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儒林外史讀后感篇一
高爾基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說:書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閱讀經(jīng)典,可以提高自身知識儲備,豐富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增強自己的精神力量,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
很多人都認為搞科研十分辛苦,不僅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想出名也十分困難。就如《黃曉明的兩個億婚禮和屠呦呦的半個客廳》這篇文章所述一樣,科研人員所得收入還不如一個戲子收入高。屠呦呦畢生致力于科研,飽受艱苦,可所得獎金卻只夠在北京買半個客廳,于是就有些人本想從事科研行業(yè),但卻因為諸多困難而放棄了??墒?,如果人人因此而放棄為國貢獻的機會,那我們的國家還有什么發(fā)展;如果人人都因為功名富貴才致力于舉業(yè),那我們的國家還有什么希望。
《儒林外史》的現(xiàn)實意義就在于反腐反俗,提倡理想社會,保持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zhì)。我國近幾年的反腐活動提倡“老虎蒼蠅一起打”也是為了抵制某些人為了功名富貴而做出有損他人利益的行為。
唐朝宰相盧懷慎清正廉潔,不搜刮人民錢財,他的住宅和家里陳設(shè)用具都非常簡陋,當官以后,縱使身份高貴,但妻子和兒女仍然免不了經(jīng)常挨餓受凍,他也不會為此而貪污國家的一分錢。海瑞一生清貧,抑制豪強,安撫窮困百姓,打擊奸臣污吏,深得人民愛戴。陶淵明看透官場迂腐,離官歸隱,向往山水田園的生活。他們不曾渴望功名富貴,但求世人幸福安康,其事件才為世世代代所流傳。所以,功名富貴又如何,都不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愿世人少為功名富貴而忙碌,靜下心來保持職業(yè)操守。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共同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nèi)容,做到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為祖國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
儒林外史讀后感篇二
初識《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劇《范進中舉》之后??赐曛蟛挥X驚異于作者的獨具匠心,卻沒有領(lǐng)略導(dǎo)作者的真正用心,直到翻開《儒林外史》瀏覽了整個故事之后。
《范進中舉》講的是五十四歲的老童生范進終于考上舉人,歡喜至瘋,最后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戶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非常簡單的故事,但縱觀全文事實上卻并不是那么簡單。
中舉從范進身上來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終于出頭,從他發(fā)瘋來看足以看出那時的讀書人對功名癡情一片。但他們的癡情并不是為了道德理論上的治國之經(jīng),而是純粹的個人升官發(fā)財。范進是千萬得中讀書人的代表之一,封建政府用他們的榮華為不得中的讀書人做榜樣,加深科舉對他們的毒害。
中舉對胡屠戶來說,也是意義非凡。對范進中舉前要打要罵由著性子來,一旦中舉后,因范進發(fā)瘋讓他打范進一巴掌,他卻說:“(范進)雖是我女婿,如今做了老爺,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如此便把一個勢利小人的嘴臉清晰的勾畫了出來,胡屠戶就是那些滿腦子也是功名,中了科舉余毒的市井小人的化身。
還有那些鄉(xiāng)紳,都在第一時間忙不迭的為范進送金送銀,正是他們?yōu)檎畟鞑タ婆e毒推波助瀾。
作書中充斥著諷刺味,辛辣尖刻,這與作者生活背景很有聯(lián)系。者吳敬梓慷慨好施,被族人看成敗家子。他后半生十分潦倒,但是旁人幾次三番找他參加科舉,他都不應(yīng)。他的書桌下有八股細繩,每根下都有一個臭蟲,一個蚊子,就是“八股臭文”之意。因為貧困無法取暖,他常邀請朋友繞成行走還“歌吟嘯呼,相與應(yīng)與”,并稱其為“暖足”。這樣的背景下,無怪乎書中描寫如此地耐人尋味了。
如今時代不同了,我們生活的時代很少有人提及科舉這類的話,也沒有了書中迂腐的現(xiàn)象。但是,我們常??匆娂抑欣先藶榱俗屜孪麓恼J凌晨排隊報課外班,諸多考生因為中考高考日以繼夜讀書,有些考上的扔書慶賀,有些考不上的跳樓自殺。很多人拿著文憑大吃大喝。不知以后是否還會有一本“儒林次史”來諷刺這個時代的制度。
儒林外史讀后感篇三
吳敬梓是清朝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文學(xué)素質(zhì)十分豐富。他學(xué)習(xí)認真、刻苦,頭腦聰穎,不讀死書,但卻屢次科舉不中。出身于清朝的他,潛移默化地對那個時代的親身感悟,這也是他能成名的原因之一。
提起《儒林外史》,我的第一個反應(yīng)便是被扣上“吝嗇”這個別名的嚴監(jiān)生。
兩年前的一節(jié)語文課上,老師手捧著課本,邊來回踱步邊瞄著課本,照著一行一行字念著。教室里,我們聽著老師講解的吳敬梓描寫的嚴監(jiān)生,時而交頭接耳談?wù)?,時而捧腹大笑。依稀記得老師在點評嚴監(jiān)生的片段時提到過,本文字里行間,每句話,每個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都能體會出嚴監(jiān)生吝嗇的性格,但全文都沒有出現(xiàn)過“吝嗇”二字。
這幾天又去回味一遍《儒林外史》,我便對它有了一個更深刻的了解。再去品味嚴監(jiān)生的片段,也不難想象為何會出現(xiàn)這樣一番場景了。
嚴監(jiān)生在臨終之際,伸著兩根指頭就是不肯斷氣,不為錢,不為地,就只是為了那區(qū)區(qū)兩莖燈草!恐浪費了油。直至趙氏挑掉了一根,他才肯放心,咽了氣。這一個行為實在是讓讀者哭笑不得。文中交代,他家中的谷物多到吃不完,爛在倉庫里了。這種行為往好的方面說可以是節(jié)約,但更好的表達方式應(yīng)為“吝嗇”,似乎更合理。
吳敬梓靠一行行生動的文字構(gòu)造成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畫面,為了一盞燈莖,他居然始終不忍這么咽氣,讓讀者瞪大了雙眼。
中國的科舉制發(fā)源于隋朝,流傳了好些年。不知多少人,因為一次中榜,頓時將自己封閉了多年的如山般的壓力一股腦全傾倒了出來,為了能選上官而盲目跟隨大眾的腳步必然是錯的。
書中也有這樣一位人物,開篇的王冕,他也天資聰穎,不愿交朋友,當然也反對世俗,最后逃往山中,隱姓埋名,認為那兒才是所屬他的人生觀點,與嚴監(jiān)生大相徑庭,自然也走了不同的道路。
看一本書,回想其細節(jié),悟出些許道理,繼續(xù)為人生的路添塊小石子。
儒林外史讀后感篇四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的吳敬梓,他用了很長時間才完成了這部諷刺小說,書中介紹了王冕、范進、杜少卿、周進、沈瓊枝等人物形象,同時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黑暗與腐朽。
《儒林外史》中最令人嘆息的人物是匡超人(匡迥),他本是一個事親孝順、勤奮好學(xué)的人,馬二先生也盡心盡力地幫助他,而匡超人卻掉進了世俗的漩渦,又結(jié)識了潘三這樣的壞人,他還幫著潘三干了兩件壞事,當潘三被抓時,他馬上和潘三斷了聯(lián)系,害怕官府查出自己來,這也是不正義之舉。之后,他不但不學(xué)好,反而變得愛吹牛,對事不懂裝懂,匡超人最終得到的是名士牛布衣歧視的一笑??锍吮緛砗芎茫缮钍馨斯晌牡亩竞?,又交了壞朋友,落得如此下場,令人感到可惜!
《儒林外史》中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郭孝子,他不怕艱苦,歷盡重重困難千里尋找被迫出家的父親,可父親卻不認他,而他卻默默無聞的供養(yǎng)著父親,最終拿到了父親的遺骨,完成了自己應(yīng)該做的一樁心事。
郭孝子是天下難得的孝子。我們應(yīng)該向他學(xué)習(xí)!
《儒林外史》中最令我敬佩的是奇女子沈瓊枝,她被宋鹽商騙去當妾,自己用了妙計出逃了。在當時的傳統(tǒng)觀念中,女子始終與“弱”子聯(lián)系在一起,但沈瓊枝卻恰恰相反,她不畏權(quán)貴,出逃后,她憑自己的滿腹才情,寫詩文出售,最終討回了自己的清白,和宋家解除了婚約。
《儒林外史》中描寫了很多人物,讀了之后,我感觸萬千,知道了什么是近墨者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孝子,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儒林外史讀后感篇五
《儒林外史》以描寫明朝書生的故事,來描寫出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敗,也借此來諷刺清朝時期的科舉制。
吳敬梓是《儒林外史》的作者。他出生于名門貴族,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經(jīng)濟地位的變化,是他接觸了勞動人民,看到社會的黑暗,所以寫出了《儒林外史》。
書中有寫許多書生,如寫周進、范進為考中舉人耗盡了畢生的精力,到胡子花白還沒有考中秀才。盡管生活極為困頓,還是念念不忘科舉考試。周進路過一處考場,進去觀看,觸動了一生的辛酸和痛苦,放聲大哭,竟然難過得死去活來。后來在一些小商人的幫助下參加了考試,博得了考官的同情,才時來運轉(zhuǎn)。當他考中舉人時,以前譏諷挖苦他的那些人,都來奉承他,把他吹捧成最有學(xué)問的人。又如范進,中舉前家里窮得沒有米下鍋,抱著一只老母雞去集市上賣。當?shù)弥约褐信e的消息時,竟然喜極而狂,變成了瘋子,幸虧岳父胡屠戶打了他一巴掌,才使他恢復(fù)了清醒。這時候,當?shù)氐泥l(xiāng)紳等有頭臉的人物都對他刮目相看,有送房屋的,有送財產(chǎn)的,范進的生活立刻發(fā)生了變化。
《儒林外史》通過精確的白描,寫出“常見”、“公然”、“不以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諧,顯示其蘊含的意義。例如嚴貢生正在范進和張靜齋面前吹噓:“小弟只是一個為人率真,在鄉(xiāng)里之間從不曉得占人寸絲半粟的便宜。”言猶未了,一個小廝進來說:“早上關(guān)的那口豬,那人來討了,在家里吵哩。”通過言行的不一,揭示嚴貢生欺詐無賴的行徑。又如湯知縣請正在居喪的范進吃飯,范進先是“退前縮后”地堅決不肯用銀鑲杯箸。湯知縣趕忙叫人換了一個瓷杯,一雙象箸,他還是不肯,直到換了一雙白顏色竹箸來,“方才罷了”。湯知縣見他居喪如此盡禮,正著急“倘或不用葷酒,卻是不曾備辦”,忽然看見“他在燕窩碗里揀了一個大蝦元子送在嘴里”,心才安下來。真是“無一貶詞,而情偽畢露”。
此書描寫了許多人物,當中,馬二先生喜歡與他人談?wù)撐恼?,卻不知李清照;范進中了舉人,卻不知蘇軾為何人,如此悲哀!
青年作家賈飛評價《儒林外史》,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升官發(fā)財?shù)囊槐窘炭茣瑥闹锌梢钥闯鲈诜饨w制下,知識分子、鄉(xiāng)紳等扭曲的靈魂,同時也控訴科舉對人們的毒害。