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作文需要有發人深省的主題,清晰的結構以及流暢的表達。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幾篇優秀作文吧,感受其中的優秀之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通用15篇)篇一
1.認識7個生字。
1課時
1.放大的書信(便于講解格式)。
2.了解柯巖其人。
1.(出示一個信封)提問:你寫過信或是收到過信嗎?
2.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想想:張國強同學遇到什么麻煩了?
3.討論: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個人見解)
過渡:柯巖老師又是怎樣看待這些問題的呢?我們來讀讀柯巖老師的回信。
1.自讀回信,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你從兩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導學生邊讀邊勾畫圈點作批注,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2.交流:
柯巖老師建議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你從中悟出了什么?(根據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含義)
3.啟發討論:張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結合自身實際在小組內討論。
1.讀了這兩封書信,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從兩方面談: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后學會了與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2.重點學習書信格式。
結合文后的提示,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出示放大的.書信進行指導)
稱呼:第一行,頂格,后面加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開頭空兩格,先寫問候的話。
結尾:寫上致敬或祝福的話。“此致”、“祝你”等話,應緊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敬禮”“健康”之類的話另起一行頂格寫。
署名:信的右下方寫上寫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寫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寫。
建議學生互通書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溝通、消除誤會等。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通用15篇)篇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篇文章講的是,張國強的同學因他的作文在全國征文比賽中獲獎而疏遠了他,于是,他就向柯巖老師求助。柯巖老師分析:張國強的同學之所以疏遠他,是因為他的自身有驕傲自滿的毛病。
柯巖老師說的很對,一個人如果總是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那么它不但會停止前進,還會形單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斷找出自身的短處,虛心發現與學習別人的長處,他就會飛快的進步,越來越奮發樂觀。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例子。
有一次體育考試,大家心里都緊張的像揣了一只兔子——亂蹦亂跳。可我卻例外,因為,今天考立定跳遠,它可是我的強項!我信心十足地來到考場,手腳放松,扎好馬步。等老師來到我跟前,我的眼睛緊盯前方,一個猛子跳出了起跳線,啊哈!1.39米,這可是我的成績中最好的一次了!我耀武揚威的來到同學們面前,雄赳赳氣昂昂的向他們炫耀我是怎么跳那么遠的,可是沒有一個同學聽,我迷惑不解。
朋友們,當你獲得一個很好的成績時,你千萬不要忘記: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切記,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通用15篇)篇三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引導學生讀懂信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并學習書信的格式、寫法。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一個信封)提問:你寫過信或是收到過信嗎?
2、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想想:張國強同學遇到什么麻煩了?
3、討論: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個人見解)
過渡:柯巖老師又是怎樣看待這些問題的呢?我們來讀讀柯巖老師的回信。
二、指導閱讀
1、自讀回信,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你從兩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導學生邊讀邊勾畫圈點作批注,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2、交流:
柯巖老師建議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你從中悟出了什么?(根據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含義)
3、啟發討論:張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結合自身實際在小組內討論。
三、學習書信格式
1、讀了這兩封書信,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從兩方面談: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后學會了與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2、重點學習書信格式。
結合文后的提示,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出示放大的書信進行指導)
稱呼:第一行,頂格,后面加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開頭空兩格,先寫問候的話。
結尾:寫上致敬或祝福的話。“此致”、“祝你”等話,應緊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敬禮”“健康”之類的話另起一行頂格寫。
署名:信的右下方寫上寫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寫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寫。
四、拓展練習。
建議學生互通書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溝通、消除誤會等。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通用15篇)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課文簡說: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由兩封信組成,一封是張國強同學寫給柯巖的信,他認為同學們嫉妒他獲獎,因而疏遠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寫信向柯巖老師討教,希望得到柯巖老師的幫助。一封是柯巖的回信,她在信中通過合理的推斷,分析了張國強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結合自己的經歷告誡國強:只有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點,才能擁有越來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難與共,才能飛快地進步。張國強在信中提到的問題,是學生在生活中很有可能遇到的,因此這篇課文對學生思考自己的成長問題有較普遍的指導意義。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提出的成長中存在的問題,提醒學生避免類似問題;二是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際。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信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并學習書信的格式、寫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通用15篇)篇五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由兩封信組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提出的成長中存在的問題,提醒學生避免類似問題;二是學習用書信進行書面交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習本課7個生字,理解新詞。
2、熟讀課文內容,懂得課題的含義。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以新課程目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本課的'教法以教師引導為主。學法是議論法、練習法。
本篇課文材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容易理解,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1、激趣導入課文,并出示課題。
2、質疑、探究課文內容。
(1)自學生字詞語。
(2)聽課文錄音磁帶,交流獲取的信息。
(3)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課文。
3、學習書信的寫法。
4、總結課文。
5、課外拓展:課外練習寫一封書信,注意書信的寫作格式。
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通用15篇)篇六
1、認識7個生字。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懂信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1、 讀閱讀提示,帶著問題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 說說這兩封信的有什么不同之處。
3、 讀第二封信,說說柯巖的回信中哪幾段話對國強幫助最大。
4、 指名朗讀6、7兩段話,說說柯巖是怎樣幫國強找到朋友與他疏遠的原因的。劃出能幫助國強解決煩惱的句子。
5、 讀句子,談感受。
“班主任曾找我談過話,給我講過‘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說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話。”
“我學著發現人家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難與共。”
“一個人如果總是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那么他不但會停止前進,還會形單影只,十分寂寞;/article/如果他能不斷找出自己的短處,不斷發現與學習別人的長處,他就會飛快地進步,越來越奮發樂觀。”
6、 討論:當自己取得些榮譽,朋友和你疏遠時,該如何處理?
7、 將柯巖的回信中對你有幫助的句子背下來,或寫下來做為勉勵自己的話。
1、 讀了這兩封信,從國強的事與柯巖小時候的經歷中,你又有什么收獲?
2、 出示句子:
《楚辭.卜居》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齊讀,談談自己的理解。
3、 你還從哪些故事或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感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嗎?
1、 讀課后的泡泡,說說有什么發現。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通用15篇)篇七
古人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就是說由于應用的地方不同,一尺也有顯得短的時候,一寸也有顯得長的時候。比喻人或事物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我讀了語文書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篇課文后,深深的明白了這個道理。這篇課文講述了張國強同志因為自己獲獎,認為同學嫉妒他,因而疏遠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寫信給柯巖老師希望得到她的幫助。柯巖老師在回信中分析了張國強失去朋友的原因,并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張國強。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短處,才能擁有越來越多的好朋友。
是呀!在我們班里就有一些同學像柯巖老師小時候那樣。只要一聽到夸獎,就很驕傲,感覺自己比誰都強,比誰都了不起。慢慢地就會和同學之間的關系疏遠了。我相信只要這些同學讀了這篇課文后,就會明白:一個人如果總是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那么他不但會停止前進,還會形單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斷找出自己的短處,不斷發現學習別人的長處,他就會飛快地進步,越來越奮發樂觀。
從小一媽一一媽一就不時的告誡我,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所以在學習上取得一些好的成績后,從來不驕傲。在生活中我親眼看到許多比自己優秀千百倍的人,我學著發現別人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所以我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好朋友,每天生活的非常快樂。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通用15篇)篇八
古語說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長的尺在丈前顯得短,而短的寸在毫前卻變長了。大凡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我們應當一分為二地辯證地看待事物。
世界上從來就沒有過完美的東西。《駱駝和羊》中,駱駝長得很高大,能吃到樹上的葉子,便自鳴得意。可有一天它看到了一塊肥美的草地卻吃不到草,原因只是草地外那堵墻,它根本過不去,只好望草興嘆。而一貫因個矮吃不到樹葉而被駱駝嘲笑的羊,在被駱駝視為大障礙的墻前,卻輕而易舉地從墻腳小洞中一鉆而過,飽餐了一頓青草。二者的優劣恰好調了個個。駱駝盲目自大,太得意于自己的高個,而忽略了個高有時也是個短處,終于受到了懲罰;而羊卻在墻洞前發揮了長處。
可見,只有優點沒有缺點或只有缺點沒有優點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如此,人亦然。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說過:“偉大的光明并非沒有黑暗,只不過不被黑暗所掩蔽;真正的英雄并非沒有卑劣的情操,只不過不被卑劣的情操所控制罷了。”人是感情動物而不是神怪,從他誕生起,就處在矛盾之中,是在與錯誤的不斷斗爭中成長的。“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古訓不斷被無數的事實所驗證。因此,一分為二地看待事物和人就顯得尤為必要。況且,有的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它的缺點會轉化為優點,優點也會變為缺點,正如上文所說的羊和駱駝。所以,看待事物和人都不能用單一的眼光,只看到其中一面而忽視了另一面,而應該堅持全面發展、一分為二的觀點——以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待事物,指導行動。
因此,怎樣對待長處和短處,歸根到底,是一個怎樣評價自我,看待自我,更好地發揮自我潛力的問題。林肯說過:“我的生活經驗告訴我,沒有缺點的人往往優點也很少。”正確對待優缺點,就要求我們本著一種謙虛的精神,杜絕目空一切的盲目自大。既要善于挖掘自身的優點,進一步發揮長處;又要及時發現缺點,一旦發現,立即糾正,絕不留下后患;還要十分注意二者之間能相互轉化的關系,“揚長而避短”,爭取和諧的完美。就像春秋戰國時法家代表人韓非——作為政治家,口吃是他極大的弱點,但他卻毫不氣餒,避開了說的弱點,而加強了筆的犀利,終于成為一代名家。而且一旦必要,你還可以請別人幫忙,“旁觀者清”,有了旁人當鏡子,一定能使你變得更加完美。
總之,只要你注意到了事物的客觀性,一分為二辯證地看待事物,堅持揚長避短的精神,尺短寸長的教訓就一定不會在你身上重演。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通用15篇)篇九
東晉名士輩出,有些善于清談,還有一些文筆好,文章言辭優美,王夷甫就是善于清談的名士,而左太沖的《三都賦》也是頗負盛名,這些名士都有他們自己的特長。
從外表上,潘安勝過左太沖,左太沖長得很難看,但是從文采上左大沖比潘安要好上很多,容貌丑陋的左思學潘安招搖過市,以己之短學人之長,我們應該對自己的優缺點有系統的評估、與準確的認識,不能像左太沖學潘安一樣學會揚長避短,如果我是左思,我會在家寫文章發表、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在不同的方面可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通用15篇)篇十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認識生字可以不作為教學目標出現)。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讀懂書信的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2.學習書信的格式,寫法。
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出示一個信封)問:你們寫過信或收到過信嗎?以前因為沒有快捷的通訊,(電話、手機、電腦等)人們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等的方式是書信。而現實生活中有一個叫張國強的小同學也用書信的方式向著名作家柯巖傾訴了自己的煩惱,希望能得到幫助。其實這封就是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的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二、閱讀第一封信,讀懂信的內容。
1.找學生讀第一封信并提要求:(讀的學生認真讀,其他學生認真聽,同時思考:張國強遇到了什么麻煩?(找學生回答。)。
2.過渡:柯巖老師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下面我們來讀讀柯巖老師的回信。
三、指導閱讀回信。
1.自由讀回信弄明白柯巖老師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找學生回答。)。
2.(1)默讀課文,想想如果你收到這封信,你該如何解決?你從兩封信中悟出了什么?結合自己的實際來談談。(要求:邊讀邊畫或作批注。遇到不明白的多讀幾遍)。
(2)學生匯報。
學生;甲、要發現別人的長處,改正自身的缺點,不斷吸收好的東西,這樣一個人才會不斷地進步。
乙、“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不能由于一點小成績而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3)師小結:同學們的鉆研、探究很認真,也很有實效,我向你們表示祝賀。同學們,一定要記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人外有天,切不可驕傲自滿,目空一切!
3、小組討論:柯巖老師建議張國強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1)組長匯報。
(2)師小結:只有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點,才能擁有越來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難與共,才能飛快進步。
過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短處。我們要正確看待自己的優缺點。要揚長避短。而在你們的成長中肯定有喜怒哀樂的事。你們也可以通過書信的方式向適當的人談談。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書信。
四、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1.自由觀察兩封信的格式,交流發現。
2.指導總結。
(1)稱呼。把對收信人的稱呼寫在第一行,頂格。后面加上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怎樣稱呼,要根據寫信人和收信人的關系而定,一般說,當面怎樣稱呼,信上就怎樣稱呼。有時可以在稱呼前面加“敬愛的”“親愛的”這樣的詞語。
(2)正文。這是信的主要部分。寫信人要說的話,都寫在這部分。正文的開頭空兩格,通常是先寫問候的話,如,“您好!”“你身體好嗎?”如果寫的是回信,可以寫“×月×日的來信已收到”等內容。如果來信中提出一些問題或要求代辦的事,可以先把問題回答清楚,或者把代辦事情的結果告訴對方,然后再寫自己想說的話。如果說的事情多,就應該分段寫,寫完一件,再寫一件。每段起行空兩格,轉行頂格。
(3)結尾。正文完了,結尾應寫上致敬或祝福的話,如,“此致敬禮”“祝你健康”。結尾的寫法,根據對象而定。如果給長輩寫信,可以寫“敬祝近安”“敬祝健康”;如果給平輩寫信,可以寫“祝你健康”“祝你工作順利”;如果給晚輩寫信,可以寫“祝你進步”“望你努力學習”。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應緊接正文之后,或單獨占一行,空兩格寫;“敬禮”“健康”“工作順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頂格寫。
(4)署名。結尾寫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寫上寫信人的名字。可以帶姓,也可以不帶姓(熟悉的人可以不寫姓)。有時可以在名字前面加上稱謂,如“弟、兒、侄、妹”。如果加稱謂,一般不帶姓。如果是給單位或組織寫信,姓名要寫齊全。
(5)日期。日期可以寫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寫。
如果在信里問候別人,一般在署名和日期之后,另起一行,寫上“請代向××問好!”“××并此問好!”
如果信已經寫好,但是還有一些話沒有說完,可以寫在信的后面。先寫一個“附”字,后面加上冒號,寫完補充的話以后,再加上“又及”二字,“又及”后面加句號。
3.書信練習。
《搭石》一課讓我們感受到了那里的人們都擁有先人后己、尊老愛幼、相互禮讓的好品質。我們可以給那里的任何一個人寫信。
1.學生寫信(一人寫在黑板上,其他在練習本上寫)。
2.集體糾正。
五.布置作業。
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了,學了書信我們可以以書信的方式談談我們的感謝之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通用15篇)篇十一
“比本領”大賽開始了,老虎說:“我們比誰力氣大。”小老鼠說:“好。”于是老虎不費吹灰之力就舉起了一塊磨盤大的石頭,小老鼠使盡了全身的力氣,但石頭卻紋絲不動。老虎瞥了一眼小老鼠說:“怎么樣?不行吧!還敢跟我比?”“我們比爬樹吧。”小老鼠不肯服輸地說。說完,小老鼠輕輕松松就爬上了樹,老虎在樹下急得轉圈圈。“那過河呢?”老虎說。大老虎“撲通”一聲跳進水里,很快游了過去。小老鼠拼命掙扎好不容易才過了河。小老鼠看見前面有個山洞,于是對老虎說:“我們來比鉆洞,怎么樣?”小老鼠馬上就鉆進洞里了,而老虎剛一鉆,它的'腦袋被洞口卡住了,好不容易才拔出腦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通用15篇)篇十二
在一片叢林中,傲立著一棵大樹。大樹有著茂密的枝葉,長得挺拔高大。大樹下長著一棵,在太陽公公的照耀下,快樂的生長。大樹和小草經常在一起聊天,它們是一對好。
來臨的時候,枝繁葉茂的大樹散發著濃郁的清香,招來了成群結隊的鳥兒、蝶兒,歡快的'鳥兒蝶兒們在大樹上載歌載舞,吸引了許多的人們對大樹不停地夸贊。
大樹聽多了人們的贊語,就變得目空一切了,漸漸地瞧不起默默無聞的小草了。于是,大樹對腳下的小草說:“小草老弟,你看我多神氣!和我相比,你簡直太渺小了,沒什么用處!”小草謙和地說:“大樹,你是很神氣,但是我們各有各的長處……”“哼!你有什么長處?”大樹沒禮貌地打斷了小草的話,繼續說著,“瞧你那不起眼的樣兒,能有多大本事?”說完,就不理睬小草了,還時不時地譏諷嘲弄小草。小草卻微笑著默默不語,頑強、努力地生長著。
突然有一天,刮起了猛烈的北風,下起了傾盆大雨,大樹的枝葉被北風毫不留情地折斷了。而小草生生不息,任北風吹不倒。風雨過后,大樹痛苦地呻吟著……這時,小草挺起身子鼓勵大樹:“大樹哥哥,不要灰心喪氣,相信自己能戰勝困難。”大樹聽了小草的話全身充滿了神奇的力量,大樹既感動又慚愧。
看到這一切的太陽公公走過來,語重心長地對大樹和小草說:“孩子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有寬廣的胸懷,才會有美麗的世界!”
從此,叢林中歡聲笑語,大樹和小草又成了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通用15篇)篇十三
尺雖比寸長,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寸雖比尺短,但和更短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事物總有不足之處,智者也會有不明智的時候。人或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應揚長避短。
牛頓是物理學家,但不善辭令,不善長與異性交往,以至終身未婚;孫臏是軍事家,但因為髕骨傷殘,不能親臨前線;陳景潤是有名的數學家,但不是個好數學教師,而且不懂生活方面的自理。短處并不影響他們成為對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才。
甘戊出使齊國,要渡過一條河。船夫說:“河水只是個小間隔,你都過不去,還能到君主那里去游說嗎?”甘戊回答:“你說得不對,事物各有長處。那種謹慎老實、誠懇厚道的臣子可以侍奉君主,卻不能帶兵打仗;騏驥這樣的好馬,日行千里,如果把它放到屋子里,讓它捕老鼠,還不如小貓;干將是鋒利的寶劍,天下聞名,可是如果用它做木工活,還比不上普通的斧頭。現在用船槳劃船,讓船順著水勢起伏漂流,我不如你,但游說各國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愛默生說:“在我的眼里沒有野草,野草只是沒有被發現價值的植物。”名貴的人參或普通的半夏,在沒有被發現藥用價值之前都是平凡的野草。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不要自卑,記住你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古語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要羨慕別人,要自己開出一片芬芳。
林語堂先生曾說過:“寫文章要像女人的裙子一樣,越短越好。”這是針對當時有人寫長且空洞的文章而言的,并非一般規律。文章,長有長的優勢,短有短的優勢。同樣,長有長的缺點,短也有短的缺點。還是毛主席說的好:“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朱維錚先生《重讀近代史》的第一部分“篇之中,史有疑”,對一些近代史中的定論提出了質疑。定論不是不能質疑,或者加以反對,但要言之有據,方能令人信服。朱先生用不到兩千字的短文來質疑這些成說,有些論證顯得不夠充分,反而使人對朱先生的觀點不得不再提出質疑。不到兩千字的文章的確夠“迷你”的,但短到衣不蔽體,就與短的目的相悖了。
在一些大的企業,偶爾會有機器壞掉,一般來說是普通工人就可以修好的,但是老板卻很挑,非要在外面找好的工人,技術高的工人來維修,不僅花了一大筆錢,而且也是小題大做。在21世紀,現在的人們對選拔人才的要求很高,非要找個全才不可。其實普普通通的人比那些高材生的技術還好,因為現在的啃老族太多了,導致父母的溺愛,什么都不會做,依賴心太強。所以,不用費太大的勁找全才,全才身邊處處有,要把眼放寬看待。
正因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所以我們要學會向別人求助。一個人想知道天堂與地獄的區別。他先來到地獄,地獄的人正在吃粥。但奇怪的是,一個個面黃肌瘦,餓的大喊大叫,原來他們使用的勺子有一米多長。雖然爭先恐后盛粥往嘴里送,但因勺子比手長,就是吃不著。"地獄真悲慘呀!"這個人想。然后,這個人又來到了天堂。天堂的人正好也在吃粥。一個個卻紅光滿面。但奇怪的是,天堂的人使用的也是一米多長的勺子,不同之處在于他們在互相喂對方。“天堂真幸福呀。”這個人想。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我們每個人必須要照顧自己的人生,但這并不排除我們也需要他人的幫助,學會求助,它會帶給你生命的貴人,生活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人生百忌,忌不會求助。正因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所以學會求助才會帶給你生命的貴人,生活才沒有過不去的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通用15篇)篇十四
柯巖老師:
您好。
我從報上讀到您寫給小學生的信,很有意思。雖然我不認識您,還是想冒昧地給您寫封信,向您說件事兒。
我在班里原來好朋友很多。最近,我的作文在全國征文比賽中得了獎,縣報、市報都有記者來采訪我。本來是件高興的事,但不知怎么的,好些朋友忽然和我疏遠了,有的還不理我了。我很傷心,也很生氣。我又沒得罪他們,不就是我的成績超過了他們,他們嫉妒我唄!有什么了不起的!可過去熱鬧慣了,現在出出進進,總是自己一個人,看著同學們勾肩搭背,有說有笑地走來走去,我感到很寂寞。于是我想到了向您討教,希望您幫助我擺脫困境。
敬祝。
身體健康。
小學生張國強。
柯巖的回信。
國強小同學:
你的信使我很難過,不是為你的處境,而是為你的心態。
你說得很對,獲獎應該是件讓大家都高興的事,現在怎么竟會變得這樣令人煩惱呢?
你說是因為同學嫉妒你。不排除個別人可能是這樣,但會不會所有的人都是這樣呢?我不相信這一點。所以我想,咱們還是先從自身找找原因吧!
你在來信中并沒有全面地介紹自己。但從你能在全國獲獎來看,我猜想你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大概學習不錯。你的好朋友很多,根據一般情況判斷,你應該是個能與人和睦相處、平等交流、甚至能幫助同學的人。
你使我想起了自己。我小時候是個驕傲的孩子,聽到了一些夸獎,就覺得自己比誰都強。班主任曾找我談過話,給我講過“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說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話,當時我是不完全懂得的。青年時代因為寫出了一點作品,也曾飄飄然過。那時候媽媽還在,雖已身患重病,還是不時地告誡我:不要忘記小時候班主任的教導呀!可惜那時候年少氣盛,也并未真正入耳。直到以后不斷碰釘子,摔跟頭……又在生活中親眼看到許多比自己優秀千百倍的人,這才慢慢理解了這些話的深意。我學著發現人家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難與共。我還做得不是很好,但已經受益匪淺,能夠保持平衡的心態,樂趣無窮了。這也是我雖已年逾古稀,身患重病,卻至今仍能寫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祝你。
健康快樂。
柯巖。
二、文本解讀。
文章選取了一封來信與回信。張國強同學給柯巖的來信講述了自己由于征文比賽中獲獎,被同學疏遠的苦惱,卻沒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把原因歸咎于同學的“紅眼病”。柯巖的回信,要求張國強同學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并通過自身的經歷,告訴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告誡他要發現別人的長處,不斷地找自己的短處,這樣才能擁有更多的朋友,也才能進步。柯巖的回信,并沒有武斷地認定張國強同學驕傲自滿的缺點,而是運用自己的教訓,告誡他要多發現別人長處,向人學習,從而改變不良的人際關系。柯巖的回信語言平和、委婉,有說服力,要引導學生認真體味,從中受益。
回信總是針對來信來寫,要給對方解決問題,這種關系,要讓學生明白,同時可安排再寫一封回信:張國強同學給柯巖寫回信,一是表示感謝;二是寫自己如何改正自己的毛病,從而排除了煩惱,得到進步的。
信的格式的學習,也是教材編排的重要目的,要讓學生逐一掌握。
三、教學流程。
一、讀來信,讀懂信中主要講了什么事?要求解決什么問題?并思考:應該怎樣回信。
三、想象張國強同學收到信后,會怎么想,怎么做的。
四、經過一段時間后,張國強會有哪些變化?
五、他應該怎樣給柯巖寫回信?寫信時要注意哪些格式?寫一寫。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一句格言的意思是:尺雖比寸長,但也會有它的短處;寸雖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長處。這句話是說任何人都各有長處,也各有所短。我們要善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也許大家知道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只小羊和一只高大的駱駝相遇了,恰好駱駝肚子也餓了。于是,它就抬頭吃起了樹上的樹葉,吃得很開心。小羊見了也十分眼紅,它見那樹太高,怎么跳都夠不著。這時,小羊和駱駝同時發現了一個木欄中有許多又鮮又多的小草,駱駝十分為難,因為它的個子太高,無法鉆進去吃草,可它舍不得這一片小草,這回,小羊笑著鉆進木欄里吃了個飽,留下的駱駝在木欄外干瞪眼。
這個故事流傳了幾百年也沒有消失,是因為它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也有自己的長處,每當遇見別人,我們就應該去發現并學習他的長處,而并不是發現他人的短處并去嘲笑、諷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通用15篇)篇十五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1.放大的書信(便于講解格式)。
2.了解柯巖其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一個信封)提問:你寫過信或是收到過信嗎?
2.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想想:張國強同學遇到什么麻煩了?
3.討論: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個人見解)。
過渡:柯巖老師又是怎樣看待這些問題的呢?我們來讀讀柯巖老師的回信。
二、指導閱讀。
1.自讀回信,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你從兩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導學生邊讀邊勾畫圈點作批注,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2.交流:
柯巖老師建議怎樣解決這些問題?
3.啟發討論:張國強的問題還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結合自身實際在小組內討論。
三、學習書信格式。
1.讀了這兩封書信,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從兩方面談: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后學會了與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2.重點學習書信格式。
結合文后的提示,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出示放大的書信進行指導)。
稱呼:第一行,頂格,后面加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開頭空兩格,先寫問候的話。
結尾:寫上致敬或祝福的話。“此致”、“祝你”等話,應緊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敬禮”“健康”之類的話另起一行頂格寫。
署名:信的右下方寫上寫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寫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寫。
四、拓展練習。
建議學生互通書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溝通、消除誤會等。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學習書信的格式和寫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1.放大的書信(便于講解格式)。
2.了解柯巖其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一個信封)提問:你寫過信或是收到過信嗎?
2.讀張國強給柯巖的信,想想:張國強同學遇到什么麻煩了?
3.討論:如果你收到了這封信,會想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發言,暢談個人見解)。
過渡:柯巖老師又是怎樣看待這些問題的呢?我們來讀讀柯巖老師的回信。
二、指導閱讀。
1.自讀回信,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你從兩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導學生邊讀邊勾畫圈點作批注,學習一些讀書方法。
2.交流:
柯巖老師建議怎樣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