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語文學習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一些經典優秀作文賞析,希望能給大家的寫作帶來一些思考。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一
7月9日,我參觀了白馬寺森林公園。
我門下車后首先去登山,一層一層的階梯,彎彎曲曲的山路,令人向往的林蔭小道一切都是那樣誘人。
登山開始了,我一步一步地走,一節一節的爬樓梯。時而歡快,時而蹦跳;時而快步追姐姐,時而坐在亭子里欣賞著田園小憩,這兒真美,數不清的綠色森林,數不清的銀色湖泊,是那么的令人向往。
爬山時見到那一只只的螞蟻,我情不自禁的停下了腳步,生怕傷害了他們;遇到野兔時,我屏住了呼吸,生怕嚇跑他;遇到飛禽時我不去傷害她,因為我知道它只有自由時才會快樂。數不清我走了多少路,多少樓梯,多少步;數不清我見到了多少樹,多少湖,多少景物。
其中我影響最深刻的是白馬拖韁這個歷史典故,講述的是一個窮苦少年因家境貧窮,以給老財主砍柴為生,在一個冬季,少年砍完柴,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個老人在一旁挨凍,他忘記了老財主的狠毒點火來為老人取暖,又在河里盛了些水,燒熱后給老人喝,老人很感激他,便送了他一匹紙馬告訴他如果這匹紙馬吃到千年谷草就會變成一匹神馬,少年回家后,突然狂風大作,下了一夜的暴風雪。第二天,財主不顧風雪,威逼著少年進山打柴。少年想起了藏在懷中的.紙馬,但千年谷草又去哪里找呢?突然,他想到山上的白馬寺里有一尊千年古佛像毀壞了,他清楚地記得佛像的骨架是用谷草扎成的于是他立刻來到寺院,從佛像里取出一支谷草。懷中的紙馬一下就張口吞了下去,搖頭擺尾,突然就成了一匹雪白的駿馬,進山為少年馱炭而歸。財主得知后,就想將神馬占為己有,于是同家丁合謀半夜前去盜馬,結果被白馬踢翻在地。少年從睡夢中驚醒,躍上馬背,與白馬一騰空而去,馬鈴被財主扯落,散了一地,變成了搖之即響的馬鈴石,白馬韁繩拖過的一條山梁至今寸草不生。這就是馬鈴石的來歷及晉城四大名勝之一白馬拖韁的故事。
這個故事我看了很多遍,又根據圖片理解出了大致意思我不敢說我背下來了,但我敢說大致意思我絕對理解的差不多,因為我知道這是令我受益終身的故事。
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不正是對白馬寺的真實寫照嗎?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次白馬寺游玩,不會忘記白馬拖韁。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二
走在白馬寺外面長長的路上,池塘里的荷花的顏色是那么的明亮,還有金魚,看,一些金魚都跳了出來。水淹到了石階,魚都跳出跑到石階上了,我真想抓一條放到袋子里。
走進白馬寺,一股濃濃的燒香的味道朝我撲鼻而來。一進門就是“天王殿”。爸爸非得讓我跪在那兒朝那些“天王”們磕個頭,但是我太害羞了,不敢跪。我就避著爸爸媽媽,在他們吃毛栗子的時候,我就自己跑到那兒,朝“天王們”鄭重的許下愿,又行了禮數,出來后,媽媽說她看見我給那兒跪著了,我不想承認也不敢承認,就老說媽媽看錯人了。
咦!這兒怎么這么多人?噢,原來他們都在看這個池塘啊。這個池塘有什么好看的?好奇心使我走到了池塘邊。哇,好多錢啊!不,是池塘里好多錢啊(都是真錢哦)!怎么回事?池塘里怎么會有這么多硬幣呢?原來這些都是給佛的,聽說要是扔進了中間的蓮花中,所許的愿望還能實現呢!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三
偶然一個機會,我和媽媽一起去了洛陽的“白馬寺”。
白馬寺,位于洛陽市老城東約幾公里邙山南麓洛河北岸之間,是佛教傳入我國內地興建的第一座寺院。初建于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歷來被中外佛教譽為“釋源”、“祖庭”。
相傳,東漢永平七年,漢明帝劉莊,因夜夢金人,譴使西域拜求佛法。永平十年,漢使及印度二高僧,以白馬馱載佛像到了洛陽。第二年,漢明帝勒令在雍門外建僧院,為銘記白馬馱經之功,故名該僧院為“白馬寺”。白馬寺坐北朝南,總面積二百余畝。
來到大門前,門前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白馬寺”三個鎦金大字在陽光下煜煜生輝。只見走進寺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碧綠的草坪:濃郁,開闊。蜿蜒的小徑在其間延伸,亭臺軒榭,潺潺流水,錯落有致。各種膚色的游人,不同語言的旅客,絡繹不絕。
走進“白馬寺”大門,大王殿、大佛殿、大雄店、接引殿、毗膚閣等殿堂緊緊相連,巧奪天工的各種雕塑引人注目。殿內殿外,香煙繚繞,檀木香味沁人心脾。出了寺門,沿著漢白玉潔凈的小徑東走,便來到“狄人杰之墓”。他秉公辦案的一樁樁事跡,令人肅然起敬。走過亭臺軒榭,跨過小橋流水,便來到“釋迦舍利”古塔。塔身巍峨高大,氣氛肅穆清幽。
對了,白馬寺還是我國的一個4a級景點呢!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四
我門下車后首先去登山,一層一層的階梯,彎彎曲曲的山路,令人向往的林蔭小道……一切都是那樣誘人。
登山開始了,我一步一步地走,一節一節的爬樓梯。時而歡快,時而蹦跳;時而快步追姐姐,時而坐在亭子里欣賞著田園小憩,這兒真美,數不清的綠色森林,數不清的銀色湖泊,是那么的令人向往。
爬山時見到那一只只的螞蟻,我情不自禁的停下了腳步,生怕傷害了他們;遇到野兔時,我屏住了呼吸,生怕嚇跑他;遇到飛禽時我不去傷害她,因為我知道它只有自由時才會快樂。數不清我走了多少路,多少樓梯,多少步;數不清我見到了多少樹,多少湖,多少景物。
其中我影響最深刻的是“白馬拖韁”這個歷史典故,講述的是一個窮苦少年因家境貧窮,以給老財主砍柴為生,在一個冬季,少年砍完柴,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個老人在一旁挨凍,他忘記了老財主的狠毒點火來為老人取暖,又在河里盛了些水,燒熱后給老人喝,老人很感激他,便送了他一匹紙馬告訴他如果這匹紙馬吃到千年谷草就會變成一匹神馬,少年回家后,突然狂風大作,下了一夜的暴風雪。第二天,財主不顧風雪,威逼著少年進山打柴。少年想起了藏在懷中的紙馬,但千年谷草又去哪里找呢?突然,他想到山上的白馬寺里有一尊千年古佛像毀壞了,他清楚地記得佛像的骨架是用谷草扎成的于是他立刻來到寺院,從佛像里取出一支谷草。懷中的紙馬一下就張口吞了下去,搖頭擺尾,突然就成了一匹雪白的駿馬,進山為少年馱炭而歸。財主得知后,就想將神馬占為己有,于是同家丁合謀半夜前去盜馬,結果被白馬踢翻在地。少年從睡夢中驚醒,躍上馬背,與白馬一騰空而去,馬鈴被財主扯落,散了一地,變成了搖之即響的馬鈴石,白馬韁繩拖過的一條山梁至今寸草不生。這就是馬鈴石的來歷及晉城四大名勝之一“白馬拖韁”的故事。
這個故事我看了很多遍,又根據圖片理解出了大致意思我不敢說我背下來了,但我敢說大致意思我絕對理解的差不多,因為我知道這是令我受益終身的故事。
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不正是對白馬寺的最真實寫照嗎?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次白馬寺游玩,也不會忘記“白馬拖韁”的故事。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五
洛陽白馬寺的景觀是被我們早已列入“十一”黃金周必游之地。早晨,我們離開古都開封,向另一個古都洛陽開去,路上車量川流不息。在高速路上我們遇到了兩次堵車,都是因為五六量小車追尾。外婆和大姨都在不停的提醒:“慢點,安全第一!”兩位舅舅開車都特別專心,直到中午我們才安全的到達洛陽的白馬寺。
在歷史悠久,負有盛名的白馬寺景區門口我們排隊等候,也見到不少外國游客,都想一睹為快!此時,我真的體會到了游人如織的感覺了。
隨著人流進了入票口,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右邊的放生池。放生池上有一座三石拱橋跨池南北,池子周圍有雕刻的石欄環繞,池水清澈見底,水中的游魚自由自在,往來翕忽;池子左右兩側,綠草茵茵,中心設花壇,形成一種風格自然的人間凈土。
往左拐就是白馬寺山門了,只見“白馬寺”蒼勁有力的三個大字像磁石一樣吸引了眾人的眼球。白馬寺山門,為牌坊式歇山頂,上以灰色筒瓦覆蓋,有三個門洞;三門洞皆以灰磚、青石券石砌成。我們輪流在這里駐足留影。
寺門前有兩尊石馬,相傳這是宋代時候的石馬。它們身材粗壯、高大,眼睛炯炯有神,看得出這是兩匹威武英俊的良馬,當年為了紀念白馬馱經的功勞就在寺門前精雕細刻了這兩尊石馬。雖然經歷了多年的風雨,卻仍然露著那股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精神,仿佛在思念著當時那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的日月。看到它們,我心中贊嘆道:洛陽白馬寺真是名不虛傳。
進入白馬寺山門,在寺院東南角、西南角各有一座方形角樓,東樓懸鐘,西樓架鼓;這就是白馬寺的“晨鐘暮鼓”之處,這“晨鐘”這“暮鼓”之聲,敲醒了人世間一些人的迷夢,也給人門帶來了吉祥如意。據說:每年元旦,中外朋友都要聚集于白馬寺來聆聽“馬寺鐘聲”,用108下鐘聲消除心中一切煩惱。
院子正中間還有一個九層鼎,游人到此都會用一元的硬幣往鼎里投,只要投中,代表一言九鼎,你說的話是很有分量的。我聽導游這么一說,趕緊從兜里摸出一元硬幣往里投,第一次沒投中,落到對面的地上了,我趕緊跑過去撿起來重新又投,這一次投的那個真叫準呀,正好投到最上邊的一層,此時,我滿懷喜悅,似乎感到自身價值在徐徐上升。
帶著愉悅的心情走進了天王殿。入門就看到殿正中的彌勒佛像,他笑容可掬、赤腳打坐、右手手持念珠,左手手握布袋。我不由得想到:平時人們一看到滿臉笑容,慈眉善目的人就會說,看某某多像一個彌勒佛,整天笑呵呵的!原來彌勒佛這么平易近人,深受人們的愛戴和敬仰,我敬畏的舉了三個躬。然后,環顧四周,殿內兩側供奉著四大天王像,分別為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東方持國天王。他們各自所持法器,分別表示:風、調、雨、順。其造像栩栩如生。
接著,我們又一一的參觀了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白馬寺的主要建筑。
出了寺門,我們向各個展廳走去,我們參觀了印度館、泰國館……風格各異的雄偉建筑,金碧輝煌的宮殿,讓我們大飽了眼福。
這次白馬寺之旅,不但使我了解了中國宗教燦爛的歷史文化,還知道了西方宗教文化融入和傳播的淵源。見證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結晶。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六
我們來到白馬寺的門前,我看見大門的兩側有兩尊用石頭做的白馬;雕刻得特別精細。
進了門,我發現有很多人在燒香,心想:我不如也燒幾支香,讓菩薩保佑。
我!就說:“媽媽,我們買幾支香吧!”“好呀!去那兒買吧!”媽媽說。
我拿了幾支香,用火點燃,閉上眼,把香舉在胸前,許了一個愿,然后,把香插在香爐里,這時,我看見香爐上刻了幾個字:香不在多,心誠就靈。我見了這幾個字,心里想:“只有誠實的人才可以被菩薩侃侃!”
我來到了第二個地方,見到了彌勒佛。彌勒佛周圍有很多拜佛的人,手上都拿著餅干和錢。我環顧四周,不僅看見了如來佛祖,還看見了觀音菩薩。
原來,我聽說如果硬幣浮起來,就可以增福,如果硬幣沉下去,就可以增壽。最后,我拍了一張相片做紀念。
白馬寺真好玩,它不僅給了我一些知識,還讓我玩了個痛快!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七
“快點,快點,穿這雙鞋,戴這個帽子,不行,不行,這個吧,快點舅舅快來了……”
隨著一番復雜而繁瑣的準備后,我們踏上了去白馬寺的路。到達之后那里“游人雖未盛”環境清幽,碧草連天,樹木陰翳,鳴聲上下,青樹翠蔓,蒙絡搖綴,真讓人贊不絕口。
向寺內望去,三棵古銀樹“樹立”在亭院之內。它們呈等腰三角形排列,中間的一顆尤其雄厚,樹干筆直筆直,葉像小扇子一樣,綠的似乎一碰就會滴下油來,鐵銹色的莖干上布滿魚鱗一斑紋,“這棵樹極高,據說高三十多米胸圍九米多。此樹歷史悠久據說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了!被譽為銀杏之王”,孔子曾在此飲水,乘涼,舅舅向我們說。我忍不住抬頭仰望了一下這個“活化石老人”,只覺得讓人蕭然起敬。
向寺內走去自然又是另一番景象,朱紅外墻,仿古的鐘樓,圓月形大門,仙人橋清新雅致,古香古色。最有趣的當數放生池了。池水清澈見底游魚綁石直視無礙,池邊游人歡樂,似與魚兒歡樂。池邊有幾個小石凳,飽覽勝景的游人坐在小石桌旁休息,或品茶飲酒,或吟詩作畫,或深呼吸,如臨仙境,似處世外桃源也!
向上繼續觀賞,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兩塊石碑,上書“萬古流苦”“行善積德”八個大字,可見這里的人是以“善”“德”二字為準則的。
白馬寺古時稱石城寺,歷史悠久最早有東周春秋戰國時期,因事外幽谷四周高山峭崖俊立形如石城而得名。以前的白馬寺,前有鐘樓,后有大雄寶,東西各有廂房,北有千手觀音殿,東有泰山奶奶廟,游人如織香火旺盛,每逢山氣,四方商貿云集。清代的拔道郭芙山曾有贊譽“殿前銀杏堪留飲,吩咐吶僧幸酒飄。”隨后便醉也!不幸的是這些古跡在“文化大革命”被毀,已蕩然無存。穿越歷史滄桑,唯有古樹劫后余生,笑傲深谷。
白馬寺,修身養氣之圣地,璀璨文化之圣地,一定讓你“醉”哦!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八
“快點,快點,穿這雙鞋,戴這個帽子,不行,不行,這個吧,快點舅舅快來了……”
隨著一番復雜而繁瑣的準備后,我們踏上了去白馬寺的路。到達之后那里“游人雖未盛”環境清幽,碧草連天,樹木陰翳,鳴聲上下,青樹翠蔓,蒙絡搖綴,真讓人贊不絕口。
向寺內望去,三棵古銀樹“樹立”在亭院之內。它們呈等腰三角形排列,中間的一顆尤其雄厚,樹干筆直筆直,葉像小扇子一樣,綠的'似乎一碰就會滴下油來,鐵銹色的莖干上布滿魚鱗一斑紋,“這棵樹極高,據說高三十多米胸圍九米多。此樹歷史悠久據說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了!被譽為銀杏之王”,孔子曾在此飲水,乘涼,舅舅向我們說。我忍不住抬頭仰望了一下這個“活化石老人”,只覺得讓人蕭然起敬。
向寺內走去自然又是另一番景象,朱紅外墻,仿古的鐘樓,圓月形大門,仙人橋清新雅致,古香古色。最有趣的當數放生池了。池水清澈見底游魚綁石直視無礙,池邊游人歡樂,似與魚兒歡樂。池邊有幾個小石凳,飽覽勝景的游人坐在小石桌旁休息,或品茶飲酒,或吟詩作畫,或深呼吸,如臨仙境,似處世外桃源也!
向上繼續觀賞,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兩塊石碑,上書“萬古流苦”“行善積德”八個大字,可見這里的人是以“善”“德”二字為準則的。
白馬寺古時稱石城寺,歷史悠久最早有東周春秋戰國時期,因事外幽谷四周高山峭崖俊立形如石城而得名。以前的白馬寺,前有鐘樓,后有大雄寶,東西各有廂房,北有千手觀音殿,東有泰山奶奶廟,游人如織香火旺盛,每逢山氣,四方商貿云集。清代的拔道郭芙山曾有贊譽“殿前銀杏堪留飲,吩咐吶僧幸酒飄。”隨后便醉也!不幸的是這些古跡在“文革”被毀,已蕩然無存。穿越歷史滄桑,唯有古樹劫后余生,笑傲深谷。
白馬寺,修身養氣之圣地,璀璨文化之圣地,一定讓你“醉”哦!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九
吃完午飯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去小譚叔叔家,又蹦又跳。
到了兩點多,終于出發了。
一路上雖然無聊的沒什么事干,但是還是止不住我的興奮之情。
終于,我們到了。剛下車,就看見一匹石馬佇立在大紅色門的一側,給人一種滄桑而又莊重的感覺。
我們一個一個景點的逛著,看見了池塘,里面還有小魚,看見了佛堂,上面擺的.就是在西游記里曾看過的佛祖,爸爸叫我磕頭,說是佛祖會保佑我們,我就真誠的磕了一個頭,希望他能保佑我們一家人健健康康!
之后我們又看過很多的佛堂、佛像。
今天過得很充實!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十
2月22號,媽媽帶我和姐姐一起去晉城白馬寺游玩。
下午兩點半,我和媽媽姐姐來到了白馬寺森林公園,上了樓梯,到了大門,我就發現廣場中央有九龍壁一座,長20米,寬18米,雙面雕塑,座為須彌居樣式。頂為瓦脊斗拱樣式。在廣場中央我就看見了“景公塔”。
廣場南面的.山上是唯一遺存的白馬禪寺古代建筑“景公塔”。據說清康熙三年,甲辰三月,有一官名景文魁,慨以俸金修復早先失毀的白馬寺塔,且更盛于前,故名“景公塔”。從景公塔碑記內證實原塔是明朝建筑。到了白馬寺山上。大毗盧殿占地1134平方米,是白馬禪寺最大的殿堂,殿內七重懸塑,主塑五方佛、五百羅漢、八十八佛、八十四大悲咒像、羅漢柱、五層八角亭柱、十二圓覺、二十四諸天、釋迦本身傳、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靈山會、楞嚴會、龍華會、華嚴會、三身佛、三世佛、極樂世界、琉璃世界、藏像千手觀音、千缽文殊、密宗護法金剛、以及大型密宗金剛座等。塑像大的高三米,小的僅余寸,共一萬余尊。實屬國內罕見的工程。大殿于舉行了落成典禮,寂度大和尚參加了法會,目前佛像還在緊張貼金與彩畫中,預計在近期竣工。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十一
青海白馬寺藏語原稱“扎西切浪濤”,意為“吉祥佛法州”(不同于中原佛教的河南白馬寺)。她位于青海省貴德縣,距省會城市西寧約74公里。由第一世尼隆**創建于1596年,初建于加毛山下,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二世關嘉智巴嘉措**將白馬寺重建后又遷址于此。從此歷任轉世的“關嘉**”在此傳經布施,惠澤四方百里。
青海白馬寺作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僅在于她歷史悠久和重要的寺院地位,是周圍漢,藏,土等各民族群眾求吉祥保平安的圣地,同時還特別在于它精美奇特的建筑,令人觀嘆。
遠望該寺,依山而建,鑿孔架梁,似凌空而起。走進她的身邊,玲瓏精巧的門樓使你眼前一亮。門樓為三層橫木方斗拱歇山頂式閣樓,每層四周皆以斗拱托起屋頂,簡瓦鋪面,四角高挑,橫脊豎脊以鏤空雕花青磚砌成,上飾龍頭磚雕。最高層橫脊上塑有鎦金雙鹿靈芝,光彩奪目。門樓木結構以礦物顏料繪以金龍金鳳,浮云花卉,色彩艷麗,經久不褪。門樓整體巍峨險峻,雍容華貴。據說像這種建筑的門樓在青海再無第二。不僅如此,其門樓尚有玄妙之處,大風刮來,整個樓體顫顫悠悠,左右搖擺,但自建成已有200多年結構還完好如初。
經過門樓走進寺院,便是平整寬大的經堂院。東,西,南三面建有兩層回廊式樓房,中間是跳“官經”的場所。踏上正北十多層青磚臺階寺院建筑的第二層大經堂。大經堂坐北朝南,為磚木結構的歇山頂式二層空心樓。面闊九間,進深九間,屋頂重檐疊堆,雕花磚砌。大經堂正門兩側為彩色壁畫,上繪《封神演義》中的魔家四將。打開經堂正門,里面幽暗深造,朦朦朧朧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百根方形紅漆大柱,縱向望去,一排排走向深處,真不知經堂深有幾許。正中數根通天屋柱,真有頂天立地之勢。大經堂中,共有各種珍貴佛像及兩部《甘珠爾》,勝樂金剛佛像,**大法臺,吉祥天女,乃穹護法等,造型精美,栩栩如生。
大經堂后是大佛殿,為白馬寺的第三層,內塑大佛一座,高約10米。走進大殿須仰視才能見到佛面。大佛堂西側有一尊石雕大佛像,藏語稱“彌勒望河”。古樸渾厚,線條粗獷,佛像背依險峰,面臨潢水,左手托缽,右手前伸,似推擋潢水沖擊,以保山寺安然。石雕佛像背后有一石窟,窟內有宋代壁畫,約有8平方米,依稀可辨,為佛本身故事。
相傳九世**從西藏回青海塔爾寺傳經說法,白馬寺**曾派遣使者牽白馬去塔爾寺邀請**。白馬寺距塔爾寺約百十里路程,途中還要穿過亂石堆積的峽谷,翻越白雪皚皚海拔3400米的拉雞山,但這白馬往返只用了一天時間,因此被視為神馬,白馬寺也因此而得名。
白馬寺在藏傳給佛教格魯派的寺院中,由于一世至五世的“關嘉**”均任塔爾寺密宗學院的堪布,大發臺,并在塔爾寺建有自己的府邸,所以白馬寺很早就是塔爾寺的屬寺。現任七世關嘉洛桑協主彭措尖**是白馬寺管委會主任,為塔爾寺的四大排位**。目前寺里仍設有顯宗學院,僧侶經40余人。每年正月十五,端午節及佛教紀念日,方圓幾百里,甚至西藏,甘肅等地的各民族佛教徒都來此頂禮膜拜。該寺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影響卻遠及國內藏區,沐澤青藏高原。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十二
期待已久的上海之游在春節終于要出發了.我們一家懷著無比期待的心情,登上了飛機.飛機上,一朵朵白云像一座座潔白的雪山,從我們的身邊飄過,我們就像騰云駕霧,真是美麗極了!經過將近兩個小時的空中飛行,我們來到了向往已久的國際大都市——上海.
我們的第一個景點就是豫園,豫園里人山人海的,仿佛是一片人的海洋.整個豫園充滿了春節的氣氛,到處都貼著吉祥的。
春聯。
掛著喜慶的燈籠.人們穿得喜氣洋洋與盛開的鮮花相配襯更是為節日增添了不少氣氛.豫園里面有很多上海的特色小吃例如五香豆灌湯包寧波湯圓等等的特色小吃還有江浙特色的花燈真是惟妙惟肖五彩繽紛.
游完豫園,下一站我們的目的地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東方明珠"塔,它全長468米,是上海市的一大標志性建筑物.以前在課文里看到對東方明珠塔的描寫,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這次身臨其境,親身感受到東方明珠塔的雄偉與魅力.上到了東方明珠塔360米的太空艙以后,你一眼往下看,上海市的美景讓你盡收眼底,高樓大廈,鱗次櫛比.黃浦江上的游走的輪船,馬路上奔馳的汽車變得像螞蟻一樣小,高樓大廈,也變成小不點.站在這里,能一眼看完整個上海,能看見上海有許多空地,有許多高樓都看遍了.東方明珠塔的對面是有88層觀光廳的金茂大廈,它的旁邊有一幢日本人設計的大廈,準備建一百多層,成為上海目前最高的大廈.在東方明珠塔上,我們買了一個用水晶制造的"東方明珠",這座"東方明珠"塔跟真的東方明珠塔比起來,不分上下,一樣漂亮.
告別了東方明珠塔,我們來到了黃浦江邊,準備在這里欣賞上海外灘的繁華夜景.美妙的時刻終于來臨了,東方明珠塔的燈光亮起來了,東方明珠的燈光五光十色,外灘的燈飾把整個外灘照亮了,各種風格的建筑顯得更加亮麗迷人,真是美麗極了!我不由得給東方明珠拍下一張照片做留念.
上海還有一個傳統的春節習俗,就是年初五迎財神.初五的凌晨,外面劈劈啪啪響起來鞭炮聲,夜空中燃起了五彩繽紛的煙花,到處洋溢著喜氣洋洋.上海人以這種歡樂的氣氛寄托了美好的愿望.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十三
今天,我們一家來到了向往已久白馬寺,到了山腳下,進入平安門,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層一層的階梯,彎彎曲曲的山路,令人向往的林蔭小道……一切都是那樣誘人。
白馬寺山生態區建設是晉城市“6688”城市構架中60平方公里城市生態功能區建設的核心區域,也是晉城市北出口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全面鋪開了白馬寺山沉陷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計劃投入15億元建成以白馬寺山生態區為城市綠心,主城區、北石店區、巴公區、金村區四周環繞、眾星捧月、環狀向心的生態園林城市;白馬寺山森林公園是白馬寺山生態區建設的主體,位于晉城市區北部4公里處,總面積12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054。8米,最低海拔728米,相對高差326。8米,森林覆蓋率65%,綠化覆蓋率82%,是晉城市北部的一道綠色屏障。
邁著輕盈的腳步,走到半山腰,看到昂首闊立的白馬,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白馬脫韁的傳說:一個窮苦少年因家境貧窮,以給老財主砍柴為生,在一個冬季,少年砍完柴,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個老人在一旁挨凍,他忘記了老財主的狠毒點火來為老人取暖,又在河里盛了些水,燒熱后給老人喝,老人很感激他,便送了他一匹紙馬告訴他如果這匹紙馬吃到千年谷草就會變成一匹神馬,少年回家后,突然狂風大作,下了一夜的暴風雪。第二天,財主不顧風雪,威逼著少年進山打柴。少年想起了藏在懷中的紙馬,但千年谷草又去哪里找呢?突然,他想到山上的白馬寺里有一尊千年古佛像毀壞了,他清楚地記得佛像的骨架是用谷草扎成的于是他立刻來到寺院,從佛像里取出一支谷草。懷中的紙馬一下就張口吞了下去,搖頭擺尾,突然就成了一匹雪白的駿馬,進山為少年馱炭而歸。財主得知后,就想將神馬占為己有,于是同家丁合謀半夜前去盜馬,結果被白馬踢翻在地。少年從睡夢中驚醒,躍上馬背,與白馬一騰空而去,馬鈴被財主扯落,散了一地,變成了搖之即響的馬鈴石,白馬韁繩拖過的一條山梁至今寸草不生。
登上山頂,廣場中央有一座九龍壁,長20米,寬18米,雙面雕塑,座為須彌居樣式。頂為瓦脊斗拱樣式。
這就是白馬寺,一個藏于繁華的隱者,一個使人安寧的地方,從白馬寺山上往下看,晉城市到處高樓聳立、車水馬龍、人山人海,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我的家鄉---會越來越美好,越來越繁榮昌盛!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十四
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城東側,古稱金剛崖寺,號稱“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的第一所寺院。它建于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走進白馬寺的大門,我們便看到一匹用石頭雕刻的石馬。石馬的前方,就是白馬寺的正門了。我們一直往前走,去了很多的地方,有石碑坊,放生池,石拱橋,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等景點。可我最難忘的就是那個特殊的池子——清涼池。來到清涼池前,哇!里面全都是金幣。據說,如果在這個池子中間的荷花上投一枚硬幣,再許一個愿望,那么,這個愿望就會實現。我們就拿了四個硬幣來投,每人一次,我先投,“撲通”一聲,哇!居然給投中了!這是,我的心里十分高興。接下來是姐姐來投,“撲通”一聲,也投中了!媽媽、爸爸也投中了,唉!看來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我們又玩了一會兒,媽媽說:“天色不早了,我們該回去了……”于是,我們就依依不舍的回去了。
白馬寺,真好玩兒!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十五
今天,我們跟著東方作文的苗老師和秦老師來到了大槐樹尋根。到了大門口,老師先給我們分了三隊,紅隊,黃隊,和綠隊,然后我們照了張大合影。
第一站,我們來到老鸛窩觀看大槐樹移民情景劇。接著苗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大槐樹的由來,我們才真正體會到,“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的真正含義。
第二站,我們還來到大槐樹移民村,了解到凡是小腳趾上有裂痕,或趾甲分瓣的都是山西移民。這個傳說流傳至今。
多,我們都搶著吃呢。
第四站,觀看完表演,我們就來到思鄉閣寫作,還有茶水讓我們喝,真開心啊!
今天,我不但增長了見識,而且寫了一篇好文章,東方作文的活動真好!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十六
“快點,快點,穿這雙鞋,戴這個帽子,不行,不行,這個吧,快點舅舅快來了……”
隨著一番復雜而繁瑣的準備后,我們踏上了去白馬寺的路。到達之后那里“游人雖未盛”環境清幽,碧草連天,樹木陰翳,鳴聲上下,青樹翠蔓,蒙絡搖綴,真讓人贊不絕口。
向寺內望去,三棵古銀樹“樹立”在亭院之內。它們呈等腰三角形排列,中間的一顆尤其雄厚,樹干筆直筆直,葉像小扇子一樣,綠的似乎一碰就會滴下油來,鐵銹色的莖干上布滿魚鱗一斑紋,“這棵樹極高,據說高三十多米胸圍九米多。此樹歷史悠久據說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了!被譽為銀杏之王”,孔子曾在此飲水,乘涼,舅舅向我們說。我忍不住抬頭仰望了一下這個“活化石老人”,只覺得讓人蕭然起敬。
向寺內走去自然又是另一番景象,朱紅外墻,仿古的鐘樓,圓月形大門,仙人橋清新雅致,古香古色。最有趣的當數放生池了。池水清澈見底游魚綁石直視無礙,池邊游人歡樂,似與魚兒歡樂。池邊有幾個小石凳,飽覽勝景的游人坐在小石桌旁休息,或品茶飲酒,或吟詩作畫,或深呼吸,如臨仙境,似處世外桃源也!
向上繼續觀賞,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兩塊石碑,上書“萬古流苦”“行善積德”八個大字,可見這里的人是以“善”“德”二字為準則的。
白馬寺古時稱石城寺,歷史悠久最早有東周春秋戰國時期,因事外幽谷四周高山峭崖俊立形如石城而得名。以前的白馬寺,前有鐘樓,后有大雄寶,東西各有廂房,北有千手觀音殿,東有泰山奶奶廟,游人如織香火旺盛,每逢山氣,四方商貿云集。清代的拔道郭芙山曾有贊譽“殿前銀杏堪留飲,吩咐吶僧幸酒飄。”隨后便醉也!不幸的是這些古跡在“___”被毀,已蕩然無存。穿越歷史滄桑,唯有古樹劫后余生,笑傲深谷。
白馬寺,修身養氣之圣地,璀璨文化之圣地,一定讓你“醉”哦!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十七
我,姓哇名噻,雖然這個名字有點怪,但是這也是我媽媽爸爸給我的“代號”,所以我只能聽著別人叫我哇噻了。
今天,媽媽要和我一起去旅游,我“哇噻!”的答應了。
我回到了家,打開電視,發現新聞臺正在播我:“一位名叫‘哇噻’的`十一歲小孩找到了打開時光隧道的密碼,地球正回到白堊紀時代!”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十八
泰山是著名的旅游景點,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快來看看吧。
泰山為五岳之首,又名岱山,海拔一千五百四十五米.在這個黃金周我有幸登上了泰山。
我們開車來到泰安市,在泰安市吃過早飯便來到了天外村,把車停到停車場。隨后買票進入泰山。
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坐了十幾分鐘的車到達了中天門。我抬頭仰望泰山,泰山山勢高峻挺拔;山峰連綿起伏;清澈的泉水從山上流淌下來;石頭千姿百態;山花爛漫;松柏蒼翠欲滴……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登上泰山,去欣賞山上那美麗的風景!
我們從中天門出發,我們爬呀,爬呀,望著眼前的石階,仿佛爬不完似的。我看到其他游客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的樣子,心里不僅擔心:我能爬上去嗎?正在這時,一位拄著拐杖,年紀約七十多歲的老奶奶從我身旁走過,既然一位花甲老人都不放棄,那被人們稱為剛出生的太陽的我又怎能放棄!特別是看到幾位叔叔光著腳丫,拎著皮鞋,我特感動!我擦了擦汗,喝了點水,又開始了。一邊爬山,一邊欣賞風景,峭壁的石頭上有許多古代、現代的名人的書法,他們的字蒼勁有力,各有千秋。終于到了十八盤,十八盤是泰山最險峻的一段路,十八盤過后便到了南天門,之后是玉皇頂。我們一鼓作氣向前“沖”,終于攀上了玉皇頂,我俯視泰山四周,其他的山峰好象在我們腳下。這時,起霧了,霧好像一層薄紗環繞在泰山的四周,,在我看來,一切都那樣渺小。我們來到日觀峰,日觀峰是欣賞泰山日出的絕佳場所。我們乘纜車下山,從空中欣賞泰山,腳下的泰山顯得那樣安靜!那樣美麗!
我們在中天門下了纜車,坐上汽車下山了。再次仰望泰山,泰山在薄霧的映襯下。
顯得更加俊秀挺拔!我想:泰山!我下一次還要攀登到頂峰!
那是在我11歲的時候了,那天是署假,我們一家準備去登泰山。
“哧”只聽得猛地一聲剎車聲,到站了,站在泰山腳下,抬頭望,山上樹木郁郁蔥蔥的,花顯得更鮮艷,草顯得更茂盛。
泰山像一位巨人等著你去攀登,折尺形的階梯像一條蜿蜒向上的巨龍,被山上那四季常綠的樹木掩映著,隱隱約約向上延伸,令人望而生畏,以前,我總是登不上山,這次,我下定決心,泰山,我一定要征服你。
那天是在清晨的時候了,我們順著清晨漂浮在半山腰的薄霧繼續前進,我們爬呀爬,爬呀爬,直到爬不動的時候,我們回頭一看,啊?難道這就是我們爬了1個小時候后的結果?才這么點?我抬頭仰望著那高高在上的泰頂,它似乎在用那略帶輕蔑的笑說:”切!你還說你要征服我?你這回怕了吧!“我不服輸,決定要登上頂峰,我隨著左右側的連山和綠水的移動而一股腦地往前沖,哈哈!我看我還真能當長跑選手了!你看那些山都追不上我,還在拼命地為自己打勁,“加油!加油!加油!”
不知是什么時候了,我慢慢感到空氣越來越清新,霧越來越稀薄,溫度越來越低。我走到哪了,為什么旁邊的山越來越矮了?難道它們都吃“霧縮劑”了嗎?我決心不再管他們,一股腦地往前走就對了。
突然,我看到了一塊碑,十八盤。那里很陡,山也高,臺階間也比較緊,所以走的時候,我都不敢看下面,忐忑不安地走了半天。哇!又一塊碑:南天門。耶!太棒了!我終于等到這一刻了,你看這里稀薄卻略微朦朧的霧又一次出現,那里非常冷。我不得不套上了大衣。走進南天門,那里有一座廟(我沒進),三塊碑,最醒目的是中間的那塊,那上面記錄了泰山的歷史。我站在那旁邊和南天門留了一塊照片,當時,我真是太激動,太自豪了。我站在邊上,往下看去,泰山如同一條長龍似的,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底下的美景盡收眼底,一幢幢大樓瞬間成了群蟻排衙的模樣!
素有“五岳獨尊,雄鎮天下”之美譽的泰山,乃華夏文化的一個縮影,又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千百年來吸引著赫赫帝王盛典登封,歷代名人競相留跡,四海游客朝拜如云。而此次的泰山之旅,也是蝶舞學校組織的山東半島之行的第二站。
心懷期盼,蝶舞一行抵達泰山腳下的天外村,在此登上旅游巴士前往中天門。放眼眺望那籠罩在晨霧里的泰山,宛如是一位欲說還休的仙子,顯得那么朦朧、羞澀,靜靜地等待著我們去頂禮膜拜。車在山里繞來飄去,車窗外,溝壑懸垂,轉眼間就抵達了中天門。
中天門位處泰山半山腰,常年籠罩在濃綠之中。雖是盛夏,可山上涼風習習,空氣清新。蝶舞一行將在此兵分二路,一路步行上山,另一路乘坐纜車上山;考慮到后面的行程還要登嶗山,決定乘纜車前行。登上纜車,開始了8分鐘的“天游”,俯視那巍巍壯觀的起伏群山,跨越那蔥郁的林海及疊嶂的樓閣廟宇,再往上則是山石疏朗,便見南天門赫然在目了。
行至南天門,便由“人間”踏入到了“天庭仙界”了。回首俯視,“十八盤”天梯高懸,亂云飛渡,那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呼之欲出。穿過南天門,在天街上漫步,山風浮動,衣袂飄飛;行進間,那山中驟然升起一層煙波,一陣云霧,置身其中,宛如仙境,心懷驀地打開,層云蕩胸,凡塵俗事盡拋腦后,遐意之極。隨后游覽了金碧輝煌的碧霞祠,便繼續朝著玉皇頂進發。
行至到歷代摩崖石刻前,那濃郁的墨香猶在,飄逸的墨韻尚存。靜靜觀覽著歷代文人雅士吟詠題刻和碑記,撫摸那些字體,似仿佛觸摸到到歷代先賢們跳動的脈搏,一股懷古之情油然而生。繼續前行,游覽了日觀峰,登上了最高峰玉皇頂,舉目四望,群山起伏,令人感受到“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氣勢,那千巖萬壑都融于縹緲的云海之中,仿佛也承載著千年的厚重。
夏日的泰山佳境天成,氣候瞬息萬變,剛返回南天門時,天空便飄起了毛毛細雨,轉瞬間又逐漸變成傾盆大雨,那風卷著雨聲、溪聲、瀑聲,渾然一體,其勢如萬馬在山間奔騰。蝶舞決定領悟風雨下泰山的.感覺,和女兒撐著雨傘,緩緩拾階而下,慢慢體味著“泰山新雨后,天氣涼如秋”的意境。信步“十八盤”,下到一半,回首仰望,越發感覺到泰山的巍峨、沉渾、峻秀、雄奇。
移步之間,過了“十八盤”,峰回路轉,萬壑爭流,可謂是一步一景。隨著山石的降低,那雨也漸漸變小,雨絲涼涼柔柔,隨著山風飛舞飄落,浸潤著山石樹木、小草泥土、游人訪客。山中到處是雨的印記,宛如一幅絕妙的寫意畫卷。徜徉在這靈動的畫卷中,享受著這清醒和空靈,真乃妙不可言。在小腿肚子的顫抖中,艱難地回到了中天門,大伙會齊,便登上返回的中巴,難忘的泰山之旅也即將結束。
旅行的第一天開始了,我和爸爸媽媽坐火車到泰安去爬泰山。
下了火車,到酒店放了行李,來到泰山腳下。我們坐汽車去泰山半山腰的中天門,汽車在盤旋的山路上行駛,一邊是懸崖、一邊是高高的山,汽車開的像賽車一樣飛快。到中天門了,我們乘著纜車到南天門,坐在纜車上我十分恐懼,我看見纜車下面全是碧綠的樹木和陡峭的懸崖,有時還沒能看見許多人像勤勞的螞蟻一樣在爬山。
到達南天門,走了一小段路就來到了“天街”。你知道為什么要做天街呢?因為因為泰山非常高,人們常比喻“登上泰山,如同上天”,所以泰山頂上的街就稱為“天街”。天界里面有許多好吃的,我選擇的是天街上的煎餅,煎餅是山東的特產,別的地方煎餅是蒸的,這是烙出來的,卷著大蔥、刷著面醬,味道還不錯!可是它可能是世界上最貴的煎餅,一張就要三十元啊!
逛完天街,來到玉皇頂,玉皇頂是泰山的最高點,海拔1546米。從玉皇頂觀看眾山,連綿起伏,仿佛來到了人間仙境。一路上看到了很多題字,最有趣的是“遠望高山”這四個字,可以正著讀也可以倒著讀,倒著讀是“山高望遠”,正著讀是“遠望高山”。逛完玉皇頂我們就原路返回下山了,今天玩得真開心啊!我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泰山,晚上我們還要去看“封禪大典”呢!
小學白馬寺游記(匯總19篇)篇十九
一天,爸爸問我:“你去不去洛陽的白馬寺玩?”“白馬寺?我要去!”“今天下午和你小譚叔叔一起去。”“好啊”。
吃完午飯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去小譚叔叔家,又蹦又跳。
到了兩點多,終于出發了。
一路上雖然無聊的沒什么事干,但是還是止不住我的興奮之情。
終于,我們到了。剛下車,就看見一匹石馬佇立在大紅色門的一側,給人一種滄桑而又莊重的感覺。
我們一個一個景點的逛著,看見了池塘,里面還有小魚,看見了佛堂,上面擺的就是在西游記里曾看過的佛祖,爸爸叫我磕頭,說是佛祖會保佑我們,我就真誠的磕了一個頭,希望他能保佑我們一家人健健康康!
之后我們又看過很多的佛堂、佛像。
今天過得很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