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評語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實用篇一
;本報訊(記者 汪佳琪)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10月11日于北京時間19:00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表示,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中國籍作家實現零的突破。
莫言11日晚7時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聽到獲獎的消息,我很高興。但是我覺得獲獎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認為中國有很多優秀的作家,他們的優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認可。
莫言說,接下來我還是會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創作上。我會繼續努力,感謝大家。至于是否前去瑞典領獎,我會等待諾貝爾獎組委會的通知和安排。
莫言研究會秘書長、莫言文學館館長毛維杰第一時間和莫言通了電話,據他轉述,“我聽到他的語氣是非常平靜的”。
寫作風格素以大膽著稱 曾屢次獲獎
莫言原名管謨業,于1956年生于山東省高密縣,童年時因經濟貧困和政治上受歧視,直接影響了他后來的小說創作。12歲讀五年級時因“文革”輟學回家,在農村勞動多年。1976年應征入伍,歷任戰士、政治教員、宣傳干事。曾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和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學習。
自1980年代中期起,莫言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雖然早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但其寫作風格素以大膽新奇著稱,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詭異,語言肆虐。例如成名作《紅高粱家族》里,不斷出現的血腥場面中充滿著強烈的感情控訴,在“屎尿橫飛”的場景之間,是演義現代革命歷史。
在經歷《紅高粱家族》的寫作高峰后,莫言繼續尋求突破,創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數部極具份量的長篇小說。其中,《豐乳肥臀》曾獲中國有史以來最高額的“大家文學獎”,《檀香刑》曾獲臺灣《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文學類最佳書獎、第一屆鼎鈞雙年文學獎,《紅高粱系列》獲第二屆馮牧文學獎,《生死疲勞》獲第二屆紅樓夢獎,《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此外,莫言還曾獲法蘭西文學與藝術騎士勛章、意大利第三十屆諾尼諾國際文學獎、福岡亞洲文化獎等獎項,并曾位列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20位,中國作家實力榜第一位。
然而,莫言曾義正言辭地說,我永遠不會為了一個獎去寫作,不管是茅盾文學獎,還是諾貝爾文學獎。他始終認為自己的文學成就是“世無英雄,豎子成名”。
迄今為止,莫言有三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其中,由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改編的電影《紅高粱》,曾獲1988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由短篇小說《白狗秋千架》改編的《暖》,曾獲第十六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麒麟獎。而莫言自己卻認為,只有《豐乳肥臀》可以拍成氣勢磅礴的巨片。
國際上享有聲望 被譽為亞洲和世界文學的旗手
由于童年大部分時間在農村度過,莫言深受民間故事或傳說所影響。幼時在鄉下流傳的鬼怪故事,成為莫言許多荒誕小說的材料。如《十三步》中出現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寫實,《紅樹林》實現了小說題材的時空轉換和創作方法的探索更新。莫言的作品,帶有明顯的“先鋒”色彩,想象成為其最大特色。張大春在為《紅耳朵》作序時曾說:“千言萬語,何若莫言”!
莫言創作于80年代中期的“紅高粱”家族系列小說,對于新時期軍旅文學的發展產生過深刻而積極的影響。很多人說,這是一部“強悍的民風與凜然的民族正氣的混聲合唱”,振聾發聵。馮牧文學獎曾評價說,他用靈性激活歷史,重寫戰爭,張揚生命偉力,弘揚民族精神,直接影響了一批同他一樣沒有戰爭經歷的青年軍旅小說家寫出了自己“心中的戰爭”,使當代戰爭小說面貌為之一新。
莫言的《蛙》則折射出中華民族在生存斗爭中經歷的困難和考驗。小說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以一位鄉村婦產科女醫生的人生經歷為線索,重點回顧了“計劃生育”政策的深刻變化與影響,以多端視角呈現歷史和現實的復雜蒼茫,表達了對生命倫理的思考。
莫言的文學作品不僅在國內影響較大,在國際上也已享有名望。法蘭西文學與藝術騎士勛章對其評價稱,您以有聲有色的語言,對故鄉山東省的情感、反映農村生活的筆調、富有歷史感的敘述,將中國的生活片段描繪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體的生動場面。
福岡亞洲文化獎肯定了莫言對亞洲和世界文學的成就,認為莫言不僅是當代中國文學的旗手,也是亞洲和世界文學的旗手。
瑞典著名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終審評委馬悅然評點莫言說:“莫言非常會講故事,太會講故事了。他的小說都是很長的,除了在《上海文學》發表的《莫言小說九段》。”“我感覺他寫得太多了,他的書有現在的一半厚就更好了。”他還曾親自對莫言說:“你的小說太長了,你寫得太多了。”莫言幽默地回答:“我知道,但是因為我非常會講故事,只要開始了就講不完。” 日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認為,莫言是中國作家中有資格問鼎諾貝爾文學獎的人選。
《中國文學史》教材將改寫 莫言成就比肩魯迅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國內高校文學史教材第一主編朱棟霖告訴記者,中國現代文學史教材將因此改寫。
據記者了解,目前在高校中較流行的現代文學史教材有兩個版本,分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共有將近400所高校在使用。蘇州大學中文系教授朱棟霖是這兩套教材的第一主編。
12日上午,記者聯系了朱教授,他告知記者,這兩個出版社將要出版的下一版中國現代文學史教材,都將因為莫言獲得諾獎而改寫。
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現代文學史教材中,80年代的作家已被精簡,莫言也成為最重要的80年代代表作家,獨占這一章中的一節。
朱棟霖告訴記者,明年年初,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大學出版社都將出版現代文學史的修訂本,他會將莫言的介紹、評價立為專章。
朱棟霖介紹,他將會在這一章中,著重介紹莫言的三部代表作:《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和《生死疲勞》。
他認為,莫言堅持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獨特的創作手法,所以在接下來要修訂的文學史教材中,編寫組還會將有一樣堅持的作家的比重放大。
朱棟霖坦言,因為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文學史的教材將因此改寫”。
當代著名文學批評家,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的博士生導師張清華教授告訴記者,莫言在當代文學史中本來就是重要的章節,由于莫言涉及的文學時段很多,所以會被反復提及。他認為,今后在課程中,莫言將會占據更大的比重。同時,他個人也希望能開設有關莫言的選修課,讓更多的學生對他有所了解。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評論家張頤武告訴記者,莫言獲獎是里程碑式的時刻,對中國文學來說意義重大。
莫言創作年表
1981年,開始創作生涯。迄今有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等,中短篇小說集《透明的紅蘿卜》、《爆炸》等。另有《莫言文集》五卷。1981年秋,在河北保定市的雙月刊《蓮池》第5期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
1982年,在《蓮池》第二期發表短篇小說《丑兵》、第五期發表短篇小說《為了孩子》。
1983年春,在《蓮池》二期發表短篇小說《售棉大路》并被 《小說月報》轉載。秋,在《蓮池》五期發表短篇小說《民間音樂》,此文得到老作家孫犁賞識。孫在一篇短文中說這篇小說有一種空靈之感。
1984年春,在《長城》雙月刊二期發表小說《島上的風》、五期發表《雨中的河》。秋天,得到軍藝文學系主任、著名作家徐懷中先生賞識,進入該系學習。
1985年春,在《中國作家》二期上發表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引起反響,《中國作家》組織在京的作家與評論家在華僑大廈舉行討論會討論該作。是年,在多家刊物上同時推出中篇小說《球狀閃電》(收獲)、《金發嬰兒》(鐘山)、《爆炸》(人民文學)、及短篇小說《枯河》(北京文學)、《老槍》(昆侖)、《白狗秋千架》(中國作家)、《大風》(小說創作)、《三匹馬》(奔流)、《秋水》(奔流)等。
1986年春,小說集《透明的紅蘿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人民文學》第三期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該作一發,引起轟動。隨即發表系列中篇《高粱酒》(解放軍文藝)、《高粱殯》(北京文學)、《狗道》(十月)、《奇死》(昆侖),同時還發表中篇《筑路》(中國作家),短篇小說《草鞋窨子》(青年文學)、《蒼蠅、門牙》(解放軍文藝)等。夏天,與張藝謀等人合作,將《紅高粱》改編成電影文學劇本。
1987年春,長篇小說《紅高粱家族》由解放軍文藝社出版。中篇小說《歡樂》在《人民文學》一、二期合刊發表,受到批評,事過多年,始有作家和評論家對該作得新評價。秋天,中篇小說《紅蝗》發表([收獲]三期),該作因強烈的個性風格和大膽和褻瀆精神,連號稱新潮的評論家也不能接受,紛紛著文批評。也是多年之后,才有評論家對該作發出了另外的聲音。
1988年春,電影紅高粱獲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引起世界對中國電影的關注。在《十月》雜志發表長篇小說《天堂蒜薹之歌》,同年四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單行本。《青年文學》第十發表《復仇記》、《馬駒橫穿沼澤》(這兩篇收入《食草家族》)。秋天,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在故鄉高密聯合召開“莫言創作研討會”,有關論文匯編成《莫言研究資料》由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1992.8)。九月,考入北京師范大學創作研究生班。小說集爆炸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
1988年秋,長篇小說《十三步》首發(文學四季)隨 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此書出版后,大概只有一個名叫林為進的人,在河北的(文論報)發表過一篇評論文章。后來又有港臺的幾個人寫過評論。作者認為此書是一部真正的“先鋒”之作。
1989年三月,小說《白狗秋千架》獲臺灣聯合報小說獎。四月,中短篇小說集《歡樂十三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六月,在《人民文學》發表中篇小說《你的行為使我恐懼》。冬天,開始創作長篇小說《酒國》。
1990年,中篇小說《父親在民夫連里》在《花城》發表。繼續創作《酒國》。
1991年春,在高密家中創作中篇小說《白棉花》(花城)、《戰友重逢》(長城)、《懷抱鮮花的女人》(人民文學)、《紅耳朵》(小說林),夏天,創作《神嫖》、《夜漁》、《魚市》、《翱翔》等短篇小說十二篇。秋,中短篇小說集《白棉花》由華藝出版社出版。
1992年,創作中篇小說《幽默與趣味》(天津小說家)、《模式與原形》、《夢境與雜種》(鐘山)。
1993年,二月,長篇小說《酒國》在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三月,中篇小說集《懷抱鮮花的女人》由社科出版社出版。十二月,長篇小說《食草家族》由華藝出版社出版。十二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說集《神聊》。
1995年春節,在高密創作長篇小說《豐乳肥臀》。秋,五卷本《莫言文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冬,《豐乳肥臀》在《大家》連載,并獲首屆“大家文學獎”。單行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電影《太陽有耳》獲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1997年創作話劇《霸王別姬》(與人合作)。 以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奪得中國有史以來最高額的“大家文學獎”,獲得高達十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脫離軍界,轉至地方報社《檢察日報》工作,并為報社的影視部撰寫連續劇劇本。
1998年,發表中篇小說《牛》([東海]六期,[小說月報]九期、[小說選刊]九期轉載)、《三十年前的一場長跑比賽》(《收獲》六期,短篇小說《拇指銬》([鐘山]一期,[小說選刊]轉協)、《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鐘山]五期)、《白楊林里的戰斗》([北京文學]七期)、《一匹倒掛在杏樹上的狼》([北京文學]十期 )、《蝗蟲奇談》([山花],[小說選刊]五期選載)。十二月,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會唱歌的墻》。
1999年,發表中篇小說《師傅越來越幽默》([收獲]二期)。作品講述一個下崗的老工人在湖邊的僻靜處開了個“黃色小屋”,專供人男女野合……這就是《師傅越來越幽默》的梗概。張藝謀用這個故事進一步編開去,就有趙本山和董潔主演的電影《幸福時光》,幾個名人一煽惑,電影和小說都賺錢。小說集《師傅越來越來越幽默》由解放軍文藝社出版。
《我們的七叔》([花城]一期),短篇小說《祖母的門牙》([作家]一期),另有中篇小說《野騾子》、《司令的女人》[收獲]、《藏寶圖》[鐘山]發表,短篇小說《兒子的敵人》、《沈園》[長城]發表。三月,海天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紅樹林》。十二月小說集《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據悉,莫言很多作品都被翻譯成各種文字出版。《紅高粱家族》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西班牙文、希伯來文、瑞典文、挪威文、荷蘭文、韓文、越南文等;《豐乳肥臀》被譯為英文、法文、日文、意大利文、荷蘭文、韓文、越南文、西班牙文、波蘭文、葡萄牙文、塞爾維亞文等。
新聞背景
近五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及主要作品回顧
2011年,瑞典詩人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聲明形容他的作品“簡練、細膩,充滿深刻的隱喻”。他自1958年起,他陸續發表《路上的秘密》《完成一半的天堂》《給生者與死者》以及《悲傷貢多拉》等詩集,逐漸在同代抒情詩人中奠定了領先地位。
2010年,秘魯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他為世界文學繁榮所作出的貢獻。略薩第一部享譽世界的作品是他1963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城市與狗》。其他比較著名的作品還包括《酒吧長談》、《世界末日之戰》、《公羊的節日》等。
2009年,德國女作家和詩人赫塔·米勒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稱,米勒的作品兼具詩歌的凝練和散文的率直,描寫了一無所有、無所寄托者的境況。1982年其處女作、短篇小說集《低地》出版。其他作品有《河水奔流》、《行走界線》與《那時狐貍就是獵人》等。
2008年,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聲明稱,克萊齊奧將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險精神融入創作,是一位善于創新、喜愛詩一般冒險和情感忘我的作家,在其作品里對游離于西方主流文明外和處于社會底層的人性進行了探索。克萊齊奧是20世紀后半期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訴訟筆錄》、《尋金者》、《羅德里格島游記》等。
2007年,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50年,她發表了第一部小說《青草在歌唱》。這部小說因深刻揭露了非洲殖民地的種族壓迫和種族矛盾而引起強烈反響,萊辛由此在文壇嶄露頭角。其他作品包括《暴力的孩子們》、《金色筆記》、《黑暗前的夏天》、《第五個孩子》等。
相關熱詞搜索:;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評語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實用篇二
魯迅文學獎以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先生命名的魯迅文學獎,設立于1996年,其前身“全國中、短篇小說獎”,自1980年代初新時期文學開始即設立。
范圍
1、凡屬評獎年度內在國家批準出版發行的報紙、刊物、出版社發表和出版的上述文學體裁、門類的作品,均可參加評選(單篇作品以首次發表的時間為準,書籍以版權頁標明的第一次出版時間為準)。
2、鑒于評選工作的語言限制,凡是用少數民族文字創作的作品,要求以漢文譯作參加評選。用少數民族文字創作的作品,可參加中國作協有關少數民族文學獎項的評獎。
3、詩歌和散文、雜文作品,以出版的詩集、散文、雜文集參評。文學理論和文學評論著述,單篇作品和理論評論專著,均可參評。
4、凡是臺灣作家在大陸正式出版的文學作品,都可以參加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和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等4項大獎的評選。
標準
1、堅持思想性與藝術性完美統一的原則,所選作品應有利于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導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對于體現時代精神和歷史發展趨勢、反映現實生活,塑造社會主義新人形象的催人奮進、給人鼓舞的優秀作品,應重點關注。要兼顧題材、主題、風格的多樣化。
2、重視作品的藝術品位。鼓勵在繼承我國優秀文學傳統和借鑒外國優秀文化基礎上的探索和創新,尤其鼓勵那些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富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
3、重視作品的社會影響力。各獎項評委會,可根據本條例的要求,結合該文學體裁門類的特點,聽取讀者意見,提出具體要求。
紀律
1、確保評獎的權威性與公正性。魯迅文學獎各獎項的評獎委員會要堅持評獎標準,實行評委名單公開、評委會評語公開制度。
2、杜絕違法亂紀行為和人情請托等不正之風。評委會、審讀小組及評獎辦公室成員,不得有任何可能影響評選結果的不正當行為。一旦發現此種行為,有關評委或工作人員的資格將被取消,有關參評作品的資格也將予以取消。
3、實行回避制度。評委會成員若有作品參評,或與參評作家作品有較為密切的關系(如系作品的責任編輯、參評作者的親屬等),必須回避。若發現有隱瞞者,取消評委資格,并不得再參加魯迅文學獎評獎工作。
機構程序
機構
1、魯迅文學獎各獎項的評獎工作由按文學體裁、門類分別組成的各獎項評獎委員會承擔。各評獎委員會下設該獎項的評獎辦公室,處理評獎的具體工作。
2、各獎項評獎委員會委員由中國作家協會聘請文學界有影響的作家、理論家、評論家和文學組織工作者擔任,人數以11人為宜。擔任各獎項評獎委員會委員者不應交叉。每一屆評委應比上屆更新1/2以上。京外評委應占評委總數的1 /3以上。評委名單由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確定,并報告主席團,同時報請上級主管部門備案。
3、中國作協成立魯迅文學獎評獎辦公室,協調各獎項的評獎以及負責評獎結果的發布和頒獎大會的組織工作。
4、各獎項評獎委員會組成后,須認真討論評選標準,重申評獎紀律,統一思想,以確保評選工作的導向性、權威性與公正性。
程序
1、參評作品征集。經中國作協書記處批準后,以中國作協的名義統一發布征集參評作品的通知,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作協、各行業文協(作協)、全國各省級以上有關出版單位和大型文藝雜志社在規定期限內向各獎項評獎辦公室報送符合評選要求的參評作品。
2、推薦備選作品。各評獎辦公室報請各評委會批準,聘請若干評論家、作家和編輯家組成審讀小組,對推薦作品在廣泛閱讀、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篩選,提出適當數量的作品,作為供評委會審讀備選的篇目。經由3名以上評委聯名提議,亦可在審讀小組推薦的篇目以外,增添備選篇目。在評選過程中,可適當召開讀者座談會,聽取讀者的意見。
3、投票產生各單項獎的獲獎作品。評委會在認真閱讀全部備選篇目的基礎上,經充分的協會商與討論,最后投票產生獲獎作品。投票是否采用記名方式,由評委會以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確定。作品獲得不少于評委總數的2/3的票數,方可當選。
4、評獎揭曉。評選結果報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備案,由中國作協統一發布。對獲獎作品,頒發獎牌和獎金。對出版、刊登獲獎作品的出版社、雜志社及其現任編輯頒發證書。
包括以下各獎項: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全國優秀詩歌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全國優秀文學理論、文學評論獎;全國優秀文學翻譯獎。
評委會認為,獲獎作品在思想上、藝術上均達到一定水準,宏觀地體現了 1995—1996年中國文學7個門類取得的進展和成就。這是在連續多年多數文學門類沒有進行全國性評獎后一次文學實績的檢閱,顯示了文學界逐步形成的民主、團結、鼓勁、繁榮的氛圍。獲獎作品以其自身質量表明了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與時代共同進步,與人民血脈相連,弘揚時代的主旋律,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努力奉獻的精神。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評語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實用篇三
凝聚磅礴的中國文學力量-11月20日晚,“中國文學盛典·魯迅文學獎之夜”在京舉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魯迅文學獎之夜有哪些活動,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全力打造以四大文學獎頒獎典禮為核心的“中國文學盛典”,以直播形式,打造一場場莊重典雅、氣氛熱烈、形態豐富、傳播力強的“茅盾文學獎之夜”“魯迅文學獎之夜”“駿馬獎之夜”“兒童文學獎之夜”。
晚會中,主持人將與獲獎作家代表進行互動,有著特殊身份和特殊經歷的獲獎作家,將為大家分享自己獨特的生命經歷與創作歷程,描述他們眼中的新時代文學風景,講述他們筆下動人的中國故事。
此外,晚會首次嘗試將文學頒獎典禮與作品朗誦、情景歌舞、舞劇、合唱等舞臺表演形式相結合,創造性地以歌隊合唱的形式,構成頒獎流程的內在有機環節,呈現文學之風雅,表達對獲獎作家作品的尊重和敬意。
魯迅文學獎創立于1997年,每四年評選一次,共設有中篇小說獎、短篇小說獎、報告文學獎、詩歌獎、散文雜文獎、文學理論評論獎、文學翻譯獎7大類獎項。面對新的媒介環境與傳播格局,為開辟文學新境界、拓展文學新空間,更好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動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真正進入人民大眾視野范圍之內,中國作家協會從第八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開始,全新打造“中國文學盛典·魯迅文學獎之夜”,推動形成以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四大文學獎項為核心的“中國文學盛典”,以隆重典雅、形態豐富、傳播力強的大型文學主題盛會,表彰具有最高榮譽的國家級文學獎項,力求把“中國文學盛典”打造成新時代文學發展的閃亮名片,向文學致敬、向作家致敬、向時代與讀者致敬,奮力鑄就社會主義文化的新輝煌。
魯迅文學獎,因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杰出代表人物魯迅而命名。魯迅文學獎是與老舍文學獎,茅盾文學獎,曹禺文學獎齊名的獎項,并稱中國四大文學獎。
成立于一九八六年,魯迅文學獎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之一,它的設立目的是為了表彰優秀的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理論評論,以及對外國文學翻譯的嘉獎,從而促進中國文學的蓬勃發展。
魯迅文學獎各單項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四年評選一次魯迅文學獎大獎。在魯迅文學獎的評選中,特別鼓勵作家們繼承我國優秀文學傳統和借鑒外國優秀文化,并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新。
尤其鼓勵那些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富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這些獲獎作品也表現出了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與時代并進、與人民有血緣關系、弘揚時代主旋律、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而奮斗的精神。
中篇小說獎
《紅駱駝》王松《荒野步槍手》王凱
《過往》艾偉《荒原上》索南才讓
《飛發》葛亮
短篇小說獎
《無法完成的畫像》劉建東
《山前該有一棵樹》張者
《地上的天空》鐘求是
《在阿吾斯奇》董夏青青
《月光下》蔡東
報告文學獎
《紅船啟航》丁曉平
《江山如此多嬌》歐陽黔森
《張富清傳》鐘法權
《中國北斗》龔盛輝
《國家溫度》蔣巍
詩歌獎
《歲月青銅》劉笑偉
《山海間》陳人杰
《奇跡》韓東
《天空下》路也
《詩歌植物學》臧棣
散文雜文獎
《回鄉記》江子
《大春秋》李舫
《大湖消息》沈念
《月光不是光》陳倉
《小先生》龐余亮
文學理論評論獎
《新時代文學寫作景觀》楊慶祥
《批評的返場》何平
《小說風景》張莉
《中國當代小說八論》張學昕
《編年史和全景圖——細讀
》郜元寶
文學翻譯獎
《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
林德爾·戈登(原作者)
許小凡(譯者)
《奧麥羅斯》德里克·沃爾科特(原作者)楊鐵軍(譯者)
《我的孩子們》古澤爾·雅辛娜(原作者)陳方(譯者)
《小說周邊》藤澤周平(原作者)
竺祖慈(譯者)
《風的作品之目錄》阿多尼斯(原作者)
薛慶國(譯者)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評語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實用篇四
1、1901年作品《孤獨與深思》獲諾貝爾文學獎。蘇利?普呂多姆(1839~1907)法國詩人。
獲獎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藝術和罕有的心靈與智慧的實證”
2、1902年作品《羅馬風云》獲諾貝爾文學獎。特奧多爾?蒙森(1817~1903)德國歷史學家。
3、1903年作品《挑戰的手套》獲諾貝爾文學獎。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戲劇家、詩人、小說家。
4、1904年作品《金島》獲諾貝爾文學獎。弗雷德里克?米斯塔爾(1830~1914)法國詩人。
5、1904年作品《偉大的牽線人》獲諾貝爾文學獎。何塞?埃切加賴(1832~1916)西班牙戲劇家、詩人。
6、1905年作品《第三個女人》獲諾貝爾文學獎。亨利克?顯克維支(1846~1916)波蘭小說家。
獲獎理由:“由于他在歷史小說寫作上的卓越成就”
7、1906年作品《青春詩》獲諾貝爾文學獎。喬祖埃?卡爾杜齊(1835~1907)意大利詩人、文藝批評家。
8、1907年作品《老虎!老虎!》獲諾貝爾文學獎。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1936)英國小說家、詩人。
9、1908年作品《精神生活漫筆》獲諾貝爾文學獎。魯道爾夫?歐肯(1946~1926)德國哲學家。
10、1909年作品《騎鵝旅行記》獲諾貝爾文學獎。西爾瑪?拉格洛夫(女)(1858~1940)瑞典作家。
11、1910年作品《特雷庇姑娘》獲諾貝爾文學獎。保爾?約翰?路德維希?馮?海塞(1830~1914)德國作家。
12、1911年作品《花的智慧》獲諾貝爾文學獎。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時劇作家、詩人、散文家。
13、1912年作品《群鼠》獲諾貝爾文學獎。蓋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德國劇作家、詩人。
獲獎理由:“欲以表揚他在戲劇藝術領域中豐碩、多樣的出色成就”
14、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饑餓石頭》獲諾貝爾文學獎。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印度詩人、社會活動家主。
15、1915年作品《約翰—克利斯朵夫》獲諾貝爾文學獎。羅曼?羅蘭(1866~1944)法國作家、音樂評論家。
16、1916年作品《朝圣年代》獲諾貝爾文學獎。魏爾納?海頓斯坦姆(1859~1940)瑞典詩人、小說家。
獲獎理由:“褒獎他在瑞典文學新紀元中所占之重要代表地位”
17、1917年作品《磨坊血案》獲諾貝爾文學獎。卡爾?耶勒魯普,丹麥作家。
獲獎理由:“因為他多樣而豐富的詩作——它們蘊含了高超的理想”
18、1917年作品《天國》獲諾貝爾文學獎。亨利克?彭托皮丹,丹麥小說家。
獲獎理由:“由于他對當前丹麥生活的忠實描繪”
*1918年未頒獎。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加上瑞典王室對諾獎基金的不合理利用,導致資金缺乏!故沒發!
獲獎理由:“特別推崇他在史詩《奧林帕斯之春》的優異表現”
20、1920年作品《大地碩果—畜牧曲》獲諾貝爾文學獎。克努特?漢姆生(1859~1952)挪威小說家、戲劇家、詩人。
獲獎理由:“為了他劃時代的巨著《土地的成長》”
21、1921年作品《苔依絲》獲諾貝爾文學獎。阿納托爾?法郎士(1844~1924)法國作家、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22、1922年作品《不吉利的姑娘》獲諾貝爾文學獎。哈辛特?貝納文特?伊?馬丁內斯(1866~1954)西班牙作家。
獲獎理由:“由于他以適當方式,延續了戲劇之燦爛傳統”
23、1923年作品《麗達與天鵝》獲諾貝爾文學獎。威廉?勃特勒?葉芝(1865~1939)愛爾蘭詩人、劇作家。
24、1924年作品《福地》獲諾貝爾文學獎。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1868~1925)波蘭作家。
獲獎理由:“我們頒獎給他,是因為他的民族史詩《農夫們》寫得很出色”
25、1925年作品《圣女貞德》獲諾貝爾文學獎。喬治?蕭伯納(1856~1950)愛爾蘭戲劇家。
26、1926年作品《邪惡之路》獲諾貝爾文學獎。格拉齊亞?黛萊達(女)(1871~1936)意大利作家。
27、1927年作品《創造進化論》獲諾貝爾文學獎。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國哲學家。
28、1928 年作品《新娘—主人—十字架》獲諾貝爾文學獎。西格里德?溫塞特(女)(1882~1949)挪威作家。
獲獎理由:“主要是由于她對中世紀北國生活之有力描繪”
29、1929年作品《魔山》獲諾貝爾文學獎。保爾?托馬斯?曼(1875~1955)德國作家。
30、1930年作品《巴比特》獲諾貝爾文學獎。辛克萊?劉易斯(1885~1951)美國作家。
31、1931年作品《荒原和愛情》獲諾貝爾文學獎。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1864~1931)瑞典詩人。
獲獎理由:“由于他在詩作的藝術價值上,從沒有人懷疑過”
32、1932年作品《有產者》獲諾貝爾文學獎。約翰?高爾斯華綏(1867~1933)英國小說家、劇作家。
33、1933年作品《米佳的愛》獲諾貝爾文學獎。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1870~1953)俄國作家。
34、1934年作品《尋找自我》獲諾貝爾文學獎。路伊吉?皮蘭德婁(1867~1936)意大利說家、戲劇家。
獲獎理由:“他果敢而靈巧地復興了戲劇藝術和舞臺藝術”
*1935年未頒獎。
35、1936年作品《天邊外》獲諾貝爾文學獎。尤金?奧尼爾(1888~1953)美國劇作家。
36、1937 年作品《蒂伯—家》獲諾貝爾文學獎。羅杰?馬丁?杜?加爾(1881~1958)法國小說家。
37、1938年作品《大地》獲諾貝爾文學獎。賽珍珠(珀爾?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美國作家。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評語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實用篇五
葉芝是愛爾蘭凱爾特復興運動的領袖,也是艾比劇院的創建者之一。以下是由百分網小編整理的葉芝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資料,希望能幫到大家了解!
因為葉芝對愛爾蘭文藝復興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所以在1923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家。葉芝是“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領袖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他主張提倡要實現愛爾蘭民族的偉大抱負和理想,他始終堅信藝術是應該是民族性的。因此,在1923年12月10日,葉芝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葉芝是愛爾蘭民族主義的領導人,他主張愛爾蘭作家應該要運用愛爾蘭的景色,并且從愛爾蘭的傳說中進行作品取材。根據這個原則,葉芝創作了他的第一部書和第一個重要的劇本。
1887年開始,葉芝就專門開始從事詩歌的創作,被當時其他作家稱為是當代最偉大的詩人。除了詩歌寫作,葉芝對戲劇同樣充滿著濃厚的興趣,先后一共寫過26部劇本。
葉芝在早前的創作中充滿著浪漫主義思想,擅長去營造夢幻的氛圍。等到進了老年之后,在現代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尤其結合他自身的切身經驗,他的創作風格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逐漸趨向于現代主義。
葉芝不但是艾比劇院的創始人之一,同時也是愛爾蘭國會的參議員。他非常重視自己的職務,對待自己的職務也相當重視。葉芝曾經在1923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家,他所獲獎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藝術化且洋溢著靈感的詩作表達了整個民族的靈魂”。正是因為他對民族的熱愛以及對國家的忠誠,用他畢生的藝術思想來表達了整個愛爾蘭民族的靈魂。
威廉·巴特勒·葉芝,也可以翻譯成“葉慈”、“耶茨”。葉芝是愛爾蘭偉大的詩人、散文家、神秘主義者。威廉·巴特勒·葉芝還是“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偉大領袖,艾比劇院的創始人之一。葉芝的詩歌受到很多文藝思想的影響,最終演變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
威廉·巴特勒·葉芝出生在距離愛爾蘭首都都柏林不遠的一個叫做山迪蒙的地方,他的父親是一位畫家。童年時期,他分別在都柏林和倫敦度過。葉芝早期學習過繪畫,而且還是倫敦藝術家中年輕的一員,經常關注當地期刊《黃皮書》。
葉芝和一些愛爾蘭作家共同發起了當時非常有影響力的“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當時除了作家們的文學創作之外,他們還對古代的傳奇故事、詩歌、民歌等進行翻譯和挖掘,這些工作對運動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這場運動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就是艾比劇院的建立。成立的前兩年并沒有獲得成功,之后在他朋友的幫助下開始有了起色。等到著名劇作家約翰·米林頓·辛參與進來之后,他們的團體還賺到不少錢,并且還修建了艾比劇院。
葉芝通過朋友龐德認識許多現代主義者,這個使得他的作品跟早期的風格有了很大的轉變。等到晚年期間,他不再像中年一樣關注政治相關的題材,而是開始了自己獨有特色的風格寫作。葉芝開始為自己的家人進行寫作,有時候還描寫時間的流逝,表達自己的無奈和感傷。
威廉·巴特勒·葉芝是20世紀詩壇上非常著名的愛爾蘭詩人,他與艾略特在當時的詩壇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葉芝的創作理論的實踐經驗在詩壇上的影響力是極其深遠而又偉大的,因此他還被艾略特稱為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詩人。人們對葉芝評價基本都是評價他的作品,下面就來看看對葉芝的評價。
葉芝因為對愛爾蘭的文藝復興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因此獲得了192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他所創作的作品被很多詩人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比如埃茲拉·龐德、艾略特等等,在當代,他的作品仍然是很多讀者競相閱讀的對象。
葉芝是后期象征主義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受到較大爭議。通過分析葉芝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作品既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同時也具有象征主義的特點,從中可以發現葉芝不斷追求創新、自我突破的個性。葉芝的象征主義的發展,本質上就是從浪漫主義逐漸過渡到現代主義的一個過程。
葉芝的浪漫主義是他抒情的表現,而他的象征主義則是說明他對自我的創新的精神。某些評論家因為葉芝的作品中缺少對于城市的印象而否定了他的現代主義。從象征主義這方面來看,葉芝筆下的城市或者是村莊,都只是他內心所對應的事物而已。因此由于葉芝的獨特性使得他在現代詩歌中卓爾不群,而且仍然保持著旺盛頑強的生命力。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評語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實用篇六
64、1970年作品《癌病房》獲諾貝爾文學獎。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1918~)蘇聯作家。
65、1971年作品《情詩?哀詩?贊詩》獲諾貝爾文學獎。巴勃魯?聶魯達(1904~1973)智利詩人。
獲獎理由:“詩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復蘇了一個大陸的命運與夢想”
66、1972年作品《女士及眾生相》獲諾貝爾文學獎。亨利希?伯爾(1917~1985)德國作家。
67、1973年作品《風暴眼》獲諾貝爾文學獎。帕特里克?懷特(1912~1990)澳大利亞小說家、劇作家。
68、1974年作品《烏洛夫的故事》獲諾貝爾文學獎。埃溫特?約翰遜(1900~1976)瑞典作家。
69、1974年作品《露珠里的世界》獲諾貝爾文學獎。哈里?埃德蒙?馬丁遜(1904~1978)瑞典詩人。
獲獎理由:“他的作品透過一滴露珠反映出整個世界”
70、1975年作品《生活之惡》獲諾貝爾文學獎。埃烏杰尼奧?蒙塔萊(1896~1981)意大利詩人。
71、1976年作品《赫索格》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索爾?貝婁(1915~)美國作家。
獲獎理由:“由于他的作品對人性的了解,以及對當代文化的敏銳透視”
72、1977年作品《天堂的影子》獲諾貝爾文學獎。阿萊克桑德雷?梅洛(1898~1984)西班牙詩人。
獲獎理由:“他的作品繼承了西班牙抒情詩的傳統和吸取了現在流派的風格,描述了人在宇宙和當今社會中的狀況”。
73、1978年作品《魔術師?原野王》獲諾貝爾文學獎。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1904~1991)美國作家。
74、1979年作品《英雄挽歌》獲諾貝爾文學獎。奧德修斯?埃里蒂斯(1911~)希臘詩人。
75、1980年作品《拆散的筆記簿》獲諾貝爾文學獎。切斯拉夫?米沃什,波蘭詩人。
76、1981年作品《迷茫》獲諾貝爾文學獎。埃利亞斯?卡內蒂(1905~)英國德語作家。
獲獎理由:“作品具有寬廣的視野、豐富的思想和藝術力量。”
77、1982年作品《霍亂時期的愛情》獲諾貝爾文學獎。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28~)哥倫比亞記者、作家。
78、1983年作品《蠅王?金字塔》獲諾貝爾文學獎。威廉?戈爾丁(1911~1994)英國作家。
79、1984年作品《紫羅蘭》獲諾貝爾文學獎。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1901~1986)捷克詩人。
80、1985年作品《弗蘭德公路?農事詩》獲諾貝爾文學獎。克洛德?西蒙(1913)法國小說家。
81、1986年作品《雄獅與寶石》獲諾貝爾文學獎。沃萊?索因卡(1934~)尼日利亞劇作家、詩人、小說家、評論家。
獲獎理由:“他以廣博的文化視野創作了富有詩意的關于人生的戲劇。”
82、1987年《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獲諾貝爾文學獎。約瑟夫?布羅茨基(1940~1996)蘇裔美籍詩人。
83、1988年作品《街魂》獲諾貝爾文學獎。納吉布?馬哈富茲(1911~)埃及作家。
84、1990年作品《太陽石》獲諾貝爾文學獎。奧克塔維奧?帕斯(1914~)墨西哥詩人。
85、1991年作品《七月的人民》獲諾貝爾文學獎。內丁?戈迪默(女)(1923~)南非作家。
86、1992年作品《西印度群島》獲諾貝爾文學獎。德里克?沃爾科特(1930~)圣盧西亞詩人。
87、199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托尼?莫里森(女)(1931~)美國作家。
88、1994年《個人的體驗》和《萬延元年的足球隊》獲諾貝爾文學獎。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小說家。
89、199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希尼(1939~)愛爾蘭詩人。
90、1996年希姆博爾斯卡(女)(1923~)波蘭詩人。199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91、1997年達里奧?福(1926~)意大利諷刺劇作家。199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92、1998年若澤?薩拉馬戈(1922~)葡萄牙記者、作家。199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93、1999年作品《鐵皮鼓哈里》獲諾貝爾文學獎。君特?格拉斯(1927~)德國作家。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評語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實用篇七
【導語】本站的會員“shshshtq”為你整理了“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評語”范文,希望對你有參考作用。
《最慢的是活著》作者:喬葉評語:《最慢的是活著》透過奶奶漫長堅韌的一生,深情而飽滿地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家族倫理形態和潛在的人性之美。祖母和孫女之間的心理對峙和化芥蒂為愛,構成了小說奇特的張力;如怨如慕的綿綿敘述,讓人沉浸于對民族精神承傳的無盡回味中。
《國家訂單》作者:王十月評語:作為一位從工人中走出來的作家,王十月對于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企業中不同身份人們的復雜境遇有著深切的體會和理解。
他的《國家訂單》在危機與生存的緊張敘述中燭照人心,求證個體的權利、夢想與社會的和諧、發展,體現了公正、準確地把握時代生活的能力。
《手銬上的藍花花》作者:吳克敬評語:高歌一曲信天游,新舊兩個“藍花花”。深厚的地域文化、濃郁的陜北風情、奇幻的故事結構、冷峻的批判精神,構成了《手銬上的藍花花》獨特的藝術魅力。
陜北女子跌宕的生命際遇、執著的人生追求和天然的高潔人性,像黃土地上的民歌,感人肺腑,動人心魄。
《前面就是麥季》作者:李駿虎評語:一部純正的、關于心靈和道德凈化的鄉土小說,流淌著平淡、日常的心緒,蘊含著訴不盡的溫情與關愛。
筆調質樸、平實、幽默、從容,深入到鄉土生活的深處,抒寫著人性中善良美好的愿望。作者自覺的現代敘事意識和較成熟的敘事能力,在《前面就是麥季》里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琴斷口》作者:方方評語:《琴斷口》超越了俗常的愛情婚姻故事,進入了人生存在的深刻探尋,“琴斷口”之隱喻豐富而意味深長,使人見識到左右我們人生的神秘外力。
面對人亡、琴斷、婚姻解體三種情景,不禁引發出“究竟為誰之錯”的疑問。作者留給我們關于愛、道德、生死問題的深深思索。短篇小說《伴宴》作者:魯敏評語:魯敏關切復雜的都市生活,獨辟蹊徑,敏銳地探索人的精神疑難。
在《伴宴》中,一位心性高潔的樂手在紅塵中面對著艱難的價值選擇。魯敏不避塵埃,與她的人物一起經受困惑和考驗,體認善好的生活價值,在短篇小說有限的尺度內開拓出豐厚深長的心靈空間。
《老弟的盛宴》作者:盛瓊評語:“平瞎子”從生下來一直在接受著極限考驗,現實生存的極限考驗,個人意志力的極限考驗。當他過了生存這一關后,依然要面對親情的極度冷漠和個人的深度孤獨。
老弟的盛宴,就此成了老哥見證人情溫度、人性深度和人生自我調試能力的考場。
《放生羊》作者:次仁羅布評語:這是一個關于祈禱與救贖的故事。藏族老人在放生羊身上寄托了對亡妻的思念與回憶。
他對羊的憐愛、牽掛與照顧,充實了每一天的日常作息,從此心變得溫柔,夢變得香甜。
小說中流淌著悲憫與溫情,充盈著藏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
既顯示了作者對時代背景及其地方環境的把握,也顯示了作者成熟而出眾的藝術塑造能力。
《海軍往事》作者:陸穎墨評語:《海軍往事》看起來說的都是小事,一面“鏡子”、一條狗、一扇艙門、一艘老舊的軍艦,連接成一條記憶的河流,蒼涼而不失壯美,深沉中閃射著理想的光芒。
海軍往事照耀著波濤洶涌的海面,深情地注視著我們今天的遠航。
詩歌《烤藍》作者:劉立云評語:劉立云把軍人、軍隊、戰爭用火焰般的詞語表述出來,把命運、堅韌和錯綜復雜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
壯闊的詩句,驚濤拍岸,慷慨高歌,敲打出鋼鐵的聲音。
詩人對他人的生活和命運,對人間萬象、山川風物,都懷著親切、敬重之心,以多變的`風格尋求豐富的人生經驗與體悟的詩意表達。
《李琦近作選》作者:李琦評語:李琦的詩簡單、樸實、穩重、凝練,有不動聲色的情感力量。她在一種靈動的日常書寫里,隱藏著一種通透的生命哲學,也浸透著一種內在的知性情感和洞察世界的溫潤力量。
《檸檬葉子》作者:傅天琳評語:傅天琳堅持個性化的藝術追求。她的詩關注現實,思考生命價值,尋找心靈方向,率性而真誠,感情真摯而豐厚,語言優美而樸素。
她眼光向下,感覺向內,精神向上,親切真實中達到一種超越境界。
流貫其中的精神則超越了地域限制,而具有普通人性的價值。
《藏地兵書》作者:王宗仁評語:一部向青藏高原守衛者的致敬之作。作者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也是歌者。
新一代最可愛的人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生長和煥發出的奉獻精神、大愛情懷,經由他的深情描述傳遞給讀者,引發長久的感動。
《路上的祖先》作者:熊育群評語:依托堅實的大地,步向歷史的縱深。開闊的文化視野、深厚的民族情感和詩意的藝術筆墨,展現中國各民族生存狀態的當下與過程,從中傳達出深刻的歷史記憶和現實的人文關懷。
路上祖先的足印和現代文明的印記,都深烙在我們的心上。
《風行水上》作者:鄭彥英評語:《風行水上》是一部回歸鄉土、家園和生活本真的書。鄉土風物與文學血脈在這里氣韻相通,水乳交融,彌漫著濃郁的生活氣息。
作者與土地及土地上的人、物、事所產生的莫逆親情,浸潤出溫馨的民間情感。
《王干隨筆選》作者:王干評語:朝花夕拾的閑筆,閑庭信步的絲語,洞察社會,感悟人生,審視文化,解讀歷史。
學者深邃睿智的智性思考與作家獨具慧眼的藝術體驗,凝結成優美篇章。作品筆墨靈動,筆調犀利,用文學的力量燭照世道人心。
《病了的字母》作者:陸春祥評語:《病了的字母》以一種別樣的雜文景象,帶給我們別樣的藝術感受。它雖不像一把把鋒利的手術刀,卻如一味味溫和的中草藥,直抵社會現實的疼痛和人性的病處,既鞭辟入里,切中要害,又充滿了善意和關切,柔中帶剛,讓人回味。
《震中在人心》不僅攝取了2008汶川抗震救災的感人場面,而且更真切地悲憫人類生命所蒙受的重創,反思與災害同時發生的某些存在,意味沉郁,具有強烈的情思力量。
《生命的吶喊》作者:張雅文評語:《生命的吶喊》以個人生活的豐富性、具體性和感染力,開辟一條普通人與大時代連接的生命通道。張雅文從山村女兒到運動員、到女作家的奮斗經歷,結合推動她前行的歷史潮流,證明了紀實文學也能形成一種不限于宏大敘事和具有強烈個性色彩的文學概括力。
《感天動地——從唐山到汶川》作者:關仁山評語:關仁山以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特殊身份與感受,用豐沛的情感將唐山與汶川連接在一起,展現了匯聚于全民族內心深處的感天動地的情懷。
本書對河北特別是唐山人民在汶川抗震救災中創造的諸多“第一”做了感人的描述,彰顯了燕趙俠風和中華民族的美德。
將戰爭融入民族史、軍事史、情感史去抒寫,在中國當代報告文學創作中,顯得十分可貴。
《胡風案中人與事》作者:李潔非評語:《胡風案中人與事》描述了在一個令人痛心的歷史事件中若干普通當事者的曲折遭際。這種遭際,是個人命運的悲劇,也包含著已被中國人民深刻銘記的歷史教訓。李潔非沉潛求實的態度、簡潔蒼勁的敘事,體現了紀實文學寫作所追求的獨特境界。
考察了二十世紀以來文學知識分子與歷史與時代復雜的互動關系。作品材料扎實、論述周密,對于認識中國文學的發展和變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及其面臨的挑戰》作者:張炯評語:張炯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及其面臨的挑戰》高屋建瓴,簡要準確地評述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世界地位、在中國的傳播發展及在當代面臨的挑戰。
特別是以文藝本質論、文藝創作論、文藝功能論、文藝生態論、文藝發展論、文藝批評論概括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基本框架,對于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現實意義。
《想象與敘述》作者:趙園評語:趙園的《想象與敘述》資料翔實,立論嚴謹,論述細密暢達,體現了令人敬重、沉靜扎實的學風。該書以文學批評的方法處理社會歷史文本,從“想象”和“敘述”兩個層面,對明清以來的中國思想文化史作出了富于洞見的分析。
《中國文學跨世紀發展研究》作者:高楠、王純菲評語:盡管仍需更為辯證、復雜的論證,高楠、王純菲的《中國文學跨世紀發展研究》對中國文學發展中的眾多現象作出了較為全面、詳盡的梳理,并就其中凸現的一系列理論問題進行了探索性的闡釋與思考,體現了較為開闊的學術視野和勇于介入當下文學現場的學術意識。
《童年再現與兒童文學重構——電子媒介時代的童年與兒童文學》作者:譚旭東評語:譚旭東的《童年再現與兒童文學重構》思考和探討電子媒介時代兒童文學面臨的藝術困境和藝術可能性,是在特定領域具有開拓性的研究成果。
作品視野新穎,論點明確,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和學術啟發意義。
莫言獲獎作品蛙讀后感
關于舉辦區第五屆小學生足球聯賽通知
區第五屆小學生足球聯賽競賽規程
第五屆全國教育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評語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實用篇八
11月20日晚,第八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完成了突破性的“破圈傳播”,在京打造了一臺全新的“中國文學盛典·魯迅文學獎之夜”,并通過電視直播和網絡轉播呈現給觀眾和讀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于2022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有哪些,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中篇小說獎
《紅駱駝》王松《荒野步槍手》王凱
《過往》艾偉《荒原上》索南才讓
《飛發》葛亮
短篇小說獎
《無法完成的畫像》劉建東
《山前該有一棵樹》張者
《地上的天空》鐘求是
《在阿吾斯奇》董夏青青
《月光下》蔡東
報告文學獎
《紅船啟航》丁曉平
《江山如此多嬌》歐陽黔森
《張富清傳》鐘法權
《中國北斗》龔盛輝
《國家溫度》蔣巍
詩歌獎
《歲月青銅》劉笑偉
《山海間》陳人杰
《奇跡》韓東
《天空下》路也
《詩歌植物學》臧棣
散文雜文獎
《回鄉記》江子
《大春秋》李舫
《大湖消息》沈念
《月光不是光》陳倉
《小先生》龐余亮
文學理論評論獎
《新時代文學寫作景觀》楊慶祥
《批評的返場》何平
《小說風景》張莉
《中國當代小說八論》張學昕
《編年史和全景圖——細讀》郜元寶
文學翻譯獎
《t.s.艾略特傳:不完美的一生》
林德爾·戈登(原作者)
許小凡(譯者)
《奧麥羅斯》德里克·沃爾科特(原作者)楊鐵軍(譯者)
《我的孩子們》古澤爾·雅辛娜(原作者)陳方(譯者)
《小說周邊》藤澤周平(原作者)
竺祖慈(譯者)
《風的作品之目錄》阿多尼斯(原作者)
薛慶國(譯者)
魯迅文學獎,是以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先生命名的文學獎項。與老舍文學獎、茅盾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并稱中國四大文學獎。創立于1986年。魯迅文學獎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之一,旨在獎勵優秀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評論的創作,獎勵中外文學作品的翻譯,推動中國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
魯迅文學獎各單項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4年評選一次魯迅文學獎大獎。將選出該評獎年度里某一文學體裁中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作品。首次評獎從1997年開始,評選1995—1996年的作品。包括以下各獎項: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全國優秀詩歌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全國優秀文學理論、文學評論獎;全國優秀文學翻譯獎。
全力打造以四大文學獎頒獎典禮為核心的“中國文學盛典”,以直播形式,打造一場場莊重典雅、氣氛熱烈、形態豐富、傳播力強的“茅盾文學獎之夜”“魯迅文學獎之夜”“駿馬獎之夜”“兒童文學獎之夜”。
晚會中,主持人將與獲獎作家代表進行互動,有著特殊身份和特殊經歷的獲獎作家,將為大家分享自己獨特的生命經歷與創作歷程,描述他們眼中的新時代文學風景,講述他們筆下動人的中國故事。
此外,晚會首次嘗試將文學頒獎典禮與作品朗誦、情景歌舞、舞劇、合唱等舞臺表演形式相結合,創造性地以歌隊合唱的形式,構成頒獎流程的內在有機環節,呈現文學之風雅,表達對獲獎作家作品的尊重和敬意。
魯迅文學獎創立于 1997 年,每四年評選一次,共設有中篇小說獎、短篇小說獎、報告文學獎、詩歌獎、散文雜文獎、文學理論評論獎、文學翻譯獎 7 大類獎項。面對新的媒介環境與傳播格局,為開辟文學新境界、拓展文學新空間,更好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動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真正進入人民大眾視野范圍之內,中國作家協會從第八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開始,全新打造 " 中國文學盛典 · 魯迅文學獎之夜 ",推動形成以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四大文學獎項為核心的 " 中國文學盛典 ",以隆重典雅、形態豐富、傳播力強的大型文學主題盛會,表彰具有最高榮譽的國家級文學獎項,力求把 " 中國文學盛典 " 打造成新時代文學發展的閃亮名片,向文學致敬、向作家致敬、向時代與讀者致敬,奮力鑄就社會主義文化的新輝煌。
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評語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實用篇九
;提起中國的文學獎,影響力比較大的主要有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老舍文學獎,并稱“當代中國四大文學獎“。這四個文學獎側重點各不相同,在不同領域都是項級的、影響力最大的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成立于1982年,獎項每四年評選一次,參評作品需為長篇小說,字數在13萬以上的作品。
“魯迅文學獎“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設立于1996年,每三年評選一次,參選作品為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評論作品以及外國文學翻譯作品。
“曹禺戲劇文學獎“由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設立于1994年,目前每年評選一次,專就劇本創作所進行的全國性評獎,代表我國戲劇創作最高水準。
“老舍文學獎“是北京市文聯和老舍文藝基金會于1999年創立的文學獎,用于獎勵京籍作者的創作和在北京出版、發表的優秀作品。
在這四個獎項當中,雖然領域略有不同,然而從影響力和穩定性來看,知名度最高的當屬茅盾文學獎,設立最早,基礎最廣泛,到現在舉辦了十界,基本沒有變化。而魯迅文學獎舉辦了七屆,曹禺戲劇文學獎在2006年更名為“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老舍文學獎2014年有獎杯沒有獎金,此后就沒有了聲息。
作為當前文學體制內最主流的獎項,茅盾文學獎近些年出現一些疲態,頗有雞肋的感覺。由于評判標準比較僵化和評委的代表性不足,重視時代性和現實性,反而忽視了文學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對文學的審美空間過于狹窄,作品比較固化,想象力的缺失,慣有的枯燥模式,使得作品閱讀性和體驗越來越差,因而逐漸出現茅盾文學獎過于“曲高“而“和寡“,另外從本世紀作品逐漸有變長而拖沓之嫌,“營養性“不足,使得整體趣味性下降,這也是遭到公眾所詬病的槽點所在。
歷數茅盾文學獎頒發十界以來,能夠稱得上經典的確實不多,有些獲獎作品,即便是在當時可以熱鬧一時,然而過不了一兩年就感覺到索然無味,就連再翻看一次都沒有興趣,這別說和四大名著相比,就連一些傳統評書和當代國外文學翻譯作品都無法比擬,這點不能不說令文學界汗顏。
雖然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文學評價的標準不一,茅盾文學獎頒布以來,有近六十部作品獲獎,如果非要其中選出佼佼者,依筆者個人來看,其中當以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的第一部為最佳。作者用樸實無華的言語,不帶任何夸張秉筆直書普通小人物的努力奮斗史,折射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忍耐的性格,和在煎熬中不屈不撓成長的秉性,既是對那個時代的一種總結,也是對千百年來老百姓生存環境的一種真實反映,作者有感而發,飽含拳拳之情和敬畏之意,言之有物,值得閱讀。
另外兩部描寫少數民族文化的作品也是十界茅盾文學獎中的亮點,那就是作家阿來的《塵埃落定》和女作家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尤其是阿來的《塵埃落定》,通過一個土司和漢族女子所生的“傻子“的獨特視角,來觀察世界,敘述了一段邊疆地區藏族土司之間的奇特故事。作者運用輕靈明快的語言,故意鋪張的浪漫意象,展現了獨特的藏族浪漫風情以及土司制度的愚昧神秘,從而達到一種美學和文學上的享受,是趣味性和文學性的代表作。
除了以上僅有的兩三個作品,這些年來能夠沉淀下來,讓人回想起印象深刻的作品,就很難記得起來還有哪一部.即便是記得名字也記不得內容,這不能說是讀者的記性變差,而是作品的功力欠缺導致。也許有的人會提起獲得大獎的作者之類,然而就筆者來看,整體文章水平還是略顯膚淺,缺乏那種含蓄真情和意味悠長之美,即便是描寫現實也是皮毛之作。
近些年,隨著網絡文學的蓬勃發展,題材變得多樣化,內容越來越寬泛,并且人們受教育程度和認知水平的顯著提高,選擇面越來越廣闊,以往那種純靠出版物閱讀的單一模式一去不復返,因而那些著名的文學獎作品逐漸失去了光環。一些作家即便是獲了獎也不見得能銷售出去幾本書,反而是網絡閱讀以傳播速度快,價格低廉,閱讀受眾廣而占據了大部分份額,雖然文學作品良莠不齊,然而大的趨勢卻是無可阻擋。
而反觀這些文學獎項,面對大的趨勢并沒有積極做出改變,一味地故步自封,僵化固執,甚至有的還出現倒退,這值得有關主辦方反思。就拿某些文學獎來說,其中不少獎項的獲獎者作品“水分“太多,引起不少讀者的反感和吐槽,口碑變差。記得某一年有一獲獎作品,就連“炎黃子孫奔八億,不蒸饅頭爭口氣“的作者都獲得詩歌獎,而著名評委竟然還說是絕唱,這不能不令人質疑,試問這樣的獎項還有誰會去理睬?還有誰買賬?這也是某些獎項越來越沒人關注的真正原因所在,人們選擇了“用腳投票“。
那么,面對當前的文學趨勢,該如何改變呢?首先不能一味盲從這是對的,然而固執的僵化也不對。精神文明固然需要引導,然而傳統的思維模式的慣性會把人們拉上正確的道路。筆者認為,首先在參評作品上進行適當放開,在考慮現實性同時,盡量展示文學的多樣性和藝術性以及美學范疇,這樣才能是符合國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方針政策。
另外就是在評選階段的公開性和評委的廣泛代表性上予以改變,讓真正的讀者去選擇作品,讓大多數人來評定,不要輕視普通讀者的鑒賞水準,其實,大多數人對文藝作品的品評還是比較符合傳統文化范疇的,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這也是互聯網思維的精髓,完全不必杞人憂天。
茅盾文學將走過十界近四十年,世界在改變,文化在進步,我們也要與時俱進,不能拘泥僵化,將最精彩的文學作品推上最高舞臺,展現中華民族文化的最佳風采,祝愿茅盾文學獎越辦越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