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還應該合理安排時間,使學生能夠充分消化和吸收所學知識。接下來將為大家介紹一些教學計劃的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法,供大家參考。
家教學設計之三(匯總12篇)篇一
游戲目標:
1.練習雙腳立定跳遠,鍛煉幼兒腿部力量。
2.通過游戲,培養幼兒遵守規則的意識。
3.培養幼兒勇敢、機智和靈敏的反應能力。
游戲準備:
1.大灰狼頭飾一個、羊媽媽頭飾一個。
2.大海綿墊8個、小皮球若干。
游戲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在大操場用海綿墊圍成一個“小羊的家”,并在門前畫一條寬40厘米長2米的“水溝”。場地的另一邊,同樣用海綿墊圍成一個“大灰狼的家”。
二.熱身活動。
1.教師戴好羊媽媽頭飾。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就是“羊媽媽”,你們就是“羊寶寶”。媽媽今天要給寶寶們做美味的“蘑菇湯”(小皮球),需要寶寶們出去“采蘑菇”,采蘑菇要經過一條“水溝”,孩子們想一想,有什么辦法才能越過“小河”呢?(請幼兒說一說各自的辦法)。
2.請個別幼兒示范過“水溝”。(雙腳并攏,手臂前后擺動,膝蓋彎曲,用力向前蹦)其他幼兒觀看后模仿。
3.請幼兒親身體驗并反復練習動作要領。
1.游戲規則:請幼兒雙腳并攏跳過“水溝”。采到一朵“蘑菇”后,就要雙腳并攏跳回“家”,將“蘑菇”放到籃子里。當聽到媽媽說“大灰狼”來了時,就要馬上跑回“家”里,如果被大灰狼捉到,就要成為大灰狼。
2.開始游戲:幼兒自愿選擇角色,教師隨時注意觀察幼兒是否踩到“水溝”的線。如果踩線就要重新跳一次,不能單腿跨過“水溝”。菜“蘑菇”時,一次只能采一朵,采到“蘑菇”后,要雙腿并攏跳回“家”里。
四、結束活動。
教師與幼兒共同收拾場地,整理結束,站排返回教室。
家教學設計之三(匯總12篇)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自讀、品讀課文第二段,理解主要內容,感受果園迷人的秋色。
2、理解課文第三段,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了解作者按方位順序寫景的,并能有感情地讀。
3、感受首都北京文化園林建設和現代化建筑的雄偉,激發學生對北京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感受景物的美。
教學準備:課件制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秋游景山》,上一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景山公園的大門。抬頭望去看了山頂上的萬春亭,還領略了山腳下大花壇的美景,現在我們又沿著山路去游覽果園,欣賞那兒迷人的景色。
二、學習第二段:
1、讓我們一起先來聽一聽,看一看。
課件出示:配有錄音的果園美景。
2、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說)。
課文具體是怎么寫的,同學們自己想不想讀?請打開課本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的第二段,讀通順。你覺得讀一篇不夠還可以再讀幾遍。
3、學生自讀。
4、同學們讀得有滋有味,那你最喜歡的是哪些句子?
課件出示句子:海棠果搖動著它那圓圓的小臉,沖著你微笑;紅艷艷的大蘋果像擠在一起的胖娃娃,扒開綠葉笑瞇瞇地往外瞧;金黃的柿子把樹枝壓彎了腰。(大部分學生找了這句。)。
5、其實方老師也對這里的景色作了一番描寫,請看:出示句子:
海棠果在枝頭搖動著,大蘋果長在枝頭,大柿子掛在枝頭。
(1)、你覺得老師寫的怎么樣?老師要請你說說理由,書上的句子好在哪兒?
(2)、學生自讀這兩段話體會,小組討論。
6、、交流匯報:
(1):哪位同學來說說,好在哪兒?
海棠果:寫出了海棠果的什么?你覺得怎么樣?它好象想對大家說?(出示課件海棠果圖)。
老師小結: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海棠果的形狀,樣子非常可愛,誰能通過朗讀把它那可愛的樣子讀出來。
指導朗讀:先試讀,指名讀,齊讀。
(2)、還有嗎?好在哪里?
交流大蘋果、大柿子句。出示相應的圖。
顏色、動作詞去理解。
指導朗讀。
小結:同學們的小眼睛非常厲害。書上的句子確實生動,不像老師寫的干巴巴的。
學生齊讀。
7、小作者把果園里的水果當成了人來寫,寫出了水果的顏色美,果實多,個兒大。
同學們能否用一個詞來概括?到書上找找。板書:果實累累。
出示句子:果園里真是果實累累。面對這么美的景象,我們仿佛聞到了成熟果子香氣四溢,惹人喜愛。怪不得作者說怪不得作者說――(出示最后一句:好一派迷人的景色。)。
小結:先概括后分述再總結。
8、齊讀。
三、學習第三段。
1、談話:在秋色的裝點下,古老的北京城更顯得雄偉壯麗,讓我們沿著青石鋪成的山路拾級而上,登上萬春亭,去觀賞一下吧!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3-7自然段。
2、學生自讀。
3、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那么你讀時感受到了什么?學生說。
4、是的,北京城的景色都十分美麗。出示課件:圖。
這么美的景色作者是怎么寫下來的?
(1)、請學生拿出作業,填好順序這一欄。
(2)、學生答:出示方位詞。
(3)、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你發現了什么?
5、老師想請同學們四人小組來學習,請你們選擇喜歡的一個方位的景色來學。
(1)、討論選擇。
(3)、交流匯報:
a、朝西望:放大圖。認為美,美在哪里?學生答。(先交流景物。出示詞語。)。
能否美美的讀一讀?
小結:你們看這里塔美,水清,加上一只只游船,這自然風光顯出一種寧靜的美,真是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齊讀。
b、向南望:交流景物。站起來說說喜歡什么?簡單介紹。出示圖片。
體會到了什么?(簡單介紹故宮。:體會古代建筑的莊嚴、雄偉。)。
我們能否通過朗讀把這個特點表達出來。
指導讀。
小結。
c、往東看:交流景物。出示圖。
理解:鱗次櫛比、縱橫交錯。
一幢幢、一排排、一座座,這些詞你讀懂了什么?
指導讀。
小結。
6、看到這樣的美景,你會怎么想?
學生答。
是啊!北京的美,不僅有寧靜的美,更有現代化繁華的美。我們從這里不難體會出首都北京正邁著前進的腳步,所以作者說―――學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7、剛才我們觀看了圖片,讀了課文,就好象自己真的在那里觀賞美景。現在假如有些外國朋友登上萬春亭,請你當導游,你是否能把這里的美景向客人們介紹一番呢?我們先來準備準備,你自己選一個方位的景色說得生動具體,可以用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學生準備。
交流。
四、總結。
家教學設計之三(匯總12篇)篇三
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游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快心情。
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記述了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描寫了秋天的天空、白云、稻子、高梁、棉花等形態和色彩上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氣的秋景圖。第四自然段敘述了同學們秋游時在草地上盡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現了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想象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掌握“師”、“涼”兩個生字,會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
[重點、難點]。
重點: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2-4自然段,了解秋天特有的氣候和景色。仿照課文中的句子練習說話。
難點:如何在美讀課文中讓學生去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培養學生流利正確地說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主題:
1、小朋友們,在上課之前,我們一起來拍手朗誦《秋天到》這首兒歌。
2、有些詞語寶寶迷路了,想請小朋友幫幫忙,把他們送回家。出示詞語。
小朋友們真能干,詞語寶寶說謝謝你們!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引讀第一段)。
這節課,請同學們繼續跟著老師去秋游。(指板書,讀課題)從你們的眼神中,老師就知道你們想快點到達我們秋游的目的地,是嗎?那好,讓我們出發吧!但是,老師有個要求去秋游的時候,郊外的美景可要仔細欣賞哦!
二、美讀課文,品味意境。
(一)、學習二、三自然段。
1、師邊播放美景邊范讀二三自然段。
2、請小朋友自由讀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待會請您來說說喜歡秋天的什么美景?
3、交流:你喜歡什么?
a、學習第二自然段。
4、生說:白云師問:為什么。
5、那就請你把寫白云的美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
6、小朋友聽出來什么了嗎?白云會——變。
7、是呀,白云還會變魔術呢,(師范讀此句)多有趣呀!誰來讀好這句?(有時像讀得慢點)。
8、這么美的白云你喜歡嗎?請喜歡的小朋友站起來讀一讀。
9、白云真是變化多端,它有時還會像什么呢?(指名說)。
10、出示:白云有時像————,有時像————,有時像————。
生:天上的白云有時像一群小魚。
生:天上的白云有時像一群白龍。
生:有時像一群大老虎。
師:什么樣的大老虎?
生:天上的像一群野牛。
師:除了動物。還像什么?
生:小河。
生:有時像一群獅子,有時像一群小狗。
生:有時像甜甜的蛋糕有時像圓的蘋果。
11、這么美的白云在哪呢?(指名說)板書:天空。
12、出示:藍藍的天空,你可以為藍藍的天空換個詞嗎?啟發想藍湛湛,碧藍碧藍。
13、藍藍的天空怎樣?出示:一望無邊。理解詞語送詞:無邊無際指導讀好一望無邊。
14、除了可以說天空一望無邊,還可以說什么一望無邊?(大海、草原、稻田)。
15、指導讀這半句:誰來讀好這句。
b、學習第三自然段。
2、農田美在哪呢?請你讀讀第三自然段,畫出表示顏色的詞。
3、師引讀此段,黃了,紅了,白了,不光指顏色美,也說明這么莊稼怎樣啦?(成熟了)顏色詞找對的小朋友舉手。
4、農田的色彩真美呀!請小朋友看,出示:農田里,稻子黃了,像_________,高粱紅了,像________,棉花白了,像________。(指名說)。
5、莊稼豐收了,此時的農民心情怎樣?(高興)誰來高興地讀好這句。(多美的農田,聽出豐收的喜悅了)。
6、我們再往遠處看:出示:果園里,()了,()了,()了。
7、出示:秋天真是一個()的季節。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1、秋天的天空是那么美,農田是那么迷人,同學們玩得開心嗎?(板書:同學們)從哪看出同學們開心了呢?他們在干什么呢?請您讀讀第四自然段。
2、交流:從哪些地方看出同學們玩得開心了呢?(板書:樂)。
生:打滾兒(對極了)師:“打滾兒”什么感受?
生:就是玩的很開心。
生:逮螞蚱(那螞蚱你見過嗎?出示圖片介紹螞蚱螞蚱是一種很善于跳躍的小昆蟲,他可調皮了,總是在草叢里跳來跳去的,小朋友們要想抓住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還從哪讀到同學們開心呢?)。
生:向著藍天亮開了嗓子(師:他們會喊些什么?或者唱些什么?是的,大家很開心)。
3、小朋友們一起來亮亮你的嗓子,唱兩句給我聽聽。他們除了唱歌還會喊些什么呢?
4、生:哇!藍天真美!秋天多美啊!
好一個豐收的秋天。
秋游真令人快樂!
生:藍天真美,我想像小鳥一樣飛到藍天上。
5、同學們在草地上還會干什么呢?(讓生說)。
6、生:有的人在捉蝴蝶,有的人在畫畫,有的人躺的草地上看白云。
7、引讀:大家奔跑追逐,笑著喊著,多開心哪!
8、讓我們開開心心地讀讀這一段吧!
9、說話練習:有的-----有的------有的------。
請小朋友來想想,把這句子補充完整。
10、小朋友們,秋天真是個美麗的季節,天空是那么美,農田那么迷人,真是賞也賞不完,看也看不厭,同學們玩得真開心哪,讓我們拿起書再來一起美美地讀讀這課文吧!
11、小朋友們讀得真好,老師還有一份禮物送給大家,這是6個寫秋天的成語,跟老師讀讀。
三、教學生字。
小朋友,今天的秋游該結束了,有兩位新朋友要認識大家呢!看,出示生字。
1、這兩個字有什么相同點?(左右結構,偏旁相同)。
2、析形,師范寫。
3、生描紅,臨寫。
四、作業。
出示作業超市:
1、把你看到的美麗的秋天,說一說,寫一寫。
2、用彩筆畫出你認為最美的秋景圖。
天空。
板書:秋游美。
農田。
同學們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教學設計之三(匯總12篇)篇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認識狼狡猾、兇殘的本性,讀懂狼找的第一次借口。
3、初步懂得壞人總是找借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羊、狼圖片等。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創設情景:
播放flash《森林音樂會》,你聽到了什么?(小鳥在唱歌,小羊在奔跑……)。
這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搞笑的寓言故事。(出示課題,齊讀)。
一、聽錄音,初步感知。
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注意聽仔細。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自讀課文,初步熟悉課文的資料。
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說說狼和小羊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狼故意找借口要吃小羊。)。
2、再讀課文,劃出狼找的三次借口。
(1)狼故意找了什么借口?找了幾次借口?請小朋友們再輕輕地讀讀課文,畫出描述狼找借口的句子。(教師巡視提示)。
(2)都畫完了嗎?誰愿意來說說你畫出的句子?
可提示學生,你畫出了這一自然段――。
教師相機出示描述狼的三個段落――。
3、感情朗讀三次借口。
小朋友們真聰明,一下子把狼找的三次借口都畫出來了,老師相信你們讀起來也必須很棒!
(1)請同學們合上書看大屏幕上狼說的三次話,先自己讀讀。
(2)指名三人讀,評一評。再指名三人讀。
(3)師引讀。說說從狼找的三次借口中你有什么發現?
(4)同桌對讀,看看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與同學交流一下。
我們全班來交流一下,好嗎?(指名)。
看來同學們都認真讀書了,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接下去我們就一齊來解決這些問題。
三、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齊讀。
四、學習課文第二、三段(第一次借口)。
1、學習第二段。
(1)狼看見小羊在溪邊喝水,就想把它吃掉。狼想吃小羊,它想到怎樣的程度呢課文第二節里有個詞兒,誰能找出來(十分。)對!狼十分想吃小羊。誰能把“十分”換成別的詞兒(個性、很)。
(2)你怎樣看出來狼十分想吃小羊?(看圖說話)(口水都流出來了,饞涎欲滴,它心里想……)用“因為……所以……”說一說。
(3)從狼的樣貌和它心里想的,說明狼十分想吃小羊。狼是個專做壞事、十分殘忍的家伙。但是小羊在溪邊喝水,根本沒得罪狼。那狼怎樣吃小羊呢(狼故意找借口吃小羊。)。
什么叫找借口故意找借口呢(有意地找毛病,存心編造理由。)。
(4)狼是很狡猾、很陰險的。誰把狼第一次找的借口讀一讀。
(生有感情地讀狼說的話。)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你安的什么心”這一句里的“安”是什么意思(打的什么主意,常指不好的念頭、想法。)這句話是狼責問小羊打的什么主意,懷的什么想法。讀時要用責問的口氣。誰再讀讀狼說的話。(一學生重讀狼說的話。)。
(5)大家一齊把第二小節讀讀。(生有感情地讀第二小節。)。
2、學習第三段。
(1)為什么說狼是在故意找借口呢?我們來讀讀小羊說的話。你讀懂了什么?
“我怎樣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什么意思(我不會把您喝的水弄臟。)。
小羊為什么不會把水弄臟(了解“上游”一詞)請小朋友上臺指著說并板書。隨機完成課后4的(1)。
(2)誰愿意來把小羊的話讀一讀。(指名讀,評論)。
注意看看小羊講理時情緒怎樣,態度怎樣。(吃了一驚,溫和地說。)。
誰做個“吃了一驚”的表情讓大家看看(一個學生面向大家做“吃了一驚”的表情。)做得很像!“溫和地”說,是怎樣說(態度很親切、聲音很柔和地說。)。
誰用“溫和”的態度和口氣再讀讀小羊說的話(一學生讀小羊說的話。)讀時聲音要低些,速度要慢些。女同學試試。(女生齊讀小羊的話。)。
3、感情朗讀第一次對話。
1、分主角朗讀。
2、師生分主角朗讀。
3、小結:我們透過朗讀明白了狼第一次找的借口被小羊講的道理反駁了,那它會善罷甘休嗎?結果又怎樣呢?咱們下節課再學狼找的是第二、三次借口。
五、配音表演。
1、看動畫。
這天小朋友們表現得個性棒,陸老師要送一份禮物給你們。好看嗎?為什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教學設計之三(匯總12篇)篇五
瞧中國羽毛球混合雙打冠軍張軍。高凌在賽場上時而輕挑時而猛扣,打的德國對手是措手不及,在最后一局里,雙方都謹慎致極,比分不分上下。最后就在千鈞一發的時刻,我國選手利用對方的失誤見縫插針,摘下了這枚金燦燦的金牌。
12。91秒,劉翔突破了中國及亞洲在短跑上“0”的記錄,為中國人爭了光!
……。
簡評:感受很深以28屆奧運會寫出了對29屆中國自己的奧運會的向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教學設計之三(匯總12篇)篇六
1。學會10個生字及新詞,認讀9個生字。
2。能正確把課文劃分成三個部分,明白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
3。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4。了解西門豹注重調查研究,將計就計懲辦首惡,教育群眾及興修水利的事跡,明白西門豹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敢于破除迷信、為民除害興利的人物。
二、教學重點。
了解西門豹懲辦首惡,教育百姓的經過。
三、教學難點。
理解西門豹為什么要將計就計?
四、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及新詞,認讀9個字。
2。了解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敘的。
3。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資料。
二、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資料。
三、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記敘的。
四、教學過程。
(一)起勢:導入新課。
同學們,距今2000多年的戰國時期,有一位地主官名叫西門豹(板書,并學習生字“豹”),雖然他官職很小,卻一向被人稱頌。這到底是為什么呢?讓我們透過課文學習來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感知。
1.自由讀課文:
思考:課文寫了西門豹在什么地方為當地百姓做了哪些好事?
2.檢查生字、新詞學習狀況,再讀課文。
難寫字,指導:豹、鑿、催、渠、溉。
3.說說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疑問?
(三)學習“單元提示”,指導分段。
1.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用自我的語言,要求簡練。
2.再讀課文,根據剛才的問題,找出重點段,給課文分段。
(四)研讀課文第一段。
(小組合作學習,共同研究)。
2.交流,匯報,得出結論:
(1)巫婆官紳給河伯娶媳婦。
(2)年年鬧旱災(板書)隨機解釋“鬧”在三個句子中的不一樣意思。
3.交流。
(五)練習拓展:
(六)小結。
附:板書設計。
巫婆官紳為民除害嚴懲首惡。
給河伯取媳婦破除迷信。
年年鬧旱災為民造福興修水利。
第二課時。
1。了解西門豹注重調查研究,將計就計懲辦首惡,教育群眾及興修水利的事跡,明白西門豹是我國歷史上一位敢于破除迷信,為民除害興利的人物。
2。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了解西門豹懲辦首惡,教育百姓的經過。
三、教學難點。
理解西門豹為什么要將計就計。
四、教學過程。
(一)起勢:導入新課。
1.讀課文,文中介紹了西門豹做了一件什么事?這一件事對百姓有何好處?
(嚴懲了河伯娶婦的組織者,廢除這一迷信活動,使百姓大興水利建設,莊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2.理清線索,分好段落。
(二)整體感知課文,根據“摸清底細”、“破除迷信”、“興修水利”的線索,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9自然段)摸清底細。(調查)。
第二段:(第10----15自然段)破除迷信。(除害)。
第三段:(第16自然段)興修水利。(開渠)。
(三)新授,突出重點,攻破難點。
1.西門豹向老大爺調查了哪幾件事?先做了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為什么田地荒蕪,人煙稀少?
(2)是誰給河伯娶媳婦的?
(3)新娘從哪里來?
(4)漳河有無發過大水?
2.指導朗讀西門豹和老大爺的問話和答話。
(四)再讀課文,深入討論。
1.從老大爺的回答中,西門豹了解到哪些狀況?
(1)造成“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主要是河伯娶媳婦。
(2)巫婆和官紳勾結,是首惡分子。
(3)巫婆和官紳騙錢又害人,使有女孩子的人家紛紛外逃。
(4)漳河從沒有發過大水,倒是年年旱災。
2.聯系句子理解“荒蕪”、“人煙稀少”等詞,想象當時鄴地是怎樣的一幅情景?
3.學生動手劃詞,講解“巫婆、官紳、眼睜睜”等詞。
4.小結:西門豹成功地調查出四個問題的成果,成為他治鄴的可靠依據。
(五)將計就計,懲辦巫紳。
1.西門豹是怎樣將計就計地嚴懲巫婆和官紳的?
(1)西門豹參加河伯娶媳婦的儀式。
(2)西門豹借口新娘不漂亮把巫婆、官紳頭子投進漳河。
(3)西門豹故意應對漳河發問,迫使官紳的騙局。
2.為什么西門豹明白巫婆和官紳的騙局,不直接把他們抓起來殺掉呢?而去參加河伯的婚禮。
(這個問題,是課文難點所在。因為當時老百姓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巫婆官紳的真面目,西門豹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廣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婦的現場受到深刻的教育,從迷霧中覺悟起來。為以后興修水利,打下堅實基礎。)。
3.體會西門豹不說一個“殺”字,不提一個“打”從從容容、懲辦巫紳,破除迷信的從政本領。
4.朗讀第十自然段,深究重點詞語。
(1)“漳河邊上站滿了老百姓”中的“站滿”和課文前面的哪些描述不一致?
(2)“西門豹真的帶著衛土來了。”中的“真的”說明了什么?
(3)小結找出關鍵詞語的方法。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十一、十二自然段,在朗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含義。
(把“不行”、“不漂亮”、“不會滿意”的三個“不”字讀得誠懇些;把“另外……送去”讀得正經些;“把……說一聲”讀得強狠些;把“抱、投、催”幾個動詞讀得堅定有力些。)。
6.指導按提綱復述課文第二段資料。
(六)講讀第三段。
1.齊讀最后一段。
2.思考:漳河年年鬧旱災,西門豹是怎樣解決的?
3.為什么要先破除迷信,后興修水利呢?
(七)西門豹是怎樣的一個人?你是從那里看出來的?
(八)小結。布置作業。
說說這篇文章講了哪幾部分的資料?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附:板書設計。
摸清底細問明原因。
破除迷信。
興修水利。
文檔為doc格式。
家教學設計之三(匯總12篇)篇七
1.了解《史記》及有關常識。了解關于古漢語判斷句的基本形式和變格。背誦課文重點段落。
2.認識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原因、過程及其歷史必然性。
3.學習本文成功地塑造豐富多彩的歷史人物形象和注重剪裁詳略得當以突出重點的寫法。
4.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志為國家多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1.重點:了解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和歷史必然性。掌握本文重點語句、通假字、古今異義詞、活用詞和文言判斷句式以及運用對話及對話時的語氣來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等。背誦課文重點段落。
2.難點:對多義詞不同含義的理解以及對文中有關迷信活動的正確理解。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討論法、探究法等。
課件2.多媒體。
三教時。
學生回答后,多媒體出示課題、作者及生平。(播放ppt1——4)。
1.《史記》是一部什么書?(播放ppt5)。
《史記》是漢代司馬遷編寫的一部史書,它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自黃帝之漢武帝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史記》史料翔實,文筆流暢,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被魯迅稱之為“世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陳勝、吳廣起義發生在什么歷史背景下?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為了強化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統治,推行強硬政策,對農民實行殘酷剝削,大大加重了賦稅和勞役的征發,這些急政暴行,導致了階級矛盾的日益激化,農民起義一觸即發。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率戍卒900人揭竿而起,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政權———張楚。陳勝領導的這場農民起義歷時雖然只有半年,但嚴重地動搖了秦王朝的封建統治。
3.給黑體字注音:(播放ppt6)。
提問:本文圍繞農民起義這一中心事件,是按什么順序記敘的?明確:按照事件發展的先后順序記敘的。第一段介紹農民起義的領袖;第二段記敘起義的原因和謀劃情況;第三段寫起義的經過和取得的勝利。
研讀第1段:
1.閱讀理解課文,掌握重點字詞:
1“之”字的三種不同用法;。
2“也”“哉”所表達的語氣;。
3“嘗”“茍”等詞的含義。
2.口譯第1自然段。
3.質疑和討論。
提問:本段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陳勝的?
討論明確:這一段從籍貫、身世、志向方面來介紹陳勝。1“與人傭耕”,表明陳勝是個被壓迫受剝削的窮苦農民;2“悵恨久之”,說明他對所處的貧困地位的不滿;3“茍富貴,無相忘”,表達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識;4“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說明了他的遠大志向。
4.(播放ppt9)提問:(1)為什么開頭就列出陳勝、吳廣?
(2)這段文字展示了少年陳勝怎樣的個性?又是從那幾個方面來描寫的?
1.預習課文第2.3段。
2.完成課后作業題二/1.2題。
3.掌握多義詞;找出文中通假字和活用的詞。
1.閱讀理解課文,講清重點字詞句。
2.指導口譯本段文字。
3.質疑和討論:
提問:起義原因是什么?在文段中劃出有關語句。
討論明確: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勞役和殘酷的刑法。“發閭左適戍漁陽900人”,一次征發就900人,可見當時徭役之重;“失期,法皆斬”,說明秦法苛酷,從而表明起義是統治者逼出來的。
陳勝、吳廣是怎樣謀劃起義的?怎樣看待他們所采取的迷信手段?
討論明確:1正確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秦王朝的殘酷統治及廣大平民百姓的怨恨之情。2分析了當時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提出借扶蘇、項燕之名“為天下唱”的主張。3為起義制造輿論。采用“丹書魚腹”“篝火狐鳴”等迷信方式,這是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而采取的斗爭策略,說明陳勝、吳廣的足智多謀。
提問:這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寫?
討論明確:對話、動作、外貌。以記敘人物的對話為主,通過對話描寫,刻畫了陳勝、吳廣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播放ppt10——12)。
1.閱讀理解課文,掌握重點字詞句。
多為用者忿恚尉借第令毋斬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比至陳豪杰被堅執銳刑其長吏。
2.口譯第3段。
3.質疑和討論。
本段文字寫了那些內容?討論明確:寫了三方面內容:(1)并殺兩尉;(2)為壇而盟;(3)勝利進軍。總之,寫了起義的經過和勝利情況。
討論明確:表達了陳勝等人敢作敢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氣概,對封建等級制度進行否定。這種思想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
提問:哪些詞語表現了起義軍勝利進軍情況?結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攻、下、收、皆下”等動詞,表明陳、吳起義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結尾句進一步反映起義的影響、號召力之大;農民起義風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動搖了秦王朝的統治。同時也告訴人們,這場農民運動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
4.(播放ppt14——15)了解進軍路線,弄清三個場面。
5.(播放ppt16——17)總結全文。
1.完成課后作業題一、三;。
2.背誦“陳勝、吳廣乃謀曰……吳廣以為然”“召令徒屬曰……吳廣為都尉”兩段文字。
提問:陳勝是農民起義領袖,作者對這一歷史人物持什么態度?并說說理由。
學生思考討論后師小結:作者對陳勝是肯定和贊揚的。“世家”是《史記》中為那些對全局有影響的王侯將相所作的傳記,司馬遷將陳勝與一般王侯齊觀,可見對他首先發難的功績是予以充分肯定的。(多媒體顯示)。
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活動,歸納出主題思想:本文生動地記敘了陳勝起義的過程,刻畫了陳勝、吳廣的英雄形象,贊揚了他們反抗暴秦的歷史功績。
學生討論、指名發言交流,其余評價,教師小結:
1.圍繞中心來選材組材。文章圍繞著秦末農民起義這一中心事件,詳略得當地記敘了起義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作者首先簡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陳勝的身世和抱負,繼而詳寫起義的原因、謀劃情況、起義的經過及取得的勝利。條理清楚,主次分明。
2.通過對話來刻畫人物。全文共寫了三次對話。第1段陳勝與同伴們的對話,表現了他遠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識;第2段陳勝與吳廣的對話,反映了他們善于斗爭的智慧和才能;第3段陳勝與戍卒的對話,表現出陳勝反抗階級壓迫的英雄氣概。不僅如此,作者還善于根據人物不同的身份和處境,寫出對話的語氣。如“若為傭耕,何富貴也?”與“等死,死國可乎?”兩句,皆為疑問句,但語氣表達方式同中有異,前句“也”相當于“啊”,表達的語氣肯定意味強些,表現了“傭耕者”對陳勝的話根本不相信;后句“乎”表達的語氣委婉些,含有征詢的意味。從而生動地刻畫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1.完成本課《基礎訓練冊》上的題目。
2.書面整理本文通假字、古今異義詞、活用的字。
家教學設計之三(匯總12篇)篇八
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長城。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天我們就和作者一齊去游覽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多媒體演示,激發閱讀興趣。板書課題《長城》,指導學生自豪與深情地讀課題。)。
2、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長城嗎?(引讀課文)。
3、交流閱讀感受:長城留給你什么印象?結合課前的預習,學生反饋)。
二、圖文對照感受讀——感知長城。
教師指導觀察圖,讓學生感受畫面。
1、看第一幅圖,說說你從圖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課文中是怎樣描述的?(引導學生觀察圖時,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體進行重點觀察。)。
2、看第二幅圖,說出你從圖中看到了些什么?課文是怎樣具體描述的?(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抓住細節認識事物的特點。學習作者運用準確的語言表述所觀察到的具體資料的方法。)。
三、重點賞析深入讀——品味長城。
1、學生自讀自悟,深入閱讀課文,體味文中的哪些詞句給你了很深的感悟。
2、交流閱讀感受,品味、感悟、體會,并指導朗讀。
(1):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引導學生抓住“長龍”、“崇山峻嶺”、“蜿蜒盤旋”,感受長城的雄偉,運用比喻的方法寫出了長城的氣魄。
(2):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垛子,……城臺之間能夠互相呼應。
3、情境體驗,觀看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游覽長城。
四、披文入情感悟讀——傾動長城。
討論后歸結到:修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
2、默讀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的艱難有哪些?(聯系文中句子體會磚石多、重;運輸的工具原始;環境險惡)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智慧體此刻哪里?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開鑿搬運巨大條石的方法等。)。
3、這段第三句中的“凝結”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這磚石那么重、運輸的工具那么原始,環境那么險惡,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發揮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那里的“才”字既表達出建造長城的不容易,又飽含著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創設情境(配樂描述)。
想象古代勞動人民的勞動場景:逶迤綿延的山峰記錄了勤勞勇敢的古代勞動人民一個個堅實的足印,遼闊無邊的天空記錄了聰明智慧的古代勞動人民一聲聲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號子。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5、指導感情朗讀。(要求讀出勞動的艱辛,讀出非凡的創造,讀出由衷的贊嘆。)。
6、小結: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奇跡”?
五、自由抒發激情讀——贊美長城。
1、通讀全文引發學生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敬佩,激發民族自豪感。
2、心里話大聲說。高呼對長城的由衷贊美。
3、,奧運會將在我國首都北京舉行,到時,會有很多的外國朋友來到我們國家,他們大都會來參觀我們的萬里長城,如果你是一位導游,你會怎樣把長城介紹給這些外國朋友呢?請你創作一篇長城介紹詞。
六、知識拓展延伸讀——深識長城。
閱讀課后“資料袋”,激發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興趣。
1、自主交流搜集的有關長城的傳說、故事、歌曲、圖片資料,如:毛主席詞中名句“不到長城非好漢”,傳說故事《孟姜女哭長城》等。教師適當追問資料搜集的辦法,鼓勵學生克服困難多搜集相關資料。
2、課件出示29處中國的世界遺產圖片,讓學生談一談感受,讀一讀“資料袋”,激發探究興趣。推薦學生自主或小組合作在課外去搜集資料,建立專用的資料袋,為后面課文及語文園地的學習作準備。
家教學設計之三(匯總12篇)篇九
1、分析人物形象。
2、體會語言特點。
目標1。
2課時。
一、課文內容導入。
社會有某種需要,就有某種職業。作者故鄉浙江余姚,離上海比較近,20世紀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謀生,當時郵政業務尚未普及到鄉村,城市之間通訊需要專人擔任,于是有了信客這種特殊職業。這篇課文就是介紹一個信客的故事。
二、理清一條脈絡。
1、文章共寫了兩個信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看看作者主要寫哪一個信客?
明確:文章一前一后寫了兩個信客,主要寫后一個。
2、說說作者寫了關于信客哪些方面的內容。
為什么做信客——怎么做信客——為什么不做信客——為什么成為一個好老師、校長。
這便是文章的脈絡。
3、聯系全文,說說信客這一職業的特點。
信客終年跋涉,非常辛苦。
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發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帶出的信、物。還有額外工作,要經常代讀、寫書信。有時候還要充當代理人,某個謀生者死了,得盡同鄉情誼,匆匆趕去,代表家屬料理后事,收拾遺物。回到鄉間,又要通報噩耗,幫著安慰張羅,送交遺物,匯報處置后事的情況。“信客”挑著一副生死禍福的重擔,來回奔忙。四鄉的外出謀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淚,堆在信客身上。
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貧窮。
老信客干了一輩子,家里破爛灰暗,一無所有。沿途投宿,撿便宜的小旅館住,吃飯盡找那種“可以光買米飯不買菜”的小店。終年奔波,胃病和風濕病成了職業病。
最痛苦的是蒙受懷疑、欺凌、憎恨。
三、研讀兩個事跡。
再讀課文,完成下面兩項內容:
1、找出重點事跡。
提示:信客所做的事情非常多,但作者交代比較詳細、最能表現信客這一特殊職業的特殊經歷的有兩件事:
(1)一個謀生者客死他鄉,信客充當代理人。
(2)信客被那個發了財沾花惹草的同鄉誣陷為小偷。
2、兩個事跡表現了信客怎樣的品性?
仁義熱心,任勞任怨。
他理解在外謀生者,也理解在家的家屬,理解他們的需要與感情。事情不分分內(送信、送物等)分外,只要有求于他,再辛苦也在所不辭,有時候還得忍受無端的猜疑與羞辱。
家教學設計之三(匯總12篇)篇十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無憂無慮、任憑、抓癢、稿紙、豐富多腔、摔跟頭、跌倒、膽子、開辟、遭殃、責打”等到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大花貓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時候的可愛,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表達方法,體會課文蘊含的感情。
4、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家教學設計之三(匯總12篇)篇十一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透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預習生字新詞,爭取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資料。
第一課時。
一、了解預習狀況。
1.檢查學生預習生字新詞的狀況,對重點詞語的理解進行指導。
2.交流初讀課文的收獲。
二、瀏覽全文,梳理順序。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理清作者的觀察順序。
2.讀后交流,梳理文章脈絡。
三、重點感悟,加深體驗。
(一)感悟長城的雄偉氣魄。
1.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在讀中感受長城雄偉的氣勢。
2.透過品讀“蜿蜒盤旋”等重點詞語,借助形象的畫面,激發學生的想象,想象出長城在崇山峻嶺間蜿蜒盤旋、綿延萬里的壯美景象。
3.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透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二)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了解長城的結構特點。
1.默讀第二自然段,圖文對照,了解長城的結構特點。
2.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了解長城的歷史作用。
(三)體會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1.輕聲朗讀第三自然段,在誦讀涵泳中靜心感悟。
2.品讀重點詞句,展開聯想,體會修筑長城的艱辛。
3.指導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在讀中體會中華民族勤勞勇敢、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在讀中抒發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回歸整體,抒發情感。
1.畫面欣賞:《長城風光》。
2.抒發情感,贊美長城。
第二課時(簡案)。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資料。
一、回讀全文。
二、指導書寫生字。
1.引導學生觀察要求會寫的字。重點指導“嘉、隔、慧”三個字的書寫。
2.練習書寫13個生字,教師提示正確的書寫姿勢并及時展示學生的字,進行評價、指點。
三、拓展延伸。
展示、交流有關長城的故事、傳說和圖片資料。
四、小練筆:贊美長城。
家教學設計之三(匯總12篇)篇十二
1、認識各種豆子以及豆制品。
2、知道豆制品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有助于身體的健康。
1、各種豆子。(紅豆,綠豆,赤豆,黑豆,黃豆······)。
2、各種豆制品的成品。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豆類,認識各種豆子。
師:哦,我們這里只能豆豆的一家來做客,那么,豆腐是不是豆豆的一家?
引導幼兒說出各種豆制品,幼兒說出一種,教師就出示該豆制品,對幼兒沒有說出來的,教師可以直接拿出來向幼兒介紹。
教師:你們常吃豆豆一家的東西嗎?好吃嗎?為什么人們喜歡吃?
豆制品是幼兒常見的食物,它的種類較多,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也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所以我選擇了此次活動。在此活動開始前,我們與家長做了充分的課前準備,請家長帶孩子去超市認識豆制品,還可以與孩子一起上網查找有關豆制品的常識,孩子們很感興趣。活動開始部分我們請孩子們參觀豆類展,以輕松愉悅的游戲活動為后面認識豆制品做好了鋪墊,極大地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但在孩子們說說見過哪些豆制品時,有些幼兒還是回答不上來,我想可能是孩子的課前準備還不夠。這是老師及時出示有關的圖片,一下子喚起了幼兒的回憶,此時幼兒又活躍起來,回答問題越來越圓滿。在討論“為什們人們喜歡吃豆制品”一環節中,幼兒似乎對討論很茫然,不會圍繞中心,不會去主動調動以往經驗,老師巡回指導也沒多大效果。此問題值得我在以后的活動中研究探討。總的來說由于活動選題較合理,活動準備也很充分,整個活動效果還是令人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