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的重要基礎,有利于建設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接下來是一些關于誠信的名人名言,讓我們一起來品味和領悟其中的哲理。
誠信的故事高考(專業16篇)篇一
李嘉誠,香港首富。一位大名鼎鼎的實業家。他的人品和他的名字一樣,嘉誠,非常的講誠信,重誠信。
50年代,李嘉誠甫做塑膠花時,常去皇后大道的一間公爵行接洽生意。“我經常看見一個四五十歲很斯文的外省婦人,雖是乞丐,但她從不伸手要錢。我每次都會拿錢給她。有一次,天很冷,我看見人們都快步走過,并不理會她,我便和她交談,問她會不會賣報紙。她說她有同鄉干這行。于是,我便讓她帶同鄉一起來見我,想幫她做這份小生意。時間約在后天的同一地點。客戶偏偏在前一天提出要到我的工廠參觀,客戶至上,我也沒辦法。于是在交談時,我突然說了聲‘excuseme’,便匆匆跑開。客人以為我上洗手間,其實我跑出工廠,飛車跑到約定地點。途中,超速和危險駕駛的事都做了,但好在沒有失約。見到那婦人和賣報紙的同鄉,問了一些問題后,就把錢交給她。她問我姓名,我沒有說,只要她答應我要勤奮工作,不要再讓我看見她在香港任何一處伸手向人要錢。事畢,我又飛車回到工廠,客戶正著急:‘為什么在洗手間找不到你?’我笑一笑,這件事就這么過去了。”此事雖小,但細微之處足見李嘉誠的守信。李嘉誠“解釋”說:“信譽,誠實,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時候比自己的第一生命還重要。”
從商60多年的李嘉誠,誠信事例可謂數不勝數。而守信也變成了巨大的生產力:“我現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資金也不足以應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別人主動找自己的,這些都是為人守信的結果。”中國人經商講究“和為貴”、“和氣生財”的道理,李嘉誠不僅深諳此理,而且篤行此道。
曾子,人盡皆知的大儒,也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曾子除了以孝聞名外,在誠信方面也是言出必踐的。
有一次,曾子與妻子外出,幼兒啼哭不止,拉衣扯帶。妻子說道:“只要你在家聽話,母親回家后便殺豬為肴。”果然,兒子哭聲立止,破涕為笑。待到夫妻回家之后,曾子磨刀霍霍,意要宰豬。妻子大驚失色,說道:“一時戲言,如何當真?”曾子厲聲說道:“小孩子是分不清什么是戲言的,唯父母言行是從。如今以言相欺,是教兒子欺詐之術。母親欺騙兒子,兒子不信任母親,怎么能算是教育呢?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曾子深深懂得,誠實守信,說話算話是做人的基本準則,若失言不殺豬,那么家中的豬是保住了。但卻在一個純潔的孩子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陰影。像這樣誠信的例子古今以來還有很多,像“韓信千金報飯恩”、“皇甫績守信求責”、“商鞅的立木為信”等等舉不勝數。
誠信的故事高考(專業16篇)篇二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于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于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商鞅立木取信。
分析:“人無信不立。”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國家都是一樣的,言而無信則自取滅亡。
話題:“人無信不立”“誠信”“證明”
誠信的故事高考(專業16篇)篇三
家里的餐桌上一直都擺放著一個漂亮的玻璃杯,這個杯子是媽媽的最愛,媽媽每天都會用這個杯子喝水。
有一天,我放學回家,我口渴極了,于是我急匆匆的想跑到飲水機旁邊,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因為我的急躁,一不小心就將桌上的水杯撞了。一聲“哐當”媽媽心愛的水杯在地上碎成了無數的碎片。
不安的情緒漸漸的涌上了我的心頭,正當我不知所措的時候,聽到聲響的媽媽從廚房里走了過來。當時的我還不敢去看媽媽臉上陰沉的表情,只是低著頭,攪著手眼神閃爍。
“怎么回事?”媽媽出聲問道,我站在一旁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脫口而出:“一只貓從這兒躥過,然后打碎了你的杯子。”我說完這句話后,臉都變紅了,心里也涌出了一種羞愧,學校里的老師每天都在說我們要守誠信,不能撒謊。可是,此刻,我明知道這不對,可還是撒了慌。
媽媽看了我好一會,然后拿出了掃把,將這里的雜亂清理了一番。只不過,這期間,媽媽一眼都沒有看我。一直到晚飯過后,媽媽都沒有跟我說過一句話。
到了要睡覺的時候,我見著媽媽臉色陰沉,我不知道媽媽是因為她的杯子碎了不開心,還是因為她知道了我撒謊而不開心。因為,媽媽在吃晚飯后,若有若無的說了一句,這附近沒貓。
那一整晚,我都沒有睡安穩,第二天的時候,我終于下定決心,就算會被媽媽罵一頓,我也要如實說出來。因為如果不說出來,這件事就會一直在我的心里纏著我。
當我朝著媽媽說出這件事的緣由后,出乎意料的,媽媽沒有責罵我,反而因為我的主動認錯,臉上陰郁的表情一改,轉而露出了陽光燦爛般的笑容。
此后,我就知道了,誠信能給我們的內心帶上一份坦然,能給我們帶來陽光,還能給我們帶來快樂。
誠信的故事高考(專業16篇)篇四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以后,有人曾創造了一本《百人駁相對論》,網羅了一批所謂名流對這一理論進行聲勢浩大的反駁。可是愛因斯坦自信自己的理論必然會取得勝利,對反駁不屑一顧,他說:“如果我的理論是錯的,一個反駁就夠了,一百個零加起來還是零。”他堅定了必勝的信念,堅持研究,終于使“相對論”成為20世紀的偉大理論,舉世矚目。
誠信的故事高考(專業16篇)篇五
一次,媽媽給小慶齡講了“自食其言”的故事:春秋戰國時,魯哀公的身邊有一個重臣叫孟武伯,他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說話不算數。所以,魯哀公對他很不滿。一天,哀公舉行宴會招待群臣,孟武伯和哀公的寵臣鄭重也參加這次宴會。孟武伯向來不喜歡鄭重,在宴會上借機出鄭重的洋相,便問道:“鄭先生怎麼長得越來越胖了?”哀公聽到后,便插嘴道:“一個人常常吃掉自我的諾言,當然會長肥呀!”在座的大臣一聽就明白哀公并不是批評鄭重,是在暗中指責孟武伯說話不算數。
媽媽的故事是教育她說話要算數,要謹守諾言。對此小慶齡銘記心間。
一個星期天,宋耀如準備帶著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們大都穿好了禮服就要出發了,僅有宋慶齡仍在鋼琴前彈奏著那動聽的旋律。
母親喊道:“孩子們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們呢!”
聽到媽媽的喊聲,宋慶齡立即合上琴蓋,跑出房間,拉著媽媽的手就走,剛邁出大門,突然又停住了腳步。
“怎麼呀?”一旁的宋耀如看到慶齡停住了腳步,不解地問道。
“今日我不能去伯伯家了!”慶齡有些著急地說。
“為什麼不能去,孩子?”倪桂芝望著女兒說。
“媽媽,爸爸,我昨日答應小珍,今日她來我家,我教她疊花。”慶齡說。
“我原以為有什麼十分重要的事情呢?這好辦,以后再教她吧!”父親說完,便拉著慶齡的手就走。
“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呀!”慶齡邊說邊把手從父親的大手里抽回來。
“那也不要緊呀!回來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釋一下,并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疊花不也能夠嗎?”媽媽說。
“不!媽媽,您不是常說要信守諾言,我答應了別人的事,怎麼能夠隨意改變呢?”宋慶齡不停地搖著頭說。
“我明白了,我們的羅莎蒙黛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嗎?”媽媽望著慶齡笑了笑,之后說:“好吧,那就讓我們的羅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婦放心不下家中的小慶齡,在客人家吃過中午飯,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進門,宋耀如高聲喊道:“親愛的羅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慶齡回答說:“小珍沒有來,可能是她臨時有什麼急事吧!”
“沒有來,那我的小羅莎蒙黛一個人在家該多寂寞呀!”倪桂芝心疼地對女兒說。
“不,小珍沒有來,家中雖然僅有我一個人,可是我仍然很快活,因為我信守了諾言。”宋慶齡辯解道。
聽了小慶齡的話,宋耀如夫婦滿意地點了點頭。
誠信的故事高考(專業16篇)篇六
城里住著三位年輕人,他們是商人,并且是兄弟仨,一齊做買賣,平分利潤。在金錢至上的社會里,他們唯利是圖,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來。
有一次,他們準備到很遠的地方去做生意。可是,家里的錢怎樣辦呢老三說:“這樣吧,我認識一個農民,他很窮,但很誠實。我們請他給我們把錢保管一下,回來取就是。怎樣樣”
老大老二表示同意。于是他們就把錢交給農民,他們與那個農民約定:僅有他們兄弟三個一齊來取錢時,才能把錢交還。
這兄弟仨人把錢送到農民的手里,然后放心地去了。過了三年后,他們做了很多買賣,賺了很多錢,然后又回到家里。他們決定取回他們存放在農民那里的錢,就來到了替他們保管錢的那個農民住的村子。
老大說,“先別急,想一想,這個農民為我們做了好事,我們怎樣向他表示敬意呢”
老三思忖了會兒說:“我記得每逢禮拜天他總是坐在窗前看大街,明天是禮拜天,明天一早我們從他窗前走一趟,我們一齊向他打招呼,脫下帽子向他揮動一下,再向他深深地鞠一躬,然后就能夠去拿錢了。”
這三個吝嗇的商人兄弟興高采烈地笑了,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因為這不需要花他們一個銅子兒。
那個誠實的農民說:“當初說好的需要你們三個人來取才行。”
老三說:“我是兩個哥哥派我來向你把這個情景說一說的,讓你把錢交給我。我不騙你,明天一早我們兄弟三個一塊到你窗前來向你脫帽鞠躬為證,我大哥和二哥還會特地向你揮動一下帽子,表示是他們同意的,然后我再來你這兒拿錢。”
第二天一早,農民就坐在窗前等候。就在太陽出來時,這三個商人果然來到了他的窗前,他們摘下帽子,老大和老二向他揮動著帽子,然后一齊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分手前他們兄弟三人約定:中午在飯店吃飯,飯后再一齊去找農民取錢。看到老大老二的背影走遠后,分手后的老三很快又到了農民家里。
老三說:“怎樣樣,我沒騙你吧快把錢給我吧。”
農民以為他真是他哥哥們派來的,二話不說就把錢給了他。老三拿了錢后,馬不停蹄地逃走了。
兩個哥哥在飯店里點好了菜坐在那里等,等呀,等呀,可一向等到午時卻不見弟弟來。他們預感到事情不妙,就跑到農民家里,問那個農民看見他們弟弟沒有。農民將他弟弟拿走錢的事如實說給他們聽,當他們明白弟弟已取走了錢,氣得要死,狠狠地罵了農民一頓,并威脅農民不把他們損失的錢給他們,他們就到法院告他。農民拿不出錢來,僅有上法庭打官司。法官認為農民失約,判決農民賠錢,不然就要他拿出全部家產作抵押。老實的農民為了保存他們的錢不僅僅沒得到好處,還要賠償損失,心里難受極了。
經過幾天的痛苦思索后,他最終想出了一個主意。
商人雇了一位有名的職業律師。在法庭上,商人的律師先開腔,把農民說得像真的犯了大罪一樣。
農民不慌不忙地說:“法官先生,剛才商人的辯護律師所說的都是廢話,沒有根據,他們的錢并沒有被他們的弟弟拿走,此刻就在我的口袋里,我隨時能夠還給他們。他們的弟弟根本沒到我這兒來取走錢,我之所以不將錢給他們,是因為我們之間還有這么一個約定:我把錢交出來時,必須有他們三人在場。這樣吧,讓他們兄弟三人一齊來,他們立刻就可把錢取回去。”
法官一聽,覺得有道理,便要老大老二去找老三。可是老三早已失蹤,兩個商人找了城市的各個角落也沒找到,他們的發財夢破滅了。
歷史和現實漸漸把很多人的善心磨損了,心腸變得堅硬和漠然起來,為了自我的利益不惜去傷害別人。個人的力量抵制不了道德的滑坡,但我們也不能隨波逐流。如果誠實面臨陷阱時,我們不妨像這位被騙的農民一樣,用智慧救自我。
誠信的故事高考(專業16篇)篇七
一個小伙子終于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來到美麗的法國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留學生活。
漸漸地,他發現當地的車站與國內不同,幾乎都是開放式的,不設檢票口,也沒有檢票員,甚至連隨機性的抽查都非常少。憑著自己的`聰明勁兒,他精確地估算了這樣一個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約僅為萬分之三。他為自己的這個發現而沾沾自喜,從此之后,他便經常逃票上車。偶爾也會被查到受處罰,當時他會感到羞愧,決定以后不再逃票,但每次上車后他的僥幸心理又會冒出來,他又開始逃票了,而且他還找到了一個寬慰自己的理由:自己還是個窮學生嘛,能省一點是一點。
4年過去了,名牌大學的金字招牌和優秀的學業成績讓他充滿自信,他開始頻頻進入巴黎一些跨國公司的大門,躊躇滿志地推銷自己。然而,結局卻是他始料不及的:這些公司都是先對他熱情有加,然而數日之后,卻又都是婉言相拒。真是莫名其妙。
最后,他寫了一封措辭懇切的電子郵件,發送給了其中一家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經理,煩請他告知不予錄用的理由。當天晚上,他就收到了對方的回復。
“先生:我們十分賞識您的才華,但我們調閱了您的信用記錄后,非常遺憾地發現,您有兩次乘車逃票受罰的記錄。然而根據逃票受罰的概率計算,您也許有過上百次甚至更多次逃票卻沒有被發現。我們認為此事至少證明了兩點:1.您不遵守規則;2.您不值得信任。而敝公司對這兩點是十分重視的,鑒于以上原因,敝公司不敢冒昧地錄用您,請見諒。”
直到此時,他才如夢方醒、懊悔難當。之后,無論他怎樣努力,也沒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拒絕他的原因大多是因為他有因逃票而受罰的記錄。
12年后的今天,他已經成為國內一名小有名氣的教授,他在學給生授課時不再避諱這段不光彩的經歷,他告訴學生們:別拿誠信開玩笑,一次也不要!
感悟: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道德上的一次錯誤便可能會造成終身的遺憾。
誠信的故事高考(專業16篇)篇八
生活中,誠信伴隨著我們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分,和我們無處不在。下面就來聽聽我抱誠守真的故事吧!
一天,我看到我的朋友在看我近日狂熱追捧的書《哈利波特》,我一下子如離弦之箭一般向朋友跑去,“可以截給我看這本書嗎?”我迫不及待的大聲問道。“讓我想想。”他似乎很困惑,絞盡腦汁的思考著,突然,他抬起了頭:“當然可以。”我聽了后,一下子欣喜若狂,一蹦三尺高。
是的,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朋友的信任是建立在我們做人誠信的基礎上的,俗話說得好:“誠者,天之道也”“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絲一毫關乎節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經意的失信,可能會毀了我們一生的名譽,誠信是多么的重要啊,我們一定要多講誠信哦!
誠信的故事高考(專業16篇)篇九
季札,春秋時期吳國人,是吳國國君的小兒子。他博學多才,品行高尚,甚至是自己在心里許下的諾言,也要竭盡全力去做。
一次,季札遵照國君的旨意出使各諸侯國。他中途經過徐國,受到徐國國君的熱情款待。兩人意氣相投,談古論今,十分投機。
幾天后,季札要離開徐國繼續趕路,徐國國君設宴為季札送行。宴席上不但有美酒佳肴,而且還是優雅動聽的音樂,這一切令季札十分陶醉。酒喝到興處,季札起身,抽出佩劍,一邊唱歌一邊舞劍,以助酒興,表示對徐國國君盛情款待的感謝。
這把佩劍不是一般的劍,劍鞘精美大方,上面雕刻著蛟龍戲珠的圖案,鑲嵌著上等寶石,在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精致。劍鋒犀利,是用上好的鋼制成的,看起來寒光閃閃,令人不寒而粟,揮舞起來更是銀光萬道,威力無窮。徐國國君禁不住連聲稱贊:“好劍!好劍!”
徐國國君心里明白季札的難處,盡管十分喜歡這把寶劍,卻始終沒有說出,以免讓季札為難。
臨分手的時候,徐國國君又送給季札許多禮物作為紀念,季札對徐國國君的體諒非常感激,于是在心里許下諾言:等我出使列國歸來,一定要將這把寶劍送給徐國國君。
幾個月后,季札完成使命,踏上歸途。一到徐國,他顧不得旅途的勞累,直接去找徐國國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徐國國君不久前暴病身亡。
季札懷著沉痛的心情來徐國國君的墓前,三行大禮之后,對著國君的墓說:“徐君,我來晚了,我知道你喜歡這把寶劍,現在我的任務完成了,可以將這把劍送給你了。”便摘下佩劍,雙手敬到墓前,然后鄭重地把劍掛到了墓前的松樹上。
跟在一旁的隨從不解的問:“大人,徐國國君已經去世了,你把劍送給他,他也看不到,你這么做有什么用呢?”
季札說:“在離開徐國之前,我已經在心里許下諾言,要將這把劍送給徐君。從那時起,這把劍已經不屬于我了。這段時間以來,我只不過是借用,現在是來把劍還給徐君。”
誠信的故事高考(專業16篇)篇十
由于繁重的勞動,司各特曾經病倒過。在病中,他經常對自己說:“我欠別人的債還沒還清呢,我一定要好起來,等我賺了錢,還了債,然后再光榮而安詳的死。”
這種信念使司各特很快從病中康復了過來。兩年后他靠自己的勞動還清了債務。
季札,春秋時期吳國人,是吳國國君的小兒子。他博學多才,品行高尚,甚至是自己在心里許下的諾言,也要竭盡全力去做。
一次,季札遵照國君的旨意出使各諸侯國。他中途經過徐國,受到徐國國君的熱情款待。兩人意氣相投,談古論今,十分投機。
幾天后,季札要離開徐國繼續趕路,徐國國君設宴為季札送行。宴席上不但有美酒佳肴,而且還是優雅動聽的音樂,這一切令季札十分陶醉。酒喝到興處,季札起身,抽出佩劍,一邊唱歌一邊舞劍,以助酒興,表示對徐國國君盛情款待的感謝。
這把佩劍不是一般的劍,劍鞘精美大方,上面雕刻著蛟龍戲珠的圖案,鑲嵌著上等寶石,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精致。劍鋒犀利,是用上好的.鋼制成的,看起來寒光閃閃,令人不寒而粟,揮舞起來更是銀光萬道,威力無窮。徐國國君禁不住連聲稱贊:“好劍!好劍!”
徐國國君心里明白季札的難處,盡管十分喜歡這把寶劍,卻始終沒有說出,以免讓季札為難。
臨分手的時候,徐國國君又送給季札許多禮物作為紀念,季札對徐國國君的體諒非常感激,于是在心里許下諾言:等我出使列國歸來,一定要將這把寶劍送給徐國國君。
幾個月后,季札完成使命,踏上歸途。一到徐國,他顧不得旅途的勞累,直接去找徐國國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徐國國君不久前暴病身亡。
季札懷著沉痛的心情來徐國國君的墓前,三行大禮之后,對著國君的墓說:“徐君,我來晚了,我知道你喜歡這把寶劍,現在我的任務完成了,可以將這把劍下佩劍,雙手敬到墓前,然后鄭重地把劍掛到了墓前的松樹上。
跟在一旁的隨從不解的問:“大人,徐國國君已經去世了,你把劍送給他,他也看不到,你這么做有什么用呢?”
季札說:“在離開徐國之前,我已經在心里許下諾言,要將這把劍送給徐君。從那時起,這把劍已經不屬于我了。這段時間以來,我只不過是借用,現在是來把劍還給徐。”
自古以來,“誠信乃立身之本”。在中華民族的五千年歷史長河中,許許多多的名人前輩都曾為我們做出了表率。
誠信的故事高考(專業16篇)篇十一
小光和小山是一對好朋友,同在第一中學讀初中,整個學校都在整頓考試作弊的學風,但是學生們并不知情,一天,上課的時候,老師要求學生在課上寫完一張試卷,這張試卷和以往的有所不同,試卷的最后一道題目是一道高中數學題目。小光和小山都在認真的寫試卷,寫到試卷最后一道題的時候,小光看到這道題目的時候傻了眼,就留了空白,小山看到了這道題,也完全不會做,但是小山覺得表現的機會到了,于是小山就偷偷用手機百度出了最后一道題的答案,把答案抄在了試卷上,喜滋滋的想著:"最后一道題一定能讓我和別人拉開差距。"下課鈴響,試卷就被收上去了。第二天,老師拿著小光的卷子告訴同學們:"小山拿了全班的最高分,老師要表揚一下他。"小光聽了別提有多高興了,"但是,老師同時也要批評他,這張試卷的'最后一道題全班只有他做出來了,那道題目是一道高中數學題,老師這次考試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考察大家的水平,同時也是一次誠信考試。"小山聽到這里羞紅了臉,站起來說道:"老師,我作弊了,我認錯。"老師說:"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成績不好不可怕,但是可怕的是不誠信,希望以此為教訓,大家考試再也不要作弊了。"有了小光的教訓后,班里的孩子越來越自覺了,沒人會再不誠信了。
誠信的故事高考(專業16篇)篇十二
誠信值千金。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國古代的誠信故事,一起看看吧!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于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于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清代乾隆年間,南昌城有一點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貨真價實贏得顧客滿門。但其賺錢后便攙雜使假,對顧客也怠慢起來,生意日漸冷落。一日,書畫名家鄭板橋來店進餐,李沙庚驚喜萬分,恭請題寫店名。鄭板橋揮毫題定“李沙庚點心店”六字,墨寶蒼勁有力,引來眾人觀看,但還是無人進餐。原來“心”字少寫了一點,李沙庚請求補寫一點。但鄭板橋卻說:“沒有錯啊,你以前生意興隆,是因為‘心’有了這一點,而今生意清淡,正因為‘心’少了這一點。”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經營人生的重要。從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
分析:人心是一筆無形資產,是一筆不可忽視的巨大財富。對于企業、商家而言,經營人心是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此事亦可看出鄭板橋的智慧與幽默。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后,面有愧色,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并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后院,將畫燒毀。事后,對兒子說:“今后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畫家、藝術家都是些感情真摯而豐富的人。他的不虛偽造作,講誠信,從不食言,真可謂畫品如人品。
誠信的故事高考(專業16篇)篇十三
近日得空我再拜讀《古代名人誠信的故事》時,我對誠信的感悟竟然愈加的深刻,細看那些流傳了千百年膾炙人口的誠信故事,如“孔子治學”、“曾子殺豬”等等,不僅得到后人交口稱贊,也讓我觸動極深。
請看文中的孔子,他對于學習的態度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xx8212;xx8212;遠在xxxx多年前,孔子就諄諄教誨他的弟子要誠實:在學習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他的'這種真知灼見讓人刮目相看,更令我情不自禁的擊掌稱贊!
我認為,這種誠實真的是難能可貴。我們都明白,學習上難免會遇到未知的空白,此時不懂裝懂蒙蔽雙眸,終會使自己在某個點上的知識結構有所缺陷。倘若拿自己不確定的答案來教授別人,也必然會釀成更大的誤人子弟。作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在這一點上實在是眾人楷模。我想也正是緣由于孔子的表里如一,才能夠促使他摘得如此榮耀的桂冠。
再看文中登載的“曾子殺豬”的故事,更是透露出古人注重自幼培養孩子們講信用。故事里的曾子誠懇地告誡妻子,如果“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這,就是誠實守信,也可以說這就是做人的根本所在。
文檔為doc格式。
誠信的故事高考(專業16篇)篇十四
xxxx年前,他和她剛認識。當時,他們兩家都沒有裝電話,手機、尋呼機就更不用說了,那時候根本就沒有。
有一次他約了她晚上看電影,結果他臨時早上有事出差到臺北去,他認為能夠很快地趕回高雄,后來發現來不及了。回高雄坐的是最后一班飛機,到家時快晚上11點了。她也差不多該睡覺了。他在臺北也沒打電話給她,回到家也沒法打電話,于是他騎著摩托車到了她家的門口,她家已經熄燈,他想他們休息了。于是他就立刻在電燈桿底下借著路燈寫了一封簡單的信,裝進了事先準備好的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里。
第二天一大早,她發現了信。她本來有些失望,覺得他這個人不守信用,但是看了這封信,為能夠很快地趕回高雄,后來發現來不及了。回高雄坐的是最后一班飛機,到家時快晚上11點了。她也差不多該睡覺了。他在臺北也沒打電話給她,回到家也沒法打電話,于是他騎著摩托車到了她家的門口,她家已經熄燈,他想他們休息了。于是他就立刻在電燈桿底下借著路燈寫了一封簡單的信,裝進了事先準備好的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里。
第二天一大早,她發現了信。她本來有些失望,覺得他這個人不守信用,但是看了這封信,她接受了他。她的父親其實并不認為這個年輕人是最理想的候選人,比他條件好的人多得很。但是她對父親說:“就是他,我就這么決定了,就嫁給他!”
這個年輕人就是臺灣著名培訓師余世維博士,是他的誠信贏得了愛情。
英國著名的小說家瓦爾特xx183;司各特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雖然為他很貧窮,但是人們都很尊敬他。
司各特為人正直,他的.一個朋友看見他的生活很困難,就幫他辦了一家出版印刷公司,可是他不善于經營,不久就倒閉破產了。這使原本就很貧窮的作家又背對背上了六萬美元的債務包袱。
司各特的朋友們商量,要湊足夠的錢幫助他還債。司各特拒絕了,說:“不,憑我自己這雙手我能還清債務。我可以失去任何東西,但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信用。”
為了還清他的債務,他像拉板車的老黃牛一樣努力工作,他的朋友們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氣,都說他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是一個正直高尚的人。
當時的很多家報紙都報道了他的企業倒閉的消息,有的文章中充滿了同情和遺憾。他把這些文章統統扔到火爐里,他的心里對自己說:“瓦爾特xx183;司各特不需要要憐憫和同情,他有寶貴的信用和戰勝生活的勇氣。”
在那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學會了許多以前不會干的活,經常一天跑幾個單位,變換不同的工作,人累得又黑又瘦。
有一次,他的一個債主看了司各特寫的小說后,專程跑來對他說:“司各特先生,我知道您很講信用,但是您更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作家,您應該把時間更多地花在寫作上,因此我決定免除您的債務,您欠我的那一部分錢就不用還了。”
司各特說:“非常感謝您,但是我不能接受您的幫助,我不能做沒有信用的人。”
這件事之后,他在日記本里這樣寫道:“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睡得這樣踏實和安穩。我的債主對我說,他覺得我是一個誠實可靠的人,他說可以免掉我的債務,但我不能接受。盡管我的前方是一條艱難而黑暗的路,但卻使我感到光榮,為了保全我的信譽,我可能困苦而死,但我卻死得光榮。”
誠信的故事高考(專業16篇)篇十五
書中記載,關羽因劉備兵敗不知所蹤,為保兩位皇嫂,與曹操訂約三條后而降。三條為:“一者,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愛極關羽的曹操當即允諾。
曹操得到關羽后,真是盡其所有希望將其留下。但后來關羽聞知劉備下落后,便掛印封金,留下書信辭別曹操。曹操手下戰將欲去追趕,曹操阻攔,說道:“吾昔已許之,豈可失信!”進而對手下戰將張遼說:“云長封金掛印,財賄不以動其心,爵祿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遠,我一發結識他做個人情。汝可先去請住他,待我與他送行,更以路費征袍贈之,使為后日記念。”而后,關羽過五關斬了曹操的六員戰將,曹操仍以自己既已答應關公,就不可失信而阻止手下人追趕。
曹操深知守信之重要:要奪取天下,贏得天下人之心,不守信焉能服眾?那麼何為“守信”?從所舉曹操之例來看,所謂“守信”,就是要“講信用”、“守諾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誠實不欺”。
古代教育家孔子認為,在社會生活中,“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如果不守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條件。他把“信”列為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四大科目”(言、行、忠、信)和“五大規范”(恭、寬、信、敏、惠)之一,強調要“言而有信”,認為只有“信”,才能得到他人“信任”(“信則人任焉”)。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大車轅端與衡相接處的關鍵),小車無皔(小車轅端與衡相接處的關鍵),其何以行之哉!”這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失去“信”,就像車子沒有輪中的關鍵一樣,是一步也不能行走的。孔子在談到統治者怎樣才能得到老百姓信任時說:“民無信不立”。如果一個國家對老百姓不講誠信,就必然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只有對老百姓講誠信,才能夠樹立起自己的“威信”。
因而,大到國家統治者,小到普通老百姓,都不可不守信呀。
誠信的故事高考(專業16篇)篇十六
誠信乃是一個人的品德素質的體現。我們中華民族是個禮儀,我們要誠實守信,老老實實做人。誠信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源源不斷的財富。誠信是一種寄托,是現代文明的財富。生活需要誠信,集體需要誠信,國家社會也需要誠信。只要我們與人交往時有誠信之心,我們就一定可以得到對方真誠的回報。
可有些商家給豬肉注水,用福爾馬林泡海鮮;屢見不鮮的假煙假酒,劣質奶粉,摧殘了多少鮮活的生命!面對那些層出不窮的騙子,防不勝防的騙術,以假亂真的產品,在善良人們無助的背后,隱藏的,是對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的嚴重沖擊!
也許我們只是路旁的一株小草,無法如鮮花般迷人燦爛;也許我們只是山間一條不為人知的清泉,無法如大海般浩瀚奔騰;也許我們都只是蕓蕓眾生中一平常之人,無法如偉人般驚天動地萬人矚目,但也絕不可丟棄誠信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誠信像永恒的星輝獨放光彩才,誠信以水滴石穿的堅毅滲入人心,誠信用春風般的胸懷感召著眾人!
誠信如此矜貴,我們應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播誠信種子于心田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讓誠信伴我們一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