獻。
學生閱讀,思考。
培養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共享資源,科學無國界的思想觀念。
展示美麗的“藍寶石”:硫酸銅晶體,指導自學計劃。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個性思維。
形成本課小結:氯化鈉和碳酸鈉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及其用途等。
由學生總結。
形成知識的有效反饋。
設計意圖。
探究活動三:
展示圖片建議調查研究,自家使用食鹽的情況是否合理?
具體問題略。
可登錄人教網中學化學論壇進行交流(網址:)。
學生活動課后完成,提交一份報告。
以調查研究的方式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加深理解,更深刻的了解到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廣泛搜集資料,綜合解決問題能力及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專業14篇)篇八
1、握氫氧化鈉的物理及化學性質,了解氫氧化鈉的用途。
2、掌通過實驗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實驗探討法,加深學生對氫氧化鈉的物理及化學性質的理解。
2、通過學生共同合作來操作實驗,使學生能主動的進行交流和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有趣的化學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發展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敢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3、使學生學習從個別到一般認識事物的規律,增強學生比較、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氫氧化鈉與酸、鹽及非金屬氧化物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黑板、小黑板、掛圖、實驗中用到的'實驗儀器及試劑,書本中的圖片。
實驗探討法。
【學生】堿就是指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為oh-離子的化合物,生活中常見的堿都有naoh.ca(oh)2ba(oh)2等等。
同學想過,這是什么原因呢?為什么白紙上會出現寫有紅色字跡的naoh?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想每位同學都會知道老師是如何設計這個趣味實驗的。好!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跟老師來學習一下今天的內容—幾種常見堿中的氫氧化鈉。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專業14篇)篇九
本節微課傳染病常見題是人教版《生物學》初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一章第一節《傳染病及其預防》的內容,對于本節微課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傳染病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傳染病及其預防的知識,是新課標確定的“健康地生活”這一主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生物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傳染病的概念、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和預防措施等,這些內容在歷年廣州市生物會考幾乎都涉及,并占有一定分值。
掌握病原體的概念、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和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激發學生關注健康,樹立健康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學會關心和幫助他人的健康。
本課教學總的設計思想是:主要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結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盡可能地提供來自于生活中的豐富的感性材料,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理解名詞和概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與解決社會實際問題聯系起來,進而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
三是密切聯系生活實際,用身邊的事例和社會熱點來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以及預防的措施。
這是一道常見的傳染病綜合性題目,傳染病的內容在歷年廣州市生物會考幾乎都涉及,并占有一定的分值。
而第二道題的第一個空也是經常容易出錯的,把患病的禽類深埋這一措施看作是切斷傳播途徑。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判斷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其中傳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一般來講傳染病患者和攜帶病原體的人或動物是傳染源。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
控制傳染源主要是對患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治療、早隔離,對患病動物進行深埋、焚燒處理。保護易感人群方面做到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并預防接種。
圖中1對患病的禽類深埋屬于控制傳染源;禽流感病人也屬于傳染源,收治禽流感病人后,醫院應采取隔離治療的方法,屬于控制傳染源;圖中5、6人們進行體育鍛煉,并預防接種屬于保護易感人群。
附題:
今年4月,我國出現h7n9禽流感疫情,請依據圖中疫病防控信息回答問題。(1)引起本次禽流感的病原體是,這類生物的結構特點是。(2)圖中1屬于預防傳染病的哪一措施?。收治禽流感病人后,醫院應采取的措施是。屬于保護易感人群的措施有。(用圖中序號填空)。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專業14篇)篇十
1、了解季節傳染病的相關知識。
2、能說出并掌握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3、增強自身預防疾病的意識。
4、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5、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1、教學掛圖。
1、活動導入:觀看教學掛圖。
教師出示掛圖,并提問: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我們一起進去看看,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們怎么了?(幼兒觀察并描述)。
2、活動展開:討論什么是傳染病,常見傳染病有哪些。
(1)教師出示掛圖,請幼兒按順序觀察圖片,教師提問。
教師小結:傳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它能通過呼吸、身體接觸等方式傳播病菌。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動物得病,就有可能會傳染給其他人,所以叫做傳染病。
(2)師:傳染病是通過什么方式進行傳播的?
(3)師:你知道哪些病是傳染病嗎?昨天老師給你們發了一張調查表,讓你們去調查有哪些傳染病?它們是怎樣傳播的?都有哪些癥狀?現在請小朋友們拿出調查表,誰愿意上前來說說你的調查。
(4)除了你們做了調查,戎老師也做了調查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調查到的第一個傳染病:手足口病第二個:水痘剛才我們看到的這兩個傳染病都是在我們小朋友之間很容易傳染的。
還有哪些傳染病在春季會傳染上的呢?(紅眼睛、皮疹、腮腺炎)。
3、活動展開:討論預防傳染疾病的方法。
幼兒討論、講述。
(2)教師:看看老師這有一些小朋友,他們是怎樣預防傳染病的呢?(洗手、多吃水果、充足睡眠、打預防針、戴口罩、不去人多的地方、不朝別人打噴嚏)。
(3)教師小結:預防傳染病的方法。
教師:多吃蔬菜水果,可以提高身體抵抗疾病的能力;勤洗手可以消除病菌;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強免疫力;接種流感疫苗可以預防流感;打噴嚏時要用手或手帕遮起來,避免對著他人打噴嚏;在傳染病的多發季節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情況嚴重時需要戴口罩。
小朋友又生活在集體生活中,非常有必要知道如果得了傳染病一定要隔離、看醫生、定時吃藥,多喝水等。這次活動上下來,我覺得自己對教學中的突發事情,有些不知所措,我想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吸取經驗,不斷學習,讓我的教學機智更加靈活。
文檔為doc格式。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專業14篇)篇十一
珠寶是珍珠與寶石的總稱。珍珠是砂粒微生物進入貝蚌殼內受刺激分泌的珍珠質逐漸形成的具有光澤的'美麗小圓體,化學成分是碳酸鈣及少量有機物,除作飾物外,還有藥用價值。而寶石一般來說是指,凡硬度在7度以上,色澤美麗,受大氣及藥品作用不起化學變化,產量稀少,極為寶貴的礦物。性優者如:金剛石、鋼玉、綠柱玉、貴石榴石、電氣石、貴蛋白石等;質稍劣者如:水晶、玉髓、瑪瑙、碧玉、孔雀石、琥珀、石榴石、蛋白石等。
金剛石亦名金剛,俗稱金剛鉆、鉆石或水鉆,成分為c,是碳元素的一種同素異形體,常為無色透明,硬度為10,是礦物中最硬的。人工制造的又叫人造金剛石。
剛玉透明晶體,硬度為9,僅次于金剛石,主要成分為al2o3,有無色、紅色、藍色、星彩的。無色透明的也叫白玉;含ti(=4*romaniv)或fe(=2*romanii)、fe(=3*romaniii)呈藍色的叫青玉,也叫藍寶石;含cr(=3*romaniii)呈紅色的叫紅玉,也叫紅寶石;面現星彩的又叫星彩寶石。
綠柱石亦稱綠玉、綠寶石,透明至半透明晶體,硬度為7,多為翠綠、淡綠、亦有無色或藍、黃、白、粉紅色者,主要成分為3beo?al2o3?6sio2。其中,含cro3呈翠綠者叫綠柱玉,又叫翠玉或祖母綠;含鐵呈透明藍色的叫海藍寶石;含銫呈玫瑰色者叫玫魂綠柱石。
黃玉亦名黃晶,外形類似水晶,常為黃色,透明,硬度為8,主要化學成分為al2[sio4](f,oh)2。
硬玉與軟玉通稱為玉,成分為naal(sio3)2,結晶或致密塊狀,有濃綠、淡綠或白色,綠色者常名翡翠,略透明,硬度為6.5~7,較軟玉難溶解。軟玉的成分為ca(mg,fe)3(sio3)4,硬度為5.5~6。
石榴石是一熒硅酸鹽,成分不定,有以下式子:3ro?r2¢o3?3so2,其中r代表鈣、鎂、鐵或錳,又代表鋁、鐵、鉻或鈷,硬度為6.5~7.5,透明至微透明,時或光性異常,呈雙折射現象,色譯一般美麗。組成為fe3al2si3o12者名為貴石榴石,常為血紅或粉紅,外觀略帶黑色。
蛋白石含水、二氧化硅,硬度遜于石英,表面常呈葡萄狀,有白灰、黃褐等色,光澤似脂肪或珍珠,不透明至微透明。若為美麗乳房狀,常呈紅或綠色,光澤強,剖面能顯各種美色之反光者,常稱為貴蛋白石。
水晶六方柱狀純石英晶體,無色透明,折射率大,其含有機構而顯煙陶色者叫煙水晶(俗名茶晶),顯黑者為黑煙水晶(俗名墨晶)。含氮的有機物呈褐色或黃色者叫褐石英或黃水晶。含錳而色紫者叫紫水晶。
玉髓透明或半透明,成分為sio2,硬度為7。有肉紅、淡紅、濃綠、血紅等,不透明者即為瑪瑙。
琥珀成分為碳氫化合物(c10h16o),非晶體,透明至半透明,有赤褐等色,硬度為2~2.5,摩擦能生電。
孔雀石成分為cu2(oh)2co3,由含銅礦物受碳酸及水的作用而形成,光澤似金剛石,色翠綠,間有呈孔雀尾之彩絞.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專業14篇)篇十二
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標志,知道它們的含義與作用。
2.自制課件、各種標志圖每組一份(注意安全、人行橫道、禁止煙火、當心觸電、禁止觸摸等)。
(一)觀看錄像導入,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觀看錄像,就其中的交通安全小故事鼓勵幼兒探索根據什么標志過馬路?
3.小結:交通標志給行人、車輛提供了指引,提醒人們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
(二)拓展認識標志。
1.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請幼兒說一說在什么地方見過什么標志。
指導語:除了馬路上的交通標志,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標志呢?之前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找到了哪些標志呢?(請幼兒說)。
小朋友真是愛觀察的孩子,標志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出示禁止煙火標志。
提問:這是什么標志?標志上有什么圖案?你在哪里見過這個標志?它告訴我們什么?
小結:這是禁止煙火標志,它告訴我們附近有容易燃燒的物品,一般在加油站、圖書館、倉庫等地方會看到這個標志,禁止人們使用明火,以免引起火災。
(2)出示當心觸電標志。
提問:這是什么標志?你在哪里見過這個標志?它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當心觸電標志警告我們要遠離電廠、高壓電線桿、變壓器等有電的地方,在家也不要玩有電的物品,因為電是很危險的。
(3)依次出示“注意安全”
“當心滑跌“緊急通道”“當心中毒”“禁止吸煙”“禁止游泳”“禁止觸摸”等常見標志引導幼兒認識。
3.請幼兒討論標志的用途。
提問:生活中為什么有這么多的標志?它們對我們有什么用?
小結:標志通常出現在人口較密集的公共場所,它可以規范人們的行為,提醒大家遵守公共秩序。
4.引導幼兒從圖案、顏色、形狀、意義等方面加以比較,區別三種性質的標志。
小結:一種標志代表一種意思,它的圖案簡單、易懂;標志通常分為三類,黃色作為底色的標志,是提醒或警告我們要當心注意的,叫做“警告標志”;藍色或綠色作為底色的標志,提示我們應該怎樣做,通常叫做“提示標志”;一般畫紅色斜杠的標志表示禁止我們做某些事情,叫做“禁止標志”。
5.通過游戲,鞏固幼兒對標志的認識,初步學會運用標志。
出示生活中的場景,請幼兒找出這些地方需要的標志。
指導語:小朋友認識了那么多的標志,老師來考考你們吧,一會請小朋友分成六組,每組六個相同的標志,每個小朋友選一個標志拿在手中,當大屏幕上出現畫面時,你認為應該出現什么標志,請拿這個標志的小朋友迅速到前面來,哪一組的小朋友反映最快,而且還答對了,就為你們組爭得一顆小星星。
小結:每種標志都有自己不同的意義,放在適合的場所,才能起到它們的作用。
活動延伸教師帶領幼兒在活動室、幼兒園教學樓內走動觀察,請幼兒根據手中標志的意義尋找適當的位置粘貼。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專業14篇)篇十三
第二,《常識》教材對觀察方法作了比較明確的指導,要求學生運用看、刻、滴幾種方法了解巖石的特征,而科學課上,學生可以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去認識自己喜歡研究的巖石,還可以借助其他的工具,對巖石作更深入的了解,因此,學生的自主性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學生對巖石的探究也會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放大鏡、刻刀、盛水的燒杯、磁鐵等工具,要求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巖石,盡可能多的用各種方法進行觀察,把觀察到的巖石特征作出記錄。學生觀察后的匯報真是精彩紛呈:
“我用眼睛看,知道我的這塊巖石是白色的,形狀不規則的。”
“我的巖石有花紋,里面的顆粒很細。”
“我聞了聞,感覺有點像泥土味。”
“我摸了一下,覺得很光滑。”
“我舔了一下,感覺沒有味道。”
“我用小刀刻了一下,有一道痕跡。”
“我把它放在水里,沉下去了。”
“我用放大鏡看,發現巖石里面的顆粒有的大,有的小。”
“我發現我的這塊巖石有像玻璃一樣的光澤。”
“我的巖石是不透明的。”
“我敲了一下,發現聲音很脆。”……。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專業14篇)篇十四
本課時的教學要對學過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進行全面地復習,并結合實例讓學生體會這些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同時培養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節復習課在教學設計上關注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自己整理知識的能力。
結合教材習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對學過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進行集中、系統地整理,在整理的過程中加深學生的記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關注學生個體對知識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列舉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對所學的.時間單位有感性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有關“年、月、日”的知識網絡圖。
整理復習。
1.回顧學過的時間單位。
師: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學習了哪些時間單位?
預設。
生:時、分、秒、年、月、日。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本學期學習的“年、月、日”的相關知識。
2.課件出示教材92頁8題,組織學生整理自己掌握的“年、月、日”的知識。
師:關于年、月、日,你學過哪些知識?整理一下,與同伴說一說。
學生獨立整理自己掌握的年、月、日的相關知識后小組交流。
(師巡視指導)。
指名匯報。
預設。
生1:我是列表格整理的。
一年有12個月。
大月:1,3,5,7,8,10,12月。
31天。
小月:4,6,9,11月。
30天。
特殊月:2月。
28天(平年)。
29天(閏年)。
生2:我再補充一下,平年一年有365天,閏年一年有366天。我們還可以用“左拳”和“歌訣”來記憶大月、小月和特殊月。
生3:我還有補充,一日有24時,我們的生活中通常有兩種記時法,分別是普通記時法和24時記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