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能夠通過精準的語言表達和生動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作者所描繪的情境中。推薦大家閱讀以下優秀作文范文,它們展現了不同層次的寫作能力,對寫作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一
我們院里有一位老人,畫的國畫特別漂亮,她告訴我,她十幾歲就開始學國畫了下面我來介紹一下她畫的畫吧。
我在觀看她的畫時,宛如身臨其境:那層層疊疊的高山、郁郁蔥蔥的森林,隱隱約約地倒影在湖水里,我正看的入神,突然,兩只美麗的'喜鵲輕點湖面,蕩起一圈圈漣漪,又展展翅膀走走了。遠處,一葉小舟向我飄來,一陣微風吹過,從天空飄下來一片片紅色花瓣……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李白的一首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國畫是國粹、也是國家的驕傲,我愛國畫,更愛老人那獨特的魅力給人的感覺!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二
我本人十分喜歡畫畫,什么素描、水彩、油畫這些都喜歡,但我最愛的還是國畫。
國畫很有講究,就是選紙、筆、顏料也要很重要,一幅好的國畫要用很長時間來完成。還有一點就是要有耐心和要細心。記得我第一次接觸國畫的時候,別提有多糟了。我畫的是一幅“荷塘夏景”起先要勾勒出荷花的邊,我一開始勾得還不錯,但5、6分鐘我就不耐煩了,便烏七八糟地勾了一通,導致線條有粗有細。勾好線條就上色了,老師說:“先涂上原色在用水色把原色擴散開。”然后看了老師的示范我已經胸有成竹了,誰知,我總不能用水色把原色擴散開,哎呦!把我急得呀!接著,我實在是畫不好,又心急,草草上好色,就了事了。好好的一副國畫就被我給毀了,唉!后來,我又在次畫國畫了,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好好的勾線,再怎么無奈也接著好好的勾,而且我每一個步驟都很認真,上色也不像上次那樣毛毛草草細心的擴散了原色。結果我花了3個小時多的時間完成了一幅國畫。
從那以后我愛上了國畫,愛上國畫的傳統,愛上國畫的色彩。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三
我從三年級開始愛上了國畫,經為這段時間的國畫學習,我的知道豐富了不少呢。國畫又稱中國畫,歷史十分悠久。遠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出南了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在這之前又有原始巖和彩陶畫。這些早期繪畫奠定了后世中國畫以線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礎。
我以前學學國畫時我也愛國畫,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老師來教我畫國畫。一天,我發現同班同學在學國畫,于是我就去他那兒尋問了在哪學在跟哪個老師學國畫,問到后就央求媽媽幫我報名,然后就去青少年活動中心跟著趙老師學國畫。
老師先教我畫菊花,一開始我怎么畫也畫不到自己滿意,經常想放棄,但最后我都堅持了下來,一直到現在。現在我什么都會畫了,自我感覺良好。老師常說,自然的景物不一定要和老師畫得一樣,如果一模一樣的畫,那就白叫自然景物了。我以前一直有明白老師說的是什么意思,只想著一定要畫得和老師一樣老。現在我終于明白老師的意思了,世界萬物都有千姿萬態,即便是同一些東西也不一定一模一樣,自從明白這個道理后我的畫畫水平也提高了不少。
我愛老師,更愛國畫。我與國畫的感情已經十分深厚,畫國畫能讓我修身養性,能讓我安靜下來,在畫畫中體會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四
《清明上河圖》這幅名畫上的人物、街道、牲口都很逼真,而這幅名畫就是以國畫形式畫成的。
我上幼兒園時就對國畫感興趣,于是報名參加了國畫興趣班,跟著呂老師學習國畫。時光飛逝,轉眼間我上了小學三年級,我驚喜地發現,國畫原來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我高興極了,我為自己會一門中國傳統文化而自豪!
我覺得學國畫不僅是學了一門課程,而且還豐富了課余生活。
我真喜歡國畫!你也一樣吧?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五
我愛中國,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我愛它的一切。中國的首都是古風北京,我愛北京。中國有美麗的京劇,我愛京劇。中國也有著名的書法,我也熱愛書法。但我最喜歡的是歷史悠久,色彩動人,筆墨有趣的國畫。
我是一個熱愛繪畫的小女孩。我從小就喜歡畫畫。用筆開畫,反正我是愛畫畫的!小畫,畫在報紙上,大畫,門,墻,衣柜,都是我的“腳印”。
最后上了小學,我媽把我放在美術老師那,讓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畫了幾天油畫棒就對畫畫失去了興趣,但是“它”的到來改變了我之前的看法。一個星期天,老師教我們畫國畫,我高興地“八尺高”跳了下去。那時候我對中國畫產生了興趣!我很好奇,因為之前沒見過。最后老師開始教我們:“我們每個人桌子上都有一張紙叫宣紙,專門畫國畫,今天我們在學國畫!”!旁邊有墨水和刷子。”老師緩緩說道。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如果老師不開始教我畫畫,我會著急的!最后,老師拿起筆,蘸著墨水,畫著,給我們講解:“墨水有五種,焦的,濃的,淡的,清的。厚的要破,輕的要破。“我年輕的時候是怎么知道這些的,但是自從老師的指點,我對中國畫有了深刻的理解:漢族的傳統形式是用毛筆蘸水蘸墨,在絲綢或紙上畫畫,這叫我拿起筆開始畫畫。我先蘸了點墨水,一筆兩劃,最后第八筆加了金魚尾巴!畫一條金魚用了八招!然后幾條栩栩如生的金魚就在我的“魔筆”下誕生了!一個小時后,我的杰作終于完成了!不僅有濃墨畫的金魚,還有淡墨畫的池水和水生植物。太美了!配得上這位大師的畫!我心里是沾沾自喜的!
那時候我對國畫“超級感興趣”,回家了。我媽最后同意幫我上網查國畫相關資料。哇!互聯網不愧是互聯網。幾秒鐘后,許多作品出現了,包括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其中一個愛上了我。我一看,是齊白石大師的。我很小就認識他,知道他是著名的國畫大師。其實國內有很多這樣的國畫大師,比如徐悲鴻大師,張大千大師都是我崇拜的“偶像”。
我愛他們,因為他們讓我“懂國畫”;我愛我的老師和我的媽媽,因為他們讓我“學會認識中國畫”;我也熱愛繪畫,因為它“讓我愛上了國畫”!
我愛國畫,更愛中國!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六
從三年級開始,我新報了一個興趣班——畫國畫。
一開始我畫畫非常粗心,還經常把畫搞得一團糟,不是水太多了,就是水放少了,總是掌握不好。有一次,我在畫枇杷,總是把枇杷畫得不是左邊大了就是右邊小了,還把它畫得東倒西歪,枇杷的點對不上桿,那桿子不是太粗就是太細。這時老師對我說:“你只要把枇杷的主桿畫粗,把生果實的桿畫細點,還要把枇杷畫密點,這樣你的畫會更好。”我聽了老師的話,畫了一張又一張,照著畫冊畫,照著老師畫,到現在慢慢地畫得越來越好了。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現在我好像突然開了竅,畫什么都得心應手起來。有一次我正在畫“南瓜青瓜蘿卜”時老師走過來看了看我的畫,愣了愣,然后輕輕地拍了拍我的頭說:“小子,畫得還挺好的!”說著,就把這幅畫掛了起來給大家看。接著我又畫了一幅還是被掛起來了。在檢查家庭作業的時候,老師又把我三張中的其中一張掛了起來。那天放學我非常高興,不用說是因為我一天就掛了三張畫,我的努力終于有小小的結果了,以后我對國畫有了更大的興趣,但還要堅持不懈繼續努力。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七
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于絹或紙上。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國畫的基本分類,一起來看一下吧。
中國畫中寫意畫是以水墨作長時期占據著畫壇的統治地位,成為正統。畫家對水墨的獨特的感悟,來源于對水墨畫的實踐。中國人對于線條、水墨的特殊感情和心悟,是古老的傳統藝術思維現象。儒道思想的啟迪和制約,使得中國畫家迷走于水墨天地數千年樂而忘返。水墨畫以其獨具的風采、恢宏博大的內涵、神秘莫測的無窮變化,尤其是它純正的東方意味使之傲立于世界藝術之林。
水墨畫的發展是以水墨技法的不斷進步、完善而趨于成熟的。如董源的氤氳,郭熙的菌散,范寬的厚實,米友仁的充潤,李唐的濃重,夏圭的淋漓-----從宋元以后的四家、董其昌、徐渭、四僧、四王、揚州八怪,直到吳昌碩、黃賓虹、石魯、傅抱石、張大千、李可染、齊白石等,在水墨畫的探索實踐中也都各得珍奇,各具風采。傳統水墨畫講究用筆用墨,推崇有筆有墨,追求筆意墨致,這就是說對筆和墨的要求是同等嚴格的。在實踐操作中,往往是以筆帶墨,故處處見筆。由于墨與水的交融,墨分出五色,有濃有淡,濃淡相滲,黑白相間,又要求筆中有墨。所謂有筆有墨、見筆見墨,便是水墨畫藝術的表現力和價值所在。水墨畫是聯系傳統和現代信息的橋梁,是連接傳統和現代的紐帶。它影響啟迪了新一代畫家,示以后來者傳統規范,也啟開了某些通向現代的通道,起了開拓性的作用。這是時代所使然。
花鳥與人們的生活關系密切,無處不見,無處不在,與人們朝夕相伴,因此,在遠古時代,花鳥就時常作為藝術表現的對象。進入階級社會之后,花鳥畫當作工藝美術的一部分,常在各種屏風、器物或裝飾品中出現。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花鳥畫開始從工藝美術范圍中獨立出來,已出現了專門從事花鳥畫創作的藝術家。據畫史記載,梁元帝肖繹曾畫有《蟬雀百團扇》,南宋一畫家也畫有《蟬雀圖》。但是遺憾的是沒有實物流傳下來可作佐證。只是到了隋唐,特別是唐代,具有獨立審美意義的花鳥畫,才正式產生了。從此,花鳥畫作為一種獨立的畫科登上了畫壇。
唐代花鳥畫,畫種分工也日趨明顯,出現了各種專長的畫家。最負盛名的是薛稷和邊鸞,薛稷是盛唐最受時人稱頌的花鳥畫家,尤擅畫鶴,史稱他在官署、寺廟和私邸中畫了不少花鳥壁畫,他畫的鶴被稱為一絕。杜甫就有稱贊薛稷畫鶴的詩句:"薛公十一鶴,皆寫青田真,畫色久欲盡,蒼然猶出塵。"道出了畫家筆下鶴的高昂神韻。還有邊鸞,他的花鳥畫設色鮮明,濃艷如生,能"窮羽毛之變態,奪花卉之芳研"。他對唐未五代花鳥畫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五代的花鳥畫已經有了更多的實物可循。那時的花鳥畫已經形成了兩種風格、兩大流派,一是以西蜀皇帝畫院畫家黃簽為代表的"黃家富貴"體,二是以江南南唐處士徐熙為宗主的"徐熙野逸"體。黃筌是成都人,從17歲入皇家畫院就一直沒有離開過,是典型的御用畫家。所畫題村、手法都反映了宮廷貴族的要求。大多描寫禁中所有珍禽瑞鳥、奇花怪石,用筆精細、不見墨痕,只以輕色染成,帶有一種宮廷的官員氣韻,故稱之為"黃家富貴"。面南唐的徐熙,出身于江南名族,但他本人卻是一個不愿做官的"處士",史書說他是"志節高邁,放達不羈"。由于他置身于宮廷畫院之外,因而擺脫了院派作風的約束,追求以質樸手法表現大自然中的山花野竹、水鳥塘魚等通俗題材的靈趣,刨"野逸"風格,被稱之為"徐熙野逸"。
北宋統一,黃筌進入北宋畫院,"黃家富貴"開始在北宋繁衍,侃獨霸畫院畫壇。北宋中期,出現了一個同為四川人的趙昌,開始變化"黃家官貴"的風格,他的"沒骨"花鳥,色墨融臺,開始有了突破,稍后起者,有長沙人易元吉,安徽人崔白異軍突起,融"黃家宮貴"與"徐熙野逸"兩家之長,結合多種技法,先畫出描繪對象的骨骼、體積,再罩以淡色。畫面的形象多強調其動感,或見鴛鴛迎風逆水而上,或見野鴨在蘆葦蕩中因意外驚憂而狂飛。
在北未末期,還出現了一個有名的皇帝畫家,宋徽宗趙佶。趙佶創辦的學院不但培養了大批美術專業人才,繁榮了創作,而趙信本人也是一個詩書畫全能的人。他的花鳥畫,有不少作品流傳,且風格多樣,不乏杰作。他的《芙蓉錦雞圖》、《祥龍石圖》、《瑞鶴圖》等,都可以稱得上花鳥畫的精品。
北宋滅亡,南宋偏安江南,其繪畫傳統多沿襲北宋,沒有什么突破性的進展。南宋中期以來,畫家馬遠將山水、花鳥與人物結合在一起,使花鳥畫在寓意上更加明確,找到了最佳的"以物寓意"的途徑。馬遠的一幅代表作品是《梅石溪鳥圖》,表現了溪谷的幽靜,梅花的芬芳和群鳥的活躍生命,是山水畫與花鳥畫的完美結合。再稍后,有擅長于人物畫的梁楷、牧溪,借鑒減筆水墨人物畫技法,開創了減筆寫意花鳥畫,又為花鳥畫開辟了一條新路子。減筆寫意花鳥畫筆墨極簡,意境卻根深遠,大有以一當十之妙。如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梁楷創作的《秋柳雙鴨圖》,就是一幅難得的藝術珍品。
元代的'花鳥畫與宋代相比,就像人物畫一樣也有所沒落。在花鳥畫方面大至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沿襲宋畫院的傳統,工致艷麗;另一部分則繼承了宋代文人畫的發展道路,作水墨寫意枯木竹石,追求書法趣味。使號稱"四君子"的梅、蘭、竹、菊為題材的作品空前興盛。借物寓意,人各一態,風格多樣,拓寬了花鳥畫的審美領域。最著名的畫家則首推杭州人王淵,他的水墨花鳥畫被時人稱為"當代絕藝"。傳世作品有《竹雞圖》,用水墨畫成,既有工筆花鳥的精致,又有水墨寫意的意韻,干濕濃淡相宜,不施丹粉而五彩繽紛。
比起人物畫和山水畫來說,花鳥畫真是一個晚熟的生命,盡管她最初的出現比人物畫和山水畫都要早得多,但至唐代,她才以一個完整的生命體誕生于畫壇。麗在表現形式和技法上的每一點突破卻又都是以山水畫為先,花鳥畫只緊緊跟隨其后。但機遇終于來臨至明代,隨著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這號稱"吳門四家"在江南的崛起,水墨寫意花鳥之風便大興。吳門四家在藝術上是畫壇上難得的多面手,詩書畫全能,山水、人物、花鳥皆精,雖然人們常把他們的成就歸結到山水畫系列,但花鳥畫中,他們也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他們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追求筆情墨意,井強調對象神態與畫家情趣的統一。此后,在明代另兩位花鳥畫大師陳淳和徐謂用心血、情感、筆墨的溶鑄之下,花鳥畫最終走向了成熟和完善。
清代在山水畫中派系眾多,各有所長,而在花鳥畫中,則只可數得上揚州畫派。
揚州畫派的成員有鄭板橋、汪士慎、金農、黃慎、李兇、羅騁、李方膺、高翔等8人,因為他們都活動在揚州地區,而且他們還敢于突破清初六大家崇尚摹古、追求筆墨形式的"正統派"畫風,主張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敢于創新,主張師造化,注重創作,他們在生活上也安于清貧,不迫名逐利,常用書畫來發泄對社會的不滿。因此人們又稱他們為"揚州八怪"。揚州畫派最終以一種清新的生氣勃勃的姿態振奮了中國畫壇,在中國畫史上有極重要的地位,對后世影響很大。
1840年=戰爭之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的動蕩也帶來了藝術的變化,中國畫也開始了改變,吸收了西洋畫的色彩明快,形象真實生動等特點,一些赴日、赴歐的留學畫家開始了中西藝術結合的嘗試。活躍在上海的海派畫家和活躍在廣東的嶺南畫家也在這方面有突出的貢獻,留下了不少新穎的作品。中國畫走過了漫長的道路,既顯示著成熟,也面臨著新生。
(1)山水畫的介紹
中國畫傳統畫種之一。以自然風景為主要描繪對象。題材有風景佳勝、名山大川、城市園林、村野鄉居、舟橋樓宇等。元代以后山水畫在畫史上占據相當的地位。習慣上,依畫法不同分為:勾勒設色,金碧輝煌,富裝飾風,稱青綠山水或金碧山水;純粹水墨者為水墨山水或墨筆山水;水墨為主、略施淡赭淡青稱淺絳山水或淡著色山水;以水墨勾皴淡色打底且施青綠者為小青綠山水;幾無水墨純以彩色描繪者為沒骨山水。
(2)山水畫的歷史
中國山水畫歷史久遠,獨立的山水畫始發于魏晉南北朝之間,文獻表明該期山水畫理論已趨成熟。至隋唐,展子虔《游春圖》展露了隋代或初唐青綠山水之面貌,已見其寫實能力之飛躍。盛唐吳道子之山水畫簡練且寫實,李思訓之山水畫富麗而典雅;張及中晚唐畫家創水墨山水;敦煌壁畫中出現沒骨山水;五代北宋則出現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寬等一批名家,在真實地表現大自然和審美認識上跨入新的階段。該期荊浩的《筆法記》、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則較系統地總結了山水畫理論。至元代,黃公望、倪瓚、王蒙、吳鎮,使山水畫走向抒發主觀情感、創造多種風格的新途,并使山水畫中詩書畫的結合趨于完美。明末董其昌簡化古人所創山水形象,參照書法法則,使山水畫風又一變化。清代山水畫一派沿襲董源、巨然和黃公望,變化古法、筆墨;另一派則強調抒發個性,面向自然,將筆墨發揮盡致以傳情達意。五代兩宋以后山水畫的發展變化,產生了數量甚眾的名家、流派,理論著述亦趨于完備,從而奠定了近現代山水名家產生的基礎。
(3)山水畫的特點
中國山水畫的特殊傳統是創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即不但表現豐富多彩的自然景物,且往往由有限的取景來表現對整個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認識,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對于國土家園的感情,因而集中體現了中國人的自然觀和社會審美意識,也可以說從側面間接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在形象描繪上,山水畫的特點為重宏觀、重整體的把握,而非拘泥于細枝末節。對于物象的組織構造,則創造了獨特的程式化表現方法,但并非機械照搬,而是靈活地用高度提煉的結構程式來表現物象。在空間的處理方法上,提出高遠、平遠、深遠、闊遠等概念,并巧妙加以融合運用。構圖上,則較人物畫、花鳥畫更重"勢"與"開合起伏"的表達。"勢"為具體形象間的聯系,而"開合起伏"為這種聯系中的節奏變化。這表現了山水畫中在靜態的畫面和形象組合中對于大自然的內在聯系的一種運動的、全面的觀察與表現觀念。山水畫的筆墨技法,較人物、花鳥畫豐富多變,各種皴法和點苔法為筆法之要素;而墨法則有"染"、"擦"、"破墨"、"積墨"等種種手段,筆墨交融,有力地影響了其表達感情、狀物寫意的功能。
1、從創作題材上分:國畫主要分為人物、花鳥、山水這三種。
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
2、從技法上可分:工筆、寫意、寫實三種。
寫意:是中國畫中屬于放縱一類的畫法。要求通過簡練的筆墨,寫出物象的形神,來表達作者的意境。寫意畫擺脫了自然形的限制,而追求以筆墨為載體的情感宣瀉。后世泛指筆勢豪放、墨如潑出的畫法為“潑墨”。寫意畫分小寫意和大寫意畫。
工筆是中國畫中屬于工整細致一類的畫法,用細致的筆法制作,著重線條美,一絲不茍,是工筆畫的特色。代表有:五代畫家黃荃、如宋代的院體畫,明代仇英的人物畫,清代惲壽平、沈銓的花鳥畫等。
寫實:如實地描繪事物,寫實注重客觀對象的空間關系及物象本身的形體、色彩的再現。代表作有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等。
3、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沒骨等。
水墨畫:水墨畫是中國繪畫的代表,水墨畫是由水和墨調配成不同深淺的墨色所畫出的畫。水墨畫被視為中國傳統繪畫,也稱國畫。水墨畫指中國畫中純用水墨的畫體。
重彩:重彩在中國繪畫的早期階段占有重要位置。“丹青”是古人對繪畫的代稱,"丹"即朱砂,"青"即石青、石綠,兩者均是重彩的常用顏料。
淺絳:中國山水畫中的一種設色技巧。即凡以淡紅青色彩渲染為主山水畫,統稱淺絳山水。其方法是先用濃淡,干濕變化之墨線勾勒輪廓結構變化之后,再施以淡的赭石,染山石,樹木結構處。最后用淡花青類色渲染即成。
白描:是國畫技法名,以淡墨勾勒輪廓或人物,而不設色、渲染烘托的一種畫法。突出線條之力與美,有單勾和雙勾,多見于人物畫和花鳥畫。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八
沙畫是一個神奇而又神秘的精靈,它變化莫測,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在上午,我們觀看了一部展示沙畫獨特魅力的作品《戰爭與和平》,這個觀看過程并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牽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引人入勝。
剛開始,沙畫師點亮一根蠟燭,表示表演開始。她只用一雙手,就簡單快速的勾勒出坐在長椅上的一對戀人,用手指尖輕點白板,畫面上立即出現了滿天的繁星。戰爭來了,畫上出現了一位卷發女孩,路燈在沙畫師的雙手下變換成了一個搖籃,里面睡著一個戰爭中誕生的小孩。沙畫師緊接著在白板上撒沙,原來的景象又被她的手變成了一張張無助的臉龐。毫無生命的沙子被這位藝術家玩“活”了!
這位偉大的沙畫師又在白板上畫出了波浪,用手指一抹、一撒、一點,便立即成了一位卷發婦女,沙畫師又畫出一封信,八只手指向上、向下一抹,抓著信封的雙手就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九
這幅畫是我老嬸家的沙發背景墻,有一次我無意中發現了這幅油畫的魅力所在。看著看著,我便入迷了,誰知出現了幻覺般的意境。那是一個美麗的清晨。
湛的天空中潔白的云朵,看著真柔軟,溫和的陽光照耀著大地。突然,一陣風從遙遠的地方吹過來。亮光似的花瓣飄到我的臉上,咦,是什么花的花瓣?如此的亮麗,我好奇地想著。忽然,一陣云霧匆匆忙忙的從我面前跑過去了,我的眼前是一片片向日葵地天地,遠遠地還有著五顏六色的草垛,在那一塊空地前,有一間漂亮的房屋,里面住著的人是那些向日葵的主人吧!
那向日葵的心兒好像呈棕色,都是一個個小籽兒組成的一團棕。向日葵的花瓣是鮮亮的黃色,稍微有點兒橙色加紅色,向黃昏的天邊一樣美麗動人。葉子更是漂亮了有的葉子的姿態真是婀娜多姿形態各異。
從近向遠看,一片燦爛的黃色印在我的心中。小山坡上屹立著一棵棵小松樹,還有那美麗巍峨的冰山……松樹綠的像翠玉,那向日葵黃的似麥穗,冰山白的似雪花,五顏六色。
好似從山間飄來的雨露驚醒了我。哦!原來是一副帶著無窮魅力的油畫。啊!多美的意境呀!我是多么的戀戀不舍。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十
國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稱中國畫,是中國民族的瑰寶之一。自古以來,國畫便融入了中國文化的內核,成為了中國畫壇上的瑰寶。國畫古老的歷史,豐富的內涵,精湛的技藝,使其成為獨具特色的藝術之一,深受人們的喜愛。
第二段:國畫的藝術特點。
國畫和其他繪畫藝術不同之處在于,它強調的是意境的表現和生命力的呈現。作為一種表現形式,它不僅是一種繪畫藝術,更是一種傳播中國文化的方式。國畫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由,而象征性是國畫的核心要素,它是在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的基礎上,通過畫面表現出來的形態。
第三段:自己對國畫的感受。
作為一名學生,我也熱愛國畫,喜歡看國畫那獨特的姿態和美麗的色彩。我常常會從國畫中感受到那份沉靜,那份回歸本初和那份世外桃源中的自由與恬靜。我喜歡研究國畫的構圖、畫面和線條,去探索其中的奧妙,從其中獲取靈感,應用到自己的繪畫中。
第四段:學習國畫的收獲。
學習國畫,對我的人生和心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它讓我在不斷的探索中,不僅提高了觀察力和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讓我在不斷的學習中,清晰了人生的方向,讓我重新認識到自己對于生命的態度,從而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價值。國畫是一種可以擊打倦怠,餐飲心靈,心情舒暢的一種文藝形式。
第五段:結論。
國畫既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藝術。國畫中所描繪的不僅是自然和人文景觀,更是中國文化和哲學思想的折射體現。它不僅僅是一種繪畫藝術,更是人們探索生命、表達情感的形式。學習國畫不僅僅是學習繪畫技巧,更是學習一種哲學思想和生活態度。學好國畫藝術,讓我們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收獲更多的智慧和真諦,讓自己的生命更加豐富。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十一
我認真學習了朱老師講的《中國的地形》示范課,使我受益非淺,對我們的地理課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優點值得學習:
1、教學思想樸實自然,不作秀、重視教材,整個過程都是在教學生怎樣學,不是把結果直接傳授給學生。
2、準備課程充分,主要學生是學生能在課外時間,自己動手,自制模型值得學習。《中國的地形》的這一節課是比較難講的,學生不容易理解.而通過學生動手做模型親身體驗,又結合繪圖、填圖,使課堂充實緊湊,通過實例學習,就把許多問題一目了然了,所以要把朱老師的教法想方設法應用到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去,做好自己的教學。
3、整個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能夠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很活躍。在整堂課中,老師讓學生變換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感悟中國的'大好河山,而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完成這堂課的教學任務,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教學,積極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這是一堂示范課,為我們今后的教學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我們一定對照自己,查找不足,取長補短,積極改進教學觀念和方法,改善課堂教學,使我們的課堂更完美,學生更喜歡。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十二
國畫作為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和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愛好者。本人也是其中之一,多年來一直從事國畫創作和學習,對它有著深刻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筆墨獨韻,意境生動。
國畫的魅力在于它所特有的筆墨獨韻和意境生動。國畫由墨、筆、紙、硯四種器物組成,作為藝術家的工具,它們不僅有著表現力和造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筆墨上的多重運用,營造出生動的藝術形象和絢麗的意境,打破了傳統藝術的局限。在這個過程中,藝術家潛藏個人情感和思想意識,把自己的生命體驗和世界觀注入到作品中,創造出無窮的內涵。
第三段:詩、書、畫、印并用,融會貫通。
國畫是文化藝術的瑰寶,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畫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還是詩、書、印的重要補充。國畫在與詩歌、書法、篆刻等藝術形式的結合中形成了獨有的審美體系,共同傳承了中華文明的智慧和文化底蘊,變得更加充實和自成體系。在創作國畫的過程中,也需要與文化的其他方面聯系起來,以融會貫通的思維方式來應對復雜的創作難題。
第四段:求新求變,注重技藝和表現。
國畫在創作的過程中,不僅要保留傳統的技法和手法,更要適應時代的變化和審美趨勢。藝術家要注重表現藝術個性和創新思維,嘗試各種不同的表現方式,包括水墨、線條、色彩等,使畫面呈現更多元和豐富的感受。同時,藝術家還會注重學習和鉆研,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藝和表現手段,這是成為一個優秀的國畫家必然的要求。
第五段:結尾。
總之,國畫是一門富有文化底蘊的藝術形式,在創作和學習的過程中需要秉持著“筆墨生動”、“意境深遠”、“融會貫通”、“求新求變”這些原則。在學習國畫的道路上,我們不斷探索國畫的奧秘,感受著它的魅力和美妙之處。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十三
正在學習國畫的`朋友們,本文特意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國畫的畫法口訣,希望大家喜歡!
畫前需定形, 先從樹起跟!
勾出樹枝干, 稍點樹梢墨!
顏色要細調, 紅綠要純清!
染在樹梢頂, 樹頭濃墨分!
松要擺大氣, 枝干壯山魂!
近松葉要明, 遠松稍點清!
葉用深綠染, 干要株黃清!
雜樹枝要細, 點葉要分明!
不可太濃厚, 不要太稀勻!
山澗多樹長, 層次要分明!
大小照遠近, 濃淡要看形!
山石雖大氣. 莫忘暗與明!
有光一方照, 此方須淡澄!
無光一方照, 明暗下筆沉!
畫好一磅石, 遠近多關心!
與樹相連處, 層次要高明!
無光山頂樹, 樹下一片黑!
有光山頂樹, 用色要沉穩!
落山腳處時, 染色幾次分!
山腳可點樹, 但要霧和云!
山腳不作樹, 需要染純清!
遠山寫云海墨色相染成!
近山有霧氣, 只在山腳形!
高低多層次, 寫云幾次成!
濃墨下腳處, 濃淡要細明!
檫點明暗處, 用筆要細穩!
檫點一山成, 遠近常關心!
山澗緊相連, 濃淡要辨清!
畫半要細看, 似乎可以成!
若是不合意, 尋找順勢形!
該改則大膽, 不改須細心!
畫前須靜想, 畫時耐心穩!
多在墻面畫, 才好看得正!
畫好需回味, 多看否改進!
細看多難處, 記得下次穩,
此為畫中意, 意境難悟成!
悟到深思處, 好畫自然成!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十四
目前,中國畫藝術范疇百花齊放、百花怒放,各種藝術流派和藝術思潮奇光異彩。加之中國畫喜好者和珍藏隊伍的不時擴展,學習中國畫的浪潮一浪高過一浪。
那么怎樣學國畫呢?
怎樣學國畫首先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學習目標不要一下子定得過高,學習國畫是為了有所樂,這樣精神上就沒有負擔,學習起來就比較輕松。
第二要多看多讀,看別人作畫、看展覽、看教學錄像帶、看古今名人畫作,學習創作方法;看花鳥蟲魚、看名山大川,收集素材、增長知識。還要多讀古今文藝作品,加強文學修養,這是畫外功夫,有助于提高自己繪畫的品位。
第三繪畫內容和形式的選擇要有所側重,花鳥、山水、人物不要全面開花,選一科重點學,人老了精力有限。老人學習工筆畫法視力不行,學習大寫意畫法需要有很高的筆墨功夫和藝術修養,最好學習兼工帶寫的小寫意畫法。
第四要有適度的投資,除了購買必要的宣紙、毛筆、國畫色、書畫墨外,還要購買一些參考資料。
第五要循序漸進,特別是初學畫的同學不能操之過急,可以先臨摹一些自己喜歡的作品,以后結合寫生搞些創作,按部就班地慢慢來,一步一步地畫下去。
第六積極參與一些書畫活動,地方上辦書畫展覽,可將自己畫得好的作品推薦給他們,也可以將自己的作品拍成照片向報刊投稿,如果感覺自己作品畫得還可以,也可參與一些書畫作品比賽。將自己的得意之作裝裱起來,懸之于客廳或贈給親朋好友,也是一種樂趣。
第七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住房寬敞、經濟條件許可可辟一個畫室,但最起碼要有一張可以作畫的桌子,這樣才可以坐下來畫畫。
第八要持之以恒,要經常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每天堅持畫幾筆,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堅持數年,必有好處。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十五
國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千年的歷史和文化積淀。在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和演變,中國畫藝術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格,并深入人們的生活中。國畫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良好的審美體驗。在這里,我將分享我的國畫心得體會。
第一段:初識國畫,觀畫啟蒙。
我是從小學開始接觸國畫的,那時候老師就會布置一些傳統的國畫作品讓我們欣賞,并讓我們模仿一些簡單的畫法。剛開始,我對國畫一無所知,只知道它是一種中國的藝術。后來我開始按照老師的要求學習,漸漸地懂得了一些國畫的基本知識和畫法。我發現,國畫和西方畫風格迥異,它更注重線條和色彩的自然流露,而不是表現形式。在觀賞國畫作品時,我會嘗試體會畫家的意境和表現手法,如《清明上河圖》中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場景,表現了當時的市井生活,而不只是刻畫了單一的形象。通過觀察和感受,我逐漸認識到國畫的微妙之處。
第二段:初涉畫室,習畫之道。
在小學和初中的時候,我跟隨老師學習基本的國畫技法。從題材的選取到線條的處理,色彩的運用到作品的整體構思,都需要仔細學習和領悟。漸漸地,我發現國畫的畫法非常獨特,它的筆力流暢、大氣,有著別樣的韻味。在這個過程中,我認識到學習國畫是需要用心體會的,而且,必須靠練習來提高自己的水平,不能光靠一時的天賦。于是,我開始不斷嘗試著畫一些不同的題材,鍛煉自己的手筆和技巧,在練習中政漸漸提高了自己的水平。
第三段:參與比賽,錘煉自我。
大學后,我參加了一些國畫比賽,挑戰自己的同時,也要面對來自其他地域及國家的選手的競爭。比賽時,我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一個更大的舞臺,同時也是一個更高的標準。我逐漸學會認真思考和仔細策劃,盡可能從魅力、與眾不同的角度出發構思自己的作品,以期取得更好的成績和更高的榮譽。在比賽中,我遇到過失敗和挫折,但也取得了不少經驗和收獲,我從中學會了如何發揮自己的長處,并發現了不足之處,從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國畫技巧和水平。
第四段:與傳統文化的親近,體現審美價值。
通過學習與練習,我接觸了更廣泛的中國畫作品,體會到作品中所蘊涵的傳統文化精髓,如《葵花寶典》中的俠義精神、《童話明信片》中的童真童趣。這些作品傳達出了中國文化傳統中的某種特質,為觀眾帶來一種更全面的審美體驗,激發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關注。這也是我對國畫的最大認識和收獲,我們通過學習和欣賞國畫,不僅能夠受到審美的滋養,還能了解到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總的來說,國畫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既傳達出了我們民族的獨特氣息,同時也認識世界文化成果的同時屬于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學習和欣賞國畫,是一種修身養性、錘煉思維的良好習慣,不僅能夠激發藝術創作的靈感,還能夠提高人們的藝術鑒賞、審美水平,讓人們更好地認識到文化的力量。在現代中國,我們需要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不斷提高國畫的技藝與藝術價值,讓它更好地融入到現代社會中,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藝術血脈。
總結:
在這幾年的學習與練習中,我不斷感悟到國畫的獨特之處,通過探尋和發掘,我逐漸認識到國畫的價值和意義。我相信,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我的國畫心得體會將會成為我人生中美好的一部分,激勵我在藝術和文化領域中再創佳績。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十六
今天聽了陳老師的《中國石拱橋》,感受頗深。說明文是學生不太熟悉的一種新文體,內容一般又比較枯燥無味。不像記敘文,有生動的`情節、感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形象,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為了讓學生能喜歡閱讀說明文,陳亮老師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費了一番心思。讓學生枯燥在的說明文中學習了:
一、說明文的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學生理解掌握很好。
二、讓學生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征,讓學生學會提煉概括說明對象的特征。
這節課,陳亮老師給學生絕對的主導權,課堂井然有序。知識掌握牢固。如果導入再凝練點,對作者茅以升加深點印象,對學生作文素材也是個積累。只是個建議,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十七
一般人對于繪畫作品的欣賞往往過多借助“文學性”的描述。那么,用這種方法來欣賞中國畫,一般來說,工筆的、寫實的作品就容易欣賞,因為它是具體、真實,看得懂。
但如果是粗放的。寫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寫意的作品,就較難欣賞了,因為它不寫實,形象不具體,就看不懂,而且更無從知道作者的寓意了。當然,一般人用這種方法欣賞繪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畫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聯想、產生共嗚。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幅繪畫作品的好壞,卻不是以“像”或“不像”來衡量的。
就藝術而論,我們衡量一件繪畫作品的好壞,或我們欣賞一件繪畫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繪畫作品的主題,或者說繪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某種思想、某種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弦,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審美享受,并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應該說,這才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真正目的。像與不像僅僅只是作品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與不像就不能作為衡量作品的好壞或欣賞作品的標準。
那么,畫家們是怎樣來看畫的呢?就國畫而言,內行人看畫一般是看畫面的整體氣勢,用美術術語來說就是先體味其“神韻”,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筆墨趣味,構圖、著色、筆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內行人的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當然是抓住了實質,因為“神韻”就是一種高的藝術審美享受,常常是中國畫家們的追求達到的目標。
當然,一般的人要從畫中去體驗到一種“神韻”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繪畫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通過繪畫而訓練出來的一種“感覺”。所以要很好地欣賞繪畫,還得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藝術修養。
但是,如果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欣賞繪畫作品也許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藝術的欣賞需要經過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和審美創造三個階段,那么從這樣三個方面去欣賞繪畫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審美感知就是要求我們直觀地去感知審美對象,即藝術作品本身,我們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畫的是什么?畫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鮮明的或是灰暗的,線條是流暢的或是笨拙的,表現手法是工筆的或是寫意的等等,總之要自己親自地平心靜氣地進行直觀的'感受。第二步,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審美理解。即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義和內涵。這種理解包括對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技巧的理解;對作品表現的內容和表達的主題的理解;以及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精神的理解等等,這就需要充分調動我們的思考能力。
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畫的內容要表現什么?是怎樣表現的?所采用的藝術手段是否恰當?能否充分地表達出主題?同時,透過作品的畫面,猜測作者的心思,是熱情地歌頌或是辛辣地諷刺;透過畫面的氣氛,體驗畫面的情調:是深沉或是豪放,是樂觀或是悲傷。再還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作者的身世、創作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
到了這一步,藝術的審美欣賞并沒有完結,還有一個審美創造階段。就是通過審美的感知和審美的理解后,在對作品審美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通過自己積累的審美經驗、文化知識、主活閱歷等進行豐富的聯想、升發開去,再創造出一個新的意象來。這樣,你才真正獲得了啟迪和教育,欣賞繪畫才獲得了真正的意義。青少年朋友們不妨用這種方法去欣賞中國畫(或其他繪畫),認真試一試,看能否有所收獲。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十八
傳統中國畫色彩經歷了漫長發展時期,在這一過程中色彩和水墨都一直是在這一過程中此消彼長。到了當前的發展過程中,文化價值觀出現了多樣化以及個性化的一面,傳統中國畫的色彩方面也有了新的重視,傳統中國畫色彩包含了豐富當代因子,在發展上又有了新的機遇。當代中國畫的巖彩以及彩墨畫等都已經呈現出了具有當代感的色彩面貌[1]。傳統中國畫色彩在當代的發展上是多元化的,其不只是涵蓋著壁畫對當代繪畫的影響,其中還包含著遠古的彩陶以及漆器等,當代中國畫色彩發展演進當中色彩不再像傳統中國畫色彩那樣受到某一思想的影響,并成為多元及開放和個性化的局面。
中國繪畫在當前的時代發展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各繪畫流派也在此相互的交替及變革,從而產生出了更多的裝飾技法以及繪畫技巧,作為傳統的'中國畫色彩也是如此。傳統中國畫色彩在這一發展過程中被素淡黑白文人畫所占領,這并非是意味著其已經消亡,色彩還依然在水墨文人畫大興時刻發展著。傳統的中國畫色彩不管是透亮工筆還是厚重唐卡等都會為當代繪畫帶來一筆不朽財富,特別是壁畫對我國的重彩畫的影響最大。這一多空間以及多材料和多色彩的對比因素共同融合創造,色彩的造型綜合性創造出了帶有宗教精神的色彩場性[2]。傳統中國畫在色彩上對當代的中國畫色彩的價值是巨大的,并需要不斷的進行摸索將其整合創新應用。
2.傳統中國畫色彩對當代中國畫色彩多樣化審美影響。
當代的中國畫畫種當中對傳統色彩因素的繼承最大的就是重彩畫,這一重彩畫除其自身因素外還有特殊材質美,現今的文化背景下我國已經從傳統繪畫色彩模式進入到近現代,然后就是在當代也是受到傳統中國畫色彩觀啟發。我國處在變革及發展的重要階段,多元社會結構及經濟制度等是中國畫多元化面貌的重要影響因素,從現今的中國繪畫方面已到了全面發展的時代,我國的繪畫藝術已經經歷了幾千年時間,并在創新突破呼聲中向著交融匯合道路進行發展。
每一色彩機能正常的現代人都可能通過藝術創造來發現及發展自身積淀著人類發展至今的全部色彩本質。通過對畫家胡明哲作品的舉例來對中國畫色彩演進以及多元化歷程加以詳細闡述,在其作品當中的《花季》是對顏色使用比較鮮明的一幅作品,畫的是作畫者友人的女兒成人節肖像,通過下圖能夠看出,作品中的顏色主要是淺藍色背景,和櫻花所構成的背景就使得在整體顏色上凸顯出了清新脫俗,在畫面中的女孩是身著日本的和服,并和畫面中的櫻花構成了一致賞櫻花節日的氛圍[3]。通過這一畫面不僅是顯示出了節日的氛圍,同時也將女孩的花樣年華有了呈現。
當代繪畫作品在色彩上呈現的面貌是多樣的,作畫者對色彩的應用上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因為每個畫家對色彩的效果追求是不同的,其對傳統色彩都從不同程度有著繼承,并對當代的色彩風貌也都有著創新,從而在畫風上有著獨特性。傳統的色彩對隨類賦彩等有著講究,我國傳統繪畫色彩并非是依靠著色彩,其在象征意味方面也有著深刻的體現,其中比較顯著的就是五行色以及受到老莊玄禪的影響。文化的發展使得中國畫色彩的中西結合成為了現實,并在色彩觀方面也有了融合。西方涌入的光譜色畫面科學色彩觀對文人畫在我國的畫壇地位有了改變,使得中國畫在畫面的色彩層面較為活躍。
傳統繪畫的單一感覺在色彩表面以及感情色彩本質被現代畫家解放后,色彩在當代的發展也成為了精神活動的多種呈現形式,在偉大色彩藝術家當中,兩者通常都表現出相互加強趨勢,色彩的敏感觸動色彩感情,而色彩感情凝聚色彩感覺。為能夠對每幅作品色彩的不同加以印證主要是根據其思想以及創作的意旨進行劃分,由于作者自身對事物的感受不同,所以在個性化方面也就較為突出[4]。現今中國畫色彩發展的道路愈來愈被拓寬,而每位畫家都能夠帶來不同色彩繪畫語言,在對傳統繼承中又有了新的創新。
3.結語。
總而言之,對傳統中國畫色彩和當代審美要求進行有機結合,不僅是對傳統繪畫色彩的繼承,同時也是對當代審美的要求的充分展現。中國畫色彩和西方的色彩觀得到融合之后,對我國的傳統繪畫色彩的進一步創新發展又起到了重要促進,豐富了繪畫的語言。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進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論研究能起到拋磚引玉作用以待后來者居上。
參考文獻:
[1]孔曉峰.淺議中國畫色彩在當今語境中的新境遇[j].美與時代(下半月),20xx,(11).
[2]張麗.淺析中國畫色彩的發展與現狀[j].美術大觀,20xx,(09).
[3]王金柱.中國畫色彩弱化的原因與對策[j].甘肅高師學報,20xx,(01).
[4]徐賢.再創中國畫色彩的輝煌――中國畫色彩拓展探微[j].美術大觀,20xx,(08).
國畫的魅力(優秀19篇)篇十九
中國畫,起源古,象形字,奠基礎;文與畫,在當初,無歧異,本一途。中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有人認為伏羲畫卦、蒼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文字與畫圖初無歧異之分。
陶器是新石器時代的產物,陶器分黑陶、白陶和彩陶。在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畫有互相追逐的魚,跳躍的鹿。甘肅永靖出上的一件摹擬船形的陶壺,使我們如身處岸邊,情景歷歷;還有青海大通上孫家寨發現的'舞蹈彩盆上,繪有三組五人攜手踏歌圖,表現出青春的活力。它是研究中國畫史的根源。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辛店和龍山諸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我國最早的青銅器,它是器物,又是工藝美術品。常見的青銅器飾紋,有晏吞紋、云雷紋、夔紋、龍紋、虎紋等,也有用人體作為裝飾的花紋。雙夔合成的容谷紋,尾部多上卷,極富美觀。
青銅器物上的裝飾畫,主題約可分為兩類,一是描寫貴族生活中的禮儀活動,如宴樂、射札、表祭等:一是描寫水陸攻戰等。如趙固出土的《刻紋銅鑒》,集中表現了貴族生活的儀禮活動。另一類是描繪水陸攻戰的圖象,以山彪鎮出上的《水陸攻戰紋鑒》為代表。其他百花潭銅壺,故宮《宴樂銅壺》都有表現戰爭景象的圖畫。這些畫幅中,有水陸交戰、堅壁防守、云梯攻地等情節。還有描繪水戰、陸戰的陣勢中,表現了沖鋒擊殺攻堅的細節。士兵有的執劍和戟,有的持戈和矛等,形象生動。這些藝術手法,給漢畫石刻、磚刻以很大的啟發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