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通常在農歷正月十五,也就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月圓之日,它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元宵節是一個歡快的節日,人們會舉行燈籠展覽、猜燈謎和吃湯圓等各種慶祝活動,成為了人們團聚和享受美食的時刻。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宵節燈謎猜猜,看看你能猜對多少題?
小學一年級寫元宵節(精選18篇)篇一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學習偏旁“口”。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讀課文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分析。
認識生字,有感情地讀、背兒歌。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請學生談談前一天晚上參加燈展活動的收獲。
長見識,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適當小結: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
這一天,全家人齊聚一堂,一起賞月、吃湯圓。還有元宵燈會,猜燈謎等傳統游藝活動。
元宵節還叫“燈節、上元節”。(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收集資料的能力;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團聚的親情可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
讀課文,說說自己是怎么理解課文的,里面不認識的字是怎么學會的。
二、學習生字。
1、交流學習方法。認識新偏旁:方框兒。與“團、圓”二字相結合,說明其表示“圍起來”的意思。
2、把自己認得不熟的字挑出來,記一記,再請同桌幫忙考一考,熟練識記。
3、小組長當小老師,考考本組同學,搶答,抗稅認得熟練。
4、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請學生快速認讀,然后練習組詞。
5、多音字分辨。讀一讀這些話,注意帶點字的讀音。
1)正月十五是元宵節。2)他正在吃早飯。
三、總結識字成就,激勵學生讀好兒歌,背誦兒歌。
師:大家這么快就認了這么多字,還能組那么多詞,真了不起。我們再來比一比,看誰能把課文讀得特別好聽,有感情。
1、自己試著讀一讀。再指名讀,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讀的時候心情怎樣?想到了什么?(說一說元宵節全家團圓的情景)(教給學生邊讀邊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習讀得繪聲繪色)。
2、同桌互相聽對方朗讀,評價,說說哪里讀得好,哪里還需要改進。(學習用心傾聽別人的朗誦、正確評價別人。)。
3、試著背誦兒歌,同樣要有感情。分小組、男女生背誦。
四、質疑:學完課文,你還想知道些什么?你想知道世界上還有那些國家的人過元宵節嗎?你還知道那些節日?回家在日歷上找一找,和同學交流。
第二課時(主要任務:學寫生字)。
一、詞語接龍游戲。
如:團——團圓——圓球——皮球------。
二、說說自己了解到的節日及其含義。
三、認讀生字,主要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加強復習。
四、指導學生寫生字。
五、作業:收集燈謎、對聯,小組合作,辦一份手抄報。
8.課堂練習。
(1)完成拼音田字格。
(2)形近字辨析組詞。
(?團??(???????????)?????(??宵?)(???????????)。
(?圓)(???????????)?????(?消??)(???????????)。
9.作業安排。
田字格生字會寫、會組詞。
10.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11.自我問答。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有什么收獲?
小學一年級寫元宵節(精選18篇)篇二
到了戲臺一看,已經有許多人正在觀看耍獅子兩只獅子使出全身的力氣去爭紅彩球,好精彩啊!一會兒,秧歌,落子也紛紛上場了,他們扭啊,跳啊,可高興了,大家都給他們鼓掌喝彩我和媽媽點燃了一盞孔明燈,孔明燈帶著我們美好的愿望飛向了天空。
小學一年級寫元宵節(精選18篇)篇三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于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后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小學一年級寫元宵節(精選18篇)篇四
吃過晚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逛街,走到哪里都好熱鬧,賣花、賣玩具、賣小吃的都特別多。
到了超市,自動存包的都滿了,超市里都是在買巧克力的人們,真是熱鬧。往家回的路上還有猜燈謎活動,也是很熱鬧。因為今天是元宵節和大人們的情人節,呵呵!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媽媽帶我去文化城看文藝表演。
真熱鬧啊,文化城人山人海,大家你擠我,我擠你,媽媽讓我站在車子上,我才看清,到處都是彩旗,還有大鼓咚咚咚的響聲,有扭秧歌的,還有舞龍哩,練武術的。
大家臉上都是喜氣洋洋的。
昨天是元宵節,媽媽帶著我和妹妹上街看文藝表演,大街上人真多啊,我們在廣場上看了舞龍、扭秧歌、跳舞、還有汗船表演,太精彩了!媽媽還給我們買了好吃的,真的太開心了!
晚上的龍燈表演更加精彩,還會噴火呢,看的我眼花繚亂!
今天媽媽帶著我去逛街,到了街上給我嚇了一跳,街上怎么這么多人啊.
我看到了耍獅子,我又看到了抬花轎,演豬八戒的叔叔真搞笑,聽媽媽說因為今天是元宵節所以才這么熱鬧,晚上的煙花才精彩,我抬頭看天空五顏六色的煙花看得我都不想回家了,真想天天都過元宵節啊。
今天是元宵節,爸爸帶我去廠門口看熱鬧的市集.
只見廠門口人山人海,能聽見“咚咚”敲鼓聲,“121,121,12“的指揮聲,我看見有敲腰鼓,扭秧歌,舞獅子等等表演,我看的津津有味。
我和媽媽去看社火,哇!真熱鬧,有扭秧歌的,踩高蹺的,有耍獅子的,耍龍的……他們個個臉上都掛著笑容,喜氣洋洋地。
媽媽說:“這是我們的風俗,十五吃元宵,看社火,看花燈……”我們的生活真幸福!
今天是元宵節,下午姐姐帶我去看踩街活動。街上人山人海,都攢足了勁在看。有敲鑼的、打鼓的、扭秧歌的、有舞龍的、還有帶著大頭娃娃的豬八戒、唐僧、兔子。
人們都穿的五顏六色的衣服。我還和小兔子照像了呢!元宵節可真熱鬧!
小學一年級寫元宵節(精選18篇)篇五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媽媽帶我去文化城看文藝表演。
真熱鬧啊,文化城人山人海,大家你擠我,我擠你,媽媽讓我站在車子上,我才看清,到處都是彩旗,還有大鼓咚咚咚的響聲,有扭秧歌的,還有舞龍哩,練武術的。
大家臉上都是喜氣洋洋的。
小學一年級寫元宵節(精選18篇)篇六
一、談話。請學生談談前一天晚上參加燈展活動的收獲。
長見識,看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適當小結: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全家人齊聚一堂,一起賞月、吃湯圓。還有元宵燈會,猜燈謎等傳統游藝活動。元宵節還叫“燈節、上元節”。(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收集資料的能力;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家人團聚的親情可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
讀課文,說說自己是怎么理解課文的,里面不認識的字是怎么學會的。
二、學習生字。
1交流學習方法。認識新偏旁:方框兒。與“團、圓”二字相結合,說明其表示“圍起來”的意思。
2把自己認得不熟的字挑出來,記一記,再請同桌幫忙考一考,熟練識記。
3小組長當小老師,考考本組同學,搶答,抗稅認得熟練。
4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請學生快速認讀,然后練習組詞。
5多音字分辨。讀一讀這些話,注意帶點字的讀音。
1)正月十五是元宵節。2)他正在吃早飯。
三、總結識字成就,激勵學生讀好兒歌,背誦兒歌。
師:大家這么快就認了這么多字,還能組那么多詞,真了不起。我們再來比一比,看誰能把課文讀得特別好聽,有感情。
1自己試著讀一讀。再指名讀,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讀的時候心情怎樣?想到了什么?(說一說元宵節全家團圓的情景)(教給學生邊讀邊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學習讀得繪聲繪色)。
2同桌互相聽對方朗讀,評價,說說哪里讀得好,哪里還需要改進。(學習用心傾聽別人的朗誦、正確評價別人。)。
3試著背誦兒歌,同樣要有感情。分小組、男女生背誦。
四、質疑:學完課文,你還想知道些什么?你想知道世界上還有那些國家的人過元宵節嗎?你還知道那些節日?回家在日歷上找一找,和同學交流。
第二課時(主要任務:學寫生字)。
一、詞語接龍游戲。
如:團——團圓——圓球——皮球------。
二、說說自己了解到的節日及其含義。
三、認讀生字,主要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加強復習。
四、指導學生寫生字。
五、作業?:收集燈謎、對聯,小組合作,辦一份手抄報。
小學一年級寫元宵節(精選18篇)篇七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終于到了,學校為了慶祝一下,舉辦了一些活動,要說元宵節活動,一定少不了猜燈謎和吃湯圓啦,學校還多加了一個活動,那就是元宵ppt。
我一進到學校,在我眼前的是:樹上有一個個燈籠,大門也有一個個燈籠。在教室門前花壇旁,有一個個手工燈籠,燈籠下有一些紙團。我想,今天可能有猜燈謎這個活動。
介紹完ppt,老師就說:“大家可以去猜燈謎了!”話音剛落,我們班的同學就一鍋風的跑了出去,去猜燈謎。我也不例外。啊,這些燈謎也太簡單了吧!我來考你一個,“天上掉兩點(打一字)。”這個燈謎你會嗎?好吧,我來說正確答案吧,答案是“關”字。我帶著幾個“答案先生”去老師那領獎品,我說完一個答案,再去排隊時,隊伍已是一條長龍,我排了2、3分鐘才再次輪到我,就這樣,反反復復,直到這一項活動結束。
過元宵,一定少不了吃湯圓。老師又說:“大家回到座位上。”這時,同學們都安靜的回到自己的座位,“我們要吃湯圓了。”老師又說。只見幾位家長端著碗走進教室,碗里面有湯圓,我瞬間開心得一蹦三丈。家長買來的湯圓有:芝麻味,花生味的,紫薯味的等等。我的湯圓是花生、紫薯和芝麻味的。我們班的同學都吃得津津有味。我也不例外。
我玩得可開心了。我想,你們的元宵節也很有趣吧!
小學一年級寫元宵節(精選18篇)篇八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據說,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候,周勃、陳平鏟平“諸呂之亂”,漢文帝登基的這天正是正月十五。以后,每年這一天的晚上,他都要出宮游玩,“與民同樂”,以示慶祝。因“夜”在古語中又叫“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便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這天晚上,舉國上下都要張燈結彩歡度元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用各種果餌作餡,外面裹以糯米粉滾成丸子,煮熟后,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丸子在鍋中時浮時沉,所以最早叫“浮元子”,后來有人又改稱為“元宵”,古時人們又稱“元宵”為湯團、圓子或者粉果,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小學一年級寫元宵節(精選18篇)篇九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街道上人山人海,異常熱鬧,因為人們都趕著去看煙花。就在最后一刻,秒針觸到了“12”這個位置時,急促而美麗的煙花直沖云霄,緊接著,“轟隆隆”的一聲,煙灰綻開了隱藏已久的笑臉。
讓我難忘的是如李白所形容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了!紅綠相間的煙火也是引天,人注目;那“群星閃爍”也很受歡迎。當一個如孔雀開屏形狀的煙花綻放時,一陣陣熱烈而又如雷鳴般的掌聲響起,那時雖然天氣寒冷,北風怒吼,可是那氣氛還是熱火朝天,今晚的南靖已成了“不夜城”。真是壯觀而美麗。今年的元宵節真另人難忘。我相信,在煙花的爆放中南靖的明天會更加輝煌,人民的生活會更加幸福!
小學一年級寫元宵節(精選18篇)篇十
元宵節到了!元宵節到了!我最喜歡的元宵節到了!
晚上媽媽帶我去廣場看花燈,真可愛呀!有美麗的蓮花燈、有兇猛的老虎燈,還有神奇的鳳凰燈。最有趣的要數吉祥燈。燈旁站著十二生肖。有穿衣服的小兔子,好像在給我們拜年,有飛在天空中的騰云駕霧的龍,還有勤懇的老黃牛正在埋頭為人們耕地呢!所有的動物都好像有了生命。
我和媽媽繼續往前走,看見有位叔叔在賣湯圓,仔細一瞧,湯圓白白胖胖的,好像一顆顆價值連城的珍珠,看起來非常惹人喜愛!媽媽給我買了一碗,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顆,太美味了!那熱呼呼的麻心慢慢的流進我的嘴里,一股說不出的開心勁從我心頭涌起。
我最愛元宵節!
小學一年級寫元宵節(精選18篇)篇十一
1.學習本課生字和新詞,能正確規范地書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3.了解正月十五的傳統習俗,滲透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
〖教材分析〗。
元宵節這首兒歌,描寫了農歷正月十五全家人歡聚一堂一起賞月和吃湯圓的中國傳統習俗。全詩共四句。多次出現“圓”字。詩句節奏明快、語言樸素、瑯瑯上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過春節的時候,我最高興了,我放了許多鞭炮,噼噼啪啪很熱鬧。
師:每個人都有高興的事呀!我知道了這張笑臉是××的,是×××的……它是我們大家的。它還會是誰的呢?快看!(在笑臉的后面出現藍天、星星的背景,笑臉旋轉變小些飛向屏幕右上角。)它飛上了天空,變成了月亮姐姐圓圓的笑臉。
師:月亮有什么高興的事情,請她來告訴我們吧!(屏幕出現課題“元宵節”三字。)。
師:元宵節那天月亮最高興,因為她把美好的祝福送進了千家萬戶,你知道今年的元宵節是哪一天呢?我們翻開日歷看一看。(課件出示翻開的日歷,上面有農歷日期:正月十五;公歷日期:2月5日;元宵節等紅色字樣。借助日歷幫助學生認識農歷(陰歷)、公歷(陽歷),使學生知道元宵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在每年陰歷正月十五,今年的公歷是2月5日。)
師:注意看老師寫課題(板書前面兩個字;在田字格內寫“節”,邊寫邊講解)“節”這個字希望同學們也會寫,它的上面是一個扁扁的草字頭,下邊寫“橫折鉤”、“豎”,用你的小手在同桌的手心上也來寫一個!(指名讀、齊讀課題。)。
二、展示圖畫,設置情景。
-我還看到門上貼著對聯。
師:你能讀讀這幅對聯嗎?(學生讀對聯上的字有困難。)。
師:想一想,上學期我們學過遇到不認識的字要怎樣呢?
生:可以問一問,拼一拼或查一查。
師:想辦法來讀一讀吧。(提示學生“語文天地”中有對聯的拼音。)。
師:讀對聯時先讀右邊的上聯,再讀下聯,最后讀上面的橫批。我們一起讀一遍。(鼓勵學生用高興的語調讀對聯。)。
生:-我還知道大門上貼著兩個福字。
-福字貼倒了。
師:福“倒”了,用這樣的諧音表示福來到了。(學生和教師齊說。)。
三、初讀課文。
師:讓我們推開這扇門,走進這戶人家,讀讀課文,你就會知道他們在做什么了。遇到不認識的字別忘了想辦法和它們成為好朋友。(學生練讀課文、認字。)。
師:這一遍讀給同桌聽,聽聽同桌給你的評價。(兩人練讀,注意傾聽,互相糾正錯誤。)。
師:誰能勇敢地讀給大家聽?其余學生做小評委,糾正讀音,注意“正月”的“正”的讀法。
四、識字。
1.師:如果生字單獨出現,你能認出它嗎?拿出生字卡片,先來考考自己。
2.請兩名學生做小考官,來考大家。(小考官大聲讀出一個字。其余學生聽到后舉起相應的字卡,比一比誰找得又準又快。)?老師隨機提問:能用“圓”字組詞嗎?(團圓、圓月、圓滿……)。
3.師:你最喜歡哪一個字,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有的學生說,用記筆畫的方法,如:吃、正;有的用編謎語的方法,如:又打了一個哈欠(歡)、廣場上來了一只大老虎(慶);有的用變“字形小魔術”的方法,如:“國”字里面換成“才”就是“團”。提示學生“口”表示圍起來。)。
五、寫字。
1.師:我們一起來寫“團”字。把書翻到第1頁,自己觀察“團”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練習在田字格內描一描、寫一寫“團”。拿給同桌看看,聽聽同學的建議。
3.選自己最喜歡的字來練習寫一寫。
4.教師拿出寫有“吃”字的本,在視屏演示臺上展示,并請同學評一評。
5.教師示范寫“吃”,注意講解“乙”的寫法。
6.學習在田字格內練習寫一個“吃”字。
六、再讀課文,深化感悟。
師:剛才我們寫了字、讀了課文,月亮姐姐美好的祝福你知道嗎?它就隱藏在這首兒歌中,那是她最喜歡的一個字!請你再讀讀課文,并邊讀邊想。(學生自由讀課文,在思考過程中,有些學生發現了兒歌中出現最多的字“圓”。)。
師:對!它是“圓”。元宵節是家人團圓的日子,每到這時,人們都會從四面八方趕回家和家人歡聚,一起吃元宵、看花燈、猜燈謎,思念的話說也說不完。窗外也許是雪花飄飄,可是屋子里卻是暖意融融、喜氣洋洋。在全世界每一個有華人的地方都充滿了笑聲、祝福聲,這聲音就像小鳥一樣飛出了窗外,飛向了天空。它好像在呼喚遠方的游子――快回家吧!(同時播放有體現家人團聚、幸福團圓的畫面,mtv《常回家看看》中有一部分。另有一些學生的全家福。)。
-我想到了在國外的姑姑,我希望她能回來和我們一起來過元宵節和家人團圓。
師:過下一個元宵節時,你想為家人做些什么?快告訴月亮姐姐,她一定會幫你實現愿望的。
生:-我想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送上祝福。祝他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我想給國外的姑姑打個電話,也祝她節日快樂。
-我想親手包幾個餃子,讓家里人嘗嘗。
-我想給全家人照一張“全家福”。
師:你們的想法真好,我們還可以在下一個元宵節的時候,把這首兒歌說給全家人聽,他們聽了會更高興的。我想天上的月亮姐姐到那時一定也能聽到。就讓我們再一次帶著對親人的祝福來朗誦這首兒歌吧!
七、作業。
課后同學們也來收集幾幅對聯,以后讀給大家聽。
點評:在本課教學中,教師以“圓――團圓”為主線進行教學,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經驗入手,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準確地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再通過教師語言的渲染、音樂的熏陶、富有親情的課件的播放及生生間地相互交流,使學生感受到家人美好的感情,并將它們融入了課文的朗讀中。
小學一年級寫元宵節(精選18篇)篇十二
元宵節晚上真熱鬧,這里,那里,鞭炮的聲音連續不斷。
龍燈來了,這是用一條條板凳連成的,龍頭張著大嘴巴,兩根須須一抖一抖,真神氣;龍身是一盞盞紅燈籠,扭來扭去,好像一條活的龍在飛舞。
今晚的月亮特別圓,特別亮,也許它跟我們一起在歡慶元宵節吧!
小學一年級寫元宵節(精選18篇)篇十三
春節過去的下一個節日,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于元宵節的一年級。
作文。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元宵節到了!元宵節到了!我最喜歡的元宵節到了!
晚上媽媽帶我去廣場看花燈,真可愛呀!有美麗的蓮花燈、有兇猛的老虎燈,還有神奇的鳳凰燈。最有趣的要數吉祥燈。燈旁站著十二生肖。有穿衣服的小兔子,好像在給我們拜年,有飛在天空中的騰云駕霧的龍,還有勤懇的老黃牛正在埋頭為人們耕地呢!所有的動物都好像有了生命。
我和媽媽繼續往前走,看見有位叔叔在賣湯圓,仔細一瞧,湯圓白白胖胖的,好像一顆顆價值連城的珍珠,看起來非常惹人喜愛!媽媽給我買了一碗,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顆,太美味了!那熱呼呼的麻心慢慢的流進我的嘴里,一股說不出的開心勁從我心頭涌起。
我最愛元宵節!
每年家鄉的元宵節我都過得非常快樂,今年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葵花廣場去觀花賞月,不過花是煙花。
月亮圓圓的,像一個大玉盤,明亮地掛在天空,潔白的月光灑滿大地。我沒過去的時候已經是人山人海了,人們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喜慶,說著、笑著、看著。
首先我們放飛了一個孔明燈,它帶著我們的希望飛向天空,最后化作了一顆紅色的小星星。
焰火開始了,天空中五顏六色,有的像七色花綻放出無數層的花瓣,有的像小蛇蜿蜒伸向夜空,整個天空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壇,美不勝收。
我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像我一樣能過一個快樂的元宵節,也希望我們的家鄉以后會更美麗。
元宵節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行六人一起去廣場看禮花。一路上,看燈的人可多了,男女老少都有,他們興高采烈地邊說邊笑,整個城市一派節日的氣氛。
忽然,一個“導彈”噴的一聲飛向天空,就像打飛機似的,在天空中爆炸了,五顏六色的傘兵飄然而落,快到地面時就消失了。幾顆“流星”從空中劃過,看,那流星閃閃發亮,飛向云層,接著出現了無數小禮花,小禮花噼里啪啦的響聲嚇得我弟弟趕忙捂住耳朵,一會兒,小禮花便消逝得無影無蹤。
元宵節的晚上可熱鬧了,看燈的人人山人海,人們笑逐言開,我以為這是在做夢,可這的的確確是真的。
小學一年級寫元宵節(精選18篇)篇十四
3、重逢秋月滿(打禮貌用語二)——謎底:再見、光臨。
4、怎么會說你(打一國家)——謎底:安道爾。
5、孕婦不宜迪斯科(打三字常用語)——謎底:挺別扭。
6、右旋螺紋(猜一燈謎用語)--正扣。
7、又一個星期(打古代文獻名)--周易。
8、一把辛酸淚,寫成紅樓夢。(打一成語)——謎底:水落石出。
9、爺爺當先鋒(打南北朝人名)--祖沖之。
10、亞父定計鴻門宴(電信用語)--增設套餐。
11、雪地漫游君作伴(猜一燈謎用語)--白珩。
12、謝絕邀請去羅馬(打一成語)——謎底:辭不達意。
13、我排行第四(打一成語)——謎底:心有余悸。
14、未登程先問歸期(猜一燈謎用語)--別解,會意。
15、停戰(打一數學名詞)——謎底:求和。
16、生財有道(猜一出版名)--詞發行。
17、勸君更盡一杯酒(猜一歐洲地名)--巴爾干。
18、擒賊先擒王(打一稱謂)——謎底:捕頭。
19、平安(二字詞,徐妃格)——謎底:沙灘。
20、買鹽用了元(打一西晉人名)——謎底:阮咸。
21、留取丹心照汗青(猜一燈謎用語)--史記人物。
22、兩人競賽(打二字常用詞)——謎底:對比。
23、晶(打四字常用語)——謎底:日復一日。
24、基友(天龍八部人物)——謎底:蕭峰。
25、獲獎面(打一禮貌用語)——謎底:賞臉。
26、歡聲笑語滿謎城(猜一燈謎用語)--猜得真快。
27、喊聲長定是煙煙(復姓二)--呼延/段干。
28、凡間同白首,作鬼共銷(猜一燈謎用語)--風云。
29、多吃補藥反傷身(猜一燈謎用語)--增損體。
30、殘陽如血(猜一花卉名)--晚來紅。
小學一年級寫元宵節(精選18篇)篇十五
元宵節到了!元宵節到了!我最喜歡的元宵節到了!
晚上媽媽帶我去廣場看花燈,真可愛呀!有美麗的蓮花燈、有兇猛的老虎燈,還有神奇的鳳凰燈。最有趣的要數吉祥燈。燈旁站著十二生肖。有穿衣服的小兔子,好像在給我們拜年,有飛在天空中的騰云駕霧的龍,還有勤懇的老黃牛正在埋頭為人們耕地呢!所有的動物都好像有了生命。
我和媽媽繼續往前走,看見有位叔叔在賣湯圓,仔細一瞧,湯圓白白胖胖的,好像一顆顆價值連城的珍珠,看起來非常惹人喜愛!媽媽給我買了一碗,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顆,太美味了!那熱呼呼的麻心慢慢的流進我的嘴里,一股說不出的開心勁從我心頭涌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一年級寫元宵節(精選18篇)篇十六
元宵節即將到來,作為一年級的學生是否在苦惱如何制作關于元宵節的。
手抄報。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觀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后,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中國臺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鉆燈腳生卵葩”(就是鉆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小學一年級寫元宵節(精選18篇)篇十七
步入果園(打一成語)——謎底:腳踏實地。
來信未拆(打一成語)——謎底:原封不動。
此方程無解(打一成語)——謎底:求之不得。
俺要發電(打一成語)——謎底:大有人在。
幫老師越幫越忙(打一成語)——謎底:徒勞無益。
八月十五渡西湖(打一成語)——謎底:望穿秋水。
后有追兵前無去路(打一成語)——謎底:進退兩難。
閻羅王下地獄(打一成語)——謎底:死得其所。
長期無故不上班(打一成語)——謎底:曠日持久。
高掛免戰牌(打一成語)——謎底:不打自招。
口(打一成語)——謎底:不置可否。
仙游(打一成語)——謎底:神不守舍。
真想要(打一成語)——謎底:不假思索。
蛤蟆功(打一成語)——謎底:一鼓作氣。
飲食店搬家(打一成語)——謎底:另起爐灶。
卡路里(打一成語)——謎底:進退兩難。
關勝迎戰黑旋風(打一成語)——謎底:大刀闊斧。
見火不救(打一成語)——謎底:任其自然。
顏料被盜嚇倒眾人(打一成語)——謎底:大驚失色。
初次開槍(打一成語)——謎底:首屈一指。
十過中軍帳(打一成語)——謎底:苦心經營。
既講優點,又講缺點。(打一成語)——謎底:說長道短。
針頭用過即棄之(打一成語)——謎底:孤注一擲。
豐(打一成語)——謎底:三十而立。
再三吻張生(打一成語)——謎底:六親不認。
害(打一成語)——謎底:操刀必割。
黃河之水天上來(打一成語)——謎底:源遠流長。
吝(打一成語)——謎底:出口成章。
發狠(打一成語)——謎底:為富不仁。
戚家軍攻無不克(打一成語)——謎底:哀兵必勝。
小學一年級寫元宵節(精選18篇)篇十八
今天是元宵節,又是我的生日,為了慶祝這個特別有意義的日子。爸爸媽媽要帶我去福州的三坊七巷賞花燈,我聽了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今天的三坊七巷不但燈多,觀燈的人群也挨挨擠擠!本來還算寬敞的街道被擠得水泄不通,我們費了好大勁才走完整個巷道。賞完花燈,我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三坊七巷。
我每年的生日都伴著元宵節熱鬧又新穎地度過,快樂的元宵,獨特的生日!我為自己出生在這樣喜慶的日子而自豪!真是個令人難忘而又滿意的元宵節呀!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