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鞏固對書籍內(nèi)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思辨和寫作能力。以下是一篇精彩的讀后感分享,讀者對作品進行了獨到的解讀和評價,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清照讀后感(模板13篇)篇一
讀《李清照傳》,品宋詞滋味,不禁被作者那細膩的筆觸、豐富的情感世界所折服,頓覺耳目一新,流連忘返。從平時的“不感興趣”,到一連幾天,腦海里不時縈繞的,都是宋詞的精彩片段,以至于想靜下心來讀下一本書,都變得有點困難。沒辦法,只有停下來理理這紛亂的思緒。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學(xué)家,章丘明水(今屬濟南)人,是婉約派詞人代表。生于名宦之家,幼時過目不忘,出語驚人,博覽群書。齊魯壯麗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創(chuàng)作靈性,少女時代即名噪一時,嶄露崢嶸。婚后,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后,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
一代才女李清照,從容一生李清照是一位才華出眾,成績卓越的女作家,就“詞”這一文學(xué)體式來說,她已經(jīng)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像《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寥寥數(shù)筆,一幅美麗的'少女夜游圖已躍然而出:一位活潑多情、熱愛生活的少女出外游玩,被大自然秀麗的風(fēng)光所吸引,為了看落日而忘了回家的時間。
興盡而歸,泛舟河上,路過一片蓮池,想要快點回家而奮力劃船的聲響,驚擾了池塘邊的一灘鷗鷺,撲啦啦展翅而飛;除了詞,李清照在詩文上同樣有很高的造詣。比如“詩情如夜鵲,三繞未能安”:除反映出她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外,比喻的新鮮貼切,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鳥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的奇巧妙思,不能不令人擊節(jié)稱道。像《烏江》里的“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更是千古傳頌的名句:詩中項羽那雖死猶榮、傲然孑立的身影,黃鐘大呂般慷慨激昂的音響,那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義,無疑對國難當(dāng)頭的人們具有精神感召的力量,同時對于茍且偷安、昏庸無能的南宋統(tǒng)治者也是一種諷刺。
還有《感懷》、《春殘》、《分得知字》、《偶成》等詩,或感懷言志、或睹物抒情,也非同一般手筆;李清照流傳下來的文章,當(dāng)首推《金石錄后序》,這是清照散文中的代表作。文章介紹了《金石錄》的內(nèi)容與成書過程,回憶了婚后至夫死亂離34年間的憂患得失,有敘有議,文情并茂。全文敘述線索清晰、敘述順序井然、細節(jié)描述生動形象,尤其是貫穿全文的今昔迥異、聚散無常的情感,跌宕起伏,感人至深。
《金石錄后序》之外,她的《詞論》一文,更是彪炳千古,開創(chuàng)文學(xué)評論之先河,是中國文學(xué)批評史上第一篇論詞的理論文章。對于詞的品評標準與創(chuàng)作原則,建樹了一套完整的理論框架,為詞學(xué)理論的完善與發(fā)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李清照以一女性而躋身于男性的世襲領(lǐng)地,并以其創(chuàng)作的總體成就及多方面的才華傲視群雄,在中國文學(xué)史乃至中國封建社會史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李清照讀后感(模板13篇)篇二
回首中華千年的古代文學(xué)史,仿若一部男性作家專史,女性作家屈指可數(shù),大多只以一篇或幾篇作品一露崢嶸,題材也僅限于閨閣之中,難成大家。而李清照的出現(xiàn),無疑為女性文學(xué)史上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個分量極重的砝碼。
沐浴著齊魯文化的光華,感受著家族書香氣息的熏陶,李清照早年生活在風(fēng)姿綽約的女郎山和包孕靈秀的百脈泉,跟隨著父親與當(dāng)世第一流的文學(xué)大家吟詠詩文,談古論今,自小就能寫出庸常文人難以望其項背的文章,且受到了父輩們的青睞。
京都是無數(shù)天子腳下的一方寶地,懷揣著對汴京的無限向往,清照與母親隨后奔赴汴京與父親一同生活。待清照成年時,她與當(dāng)時的太學(xué)生趙明誠結(jié)為連理。夫婦兩人情投意合,志趣相投,情感甚篤,也一同搜求金石字畫,撰寫古書,琴瑟諧美,其樂融融!如清照初婚后的習(xí)作《減字木蘭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叫郎比并看。”嬌嗔中把初婚女子的心事和盤托出,可見郎君如意,兩情相悅,樂在其中矣!而趙因官職在身,不免常要小別美妻,此時從清照的習(xí)作中不難看出新婚女子對夫君的深深思戀之情。如《怨王孫》里“樓上遠信誰傳?恨綿綿。”可見清照的望夫心切!
怎奈好景不長,父親李格非在官場屢遭迫害,不久便撒手人間。母親更是于這個多事時節(jié)病逝。明誠感疾,駕鶴西去,相見直要待來生!此時的清照就像被遺棄的孤雁,前路漫漫,等候著她的是顛沛流離與世間險惡。
因此,古代文學(xué)史上,清照絕可占據(jù)一個席位。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或許仍不足以闡述清照在文學(xué)史上的功不可沒。
文檔為doc格式。
李清照讀后感(模板13篇)篇三
年少的你,無憂無慮,正值豆蔻年華,天真又有閨閣少女的矜持。你曾流連于藕荷連天的湖邊,沉醉不知歸路,一不小心,船載你到了藕花深處,你急忙搖起雙槳,卻見一群受驚的鷗鷺四處竄飛,唰唰的聲音打破荷塘的寧靜。你還曾于一個雨疏風(fēng)驟的夜晚后醒來,試問卷簾人,聽到“海棠依舊”的回答,又搖了搖頭,“應(yīng)該是綠肥紅瘦。”心思細膩的你,對一絲一毫的變化都十分在意。
然而一朝風(fēng)云變,亂世的潮流夾卷著你逍遙自在的生活轟轟而去,留你一人在兵荒馬亂中束手無策。親人故去,文物散失,你不得不告別垂楊深處的故居,背井離鄉(xiāng),輾轉(zhuǎn)奔波。
又是一年冬天,紅梅依舊映雪,卻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你,曾是人面梅花相映紅,可這個冬天卻徹骨的寒,將你的面色變?nèi)缪┮粯拥纳n白。這種生活一點一點侵蝕著你高雅的心靈,你的境遇,像清秋里枯黃的葉子,從枝頭陣陣墜落。
風(fēng)吹云散,所有的痕跡都了無蹤影。唯獨你,與你那沉淀歷史的詞作一起,占據(jù)世人的記憶。天空一碧如洗,坦然地呈現(xiàn)它的空曠與遼遠。我仰望,卻見你那清瘦的容顏,若隱若現(xiàn)。
李清照讀后感(模板13篇)篇四
“尋尋覓覓”的動作;“冷冷清清”的環(huán)境;“凄凄慘慘戚戚”的心情;“乍暖還寒”的氣候;“舊時相識”的感覺;“守著窗兒”的哀嘆;“點點滴滴”的聲響——隨著李清照的勾勒,我的心,似乎被系在了她的筆尖上,與她一同感受。
我第一次與李清照相識,是在公元二零零四年的夏天。因為,那年我來到了李清照的故居——趵突泉。我見到了她在漱玉泉旁邊梳頭的倩影:修長的纖纖細手在捋著長長的秀發(fā),連她身旁的艷美花鈿都失去了幾分光彩。那時,我就聽老爸說:李清照最著名的詞就是這首《聲聲慢》。同時,我也愛上了這位鐵骨柔腸的女子。
《聲聲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可以稱作是《漱玉詞》中的壓卷之作。全文是在猝然喪夫、國破家亡、顛沛流離的艱苦背景下寫成的。尤其是字里行間里流露出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有多少人曾經(jīng)潸然淚下。
金兵南下,侵略中原,大宋皇帝的軟弱無能,致使老百姓在水深火熱之中。可偏偏李清照這位曠世才女就遇到了這樣一個危急時刻。其實,只有艱苦與困難才能開發(fā)出人的最高成就。李清照就是在這個時期創(chuàng)造了,不,應(yīng)該是奠定了自己在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上崇高的地位。《聲聲慢》這首詞,無疑是最好的代表。
全詞一開頭十四個疊字就緊緊抓住了讀者的心——“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將晚年喪夫、沒有兒女、孤苦寂寞、心酸艱難的生活體驗表達的大膽、細膩、貼切、震撼人心。
本來心情就差,再趕上乍暖還寒的暮秋時節(jié),只能“借酒消愁”。酒烈,愁亦烈,酒是壓不過心頭濃愁的。從“濃睡不消殘酒”(李清照《如夢令》)到“三杯兩盞淡酒”,事隔幾十年,竟有如此之大變啊!當(dāng)初無憂無慮的少女情懷哪去了?卻換到比酒還弄的愁,把烈酒都變成淡酒了!風(fēng)再急,酒再烈,真是“此情無計可消除”(李清照《一剪梅》)啊!
獨守窗兒,聽簾下細雨聲,到黃昏時分,陰雨還在啪啪不停地拍打著心扉,使李清照簡直不能自抑。李清照的愁,太多太多了:身世之痛、家國之痛、孤獨之病等等,僅用一個“愁”字又如何概括得盡?她給我們留下的,就是這么玄妙。
在不眠之夜,心中的一切掛戀,都在“點滴霖霪”(李清照《添字丑奴兒》)中大起大落。愁,何時才能消失?恐怕,這已經(jīng)深深的刻在了李清照的心中,無法磨滅。
這首詞似乎都是非常的普通,并不難懂。但如果您在仔細去品味,您會發(fā)現(xiàn)這詞中蘊涵著李清照的含蓄與豪邁,透露出她不凡的心境。這首詞,字字珠璣,對于我們來說,這是千錘百煉才造就出來的文字,對于才女李清照而言,這叫信手拈來。這便是李清照的高才在于:第一時間感覺到被撥動的心弦并在第一時間行云流水般地記在紙上。
李清照讀后感(模板13篇)篇五
她從大明湖畔的綠蔭中走來,東風(fēng)吹盡,鮮花開遍,她愛詩,愛酒,愛春花秋月。她寫雨,寫風(fēng),寫悲歡離合。歲月悠悠,如江水流逝。黃花莫比美人瘦,美人不堪永世憂。只有文字珠璣,讓世人銘記。銘記,一位女子的詩性人生,花一般絢爛。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豐七年。這時的詞人,可以說幾乎集北宋名家之大成,蘇軾、秦觀、周邦彥、晏幾道、賀鑄等,均在世。她的父親李格非也頗有文名,其《洛陽名園記》名聞天下。當(dāng)一位聰明靈秀的才女幸遇這文風(fēng)阜盛而又安樂太平的世道,她迸發(fā)出如此讓人驚嘆贊許的才華,也就不奇怪了。
少女時代的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結(jié)璃之后她是丈夫傾心摯愛,她幾乎擁有女人所擁有的一切美好,仿佛她就是這世界的寵兒。但這一切的美好,卻宛如那個遠去的春天,讓人慨嘆且懷念。靖康二年,金兵破汴京,北宋滅亡。而她所有的幸福,也被這無情的現(xiàn)實擊得粉碎。她生命的后三十年,只剩下了難言的苦楚與凄涼。曾經(jīng)的那些花兒依舊妖艷盛開,只是在她眼中,卻早已變成了一番模樣。人生幾何花爛漫——本書的主旨,也正是在于此吧!
從書中,我讀到過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很多人稱許這十四個疊字,精思巧構(gòu),華章絕妙,卻又宛如隨口道來,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但李清照本意卻不是這些文字游戲,她沒有什么回文詩或藏頭詩,每一個字都是她真摯的心。那些詞寫在紙上,仿佛用的不是墨而是扎破手指的血。
從書中我也讀到過,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天地寧靜而悠遠,在那白云的舒卷處,這一封小小的錦書,是否能送到你手邊?遠方,有一行飄搖的雁字,它們將要歸去那遙遠的南國。而在那邊的你,何時才能再次歸來?月華如水,輕輕盈滿了小樓,如心中那些漣漪般輕輕蕩漾的無限思念。
點墨,即是她的寸心。那些詞中每一個文字,都自有她的深意,我們不能只是望見了花的美,卻忘卻了花的香,乃至于深藏于其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所以,在很多她的詞中,總是充滿了懷念與感傷。人生幾何華花爛漫?這或許是她縈于心中久未吐露的輕嘆,亦是讓人黯然無言的冷峻人生。
李清照流傳下來的詞作很少,但從那些精致的文字中,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她看彎的淺愁,看到那些曾經(jīng)的優(yōu)柔歲月隨風(fēng)飄逝,人生不過一場絢爛花事。
李清照讀后感(模板13篇)篇六
當(dāng)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詩詞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談到李清照,大家都不陌陌生,她的詩詞豪放奔放、飄逸曠達,寫富貴而不鄙俗,寫嬌美而不輕佻。宋詞,也許是唐詩的升華。因此文學(xué)女神桂冠非她莫屬了。
"喜歡李清照,固然傷心,人生還是多姿多彩,經(jīng)歷風(fēng)雨,才能悟出有味道的人生。
"傷心君獨立,江畔寒風(fēng)摧。愿作天際月,崎路與君隨。"唯美的五言詩。"所悲者惟有一事,易安晚年遇人不淑,后又自愿被休,再嫁被休,且是看書狀告丈夫,在那個社會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巾幗不讓須眉,讓人傷心,讓人敬佩"我很羨慕李清照,至于她南渡趙明誠去世后的不幸遭遇,不知道為什么,我一直沒有為她傷心過。我覺得,在中國這樣的社會,特別是過去男尊女卑的時代,她的'命運在我看來不算很壞,比她際遇更悲慘的女性我想是無計其數(shù)的。我不為她悲傷,覺得應(yīng)該為她驕傲。
當(dāng)讀到: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讓人感覺到花自在飄零,水自在飄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閑愁,深深感受到她那種帶著感情色彩的思夫之情,相思苦中苦,思念愁上愁,情到深處人自痛,痛到深處人自苦。
就是這么一個女人,她的詞美得讓人心疼,美得讓人惆悵!
李清照讀后感(模板13篇)篇七
沈謙曾感嘆“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dāng)行本色。”一代詞宗李清照在那個封建時代用她的才情征服了無數(shù)人,千百年之后,她的詞亦沒有被埋沒,正如這句話“她的詞,她的人,就如同一壇佳釀,愈陳愈香。”
讀完《李清照詞傳》這本書后,我認為李清照是靈動俏皮的。一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清新脫俗,不拘一格,讓人感覺心情愉悅,一個貪玩的小姑娘躍然于紙上,充滿了靈氣。然而,作者李易安此時才16歲。
李清照不只是一介女流,玩弄兒女情長,她更有男兒的血性。她目光遠大,不拘于閨中之事,她憂國憂民,一句“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展現(xiàn)了她的錚錚鐵骨。人人都知李清照是“婉約派”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卻不知她骨子里流露著的是大義。只可惜那個年代“重男輕女”,無法實現(xiàn)她遠大的志向,卻絲毫不減弱她的滿腔熱血。
李易安身上有一種愁緒,無時無刻不感染著我。“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僅十四字訴盡了詞人無數(shù)愁怨。丈夫離世,山河破碎,李清照的生活從此顛沛流離,沒有人理解她的痛,當(dāng)初不諳世事的少女,經(jīng)歷了歲月的洗禮,變得成熟,這究竟是好是壞?最后一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才是高潮,令我忍不住催然淚下。李清照一代才女,要的不過是一世安定,但這于她而言是奢侈的,只恨天妒驕子。
《李清照詞傳》這本書讓我認識并愛上了李清照,她的詞無論風(fēng)格是清麗、豪邁,還是哀愁,無一不吸引著我。
李清照讀后感(模板13篇)篇八
大多數(shù)人都會認為豬是一種愚蠢、骯臟、貪睡和貪吃的動物,可我不這么認為。因為現(xiàn)代科學(xué)家們已經(jīng)幫豬恢復(fù)了名譽,不但證明了豬是愛干凈的,還是最會耍小聰明的動物之一。
很久以前人們把許多動物馴服,帶回自己的家里。因為不了解他們擅長什么工作,所以就決定搞一次測試,之后根據(jù)它們的能力來安排他們的工作。第一項測試是豬和馬來賽跑,豬和馬同時起跑,豬拐了一個彎,拐進一個林子里,打了一個噸兒。隨后,豬聽到了馬蹄聲,就奮力向前跑去,和馬并排跑到了終點。人想:豬和馬跑的一樣快。第二項比賽是耕地,豬還是參加了。牛在努力的耕地,而豬卻是在往地上打了個滾,弄得滿身泥土,拿手拍拍牛的背,說道:“加把勁被辜負了主人對我們的期望。通過考察,人人都認為豬是全才,十分重視豬。可是讓他耕地,他在地里亂跑,騎著他去趕集,它把人甩到了地上。人們這時才知道,豬只能變成我們上好的佳肴。
欺騙不會長久,遲早會被識破,與其欺騙人,不如把自己真正的實力展現(xiàn)給大家看,或許還會有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獲。
李清照讀后感(模板13篇)篇九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知識世界的橋梁,更是我們“缺一不可”的良師益友。同時,也正是一本書幫我打開了歷史沉甸甸的寶箱。而這本書的名字就是《李清照詞傳》。
書中以作者細膩的筆觸和優(yōu)美婉轉(zhuǎn)的文字將全書大致分成李清照一生的四個時期——“少女時期”、“別君時期”、“流離時期”和“晚年時期”,并收錄了她在各時期的經(jīng)典詩詞。通過不同的作詞背景,探索她內(nèi)心的世界,并生動地寫清楚了李清照的一生。
讀到這,我想到了《紅樓夢》。曾經(jīng)賈府的興盛繁榮,不是和李清照的少女時期一樣嗎?可到了后來,黛玉命歸黃泉,賈母、王熙鳳駕鶴西去,一個個悲哀的故事讓人垂憐。讀完兩本書,也許給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們要珍惜大好春光。沒錯,人的青春是可貴的,時光一去不復(fù)返,而正在少年時期的我們,要更加珍惜青春,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長大后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來來去去皆優(yōu)雅,分分合合亦淡定。人間經(jīng)歷風(fēng)吹雨,錦瑟年華與誰度?人生恰似花一場,花開時節(jié)滿芬芳。
李清照讀后感(模板13篇)篇十
印象中的文人墨客,大多都是男性,浪漫主義“詩仙”李白,與他同時代的“詩圣”杜甫,還有能夠兼美詩與美景于一體的蘇軾。這種在我兒時就產(chǎn)生的印象致使我先前一直認為所有的詩人詞人都是男性,直到我讀到李清照的作品。
從隨園散人的《半生煙雨,半世花落:李清照傳》中讀到的李清照絕對沒有她“千古第一才女”這個稱號那樣飛黃騰達,而更像是一個被上天恩賜,卻又被歲月捉弄的人,但是李清照的形象,一直都是正義凜然,栩栩如生的。
一開始接觸到李清照的作品時,我的思想還停留在“所有詩人都是男性”這個階段,所以我也理所當(dāng)然地認為李清照是個男的了,“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這首《夏日絕句》寫得是多么的豪情壯志啊!這怎是一個古代女子可以寫出來的?當(dāng)時我讀到的是她寫得幾首《如夢令》,詞句如畫,通俗易懂,我仿佛身臨其境。當(dāng)我翻到背面的注釋時,有一些驚訝,甚至懷疑這一頁是不是編輯錯了,那上面寫的是:李清照,宋代女詞人。咦?李清照居然是個女詞人,寫詩填詞的不是只有男的嗎?帶著將信將疑,我打開電腦查了查,李清照果然是個女詞人啊!真是才華橫溢,是個文人墨客中的巾幗啊!
李清照所處的那個時代,追求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她從小就學(xué)富五車,平日里也很有自己的見解。當(dāng)然她的父母也是非常開明,不計較別人的看法。如果李清照沒有這樣支持的父母,也不會有如今這種成就。李清照自己也是一個很執(zhí)著的人,沒有因旁人的紛紛議論而在文學(xué)道路上就此罷休。可就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竟有許多明眼人欣賞她,贊美她,喜歡她的詩詞作品,也喜歡她的性格。
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趙明誠感情非常深厚。趙明誠病故后李清照把幾乎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幫趙明誠完成原先的事業(yè)上,沉浸在趙明誠離世的痛苦之中。應(yīng)該很多人都認為李清照這樣做很對得起自己丈夫,是一種對丈夫的思念之舉,可能連作者自己都有這樣的想法。但是我個人覺得李清照在風(fēng)華正茂之時深陷在傷痛之中會很頹廢,會讓心胸狹隘之人有機可乘,但這也是她自己的選擇。
當(dāng)時的宋朝就好像隨著李清照的衰老而衰落。奸臣秦檜害死英雄岳飛,在其他女子對這件事置若罔聞的時候,李清照卻能因自己年老體弱又是個女子不能為此做點什么而嘆息不已。也就是她的這種與眾不同,才造就了她傳奇的一生。
李清照的一生,飽嘗了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她只是一個柔弱女子,對世間萬象觸景生情;她是一個風(fēng)流詞客,將自己的萬千思緒網(wǎng)羅于詩詞之中;她更是一個傳奇,值得敬仰,值得傳誦。
李清照讀后感(模板13篇)篇十一
一卷古詩在手,李清照是宋詞大家,更是古今第一才女,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真正舉足輕重的女性作家只有李清照一人。
喜歡李清照的《聲聲慢》,喜歡《聲聲慢》里面的詞藻,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細細讀來如同歌詞一般緩慢而來,卻又無聲無息,感覺像一地掉落的紅花,殘缺而艷麗的裹在風(fēng)塵中,艷麗的美麗,凋落成釋然。我想一個女人,用身心寫下的詩詞就是這么細膩而悠揚,不知道為什么?沒有氣壯山河的華章,景色如畫,卻能夠?qū)懗鲞@么動人的詩篇,融入心扉!
一個女子,一生清涼。她把所有的傷感、浪漫都壓抑成一首《聲聲慢》。要說,不能說,全都融匯在一點思量詞里,不用說,只給懂得的人聽,是剛剛撥出來的兩聲弦,把一切的開始引出來,然后適當(dāng)?shù)闹棺。桶阉邢嗨奸_了口,讓人費勁思量,滿地惆悵傷懷。或許她早已轉(zhuǎn)身而去,那一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七組疊字,創(chuàng)新出奇,為詩家所贊美!
夜色醉酒,看得一地落花蕭零,靜靜聽去,有女子在輕嘆,聲聲冷哀,聲聲緩慢。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寒風(fēng)蕭蕭,燈,忽明忽暗,伴隨著李清照的古詩,醮著墨香,繚繞一片深邃的沉寂。
李清照讀后感(模板13篇)篇十二
李清照是宋王朝南渡前后的女詞人。即使在那個詞人輩出、人才濟濟的年代里,她也不失為一個特殊的大家,在整個中國文學(xu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讀了《李清照》,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一位女詞人在過渡年代里的悲歡離合,她的柔情摯愛、傷感離別、失國之痛、喪夫之悲、哀哀欲絕的真實感情。
作為一個女作家,她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說出了一個婦女少女時期、少婦時期、中年時期、老年時期的內(nèi)心思想和情感,在數(shù)千年男子霸占文壇、描寫婦女的作品也多處于男子之手的時代里,他的作品可謂異軍突起,給文壇增添了一叢琪花瑤草,因而更增強了她在文壇上的地位。
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這首詞用寥寥數(shù)語,表達了清照惜花的心情,在暮春時期,作為少女的作者,在雨疏風(fēng)驟的天氣里自然關(guān)心花卉的情況,同時也向世人描述了當(dāng)時婦女的社會地位低下,只能呆在家中,無聊之中種些花卉,整日與花為伴,經(jīng)歷了一夜春風(fēng)雨后的變化,擔(dān)心花卉的生長情況,她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這樣,本詞形象的表達了當(dāng)時婦女的生活狀況,寫的無限凄婉,又含蓄委婉,被諸多有影響的大家稱贊其情意真切。
在我看來李清照對文學(xué)的熱愛超過了她的生命,李清照的父母都有文學(xué)修養(yǎng),受家庭的影響,她少年時代便工詩善詞,與趙明誠結(jié)婚后更是把整個身心都放在文學(xué)藝術(shù)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不困苦的生活,堅持著她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但是金兵入主中原后,宋室南遷,她帶著很少的東西,隨難民流落江南,背井離鄉(xiāng),漂流異地,多年來收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給她帶來沉重的打擊和極大的痛苦。禍不單行,不久,丈夫又犯病死去,更給她增添了難以忍受的悲痛。金兵的橫行肆虐激起她強烈的愛國熱情,她積極主張北伐收復(fù)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偏安一隅,使她的希望成為幻影。這時,她那顆已經(jīng)殘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問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詬病,受到了更嚴重的戕害。她無依無助,呼告無門,貧困悲苦,流徒漂泊,最后寂寞的死在江南。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這首詞寫出了李清照對丈夫的無限思念之情,丈夫外出使她感覺孤獨無助,丈夫不在,閨居無趣,要出游以消遣,但是只有獨自一人上船,“獨”字深刻的表達了她的無助和孤寂,仍然在懷念著丈夫,看到天空的大雁飛過,聯(lián)想到大雁傳書,不由的自問,云中的雁給誰寄來了信呢?表達了她希望是給自己,深夜仍無法入睡,可看出她對丈夫的愛,深深地打動了我,一處相思,兩處閑愁,終于我還是體會到了愛的無奈,和無奈中的幸福,這種相思之愁是沒法消除的,才把它從眉頭攆下去,它又到心頭上來了,同樣才把它從心頭攆開,它又到眉頭上去了,這自然的相思之愁被她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寫的及為形象,令我感到心痛,深深的替她惋惜。
汪蘇瀧曾經(jīng)有一首歌叫《李清照》,更是總結(jié)了她一生的經(jīng)歷,讓我為之感嘆,那凄迷的生活也讓我為之心痛,煙鎖秦樓,細雨把酒黃昏后,海棠花是否一舊,聲聲慢心事誰知否,錦書已經(jīng)不在大雁卻仍一舊,這才下眉頭,卻又上心頭,誰念我終日凝眸,簾卷著西風(fēng),驚醒舊夢,人比黃花瘦,一字一句,寫出了她經(jīng)歷的情感之路,又有誰不為之感動呢!
從少女的天真嬌憨,少婦的柔情摯愛、傷感離別,到失國之痛、喪夫之痛、悼亡孤寂、念親懷鄉(xiāng)、哀哀欲絕的情感,她的悲劇間接體現(xiàn)了歷史的悲劇,讓人心痛、惋惜。
李清照讀后感(模板13篇)篇十三
我好想,著一襲白衣,撐一只竹篙,在書的海洋中遨游。因為,我想在這茫茫的書海之中,在我獨有的精神王國之中,能與你有一次邂逅,一次只有你我的邂逅。
點絳唇。
羞!羞!羞!
這,這還是那"沉醉不知歸路"的你嗎?"溪亭日暮"中,三三兩兩的好友,結(jié)伴而行,或說或唱,無拘無束,其樂無窮。興致來時,何慮自己女兒之身,只管把酒言歡。歡歌笑語之中,何有半點那陳舊的封建禮教,存有的只有自己的率真與喜悅。在你的眼里,所有的教條,所有的束縛都化作了點點梨花,隨風(fēng)而落!
易安,走近你,走近你,我才發(fā)現(xiàn)了你的率直,才發(fā)現(xiàn)了你的柔情。而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你那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嗎?正是你那純真的性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感染了我這個被現(xiàn)實生活層層包裹起來的只有冷漠和麻木的心。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醉花陰。
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甜蜜的,你的眼里只有他,他的眼里只有你。"賣花擔(dān)上。買得一枝春欲放",上街買的一朵花,愛不釋手,可是卻也是欲戴還休,只是因為"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羞!羞!羞!
也許,也許,上天都開始嫉妒你的甜蜜了。所以一紙調(diào)令,將你和明誠生生分離開來。分離對你來說,也許過于了殘忍。因為自從婚后,你們兩人就相依相偎,沒有分離過。夜深了,你們兩人還在挑燈夜讀,品讀著那古書的深邃。閑暇之余,你們總是吟詩填詞,常常因為一個詞語的使用而爭執(zhí)不休。可就在這爭執(zhí)聲中,你們彼此業(yè)已知道,你和明誠的兩顆心已經(jīng)融合在了一起。
可是,可是,可是,還是分離了……。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再也沒有人與自己秉燭夜讀了,再也沒有人與自己寫詩填詞了。風(fēng)起了,簾子被高高吹起,從揚起的簾子之中,我又見到了你,見到了憔悴瘦弱的你。
看著比黃花還要消瘦的你,我的心里真的生疼。也許這就是愛情,這就是沒有被滾滾紅塵所沾染的愛情吧!易安,是你,是你使我看到了,看到了那藏在烏云之后的亮光,那就是愛的亮光,它就在不遠處向我招手。
聲聲慢。
時間的腳步,你慢一些吧,慢一些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時間的羅盤,轉(zhuǎn)眼指向了晚年。晚年的清照,一個人孤苦無依靠。一個人在凄冷的晚風(fēng)中,獨自靜坐。她不禁想起了趙明誠,想起了張汝舟。
誰曾想到,當(dāng)初那個甜言蜜語的男人,婚后會性情大變。猥瑣的神情一覽無余,滿眼盯著的只是李清照的金石字畫。稍有不滿意,便對她大打出手。每當(dāng)此時,你總是暗暗流淚。
悲!悲!悲!
可是,你沒有屈服,沒有屈服于命運。一個弱不禁風(fēng)的女子,勇敢地擔(dān)起了所有的不幸,網(wǎng)羅證據(jù),將為官不正的丈夫告上了衙門。因為你的心中有一顆不屈的種子,永遠是不會萎靡枯死。
冷眼、咒罵、指責(zé),一個個像惡毒的利箭向你射來,每一箭都正中你脆弱而又善良的心。可是,你還是你,還是那個無畏的你。
官司贏了,張汝舟被抓了,可是你卻也因為"婦"告"夫"被投進了大牢。你沒有哭,我甚至看到你的眼角分明在笑,你在為自己的不屈和勇敢而微笑。
好樣的,清照!
起風(fēng)了,晚上的風(fēng)是涼的。可是再涼能涼過清照你的心嗎?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輕輕吟詠,看著滿眼淚痕的你,我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清照,你用自身的行動教會了我什么是勇敢。是的,誰說文人就注定懦弱。當(dāng)遇到人生路上的丁點障礙時,我就哭天抹淚,回首想想自己真是可笑,真是可悲!
謝謝你,謝謝你清照,你讓我情感不再麻木,你讓我看到了不遠處的希望,你讓我面對生活中的困難,重新?lián)P起了生活的風(fēng)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