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作可以培養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我們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閱讀優秀作文是培養寫作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種方法,它可以拓寬我們的思維和視野。
借物喻人荷花(通用17篇)篇一
天氣慢慢地變熱,夏天,在不知不覺中到來了。在這炎熱的季節里,湖里總會開滿一種花,遠遠望去亭亭玉立,沒錯,這就是荷花。
夏日炎炎,荷花荷葉都點綴著夏天的色彩,哪里有湖,哪里有池塘,哪兒就有荷花的身影。清晨的荷花是美的,飄散出縷縷的幽芳;中午的荷花是嬌艷的,在陽光的照耀下挺立著窈窕的身姿;晚上的荷花是寧靜文雅的,在點點燈火的襯托下,它愈發顯得別有一番風味。一場夏雨過后,荷花在繚繞的煙霧之中隨風飄曳,雨水從荷葉的縫隙間流入池塘,如夢如幻。
夏雨過后,只要你留心觀察,你會發現:荷葉的表面是不吸水的,流水流過的表面也不會留下水的痕跡,人們的油紙傘也是由荷葉的結構啟發而來。那么問題來了,荷葉從淤泥里鉆出,為何一點塵土也不沾染呢?原來,從科學的角度來講,是因為荷葉的表面覆蓋著一層蠟質結晶。保護膜似的蠟質結晶能將水和荷葉完美隔開,也讓污跡被水滌蕩干凈,荷花便能保持那份清新脫俗。
正因為荷花不沾染塵土,所以荷花被稱之為“花中君子”,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也擁有著荷花的秉性,比如陶淵明,他本可以享受高官厚祿,可他早已厭倦了官場生活里的阿諛奉承和虛情假意。于是,不愿為五斗米折腰的他放棄了這個機會,辭去了官職,過上了隱居生活,“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多么恬淡超脫的.心境!
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像荷花一樣,不忘初心,保持自己的秉性,過自己清雅平淡的生活!
借物喻人荷花(通用17篇)篇二
七月,荷花的季節。
荷花,不似牡丹那般艷麗,不似玫瑰那般妖嬈,不似茉莉那般平淡,不似郁金香那般高貴,不似桃花那般浪漫。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千百年來,荷,曾被多少文人墨客所贊頌。它那芬芳的姿態,純潔的身影,被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留在畫中,留在詩里。
荷,是堅強的。這種花,早在周朝就有記載。滄海桑田,生生不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陽光,給予了荷別樣的美。和向日葵一樣,有了陽光,他們就愈發地努力綻放,把最耀眼的容顏留給世人,留給夏天。哪怕枝枯花落,也給人“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意境。此時,往往也能見到一些農婦挑著一擔蓮蓬出現在大街小巷,路人買得三兩枝,一品蓮子的清甜,實為消暑之趣事。
荷花,白得不容一絲瑕疵,粉得不容一絲褻瀆,自古以來一直是純潔高尚的象征,在炎炎夏日,給世人送來一絲清涼。瞧:一池清塘,一葉小舟,一片荷花,一雙璧人,難道不是一幅世外桃源?池水悠悠,笛聲漫漫,一座古橋連接著水面兩岸。池面泛著波光,亮晶晶的,直照進人心里。水里生著朵朵荷花,有的還是花骨朵兒,有的卻已是完全綻放。陽光映在荷花上,花上殘留著露珠,反射出來,就好似荷花在發光一樣,圣潔美麗。放眼望去,荷花中夾著荷葉,淡淡的粉配上明亮的綠,直看得人身心舒適,所有煩惱都無影無蹤了。
借物喻人荷花(通用17篇)篇三
荷花入詩,情彩飛揚,雅俗共賞,有人借荷香淡淡抒發清閑散淡情懷,有人借荷花艷艷展示生命意趣,有人借荷花生死傾訴相思苦情……下面一起隨本站小編欣賞一下荷花范文吧!
荷花盛開在夏天,荷花的花瓣層層疊疊的疊在一起,全都是白色的,只有每片花瓣的最頂尖,才露出一點淡淡的紅色。荷花從古至今一直被人們所喜愛,有不少人來贊頌她。她的外表清秀、樸素,連香味都是淡淡的,可是你知道嗎,這么美麗的荷花竟生長在黑臭的淤泥里。
我喜愛荷花也是有原因的。那是在暑假里的一天,上午爸爸帶著我去公園玩,進了公園大門沒多久,就聞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尋著那清香,向前走去,突然看見了一池搖曳的荷花,滿池碧綠的荷葉上方盛開著一朵又一朵的圣潔的、清麗的荷花,荷花被那些圓圓的荷葉襯托的更加美麗,讓人著迷。
這時,爸爸走過來,說:“你喜歡荷花嗎?”
“喜歡。”
“那你知道荷花有什么好處嗎?”
“我知道,荷花凋謝后,就會生出圓圓的蓮蓬,里面的蓮子可以吃,能祛火;荷葉下面長在淤泥里的白白的蓮藕,也可以食用,而且非常好吃呢!”
“荷花渾身都是寶,她的子、葉、莖、根這些都是很好的藥材。”爸爸接著說:“荷花清麗秀美,但它的品質是最可貴的。宋代的朱敦頤在他的《愛蓮說》中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成為千古佳句。你看,這荷花外表潔白,美麗,雖然她的根生長在黑黑的淤泥里,她盛開時卻絲毫沒有瑕疵,絲毫沒有被污染的痕跡。她雖然生長在惡臭、不良的環境下,卻不沾染一點骯臟。她雖然開得美麗,在漣漪里搖曳,卻沒有絲毫的妖媚,十分質樸。”
我想:做人也要努力去做這樣的人,在不良的環境下,不能同流合污,沾染上那些‘污泥’,要清正廉潔,自覺抵制不好的風氣。看著那美麗的亭亭玉立的荷花,我不禁對她們肅然起敬!
一提花,我便想起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一句詩來。每當正值夏日,就是賞荷的大好時節。
記得去年夏天,我們一家人去了溪源庵的最深處賞荷。一到了荷花池,就能很快地聞到荷花那沁人心脾的香味,荷葉一片挨著一片,就好似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色的荷花就在這碧綠的大圓盤上盛開。可是,荷花池中的污泥卻臟得發黑。
“媽媽,為什么池中的水那么那么臟,而荷花卻一點兒也不臟?”弟弟疑惑極了。
“下雨時被雨水沖走了唄!”我得意地為弟弟解答。
“可它為什么在這么不好的環境中,卻生長得如此美麗呢?”弟弟還不滿足于一個這么簡單的答案。
“凡是花,都很漂亮!”我爭辯到。
“不!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荷花都是長在池塘中央,只供別人欣賞,卻不受周圍環境的一點沾污。它們身上淡淡的粉色,實在令人著迷,不張揚,也不太晃眼,卻不失它本身的美麗。樸實無華又使人賞心悅目。”媽媽應聲回答。
荷花就好比那一些本身活在惡劣的環境中,卻活出自己,活出色彩的人們一樣,不失本有的尊嚴,卻十分亭亭玉立。
夏日的荷花永遠是最美的,我愛荷花,更愛它豐富的內涵與它那高潔的品質。
七月盛夏,漫步荷塘。一輪美景映入眼簾,別具一翻風味,讓人忍不住有想獨占的沖動。清晨,露珠在葉子上滾動,趁陽光未來之前調皮地嬉戲著。白色荷花、粉紅色荷花,深紅荷花,千姿百態,互不爭艷。大大的葉子下面,含苞待放的骨朵兒輕輕地露出半個頭,享受陽光帶來的溫暖。而這時大大的荷葉就像個可愛的母親,用全部生命來呵護自己的孩子。如果說躲在荷葉下的花朵是羞澀的孩子,那么亭亭玉立的荷花則像美麗的少女,在展現著自己的高雅氣質。“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我喜歡荷花,喜歡它的美麗;“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我喜歡荷花,更喜歡它的品質。
周敦頤在《愛蓮說》中這樣寫到:“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荷花,生長在淤泥中,卻潔身自憐。長長的枝干撐著一朵花,雖不顯多么高貴但也氣質迷人。荷花雖美,可容不得我們接近她。這不是距離產生美,而是我們對她的一種尊敬的態度。
周敦頤又這樣說道:“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是啊,荷花,沒有菊花的堅強,頑強和傲骨;沒有蘭花的高潔、典雅、愛國;沒有牡丹的榮華富貴之氣;沒有玫瑰的高貴傲氣;沒有梅花的嬌小精致、堅貞不屈;沒有百合的樸素純;沒有向日葵的活潑可愛,沒有茶花的大方體。……可是荷花是圣潔的代表,有著清純、高潔、脫俗、正直、嫻靜、深情等品質。荷花,花之君子,無與倫比。
“縱使清涼遮炎夏,為甚委靡躲寒冬。既然不愿纖塵染,何必立身淤泥中?”有人這樣問道:既然荷花喜歡清涼,為何不生在寒冬?荷花不愿被塵世濁染,又為何要生在淤泥中呢?問得好。但是在這里我想說:荷花不長在炎夏,何顯清涼?荷花不出身淤泥,何來高潔?任何事物的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任何東西都不是完美的。也許你是時間獨一無二的,但你絕對不是排名第一的。俗話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果沒有拿別人和你比較,沒有周圍事物的襯托,也沒有任何參照物,那么,和自己比你的確是最完美的。同樣,荷正因能夠做到清新脫俗,才如此高雅;能夠戰勝自己,保持一份低調又不遜高貴的氣質,才倍受世人的青睞。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在李清照的筆下,荷花則是一種凡花,主人托荷喻情,借荷消愁。給人的是另一番感概。
這世間,每個人對同一事物都有著不一樣的看法。對于眼前的事物,看情緒而定。好的心情自然會賞心悅目,心平氣和。反之則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感覺。但是不管是個人情緒也好,還是借“景”消愁也好。我希望人們都遵循自然原則,用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去衡量一事物的真正價值,不要太唯心而錯評。
“池塘一夜風雨,開起萬朵紅玉;憐君自來高格,愛蓮誰若敦頤。”是啊,比起周敦碩,這時間沒有誰能比他更了解荷花、更愛荷花。在我眼中,也許看不出老周所謂的高雅和圣潔。在我筆下,也許寫不出老周所謂的脫俗和正直。可是在我心里,我也和他一樣深深地愛著荷花。
午后,捧一杯清茶,漫坐荷塘旁邊。微風乍起,迎來層層漣漪,然后又恢復最初的平靜。看著荷葉下的凈水,心也跟著平靜。暫時會忘掉一切騷動不安,就像漣漪過后終歸平靜一樣。人生如茶,苦后醇香。飲茶,品出的是生活的滋味;心靜若水,獨賞荷韻。賞荷,品出的是清新自然和超凡脫俗,還有它高雅、潔凈的的品質。
賞荷,同看人。看人,如品荷。靜心若水,獨賞荷韻……。
荷花千姿百態,潔白無暇,像水晶一樣純潔。有的才只有一個青里泛白的花苞,嬌羞欲語,含苞欲放;有的只開了一半,一些花瓣散下去,另一些簇擁在花蕊旁,猶如一位衣衫未整的美人;那些全開了的,像一個個穿著潔白素凈的衣服的姑娘在翩翩起舞;還有些,花瓣都掉光了,露出碧綠碧綠的蓮蓬,蓮子上面的小孔,似乎是一張張小嘴巴,正放開喉嚨大喊著:“我成熟了,快來摘啊!”荷花散發出清新淡雅的芬芳,引來花蝶飛舞,嬉戲其間,令人賞心悅目。而那調皮的蜻蜓,扇動著翅膀,從那朵花飛到另一朵花,與荷花快樂地嬉戲著。我陶醉了,覺得眼前的荷花是一位位風姿綽約的荷花仙子在翩翩起舞。
荷花不像牡丹一樣雍容華貴,不像梅花那樣迎寒吐芳,也不像蘭花那樣小巧清秀,然而,她默默無聞地為酷暑散陣陣芬芳,送絲絲清涼。啊!我愛荷花,愛它那亭亭玉立的姿態,更愛它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風亮節!由荷花,我想到了于謙。
于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他自小有遠大的志向。長大以后,他考中進士,做了幾任地方官,嚴格執法,廉潔奉公,深得皇上的賞識。后他擔任河南巡撫,獎勵生產,救濟災荒,比較注意人民疾苦,贏得了人們的愛戴。
太監王振專權的時候,貪污成風,地方官進京辦事,總要先送白銀賄賂上司,只有于謙從來不送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于謙甩動他的兩只袖子,笑著說:“只有清風。”他還寫了一詩,表明自己的態度,詩的后面兩句是:“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其實,不管就個人喜好,還是荷花本身的魅力,以及它的品質,荷花都不得不成為我的心愛。
借物喻人荷花(通用17篇)篇四
在杭州的的西湖邊,有一朵朵美麗的荷花。春天荷花那小小的,尖尖角悄悄的鉆出水面,東瞧瞧,西望望,好像在觀察西湖的春色,真如詩中所說: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慢慢地美麗的荷花脫下了原本嫩綠的背心換上了一條暗紅色的圍裙。夏天,荷葉挨挨擠擠的,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爭著生長,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又像是一把把天然的天堂傘,把整個湖面遮得嚴嚴密密的。
魚兒在荷葉下暢快的.游玩。荷花大多都開了,大家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像是在比美似的,一眼望去真是: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慢慢得荷花脫掉了粉紅茶色的圍裙,變成了一個大大的蓮蓬。秋天,秋高氣爽,天高云淡,令人心曠神怡,但是荷花卻沒有了夏日那美麗的面孔,不過收獲也不少。蓮蓬里長著許多小孔,里面睡著荷花的未來—蓮子了。
冬天,自然的天堂傘和荷花的未來—蓮子一起蓋上了一層層厚厚的棉被,等到明年再吐芬芳。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荷花配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湖水,真是天衣無縫,美不勝收,令人留連望返。
西湖里的荷花聞名,有點傍了大款的嫌疑,它的美是離不開西湖的。一朵本色不妖的荷花,如果只是長在不知名的淺灘暗溝,沒有在西湖里燦爛,那美也就只是小家碧玉般的美了,會在悄無聲息里流失了清魂,而不能成為人人仰慕的大家閨秀。就像一位漂亮的女人,在舊時會因了不同的出身,命運迥然不同。西湖的荷花可以說是借了西湖的光,在多多少少的詩人詞人筆下生輝,即使遲暮,也令人喟嘆。細細看去,那詩那詞一半贊的是荷花,一半贊的是西湖,兩者結合在一起,就成了絕唱。
但在不同詩人的筆下,西湖的荷花形象還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帶著脂粉味和風塵味的,唐朝于石的我昔扁舟泛湖去,四望荷花浩無數。誰家畫舫倚紅妝,笑聲逈入花深處。笙歌凄咽水云寒,花色似嫌脂粉污。夜深人靜月明中,方識荷花有真趣。荷花是西湖畫舫上的賣唱紅妝,施著荷花也會嫌惡的脂粉,嘗遍了人間的冷暖。但在柳永的筆下,西湖荷花是大氣而磅礴的,沒有卿卿我我的小思慕,只有十里荷花的大壯觀了。
撇開這兩個極端,最通俗也最容易接近的是王昌齡的西湖荷花,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全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與花一色的臉,淹沒在荷花和荷葉中,一直沒有從花叢中探出來。想想看,那該是一朵怎樣的荷花,該有著怎樣的花容月貌可以親近的西湖荷花,這里讓人只有憐愛的份了。
哦,我愛西湖的荷花!
文檔為doc格式。
借物喻人荷花(通用17篇)篇五
梅花有不怕寒冷,在風雪中挺立,不與別地花爭奇斗艷地品質;茉莉花地香氣怡人;雞冠花顏色鮮艷…。而在這么多地名貴花中,我更加喜愛荷花。
荷花長成后,大片大片粉紅顏色地花瓣上透出一點淡白,讓人看上去那么美麗,那么動人。荷花地花瓣不僅看上去美麗,而且摸上去也是一種享受。那柔滑地表面透出亮麗地光澤,花瓣條索纖纖,摸了后讓人有陶醉地感覺。
清晨,朝陽初生,荷花又迎來了新地一天。荷花上粘滿了露珠,在陽光映照下,一顆顆地水珠像粒粒透明地珍珠嵌在花瓣上,透亮欲滴。
荷花代表正直、光明正大。當年包公地官府壁畫上也畫著一幅荷花圖,上面也有“光明正大”幾個字。
荷花還代表善良、真誠地意思。相傳遠古有如來佛祖和觀世音,他們坐地便是荷花寶座。
荷花不僅美麗,其果實蓮子還可以食用,蓮子地果肉營養豐富,果肉甜美,中醫上稱可補氣養血。俗話說地好“紅花還得綠葉襯”,如果沒有荷葉,荷花也就不會是這樣生機勃勃了。荷葉寬大,呈深綠色,讓人看了有陶醉在大自然地感覺。
荷花從不和別地花爭奇斗艷,也不和別地花比美,只是孤獨地立在水中,默默無聞地站著,站在水里,站在風里,站在雨里。送走一個晚霞,又迎來一個朝霞。可是,它地生命是很短暫地,只能過一個夏季。可人們都會記住它代表正直、光明、善良與真誠。
梅花、茉莉花等雖美,但荷花更美,因為它代表純潔讓人感覺美。我喜歡你,荷花!純潔地荷花!
借物喻人荷花(通用17篇)篇六
春天來了很久了,但遲遲不見柳樹發芽。在一個沙塵暴來臨的前夕,柳條將舒未舒。盡管沙塵很猛,但是溫柔的柳樹還是戰勝了肆虐的狂風,而且借狂風的手甩掉了許多枯枝,因而枝條也變得越發翠綠了,徹底舒展開來,發出了嫩芽,在慢慢成長。在柳樹與狂風的斗爭中,我悟到了溫柔不一定意味著怯懦,假如我們以正常的心態去面對一些困難,那么一切都可迎刃而解,而且人生也會因這風雨而變得有意義。
柳樹教會了我如何奮斗,如何面對困難。
這兩周以來柳樹長得可快了,葉子一天比一天大,柳枝間的空隙也變得越來越稠密。翠綠的柳樹迸發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不久柳樹將綠意蔥蘢,那時候人們可以在它的下面乘涼,感受清涼和爽意。看到這生機盎然的柳樹,我知道如何把握現在的時光,努力學習,到時候收獲驕陽中的陰涼。感受柳樹的內涵,給了我巨大的力量,推著我向理想逼近。
我幾乎都忘記了,上個學期,我的心境是那樣的糟糕:中考的失意,。復讀的困難。前途的渺茫……很多很多,都讓我無所適從,如今,看著眼前的柳樹,嬌翠欲滴,我仿佛看到了,經過風雨磨礪,成熟了的柳樹向我招枝微笑。
于是我用青春的熱血重新為自己樹立起一個高遠的目標,不僅為了爭取光榮,更是為了追求一種境界,目標實現了便是光榮,目標實現不了,人生也會因這一路風雨跋涉變得豐富而充實。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借物喻人荷花(通用17篇)篇七
它,默默無聞,別人從沒有關注過它,沒有保護它,而它沒有任何埋怨,無私地讓人使用它,直到生命結束。它,留下的只是一些白灰。它,就是——粉筆。
它,從沒抱怨,她,從沒后悔,因為,為了別人,她,付出了自己!
文檔為doc格式。
借物喻人荷花(通用17篇)篇八
漫無邊際的碧綠池塘注滿了清香襲人的荷花,荷葉密密匝匝,一個挨一個的平鋪在如鏡的湖面上,遠遠望去,這娉娉婷婷的荷花,渾圓濃厚的碧葉,構成了一幅別具特色的水墨畫。
六月初,荷花柔美,碧葉纖嫩。伴隨著青蛙歡快而厚重的鳴叫聲,荷花嬌羞地探出了腦袋,一片片的花瓣,像一個個可愛的娃娃,聚攏在一起,花瓣尖上的顏色是淺淺的,還稍帶了一點雪白的顏色,花蕊是金黃色的,好像亮晶晶的星星眨著眼睛。有的含笑迎風,像一位碧波仙子,滿臉緋紅,微微含笑,有的含苞欲放,像一個小小的,鼓鼓的船艙,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臉,快要綻開似的。白的,粉的,深紅的,淡黃的,矗立在碧綠池塘之上,白的像雪,粉的像霞,紅的像火,黃的像星,交錯雜居,令人眼花繚亂,為之傾心。荷花的下面是一個像托盤般的荷葉,花紋密布,又像涂過蠟似的,光滑無比。微風乍起,河面泛起了層層漣漪,荷花們像極了風姿綽約的姑娘。輕歌曼舞,擺弄芳姿,引來幾只蜻蜓飛舞翩遷,構成了一幅靜謐的圖畫,令人賞心悅目。
七月,荷花曼舞,翠葉渾厚。那花瓣上的晶瑩露珠,時而在晨風的輕撫下,微微蕩漾,時而化作無數點點碎珠,游來蕩去,時而又匯成一顆顆剔透的明珠,閃來耀去,投射出對面景物的影子。
輕搖曼舞,儀態萬千。引來花蝶共舞,蜂擁成群,嗡嗡成韻,嬉戲于間。那渾圓,厚重,墨綠的田田荷葉如亭亭舞女的裙擺,如千萬擎起的大傘,又如碧綠的美玉,灑落在微微蕩漾的湖面上,或靜靜地躲在荷花之下,或伴于荷花之側,不爭,不搶,也不鬧,比風姿嫵媚,婀娜多姿的荷花,更具風趣。
荷花啊!多少文人墨客贊頌你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多少愛荷之人為你“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紅”停下的腳步;又有多少人為你的“荷花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而深深陶醉。而我卻獨獨喜歡你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借物喻人荷花(通用17篇)篇九
在百花凋謝之時,唯有梅花生機勃勃。迎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凜冽的寒風中。數九隆冬,地凍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開得那么鮮麗。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難道,這不正是我們的建筑工人么?他們無論嚴寒酷暑,無論刮風下雨,無論天寒地凍,他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的工作著。
我要學習梅花,我要做一個像梅花一樣的人。
不給力。
竹子是一種堅強的植物。冬天,在些花凋謝了,有些草枯萎了,有些樹的葉子掉光了。只有竹、梅、松這“歲寒三友”挺立在雪中。
然而,我更欣賞在雨中的竹子。雨滴滴嗒嗒的下著。沉重的雨滴拍打著竹子,打幾下,它只不過彎幾下腰,多像一個寧死不屈的戰士呀!
借物喻人荷花(通用17篇)篇十
一天之后,我依舊如故的蹲在這里,只見一根嫩綠的小草從堅硬的土地里冒出了尖角,我驚奇的看著。一周之后,我還是小心翼翼的蹲在這里,觀賞他們的一舉一動,正巧看見那根長高的小草彎下腰去,像一個慈祥的老人,傾身而說:“喂,老兄,不是說休息一個時節嗎?怎么現在還不發呀?”又是那句久違的“急啥呀?”應答了它的提問,那根長高的草覺得很無奈,無法喚醒它的迷茫,于是挺直了腰桿,又開始生長。一月之后,這兩根草依舊如此。
“同樣是一根草,一根選擇拼搏,一根卻選擇等待,一根選擇勇往直前,一根卻選擇了畏縮不動;同樣是一根草,一根能與時代同步,一根卻只能蹣跚而行,一根能在微風中洋洋得意,一根卻只能在草叢中微微哭泣;同是一根草,一根抓住了機遇,一根卻放棄了機遇,‘機遇’常有而‘抓住機遇’不常有。”我不禁自嘆道。
借物喻人荷花(通用17篇)篇十一
談起老師,我們作為學生的都有說不完的話,就像千年前李商隱的詩中所說的一樣,他們無私奉獻,就算化為灰燼也要用生命來點亮那個微弱的光點。
有時候,老師一個小小的動作都能給學生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去年,我們年級去世了一位英語老師,她是一位盡心盡責的老師。記得一次半期考試,我的英語成績下滑特別的厲害。站在辦公室里的的我,總覺得連腳都沒有接觸到真實的大地,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全都是那張帶滿紅叉的試卷。我咬著嘴唇,任眼淚打濕了整個手背。
好像是看出了我的難過與自責,她走了過來,輕輕拍了拍我的腦袋,說:沒關系,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下次考好不就行了?大難過只會讓自己更受傷。
暖暖的溫度從她的掌心傳到了我的頭頂,我抬起頭來,發現她正看著我笑,笑得像一位天使。
她沒有教過我,我根本就不知道她是誰;我只記得那天她穿了一條印著紅花的白裙子,也不知是牡丹還是杜鵑。
這是我在初一那段黑暗的時間中最溫暖的回憶。
我記得有一本小說里說:人的記憶很靠不住,就像是在沙地上畫出的畫,時間久了,很多沙被風吹走,記憶模糊;最后,沙被風吹完了,那一段記憶就埋沒在了沙灘上,和新畫上去的畫合成了茫茫一片。
但我這的不想忘記啊。
那天下午,太陽照著大地,從學校回來的媽媽告訴我,我們年級有一位教英語的老師去世了,我的心跳快了一拍,一種難以言喻的不安在我腦袋中擴散開來,不過當時我并未太在意,只覺得是一個小小的意外。
第二天是星期一,我拿著改好的作業到那間辦公室里去給老師批改,剛踏進辦公室的門,我就呆住了:靠窗的那個位置上坐著的老師怎么換了一個?我記得她就坐在那個位置上啊,她到哪去了?我記得沒到期末老師是不會換辦公室的啊!
老師像看外星人一樣打量了我幾秒鐘,神色變得悲傷肅穆:她啊,一周前去世了。
她是你們英語導學案的設計人。老師說。
那天是公元2015年10月29日晴我又想起了那個老師,那個英語導學案的設計人。
今天是公元2015年9月10日晴教師節,我再次想起那個微笑但又不存在的老師,我并未看清她的臉,只知道那條繡著紅花的白裙子;它就好像是一位見證者,證明了那個老師存在過的痕跡。
我找出一年前的導學案,翻開,尋找。
哦,找到了:設計人那一欄里,寫著她的名字。
借物喻人荷花(通用17篇)篇十二
提起粉筆,想必大家對它都很熟悉吧?我也是一樣的。但是,我從不曾細心去觀察它,因為它看上去是那樣的普通。通體一個白色的小圓柱體,那樣的簡單而又毫不引人注目。你仔細想過它嗎?它是一個奉獻者,在它的身體不斷消耗中,生命也在慢慢殆盡,化成顆粒微塵。老師憑著它,譜寫知識的華章和文化的樂曲。我們為它的默默無聞和竭盡全力唱贊歌,那是對生命崇高的獎賞。
粉筆,它不像梅花一樣傲立于風雪之中,卻總是毫不退縮、奮斗不止;粉筆,它不像竹子一樣挺撥秀麗,卻總是堅強矗立、從不倒下;粉筆,它不像白楊一樣直插云霄,卻總是毫不示弱、也不張揚。
粉筆,它不是偉丈夫,也并非天生麗質。但它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學習它無私奉獻、不慕虛名;學習它助人為樂、不求回報,用自己的生命在開啟精神的大門,實現人生的無窮價值。
借物喻人荷花(通用17篇)篇十三
村子果園邊的防風林是由高高聳立的白楊樹組成的,一棵一棵連在一起,就形成一道密不透風的墻。
風魔張開了大口,使勁地吹,它想越過白楊,掀翻果園,因為它嫉妒人間的美好生活,白楊見狀立刻手拉手,肩并著肩,東來東擋,西來西擋,搖擺著身軀與風魔抗爭。風魔發怒了,掀起了沙粒,大樹冠緊緊收攏在一起使沙粒落下。風魔無計可施,只好灰溜溜地逃走。
雨魔接踵而至,傾盆大雨夾雜著電閃雷鳴,來勢洶洶,下狠勁非摧毀白楊樹和那片果園。雷聲和閃電,制造了一個恐怖的氛圍,白楊勇士們用根深深抓住泥土,你連我,我連你,變成了一道固若金湯的銅墻鐵壁,拼命吸收著水分。終于,雨魔使盡了自己的最后一口氣,也退了回去。這時紅日高照,又一個艷麗的晴日,我園里安然無恙。
可剛過不久,旱魔也來了,它很不服氣,想與白楊樹打一場持久戰,看誰的耐力大。幾十天不下雨,白楊不停地工作,把吸收的水向外散發。整個果園,依然翠綠一片,果實由小變大,生機勃勃,旱魔就支持不住了,只好掩面離去。
如今走到楊樹下,看見他們矯健的身姿仰望藍天像一個個忠誠的衛兵,我不禁心生敬意,舉起了右手,敬了一個軍禮。樹和人人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困境,但困難永遠會向勇敢者低頭,勇氣的力量讓這個世界永遠都充滿著快樂和幸福。
借物喻人荷花(通用17篇)篇十四
有人喜歡活蹦亂跳的小白兔;有人喜歡靈活可愛的小狗;也有人喜歡美麗多姿的`蝴蝶;而我喜歡的卻是田間耕耘的老黃牛。
日本的牛終日無所事事,整天吃飽穿暖,只等一死;印度的牛似神仙,在街道上隨心所欲……中國的牛卻是截然不同的,終身受人拘束,只能行于田間。它的要求并不高,一間牛棚和一捆草。哪天精力不支,便躺在牛棚的一角不動了,或許這就是它的命了吧!
在一個烈日炎炎的暑假,我到農村一戶人家家里做客。天氣悶熱得很,我安靜地坐在椅子上,吹著涼風,啃著西瓜。透過窗戶,看見了一抹土黃色的身影在移動,是那樣安靜,我禁不住探頭一看,原來是一頭黃牛在耕田,皸裂的皮膚在耀眼的陽光下顯得異常明顯,四條不太健壯的腿在賣力地向前移動,可是它一臉安然,看不出一絲一毫的怨氣,看著鼻子上打著一個環,我莫名的心酸起來,“啪!”的一聲,嚇了我一跳,一個男人揚起又粗又大的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牛的身上,牛沒有停下,也沒有抗議,似乎抽打的是一陣風,只是加快了腳步,可那一條紅色的傷痕清晰可見……“倩,該睡午覺了!”
環衛工人每天起得早,睡得晚。不論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刺骨,環衛工人每天都為城市打掃污點,還我們一個綠色的家園。
難道我就不能和黃牛一樣,做一個默默奉獻,樸實無華的人嗎?
文檔為doc格式。
借物喻人荷花(通用17篇)篇十五
我家里有一棵蒼翠欲滴的仙人掌。
仙人掌的遍身是刺,你別要瞧不起這遍身的刺。這是它的攻擊武器。你知道仙人掌的名字是怎樣來的。是因為,仙人掌像一只長滿刺的手掌。所以叫做仙人掌。
春天,萬物復蘇,萬紫千紅。仙人掌“媽媽”從它的莖里生出一個個脆弱有渺小的“嬰兒”。為了使“嬰兒們”健康成長,我把“嬰兒們”趕到仙人掌“媽媽”的后面,防止給“寒風爺爺”吹死了。在“春雨姐姐”的幫助下,仙人掌“嬰兒”逐漸長大了。
夏天,仙人掌漸漸長大,而且還長出了一朵粉紅的小花。像一個穿著粉紅色的裙子的小女孩在美麗的舞臺上翩翩起舞。
仙人掌沒有玫瑰那樣國色天香,沒有牡丹那樣富麗堂皇,沒有茉莉花那樣幽香醉人,沒有桂花那樣香飄十里。我喜歡它不屈不僥的精神。從中我懂得了做人要做有用之人,不要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借物喻人荷花(通用17篇)篇十六
我們都知道教室的粉筆不能離開黑板,粉筆是老師傳授知識的工具,但粉筆卻當了我們的犧牲品,在一天一天的縮小。老師越講越好,粉筆就越寫越短。我們學到許多知識,它也差不多要“死”了。粉筆,雖然不珍貴,但是它的能量給予了我們很多知識。
每次上課時,粉筆大多數都是在黑板上度過的。它寫得時候總是發出“唰唰”的響聲。它的出現給我們增加了許多知識。我在教室上課的時侯,看到老師手上的粉筆,我就想“哇,我好像在知識的太空中遨游,給我了許多快樂。”粉筆在默默奉獻著自己的生命,粉筆又細又長,在黑板上寫字時,它的身體也在縮短,生命力慢慢的就沒了。每次下課后,打掃衛生的同學把黑板擦干凈了,那只粉筆孤獨在教室的粉筆盒上,好像在說:“我的成果全給擦掉了,功夫又白廢了,這不是在浪費我的生命嗎?”老師在課堂上用你來教我們,做板書。這都不是為了我們嗎?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需要你。粉筆呀粉筆,你那種無私奉獻可貴精神值得學習。那短暫的生命給了我們無限的知識,我們將會永遠的記住您。
很多人都稱贊蠟燭,因為它犧牲了自己,照亮了別人。而我卻贊嘆那小而無光的粉筆。其實粉筆的構造很簡單,它是由石灰和水加工而成的,它也沒什么珍貴,一根也值不到一角錢。而且它的形狀并不好看,它沒有任何花紋,也沒有任何光澤,表面粗糙得很,怎么會有人會喜歡它呢,然而,你可曾想過,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粉筆。
為什么我贊嘆粉筆呢?因為每一個老師通過它在黑板上寫字,把無盡的知識一點一點地傳給了下一代,學生們拿著粉筆,在黑板上出下一期期美麗的黑板報,寫下一首首動聽的兒童詩和古詩??粉筆是多么的無私,它讓人們學到了豐富的知識,而當它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時,卻粉身碎骨,灰飛煙滅,壯烈地犧牲了自己。啊!粉筆,你平淡無奇,你不慕虛榮、你無私奉獻你舍己為人、你樸實無華。你在平凡中見偉大,你在平淡中見華麗“我愛你,粉筆,因為你平凡,因為你無私,粉筆不能照亮他人,粉筆不能讓他人充饑解渴,但粉筆可以讓所有人得到知識,讓所有人擁有快樂的課堂學習,粉筆雖然平凡,但粉筆的精神是多么偉大。
借物喻人荷花(通用17篇)篇十七
從表面上看我是一個紅色在的長方體。外面穿著一個花衣裳,上面有一個米老鼠的圖案,多漂亮啊!可是我的名字不叫長方體,叫橡皮,別看我整天睡在文具盒里,可是小主人需要我幫助的時候,我就從文具盒里跳出來給小主人用,所以,小主人非常喜歡我。有一次,小主人畫畫的時候把我弄丟,急得滿頭大汗,這時,我從書包里跳出來,小主人非常高興。后來,小主人發現,我“衰老”許多,又變小,而且也不像以前那么美麗,但是小主人依然那么喜歡我,小主人深情地說:“謝謝你,是你在為我默默的奉獻,是你犧牲生命幫助我。你太偉大,我要好好感謝你,用優秀的成績來報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