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篇優秀作文需要不斷積累詞匯和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表達和寫作水平。在這里,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紛呈的優秀作文,它們或讓我們思考人生,或讓我們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路邊的奶奶為題目(匯總13篇)篇一
以前都是奶奶幫我洗腳,現在改我跟奶奶洗腳了。因為奶奶年紀大了,還要照顧我,所以我要跟奶奶洗腳。
今天是重陽節,媽媽告訴我:“重陽節就是老人節,要孝敬老人。”我暗暗決定晚上跟奶奶洗腳。到了晚上,我把奶奶拉到椅子上坐著,說要跟奶奶洗腳,可是奶奶連忙擺擺手說:“不,不,奶奶自己洗吧,我自己洗。”可是我還是堅持要跟奶奶給洗,奶奶只好答應了。我把腳盆拿出來,倒了一些熱水和冷水,用毛巾攪勻,我用手試了試水溫,正好。我幫奶奶脫下襪子,并將她的雙腳放進盆里。奶奶微笑著對我說:“我家艾艾真是個懂事的孩子。”但是我卻發現奶奶腳上有很多老繭,我就問奶奶:“奶奶,為什么您腳上有很多老繭呢?”
奶奶輕輕地說:“因為我每天都要接你送你,所以總是趕來趕去,天長日久腳上就有老繭了。”聽了奶奶的話,我心里很難過。奶奶為了我,再苦她也一直堅持,她付出了這么多心血和精力,卻從不抱怨。我低著頭,雖是笨拙但卻是細膩地幫奶奶洗著腳。奶奶很高興地說:“艾艾真不錯,學會幫奶奶洗腳了,會照顧奶奶了。”說著說著,奶奶跟我講起她的童年:小時候,家里都沒有自來水,還要到很遠很遠的井里打水吃,要到很遠的山上去劈柴,回家后,在爐子里面澆水,一壺水還不夠一個人洗。不像現在有自來水用,太陽能用,熱水器用,真是生活越來越好,發生了奇跡般的變化!
聽了奶奶的話,我不禁熱淚盈眶,想不到奶奶的童年那么苦!奶奶辛苦地把我拉扯大,為我付出了很多,而我僅僅為她做了這么點小事,做得還不好,奶奶卻這么感動!
奶奶,我愛你,以后我會學著照顧您的、孝敬您的。我會好好學習,去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路邊的奶奶為題目(匯總13篇)篇二
一般在家里,我和媽媽要扔掉的東西,到了奶奶那兒都會變成“珍寶”。我這還有兩件奶奶趣事呢!給你們講一講吧!
有一天下午放學后,我剛把作業做完,奶奶就叫著我出去散步。就在過馬路時,有一堆不起眼的木頭在我們眼前出現了,一向調皮的我嫌棄這個木頭太難看了,就狠狠地踢了它兩腳。“都都,你怎么可以這樣做呢?”奶奶忽然生氣地說,“你不是想做雪橇嗎?”我疑惑地點了點頭。
接著,奶奶就命令我和她一起把這堆木頭抬回家。一路上,有不少人都用奇怪的目光瞧著我們,還以為我們是撿破爛的呢?唉!真是的,觀眾朋友們,你們也不想想,有像我這么帥的撿破爛的嗎?就這樣,我們很快到了家里,奶奶還真的為我做了一個雪橇,我喜歡極了!
還有一次,媽媽把準備不要的衣服整理了一下,扔出了一大堆,奶奶卻把衣服又撿了回來,一件件仔細地瞧,看看能不能派上別的用場。果然,那些舊衣服有的變成了手套,有的'變成了鞋墊子,還有的做成了托把。我看著奶奶的勞動成果不禁笑了,真心的佩服奶奶,覺得她實在是太會變廢為寶了。
就這樣,我在奶奶的影響下,現在也和奶奶一樣,把不要的垃圾、廢品什么的,開動腦子變成其它的“寶貝”。
路邊的奶奶為題目(匯總13篇)篇三
由于懷孕,阿咪的身子圓滾滾的,又粗又壯,像個圓桶似的,雖然看上去笨笨拙拙的,但還是很可愛。它身上的毛還是白白的,可是不能和小時候相提并論了。小時候,它的毛又白又亮,摸上去很柔軟,舒服極了。可是現在,它的毛有些變灰,摸上去還硬邦邦的,可能這就是成年貓的特性吧!它的眼神也和之前有所不同。以前,它是那么膽小害羞,現在,它變得炯炯有神,看上去很有氣勢,像一個女王。
阿咪現在變得很能吃,只要它餓了,就會在奶奶的褲腿上蹭來蹭去,還“喵喵”叫個不停,好像在說:“我餓了,我想吃飯。”于是,奶奶就會往它的貓碗里倒些貓糧讓它吃。沒想到這小家伙還沒等奶奶倒完,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好像三天三夜沒吃東西似的。吃完后,阿咪就會到椅子上休息。可是,沒過多久,這小家伙又到奶奶的褲腿上蹭來蹭去,并叫個不停,很明顯,它又餓了。我想:或許是它的小寶寶把它吃下去的食物都給吞掉了吧。阿咪原來一天只吃三頓,現在它每天都要吃五、六頓飯,真是一個標準的“孕婦”。
文檔為doc格式。
路邊的奶奶為題目(匯總13篇)篇四
我從一出生到現在都是我奶奶一直在照顧著我,所以我對我奶奶的感情特別的好。我奶奶也是一位農民,我奶奶16歲就嫁給我爺爺,當我還是15歲的時候,我爺爺生了一場大病,我奶奶就每天守在我爺爺的身邊,最后我爺爺的病好了,我奶奶的頭上多了一些銀發。記得我小時候,因為調皮經常去打別人家的玻璃,我奶奶每次知道這件事的第一反應就是來找我,看我有沒有被別人打傷,然后再去給人家賠錢。慢慢長大了,我也不去做那種壞事了,也許是我奶奶感動了我吧。我奶奶其實身體也不是很好,有一次我和奶奶去搬玉米,我奶奶因為腳痛,從陡坡上摔了下來。我到現在都還記得那場景。所以不管誰欺負我奶奶我都會和她拼命。小時候的冬天特別冷,我奶奶每天要到河里洗很多衣服。所以一到冬天,她的手就會腫的很高。
現在我長大了,懂事了,可以照顧爺爺奶奶了,能幫她們干很多活了,我奶奶每次看見我給她們干活她總會說一句話,那就是;照顧你這么久沒有白費,奶奶現在老了,有時走路都會很吃虧,所以不管怎樣我都會好好照顧她的。
路邊的奶奶為題目(匯總13篇)篇五
1991年12月11日,冰心奶奶親筆為北大附小題詞“專心地學習,痛快地游玩”,小學生作文:冰心奶奶的小時侯。10多年后的2月24日,北京大學附屬小學迎來了冰心奶奶的女兒吳清教授。全校同學和吳奶奶一起重溫冰心奶奶的題詞,聽吳奶奶講冰心奶奶的故事。
冰心奶奶很堅強。冰心奶奶在80歲那年,因為腦血栓,右半身不能活動了,連筆也拿不了,接著她的`腿又骨折了。但是,冰心。但是,冰心奶奶沒有放棄,像小學生一樣重新練習拿筆,重新練習寫字,終于又可以寫東西了。
冰心奶奶很勤奮。冰心奶奶有句座右銘: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好,小學三年級作文《小學生作文:冰心奶奶的小時侯》。冰心奶奶一輩子幾乎沒有停止過讀書和寫作,從19歲一直讀寫到94歲,就在去世前,她還沒有忘記和家人—起背兒歌。
聽吳奶奶說,冰心奶奶教給她許多做人的道理。冰心奶奶總是提醒她要學會跟別人分享,學會多關心別人的需求,不能只關心自己。
在最后的提問階段,聰明的同學們像小記者一樣,一個接一個地向吳奶奶提問。
“吳奶奶,您小時候,太奶奶更看重您的成績還是別的品質呢?”
“小的時候,我的成績并不是那么好,可是媽媽更喜歡我是一個善良和正直的孩子。”
“吳奶奶,您小時候,家里的經濟條件怎么樣?”
“我上小學的時候,家里經濟條件很不好。那時正趕上抗戰,爸爸媽媽都是知識分子,生活很清苦,但是他們教我不跟別人比吃比穿,學會儉樸,有了錢寧可捐出去,也不亂花。”
路邊的奶奶為題目(匯總13篇)篇六
后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后來/終于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每當劉若英低柔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我總會禁不住想起奶奶。
在童年的記憶中,奶奶占據了我生活的四分之三的空間和時間,聽到《后來》,奶奶的點點滴滴就像中秋的月亮在我的腦海中浮現。
爺爺在奶奶很年輕時便過世了,留下了三個兒女讓沒有勞動力的奶奶撫養。奶奶終日以淚洗臉,靠著親朋和政府的資助維持殘缺的家,但三個孩子只剩下兩個。爸爸結婚時,因為家窮,奶奶是東挪西借才給爸爸完成婚事。窮則思變,爸爸媽媽在生下弟弟后帶上弟弟外出謀生,我與姐姐就與奶奶一起生活。
艱難的生活環境讓奶奶沒少哭過,那時我總是覺得煩,一見她哭我便理也不理地往同學家里跑。奶奶身體很差,常吃藥,家里常年有藥味,我總覺得我們家的事特多,我最不想呆的地方就是家了。
后來,經過爸爸的拼搏奮斗,家里經濟狀況改善了許多,奶奶手里也有了多余的錢,于是奶奶總會買吃的買穿的給我。同學們都很羨慕我,說我有個好奶奶。可我卻不以為然:錢是我爸媽賺來的',買東西給我那是正常的。在我記憶中,我很少有善待她的場面,那年我念初一,中午放學回家,奶奶依舊躺在床上,我知道她又犯病了,再看看鍋——沒飯,不知怎的,可能是因為肚子餓,我沒好氣地問她為什么,她用微弱的聲音回答我:奶奶今天沒力氣去買菜,所以只煮了綠豆,你先吃點,呆會沒等她的話講完,我又跑了。
不久,我轉學到了縣城,在人地生疏凡事都要自理的地方,我漸漸感受到了親情的可貴,與奶奶相依為命的日子是這樣的令人難忘!我還清楚地記得當初和奶奶通的一次電話:奶奶,我好想你,我好想回家念書這是我長這么大頭一次想念她,我想她當時肯定在哭,但我知道她的心里卻笑著:小孫女懂事了。
路邊的奶奶為題目(匯總13篇)篇七
生活中,我感覺奶奶總是很“摳門”,經常愛“占小便宜”。
有一次,我跟著奶奶去買菜,奶奶一路砍價,過五關斬六將,終以最低價格買了半斤肉、一把豆角……最后卻卡在了一個賣豆腐的小攤前,看來奶奶這次是遇到勁敵了。
只見奶奶站在那兒,不停地嘮叨著:“也就那三毛錢,不至于,就兩塊吧,總在你這兒買,打個折也不行……”而老板意志堅定,待奶奶嘮叨完了,才不緊不慢地回答道:“小本生意概不還價,明碼標價絕不亂改。”說著,還驕傲地仰起了頭。奶奶怎肯罷休?又重新嘮叨起來,那一成不變的.言論,不斷地重復著、重復著,老板終于被奶奶的執著打敗了,無奈地搖搖頭:“真是服了你了,算了,給你打個折兩塊二總行了吧。”奶奶欣喜地拿出錢包,掏出錢,又摸了摸,不舍地遞給了老板,又小翼翼地把錢包放回口袋里,像給遠出的孩子告別。我那一瞬間,我徹底被奶奶的砍價技術折服了,但還是很疑惑:“奶奶,為了幾毛錢累死累活的砍價,至于嗎?”奶奶笑了:“你想想,砍一次價省幾毛錢,那么砍個幾次,就夠你買個作文本了。”我不禁佩服起奶奶的精打細算來。
大暑的那一天,天氣極熱,一出門就有一股熱浪迎面撲來。奶奶卻生拉硬拽地把我揪去赴宴。胡吃海喝一番后,奶奶要來了塑料袋,指著幾個菜說:“現在不是時興光盤行動嗎,可不能浪費,這個,這個,還有這個,幫我打包。”回去的路上,我提著大包小包的食物,又問奶奶:“又不是沒吃過,還帶這么多干嗎?”“老話說,一天省一口,一年省一斗,這叫節儉,懂嗎?”聽了奶奶的話,我驚訝地瞪大了眼睛,原來奶奶這不是摳門,是勤儉持家呀!
雖然奶奶的節儉有時令人忍俊不禁,但我的心中還是隱隱約約升騰起了一絲敬佩之情。
路邊的奶奶為題目(匯總13篇)篇八
史鐵生。
世界給我的第一個記憶是,我躺在奶奶的懷里,拼命地哭。奶奶摟著我,拍著我,“噢、噢”地哼著。“你聽!”奶奶忽然說,“你快聽,聽見了嗎?”我愣愣地聽,不哭了。我聽見了一種美妙的聲音,飄飄的、緩緩的是鶴哨兒?是秋風?是落葉劃過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輕輕地哼唱。直到現在,我還是說不清楚。
我是奶奶帶大的。有很多人當著奶奶的面對我說,是奶奶把我帶大的,長大了不要忘了奶奶喲!那時候的我懂些事了,在奶奶的膝頭,用小眼睛瞪那些說話的人,心想:“瞧你們那討厭樣兒吧。”翻譯成孩子還不能掌握的語言,意思大概是:“這話用你們說嗎?”奶奶緊緊地把我樓在懷里,笑著說:“等不到那會兒!”那神情仿佛己經很滿足了。
“等不到哪會兒?”我問。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鐵蠶豆。”
我不停地笑,我知道她不會那么想的。不過我總想不好,等我掙了錢給她買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給她買什么,她總是說:“用不著花那么多錢買這個。”
奶奶最喜歡的是我給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的身上,來來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喲哎喲”的,還一個勁地夸我:“小腳丫踩上去,軟軟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喜歡干這個的,踩來踩去,總也踩不到盡頭。
“行了吧?”我問。
“再踩兩趟。”奶奶說。
我大跨步地踩了個來回,問:“行了吧?”“唉,行了。”
聽到這話,我趕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說:“長大了我還給你踩腰。”“喲,那還不把我踩死?”
過了一會兒,我又問:“你為什么等不到那會兒呀?”“老了,還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著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問了,老老實實地依在奶奶的懷里。那是世界給我的第一個可怕的印象。一個冬天的下午,一覺醒來,不見了奶奶,我趴著窗臺喊她。窗外是風和雪。
“奶奶出門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總是帶著我的`;我整整哭了一個下午,媽媽、爸爸、鄰居們誰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人意料地回來了。這事大概沒人記得住,也沒人知道我那時想到了什么。小時候,奶奶嚇唬我的最好辦法,就是說:“再不聽話,奶奶就死了!”
夏夜,滿天星斗。奶奶講的故事與眾不同,她不是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少了一顆星,而是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顆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變成一顆星。”“為什么要變成星星呀?”“給走夜道兒的人照亮兒”
我們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開了,各種顏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時候能吹響。奶奶用大芭蕉扇給我趕蚊子。涼涼的風,藍藍的天,閃閃的星星,永遠留在我的記憶里。
如今,奶奶已經死了好多年。她帶大的孫子忘不了她。盡管我現在想起她講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話,但在夏天的晚上,我時常還像孩予那樣,仰著臉,猜想哪一顆星是奶奶……我慢慢地回想奶奶講過的那個神話。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后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也許是一顆巨星,也許是一把火炬,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蠟燭。
(有刪減)。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______。
a、關于“我”幼年時在奶奶懷里所聞所見的描寫,如夢似幻,亦虛亦實,富有詩意。
b、有些人當著奶奶的面對“我”說長大后不要忘了奶奶,這引起了“我”對他們的討厭。
c、本文善于通過對話創造情景,“我”長大后還要給奶奶踩背的對話,顯得溫馨而有趣。
d、文章通過奶奶這個人物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愛和溫暖的追求,也歌頌了無私奉獻的精神。
(2)“我”對死的認識和感情,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請結合文章內容作簡單分析。
(3)奶奶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奶奶這個人物形象的?請結合文章簡單分析。
答案:
6、【答案】(1)b。
(2)首先是對死一無所知的階段,奶奶說“等不到哪會兒?”“我”對這句話無法理解,表明“我”對死還沒有任何認識,表現的是“我”的年幼和純真;其次是對死極其害怕的階段,“我”找不到奶奶,以為奶奶死了,哭了一整天,奶奶嚇唬我的最好辦法,就是說:“再不聽話,奶奶就死了!”都體現了“我”對死亡的害怕,表現的是“我”對奶奶無限的依戀;最后是對死的釋然,奶奶給“我”講故事,說人死后會變成星星,照亮別人的道路,使“我”覺得夏夜庭院的一切變得美好起來,表現的是“我”對人的價值的思考,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3)奶奶淳樸、善良而樂于奉獻,奶奶哄“我”入睡,給“我”講故事,為“我”趕蚊子,不需要兒孫任何的回報,認為人死了應該變成星星照亮夜行人的道路,都體現了奶奶的淳樸、善良和樂于奉獻的精神;作者在塑造奶奶這個人物形象時,主要是通過對話描寫來創造各種溫馨的情景,從側面烘托奶奶淳樸、善良和樂于奉獻的精神。
路邊的奶奶為題目(匯總13篇)篇九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樹,在我的記憶里不能分開;好象她們從來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樹的影子里張望。
但她只是望著我嗎?她常獨自呆愣,目光漸漸迷茫,漸漸空荒,透過老海棠樹濃密的枝葉,不知所望。
春天,老海棠樹搖動滿樹繁花,搖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記得奶奶坐在樹下糊紙袋,不時地沖我叨嘮:“就不說下來幫幫我?你那小手兒糊得多快!”我在樹上東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說:“我求過你嗎?這回活兒緊!”我說:“我爸我媽根本就不想讓您糊那破玩藝兒,是您自己非要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聲,直起腰,喘口氣,這當兒就又呆呆地張望--從粉白的花間,一直到無限的天空。
或者夏天,老海棠樹枝繁葉茂,奶奶坐在樹下的濃蔭里,又不知從哪兒找來了補花的活兒,戴著老花鏡,埋頭于床單或被罩,一針一線地縫。天色暗下來時她沖我喊:“你就不能勞駕去洗洗菜?沒見我忙不過來嗎?”我跳下樹,洗菜,胡亂一洗了事。奶奶生氣了:“你們上班上學,就是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兒推開,一邊重新洗菜一邊說:“我就一輩子得給你們做飯?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這回是我不再吭聲。奶奶洗好菜,重新撿起針線,從老花鏡上緣抬起目光,又會有一陣子愣愣地張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樹照舊果實累累,落葉紛紛。早晨,天還昏暗,奶奶就起來去掃院子,“唰啦--唰啦--”,院子里的人都還在夢中。那時我大些了,正在插隊,從陜北回來看她。那時奶奶一個人在北京,爸和媽都去了干校。那時奶奶已經腰彎背駝。“唰啦唰啦”的聲音把我驚醒,趕緊跑出去:“您歇著吧我來,保證用不了三分鐘。”可這回奶奶不要我幫。“咳,你呀!你還不懂嗎?我得勞動。”我說:“可誰能看得見?”奶奶說:“不能那樣,人家看不看得見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覺。”她掃完了院子又去掃街。“我跟您一塊兒掃行不?”“不行。”
這樣我才明白,曾經她為什么執意要糊紙袋,要補花,不讓自己閑著。有爸和媽養活她,她不是為掙錢,她為的是勞動。她的成份隨了爺爺算地主。雖然我那個地主爺爺三十幾歲就一命歸天,是奶奶自己帶著三個兒子苦熬過幾十年,但人家說什么?人家說:“可你還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剝削飯!”這話讓她無地自容。這話讓她獨自愁嘆。這話讓她幾十年的苦熬忽然間變成屈辱。她要補償這罪孽。她要用行動證明。證明什么呢?她想著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點懂了:什么時候她才能像爸和媽那樣,有一份名正言順的工作呢?大概這就是她的張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樹下屢屢的迷茫與空荒。不過,這張望或許還要更遠大些--她說過:得跟上時代。
所以冬天,所有的冬天,在我的記憶里,幾乎每一個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燈下學習。窗外,風中,老海棠樹枯干的枝條敲打著屋檐,磨擦著窗欞。奶奶曾經讀一本《掃盲識字課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報紙上的頭版新聞。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寫過:她學《國歌》一課時,把“吼聲”念成“孔聲”。我寫過我最不能原諒自己的一件事:奶奶舉著一張報紙,小心地湊到我跟前:“這一段,你給我說說,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學那玩藝兒有用嗎?您以為把那些東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奶奶立刻不語,惟低頭盯著那張報紙,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動。我的心一下子收緊,但知已無法彌補。“奶奶。”“奶奶!”“奶奶--”我記得她終于抬起頭時,眼里竟全是慚愧,毫無對我的責備。
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離開那張報紙,離開燈光,離開我,在窗上老海棠樹的影子那兒停留一下,繼續離開,離開一切聲響甚至一切有形,飄進黑夜,飄過星光,飄向無可慰藉的迷茫與空荒......而在我的夢里,我的祈禱中,老海棠樹也便隨之轟然飄去,跟隨著奶奶,陪伴著她,圍攏著她;奶奶坐在滿樹的繁花中,滿地的濃蔭里,張望復張望,或不斷地要我給她說說:“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文章寫了奶奶那些事情?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2.文章反復寫了奶奶在海棠樹下張望的情形,奶奶的“張望”是什么?
3.在組織文章內容上,本文除了時間順序還有著怎樣的內在順序?請具體說明。
4.從全文來看,“老海棠樹”這一意像在文中有著怎樣的.作用?
參考答案:
1.糊紙袋、補花,掃院子、掃街,識字、讀報紙。
2.奶奶的“張望”就是她的期盼。被人說成是吃過剝削飯的地主,她感到屈辱。她希望有一份名正言順的工作;她希望通過辛苦勞動,用行動證明自己能夠自食其力;她努力識字讀報,希望自己能夠跟得上時代;她期望做一個有尊嚴的人。
3.文章的內在順序是“我”對奶奶行為的認識過程和感情的深化過程。文章先寫“我”小時候不明白奶奶為什么要那么辛苦地勞作,后來長大了才有所理解,最后寫自己對奶奶的懷念,對當年傷害奶奶的言行的痛悔。
4.“老海棠樹”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它是文中時序更替的標志,文中所寫的每件事都以它為背景;它是奶奶的象征,在“我”的記憶里與奶奶的形象不能分開;它對刻畫奶奶的形象和抒發作者的情感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
路邊的奶奶為題目(匯總13篇)篇十
奶奶愈緊地把我摟在懷里,笑笑:“等不到那會兒喲!”仿佛已經滿足了的樣子。
“等不到哪會兒呀?”我問。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鐵蠶豆。”
我笑個沒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過我總想不好,等我掙了錢給她買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給她買什么,她都是說:“用不著花那么多錢買這個。”
奶奶最喜歡的是我給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來來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喲哎喲”的,還一個勁夸我:“小腳丫踩上去,軟軟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煩干這個,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夠漫長的。“行了吧?”我問。“再踩兩趟。”我大跨步地打了個來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趕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說:“長大了我還給您踩腰。”“喲,那還不把我踩死?”過了一會我又問:“您干嘛等不到那會兒呀?”
“老了,還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著奶奶了。”
我不嚷了,也不問了,老老實實依偎在奶奶懷里。那又是世界給我的第一個可怕的印象。
一個冬天的下午,一覺醒來,不見了奶奶,我扒著窗臺喊她,窗外是風和雪。“奶奶出門兒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總是帶著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個下午,媽媽、爸爸、鄰居們誰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來。這事大概沒人記得住了,也沒人知道我那時想到了什么。小時候,奶奶嚇唬我的最好辦法,就是說:“再不聽話,奶奶就死了!”
夏夜,滿天星斗。奶奶講的故事與眾不同,她不是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熄滅了一顆星星,而是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又多了一個星星。
“怎么呢?”
“人死了,就變成一個星星。”
“干嘛變成星星呀?”
“給走夜道兒的人照個亮兒……”
我們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開了,各種顏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時候能吹響。奶奶用大芭蕉扇給我轟蚊子。涼涼的風,藍藍的天,閃閃的星星,永遠留在我的記憶里。
那時候我還不懂得問,是不是每個人死了都可以變成星星,都能給活著的人把路照亮。
2.本文深情講述了“我”與奶奶之間的一些事情,請按照順序概括有哪些事情。
3.夏夜,奶奶講的故事怎樣與眾不同?從中可以看出奶奶怎樣的形象?
4.“這事大概沒人記得住了,也沒人知道我那時想到了什么”一句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請你以作者的口吻寫寫當時的所想。
5.文末畫橫線的句子在文中起何作用?有何深刻含義?
參考答案:
1.一是表現奶奶為了孫子甘愿犧牲、樂于奉獻的形象,二是借星星表達對奶奶的無盡懷念。
2.奶奶為我哼唱催眠曲,哄我入眠;我決心長大后掙錢買東西孝敬奶奶;我給奶奶踩腰、踩背;奶奶看姨奶奶因風雪沒帶我;奶奶在夏夜為我講故事、轟蚊子。
3.與眾不同體現在不是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熄滅了一顆星星,而是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又多了一個星星。體現奶奶樸實善良、無私奉獻、關愛后輩的形象。
4.示例:奶奶,你到哪兒去了?該不會出什么事吧?你不能丟下我一個人啊!奶奶,孫兒想你了!快點回來吧!
路邊的奶奶為題目(匯總13篇)篇十一
在童年生活中,我認識了許多人,經歷了很多事。有讓我憎恨的人,有讓我喜愛的人,還有在我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人。其中,最使我難忘的是我敬愛的奶奶。
我的奶奶70多歲了。頭發花白,個頭不高,略有些瘦的面龐總是掛著慈祥的微笑,她見人總是樂呵呵的。她非常樸素,總是穿著一身半舊的衣裳。奶奶可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勞、善良。
記憶最深的是奶奶種的花生,很好吃!又香又甜,顆顆飽滿!
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秋天的下午,我和奶奶在花生地里收花生,我愜意地躺在大樹下乘涼。突然,有兩個黑影從籬笆旁一竄而過。我雖然很怕,但也鼓起勇氣去一看究竟——啊!原本蒼翠的花生和花生葉被兩個小伙子連根拔起,只剩下禿黃的泥土。“抓小偷啊!偷花生啦!”我連忙邊跑邊喊。
您應該把他們送去派出所。”奶奶摸著我的頭,笑著說:“孩子,如果人人都像你這樣,世間會變得黯淡,我們應該要寬容別人,獻出自己的愛,世間才會更美好。”我在那一瞬間,感覺到了奶奶的慈祥和愛心,心里感慨萬分,久久不能平靜,就這樣,我更加敬佩善良的奶奶了。
我的奶奶慈祥又樂觀,我通過這件事不僅懂得了要關愛別人,還學會了寬恕他人,這都是奶奶那慈祥的笑教我的。這件事將會是我記憶長河中最亮的一顆星,我也不會忘記奶奶那慈祥的笑。我愛我勤勞善良的奶奶。
路邊的奶奶為題目(匯總13篇)篇十二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媽媽還有表妹一家一起去看望老奶奶。
下了車,我發現老奶奶家又亂又臟。我很想幫老奶奶把這些地方清理干凈。于是,我試探著說:“咱們把這些東西清理掉,好不好?”本來我還以為大家不愿意,沒想到大家齊聲說:“好!”那聲音真像是要把屋頂給頂破了。特別是我的表妹,她一聽到這個提議,立馬熱血沸騰起來。看到這樣的她,我立刻“警惕”起來。
記得有一次,我們一起干活。我才剛剛干,她就把我的活給搶走了。所以當媽媽過來檢查時,恰好看見我沒有干活。她以為我故意偷懶,欺負表妹。她就大發雷霆,說:“說!你的活為什么給你表妹干?為什么你總是偷懶?”“是表妹搶了我的活。”我無辜地說。可是無論我怎么說,媽媽就是不相信我。最終,媽媽給我布置了雙倍的作業作為懲罰。那個時候,我傷心極了。
今天我要好好表現,絕對不能輸給表妹。想到這,我說:“今天由我來分配任務。爸爸媽媽你們去去把屋里打掃干凈,表妹表弟你們去把屋子外面的那部分打掃干凈。最后剩下的部分由我來解決。老奶奶,你們就負責檢查。”任務分配完畢,大家就分頭行動了。剛開始,大家牟足了勁干。可是沒過多久,大家的速度就慢了下來,還有的人邊玩邊干。尤其是表妹,她一點也不認真。我非常不理解她的做法。起初我以為她故意和我作對,后來我才知道,原來她的胳膊受傷了,所以活干得不仔細。我想如果表妹的胳膊好了,一定會比以前強的多。最終家里打掃完了,每個地方都比以前干凈的.多。看著干凈的家,老奶奶開心地笑了。
這件事使我知道了,關愛老年人從點滴做起。
路邊的奶奶為題目(匯總13篇)篇十三
今天,我來到奶奶家。奶奶慈祥地對我說:“孫子,今天我們把家里打掃打掃吧!”
于是我拿來掃帚、拖把和抹布。奶奶的腰彎不下來,她吃力地掃著地,嘆口氣,說:“唉,人老,不行。”
我說:“奶奶,我來掃地、拖地,您去擦窗吧,這樣可以輕松一點。”奶奶便去擦窗。她的眉結舒展開來,嘴里哼著小曲兒,愉快地用抹布擦著窗戶。不大一會兒,窗戶便干凈許多。
奶奶說:“掃地要雙手緊握掃帚,連角落也要掃干凈。”我按照奶奶教的方法賣力地掃起來,一點塵土都不放過,從一個房間掃到另一個房間。房間被掃得干干凈凈,房間也變得煥然一新。
然后,我扶奶奶到沙發上去休息,我則去拖地。
奶奶看著大汗淋漓的我,說:“你真是我的好孫子!”
我說:“這有什么呀,這是我應該做的——敬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呀。”
今天,我很高興。因為我幫助奶奶做一件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